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音乐教学 >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延伸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延伸

发布时间:2021-01-18 18:12:42

A. 小学音乐课堂上的教学目标分类可以有几种

情感模式
是以感知美、体验美、理解美、表现美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如参与—体验模式,情境—陶冶模式等.
1.参与—体验模式

“参与”是指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教学活动,共同探讨、共同研究、共同解决问题;“体验”是指以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直接亲身体验作为教学的主要形式.
① 理论基础:音乐美学理论、现代心理学理论是其理论基础.

教学目标:以审美体验为基础,以学生主动参与与直接体验音乐活动为主要形式,促进学生的情感、认知和行为能力的协调发展,使学生身心和谐成长,陶冶心灵,确立健康的审美观.

操作程序:情感唤起——定向激趣阶段,情感深入——感知体验理解阶段,情感外化——创造阶段.情感唤起阶段,以爱美为特征,激发、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情感深入,即感知体验理解阶段,以鉴赏美为特征,培养学生高尚健美的审美理想和趣味.情感外化阶段,以创造美为特征,将内在的审美情感体验客观化、对象化、形式化.

实现条件:参与—体验模式的实现条件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因为诸如何时让学生参与教学,以何种方式参与,如何有效利用参与活动等问题,都是需要教师根据具体情况精心设计的.
⑤评价:第一,该模式的优点在于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注意力,增强音乐记忆力,最终达到终生热爱音乐的目的.第二,此模式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渠道进行参与
(歌唱、演奏乐器、律动、表演、创造等),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发挥通感的作用,提高了学生感受体验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愿望与能力.第三,参与—体验模式能够增进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情感交流,培养发展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第四,该模式也有利于课内外结合,把音乐课堂延伸至课外、校外、家庭.第五,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封闭式的模式,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使每个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从中获得许多新鲜的感受,很受学生的欢迎.
2.情境—陶冶模式
是指在教学活动中运用语言、实物、音乐等手段,创设一种生动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培养学生的个性与审美人格,提高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合作精神,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获得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① 理论基础:情知教学论、现代心理学理论和以此为基础的 “暗示教学理论”是其理论基础.

教学目标:通过情感、认知与行为的多次交互作用,使学生的情感不断得到陶冶、升华,身心协调成长,个性得到健康发展,同时又学到音乐基本知识和技能,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操作程序:包括创设情境——情境体验——总结转化几个步骤.创设情境阶段,根据教学目的,教师可通过语言描绘、实物演示、音乐渲染、电化教育等手段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场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情境体验阶段,可通过参与各种游戏、唱歌、听音乐、表演等活动,使学生在特定的气氛中进行学习.在总结转化阶段中,教师要作启发总结,使学生领悟所学内容,做到情理的统一,并使这些情感体验感受得以转化为理性认识.

实现条件:这一模式中教师是学生情感的 “激发者”和
“维持者”,因此要求教师具有多种能力,并把音乐器材、教具、教学环境布置好.要有融洽的师生关系,师生一起进入角色,使情境更加入情入理,达到诱导学生的情感和促进学生认知的目的.

评价:这种在情境感受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由感受而动情,由动情而晓理,由晓理而实践.把认识与情感统一在同一情境中,充分利用认识过程的情感因素,与单纯感知相比,效果更好.
(二)行为模式
是以动作的和心智的技能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如示范—模仿教学模式,行为—辅助教学模式等.
1.示范—模仿教学模式


理论基础:示范—模仿教学模式是历史上最古老的,使人类经验得以产生和传递的基本模式之一,也是创造活动的基础.它是指教师有目的地把示范技能作为有效的刺激,以引起学生相应的行动,使他们通过模仿有效地掌握技能的一种教学模式.技能学习着重与学生行为习惯的控制与培养.学习理论是技能学习的基本的理论基础,诸如动机理论、强化和反馈原则、主动练习原则、集中练习与分散练习原则、整体学习与部分学习原则、学习迁移原则等,都是技能学习应该遵循的.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音乐表演技能.

操作程序:其操作程序是定向——参与性练习——自主练习——迁移.定向阶段,以教师对技能的示范为有效的刺激,引起学生相应的行为反应,使他们通过模仿有成效地掌握技能的操作原理和程序.在参与性练习阶段中,由教师指导,学生经过模仿、纠正、重复、改进,形成正确的技能行为反应.自主练习阶段发生在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动作或操作要领后,学生加大练习活动量,进行自主练习.迁移阶段是对模仿的进一步深化,指在学生熟练地掌握了动作与操作要领之后,能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于新的学习或创造性的活动中,即形成了某种音乐能力.

实现条件:技能的形成主要是学生自己练习的结果,教师对教学的控制量相对较少.

B. 怎样激活小学音乐课堂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音乐教育不应只局限在“知识”、“学科”等狭窄的范畴内理解,而是要把“让每一个学生个性获得充分发展”的价值观视为根本。使音乐真正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将培养素质全面、个性鲜明且具有一定文化艺术修养的完整人作为主要任务,并为学生终生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开放自由的环境氛围
在孩子们的眼中,音乐教师是“愉快”的代名词,是他们的“欢乐天使”,所以,我们必须用良好的行为营造一种自由、宽松的能使学生心灵感化的环境和氛围[1]。如:学生自由选择座位,采用朋友式的交谈组织形式以缩小师生的空间距离,使学生为走进音乐课堂而欢欣雀跃,让他们在音乐艺术的海洋里自由自在地遨游。又如:在进行律动游戏时,让学生离开座位,与同伴自由交流;离开教室,到操场尽情发挥,使他们像一只只自由的小鸟在无拘无束的氛围中展示各自的才华。
二、给予学生更多放飞自我的自由时空
音乐的自由性、模糊性为学生理解与演绎音乐提供了想象、联想的广阔空间[2]。要让学生在这个广阔天地里尽情地翱翔,我们必须做到把时间还给学生,把空间还给学生。我的做法是“悠着点”。欣赏音乐时学生会不由自主地站起来手舞足蹈甚至离开座位,这时,请且慢呵斥他的随意,不妨以赞许的眼神欣赏他的表演,待他心满意足后自会上座位。遇上喜欢唱的歌,总有学生激动得控制不住自己的音量,尽管喊唱有损声带且不好听,但一味强调“轻点再轻点”只会令学生情绪受到抑制,演唱变得无精打采了。我除在唱歌前提醒学生用自然的声音读唱外,演唱过程中绝不做“扫兴”的事,唱后的评价也总先肯定学生的唱歌热情,然后再引导学生比较唱得特别响(喊唱)与自然的响亮哪种更好听,学生不难发现,唱得太响感觉刺耳,是不可取的。在教学中发现,一年级新生对歌声好听的评价标准首先是响亮,对掌握正确的演唱方法我们老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引导与等待,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改变与适应。只有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学生才会把音乐课看做是无拘无束、放飞自我的地方,才会由衷地喜欢音乐课。
三、让活动贯穿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动中学,动中乐
活动化的教学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动的天性,开放课堂教学,为学生创造宽松的教学氛围,让活动贯穿课堂教学,在“动中学,动中乐”。教师“动”(谈话、范唱、跳舞、弹琴等),学生“动”(听赏,学唱,跳舞、弹琴等)、师生互动(讨论、交流、练习、问答等)教学不离开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合作意识。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就能进行情感体验。活动化的课堂教学,使学生在时间、空间上有灵活性,组织形式多样化,从而达到学生思维上的活跃性,在亲身体验中学会创新。
四、精心设计生活化的活动内容,让学生置身于音乐的美好境界中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作音乐,在浓郁的艺术气氛中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和能力。采用听、想、视、画、动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置身于音乐的美好境界中。下面列举几个例子。
1.为歌曲创编动作。
如果说歌曲易于用动作表现的话,则应尽量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发挥想象,自编动作来表现歌曲。如欣赏《我是草原小骑兵》时,让学生随音乐进行表演,当听到欢快的旋律时,学蒙古少年做骑马的动作,当听到优美抒情的旋律时,模仿蒙古人做应肩、耸肩、挤奶等的动作。听到暴风雨来的时候表现出骑马飞速奔跑时的样子。通过表演,乐曲的情绪、速度很容易被学生掌握。
2.为歌曲改编歌词
在教学中,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给熟悉的歌曲创编新的歌词或改编部分歌词,既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又能提高学生演唱新歌的兴趣,同时还能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唱着自己改编的歌曲,创造力顿时被激发出来。一个同学唱完自编歌词的歌曲后,其他同学都争先恐后地要把自己创编的歌词唱给老师和同学们听。
3.为歌曲创编伴奏。
采用听、想、视、画、动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置身于音乐的美好境界中。如《小雨沙沙》这首歌曲,宛如一幅画,绘声绘色地再现了春雨的场面。在教唱时,先准备好打击乐器,一部分学生边唱边做下雨和麦苗的动作,另一部分学生按歌曲节奏敲击沙捶、三角铁进行伴奏。学生边做动作、边唱歌曲、边伴奏。这样生动地表现了歌曲的场面和意境,活跃了课堂气氛,在歌曲中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挖掘音乐课的情感性,以情感人,以情激情
在音乐活动过程中,情感始终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最活跃的因素。音乐教育中倘若没有了情感这一重要因素,就会丧失震撼力。小学音乐教育如何突出其情感性,达到以情感人,以情激情,以情塑造和改造学生的人格,这是值得重视和探究的问题。
1.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的情感,以情激情。
小学音乐教材,每一个教学内容本身都隐含着不同的情感因素,教师必须充分挖掘、提炼、展示教材内在的情感内容,来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产生情感共鸣[3]。例如:在教学《歌唱二小放牛郎》时,教师可在音乐的伴奏下,用抑扬顿挫的语言讲述故事,让学生在反复聆听歌曲、表现歌曲中体验情感。
2.关注学生主体性体验,以情育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情感教学中,绝不能包办学生的想法与做法。另外,小学生由于年龄小,他们想问题,处理问题都以“我”的角度来进行,不会从“你”或“他”的角度来进行思考,因此,在学生主体性体验时,教师可采用“角色表演法”与“换位思考法”等将学生带入情境,使他们进入角色“设身处地”地体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样既可丰富学生的角色情感和情境情感,又对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极为有利。其次,要重视和利用学生的个人经验。因为经验是体验的基础,体验是情感形成的方式与手段。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就应注意唤起,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情感体验,启发和诱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情感。
3.加强学生过程性体验,以情冶情。
任何学习本身就是一个过程,教师要注重教学过程的展开和学生的全程参与,通过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每个步骤的全部展现与揭示,使学生之间感知和参与体验,不能只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在音乐教学中,许多教师对于情感的教学,都习惯于在学完歌曲之后,让学生总结并说说“这首歌曲教会了你什么”,就像习惯于歌曲学成之后再来处理歌曲一样,而没有重视学习歌曲的过程性体验。注重学生在从“不会”到“会”、从“不知道”到“知道”的过程性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领悟情感、体验情感从而陶冶情感,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和谐、自由地发展。
总之,通过激活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唤醒了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了学生封存的记忆,开启了学生幽闭的心智,放飞了学生囚禁的情感,使新课标下的音乐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崭新的课堂。

C. 浅谈如何提升当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

如何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快乐地参加课堂教学,寓教于乐,让学生在音乐课上既享受到音乐盛宴,又学到音乐知识,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以下几点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一、从学生游戏中来
我们的传统小学音乐教育,强调的是基本音乐知识的传授和基础音乐技能的培养,这个双基落实在大多数小学的音乐课上,特别是低年级音乐课上要求齐、准、象,教师比较满足于唱歌教学标准化、模式化,教师教、学生学,要求整齐划一,音调准,节奏稳,动作齐,老师一遍遍教,学生一次次练,教师死扣教材,学生机械模仿,忽视了学生在思维过程中的主体性和形象思维的个性化特点,阻碍了学生思维空间的扩大。
正因为许多传统的音乐教育过于偏重艺术音乐教育的使命,致使教师们往往看不到孩子进行创造性音乐活动的潜在本能。那么,在进行音乐教育时,能不能把孩子们从座位上*放出来呢?作为一名有心的教师,我常常仔细观察学生们做游戏,发现他们在游戏中常用口诀法。做找领袖 等游戏时,他们边玩边念口诀,如:请你像我这样做,我就像你这样做!这是小学生游戏中喜闻乐见的一 种方法。这些口诀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富有节奏,具有统一行动、便于记忆、提示动作等功能。我就将此运 用到音乐教学之中来。
二、扩展学生的审美趣味 开阔音乐视野
教学内容的延伸也需要教师平时对音乐素材的大量积累。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精髓,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学习的兴趣,在潜移默化中巩固了知识。流行音乐是现代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我们还在课堂上大胆引进流行音乐,拉近了学生和音乐课之间的距离。除了课堂上教学内容的延伸,课外的网络学习、民间采风等也能让学生真正地去感受理解音乐文化多元的特点,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拓展他们的音乐视野。艺术来源于生活,音乐与人类生活同在,让生活的内容注入学生学习中,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生活的美好。
三、创设各种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改革的今天,应多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兴趣的潜在因素。做到一上课就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激起学生的兴趣, 使他们很快进入 最佳学习状态,这是上好课的第步。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的角色便是调动学生主动思维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探究,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 引导者和协助者。儿童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动、好胜、好玩,虽然他们的知识面和联想力还不够丰富,但对音乐情绪的直接感受能力并不差,特别是自我表现欲望非常强。当聆听一段欢快的音乐时,高年级学生面呈喜悦,低年级学生则是手舞足蹈地动起来。动是低年级学生的突出特点,是他们表达自己对音乐感受和理解的最直接、最喜爱的方式。把更多的想象空间留给学生,让其发挥主观积极性和参与教学的主动性,这样学生才会获得审美的愉悦性。
四、因材施教、化难为易
过去的音乐教育注重技能训练和解决识谱能力,先去花大量精力解决识谱问题后才接触到音乐作品。这种教法让学生感到音乐课枯燥无味,最终造成学生不喜欢音乐课。在唱歌教学中,我打破那种节奏练习读谱唱词的教学顺序,用先学唱歌曲,后学歌谱的方式进行教学。有了歌曲的旋律记忆,再学歌谱就比较顺利,歌谱中的附点音符、三连音、切分音这些难点节奏都不攻自破。教育小学生的一种基本方法是从他们的已知、先知入手,引入到未知、后知中来。我在 教小学一年级学生唱《洗手绢》一歌时发现,学生们很爱唱这首歌。但因为他们识字不多,就不能很快地视唱 歌词。他们爱画画,也爱认画,我就以画代词。《洗手绢》的第一段歌词是:红太阳,白云彩,妈妈洗 衣,我也来。哎luō@①哎luō@①哎luō@①哎。我就在黑板上先画一个红太阳,再画一朵白 云彩,然后画一个笑容可掬的妈妈的头像,最后画一个十分可爱的小女孩的头像代表我。一年级的小学生 看着黑板上的画,开心地笑着,一会儿就把这首歌背唱出来了。
五、从另一事物中迁移过来
迁移法是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常用的方法之一。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巧妙地运用这种方法。也能解 决许多难题。例如,我教学生视唱、合唱时,学生往往唱不准,高。怎么办?我就先教学生吹口琴、吹笛。口 琴、竖笛有它固定的指法。这指法,看得见,摸得着,吹出音来竖听得清。吹准,比唱准易。于是我就让学生 先吹,后唱。这种方法在合唱教学中尤其见效。先合奏,后合唱,两个乃至三个、四个声部往往只需两、三遍 就合上去了,这真是以琴代声,方法巧妙。
六、借用器乐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器乐教学可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
在课堂上给同学们布置一些常见的练习曲,如《闪烁的小星星》《我的名字叫中国》《小白菜》等,这些小曲生活气息浓厚,同学们吹起来有声有色,大大提高了他们对音乐的兴趣。此外,可介绍其他乐器进行教学,使他们在实际示范中懂得更多的器乐知识。如在讲中国戏曲时,我向大家介绍了京胡、板胡、二胡、唢呐等乐器后欣赏乐曲,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自然而然地掌握枯燥的音乐知识。
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学习就会积极主动, 学得轻松而有成效。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 主要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 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进而能创造性地学, 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D. 如何营造开放性的小学音乐课堂

一、教师的自身素质是构建高效课堂教学的前提
音乐是一门特殊学科,它不单单是理论与知识,更重要的是实践艺术。音乐教学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因此,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对于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教育部门调查显示:教师谈话或授课时音调适中、语气亲切,能根据内容情感调控说话的节奏,学生在这样的言语状态下能保持学习兴趣;反之就有60%的学生产生反感。因此,音乐要实现音乐课堂的有效教学,就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努力将音乐艺术与教育艺术相结合。
二、开放音乐课堂,为音乐知识注入生活气息
开放音乐教学是指音乐教学的多元性。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天性活泼、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因此,把少儿的音乐学习与游戏、舞蹈有机结合起来,使之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活动,把听、视、触等各种感觉结合起来。教师要创设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的活动空间,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把他们从座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音乐知识、技能,同时受到美的熏陶。
三、有效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低年级学生对音乐语言处于感知的初级阶段,对较为抽象的音乐表现形式难以理解。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要利用多媒体营造与教学内容相融、相近或一致的情境,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唱《国歌》时,通过多媒体播放我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手捧奖杯,仰望着在国歌声中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的视频,使学生如临其境,被这动人心魄、扣人心弦的乐曲所渲染,使他们亲身体验国歌韵律的神圣和庄严,激发了他们的爱国情感。
2.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大量的图片、挂图以及密密麻麻的板书,既繁琐杂乱又浪费时间,而且给学生以孤立、缺乏联系的印象,而运用多媒体就能克服这些弊端,并且节省板书时间,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堂内能轻松学到更多知识。
3.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多媒体构建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调动,并作用于学习过程。在智能化信息刺激下,课堂有了全新的感觉,多媒体按人脑对信息的处理程序,由点及面地把信息串联起来,突出重点,分析难点,为学生的思维搭设了阶梯,为音乐教学带来了新突破。
四、注重音乐实践
1.自主性音乐实践活动。《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音乐课程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给学生参与教学的机会,以实现学生自主地学,创造性地学,使学生真正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成为音乐课堂的主人。
2.合作性音乐实践活动。合作学习要求全员参与,合理地利用竞争机制,互相合作,拓展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使资源得到共享。 叶圣陶先生指出:“合作,就是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而不能各行其是。”为了增强小组合作,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习惯。例如安排二年级《龟兔赛跑》音乐故事表演时,教师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把学生综合分组,合理安排组内小兔、乌龟、小熊等角色分工。这样合作学习才能达到师生、生生之间相互配合,促进情感的交流。
3.探究性音乐实践活动。探究性学习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更大程度上给学生以自由。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全面提高综合素质。教师要善于引导,让学生自主、合作、实践、延伸探究。比如在一年级《小雨沙沙》中,学生在学习歌词之后,教师提问:大雨和小雨分别是什么情形的?下大雨前天空有什么变化?大家可以分组讨论,选派一位代表回答,小组之间进行比赛。让学生合作学习歌曲,看哪组学得快、合作得好。教师适时拿出各种乐器,让学生自由为歌曲配乐,进行实践探究,最后,可让学生谈一下自己的体会,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提高,真正实施了素质教育。
五、注重教学评价
《新课标》明确指出:“评价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各方面的潜能。”这就要求我们要把评价作为课程、教学的有机环节。评价要着眼于提高每个学生艺术能力、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与程度差异的方式。艺术课程的教学应该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就感,所以,要更关注过程评价,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采用自评、互评,并充分利用学生的艺术档案加实施过程性评价。只要学生尽力参与,我们就要积极给予肯定。采用这种评价的方式,既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又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要真正实现高效课堂教学,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长期的努力、探索与实践。创设一个能让学生学得“多、快、好、深”的课堂,是我们音乐教师长远的追求!

E. 如何激发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活力

如何激活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更有效,是目前大家所关注的问题。要达到预期的课堂教学目标,使小学课堂教学更有效,教师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确立培养目标,研究教学方法。
一、改变教育理念
音乐新课程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使学生具有高尚的审美情操。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考虑到美感能力的发展从简单到复杂,从初级到高级,循序渐进的展开。尤其是小学年龄段的学生,可以通过对作品的初步比较、评价,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趣味,引导学生从真正美好的东西中,得到美的享受,从劳动中、日常生活和艺术中去理解和创造美好的东西。教师要讲求教育艺术,用充满智慧的提问,给学生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
二、音乐普及教育

音乐教学其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促进全体学生多方面的协调发展,而不是培养音乐家。在这大目标的前提下,由此决定其性质是音乐艺术普及教育,而非专业的音乐教育。教师必须开展强化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最终达到培养审美能力,发展高尚情操,提高人的素质。美育能培养人的高尚情操,鼓舞人去为创造一切美好的事物而奋斗。
教师可根据小学学生这一年龄段他们的生理、心理、知识结构、综合能力、人格等越趋成熟的特点,结合本学科优势,教育学生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与追求,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促使学生和谐的发展,以达到提高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心等素质的目的,培养面向未来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通过艺术教育帮助学生明是非、知善恶、识美丑,以“善”为美,以“有德”为美,以“爱科学”为美,以“爱国”为美,以“好学”为美。在我的音乐欣赏课上,如何来培养孩子们对音乐情感的敏锐的洞察力,是非常有趣的的过程。记得有一次我在没有出示课题的情况下,让学生说说听了《野蜂飞舞》后的感受。学生有的说听到了洪水暴发的声音;有的说听到了骏马在奔腾……其中有一个学生还描述得很生动:“音乐时而低沉有力仿佛一头凶猛的老虎,音乐中时而跳跃的感觉又如同一只可爱灵动的小鹿,音乐中飞快的速度仿佛是老虎和小鹿互相追逐的场景,音乐大气恢宏的感觉又带人进入了宽阔的原野。”我被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所折服,我不禁问他:“为什么你会想到这个场景呢?”学生回答我说:“前几天我在《动物世界》节目中看过老虎追赶小鹿的场景,今天听音乐的时候我不知不觉地就想到了。”是呀,不管是“老虎追逐小鹿”还是“骏马奔腾”或者是“洪水暴发”,是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在聆听音乐时思维想象的成果,教师怎能轻易否定呢?更何况音乐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在没有标题的提示前任何感受是成立的。我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与赞赏和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积极性也得到了肯定。
那么为什么会没有学生联想到野蜂飞舞的情景呢?于是我问学生:“你们看见过一大群蜜蜂飞舞的场景吗?”学生说没有。怪不得,没有生活体验,哪来的意境?为了让学生能体会到作曲家最初创作此曲的本意,于是我在课后寻找了一短有关于野蜂的视频。通过观看,让他们了解到野蜂喜欢群聚的生活、它们抖动翅膀时发出的声音,还有他们攻击敌人时的凶猛场景。有了这个的铺垫,再去欣赏《野蜂飞舞》的效果非常好,学生听着音乐时而抖动翅膀、时而感觉危险、时而手里划着野蜂飞舞的路线。
任何精彩的一瞬间不是在课前设计出来的,而是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中,从思与思的交流中,从情与情的触摸中生长出来的。尊重学生对音乐的独特诠释,就是尊重我们的音乐,这正是音乐欣赏课的独特魅力所在。大度,应容纳各种不同的声音;异声,可能造就异彩。
三、研究教学方法
小学生的知识功能潜藏于头脑内,看不见,摸不着,当他们在欣赏作品时是否听到、听懂、或感受理解的程度深浅,教师都可以在设计时通过外部教学策略引发学生内在的功能,如要求学生概述作品,学生就必须回忆和陈述他们所感受的音乐作品,能够概述作品的学生必定已激活了他原有的音乐、文学、文化、语言组织、口头表达等综合能力,并且把注意指向作品的要点,进行欣赏时三度创作的反馈。教师设计的问题不仅需要作出学生概述所需要的认识功能,而且需要监控获取的大意,以使问题切中要害。

课堂音乐教学成功的前提和关键因素,是建立一种融洽、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如教师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学生也会信赖教师,进而“亲其师,信其道”,在师生感情的交融中,愉快地完成音乐学习任务。教师要创立适合小学学生年龄特点的教与学的音乐实践方式。
音乐活动的过程原本就是三度创作的过程,一度创作是谱面静态的,二度创作是动态的表演,三度创作是欣赏者,课内的说、唱、奏、等活动都是在创作中进行。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挖掘教材中可进行创造性教学的内在因素,为学生提供创作素材及语汇,给学生一个时间和环境的空间。另外,教师要具有广泛的兴趣,还要有渊博的知识,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轻松、灵活、自如。让学生通过这门学科的学习,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一次用打击乐器练习时,让我发现了一个好方法。在学生自由练习打击乐器时,我一改以往走来走去巡视的方法,自己在学生旁边坐下来带头练习。我练习得很认真,一开始有学生来张望我,特别是那几个调皮的学生,他们可能觉得老师练习很新奇。看我练习得那么认真,他们没有开小差,看了一会儿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也认真练习起来。我把这种方法引用到了音乐欣赏课上,我坐下来安静地聆听着音乐,随着音乐的起伏,有时闭上眼睛,有时随着律动轻轻地摆动身体,有时会跟着音乐的旋律用手指轻轻敲击节奏。结果下面的孩子也和我一样非常认真,他们学着我的样子在认真欣赏音乐。
总之,成功的课堂教学结构能使教师满怀信心地按照教学设计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教师良好的心理状态又会感染学生,增强学生的安全感和自信心。教师只有在转变教育观念,确立培养目标,研究教学方法,并以心理学、教育学知识作指导的前提下设计的课堂教学才符合现代学习论和教学论原理,才能使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更有效。

F. 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培养自性有感情地歌唱
歌唱中,声音技巧固然很重要,但对小学生来说,关键在于培养他们愿意歌唱、喜欢歌唱、热爱歌唱,从而促使他们“从内心歌唱”。
1、教师生动的范唱
在教学中,传递歌曲信息,让学生真实的体验与感受歌曲的美,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歌曲的就是教师。教师的范唱可以直接影响学生是否喜欢所学的歌曲。因此,教师要求学生唱好的歌,自己必须首先唱好。如果教师首先被歌曲打动,并投入的、有感情的演唱歌曲,那歌声一定会使师生产生心灵上的共鸣,产生心灵上的交流,给学生产生积极的作用,使学生对歌曲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强烈愿望。
2、学会理解、分析、处理歌曲
任何一首歌曲作品,它的特点与音乐风格都是通过音乐要素(节奏、速度、力度、音色等)的运用来达成的。而在唱歌教学中,学生对于歌曲理解得越深刻、越全面,就会唱得越好、越动人。教学中,教会学生在对歌曲的音乐形象有了初步的感知以后,引导学生分析歌曲感情、结构、高潮,学会通过控制声音的力度、速度、音色等要素来表达感情。
二、进行必要的唱歌基本技能的训练
小学生唱歌基本技能训练不同于专业的声乐训练,但是无论训练的深浅,要求的高低,都要以科学的训练方法为依据。在我们的常规课堂教学中,既要从心理上引导学生自信有激情的歌唱,同时还要注意交给他们必要的唱歌技能。
1、要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歌唱观念,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
引导学生用良好的歌唱姿势歌唱。歌唱时身体无论坐或站都要自然、端正,腰要挺,眼平视,头与颈不要前俯、后仰,不要压迫颈部,要保证横膈膜的自由运动。
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胸腹式联合呼吸。教学中,用闻花、跳皮筋、抽泣、咳嗽、打哈欠、隔河喊人等生动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体会。逐步纠正学生呼吸方法上的毛病。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小学低年级着重扩展学生的音域,到中高年级,主要采用训练头声的发声方法,使其声音圆润、清晰、甜美,有利于音乐的表现和增加学生歌唱的兴趣。
教会学生清晰的咬字、吐字。歌唱是音乐与语言结合的艺术,准确清晰地表达词意,依靠正确的咬字吐字,要把自然圆润的发声与歌词的正确读音融合起来。通过朗诵、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对比等方法加以引导。使学生做到“咬清字头声母,引长字腹,收住字尾”,逐步达到字正腔圆、情真意切。
2、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的歌唱方法。
喊唱问题。主要原因是学生想表现自己以引起他人的注意和发声方法不正确。使他们明白优美的歌声是发自内心的声音,是根据歌曲的情感与需要用适当的音量、真挚的情感引出内心的表现。教学中要指导学生调整好呼吸,口腔自然打开,下腭放松,要教给他们控制、调整音量的方法,随时发现,及时纠正。在声音训练与规范的过程中结合实际,采用科学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克服。同时应教会学生自我调剂的方法。
三、采用多种形式发展学生的歌唱表现能力 每一首歌曲都有它独特的风格特点,每一种表现形式都能带给人不同的艺术享受。教学中老师要教会学生结合歌曲的特点,使每一首歌曲的学习与表现都成为学生难以忘怀的一个记忆,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参与表现的愿望,发展学生的歌唱表现能力。 1、丰富歌曲的演唱形式
如:对唱、轮唱、领唱与齐唱、合唱等。这样既可以使歌曲演唱形式多样化,又可以强化并延展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
2、组建班级合唱队
合唱可以使每一个个体都能参与表现歌曲,合唱是一种集体互助、协作表演的音乐表现形式。当每一个人处于各自的声部之中,他就会得到同伴的引领和吸引,对于有缺点的同学来说,在练习与表现的过程中,可以逐渐的被熏陶得以进步直至改掉自身存在的毛病。 四、变声期及嗓音保护
第一、教师、家长要重视。学生说话歌唱很容易音量过大,处于稚嫩阶段的发声器官极易受损。除了在教学中合理使用嗓音外,还要教育孩子们不要大喊大叫。第二,要教会孩子们利用科学的发声方法说话、歌唱。第三,到了小学高年级学生要学习变声期常识,学会自己判断,自我调整,自我保护。第四,提倡学生在一般情况下应该用中等或较轻的音量说话与歌唱,但是适当的时候,教师还是应该指导学生用较强的音量来演唱,以使学生的发声器官得到合理的锻炼与发展。

变声期问题。小学生五年级就有人开始变声。歌唱时应当慎重,一般要注意轻声唱,适当降低音高,选择好听、上口、短小的歌曲,唱歌时间宜短。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关注,在这个时期要给学生讲解变声期及嗓音保护常识,引起学生的重视
总之,在唱歌教学中我们要多进行反思与改进。教会学生歌唱方法和歌唱思维,不断提高学生的歌唱技能、歌唱修养和欣赏水平。为学生将来能继续歌唱学习打下基础、埋下伏笔,让他们的人生不留下遗憾!

G. 如何创新音乐课堂教学模式

(一)教学目标知识化。当前小学音乐教学注重的主要是如何通过课堂教学,把教学大纲要求的知识和内容灌输给学生,学生通过学习虽然获取了相应的书本知识,学会了如何演唱一首歌曲,但素质却没得到全面发展,没有发挥音乐教学陶冶情操,促进素质全面发展的作用。
(二)教学方法机械化。为了达到纯知识传授的教学目的,教师采用机械的方法,以教授为主,用大量的练习让学生进行重复行的机械学习,根本不关心学生的学习心态、学习方法、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三)教学形式单极化。本来教学是双方共同的活动过程,是一种双向影响过程;而当前教学的形式变成是教师单方面的活动,呈一级化态势。整个教学只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影响、支配和要求,学生只能接受要求并配合[1]。
(四)一直以来小学音乐教学 “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根本无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接受知识;学生无从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才能,甚至会发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情况,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思维等。
针对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这些弊端,小学音乐教学方法的创新势在必行,结合自身的教学经历,学习当前音乐教育教学方法创新的相关论述,小学音乐教学方法的创新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实施:
一、采取启发的方法,鼓励学生进行再创造。
所谓的“启发式”是指在老师的启发下由学生自己充分发挥自由联想和想象,在不离开音乐共性、作品思想的前提下,让学生根据音乐进行再创造。为什么要采取这种方法呢?首先,音乐是一门艺术学科,它具有社会科学的一般特征,同时还具有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音乐作品除了能给人以教育启迪之外,它有一种独特的、感人的魅力——人们的感情和思想可以在乐声的熏陶中尽情地、自由自在地驰骋!这里就需要教师利用有关的素材、背景材料、作者的创作个性、作者创作该作品的时代背景、作品的思想等等给学生做最生动的介绍,这样有助于学生尽可能准确地把握音乐形象。如:在介绍作品《剪羊毛》时,教师在介绍作品内容上要体现澳大利亚人民剪羊毛时的热烈欢腾,同时还要生动的将澳大利亚的地理知识、人文知识介绍给学生,由此引导学生参与作品结构的分析,由学生来主动谈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自觉进行作品的欣赏和学习,激发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还有在教授《儿童团团歌》过程中把组织教学部分中的了解学生对教授内容的知悉程度部分放在进入课堂教学之前,多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深入学生的生活去了解他们对要讲授内容的感知,让学生在自身的认知范围内发表自己的看法,调动起学生认知的主动性,然后再制定符合学生认知能力的教学方案,那么我此次教学中简单易懂的让学生了解所教歌曲的内涵这一教学难点就迎刃而解了,在我第二课时和第三课时教学中我进行了该想法的实践,经课后反馈教学效果有了很大提升。
二、音乐的理解具有多样性,要采取开放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做到求同存异。
开放式教学方法的实质内涵是把课堂教学看成“施教—学习”行为,把课堂教学看成是教师和学生这两个不同主体为中心的活动耦合起来的全方位开放的“人—人”自组织系统[2]。
不同的个体对音乐有不同的理解,如陈刚的小提琴独奏曲《苗岭的早晨》中的B段,同一段音乐有人理解为是描写劳动之余,一对青年男女在翩翩起舞,从而迎来了更多的青年男女共舞的场面。再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的开始句,有人理解为“命运的叩门声”,也有人理解为“贝多芬对命运的挑战和反抗”,这就是音乐理解的多重性,那么一个音乐作品,作者所塑造的音乐如何变为每位学生脑海里的形象呢?作曲家的思想情绪如何才能与学生的情思连接在一起呢?特别是针对小学生我们如何在开放式的教学中让学生对音乐作品展开丰富想象呢?新课改十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灌输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要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指导,但是受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教师的指导不能够深入下去,我在此次音乐课教学中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有的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好学的就快,有的不好学的慢,怎样合理安排课程进度,让每个学生进步是教学过程中的难点,也是课堂突发现象出现的原因,在此次音乐教学中通过分组表演很容易发现了一些同学相比较其它同学学的慢,学生就会产生逆反心理和自卑心理,但是课堂的时间很难让这些同学有较大的改进,这就需要教师去关心学生,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后,多去了解这个学生的生活、爱好、家庭,根据这些在平时的活动中予以针对性指导,并充分调动小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小学生敢于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对于不同的理解采取兼容并包的态度,给予肯定的鼓励,而不是一味的按照一般的认识进行音乐理解的统一,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来把教师的施教和学生的学习良好的结合起来,给予学生充分的表达自我的空间,实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三、合理创设问题,探究式教学要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广泛应用。
探究教学是以解决问题的形式出现,那么在有意义的探究教学中,教师就首先要将学习内容转化为问题情境[3]。
问题情境创设是遵循反映论的原理,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具体生动的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的一种教学方法。也就是教学的启发模式:“教师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思考,是学生真正理解教学知识,将间接知识内化”。[4]在音乐中,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往往需要借助情境,如:创设图画再现情境,扮演角色体会情境,语言描绘情境,音乐渲染情境等方法,使他们产生一定的内心情感体验和情境,从而增强对教材的理解,促使他们产生用音乐来表达的欲望,同时也受到一定的性情陶冶。如在教授《八月桂花遍地开》一课时,我们利用电脑技术制作红军队伍行军的情境,制作相关教学道具,由学生进行该歌曲主旨的扮演,同时配以声情并茂的语言描述,使同学们很快融入到了红军在反围剿胜利及领导全国人面进行革命运动的场景,增强了对课程的理解,激发了小学生热爱求知的天性,促进了音乐延伸知识的学习。在教授《儿童团团歌》时通过编创表演,进行名为游击战的节奏练习,模拟枪声杂乱,儿童团员用鼓声和鞭炮声迷惑敌人,机智勇敢的吓退敌人的场景,主要教会学生模仿鼓声、枪声、鞭炮声,形成节奏声势,并组织分组编创,发挥学生的创造力,进行三种声响的配合,或根据自己的想法加入其它声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推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顺应音乐教育发展潮流。
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在20世纪50年代采用的是“主流中心模式,”即以西方音乐教育体系为中心。50年代后是“民族附加模式”,它以主流中心为基础,把各民族音乐附加,例如我们学习音乐理论基础概念: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和声、复调、曲式、配器等都是西方的,把它作为音乐解释的框架去学习和研究其它民族音乐。到了21世纪中国的音乐教育应该是“多民族模式”和“民族国家模式”。[5]
音乐教育模式的发展趋势对教师教学方法提出了多元化的要求,特别是在小学音乐教育阶段,我们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小学生的基本的音乐认识和理解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的音乐教师要加强自身知识的积累,掌握全面的音乐基础知识,能够根据音乐多民族、多民族国家的特点,将西方的音乐教育体系进行深化、创新,融入民族的、民族国家的音乐解释标准和框架,将小学音乐课程的教授通过体现民族和民族国家的特点,乃至通过民族和民族国家的风俗人情、地理风情的演绎,形成适合于每一课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歌曲不同的教授方法,最后形成一个多元的,兼容并包的小学音乐教学方法,突出音乐的民族特点,使小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音乐认识和理解能力,同时音乐教育是与多个学科相联系的,这种联系需要挖掘、利用。音乐教育与语文和历史教育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歌词在表达形式上是诗歌,歌词的背景很多事历史典故,运用这些联系来做好音乐教学要加强跟该科目老师的联系,可在其课堂上讲授音乐教学所需要的材料,通过教师之间的配合来提升教学质量。例如《彝家娃娃真幸福》这首歌曲,按照传统的方法教授,无非是老师按照西方的乐理知识进行讲授、示范、学生跟唱练习直到会唱这首歌,但是由于缺乏民族的因素,使得同学们对这首歌曲的认识和理解职能停留在老师讲授的层面,无法继续深入,但是如果采取民族的教学模式,就要求老师研究彝族的语言、人情、彝族节日、服饰等彝族独特的风俗文化,在此基础上借助电脑、影视作品,凝练彝族音乐的独特因素,开展主题创作表演活动,在针对性的活动中讲授该歌曲,得到的效果是明显的,学生普遍对彝族的音乐有了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并能够融合自身的认知进行主题表演。

H.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几种导入方法

  1. 复习导入法

  2. 故事导入法 

  3. 谜语导入法

  4. 演示导入法

  5. 节奏导入

I. 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课堂教学既有“教”的活动,也有“学”的活动,教师通过一定的途径把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学生再通过个体对知识的理解和一定的训练途径来获取信息,掌握知识,因此,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既体现“教”的有效性,更体现“学”的有效性。
然而,在常态教学中,“教师苦教、学生苦学”,音乐课堂教学还如从前一样——单调、枯燥、繁琐与压抑,学生的音乐素养却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提高。因此,作为一线教师,应该重视起这个问题: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浅谈以下几点: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有效的学习氛围
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可以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情感状态,使学生主动而愉快地学习。现阶段的学生都有着自己的性格和思想见解。在音乐课堂上,他们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认可,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老师。教师应紧紧抓住这一环节,积极主动地做他们的朋友,要让他们感到教师是他们的知心朋友。例如在教学《小雨沙沙》时,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做游戏。教师扮演一粒“种子”,这样,有很多扮演“小雨”的学生纷纷来把教师这粒“种子”浇灌。此时学生们都感到老师能和他们一起做游戏觉得很开心、很高兴。其实老师的一个赞美的眼神、一句表扬的话对学生来说都是最好的奖励。又如在教学节奏练习时,可以把它设计成“找朋友”的游戏,让学生模仿老师的节奏念歌词。念对的学生教师就表扬他:“你真是我的好朋友,我们一起握握手、拥抱一下。”简单的一个握手、一个拥抱,使学生的兴趣骤然提高。在以后的师生交流中,老师就不像以前那样严肃,而学生也不那么拘谨,课堂上的师生关系也会变的更加融洽了。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有效的主动学习
孔子曾说:“知之不如好知,好知不如乐知。”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要有了兴趣,就会有学习的积极性,就会由被动变主动,由死记硬背到灵活运用,由乏味变趣味,从而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而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教师积极引导和教学艺术是分不开的,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用教育的艺术把学生的兴趣引向音乐的学习领域。
例如,在教学中可以充分运用简笔画、挂图、实物、卡片、幻灯片等直观手段,也可以利用实物投影仪、录音、录像、摄像或计算机网络等多种媒体设备,以多维的、多样的、多角度的、高密度的方法充分展示教学内容,通过有声的语言和逼真的形象来作用于学生的各种感官,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和焦虑感,使其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最后上升为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采用角色表演,做游戏,表演音乐短剧,小乐队伴奏,打擂台等多种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并使其兴趣得到很好的激发。例如:我在教人教版第二册《十个小印第安》这课时,先以“十个小朋友”的游戏方式引入后又以故事情境的方式展开教学。教师带着学生“来到印第安部落”,接着课件中出现一所印第安房子,通过寻找“开门暗语”的方式使学生了解歌曲、感受歌曲,最终达到学习歌曲的目标。整堂课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学生玩的不亦乐乎、学的更是轻松惬意。
三、把握课堂主阵地,保证有效的知识掌握。
小学音乐课的有效教学根据新课程标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其落脚点是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如何向课堂有限的时间要效率呢?我觉得音乐教师应注重以下几点:
第一:教学目标必须明确、具体,科学简明;
第二:教学容量应适量适度,做到心中有数;
能根据教育规律、教学原则和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时间,既不“贪多忽效”,也不“求少图便”。比如:对教学内容的把握,练唱次数,时间的控制,重点难点的把握等。
第三、教学方法灵活有效,选择恰当;
第四、教学过程充分展开,全面有效;
1、要进行有效讲授
对于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易混淆点,要讲清、讲细。知识点要进行有教学专业性的有效讲授,精心设计相关知识点之间的导入和导出。通过对知识点的有效讲授,引导学生去追踪悬念,形成求知氛围,逐步将课堂推向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的高潮。
2、要进行有效提问
一节课只有40分钟,时间珍贵,提问要做到避免“是”、“非”的简单回答,体现问题的层次性和针对性,步步设问,提问和解答相结合。通过有效提问,收集学生的有效反馈信息,及时总结分析问题,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3、要做到有效倾听
在教学情境中,教师与学生是一种共同学习和共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的探究活动。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善于同学生进行情景转化和情境共存,注重情感交流。
四、合理运用教学评价, 注重有效的课堂反馈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行之有效的教学评价,能使学生始终保持兴奋的情绪积极学习。
小学音乐教学往往是由音乐知识、学唱歌曲,音乐游戏中,唱游表演,乐曲等若干环节优化组合而成,而每位学生的音乐天赋、能力,都有差异,有的学生唱歌条件好些,有的则舞蹈好些,教师要能注意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关注学生的一切表现,随时随地发现,挖掘他们的优点,给学生适时适地的鼓励、评价。那么有时侯,看似平常普通但确实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语言,可以有效地起到传授知识、表达思想、唤醒学生潜能的重要作用。学生在课堂中从老师的及时评价中得到满足、自信和鼓舞,继而不断获得继续前进的动力,形成良性循环。
总之,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时代的要求,是音乐课堂教学自身发展的要求,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要想成为真正的、有效的音乐课堂教学,就必须在“实”上做文章。相信,通过我们各位老师的共同努力,一定会使我们的音乐教学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阅读全文

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延伸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爱情围墙歌词 浏览:230
道奇酷威广告背景音乐 浏览:106
比喻轻音乐之美的文字 浏览:542
小号音乐下载 浏览:578
歌曲专辑图下载地址 浏览:867
财神驾到歌曲mp3下载 浏览:734
琴歌指弹海阔天空吉他谱 浏览:355
下载mp4格式的音乐 浏览:352
电脑听音乐用什么 浏览:512
最好酷狗音乐播放器 浏览:502
信乐团队的假如简谱 浏览:243
平安酷狗音乐 浏览:760
佳人轻抚桃花mp3下载 浏览:453
infinite网易云音乐 浏览:844
岁月赵忠祥背景音乐 浏览:980
如何将电脑的歌体添加到苹果音乐 浏览:672
fade钢琴mp3 浏览:86
奔跑吧兄弟宋仲基背景音乐 浏览:806
成都彩虹小学音乐老师 浏览:496
凤凰传奇星光歌曲点评 浏览: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