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方法
一、什么是教学?
教学即“沟通”,即“合作”。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
1、传统课堂教学的特点:
(1)、教学是展示教师授业技巧的一种表演活动。
(2)、教学是按一定程式推进的一种过程化模式。
(3)、教学如同“切菜”结果有整齐划一的要求。
(4)、教学如同“军训”那样的一切行动听指挥。
(5)、教学如同“竞技”之比赛前那样进行训练。
2、课堂教学方式的演变
(1)、以老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方式:
(2)、师生问答对话式课堂教学方式:
(3)、师控制下学生互动式课堂教学方式:
(4)、师生合作探讨式课堂教学方式:
二、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策略
1、有效的教学理念
所谓“有效”,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的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的教学。
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1)、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
(2)、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即是说,在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3)、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者量化。但有效教学既反对绝对量化,也反对过于量化。
(4)、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
(5)、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即教学方案的设计策略、实施策略、评价策略。
2、教学方案设计策略
教学方案设计行为主要是解决如下一些问题:
(1)、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
①由于教学目标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所以,它的行为对象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②教学目标必须是可测的、可评价的、具体而且是明确的。
③教学目标是最基本的、共同的、可达到的教学标准,而不是最高要求。
(2)教学材料的准备与处理
①教学材料的选取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②教学材料的选取或开发利用应是学生所熟悉的、能理解的。
③教学材料的处理应是符合教师个性与水平的。
④教学材料的处理应是科学的。
(3)教学行为和组织形式的选择
①教学行为的选择应是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
②教学行为的选择应是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与进步的。
③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应与教材内容是相协调的。
对教学方案设计的管理,应提昌个性化、层次化。对新教师和欠胜任教师就任作规范要求,但对合格教师或优秀教师来说,则可以是物化的书面计划,也可以是头脑里的思路。对教学方案的管理只是促进“有效”教学的手段而非目的,所以,不必追求一种形式或模式。
3、教学过程的实施策略
教学过程的实施策略,主要是指教师为实施教学方案而发生在课堂内外的一系列行为。课堂教学行为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管理行为,二是教学行为。
(1)、管理行为。课堂教学的管理行为是为了使教学能顺利地进行而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及为了确保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益的活动。
(2)、教学行为。教学行为包含两种行为:一是直接指向目标和内容的,可以事先作好准备的行为;二是直接指向学生和教学情景的,无法事先作好准备的偶发事件。
4、教学评价策略
教学评价这里主要是指过程性评价。教学评价≠考试、测验。
(1)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是为了“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而考试与测验是为了“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
(2)教学评价的对象和范围是整个教育领域,包括教与学的评价。
(3)教学评价的方法是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4)教学评价重视受评人的积极参与与发展。
(5)教学评价更加重视对评价本身的再评价。即改进的、开放的、可持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