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教学小学音乐欣赏课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音乐课已不再是单一的教会学生认识“哆唻咪”,会唱一二首歌曲了。现在的音乐课更加重视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表现能力、欣赏能力和乐器的演奏能力。欣赏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大纲规定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欣赏教学,可以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开阔音乐视野,从音乐中获得情感的体验和理性的认识。由于学生的年龄、阅历、知识等方面的限制,使得音乐欣赏课比起其它的课更为难上,容易上得枯燥乏味,失去欣赏的情趣。如何使音乐欣赏课生动、活泼有趣起来呢?现根据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谈谈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1.巧设问题,帮助学生感知乐曲高尔基说过:“在听音乐时,要用自己的经验、印象和知识去补充……”学生的年龄小,阅历浅、知识少,这些都给他们欣赏乐曲带来了困难。教师为丰富学生的知识,常常会在欣赏乐曲时给学生介绍与乐曲有关的如作者、创作背景等知识。但如果教师一味地把自己所了解的东西像背书一样灌输给学生,那么学生会觉得乏味枯燥,对教师介绍的知识也不会留下深刻印象。在欣赏乐曲时,遇到粗浅的知识可让学生自己提出解决;广为人知的乐曲可让学生向大家介绍,也可用提问的方式使学生自己动脑,拓宽思路,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如在欣赏器乐合奏《瑶族舞曲》时,先让学生说一些听到的或看到的关于瑶族的知识,在学生叙述的基础上,教师加以补充介绍瑶族风土人情,并出示相关的
2.视听动结合,激发学生欣赏兴趣
在欣赏歌曲时,学生还能借助歌词基本理解,但欣赏乐曲就比较吃力了。有时乐曲已经结束,学生还是一头雾水,只能用“好听”或“不好听”、“活泼”或“优美”来评价乐曲。这是因为音乐比较抽象,不像美术那样直观。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利用直观的事物如录像、投影片、学生作画、实物等,帮助学生感知音乐,激发兴趣。如在欣赏笛子独奏《扬鞭催马运粮忙》时,我先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自己家里在售公粮时的情景,然后让学生欣赏第一遍音乐,听完再让学生谈乐曲中描写了一个怎么样的场面?学生们讲得绘声绘色,有的说粮食丰收了,农民心里很高兴,在把多余的粮食出售给国家。也有的同学说是把自己家的粮食运到灾区,去救灾。甚至连运粮路上怎样走,回来又是怎么做也讲得有声有色,生动逼真;我再让他们讲出各自的理由。于是,我进行第二遍边欣赏边出示有关图片:乐曲有三个部分,每个部分一张。学生通过图片,在音乐声音中仿佛进入了当时情绪,感受那种热烈欢腾的情景。在第三遍欣赏时,我让学生带着课后思考题,然后用自己的话来把乐曲编成一个配乐故事。最后还请学生用竖笛吹奏了这首乐曲的重点乐段,从中体验到了乐曲中所描绘的三个不同的场景。由此可见,通过利用与教学相关的事物,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感受音乐。
3.对比欣赏,指导学生分析理解
在对比欣赏中,找些可比性强,富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可以从旋律、节奏、体裁、力度和音色上进行对比欣赏,同时要明确对比的目的和意义,更应突出重点、难点,以便获得好的教学效果。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欣赏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还可促进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概括地说,用对比欣赏教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1、培养学生分析的能力,提高审美素质;2、降低听辩难度,易解决重难点;3、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和记忆。如:在欣赏《小白菜》与《我们把祖国爱在心窝里》两首歌时,前一首描写的是生长在黑暗的旧社会,穷人过着十分贫困的日子,它的情绪是充满叹息和悲伤。而第二首描写的是生长在新社会的儿童感到非常幸福和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基本情绪是亲切、优美、抒情。我先让他们听第一首歌曲,听完后,根据自己的想象,画一幅画(脸谱),画出歌曲中小白菜的形象,然后让他们听第二首,听完再画一幅生长在新社会的儿童的脸谱。最后两首联起来听,并把自己画的脸谱,拿出来对比看一下。这样学生就学得很轻松,看起来直观,掌握较快。
4.语言渲染,激发学生欣赏情趣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是一种借助声音来表达人类思想情感的艺术,要想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教师也要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在熟练掌握专业知识提高素养的同时,还需加强文学修养。在各种音乐作品的导入、分析、讲解中,欢快活泼的歌(乐)曲要用轻松愉快的语言来导入;忧伤哀婉的歌(乐)曲可用深沉凝重语气来导入,如果教师在语言能做到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甚至用喜、怒、哀、乐的表情来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这样才能具有感召力。如在欣赏《黄河大合唱》时,要以高昂饱满的情绪,深沉而有力的语气,把作者的创作过程及作品的时代背景、音乐特征给学生分析讲解:“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以黄河为中华民族的象征,表现了中国人民的英雄气概,揭露了敌人的残暴,控诉了人民遭受的沉重灾难,勾画出了人民群众抗击敌人,保卫祖国的壮丽情景…… ”这时学生就情不自禁地进入了意境 。然后让学生观看录像,就更能使学生在那排山倒海的雄壮气氛中,感悟到中华民族同仇敌忾、不屈不挠、团结对外的民族精神,这不仅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上等几种不同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欣赏过程中,体验、理解音乐,提高音乐鉴赏力、表现力,陶冶学生情操,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B. 如何进行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音乐课已不再是单一的教会学生认识“哆唻咪”,会唱一二首歌曲了。现在的音乐课更加重视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表现能力、欣赏能力和乐器的演奏能力。欣赏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大纲规定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欣赏教学,可以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开阔音乐视野,从音乐中获得情感的体验和理性的认识。由于学生的年龄、阅历、知识等方面的限制,使得音乐欣赏课比起其它的课更为难上,容易上得枯燥乏味,失去欣赏的情趣。如何使音乐欣赏课生动、活泼有趣起来呢?现根据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谈谈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1.巧设问题,帮助学生感知乐曲
高尔基说过:“在听音乐时,要用自己的经验、印象和知识去补充……”学生的年龄小,阅历浅、知识少,这些都给他们欣赏乐曲带来了困难。教师为丰富学生的知识,常常会在欣赏乐曲时给学生介绍与乐曲有关的如作者、创作背景等知识。但如果教师一味地把自己所了解的东西像背书一样灌输给学生,那么学生会觉得乏味枯燥,对教师介绍的知识也不会留下深刻印象。在欣赏乐曲时,遇到粗浅的知识可让学生自己提出解决;广为人知的乐曲可让学生向大家介绍,也可用提问的方式使学生自己动脑,拓宽思路,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如在欣赏器乐合奏《瑶族舞曲》时,先让学生说一些听到的或看到的关于瑶族的知识,在学生叙述的基础上,教师加以补充介绍瑶族风土人情,并出示相关的
2.视听动结合,激发学生欣赏兴趣
在欣赏歌曲时,学生还能借助歌词基本理解,但欣赏乐曲就比较吃力了。有时乐曲已经结束,学生还是一头雾水,只能用“好听”或“不好听”、“活泼”或“优美”来评价乐曲。这是因为音乐比较抽象,不像美术那样直观。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利用直观的事物如录像、投影片、学生作画、实物等,帮助学生感知音乐,激发兴趣。如在欣赏笛子独奏《扬鞭催马运粮忙》时,我先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自己家里在售公粮时的情景,然后让学生欣赏第一遍音乐,听完再让学生谈乐曲中描写了一个怎么样的场面?学生们讲得绘声绘色,有的说粮食丰收了,农民心里很高兴,在把多余的粮食出售给国家。也有的同学说是把自己家的粮食运到灾区,去救灾。甚至连运粮路上怎样走,回来又是怎么做也讲得有声有色,生动逼真;我再让他们讲出各自的理由。于是,我进行第二遍边欣赏边出示有关图片:乐曲有三个部分,每个部分一张。学生通过图片,在音乐声音中仿佛进入了当时情绪,感受那种热烈欢腾的情景。在第三遍欣赏时,我让学生带着课后思考题,然后用自己的话来把乐曲编成一个配乐故事。最后还请学生用竖笛吹奏了这首乐曲的重点乐段,从中体验到了乐曲中所描绘的三个不同的场景。由此可见,通过利用与教学相关的事物,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感受音乐。
3.对比欣赏,指导学生分析理解
在对比欣赏中,找些可比性强,富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可以从旋律、节奏、体裁、力度和音色上进行对比欣赏,同时要明确对比的目的和意义,更应突出重点、难点,以便获得好的教学效果。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欣赏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还可促进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概括地说,用对比欣赏教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1、培养学生分析的能力,提高审美素质;2、降低听辩难度,易解决重难点;3、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和记忆。如:在欣赏《小白菜》与《我们把祖国爱在心窝里》两首歌时,前一首描写的是生长在黑暗的旧社会,穷人过着十分贫困的日子,它的情绪是充满叹息和悲伤。而第二首描写的是生长在新社会的儿童感到非常幸福和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基本情绪是亲切、优美、抒情。我先让他们听第一首歌曲,听完后,根据自己的想象,画一幅画(脸谱),画出歌曲中小白菜的形象,然后让他们听第二首,听完再画一幅生长在新社会的儿童的脸谱。最后两首联起来听,并把自己画的脸谱,拿出来对比看一下。这样学生就学得很轻松,看起来直观,掌握较快。
4.语言渲染,激发学生欣赏情趣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是一种借助声音来表达人类思想情感的艺术,要想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教师也要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在熟练掌握专业知识提高素养的同时,还需加强文学修养。在各种音乐作品的导入、分析、讲解中,欢快活泼的歌(乐)曲要用轻松愉快的语言来导入;忧伤哀婉的歌(乐)曲可用深沉凝重语气来导入,如果教师在语言能做到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甚至用喜、怒、哀、乐的表情来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这样才能具有感召力。如在欣赏《黄河大合唱》时,要以高昂饱满的情绪,深沉而有力的语气,把作者的创作过程及作品的时代背景、音乐特征给学生分析讲解:“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以黄河为中华民族的象征,表现了中国人民的英雄气概,揭露了敌人的残暴,控诉了人民遭受的沉重灾难,勾画出了人民群众抗击敌人,保卫祖国的壮丽情景…… ”这时学生就情不自禁地进入了意境 。然后让学生观看录像,就更能使学生在那排山倒海的雄壮气氛中,感悟到中华民族同仇敌忾、不屈不挠、团结对外的民族精神,这不仅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上等几种不同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欣赏过程中,体验、理解音乐,提高音乐鉴赏力、表现力,陶冶学生情操,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C. 小学音乐课教案
你是这个版本的么:
第八课 童 心 教 学 目 标:
1.童心与童趣是连在一起的,他带给我们无限的欢乐,我们要珍惜这有限而宝贵的“小孩世界”,使其如春天一样充满生机。让我们尽情地歌唱这充满朝气、欢乐的时刻。
2.用现代舞为歌曲即兴伴舞,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渲染这充满诗意的童心世界。
教 学 重 点: 1. 音乐的感悟,情绪的调动。 2. 即兴表演能力的培养。 教 学 难 点: 1. 音乐中附点节奏的加强与巩固。 2. 现代舞及打击乐器伴奏的创编活动。 教 学 内 容:
D. 音乐老师教案范文
作者单位:北京海淀实验小学 冯琳
年级:二年级1班
课题:《阿细跳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举例说明哪些民族是我们所熟悉的,从中使学生了解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
2、从视觉上使学生了解彝族这一民族的风格特征。
3、从听觉上使学生深入了解彝族民歌《阿细跳月》的乐型,掌握五拍节奏的特点及我国特色民族乐器的认识。
教学重点:深入了解彝族民歌的特性,掌握民乐合奏《阿细跳月》所带来的旋律,介绍乐曲是由哪些民族乐器所演奏的。
教学难点:5/8节拍的掌握及民族乐器的分辨。
学生分析:
创造学生的想象空间,使学生的想象思维大于生活中固有的一切事物。发扬我国传统民间
乐器的知识与文化,是小学音乐课程重要的因素之一,让学生查阅和搜集有关我国五十六民族的文化特征,使学生在课堂中充分自我展示。
教材分析:
《阿细跳月》又叫跳月歌,流行于云南弥勒西山彝族阿细人之中。在节日或农闲的月夜里,阿细人喜欢在松林或空旷草坪上举行“跳月”。参加者多为男女青年。小伙子们手拿高音笛、低音笛、月琴、小三弦、中三弦、大三弦等乐器,边奏边舞;姑娘们则随着音乐,边拍手边舞,至兴高采烈时唱《跳月歌》。《跳月歌》很有特点,全曲由do、mi、sol三个音组成,采用5/8节拍。演唱时,在每小节的第四、五拍的前半拍由舌的两旁吸气。旋律活泼跳荡,富于动感,特色鲜明。作曲家秦鹏章就采用了彝族“跳月”的这一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歌舞曲,写成了这民乐合奏曲。
教学准备:“哈利·波特” 的魔杖、音乐课件、演奏的乐器、彝族服饰
教学设计:
1、由“哈利·波特”的魔杖引发了同学们的讨论,设计用有趣的魔杖给予学生神秘的暗示并激发学生的兴趣,“请根据魔杖的提示寻找哈利·波特想了解中国民族音乐知识的线索,看看同学们谁的运气最好,在准备的民族知识中和哈利想得是一致的。”
2、教师提前藏在学生教室里一些提示,让学生赶快找到并揭开谜底,学生找到一些提示卡片,如:“乐器、音乐、舞蹈、服饰、民族”等,找到教师提早准备的彝族素材。并让学生展示自己课前准备的民族知识。
3、通过音乐使学生了解到彝族民歌《阿细跳月》的旋律,并进行详细的段落分析,乐曲开始是弹拨乐、锣鼓的轻轻敲奏的短小引子,表现了男女青年在聚集。跳月就要开始了,竹笛领奏出热情奔放、欢腾跳跃的主题:这段主题在第一部分中由高音笛、弹拨乐、弦乐及全奏多次反复出现,表现了多变的舞蹈姿态。第二部分作者将主题乐段作了移调处理,并进行几次反复,与前面调性形成鲜明对比,好像健壮的小伙子们跳起了粗放的舞步。第三部分音乐又转回原调,由高音笛演奏旋律后,整个乐队全奏,乐曲进入高潮,在乐队全奏中展现了宏大的舞蹈场面,仿佛狂欢中的人们忘记了疲劳。最后的短小尾声,是采用了主题乐段的最后两拍 扩充发展的,在渐强中结束全曲。
4、通过乐器使学生了解这首旋律活泼跳荡的《阿细跳月》,是由哪些乐器演奏的,教师准备一样实物乐器,其余的乐器可用课件代替,准备的乐器可以让学生轻轻地用手尝试,使学生体验拿到实物的乐趣。
5、通过服饰使学生了解彝族的文化特色。并延续“哈利·波特”的魔杖使学生在教室找到关于彝族的服饰及装物品,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通过舞蹈使学生掌握5拍节奏型,先可以用简单的手来表示,123拍不动,45拍拍手;然后加上脚,123用脚来表示,1左2右3左45拍手;逐步较强难度。
7、结束,同学们安静的等待和倾听彝族舞曲的旋律“火把节之夜”,教师用“哈利·波特”的魔杖变出篝火放在教室中间,请同学们听着《阿细跳月》的旋律,穿着彝族服饰,跳着彝族特有的舞蹈步伐,请一位同学代表“哈利·波特”也和大家跳起来,融入到我们团结的大家庭里。
8、弘扬民族文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