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培养小学生对音乐文化的理解
曾经有一位作家说过,他认为有两种人不可能成为作家,一种是生活很贫乏的人;另一种是对生活缺乏艺术感受能力的人。
小学生的一般年龄为6到12岁,这期间思维的发展特点仍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知识理解很难用抽象的语言来表述。对于音乐这样的以求异为主的抽象思维难以有深入的理解。所以这段时间我认为应该在听觉上让他们感受到音乐的美,引起共鸣,通过想象力把音乐形象化,使他们更容易亲近音乐,从而在精神上得到愉悦和升华。在我对小学音乐课的印象中,我的音乐老师龙老师在这方面做得很不错。每当音乐课上课之前,我们在教室门口排着整齐的小方队,当老师轻快的音乐响起我们一蹦一跳的走进教室,一节音乐课就在这样欢乐的气氛中开始了。她还自己编了许多小曲,有训练强弱的,有训练节奏的,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她模仿动物的各种声音为我们编了一首带双声部的小曲子,歌词很形象:“一只小竹马,马蹄得得得得得,一只小绵羊,叫声咩咩咩咩咩,,,,,”(旋律也非常的好听,到现在我还记得。)当时我还没有学习钢琴,但我觉得她为我奠定了一个非常好的音乐基础,让我对音乐一下子就充满了兴趣。我想,如果以后我当了一名小学音乐老师,我会以她照着她的模式给我的学生一堂生动的音乐课的。
通过我小时候的体验,我深切的感受到培养小学生的音乐感受力有多么重要。但是,怎排着整齐的小方队,当老师轻快的音乐响起我们一蹦一跳的走进教室,一节音乐课就在这样欢乐的气氛中开始了。她还自己编了许多小曲,有训练强弱的,有训练节奏的,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她模仿动物的各种声音为我们编了一首带双声部的小曲子,歌词很形象:“一只小竹马,马蹄得得得得得,一只小绵羊,叫声咩咩咩咩咩,,,,,”(旋律也非常的好听,到现在我还记得。)当时我还没有学习钢琴,但我觉得她为我奠定了一个非常好的音乐基础,让我对音乐一下子就充满了兴趣。我想,如果以后我当了一名小学音乐老师,我会以她照着她的模式给我的学生一堂生动的音乐课的。
我总结了一下几个方法:
一,师生共创情景,调动参与兴趣。
在和艺术形象的接触中,以有声有色的具体图景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从而引起审美感受,培养感知能力。我有一个钢琴学生,今年刚上小学一年级。刚接她的时候我觉得她很有潜力,她的上一个任老师把她的手型调整的非常规范。但就有一点,弹曲子很生硬,尤其是乐曲。一次,在弹芭蕾舞曲《白毛女》选段《扎红头绳》时我说:“老师好像没听到芭蕾舞演员在跳舞,却听到三只大狗熊在笨笨的走路。”
我总结了一下几个方法:
一,师生共创情景,调动参与兴趣。
在和艺术形象的接触中,以有声有色的具体图景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从而引起审美感受,培养感知能力。我有一个钢琴学生,今年刚上小学一年级。刚接她的时候我觉得她很有潜力,她的上一个任老师把她的手型调整的非常规范。但就有一点,弹曲子很生硬,尤其是乐曲。一次,在弹芭蕾舞曲《白毛女》选段《扎红头绳》时我说:“老师好像没听到芭蕾舞演员在跳舞,却听到三只大狗熊在笨笨的走路。”
她听了笑了起来。她左手弹的小跳确实很生硬。于是我给她讲了白毛女喜儿在这一段音乐的心情,当她的爹爹给她扎上红头绳后是怎样的高兴,红色的头绳,噼里啪啦的鞭炮,过年的热闹,,,,这使得她脚尖的舞步是多么的轻快。她听后模仿脚尖轻点左手,我说:“老师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她自己也很高兴和得意。以后我为她示范的时候都很注意给她讲曲子的背景,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以动作带动听觉欣赏
一般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比较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有时我会做一些动作来吸引她的注意力。这样也加强了一定的音乐感受力。比如我经常把双手从内心伸向外面,意思是到了乐曲高潮的时候要把自己投入进去。还有我会经常把手放到她的手背上做一些手指力度的变化,让她感受这段乐曲丰富的表现方法。这些用动作来对比体会音乐情绪的变化,使学生感到弹琴不再是枯燥无味,而是充满了乐趣。
2. 浅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 (转载)
“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此话虽不妥,但也折射出教学评价的的一个现象:“考试”自古就是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手段。问题是新课题理念下,音乐课堂教学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促进学生的自身发展,本人结合教学实践,谈一点初浅认识,与各位同仁交流。 成功的教育教学包括三大要素:课程、教学、评价。而评价则是影响学生潜能开发、智能开发的关键所在。《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程的学生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的功能。新课程理念的音乐课堂教学评价形式,应该是创立多元化的课堂评价制,从多角度、多方位、多标准地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及时的评价。而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只有使学生掌握客观规律并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才能获得成功,所以我认为小学音乐课教学对学生的评价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索:一、营造轻松、愉快的评价氛围,让学生乐此不疲我们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某们同学平时唱歌还不错,可到全班考试时,声音发抖,或者没了声音等等,以致不能取得良好的成绩,久而久之,也少了学习信心,难道我们老师能在众目睽睽之下,用“同情”给他打个高分吗?不,这显然不行,要弥补考试的这个缺陷,除了平时我们要多提问这位同学,多给他些锻炼机会,锻炼他的心理因素之外,恐怕我们还应改变一下考试的氛围,这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讲就更重要:比如唱歌考试,我们可以在“击鼓传花”的游戏中进行,事先也不要告诉学生考试,这样有的孩子虽在平时不敢在众人面前表现,但游戏玩乐了,或许就能缓解他的紧张情绪,使其正常发挥甚至超常发挥,这效果不正是我们老师所追求的吗?这时老师还可以悄悄地加以记载,事后公布分析表扬,这位同学收到这份意外的成绩后,一定会对自己刮目相看,从而树立起自信心,或许对他的将来都会有一定的影响。再如低年级乐理考试就不一定象高年级一年发张试卷笔试,可以把考试布置成游园场地,让学生通过音乐迷宫、抢答、猜谜、画画等一系列游戏活动轻松、愉快地复心考查学过的一些基础实用的音乐知识。 二、拓宽考查评价渠道,提高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追踪 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高,能力的增强,我们还可放手让学生组织音乐会,融声乐演唱与器乐演奏于之中,把独唱与重唱、合唱(不超过8个人,每声部有2个人来担任)结合考查,把独奏与重奏,合奏的效果结合起来评价,既注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又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更是锻炼了他们的组织能力,对每个节目的主要组织者,将在该项成绩中酌情加分。 对学生成绩的评价我还结合学生参加的各种活动进行评分,这活动不仅有学校组织的,还包括社会上组织的一些健康有益的比赛、演出,我都根据情况把它记入音乐成绩。 三、采取多种形式,改变评价方法,调动学生参与意识和学习的积极性一是自我评价 发展性评价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音乐课堂上的评价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评价,使自己形成学习的积极态度,帮助他们认识自我,树立信心,给自己提供表现自己能力和成就的机会,同时创造宽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提出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疑惑。在音乐课堂上开展的自身评价,对于评价和事实是否有距离,不必苛责,只要学生能讲清自己为什么这么评价的理由就可以了。例如:在学唱《两只小象》这首歌后,我请学生评价自己时,其中有一名学生对对自己的一应俱全是:“老师,我觉得自己唱得很好,我对自己很满意。”这位学生虽然没有说自己怎么唱得好,可我已经能够想像到,他在接下来的学习中的学习态度一定的积极的,因为他已经为自己树立了信心。在教学中,每当学生表演结束,给他们自评的机会,会使其表达自己的创意,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二是自主参与 全面发展的学生评价是纵向、横向交错,动静结合的评价活动。传统教学中受传统学生评价观念的影响,评价过程往往是统一考试与抽测,教师是评价者,是绝对权威,学生处于被动地接受及受制于他人的评价的现状。新课程评价贤创造了学生参与评价过程的空间和环境。 对学生的评价除了教师用描述性评价与鼓励性评价为主以外,让学生参与到评价过程中也可以有效提高学生音乐学习与参与音乐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自评、互评及他评三种方式相结合实现学生学习评价的多个纬度的结合。学生自评应以描述性评价为主。让学生对自己的音乐学习进行总结、回顾和比较,承认音乐学习的个体差异、关注自我发展。如“班级音乐会”是学生间相互展示、相互评价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多样的音乐表现活动表现音乐特长,学生吹、拉、弹、唱形式不限,一改往日紧张、严肃的考试局面,是一种生动活泼的评价试。学习既是评价者又是被评价者,每一次评价前,学生自己选择唱(奏)得最好的音乐作品进行表演,进行相互评价与自我评价,每人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好的评委,因此他们总能全神贯注地欣赏别人演唱(奏),客观地自我评价并给每一位同学做出公正的评价。另外,每一次学生的音乐活动展示与音乐要素阐述,都是学生进行分析与评价的机会。为了评价的深入、准确,自然促使学生对相应的技能与音乐要素更准确的掌握与理解。实践中我深深感到这样的评价能营养和谐、团结的评价氛围,有利于调节学生的心理,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提高他们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是小组内评价 音乐课堂教学中,在小组内互评时,能使学生懂得互相商量,探讨着去评价,培养了他们与人合作的能力,同时,在小组内互评,还可以通过组内同学的鼓励,把那些在课堂上表现不太积极的同学有效地组织起来。课堂上,我在组织学生进行组内互评时,总不失时机的去指导学生在互评时,除了要向那些课堂表现不错的同学表示祝贺,更重要的是用一句鼓励的话,去调动那些课堂表现不自信的同学。学生听了小组内的评价后,自然而然的在心里就形成了一种积极要求进步的想法,使课堂上的学习氛围始终保持一种积极的状态。四、是师生互评,营造和谐氛围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健康和谐发展;不但要关注课堂教学的结果,更要关注课堂教学的过程。 教师在音乐课堂上的评价对学生可能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评价的针对性要强、体现个体、语言力求简明扼要、具体,要避免一般化,尽量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客观、全面地描述学生的学习情况,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同时,还应指出学生在哪些方面具有潜能,哪些方面存在不足,使评价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互评使他们清楚地了解自己和他人的优缺点,同时又增强了判断力,自信心和心理承受能力。 小学音乐课程的评价不仅要涵盖音乐的不同教学领域,更应注意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和程度,体现社会发展,人文发展的需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自我发展。
3. 小学音乐课上如何评价学生
澄迈县加乐中心学校 王和 成功的教育教学包括三大要素:课程、教学、评价。而评价则是影响学生潜能开发、智能开发的关键所在。正确评价学生,已成为现代教育关注的重点。教师在评价学生时,不再单是一个等级,一个分数,而是要在体现教师对学生尊重和关爱的基础上,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达到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发现学生的潜能和特长,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自信。音乐课程的学生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的功能。新课程理念的音乐课堂教学评价形式,应该是创立多元化的课堂评价制,从多角度、多方位、多标准地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及时的评价。教育理论也告诉我们,只有使学生掌握客观规律并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才能获得成功。那么,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如何正确实施评价,才既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和积极性,又能提高学生的原有认识水平呢?我认为: 一、尊重、理解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评价是为了更好地改进学生的学习,促进发展。课堂教学中的评价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探究创新精神。十个手指有长短,学生也是一样,每个学生都有他独有的一面,绝不能以统一的标准去要求学生,更不能抹杀学生的个性,要尊重他们在学习中的独特感受。能理解学生,就是要能体验和理解学生的情感或看法。教师在课堂上应善于应用期待的目光,激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达到超越他现有水平的效果。其次,要善于真诚、亲切、积极有效地与学生交往。 二、评价学生 1、轻松、愉快地评价 我们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某同学平时唱歌还不错,可到全班考试时,声音发抖,或者没了声音等等,以致不能取得良好的成绩,久而久之,也少了学习信心,难道我们老师能在众目睽睽之下,用同情给他打个高分吗?不,这显然不行,要弥补考试的这个缺陷,除了平时我们要多提问这位同学,多给他些锻炼机会,锻炼他的心理因素之外,恐怕我们还应改变一下考试的氛围,这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讲就更重要:比如唱歌考试,我们可以在击鼓传花的游戏中进行,事先也不要告诉学生考试,这样有的孩子虽在平时不敢在众人面前表现,但游戏玩乐了,或许就能缓解他的紧张情绪,使其正常发挥甚至超常发挥,这效果不正是我们老师所追求的吗?这时老师还可以悄悄地加以记载,事后公布分析表扬,这位同学收到这份意外的成绩后,一定会对自己刮目相看,从而树立起自信心,或许对他的将来都会有一定的影响。再如低年级考试可以把考试布置成游园场地,让学生通过音乐迷宫、抢答、猜谜、画画等一系列游戏活动轻松、愉快地即考了试又学到了一些基础实用的音乐知识。 2、综合、全面地评价 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高,能力的增强,我们还可放手让学生组织音乐会,融声乐演唱与器乐演奏于之中,把独唱与重唱、合唱结合考查,把独奏与重奏,合奏的效果结合起来评价,既注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又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更是锻炼了他们的组织能力,对每个节目的主要组织者,将在该项成绩中酌情加分。对学生成绩的评价我还结合学生参加的各种活动进行评分,这活动不仅有学校组织的,还包括社会上组织的一些健康有益的比赛、演出,我都根据情况把它记入音乐成绩。 3、自我、他们的评价 (1)自我评价 发展性评价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音乐课堂上的评价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评价,使自己形成学习的积极态度,帮助他们认识自我,树立信心,给自己提供表现自己能力和成就的机会,所以在音乐课堂上应该开展自身评价,只要学生能讲清自己为什么这么评价的理由就可以了。例如:在学唱《两只小象》这首歌后,我请学生评价自己时,其中有一名学生对自己的评价是:老师,我觉得自己唱得很好,我对自己很满意。这位学生虽然没有说自己怎么唱得好,可我已经能够想像到,他在接下来的学习中的态度一定是积极的,因为他已经为自己树立了信心。 (2)小组内评价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小组内的互评也很重要,它能使学生懂得互相商量,探讨着去评价,培养了他们与人合作的能力,同时,在小组内互评,还可以通过组内同学的鼓励,把那些在课堂上表现不太积极的同学有效地组织起来。课堂上,我在组织学生进行组内互评时,总不失时机的去指导学生在互评时,除了要向那些课堂表现不错的同学表示祝贺,更重要的是用一句鼓励的话,去调动那些课堂表现不自信的同学。学生听了小组内的评价后,自然而然的在心里就形成了一种积极要求进步的想法,使课堂上的学习氛围始终保持一种积极的状态。 三、批评学生 古语说:忠言逆耳利于行。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往往少不了批评这种方式,并且也是常用的教育方法。批评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懂得道理,改正错误,因此批评学生时,教师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巧妙使用委婉的批评语言,才会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让忠言不再逆耳。 1.让学生震撼 现代教育处处提倡以人为本。在批评学生时,我们也要遵循这一理念,面对不同的学生,我们要看到他们之间的个性差异,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因势利导。如对性格内向、敏感、疑虑心较重的学生,我们可用提醒、启发或提问之类的语言与学生交谈,也可用微笑、眼神等体态语言暗示性地批评学生。对于性格外向、反应较快、脾气暴躁的学生,则可采用商讨式的语调平等地和学生交流,循序渐进,心平气和地把批评的信息传递给他们,让他们逐步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逐步做到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不断取得进步。 2.让学生温暖 教师要有崇高的职业道德,把每个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师生之间存在着一种朋友式的关系,这样你就会用心去说服、教育学生。批评学生要充满爱心,有强烈的责任感,学生才会接近你,理解你,乐于接受你的批评。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只有处处流露出对学生温暖的关怀和无私的爱,充分信任学生,学生才会敞开心扉,跟你说真话,接受你的批评指正。 3.让学生诚服 教师批评学生时,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注意分寸和尺度,说话要留有余地,必要时可先用表扬代替批评的方式。人总是喜欢听好话的,小学生更不例外。在批评前先表扬他,让学生明白,老师不但看到了他的缺点,也看到了他的成绩。这样,学生便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改正自己的缺点,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总之,无论是理解、尊重、激励、批评,都不应该拘于一种形式,它应因人而异,因课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
4. 如何培养小学生对音乐文化的理解
小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主要在于三方面:思维的发展,教学切入点,正确的引导。思维的发展是必须的,教学切入点和正确的引导是必要的。只要这三方面能够做到,小学生的音乐兴趣是很容易被调动起来的,另外还要注重音乐课外活动的开展,因为音乐课外活动对音乐课的课堂教学也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音乐作为一种精神食粮,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只是一个很大范围的名词,具体到日常生活中,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歌曲,舞蹈,戏曲等等。人们在欣赏的同时会对这些音乐做出自认为合适的评价:这个舞蹈很不错,那首歌曲我不爱听,我会唱某段戏曲等等。但是每个人评价的标准都不一样,也就是说每个人对音乐作品得理解有着很大的差别,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每个人对音乐喜欢的程度不一样,音乐审美的层次不一样,那么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也就天差地别了。
大人的音乐审美如此,是因为他们音乐的兴趣不同,那么对于小学阶段的儿童来说,音乐兴趣的培养就更重要了。培养小学生的音乐兴趣,首先可以更加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其次可以增加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再次,从人文角度来说可以让他们懂得怎样去欣赏音乐,怎样去评价音乐;更加专业的说,就到了怎样去创作音乐,创作大众都喜欢的音乐这个更高的境界。
说到小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首先要说的就是小学生思维的发展,如果一个音乐教师把握不准小学生各个阶段思维及心理的发展,那么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就不会很顺利地进行;其次,对于那些专业学习音乐的学生,都有一个共性的问题——枯燥。怎样去解决学生不喜欢音乐与小学生音乐兴趣培养的问题呢?下面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1. 注重学生思维的发展
一二年级学生的思维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虽然已经开始有了抽象的成分,但他们掌握的概念大部分是具体的,可以直接感知的,他们难以指出概念中最主要的本质的东西,他们的思维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与面前的具体事物或其生动的表象联系着。
从低年级到中年级,这个阶段的学生心理上有了一定的改变。他们不再是什么事儿都听老师的了,开始有了自己的主张,但是还不能判断自己的主张是否正确。教师要想很好地了解学生,就需要首先了解他们的心理。三四年级的学生思维处在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处在这一水平的儿童,在他们的概括当中,已经有了比较丰富的表象,表象的内容也更为精确而富有概括性。因此他们的概括虽然还有一些外部的,非本质的特征或属性,但是内部的,本质的特征或属性大大增加。
进入高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思维更进一步,教师如若要学生听话,就更应该把握学生的心理。因为小学高年级儿童的概括开始以本质抽象为主。这一水平的儿童能对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联系进行概括。但是,由于知识经验的限制,小学儿童的概括还只是初步接近科学的概括,对那些与具体事物相距太远的高度抽象地概括活动,还是非常困难的。所以,这一阶段学生的思维只属于初步抽象思维。
了解了小学生各个阶段的思维情况,再对他们进行教学,就能够抓住他们的心理以及思维,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2. 找准教学切入点
面对刚从幼儿园升到一年级的小学生,他们的心灵是一张白纸,教师可以任意去写,但是教师要注意,一定要把最美好的东西写进去,要从各个方面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所以,在低年级的音乐兴趣培养当中,应当以具体的事物为切入点,让学生对音乐做出自己喜欢的理解,比如说不由自主地表演,有感情的演唱等等,教师对此应当适当的表扬,以激发其他同学的积极性。音乐教学中应善于观察学生,若他们对此不感兴趣,就应该马上改变教学方法,使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日益的浓厚,而不能产生厌烦情绪。
从低年级到中年级,这个阶段的学生心理上有了一定的改变。处在这个阶段的学生应该怎样去培养他们的兴趣呢?首先搞清楚他们喜欢哪些音乐?三四年级的学生还是会喜欢课本上的歌曲的,但是有一部分歌曲如果老师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学生就不会喜欢。因为三四年级的学生有一部分思维还处在具体形象思维,所以那些较欢快的,很形象的歌曲会受到他们的喜欢,而抒情的,抽象一些的歌曲他们因为不好理解也就不会喜欢。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用形象的比喻来解释抽象的东西,用故事,简笔画等等学生喜欢的形式来引入,就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其次,用课外的音乐活动来带动他们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可以组织合唱队,鼓号队,口琴兴趣小组,竖笛兴趣小组等等。学会了乐器,就可以让学生试着演奏学过的歌曲,增加他们的成就感。进了合唱队,鼓号队,在这种环境中,学生会感到音乐的奥妙:乐器的独奏与合奏竟有这么大的不同,居然能够表演出这么好听的音乐。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会逐步的被调动起来。
进入高年级的学生,由于他们思维的变化,课本上的歌曲对他们来说已经不那么喜欢了,特别是近些年来流行音乐的发展,使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盲目崇拜,喜欢这个歌手,那个明星,而不再喜欢课本上的歌曲了。那么,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怎么办呢?一定要找准切入点。可以找一首同学们都喜欢的流行音乐,学生齐唱,教师反问:这首歌曲的调式,感情色彩,拍子等等。找一些关于此歌的问题,有的问题学生回答不上来,老师在这种时候就要从各方面来引导学生:“这些歌曲都是很简单的,为什么同学们回答不上来”,“连这么简单的歌曲都分析不了,还有什么可喜欢的?”。接下来教师就应该告诉学生,首先要把课本上的知识学牢固,再去学这些歌曲。“连课本上的只是你都不会,怎么去学习流行歌曲”,“有哪位同学是直接学习乘法,而不学加减法的?”。运用激将法,告诉学生学习应该循序渐进。这样,学生就会喜欢上课本上的歌曲。当然,在用这种方法进行引导的时候,教师对流行音乐也应该有一定的研究;其次,教师可以找一些学生喜欢唱的,又适合学生唱的流行歌曲进行教学。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也会明显提高。不过在这样教学时,目的要明确,教学目标不能脱离教学大纲,否则将会适得其反。
教学切入点的寻找,也跟教师的经验水平有直接关系,所以这就要靠教师在教学中积极摸索教学经验,使教学水平更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也很高的。
3. 正确的引导
学生的学习,跟老师的正确引导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特别是小学生,他们的自制力和思维的发展还不完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正确的引导。
从五六岁就开始学习音乐的学生,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会领先于其他同学,但是,专业的学习音乐,其过程是很枯燥的。因为大部分儿童都是通过乐器来学习音乐的。学习音乐当中,无数次的重复会使他们感到很厌烦,这种情况应该怎样进行纠正呢?首先,找出不喜欢的原因:是不是因为太枯燥?还是教学方法不对头?然后,多运用无意识的教学,使学生在无意识的状态下掌握所学内容,增加其成就感,有了成就感就还想学习新的知识;其次,摸准学生好强求胜的心理,同学之间互相比较。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而然的被调动起来了。
中年级的学生,参加音乐课外活动的积极性是很高的,在进行音乐活动的同时,教师应该把音乐活动的内容同音乐课上讲的东西结合起来,积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使音乐教学与音乐课外活动是相通的,这不管对于教学还是课外活动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的。
在小学阶段,学生参加音乐课外活动的积极性还是很高的,这一点跟中年级的学生要求与做法还是基本上相同的。但是对待五六年级的学生,教师更应该像是学生的朋友,而不要像学生的上一级。这样,学生会很欣赏你的,跟学生拉近了这一层关系,学生就会为老师卖力的表演,积极性自然而然的就调动起来了。
总体来说,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很高,但是如果教师引导的不对,学生就会从喜欢到厌烦,并且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在此,笔者认为培养小学生音乐兴趣的有效途径有三种:1.注重学生思维的发展,2.找准教学切入点,3.加以正确的引导。这样,学生的音乐兴趣就会逐步的调动起来,恶性循环就会变成良性循环,祖国的音乐事业也会蓬勃发展!
5. 如何引导中小学正确认识音乐中的美
很高兴告诉你!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教学中,我认为我们所使用的课本应不只是教学的全部内容,教材应该是可变的,发展的和开放的。因此必须摒弃“教教材”的传统观念,树立“用教材教”的教学思想。例如第五册第单《妈妈的歌》一课中,欣赏作品《妈妈之歌》《鲁冰花》等。应该首先理解为什么要安排这写曲目,联系前后内容我们发现,二年级时,已经出现了一些关于“妈妈”的作品,比如《不再麻烦好妈妈》《小乌鸦爱妈妈》等作品。二接下去的四年级上册更是出现整整一个单的《妈妈的歌》。这里的目的我想是在于帮助学生了解母爱,进一步拓展学生视野,相对程度要高一些。作为人文学科的一个最大的特点,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情感是最重要的。从而培养学生对妈妈真切的爱,为他们的良好品格和健康心态打好良好的基础。当今的孩子大都习惯了享受父母给予的爱,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让许多孩子忘却了自己也该关心父母、孝敬父母和回报父母!通过聆听以父母的爱为主题的作品,让学生在音乐中得到了情感的陶冶,去深深打动每位孩子的心,对如何感恩图报有更深刻的认识!案例描述:一、导入1聆听《世上只有妈妈好》。2说说和妈妈在一起的感受。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生活体验,谈自己的真实感受。二、聆听音乐导入:有两个小朋友和他们妈妈的故事,请大家来听一听。1初听《小白菜》:听了有什么感受生(略)2 师归纳:《小白菜》这首歌曲悲伤、凄凉。3.初听《鲁冰花》:听了有什么感受生(略)4 师归纳:《鲁冰花》这首歌曲是伤心、抒情的。5 这两首歌曲都表达了孩子对妈妈的思念之情。6 第二次聆听《小白菜》、《鲁冰花》体验歌曲的演唱形式。7 听听、比比:演唱形式有什么不同8 师生分析讨论歌曲背景与演唱形式:《小白菜》——无伴奏合唱;《鲁冰花》——独唱+伴唱。9 再听《小白菜》、《鲁冰花》体验旋律的进行对于表现音乐形象的作用。10 ①跟着录音轻声哼唱,一边跟旋律线,体验旋律进行的特点。②比较两首歌曲旋律进行的的共同与不同之处。11 小结:音乐中表现悲伤的情绪,旋律的进行大都由高向低进行,速度比较慢;音乐中表现高兴的情绪,旋律的进行大都比较跳跃,速度也比较快。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信息源,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但决不是唯一标准。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多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不是为了教材而教学生,而是为了学生而使用教材,整和教材资源实现由“教材”过渡到“学材”。在设计四年级下学期的欣赏课时尤其适合这一点,我们分考虑到这时的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较强,具备了一定的音乐欣赏能力,有一定的音乐基础但兴趣不高的现状来设计课堂教学。如在设计第8册欣赏《祝你快乐》(吹奏乐)一课时我是这样理解使用教材的:一、熟知音乐主题。1初听乐曲主题:这段音乐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2让学生不受问题的限制,用自己的方式,按自己对音乐的理解欣赏音乐]3再听乐曲主题并熟悉音乐:师生随主题音乐做拍击动作。4揭题:吹管乐《祝你快乐》的主题音乐。 5模唱:用“la”来模唱主题。6音乐是什么情绪怎样唱能体现这样的情绪通过模唱记忆乐曲主题旋律,用声音来表现乐曲的情绪。二、了解主奏乐器。1聆听乐曲主题出现次数:听听主题旋律在乐曲中一共出现了几次听到熟悉的地方随音乐唱一唱。2讨论:三次。3聆听乐曲主题每一次出现时所用的乐器4第一次出现时,主奏乐器都有哪些演奏形式又是什么样的呢5.讨论:主题音乐先是小号,后又通过配器的变化反复了一次,由单簧管和小号演奏的。6聆听主题音乐第二次出现时的主奏乐器是什么7讨论:长笛。8再听听最后一次出现,用了哪些主奏乐器9讨论:这一次同第一次出现时所用的主奏乐器相同的。 10让学生对几种吹管乐器的音色有一定的概念,以便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的运用。三、介绍曲式结构。1讨论曲式结构。2还有几个旋律不同于主题旋律两个旋律3第二个旋律与主题音乐对比,情绪上有什么变化4那第三个旋律呢(师弹奏第三个旋律)5我们用A B C来表示不同的旋律,再听一遍音乐,请用这些字母来表示每一乐段出现的次序。6用字母来表示是:A B A C A。7介绍:主题音乐A反复出现多次,每一次重复出现之前都会有一个新的旋律出现。这就是这首乐曲的曲式结构,我们把这种曲式结构,叫做回旋曲式。实践证明以上教学案例的成功,应归结为教师对教材的正确了解,不走两个极端。
愿我的答案对你有所帮助!
6. 谈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如何正确理解教材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教学中,我认为我们所使用的课本应不只是教学的全部内容,教材应该是可变的,发展的和开放的。因此必须摒弃“教教材”的传统观念,树立“用教材教”的教学思想。例如第五册第单元《妈妈的歌》一课中,欣赏作品《妈妈之歌》《鲁冰花》等。老师应该首先理解为什么要安排这写曲目,联系前后内容我们发现,二年级时,已经出现了一些关于“妈妈”的作品,比如《不再麻烦好妈妈》《小乌鸦爱妈妈》等作品。二接下去的四年级上册更是出现整整一个单元的《妈妈的歌》。这里的目的我想是在于帮助学生了解母爱,进一步拓展学生视野,相对程度要高一些。作为人文学科的一个最大的特点,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情感是最重要的。从而培养学生对妈妈真切的爱,为他们的良好品格和健康心态打好良好的基础。当今的孩子大都习惯了享受父母给予的爱,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让许多孩子忘却了自己也该关心父母、孝敬父母和回报父母!通过聆听以父母的爱为主题的作品,让学生在音乐中得到了情感的陶冶,去深深打动每位孩子的心,对如何感恩图报有更深刻的认识!案例描述:一、导入1.聆听《世上只有妈妈好》。2.说说和妈妈在一起的感受。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生活体验,谈自己的真实感受。二、聆听音乐导入:有两个小朋友和他们妈妈的故事,请大家来听一听。1.初听《小白菜》:听了有什么感受?生回答(略)2. 师归纳:《小白菜》这首歌曲悲伤、凄凉。3.初听《鲁冰花》:听了有什么感受?生回答(略)4. 师归纳:《鲁冰花》这首歌曲是伤心、抒情的。5. 这两首歌曲都表达了孩子对妈妈的思念之情。6. 第二次聆听《小白菜》、《鲁冰花》体验歌曲的演唱形式。7. 听听、比比:演唱形式有什么不同?8. 师生分析讨论歌曲背景与演唱形式:《小白菜》——无伴奏合唱;《鲁冰花》——独唱+伴唱。9. 再听《小白菜》、《鲁冰花》体验旋律的进行对于表现音乐形象的作用。10. ①跟着录音轻声哼唱,一边跟老师旋律线,体验旋律进行的特点。②比较两首歌曲旋律进行的的共同与不同之处。11. 小结:音乐中表现悲伤的情绪,旋律的进行大都由高向低进行,速度比较慢;音乐中表现高兴的情绪,旋律的进行大都比较跳跃,速度也比较快。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信息源,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但决不是唯一标准。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多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不是为了教材而教学生,而是为了学生而使用教材,整和教材资源实现由“教材”过渡到“学材”。在设计四年级下学期的欣赏课时尤其适合这一点,我们充分考虑到这时的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较强,具备了一定的音乐欣赏能力,有一定的音乐基础但兴趣不高的现状来设计课堂教学。如在设计第8册欣赏《祝你快乐》(吹奏乐)一课时我是这样理解使用教材的:一、熟知音乐主题。1.初听乐曲主题:这段音乐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2.让学生不受问题的限制,用自己的方式,按自己对音乐的理解欣赏音乐]3.再听乐曲主题并熟悉音乐:师生随主题音乐做拍击动作。4.揭题:吹管乐《祝你快乐》的主题音乐。 5.模唱:用“la”来模唱主题。6.音乐是什么情绪?怎样唱能体现这样的情绪?通过模唱记忆乐曲主题旋律,用声音来表现乐曲的情绪。二、了解主奏乐器。1.聆听乐曲主题出现次数:听听主题旋律在乐曲中一共出现了几次?听到熟悉的地方随音乐唱一唱。2.讨论:三次。3.聆听乐曲主题每一次出现时所用的乐器4.第一次出现时,主奏乐器都有哪些?演奏形式又是什么样的呢?5.讨论:主题音乐先是小号,后又通过配器的变化反复了一次,由单簧管和小号演奏的。6.聆听主题音乐第二次出现时的主奏乐器是什么?7.讨论:长笛。8.再听听最后一次出现,用了哪些主奏乐器?9.讨论:这一次同第一次出现时所用的主奏乐器相同的。 10.让学生对几种吹管乐器的音色有一定的概念,以便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的运用。三、介绍曲式结构。1.讨论曲式结构。2.还有几个旋律不同于主题旋律?两个旋律3.第二个旋律与主题音乐对比,情绪上有什么变化?4.那第三个旋律呢?(师弹奏第三个旋律)5.我们用A B C来表示不同的旋律,再听一遍音乐,请用这些字母来表示每一乐段出现的次序。6.用字母来表示是:A B A C A。7.介绍:主题音乐A反复出现多次,每一次重复出现之前都会有一个新的旋律出现。这就是这首乐曲的曲式结构,我们把这种曲式结构,叫做回旋曲式。实践证明以上教学案例的成功,应归结为教师对教材的正确了解,不走两个极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