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幼儿园中班奥尔夫音乐游戏的教案都有哪些
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叙事的区别:①教学案例与教案:教案(教学设计)是事先设想的教育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育措施的简要说明,反映的是教学预期;而教学案例则是对已发生的教育教学过程的描述,反映的是教学结果。②教学案例与教学实录:它们同样是对教育教学情境的描述,但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事实判断),而教学案例是根据目的和功能选择内容,并且必须有作者的反思(价值判断)。③教学案例与叙事研究的联系与区别:从“情景故事”的意义上讲,教育叙事研究报告也是一种“教育案例”,但“教学案例”特指有典型意义的、包含疑难问题的、多角度描述的经过研究并加上作者反思(或自我点评)的教学叙事;教学案例必须从教学任务分析的目标出发,有意识地选择有关信息,必须事先进行实地作业,因此日常教育叙事日志可以作为写作教学案例的素材积累。
㈡ 幼儿园奥尔夫音乐课教案爬呀爬
写教案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十项:
一.课题(说明本课名称)
二.教学目的(或称教学要求,回或答称教学目标,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三.课型(说明属新授课,还是复习课)
四.课时(说明属第几课时)
五.教学重点(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六.教学难点(说明本课的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
七.教学过程(或称课堂结构,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
九.板书设计(说明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
十.教具(或称教具准备,说明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
在教案书写过程中,教学过程是关键,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一)导入新课
1.设计新颖活泼,精当概括。
3.提问那些学生,需用多少时间等。
(二)讲授新课
1.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三)巩固练习
1.练习设计精巧,有层次、有坡度、有密度。
(四)归纳小结
(五)作业安排
布置那些内容,要考虑知识拓展性、能力性。
㈢ 奥尔夫音乐游戏《快乐跳舞草》教案
学前教育:一、本课教学目的:
1、能用肢体模仿出划船的律动,尝试用肢体感应复拍子。
2、学习用乐器演奏。
3、通过游戏增进幼儿的团队合作精力,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二、教学筹备:
水袖、铃鼓、圆舞板若干;一面小旗子和大鼓;故事挂图。
三、教学过程:
(一)、以故事导入。
(出示图片)师:太阳听到了小老鼠的呼唤,努力冲出乌云,又露出金色光芒了!竞赛可以继续了,可以继续划船了。
【教学反思】:在这个环节中,我以配上图谱讲故事的情势引出,讲述一只小老鼠呼唤太阳经过。在图谱的辅助下,孩子们非常自动地与我一同讲述故事;给下个环节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 、用肢体感应复拍子。
师:老师的身体真灵活,喜欢跟着音乐跳。小朋友认真听,认真看,老师的身体跟着音乐怎么跳舞的?一会儿老师请你们的小身体跟着音乐一起跳舞。
第一遍音乐,老师用肢体有节奏的做动作小朋友欣赏。
第二遍音乐,老师请小朋友一起跟音乐模仿做肢体的动作。
1、 肢体划船
第一段:双手左右划船状。
第二段:双膝左右摇晃。
第三段:双手左右划船状。
第四段:肩膀左右举起轮动。
【教学反思】:通过让孩子们在欣赏、了解划船的音乐旋律、节奏的基础上,懂得划船的动作,幼儿基础上都能做出划船的动作。老师激励、表扬小朋友们的表现师: 老师要考考小朋友,刚才我们是一个人的小身体在跳舞,如果变成两个人的小身体一起跳舞,应当怎样跳呢?请幼儿自由讨论摸索动作,教师根据幼儿的动作进行小结,并模仿教师分辨随音乐做动作。
2、 第二遍音乐,双人划船律动。
第一段:牵手左右摇晃。
第二段:手掌掌心互贴,前后互推。
第三段:双脚打开,左右摇晃走步。
第四段:坐下背靠背,前后动摇。
【教学反思】:在这个环节中,我以考考幼儿为引线,激励幼儿勇敢地进行尝试。发现孩子们不能很好控制时,我又进行引导。我惊喜地发现,孩子们把双人划船的动作表现得淋漓尽致的,很自然、很轻松地就控制了。
(三)、体验龙舟竞赛。
师:老龙舟请我们小朋友一起参加龙舟竞赛,可是我们没有那么大的龙舟,怎么办呢?教师提醒幼儿可以根据教师筹备的道具进行游戏。
1、 水袖划船,屁股坐在水袖上。
单人:手抓住水袖或加持一对鼓棒……等道具,辅助作划龙船状。
多人:成一直排,双手抱前者的腰,齐力划动。师:我们的龙舟造好了,竞赛现在开始了。【教学反思】:这个环节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有点困难,幼儿在玩游戏时因为没有力量,游戏在中途中止。
2、夺标竞赛幼儿分组夺标竞赛,老师摇红旗呐喊,增长竞赛气氛。
(四)、乐器分组演奏。
老师介绍乐器,示范操作方式,提出注意事项
师:老师请小朋友一起用乐器宝宝为音乐配上好听的伴奏。
第一段:铃鼓/拍点点、拍点点方式演奏六拍。
第二段:铃鼓/拍摇~、拍摇~方式演奏两拍。
第三段:圆舞板/拍点点、拍点点方式演奏六拍。
第四段:圆舞板、左拍~右拍~方式演奏两拍。
【教学反思】:对于孩子们来说,图谱和故事情节以及游戏的互动,已经使他们控制了节奏及旋律,所以,在演奏律动也就显得轻而易举了。
㈣ 幼儿园中班奥尔夫音乐游戏的教案都有哪些
一般来说科学课比较出效果,或者是类似于奥尔夫那种的音乐游戏活动也不错。
希望采纳
㈤ 奥尔夫音乐云朵上的歌教案
奥尔夫音乐教案《大鼓和小鼓》
活动目标:
1、通过身体乐器巩固歌曲《大鼓和小鼓》的音乐节奏,并用乐器演奏歌曲。
2、通过《芝麻开门》的游戏学习8拍的即兴节奏。
3、通过游戏学习英语:Open the door ,Close the door 。
活动准备:鼓, 大鼓和小鼓 的音乐,
即兴节奏游戏《芝麻开门》
(1)老师念童谣《芝麻开门》,与幼儿创编童谣里的人物。
芝麻开门快点开,我带弟弟一起来。
芝麻开门快点开,我带老鼠一起来。(小动物可以用英语来说,如moush\cat\rabbit……)芝麻开门快点开,我带xx一起来。(孩子的名字)
(2)老师念完童谣带领幼儿即兴节奏(8拍),老师以铃鼓敲8拍,稳定孩子的节奏。
(3)引导孩子以拍腿、拍肩的形式以表现8拍
Titi titi titi ta
芝麻 开门 快点 开,
Titi titi titi ta
我带 弟弟 一起 来。
活动过程:
一, 让孩子练习节奏。
A: 把膝盖变成大铃鼓,敲膝盖--嗵嗵;
B: 把双手变成小铃鼓,拍手--咚咚咚
二 ,不断交换拍打大小铃鼓,巩固孩子拍打的节奏。
2.歌曲《大鼓和小鼓》
儿歌:大鼓的声音嗵嗵,小鼓的声音咚咚咚,大声是大鼓,小声是小鼓,嗵嗵、咚咚咚。
教师手摇铃鼓,幼儿感知铃鼓声音的粗细和音的高低。
教师手拍铃鼓,幼儿感知铃鼓声音的粗细和音的高低。
(3)以游戏的形式幼儿进行拍膝盖练习大铃鼓tong tong的节奏, 拍手练习小铃鼓。dong dong dong的节奏。
(4)教师带入歌曲《大鼓和小鼓》,幼儿反复练习边唱tong tong和dong dong dong歌曲部分,边拍膝盖、拍手。
(5)请两位幼儿上台演奏大鼓和小鼓,其他幼儿用身体乐器演奏歌曲(拍膝盖、拍手)。
(6)幼儿分2组,自选大小铃鼓,完整演奏歌曲。
奥尔夫音乐教案《鸭子拌嘴》
《鸭子拌嘴》是安志顺于1982年编写的一首打击乐曲,取材于我国的西安鼓乐和陕西的民间打击乐。乐曲使用了六件打击乐器:小钹、水钹、圪塔钹、大锣、木鱼、云锣。这首乐曲是由散板和2/4拍节奏两种节拍类型构成的,其中散板集中在三处,即引子、第二段和第四段,2/4拍的节奏主要在第一、三段和尾声。
作曲者安志顺是中国当代打击乐作曲家、演奏家、国家一级演奏员,中国打击乐学会副会长、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他的作品《老虎磨牙》《鸭子拌嘴》《黄河激浪》《大唐六骏》等多次荣获国际、国内大奖。著名音乐学家黄翔鹏先生曾为他题词:“古有花奴,今推志顺”。
教学目的:
1、情感目标:借鉴奥尔夫教学法欣赏中国民间打击乐曲《鸭子拌嘴》,引导学生以生动活泼的方式清晰
体验和感受音乐作品《鸭子拌嘴》,从而引发学生欣赏和教授中国民族音乐的兴趣;
2、知识目标:深入欣赏《鸭子拌嘴》音乐,并掌握奥尔夫教学法中声势练习、图形谱、打击乐合奏、根据节奏创编歌谣与律动等基本教学手段。
3、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德国奥尔夫教学法欣赏中国民族音乐,从而学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将外国音乐教学法为我所用。
教学重点:
1、通过按声势谱击打声势,让学生学会熟练识读声势谱,并通过声势活动感受《鸭子拌嘴》的基本节奏。
2、通过按节奏谱进行打击乐合奏,训练学生的器乐合奏能力及器乐合奏教学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教师设计的图形谱,使学生了解音乐与图形的关系,进而自己为音乐欣赏教学设计图形谱。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全曲图形谱、乐曲第一段节奏谱)
打击乐器(小镲、三角铁、双响筒、手鼓若干)
课时:2课时(90分钟)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老师回顾以前上过的奥尔夫课,启发学生总结奥尔夫教学法的特点:
答:1、综合性2、创造性3、参与性4、简约化5、本土化6、大众化
思考:奥尔夫是德国音乐教育体系,如何将它的方法运用于我国本土的音乐教学当中呢?
二、聆听民族打击乐《鸭子拌嘴》引子和第一段
师问:能否对这段音乐留下深刻印象?能否记住这段音乐的节奏?
生答:不能。
师问:如果我们在中小学进行《鸭子拌嘴》的欣赏教学,怎样才能让学生走进音乐,深入欣赏这段乐曲呢?
总结:我们今天上课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
讲授新课
一、作品简介:
1、介绍作者及其作品:
安志顺是中国当代打击乐作曲家、演奏家、国家一级演奏员。他的作品《鸭子拌嘴》《老虎磨牙》《大唐六骏》等多次荣获国际、国内的大奖。《鸭子拌嘴》是安志顺于1982年编写的一首打击乐曲,取材于我国的西安鼓乐和陕西的民间打击乐。乐曲使用了六件打击乐器:小钹、水钹、圪塔钹、大锣、木鱼、云锣。
二、填词律动
1、看节奏谱,按节奏朗读歌词。老师做示范,学生直接读第一遍。
(注意:一共六句,前四句都需反复一次。)
2、学生集体读歌词,并学习老师表演动作(加入律动,帮助记忆)。
3、学生边读歌词边做律动。
4、两声部卡农练习,再次对节奏巩固记忆,锻炼学生专注力和抗干扰力
三、声势练习: --小镲--拍手
--三角铁--拍手
--双响筒--拍腿
--鼓--跺脚
四、打击乐合奏:
1、换打击乐器(小镲、双响筒、手鼓、三角铁),分声部练习。
第一遍:小镲和三角铁合奏;
第二遍:鼓和双响筒合奏;
第三遍:集体合奏,注意乐曲强弱力度的变化。
2、即兴创作与表演:
以“出门、嬉戏、吵架、回家”四个场景为主题,让学生即兴表演《鸭子拌嘴》中的各种场景,可以先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讨论四个主题会有什么样的情节内容,然后两人一组做“小镲对话”的即兴演奏,教师要启发如何使对话更有趣、更丰富。
五、图形谱详解全曲:
1、老师展示自制的图形谱,并引导学生边聆听音乐,边看图形谱,
(教学设计意图:初步了解图形谱的制作方法和用途,并以此引出《鸭子拌嘴》的全曲结构图。)
引子(散板)
第一段(四二拍)--第二段(散板)
第三段(四二拍、四三拍)--第四段(散板)
尾声(四二拍)
2、观看民族打击乐队演奏的《鸭子拌嘴》视频
(教学设计意图:在学生反复聆听、建立初步的听觉经验基础上,增加视觉的体验,使学生多感官参与欣赏音乐,并通过观看民族打击乐队的演奏,了解各种民族乐器及其奏法。)
课堂小结(连线题):
师问:这节课中所运用的教学方法分别适合哪个年龄阶段的学生?
学生回答:
律动教学、听奏法学节奏--幼儿园、小学低年级
视谱读节奏、视谱练习声势合奏--小学中、高年级或中学生
视谱练习打击乐合奏、图形谱--小学高年级及中学生
1、节奏谱使用是为了学生能亲自参与。每部音乐作品都有自己的音乐语汇,只要其中一段通过亲自参与获得更深体验,对其他部分音乐就会有种似曾相识的亲切感。通过对节奏谱的练习对这部音乐的节奏语汇,从原先初听时的一片模糊到比较清晰,甚至记忆深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才有了真正的兴趣基础。
2、该课例主要目的是参与,故对节奏谱中个别技术难点不必死扣,大拍子跟上即可。若把过多时间、精力用在技术操练上,会消弱学生学习兴趣,影响整堂课教学结构和目的。
四、布置作业
欣赏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第五号》,并完成下列作业(任选其一):
1、设计一个故事
2、创编一套律动
3、设计一份图形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