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怎样做出幼儿园音乐特色班级
乐于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指教。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而且教育工作是个永做永新的工作,幼儿园里每天都可能发生你意想不到的事,正所谓老马识途,那幼儿园中的年长的老师见多识广,他们在班级管理有自己的一套经验,作为年轻老师要学会学习,乐于请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吸收他们有用合理的管理经验。
❷ 如何有效开展幼儿园音乐活动
音乐使人产生美感。孩子在幼儿园,接触音乐的机会很多。晨间活动有音乐相伴,户外有音乐相随,作画时有优美的旋律,音乐课上有动听的歌声……每时每刻都有音乐莹绕在孩子们的身边。因此,如何在幼儿园中有效地开展音乐教育呢?我园就这个课题进行了园本培训,深受启发,谈谈几点体会。
一、培养音乐情趣是开展音乐教育的关键。
1.遵循年龄特点,培养参与积极性。
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是对幼儿进行的音乐启蒙教育,采取生动活泼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培养和发展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是十分重要的,选取适合幼儿的音乐教材,带孩子在音乐的伴奏下,动手、动脚、动口做一些活泼有趣的活动,如《小手爬》、《捏拢放开》、《拍手点头》、《拍拍跺跺》等这些律动深受孩子的喜爱。幼儿只有在兴趣性较强的音乐活动中才能真正喜欢参与音乐活动,感受音乐的情趣。因此,在音乐教育中,小班可采用活泼愉快的音乐游戏活动,如《走路》。中大班可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情绪,记忆音乐的旋律,使他们真正随着音乐的内容,情绪变化做游戏,如《找小猫》。幼儿在听听、动动、说说中,培养和发展了音乐听觉能力,音乐的记忆能力和动作的协调能力。
另外,在选取音乐教材时,必须注意既有教育意义又有趣味性,这样才能吸引幼儿。
2.通过节奏训练,培养音乐兴趣。
幼儿活泼好动,总是蹦蹦跳跳闲不住。节奏性活动是幼儿喜欢的活动。教师一方面可以通过拍手、拍腿、拍脚等动作来进行节奏训练;另一方面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些打击乐器,引导他们在有节奏的身体动作和运用乐器演奏活动中感受节奏性活动的兴趣和美感。如《大鼓和小铃》、《剪羊毛》、《加油干》,进行这类活动一定要建立一套常规,不然伴有乐器的课堂会显得太过热闹。
3.拓宽知识面,提高唱歌兴趣。
幼儿歌曲来自幼儿生活,反映幼儿生活。引导幼儿了解与歌曲相关的知识,不仅可以拓宽幼儿知识面,结合歌曲内容培养动手动脑能力,还有助于对歌曲内容、情绪的理解与感受,提高歌唱的兴趣和表现力。还有,如《表情歌》、《亲亲》、《宝贝在哪里》、《碰一碰》等这些歌曲还可以让孩子给其进行创编,把自己编的唱出来是多么振奋人心的事情啊,享受成功喜悦的同时还培养了孩子的创造力。
二、语言是开展音乐教育的重要保证。
音乐和语言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一首活泼、动听的歌曲往往就是一首首好的儿歌、诗歌;一首首优美、诙谐的乐曲都好象讲述着一个个有趣的故事。音乐教学不仅能培养幼儿的音乐素质,而且能全面促进幼儿身心和协发展。其中,语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言是开展音乐教育的重要保证,我们应该寓语言于音乐教育之中。
首先,我们在进行音乐教育时,要有意识地去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在幼儿听完一首歌曲或乐曲后,教师应及时鼓励幼儿讲讲自己的感受和对作品的理解,可以用这样的提问语:“你听到了什么?”。这样,既增加了幼儿表达的机会,又满足了他们表达的愿望,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能力。
其次,要把握好尺度,即在进行音乐教学活动时,要正确处理好音乐与语言的关系。如在新授歌曲《小树叶》时,先和幼儿玩一个语言游戏,让幼儿扮成一片片小树叶,教师扮成“秋风”,“秋风”一吹,“树叶”就到处飘呀飘,当风停止时,让他们说一说,这片小树叶离开树叶妈妈后飘到了哪里?有的说,我飘到了小河里,有的说我飘到了草地上……这个游戏是为学唱歌曲服务的,因此玩的次数要恰到好处,才能收到满意的效果。
总之,幼儿园的音乐教学不应局限在音乐课中,应渗透在一日活动中,教师应当为幼儿创造多样化的环境,使幼儿的生活游戏学习都有优美的音乐伴随。
❸ "怎样使幼儿园音乐课程游戏化与园本特色有效结合
一、 《课程指导》的现实意义
新教材是以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为纲,根据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提供了一套包括课程目标、内容及活动组织等较完整的课程框架和实施方案,对我们实施课程、提高教育质量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课程指导》还简明扼要地给我们分析了不同年龄段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的重点,将课程设计建立在儿童发展的基础上,并创造性地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五大领域目标分解为四个年龄段的各领域目标,构建了不同年龄幼儿的发展目标。这让我们在实施新教材过程中更有目标性和针对性,也是素质教育落到实处的关键。放弃了原来的以学科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和统一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备课方式,开始逐步形成以本地区、本园实际的园本课程模式。更好的促进孩子的发展。此外新教材在尊重儿童方面、充分利用幼儿园、家庭、社区教育资源方面都有很明确的要求。通过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我的收获
1.预设活动的内容与要求应更贴近和适合班级的孩子。
我现在能将近阶段主题与本班幼儿现有认知能力、生活经验互相衔接,选择确定适合本班孩子发展的内容与形式。
2.活动中根据孩子的兴趣需要生成活动内容。
以前,我们总是认为生成活动很难把握,因此只能尽量避免涉及,在新教改理念的指引下,让我们深切的体验到幼儿的生成活动,他无时不有,无所不在。我们要从孩子的角度去关注理解他们的生成活动,了解他们的需求,判断生成活动的价值,及时予以支持和提升。使孩子在与环境材料发生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新的体验和需求,形成自发生成活动。
3.将课堂教学与学习性区域活动有机结合。
在实践中我们还意识到幼儿的任何一种知识经验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性。区域游戏同样是幼儿学习的重要途径,所以我们有意识的将主题活动的内容和学习性区域活动的内容有机整合,促进孩子多种知识经验的积累和各种能力的发展。
4.学会了反思和调整。
同样,在园本课程的规范下,通过反思我们习惯了每日活动之后的反馈,主题活动的“生成与预设”,教育教学案例与教师成长反思笔记的撰写让我们看到了幼儿行为,教师行为背后的原因,懂得怎样来运用新课程理念调整我们的教学行为。教师预设与幼儿生成活动更应相互交融,有效渗透。
5.确立了正确的教育观。
新教改让我更深刻认识到要注重个别引导,要实施有差异的教育,尽可能为孩子们提供丰富而有层次性的材料,提出不同的要求,促进幼儿有差异的发展。
三、新教材实践中的问题
在实施中,我们也遇到了许多实际的问题和困惑。
1.教学内容方面的问题。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新教材还存在局限性,没有充分考虑到文化背景和地域乡土特点,有的与实际跟不上。它的主题教材的设计更多的针对了城市的幼儿园,甚至很多更适合大城市幼儿园的教育环境和氛围,部分教材内容与实际情况不适合。有些语言故事、音乐歌曲内容不及原有教材中传统故事和少儿歌曲。
2.教师实施方面的问题。
理念与行为的脱节。教师们无论在思想上和理论上都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还不能运用自如,常常感到无所适从。朱家雄教授对幼教改革的评价也曾说过:“如果说这场改革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那么主要还只是表现在教育理念的转变方面,在教育实践方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3.硬件设施及家长方面的问题。
多媒体等许多现代教学设备的运用,不同幼儿园场地绿化,种植园区,活动场地的大小和设施也是截然不等,其它还有许多包括周边的教育资源,更多的教育信息和教材培训,教学具的资源等等,还有就是新教材更多的需要家长的配合。某些主题方面的资料收集,全都要靠家长的支持和帮助。虽然家长的参与能更有利于促进孩子的成长,但是过多的要求和收集,也会给工作繁忙的家长带来很大的压力。
4.班级人数的问题。
新教材明确指出:教育的本身就表现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没有互动的教育是难以想象的,更谈不上是有效的。几年来,随着我们对新教材的不断深入理解,教育行为不断改善,尊重幼儿、热爱幼儿的观念在教育实践中有了一定的落实,我们也在逐步有意识地通过积极的互动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可是,在实际操作中,要进行师生互动有相当的困难,原因是幼儿人数多,很难做到面向全体,而且无关因素的刺激也大大降低了教育的效果。而且班级人数还影响到了教师对不同幼儿的关注程度,以及对个别幼儿的指导。对减少幼儿间的差异增加了难度。
还有新教材以主题网络的形式来开展课程,可是每一主题中的五大领域分配不均匀,有时一主题中音乐活动很少而美术活动很多,有时社会活动很多而语言活动很少。
❹ 如何有效开展幼儿园音乐活动
1 以幼儿为活动主体。将课堂还给孩子,每个活动都是教师引导孩子一起探索的过程。真正的做到——孩子在前,教育在后。先抛出问题,引导幼儿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再解读读懂幼儿,适时提供支持,给与提升。 2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方式,让幼儿在玩游戏的过程中领略到音乐的奇妙。这套教材旨在让幼儿通过各种各样的音乐游戏,发展良好的个性、性格、习惯和能力。 3在活动中,尽可能为幼儿创造与音乐、与生活经验、与周围环境中的人与物互动的机会,在互动中建立联系,尝试沟通,和谐共好,习得沟通的能力,体验感动的瞬间。 4尽可能详细介绍每节活动课的流程,并且通过详细的游戏描述,让教案直接连通上课现场。 最终 实现 “有中生有”
❺ 浅谈幼儿园如何有效的开展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是幼儿园教育中很重要的一环,在幼儿园张开音乐教学活动主要是为了培养孩子体会音乐的魅力,进而建立整体的艺术修养。通过对音乐的启蒙学习,可以调节小朋友们的情绪,给予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有一点需要注意,由于每个孩子的拥有不同的特点,为了提升音乐教育整体品质,如何尽可能的让每一个孩子在音乐教学活动中都能够体会到音乐的魅力,是我们面里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依据幼儿生理和心理特点开展音乐教学活动
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活动属于启蒙阶段的音乐教育,教师应当依据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多选取一些形象生动的教学内容,并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以此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游戏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活动,他们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趣味性较强的活动中,因此,教师可以采用游戏活动的形式来开展音乐教学,使幼儿在音乐旋律的伴奏下,在动手、动脑、动口的游戏活动中学习音乐。同时,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选择恰当的音乐游戏活动,如小班的孩子刚接触音乐,对音乐是什么尚无概念,喜欢简单明快的节奏和旋律,教师可以设计生动活泼的音乐游戏活动,如学习儿歌《走路》时,歌词的内容为:“小白兔走路跳跳跳,小鸭子走路摇摇摇,小乌龟走路爬爬爬,小花猫走路静悄悄。”教师可以让幼儿边唱边模仿这几种动物走路的方式,之后教师再出示其他动物的图片,让幼儿说一说这些动物是怎么走路的,并模仿出来。在这样的游戏活动中,幼儿都能积极参与其中,并主动发言和表演,在学会了儿歌的同时,也了解了一些生活常识。再如,教学中班儿歌《尾巴歌》时,歌词为:什么尾巴扁?什么尾巴弯?什么尾巴好像一把伞?鸭子尾巴扁,公鸡尾巴弯,松鼠尾巴好像一把伞。什么尾巴长?什么尾巴短?什么尾巴好像一把扇?猴子尾巴长,兔子尾巴短,孔雀尾巴好像一把扇。 教师可以通过猜谜语的游戏活动使幼儿了解不同动物的尾巴的形状,使他们在欢乐的游戏活动中了解这首儿歌的结构,记忆音乐的旋律,并为接下来的儿歌创编活动做好准备。
二、精心选取音乐教材
开展有效的幼儿音乐教学,非常重要的一步是选准音乐教材,即音乐教材既要有教育意义,又要具有趣味性,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材有趣味性才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幼儿园的教材中虽然选入了很多优秀的音乐作品,但是并不是每一首歌曲都适合幼儿的认知,有的歌曲太陈旧,有的歌词太复杂,有的歌曲内容与幼儿的生活没有太大的联系,这些都有可能影响幼儿对音乐作品的理解。那么什么样的音乐教材是适合幼儿的呢?我认为,只要是内容健康且幼儿感兴趣的,能为他们带来愉快情感体验的歌曲就是适合的教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幼儿音乐教学的内容,除了课本上一些优秀经典的儿歌外,还可以加入一些幼儿熟悉的流行歌曲、影视剧插曲等,如《隐形的翅膀》《外婆的澎湖湾》等,这些歌曲更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在幼儿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对这些歌曲的旋律和歌词进行适当的改编,变得更加朗朗上口、简单易学,以便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音乐知识,提高审美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了解幼儿学习的难点,如符点音、顿音、音的跨度,以及唱歌时的感情,并能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难点,所以幼儿教师应该有的放矢地为孩子们选择歌曲,使他们成为“与时俱进”的人。
三、通过音乐欣赏活动提高幼儿的鉴赏能力
音乐欣赏是人根据乐曲旋律的发展,进行形象思维的一种心理过程,是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幼儿尚不具备独立欣赏的能力,他们必须有赖于歌词的引导和教师的启迪,才能完成整个欣赏过程。在音乐教学中,我通常情况下会通过以下方式来引导幼儿欣赏音乐作品,以此来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
(一)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幼儿了解音乐
幼儿对事物的首次印象一般是比较深刻的,在首次给幼儿欣赏音乐作品时,教师一定应尽量使他们对音乐产生一种美好而深刻的印象,这个过程应能引起幼儿的兴趣,使幼儿想象活跃,情感上也有所触动。例如,在欣赏歌曲《啄木鸟》时,我要求幼儿闭目聆听音乐,并跟随教师有感情的配乐讲解,在脑中展现出一幕幕啄木鸟为果树治病,以及果树除虫后枝繁叶茂的美丽画面,使幼儿情不自禁地与音乐融为一体,更深地感受乐曲的旋律美及意境美。
(二)通过动作演示更好地表现音乐
如在欣赏圣桑的《动物狂欢节》这组乐曲时,我先提出要求,让孩子们只用动作,不许出声,听一至三遍音乐,之后我观察他们的反应,结果,有的孩子很快用动作表现出了乐曲中个别动物的动作。我抓住时机,鼓励幼儿随着乐曲中动物角色的变换,发挥想象,大胆地自编动作,使幼儿在边听边想边做的过程中感知音乐,表现音乐。
(三)通过图画更好地展现音乐
例如,在欣赏《嘀哩、嘀哩》这首曲子时,在孩子们理解歌曲的基础上,我鼓励他们大胆想象,运用画笔在纸上把关于春天的种种美妙景物展现出来,从而完成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
总而言之,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最主要的途径是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活动,但是,我们教师不应该把对幼儿的音乐教育局限在课堂中,应当引入到课外,甚至要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在课堂之外的地方多为幼儿创设音乐学习的环境,为他们提供更多表现和锻炼的机会,使他们在生活、学习、游戏、劳动中都有音乐的陪伴,进而使幼儿的身心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提高。
❻ 如何有效开展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
一、 选择适当的音乐活动教材
开展有效的幼儿音乐教学活动 ,首先要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 ,虽然幼儿音乐教材中有很多高品质的歌曲,但是这些歌曲并不一定都符合幼儿的认知,有的歌曲内容与幼儿生活相距甚远,有的歌曲歌词复杂,幼儿不易理解……教学内容的不适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音乐教学活动的质量。因此开展有效的幼儿音乐教学活动,教师先要选取适合幼儿生理发育和认知水平的教学内容。比如,选择歌词易上口、音域较窄,以及旋律明快、节奏简单的歌曲。
总而言之,音乐教学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音乐学习,不仅能够愉悦幼儿的心灵,也能带给他们美的享受 ,使他们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因此,作为幼儿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音乐教学活动,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功能,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进而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6)幼儿园音乐优化扩展阅读:
幼儿园艺术领域的目标是什么?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艺术领域的目标为:
1、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2、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艺术领域的内容与要求为:
1、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
2、在艺术活动中面向全体幼儿,要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和需要,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对有艺术天赋的幼儿要注意发展他们的艺术潜能。
3、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4、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
5、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技能和能力。
6、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
❼ 如何提高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有效性的研究
幼儿园歌唱活动一直是音乐审美教育中最普及、最直接、最生动的艺术教学形式,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有着独特的意义。传统的歌唱活动,教师在活动中常常是采用教师范唱、带读歌词、分句教唱、幼儿完整演唱等方法进行,即使有的教师在歌唱的教学过程中,会添加一些花样,但始终未能跳出传统的教学圈子。为了解决幼儿园歌唱教学的这一难题,帮助老师找到更适合歌唱活动的方法,引导幼儿用心、用情,积极有效地投入到歌唱活动中去,促进幼儿可持续的、全面和谐的、富有个性的发展,提高幼儿歌唱活动的有效性,进而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掌握初步的音乐知识,培养幼儿初步的音乐能力,下面我就如何提高幼儿园歌唱活动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注重理念创新,为有效的歌唱教学开拓思路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要使幼儿园音乐教育有新的发展,就需要教师深入学习,深刻理会《纲要》中幼儿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转变传统的注入式的幼儿音乐教育模式,以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幼儿园音乐教育实践,扎实推进幼儿园音乐教育改革,开拓幼儿园音乐教学新思路。因此教师自身要努力提高个人的音乐素养,不断加强业务进修,广泛地学习中外优秀的艺术作品,同时积极吸收其他艺术的养分,努力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教师自身只有具备了较好的艺术素养,才能为幼儿选择“教育性”、“艺术性”、“趣味性”三“性”皆佳的音乐作品,并以自身对作品独特的理解去感染幼儿,带领幼儿步入神奇的艺术殿堂。 二、创设良好的歌唱环境 ,是提高有效教学的必要条件 “创造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 是新《纲要》提出的重要原则。在歌唱教学中,教师要为幼儿创造充满欢乐的音乐环境,营造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幼儿通过多听、多感受,才能获得多种感官刺激,激发其思维活动,获取丰富的感性知识。幼儿的心中有了表达的内容,才能产生表达的愿望,提高幼儿歌唱活水平的有效性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想唱、敢唱、喜欢唱、有机会唱并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因此,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可以为幼儿学习歌唱创造必要的条件。我们可以在校园或家里经常播放一些幼儿喜爱的音乐作品,让幼儿愉悦自如地欣赏,从中获得艺术的熏陶。 三、课前认真备课,是提高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 歌唱活动的教材多种多样,有抒情的,有活泼的,有诙谐幽默的,有叙事性强的,因此需要老师在活动前反复分析研究教材。一方面要选择适宜的教材,另一方面在歌唱活动前教师要把握幼儿原有的经验与歌唱水平,了解其心理需要,才能更准确地把握教学的目标和重点。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一般要考虑如下问题: 1.围绕目标,活动的重点、难点是什么? 2.围绕目标,根据活动的重点、难点,应该事先做什么准备? 3.围绕目标,根据活动的重点、难点,在教学中运用什么教学方法。这样教师设计的活动才更能激发幼儿的兴趣,更容易被幼儿接受。教师才能应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状况,有效提高歌唱活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学会有效的理解、分析、处理教材 任何一首歌曲作品,它的特点与音乐风格都是通过音乐要素(节奏、速度、力度、音色等)的运用来达成的。因此需要老师在活动前反复分析研究教材,每个教材都有各自的独特性,不同的教材有不同的亮点,教师要善于抓住每一次歌唱活动中的亮点,在了解歌词内容,歌曲风格的基础上,根据内容,风格来选择是用游戏、图谱,还是其他方式创设情境,让幼儿置身于快乐的情境之中进行有效学习。如:歌唱活动《老鼠花猫》是一首诙谐幽默的歌曲,教材刻画了小老鼠画猫的音乐形象,通过如何把猫画的不厉害,从而不被猫吃掉的故事情节。分析了教材的特点后,我改变了以往老师唱孩子学的传统模式,而是通过故事情节的理解,感受歌曲丰富的画面并且让幼儿通过想象及自身的动作来表现自己对歌曲的感受。幼儿在听听,唱唱,画画的过程中很快掌握了这首难度较大的歌曲。这种以弱战强,以智取胜的诙谐生动的反串角色的表演,使幼儿的兴趣和好胜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2.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 ,一方面以课程标准和教材为依据,另一方面要观察幼儿、研究幼儿、了解幼儿的真正兴趣与需要,把握幼儿已有的经验与水平,教师只有充分考虑自己教学对象的知识基础、认识能力和可能存在的疑难问题,才能更准确地把握教学的目标和重点。确定目标时要结合幼儿与教师的实际情况,让目标贴近幼儿的生活,适宜大部分幼儿最近发展区需要的,要求定得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歌唱的有效性。例如:大班歌唱活动《鸭子上桥》此歌曲内容幼儿熟悉,曲调优美,形象生动,富有情趣。我根据本班孩子的实际发展水平制定如下目标: 1.感受歌曲的旋律、理解歌曲的内容,学习用轻快声音演唱歌曲。 2.借助图谱理解歌词、唱准间奏及附点,在教师动作提示下,唱出1-8的递增和递减,形象感受数量递增递减的关系。 3.享受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体验歌表演的乐趣。这里就包括了: (1)知识目标(理解歌曲的内容) (2)技能目标(理解歌词,唱准间奏及附点) (3)情感、态度目标(体验歌表演的乐趣,享受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 3.设计有效的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的设计应当根据教学目标,幼儿的年龄特点,使开展的歌唱活动符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充满趣味。在教学中,课的引入部分要精彩,能吸引孩子们很快进入学习的状态,所占时间很短。课的重点、难点的教学,老师的提问要到点,才能启发和引导幼儿清晰明了了解课的重点、难点,这部分所占时间较多。课的结束部分自然、合理,所占时间较短。如果时间段分配不科学、不合理,衔接的不自然,那你事先备出优秀的课也没有用,教学效果肯定达不到预期效果。这也是为什么有的老师备课备的很好,但上起课来总觉得哪里欠缺,孩子掌握的不好。如:设计大班歌曲《三只猴子》时,课的开始部分所占时间较短,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引入:“三只猴子在床上跳,有一只猴子头上甩了一个包,妈妈急得大声叫,赶快下来别再跳……,孩子们一下子被故事情境深深的吸引住了。课的基本部分所占时间较长,教师笵唱歌曲后,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歌词,根据歌词演示图谱,孩子们很快就理解和记忆了歌词,教师再通过手指游戏、扮演角色等多种形式教唱歌曲。结束活动所占时间也较短孩子们在音乐游戏中自然结束活动。 四、和谐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建立和谐的师幼互动关系,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 良好的师幼互动关系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有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保证。在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的前提下,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是密不可分的,教与学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即促进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教师和幼儿在教学活动中,都是能动的角色和要素,他们互为主体,互相配合,因此歌唱活动是教师和幼儿交互作用的双边活动。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被歌曲打动,并投入的、有感情的演唱歌曲,那歌声一定会使师幼产生心灵上的共鸣,给幼儿产生积极的作用,激发幼儿学习歌曲的强烈愿望,使整个课堂以和谐欢乐的形式表现出最佳的气氛。如:大班歌唱活动《柳树姑娘》是一首欢快优美的歌曲,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迁移生活经验幼儿谈论“春天来了”引入课题,再通过教师有感情地笵唱,那优美动听的声音,一下子把孩子们带入
❽ 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创新收获与感悟
随着新纲要的颁布和新课程的实施,为中国的音乐教育改革增添了浓重的一笔。新课程代表着新的教育理念,突出一个“新”字。“新”是素质教育的灵魂。音乐是提高幼儿素质,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重要学科。新课程主张通过各种艺术教育,使幼儿内在的情感得于表现和发展,进而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并提出教师的作用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让幼儿体验表现和创造的快乐。艺术贵在创新,创新需要个性。因此,我们必须走进新课程,从幼儿的角度出发,构建新的音乐教学理念,通过灵活多样的途径发掘幼儿的潜能,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现就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点滴做法,粗浅地谈一谈新课程理念下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一、创设宽松环境,激起创新欲望。 利用音乐来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教师必须给孩子创造一个音乐环境。沉浸在音乐环境中,感受着音乐的旋律,体验着音乐的美感,幼儿会不时地迸发出音乐带来的创造灵感。音乐环境的营造,可以从物质环境、心里环境、文化环境等几个方面进行。 物质环境的营造,我们可以在教室里建音乐区角,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具供幼儿摆弄。在这里孩子们就可以尽情地跳呀,唱呀,尽情感受音乐的美。如:在欣赏民乐合奏《金蛇狂舞》后,我把课上用的材料:鼓、自制的小旗帜、头巾等放到了音乐区。幼儿手拿道具,兴致勃勃,他们随着音乐表演起来。舞龙的舞龙、赛龙舟的赛龙舟、敲鼓助威的助威。这场景、这气势,可以说幼儿的创造力已发挥到了最高峰。 良好的心理环境的营造可以鼓励孩子,引导他们大胆参与创编活动,使他们从成功中获得信心,从而不断地挖掘他们的潜能。如:在大班歌曲《小星星》的教学中,我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创设了“星星垂挂“的环境布置,并在灯管上扎上兰色的绉纸,把教室里的窗帘拉上,营造了夜晚的氛围。在这样一个宁静的夜晚,幼儿唱着歌,跳着舒展的动作。体验到了创编的乐趣,同时也提高了创编的兴趣。 文化环境的营造,我认为也是特别重要的。校园里的歌声,幼儿教师欢快的舞蹈及其流畅的节奏,都会对幼儿产生音乐的熏陶。随着新疆舞、蒙古舞的旋律,摆弄着他们最简单的舞姿,孩子们常常是自然而然地轻松应和着,时而慢走,时而跳跃。在这样的环境当中,是音乐激发了他们创造的欲望,是音乐环境赋予了他们创造性表达的激情和空间。 二、精选教学内容,拓展想像空间。 新课程要求教学内容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有益于幼儿解决社会问题,从而提高幼儿的音乐修养。音乐只有来源于生活,才能创造于生活。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紧密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教师应精心选择一些具有鲜明特点,易被幼儿接受的乐曲。在不同场合出现不同音乐,能有效激发幼儿兴趣。如运动时选择热烈的迪斯科;游戏时则选用活泼的钢琴曲……动人的旋律,明快的节奏促使幼儿跃跃欲试,参与活动的兴致顿然提高。 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创造建立在幼儿一定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必须让幼儿从自己经验里发生出来的知识做根。”这就要求幼儿园的教育应以幼儿生活为载体,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幼儿阶段是想象力最活跃、最丰富的阶段,是开发孩子创造力的重要时期。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形式活泼且受幼儿喜欢的活动丰富幼儿的创造源泉。如:在组织音乐活动《下雨了》之前,我有意识地让幼儿在雨天时穿上雨靴、雨衣,打上雨伞,在大自然中感受雨。孩子们兴奋的在操场中玩耍,有的慢步,有的飞跑,有的在积水处踏得“啪啪啪”响,于是我引导幼儿发现雨落在不同的地方会发出什么声音。“老师,老师,我发现雨点落在雨伞上会发出“滴滴塔塔”的声音”。过了一会,有的小朋友拉着我的手来到草地上说:“老师,你知道吗?雨点落在小草上是没有声音的,而落在大型玩具上有“笃笃”的声音”。“哦,是吗?让我来听听看”。我把耳朵凑到了小草旁仔细的听。“哇,真的没有声音耶!”。于是,我提议让幼儿用雨点的不同声响来唱歌,幼儿在玩耍中进行了创造性活动。因此,精选音乐教学内容,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才能使幼儿发自内心地热爱音乐,更积极地去接触、“创造”音乐。 三、突破教学形式,构建创意课堂。 由于音乐教育的传统模式化,许多教师把完成《纲要》中规定的音乐教育任务看作是单纯地教会幼儿一定量的歌曲、舞蹈、律动和音乐游戏,一切都围着教材转,至于为什么要教这些歌曲、舞蹈、音乐游戏,教材之间有什么关系,教师很少去想。这样的教学过程,既忽视了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又忽视了幼儿的创造。那么作为教师应该要突破传统的教学形式,才能有效地、不失时机促进幼儿音乐感受力的发展 1.让幼儿充分的动。 “动”是人的本性,动,是让幼儿感受音乐的一个好办法。动的目的是为了让幼儿听。例:一次我放了《学做解放军》的音乐,幼儿都禁不住动了起来,神气地走步、敬礼、持枪、吹号,那神情俨然像个解放军。音乐引起了幼儿情感上的共鸣,他们的动正是反映了音乐的情绪。在教《采茶》律动时,首先我让幼儿反复倾听音乐,体会乐曲欢乐、活泼的情景,我提示幼儿:“茶叶”丰收了,可做采茶动作。然后我再让幼儿听音乐,他们就产生想象活动了,我还通过自身动作来丰富幼儿的视觉形象,特别是让幼儿看看手是怎样抓住茶枝,手腕怎样转动就能采下茶叶的?幼儿获得了这些基本知识以后,也就有了音乐和与音乐形象相适应的视觉形象,此时便可以让幼儿随音乐来做采茶动作了,这样教学的效果跟以前大不一样了,幼儿随自己想象创造了许多动作。有的采一次点点头,有的两手轮着采,幼儿跳两跳采一下,有的做抱篮子状,以示“茶叶”丰收了……幼儿自得其乐地做着各种采茶动作,把音乐作品的节奏、欢乐及愉快情绪都表现在每一个动作上。 2.让幼儿自由的说。 听音乐编故事是在幼儿充分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形象的基础上再进行讲述的一种教学形式。为了充分满足幼儿的求知欲,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学中我适当增加了一些听音乐编故事的内容,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听音乐前,我先对幼儿作启发性谈话,引发他们的兴趣,使他们能专心致志地听音乐,在听的过程中发挥想象。我说:“小朋友,今天老师教你们学一种新本领,听听音乐编故事。你们在听时,要动脑筋想,音乐里有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情?后来又怎么样?看谁能编出最好听的、最有趣的故事。”这样一说,幼儿就有了积极性,也会认真听音乐了。如:一次我选用了《春天》改编的管弦乐曲作为乐曲的开始,《彼德与狼》中描写的狼的音乐为第二段,《黑猫警长》中英勇追击的音乐为第三段,三段音乐经过巧妙的剪接,编成了故事的材料,幼儿听了很感兴趣。听完第一段音乐后,我提问“乐曲里表现的是什么季节?好象看到什么动物?”幼儿说“春天来了,小草融化了,小河里的冰融化了,河水哗啦啦的唱歌,草地上的草变绿了。一群小兔子在草地上吃又青又嫩的草。”还有的说“美丽的春天来了,草地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勤劳的蜜蜂忙着采花粉,漂亮的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小鸟在叽喳的唱歌,一群小兔在游戏。”听完第二段音乐,我启发幼儿:“小兔忽然听到了什么样的声音?它回过头来发现了什么?它心里是怎么想的?这时大灰狼想干什么?小白兔怎么办?”小朋友们争先恐后的讲:“小白兔听到了轻轻的声音,回头一看,在草地上发现了一只大灰狼。”听完第三段音乐,我又启发幼儿:“在这危险的时刻谁来了?黑猫警长是怎
❾ 为什么要学习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指导
艺术教育 以幼儿为本,强调主动性,改变幼儿被驱使进行 艺术活动 的被动地位;强调幼儿艺术教育对儿童自身的影响作用和促进作用,改变使艺术成为技能训练和表演的功能。而教师是《纲要》与幼儿发展之间的桥梁和纽带,贯彻《纲要》的关键在于教师。回顾传统的音乐教育活动,教师在指导策略上存在着如下几个问题: 1 .教师是活动的绝对主宰者。教师引领多,幼儿模仿多,给幼儿发展和表现的空间不够。 2 .幼儿对音乐活动大都停留在喜欢的层面上。教师缺乏对幼儿音乐素养的培养。 3 .幼儿在活动中的情感表达不能完全得到满足。 4 .虽然活动形式比较活跃,但教师缺乏对关键经验的理解和把握。 那么,如何改变教师的教育理念,优化教师指导策略,切实发挥音乐教育活动在各领域活动中的中介作用,提高音乐教育的美育作用呢? 将教师“教”的策略转化为幼儿“学”的策略 在以往的音乐活动中,教师大多考虑的是以怎样的方式教会幼儿。而这种方式幼儿是否感兴趣、能否帮助幼儿获取关键经验,以及是否考虑幼儿特有的学习特点等,难以兼顾。只有将教师“教”的策略转化为幼儿“学”的策略,才能使学习得到真正的优化。 1 、抓住本次活动的关键经验 整合课程的运用,似乎将各自学科的特点逐渐淡化,但是无论哪种学科课程,部有其独特的关键经验。音乐活动也是一样。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前就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在目标的设定以及环节的确定方面紧紧围绕幼儿将要获取的关键经验,才能保证活动中幼儿发展的有效性。 在确定关键经验后,运用多种手段来充分体验,帮助幼儿理解作品,获得经验。如《与妈妈共舞》 ( 德沃夏克的《浪漫曲》 ) ,在确定了感受“短短长”乐句的目标后,我们就采用了肢体动作、呼吸感应、彩带拉动以及游戏表演等各种方式来感受“短短长”乐句这一目标。 2 、以体验为前提,为幼儿的学习搭建台阶 艺术作品是抽象的、概括的,尤其是一些国外优秀的音乐作品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缺乏联系。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共鸣,教师的引导也没有目的性。因此,我们在欣赏活动中,将幼儿难以理解的作品曲式、风格,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相结合,通过游戏帮助幼儿理解作品。如:欣赏意大利歌曲《缆车》时,将整个歌曲设计成幼儿登山的活动,通过闻一闻花、喝一口水、休息一下、擦一擦汗等场景来感受乐句,并让幼儿体验乐曲中的特有节奏。将“富尼古利富尼古拉”作为自我加油的口号,配合图示和各种身体的动作,帮助幼儿很快理解了曲式,并发展成为一个喜闻乐见的游戏。 3 、引导幼儿间相互学习 在传统的音乐教育活动中,教师的示范比较多,而给予幼儿的空间不够。实际上,每位幼儿天生就是艺术家,他们的想象和创造远远高于成人。因此,我们要求教师从活动的主宰地位上退下来,把舞台交给孩子,鼓励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表现音乐。如在《精灵进行曲》活动中,我让幼儿尝试用身体做打击乐为乐曲伴奏,提出了“身体的哪里能够响起来”的问题,结果,幼儿发明了拍手、拍腿、拍膝/肚皮/屁股、碰膝盖等多种方法,其中仅拍手就有手背互拍、手心拍手背、手心拍拳头、两手掌错开拍、上下拍等多种音效,加上多种形式的跺脚、响舌、亲嘴、吸气后手拍的噗噗声,几十种音效都来自于幼儿的创造和相互学习。因此,如何激发幼儿的想象、创造与合作,给幼儿更多的表现机会,达到幼儿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学习,是教师专业技能的一项重要指标。 给予幼儿情感支持 幼儿艺术活动是精神创造活动,是幼儿自我表达的重要方式。有人说:打动人的并不是音乐本身,而是包含在音乐中的感情。因此,我们在进行活动之前,非常注重给予幼儿充分的情感铺垫。如:《小枕头》就是让幼儿在感受摇篮曲恬静、优美的曲风之前,让幼儿动手制作枕头娃娃。当幼儿怀抱自己的“宝贝”时,自然流露的深情与专注是最能够打动人心的。 其次,在活动的过程中强调对幼儿进行激励。如在《小蚂蚁》活动中,老师会说:“能干的小蚂蚁,你们还能想出哪些搬运木材的方法?”“你们是世界上最能干的小蚂蚁 ! ”以此来鼓励幼儿继续探索。 教师的角色身份随着活动开展不断转换 《纲要》提出,教师要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但在活动开展的不同阶段,教师的身份是随着活动的进行而不断调整和转换的。 1 、教师要用激情带动孩子 在活动初期,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激发幼儿情绪。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情景,通过简洁的问题引领幼儿倾听音乐,让幼儿马上进入到游戏的情境中。教师的身份就是一个引领者,其问题提出的准确程度和各种提示性手势的运用,关系到幼儿能否准确地把握住音乐中的重点元素,顺畅地进入音乐的大门。 2 、多样性的示范激发幼儿创造的欲望 教师的示范要有所选择,不能仅靠随机进行。如在《小蚂蚁》活动中,在让幼儿肢体感受运木材之前,教师就提供了前拉、后拉、前推、侧推等多种动作造型。所以幼儿在实际的表现过程中,就创造了扛、顶、背等多种搬运木材的方式,大大地提高了体验的深度,开阔了思路。 3 、教师要及时退出,观察幼儿的表现 在活动进行中,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与幼儿同乐的水平上,还要针对幼儿的表现促使其发展,因此,教师的角色要从合作者转移到观察者的身份上来,为最后的总结提升和有效引领打好基础。特别是在幼儿创造和表现的过程中,要做到眼里有孩子和孩子的表现。
❿ 幼儿音乐给幼儿园的小朋友带来什么作用
一、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倾听音乐的兴趣 音乐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一个人只有在情感方面发展是健全而丰富的,他的智力、体力和品德才能协调一致地发展。陈鹤琴先生很早就发现音乐教育、音乐活动对儿童的重要性,他说:“幼稚园应该有音乐的环境,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发展他们的欣赏能力和音乐技能。需引导儿童在艺术的环境中,有兴趣的与环境发生互动, 充分激发其主动性、积极性,才能更好的培养和提高儿童对音乐的感受、理解、体验和表现能力。”陈鹤琴先生的这句至理名言,充分说明了每个孩子其实都是热爱音乐的,只要给予他们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让孩子每天都接触音乐、倾听音乐,生活在充满音乐的环境中,那么每个孩子的音乐潜能都能得到惊人发挥。 音乐家冼星海也曾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每名幼儿都有一双音乐的耳朵,因此,我们借助录音磁带让幼儿欣赏倾听悠扬的歌声、优美的旋律,在每个孩子的脑海中形成一幅幅动人的画面,把孩子带入诗一般的意境,为孩子创设了一个个欣赏的天地。如每天入园、进餐、午睡前、起床、离园等时间都播放优美的音乐,让孩子时时生活在音乐的环境中,让音乐充满着幼儿的生活,从中诱发孩子倾听音乐的兴趣,当他们听到各种美妙的旋律、优美的歌曲时,就会情绪安定,心情始终保持愉快,甚至会情不自禁地哼唱起来,同时他们对歌曲也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听久了歌词就能很清楚地唱出来了。 实践中我们看到,孩子非常热爱音乐,他们会以极大的热情和高度的注意力去听、去想,去感受歌曲愉快高兴的情绪。通过耳濡目染,渐渐地熟悉了音乐的旋律后,他们就会在平时不由自主地哼唱出来,所以在我们的歌唱教学中,教师已不再急于一时间马上让孩子唱出来、有成果,只要幼儿当时喜欢倾听,情感得到满足就行,以后逐渐就会唱了。 二、在丰富多样的音乐区中,激发幼儿表演的兴趣 近几年来,我园在改善办园条件,优化幼儿生活、教育环境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室外是塑胶活动场地、嬉水池、大型玩具、饲养角、种植园地等,整洁幽雅、安全卫生,让幼儿尽情玩耍;进入一楼大厅,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卡通形象使人仿佛走进了一个充满情趣的童话世界;走廊里的每一个墙面、每一个空间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一级级的台阶,被巧妙制做成幼儿认知教育区域;二楼走廊的拐角,被开辟成为美容美发厅、“我行我秀”服装设计和模特表演区;三楼楼梯拐角处,是小朋友们下棋、投球、编织京剧脸谱的好地方……类似这样利用现有条件创设的教育环境还有很多,通过对一个个不起眼角落的利用、一块块空白墙壁的精心设计和巧妙布置,使这些原本闲置的空间扩充成为幼儿教育园地,让幼儿在不经意间感受到知识的存在,进而汲取知识,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 为了让每个幼儿都能积极、主动、自信地参与到活动之中, 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能满足自我表现的需要,在活动区布置上我们遵循艺术化的原则,在创设的“小剧场”、“小舞台”等区角内,放置了各种道具及一些适合幼儿使用的小乐器、头饰、绸带、录音机等材料,为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现活动提供机会,并随时向幼儿开放,尽情让幼儿游戏、 自由探索,自由玩耍,鼓励幼儿用不同的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为幼儿带来积极的情感体验。 活动区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镜头:孩子们在音乐声中敲敲、打打、玩玩、乐乐、说说、唱唱、动动、跳跳,各自展现自己的表演才能。有的幼儿用小乐器为歌曲伴奏,为大家表演节奏乐,有的小朋友担任小指挥,还有的在边歌边舞。每次活动,孩子们都乐不思蜀、尽情表现,陶醉在音乐的海洋中。由于在音乐区中,自始至终都是孩子来跳、孩子来舞,是孩子即兴创造性地发挥,而不是机械、呆板地表演,能够充分激发了幼儿对音乐表演本能的喜爱,因此,幼儿在这片天地里,玩中乐、乐中玩,真正做到乐在其中,其乐无穷。由此可见,音乐是孩子离不开的伙伴,孩子的发展需要音乐,音乐可以促使孩子的发展,良好的音乐环境,能使孩子在浓厚的音乐兴趣中,一点点、一天天逐渐的听懂音乐、学习音乐、表演音乐。 三、利用本土文化资源,让音乐教学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 陶行知曾说过:“生活即教育”。美存在于生活之中,生活是艺术教育取之不尽的源泉。“回归儿童生活世界”也是这些年来教育界最为热切的呼声。这既是幼儿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也是幼儿作为一个生命体应该享受的权利。 1、加强生活体验,让音乐活动源于生活。 艺术的核心是审美,审美又是以体验的方式存在的。体验是主客体高度融合的状态。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体,有不同的气质、性格和生活史。同样的事物或作品,会激活不同幼儿独有的鲜活体验。这种体验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如形象的、声音的、肢体动作的等来加以表达。对于每一个幼儿来说,都具有宝贵的发展和享有的价值。我园正是将体验做为音乐教育的核心,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感官、双手、心灵去感受和活动。例如:在《奶牛——牛奶》主题活动中,我园组织了课题班的幼儿来到升泰牛奶加工厂,孩子们在饲养场看到了鲜活的奶牛,通过区分与比较,他们直观的感知了澳大利亚奶牛、种牛和三个月之内牛犊的特点,通过介绍与观察,幼儿形象地感知了奶牛的生活习性与动态。来到加工车间,通过透明的大玻璃孩子们亲眼看到了牛奶从煮沸、灭菌、消毒,到包装、装箱等一系列的生产程序,最后品尝了厂家送给小朋友们的礼物——鲜牛奶。在这之后开展的一系列音乐教育活动中,幼儿由于有了生活体验,那些来自每个孩子内心的情感表达就显得真实、生动、别具匠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