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避免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表演式的花哨浮躁现象
不少音乐老师都说音乐课越来越难上,因为他们怕别人说课上得没有新意、没有亮点。“没有亮点”意味着什么?它虽然不能和失败画等号,但至少意味着平庸,这是很可怕的评价。
为了有亮点,每拿到一个音乐作品,许多教师还没听唱两遍,便考虑怎样上出“彩”来,如做什么样的课件,哪里可以表演,哪里可以“小组合作”,哪里可以拓展、创作,哪里可以安排综合学科内容等等,却不知不适当的“亮点”只能将课堂推向肤浅和浮躁的误区。
其实音乐教学的所谓“亮点”,并不在于其外表是否华丽,关键看是否达到了好的教学效果。比如课堂常用的教学手段——范唱,教师范唱发音准确、富有感情和感染力,能够引导学生有表情地演唱作品,一同达到美妙的境界,这就是教学的“亮点”。这样的课堂,也一样是充满生机、充满灵性、充满情趣的音乐课堂。那么,教学中怎样才能体现出亮点呢?
一、 亮点亮在“新”
面对夺目的教学亮点,常会听到这样的赞叹:“这个老师真有点子,真棒!”其实这也就是对执教者独具创新的思路的肯定。可以说“新颖”“新意”就是音乐课亮点的根本。“新” 反映出教学双方对教材、对于教学目标,具有独特的视角、独特的理解、独特的表现、独特的创造。还记得我以前的一位同仁,在上课时他没有象别人那样坐在钢琴前进行教学,而是背着手风琴,随意的来到学生的身边和他们坐在地板上聊天唱歌,顿时拉近了与学生之间陌生的距离,整节课充满了欢声笑语。没有华丽花哨的装饰,就这么一节朴实的音乐课同样充满新意、闪耀着亮点,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再如我听过一录像课,在课中老师,启发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积极思考,大胆表现,自己创造节奏,并且用学生家乡的竹子启发学生来自创竹竿舞,学生们在敲打跳跃中充满了好奇与兴奋,开心极了。一切都显得那么贴切、自然、信手拈来。
二、 亮点亮在“美”
美是音乐课亮点的灵魂。音乐教育是美的教育,它既是一种音乐审美感知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审美探索活动。音乐所流露的美是那么的真诚、自然。音乐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美,让音乐课表达出美的亮点。它可以是立意美、情景美、音韵美、曲调美、配器美、伴奏美。例如老师自然的仪表教态透露出的美,制作的教学课件具有独特的美,透出别样的细腻景致与生动。一段优美动人的歌曲演唱,使学生听了还想听,听了还想唱,百听不厌,百唱不厌。有一位音乐教师曾说过:每次上课前我都要反复的聆听音乐,让音乐感动我,然后我才到课堂上与学生一起分享。”他的深情的范唱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这样的美就常常成为他课上的一个亮点。有一位音乐教师在结束音乐课《童年》的教学后,课堂小结是如此深情:“我们通过歌声同音乐家伯伯共同回忆了美好的童年,这使我们更加珍惜我们自己的幸福童年,童年是一首诗,童年是一首歌,希望同学们永远记住自己美好的童年!”学生们在钢琴音乐《童年的回忆》声中,恋恋不舍的离开了教室。显然,这种情景和气氛的感染力和熏陶作用是巨大的。在学生们走出音乐教室的瞬间,仍感受到音乐的美的余韵,当他们以美好的心情回味这节音乐课时,他们已经产生了对音乐课的一种新的期待,对音乐美的渴望。
三、 亮点亮在“实”
亮点不是刻意包装、花拳绣腿,课堂上的亮点是教学效果的体现。首先,实体现在亮点闪耀着全体学生的光彩,而非偏向少数的“尖子”声。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音乐才能、发表自己独立见解的机会。其次“实”体现在亮点有益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而非一时、一点的音乐知识技能的获得。第三,实体现在亮点鲜明的反映出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而非教师“讲解员”式的说教,或是只在教学的浅层的运做。应着力于师生间合力探索、和谐共振的良好势态。如:发动学生自己搜索信息资料,由小组长主持创编、由学生主持讨论、由学生自我评价、用时尚音乐表演形式与教学内容对比,由学生自由表达好恶等等。
音乐是美的艺术,它的存在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更加美好。而音乐教学就是要努力使每一个孩子都感受到音乐是美好的,通过教师的合理引导,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在音乐的海洋里快乐畅游。纵观名师们的课,他们都有个共同的地方就是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都有其课堂亮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在敬佩和赞叹之余,常在想他们的课堂亮点从何而来?如何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个性?我想教学者“亮点之灵感产生”,绝非一时的心血来潮,绝非从天而降,它来自于客观上丰富的积累和主观上敏感的心灵。
总之,我认为有一颗热爱教育事业,执着追求的心是获得亮点之灵感的最终源泉。有了爱心才有对教学的执着追求。善于观察,勤于积累能够成为亮点产生的契机。展开联想,富于想象能够让我们在生活和教学中有独特的发现、独特的表现,以至灵感点燃课堂的夺目的亮点,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