⑴ 怎样提高小学生歌唱水平之我见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课程在人们的生活中一直起着陶冶情操、感情互相交融、产生共鸣的作用。而在小学生的教学课程中如何能通过音乐课让学生唱好一首歌,让学生在情感中提升审美意识、审美能力,怎样提升创造力和想象力,陶冶生活乐趣,舒缓对主教课程的压力,是我们音乐教师一直要研讨的课题,下面我就怎样提升小学生歌唱水平谈谈几点我的个人看法。[关键词]看聆听唱一、小学生演唱歌曲特点 小学生在演唱时歌声清脆悦耳,不闷不哑, 能唱出儿童声音的本色,不刻意模仿成人的声音,不矫揉造作。但 声音无力,嘴巴呈蠕动状,似在背书,有的甚至不喜欢唱歌。以上这些都是小学生在演唱歌曲时所表现出的特点。 二、看(1)看歌名 歌曲名称通常最能表达出歌曲的形象,它往往第一时间给学生留下映像。歌曲讲述的是一件事情?还是歌颂祖国?或是歌颂某种精神或是人物?等等。例如:《童心是小鸟》从名字可以最直接看出歌曲所表达出的是少年儿童的心灵似小鸟般在天空飞翔的,小鸟表现出的是一种活泼、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形象,它寓意儿童的心灵似小鸟一样在一年的不同季节都过着多彩的、无忧无虑的生活。那么演唱歌曲时就要注意带着形象、带着感觉去演唱。 (2)看表情术语 快板、中速、热情地、有朝气地、感激的……这些都是乐曲书面上规定好的演唱情绪,它仿佛是一盏明灯,在演唱时应自始至终指引学生演唱歌曲。歌曲规定好了速度,演唱情绪,这些都是初学歌曲时要形成的一种意识。例如:歌曲《可爱的苹果》要求的速度是快板,演唱情绪是诚恳、感激、尊敬地,那么学生在聆听第一遍时就要注意声音柔和甜美,演唱情绪是具有赞扬和尊敬之意的。 (3)看拍号 四二拍的强弱规律是第一拍强,第二拍弱。四四拍与四二拍相比,要比四二拍浓郁的进行曲风格柔和很多,现在很多流行音乐都是四四拍的。八三、八六拍具有很强的舞蹈性。 在学唱歌曲之前,可以借助这些拍号给学生在脑海里形成一种印象,再来演唱歌曲就不会出现“跑”题的现象了。平时在生活中可以练习对节拍分辨的技能,积累更多的音乐节拍感。 (4)看出处 通常乐曲右上角除了写有作词、作曲者外,还会特别注明它的出处,台湾童谣、四川民歌、河南民歌、某某歌剧选段、某某电影主题曲等等,这都可以帮助学生来借助这些有用的信息进行学习。卡巴列夫斯基在《怎样给孩子讲音乐》一书中讲到:“我们时刻都不能忘记自己的主要任务就是引起听众最音乐的兴趣,从感情上吸引他们,用我们对音乐的爱去感染他们。”通过分析讲解各个民族的地理位置、民间民俗、音乐特点来引导学生唱出具有美感的声音。例如:《巴塘连北京》在学唱中为了表现藏族民歌的特点,介绍四川巴塘一代藏族人民生活的习俗和巴塘的地理位置,通过边唱、边放映藏族人民歌曲画面,视听结合,效果就更佳了。 三、听聆听,是学唱歌曲的过程里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通过“看”已经大致知道歌曲的风格特点,但这些都是眼睛看到的,而音乐属于“有声”艺术,它必须通过声音来传播和表现。学唱者对音乐的理解是否能和之前“看”到的相吻合;学唱实际效果应如何进行调试;总之,音乐是通过声音而实现的,只有通过耳朵“听”来鉴别,来协调。 面对一首陌生的歌曲,聆听者不仅仅是要运耳朵听到外部的声音,更过的是运用耳朵去分辨长期积累出的对音响的感觉和经验,从而通过演唱来表现出两者的统一。 首先聆听是要学生在心里面形成对作品整体性,细节,和处理方法,都应该在未唱之前,预先“储存”在大脑里,形成“标准答案”通过大量对各种歌曲风格声音的“储存”,则能更好的辅助学生进行聆听。例如:新疆民歌特有的切分节奏,内蒙民歌最显著的特点是长调歌曲,校园歌曲或描写白发的老师或描写校园的梧桐,体现出学生们对校园生活的喜爱。 平时在生活中留意不同音乐特点和有特殊性格的音乐,不单单是听具有作品风格的,更重要的是研究并牢记住每种音乐特有的风格,将其“储存”起来。 四、唱唱又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唱歌谱 工作实践中,我发现让学生在兴趣中学,先入为主,先学会演唱优美的歌曲,再倒过来学唱歌曲的曲谱和处理乐曲中必学的乐理知识,先调动起学生演唱歌曲的积极性,在做到识谱准确,久而久之碰到节奏、音高有一定难度的歌曲,也能视唱出来。在音乐教学的实践当中,我发现小学高年级学生对基础乐理和视唱技能的接受能力很强、很快,如果从小养成良好学习音乐的习惯,并做好从小学到初中音乐教学的衔接,那学生就能轻松牢固的掌握常用调的识谱技能了。 (2)唱歌词 意大利语的元音简单,一个元音对应一个发音,而且绝大多数的单词都以元音结尾,难怪有人猜测意大利语的诞生是来自歌剧发音的需要。著名作家朱自清在散文《威尼斯》中称赞意大利语是世界上发音最纯粹的元音。这一切都使得意大利的歌剧得到很好的传播和推广,它是世界上演唱歌词时最接近于人们平时说话的一种语言。 汉语的发音在演唱歌曲时没有意大利语那么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是也是可以通过训练来改进的。 汉语方言的语音特点讲究声、韵、调三方面的结合。在教学实践中我注意到学生在演唱歌词是会出现“喊唱”,歌唱“平淡无味”等问题,往往会把注意力集中在每一字对位的每一个音上,从而忘掉了语气感。说到语气感,中国人说话讲究抑扬顿挫,讲究平仄之分,有感情的朗读歌词可以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语气感和理解歌词能力。除此之外还可以运用讲故事的形式来引导学生,以致产生共鸣。例如:《迷人的火塘》是一首富有鲜明侗族民歌音调特征的一首歌曲,当上小导游,让学生用自己的语气去介绍家乡的民间民俗,当围绕着一堆篝火,对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小伙伴你怎样介绍你的家乡?应用什么样的语气、表情去介绍?如果用叙述性的感觉去“讲”出歌词,这样就比单单看要好的多。通过这些方法能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种画面,这能给学生在学唱歌曲时起到极大的帮助。 五、气气即为气息,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气”是用来概括构成万事万物的最基本元素的一个范畴。王允《论衡》说:“天地和气,万物自生。”讲的就是气的一个道理。 呼吸是生命的基础,人如果没有呼吸,就没有了血液循环,也就没有了生命。同样,音乐如果没有了呼吸也就没有了生命。不论什么乐曲,都是建立在一个又一个呼吸连环的基础之上的,现实中许多学生往往在声音上追求“亮”,却忽略了音乐中呼吸这一最简单最基础的问题,其实这也和前面的语气感和歌词断句联系在一起了。音乐的艺术也是时间的艺术,音乐需要缓慢而延长的气息,歌曲换气则是通过每个乐句表现出来的。教师应当从低年级入手,在最初接触歌曲时通过划分好乐句、标记出换气符号等方法,统一、规定出换气位置,可以培养学生对气息的概念。 气息重要,而气息的另外一层含义是韵味。 气息好比一棵树的主干,贯通始终,而韵味则犹如主干上的枝叶,单有主干、枝叶何存?美妙的细节总是让人回味无穷,余音绕梁,三月不绝,给人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这就是韵味。任何乐曲都是由一个个音组成的我们把他形象的比喻成一颗颗珍珠,气息就是让我们把它串成项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