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提高学生参与音乐课堂活动的
一、设计实践活动要贴近学生生活
丰富多彩的音乐实践活动本身就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体验的欲望,如果教师能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上课前多思考:学生喜欢什么?他们对什么活动最感兴趣?那么肯定会有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展现在学生面前。 首先,要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因为音乐是最富有情境性的一种艺术活动,通过创设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也可以唤起学生原有的认知图式和情感体验。如《梨园金曲》这一单元可以这样设计:1、观看歌曲《唱脸谱》的MTV。2、回忆在这个活动中出现了几中人物的脸谱?各有什么不同?由此引发学生对生活音乐的关注,从情绪上产生亲切感,然后迁移到对生活音乐作用的体会,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激起参与热情。
其次,活动本身要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情感体验生活,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生活、表现生活。如《你家在哪里》一课,利用“常香玉”这一河南人家喻户晓的豫剧大师作为活动的切入口,先引导学生通过看、听、议等活动,了解河南豫剧的历史、发展及现状,再组织学生观看《梨园春》的视频,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学唱豫剧名段,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小组活动时气氛热烈,学生各显神通,就连一些不擅表现的学生,也表演了意想不到的精彩唱段„„又如《美丽的村庄》《我的祖家是歌乡》几课,在设计创编活动时,都结合了家乡文化,让学生从生活体验入手,从自身音乐经验出发,使音乐学习成为一项生动、具体、艺术化的生活体验。
二、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体验和创造时间 在中学音乐教学中,让学生拥有丰富的音乐体验,才能使他们获得审美的满足,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音乐学习中。为此,教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在更丰富而开阔的活动空间自主并自由地寻找、感受和体验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并在快乐中更好地体验音乐的美妙。
在教学《前门情思大碗茶》这一课中,我安排了“列举北京的风景名胜、历
史古迹”、“京剧著名曲牌欣赏”、“学唱歌曲”、“创编新歌词”、“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五个活动,希望让学生通过自主的音乐活动来体验音乐的情感。课堂教学显示:学生确实参与了,但给学生留下自主思维的空间不大,学生的活动只局限于老师的要求,学生的主动性受到了抑制。如创作活动中,我给学生的时间太少,6分钟里让学生编写一首8个乐句30个小节的歌词。在小组活动中,我关注的是学生赶快完成创作,而不是他们的学习过程,来回巡视只是为了要一个结果。最后为了赶时间,在只有一半的小组完成创作的情况下,草草收场,学生虽然学会了这首歌曲,但对歌曲的情感参与不多。
尤其是探究型实践活动,更强调学生的自主参与。这样的参与并不是单纯的知识技能的接受与训练,它主要表现在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这一类实践活动主要由教师为学生提供一组有意义的音乐材料,让学生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在听、唱、看、演、说、练等活动中发现,提出音乐问题,并在独立思考或合作学习中分析,探讨自己所发现、所学习的音乐内容。如在欣赏教学《走进西藏》时,教师尽可能多地收集多种藏族民歌或者藏族风格的歌曲,并结合其它学科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储备知识。首先,让学生聆听音响,通过聆听让学生感受春天。学生对歌曲有了感性的体会后,再根据已有的体验大胆提出问题,„„面对学生的疑词,师生共同归纳哪些问题可以当场解决,哪些问题得利用课外资源、信息资源进行研究、解决。而后,在感性体验的基础上,学生对歌曲音乐特点进行分析、创作等深层次的探究。
三、活动中及时发现音乐创造的闪光点
在实践活动中,音乐知识、技能、情感体验等都不是以“告诉”的方式来传递的,它必须要求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亲历和体验,才能不断生成。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生成的过程。因而,在音乐实践活动的设计和实施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和教师的主体性,促进学生音乐综合素养的动态生成和发展。
在《丰收之歌》教学中,笔者针对高年级学生已具备的音乐知识、音乐技能及学习能力制定了一个自主学习计划,即采用“目标型学习模式”。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参与活动全过程,具体的目标由学生在 “聆听”歌曲,感知歌曲中逐步生成。如“聆听了这首歌你已知道哪些?还想知道什么?”由此展开,生成具体的目标内容,即“了解丹麦及其民族音乐”“了解中国有关丰收场景的民歌”“编一个丰收舞蹈”„„针对师生共同制订的目标内容,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对活动的形式有着不同的选择,有的班级选择逐个目标内容的解决,有的班级则采用分组学习单个目标内容,最后共享学习成果。在活动的过程中针对某一个内容主题,在研究、体验的过程中,又生成了不同的目标内容,如“了解中国表现丰收场景的民歌”这一目标内容,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发现表现丰收场景的中国歌曲很多,但究竟哪些是民歌,哪些又不是呢?从而又生成一个新的主题,让同学或小组单独研究,并将其研究成果作为判断上一级目标内容的依据。通过这样一次实践活动学习,学生体验到了从未有过的成就感,他们告诉我,自己像个“淘金者”,“这样学习原来可以知道这么多”。
⑵ 《门前情思大碗茶》歌词
歌名:门前情思大碗茶
演唱:李谷一
词:阎肃
曲:姚明
我爷爷小的时候
常在这里玩耍
高高的前门
仿佛挨着我的家
蓬衰草
几声蛐蛐儿叫
伴随他度过了那灰色的年华
吃一串儿冰糖葫芦就算过节他一日那三餐
窝头咸菜么就着一口大碗儿茶
来······
世上的饮料有千百种
也许它最廉价
可谁知道
谁知道
谁知道它醇厚的香味儿
饱含着泪花
它饱含着泪花
如今我海外归来
又见红墙碧瓦
高高的前门
几回梦里想着它
岁月风雨
无情任吹打
却见它更显得那英姿挺拔
叫一声杏仁儿豆腐
京味儿真美
我带着那童心
带着思念么再来一口大碗儿茶
来······
世上的饮料有千百种
也许它最廉价
可为什么为什么
为什么它醇厚的香味儿
直传到天涯
它直传到天涯
(2)前门情思大碗茶音乐课扩展阅读
《前门情思大碗茶》是李谷一演唱的歌曲,阎肃作词,姚明作曲,歌曲发行于1996年9月28日,收录于专辑《20世纪中华歌坛名人百集珍藏版》中。
2001年5月,该歌曲获得首届中国音乐“金钟奖"。
创作背景:
该歌曲的创作背景来源于在北京前门火车站喝的大碗茶。有一年,一批返城的知青回到北京,阎肃下了火车,走在前门火车站,炎热的天气让前门楼前的一个露天小茶铺显得格外亲切,简单的一个大案板,摆着一溜儿大茶碗,黄黄的茶汤,一口翻将在肚,又解渴又便宜,透着一股子亲切劲儿。
后来在《北京晚报》上有一篇文章,说一位老华侨,回国找寻儿时的许多回忆,文字里充满了对故土、故乡的崇拜情感。阎肃因此受到启发,所以,他就写下《前门情思大碗茶》这首歌曲。
⑶ 前门情思大碗茶 杭天琪唱的什么调
特地找了以下,虾米音乐的群星(杭天琪),是A调。
⑷ 李谷一的前门情思大碗茶是什么调
这个我懂,我是搞音乐的。
谷一老师的这首歌 是降B调 4/4拍
⑸ 前门情思大碗茶的歌曲鉴赏
《前门情思大碗复茶》是一首京味儿十制足的戏歌,歌曲吸收了北京曲艺音乐的素材,将我国的传统戏曲元素巧妙地融入到歌曲之中,并借用了大量的装饰音来处理歌词。在伴奏中使用了电子合成器模仿三弦、琵琶等音,让听众在大碗茶里细细品味中国戏曲文化的独特韵味。
⑹ 请问(前门情思大碗茶)词曲作者是准
《前门情思大碗茶》是由闫肃作词,姚明作曲。
歌曲发行于1996年9月28日,2001年5月获得首届中国音乐“金钟奖”。
歌曲《前门情思大碗茶》由李谷一演唱。
⑺ 谁是《前门情思大碗茶》这首歌的原唱
在这种说法里,既持有对作品文字的一种基本肯定,同时也是在说,创作中对文字的推敲可能还缺乏深度。 近日从网上读到了《京曲随想》一文,在作者的笔下,无论是来自风尘苦旅中的绵绵情怨,还是从七情六欲中流露出来的人生情怀,其无一不是生活的结晶。这些来自日子深处的结晶,凝聚着作者对那些遥远时光的怀念和理解,隐约有点朦胧的、殷殷的期待于其中,也未必不是。这篇字,除了作品视觉之独特而给我留下了较深的印象之外,单从文字的创作和语言构造来看,文中的第一句话“从刘晓庆一曲《前门情思大碗茶》,到刘欢的《情怨》,把人们带到了旧时的前门”,也在让我去反复地思考一点或和文学无关的其他什么。 文学是不唯概念的,但是任何文字也都会包含概念。比如,《京曲随想》这个标题,其中之“京曲”,便是作者用以表达《前门情思大碗茶》和《情怨》等一类音乐作品的一个概念,那么这个概念是否表达准确了,到位了?我想说的是,带有京腔京味的“歌曲”是不是就被称为“京曲”?而“京曲”又是否属于“戏曲”?这应该算是一个话题,但考虑到这个话题不会很复杂,故这儿就不打算去讨论了。 文学作品中,不时也可能需要引用一些现成的文字。这些现成的文字包括他人已成定论的历史言论,以及其他文学载体和文献中所含的文字信息。比如诗词、歌词等都属于所谓的文字信息,当然,这其中也就涉及到一个援引是否准确的问题。就像《京曲随想》一文中所援引的《情怨》中的一句歌词一样:“放眼环天水蓝,你就在天水之间”,其中有否差错?如果我说有错,也许作者会感到委屈。或许会说,那是一字不落地从网络歌词上复制下来的。 我注意到,在网页上搜索到的《情怨》歌词,几乎都是一个脸蛋儿,我理解的以讹传讹估计就是这样来的。通过网络搜索来的《情怨》歌词中,还有一句“过眼的红颜风吹云散,唯有你的双眼钱我心间。”其文字中显然也是含有毛病的。如果生拉硬拽,将其放入自己的文字中,这对他人造成阅读伤害是毋容置疑的!惟这件事,这儿也不准备去议论了,因为一旦发现了一种可能的“毛病”,然后再有的放矢地去查证问题,也许是件不会太难的事情了,重要的是要有一种推敲文字的习惯!事实上,在网络之“情怨”条目下,其所给出的歌词是《情怨》歌词的正解。 不过,这儿针对刘晓庆唱过的那首《前门情思大碗茶》,可能还有几句话要说。因为这件事比起两句不知所云的歌词和一个出身不详的“京曲”概念,其所涉及到的是与非的判断,确实要曲折一些。在这个意义上,要感谢《京曲随想》一文替我打开了一个话题!至少我的印象中,有三个人是和《前门情思大碗茶》的演唱有关系的!其分别是李谷一、刘晓庆和杭天琪。 《京曲随想》的作者是否已经把刘晓庆视为了《前门情思大碗茶》这首歌的原唱者?我不能肯定。事实上,无论是谁的原唱,于《京曲随想》那篇字都无关紧要,因为作者关心的是歌词,作者只是在从歌词中去透视一种时空的变迁,并企图从那些变迁中,去整理昔日所留下的诸多源于日子之美好情结。“情不断”,“天水蓝”,在记忆的深处,在云里雾间,一叶小船顿然荡开了天水之间的那种泛黄而浩瀚的人文情结,其实,这便是在感悟“风吹云散”于日子的美好意义。 但问题是,也有爱屋及乌的情形,不然,作者何以要带上这两首歌曲的演唱者的名字呢?也许潜意识中,作者确实是喜爱刘晓庆和刘欢这两个演唱者的,这件事,当然也是十分之自我的,惟爱屋及乌中,通常是会反映事物之间存在某种相互关联的。那个“屋”和那个“乌”,到底有否关联呢?或者说,刘晓庆和《前门情思大碗茶》有否关联呢?广义说来当然有,岂止刘晓庆有,杨晓庆、马晓庆和朱晓庆他们也会有的,因为他们都曾经唱过这首歌,甚至连我,也曾经吼过这首歌,显然,我算不上那个“乌”,杨晓庆、马晓庆和朱晓庆也算不上那个“乌”,因为这只是一种平凡意义上的关联,只表现出某个人拥有唱歌的权利而已,杨晓庆、马晓庆、朱晓庆和刘晓庆都拥有高歌一曲《大碗茶》的权利,但是,这种权利对于这个世界毫无价值。 严格说来,只有原唱者才能称得上是那个“乌”!因为原唱歌曲和原唱者才能被认为是有关联的两者。这种关联的价值就在于原唱的概念是一种独一无二的概念,云从龙,风从虎,原唱是他人无法替代的!而他人无法替代的理由,是因为原唱歌曲既然能流传下来,则说明歌曲的质地和演唱的质量都是一流的,是他人所难以超越的。如此看,刘晓庆算否那个“乌”,还真是难说! 事实上,在演艺圈内,和抢话、抢镜一样,屡屡“抢”他人的原唱歌曲来为自己添光增彩,实际上是在抢风头,这是会被人忌讳、被人腹诽,甚至还会被人不屑的!其实,抢歌的结果往往都是适得其反,甚至还会坏了口碑,落个笑柄于尘世。因为已经深深烙上了他人演唱风格和技巧的歌曲,犹如品牌效应,那是属于人家的!那么,到底谁是《前门情思大碗茶》的原唱呢?余下的文字适时再续吧。
⑻ 前门情思大碗茶最出原唱是谁
《前门情思大碗茶》原唱应该是是李谷一演唱的。
阎肃作词,姚明作曲,歌曲发行于1996年9月28日,收录于专辑《20世纪中华歌坛名人百集珍藏版》中。
2001年5月,该歌曲获得首届中国音乐“金钟奖"。
⑼ 帮忙找找关于《前门情思大碗茶》创作背景,歌曲简介等介绍
《前门情思大碗茶》是一首京味儿十足的戏歌,将我国的传统戏曲元素巧妙地融入到歌曲之中,使整首歌听起来亲切自然,富有韵味。这首歌由词作家阎肃作词,作曲家姚明作曲,并由歌唱家李谷一演唱,流传甚广,深受人们喜爱。
李谷一的一曲《前门情思大碗茶》,让观众在大碗茶里细细品味中国戏曲文化的独特韵味。 这首作品超越了“样板戏”的范围,词作方面,以北京这座千年古都的历史文化、人伦风情、民俗掌故等为基础,曲调上,配以千姿百态、绚丽多彩的京剧唱腔,富含深厚的京剧文化传统和底蕴,是不可多得的“京歌”、“戏歌”精品。
《前门情思大碗茶》 - 创作背景
老北京的大碗茶。有一年,一批返城的知青回到北京,阎肃就在其中。下了火车,走在前门火车站,炎热的天气让前门楼前的一个露天小茶铺显得格外亲切,简单的一个大案板,摆着一溜儿大茶碗,黄黄的茶汤,一口翻将在肚,又解渴又便宜,透着一股子亲切劲儿。后来在《北京晚报》上有一篇文章,说一位老华侨,回国找寻儿时的许多回忆,文字里充满了对故土、故乡的崇拜情感。阎肃因此受到启发,他说:“我想,其实,人们关于童年的记忆是很具体的,一碗豆汁儿,一棵老槐树,一碗大碗茶……所以,我就这样写那首《前门情思大碗茶》。其实,歌词中很多细节和元素是来自老舍先生的小说。”后来,这首反映当时一代人思乡情结的《前门情思大碗茶》慢慢被大家传唱开来。
《前门情思大碗茶》 - 评价
《前门情思大碗茶》是一首具有浓郁的老北京风格的现代歌曲。它通过归国华侨回忆儿时在北京生活时的往事及对大碗茶的情思,表达了远方游子祖祖辈辈对祖国故乡北京的无限爱恋之情。
《前门情思大碗茶》 - 关于大碗茶
大碗茶,风靡于解放时期的老北京,茶有两种,一种是煎茶,即把茶叶投入开水直接煎熬;还有一种是特有成茶,是由大碗盛有煮好的茶加盖上玻璃等待过路口渴的行人。喝茶时5人一组,分得一个大茶碗。一般情况下是2分钱一碗。大碗茶文化伴随着那个纯朴的年代产生,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文化形式渐渐为各种冷饮店所取代。
《前门情思大碗茶》 - 主唱简介
李谷一李谷一 1944年11月10日出生于湖南华容。汉族,国家一级演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成功地她演唱的四十多首歌曲在海内外广泛流传,如《边疆泉水清又纯》、《妹妹找哥泪花流》、《知音》、《乡恋》等等。 1986年创建中国轻音乐团并担任团长,其艺术再攀高峰,《难忘今宵》、《故乡是北京》、《前门情思大碗茶》、《我和我的祖国》、《刘海砍樵》等歌曲,在国内外颇具影响,为我国声乐艺术做出重大贡献。
作曲家姚明经历简介:1948年生,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政歌舞团一级创作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其作品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音乐“金钟奖”等奖项。
代表作有: 歌曲《前门情思大碗茶》《故乡是北京》《唱脸谱》《大黄河》《男子汉去飞行》等。舞蹈音乐《醉鼓》《旦角》等。影视剧音乐《西游记》续集,《小井胡同》等。其作品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音乐“金钟奖”等多项政府奖。
词作家阎肃阎肃,1930年5月生于河北保定,空军政治部歌舞团编导,全国文联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副主席,国家一级编剧,剧作家,词作家。作品包括:《我爱祖国的蓝天》《军营男子汉》《长城长》《唱脸谱》《故乡是北京》《前门情思大碗茶》《雾里看花》;歌剧《江姐》、《党的女儿》;京剧《红灯照》、《年年有余》、《红岩》;歌曲《我爱祖国的蓝天》、《军营男子汉》、《长城长》、《雾里看花》、《故乡是北京》、《前门情思大碗茶》、《唱脸谱》、《北京的桥》、七运会会歌《五星邀五环》、电视剧《西游记》主题歌《敢问路在何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