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创新收获与感悟
随着新纲要的颁布和新课程的实施,为中国的音乐教育改革增添了浓重的一笔。新课程代表着新的教育理念,突出一个“新”字。“新”是素质教育的灵魂。音乐是提高幼儿素质,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重要学科。新课程主张通过各种艺术教育,使幼儿内在的情感得于表现和发展,进而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并提出教师的作用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让幼儿体验表现和创造的快乐。艺术贵在创新,创新需要个性。因此,我们必须走进新课程,从幼儿的角度出发,构建新的音乐教学理念,通过灵活多样的途径发掘幼儿的潜能,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现就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点滴做法,粗浅地谈一谈新课程理念下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一、创设宽松环境,激起创新欲望。 利用音乐来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教师必须给孩子创造一个音乐环境。沉浸在音乐环境中,感受着音乐的旋律,体验着音乐的美感,幼儿会不时地迸发出音乐带来的创造灵感。音乐环境的营造,可以从物质环境、心里环境、文化环境等几个方面进行。 物质环境的营造,我们可以在教室里建音乐区角,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具供幼儿摆弄。在这里孩子们就可以尽情地跳呀,唱呀,尽情感受音乐的美。如:在欣赏民乐合奏《金蛇狂舞》后,我把课上用的材料:鼓、自制的小旗帜、头巾等放到了音乐区。幼儿手拿道具,兴致勃勃,他们随着音乐表演起来。舞龙的舞龙、赛龙舟的赛龙舟、敲鼓助威的助威。这场景、这气势,可以说幼儿的创造力已发挥到了最高峰。 良好的心理环境的营造可以鼓励孩子,引导他们大胆参与创编活动,使他们从成功中获得信心,从而不断地挖掘他们的潜能。如:在大班歌曲《小星星》的教学中,我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创设了“星星垂挂“的环境布置,并在灯管上扎上兰色的绉纸,把教室里的窗帘拉上,营造了夜晚的氛围。在这样一个宁静的夜晚,幼儿唱着歌,跳着舒展的动作。体验到了创编的乐趣,同时也提高了创编的兴趣。 文化环境的营造,我认为也是特别重要的。校园里的歌声,幼儿教师欢快的舞蹈及其流畅的节奏,都会对幼儿产生音乐的熏陶。随着新疆舞、蒙古舞的旋律,摆弄着他们最简单的舞姿,孩子们常常是自然而然地轻松应和着,时而慢走,时而跳跃。在这样的环境当中,是音乐激发了他们创造的欲望,是音乐环境赋予了他们创造性表达的激情和空间。 二、精选教学内容,拓展想像空间。 新课程要求教学内容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有益于幼儿解决社会问题,从而提高幼儿的音乐修养。音乐只有来源于生活,才能创造于生活。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紧密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教师应精心选择一些具有鲜明特点,易被幼儿接受的乐曲。在不同场合出现不同音乐,能有效激发幼儿兴趣。如运动时选择热烈的迪斯科;游戏时则选用活泼的钢琴曲……动人的旋律,明快的节奏促使幼儿跃跃欲试,参与活动的兴致顿然提高。 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创造建立在幼儿一定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必须让幼儿从自己经验里发生出来的知识做根。”这就要求幼儿园的教育应以幼儿生活为载体,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幼儿阶段是想象力最活跃、最丰富的阶段,是开发孩子创造力的重要时期。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形式活泼且受幼儿喜欢的活动丰富幼儿的创造源泉。如:在组织音乐活动《下雨了》之前,我有意识地让幼儿在雨天时穿上雨靴、雨衣,打上雨伞,在大自然中感受雨。孩子们兴奋的在操场中玩耍,有的慢步,有的飞跑,有的在积水处踏得“啪啪啪”响,于是我引导幼儿发现雨落在不同的地方会发出什么声音。“老师,老师,我发现雨点落在雨伞上会发出“滴滴塔塔”的声音”。过了一会,有的小朋友拉着我的手来到草地上说:“老师,你知道吗?雨点落在小草上是没有声音的,而落在大型玩具上有“笃笃”的声音”。“哦,是吗?让我来听听看”。我把耳朵凑到了小草旁仔细的听。“哇,真的没有声音耶!”。于是,我提议让幼儿用雨点的不同声响来唱歌,幼儿在玩耍中进行了创造性活动。因此,精选音乐教学内容,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才能使幼儿发自内心地热爱音乐,更积极地去接触、“创造”音乐。 三、突破教学形式,构建创意课堂。 由于音乐教育的传统模式化,许多教师把完成《纲要》中规定的音乐教育任务看作是单纯地教会幼儿一定量的歌曲、舞蹈、律动和音乐游戏,一切都围着教材转,至于为什么要教这些歌曲、舞蹈、音乐游戏,教材之间有什么关系,教师很少去想。这样的教学过程,既忽视了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又忽视了幼儿的创造。那么作为教师应该要突破传统的教学形式,才能有效地、不失时机促进幼儿音乐感受力的发展 1.让幼儿充分的动。 “动”是人的本性,动,是让幼儿感受音乐的一个好办法。动的目的是为了让幼儿听。例:一次我放了《学做解放军》的音乐,幼儿都禁不住动了起来,神气地走步、敬礼、持枪、吹号,那神情俨然像个解放军。音乐引起了幼儿情感上的共鸣,他们的动正是反映了音乐的情绪。在教《采茶》律动时,首先我让幼儿反复倾听音乐,体会乐曲欢乐、活泼的情景,我提示幼儿:“茶叶”丰收了,可做采茶动作。然后我再让幼儿听音乐,他们就产生想象活动了,我还通过自身动作来丰富幼儿的视觉形象,特别是让幼儿看看手是怎样抓住茶枝,手腕怎样转动就能采下茶叶的?幼儿获得了这些基本知识以后,也就有了音乐和与音乐形象相适应的视觉形象,此时便可以让幼儿随音乐来做采茶动作了,这样教学的效果跟以前大不一样了,幼儿随自己想象创造了许多动作。有的采一次点点头,有的两手轮着采,幼儿跳两跳采一下,有的做抱篮子状,以示“茶叶”丰收了……幼儿自得其乐地做着各种采茶动作,把音乐作品的节奏、欢乐及愉快情绪都表现在每一个动作上。 2.让幼儿自由的说。 听音乐编故事是在幼儿充分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形象的基础上再进行讲述的一种教学形式。为了充分满足幼儿的求知欲,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学中我适当增加了一些听音乐编故事的内容,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听音乐前,我先对幼儿作启发性谈话,引发他们的兴趣,使他们能专心致志地听音乐,在听的过程中发挥想象。我说:“小朋友,今天老师教你们学一种新本领,听听音乐编故事。你们在听时,要动脑筋想,音乐里有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情?后来又怎么样?看谁能编出最好听的、最有趣的故事。”这样一说,幼儿就有了积极性,也会认真听音乐了。如:一次我选用了《春天》改编的管弦乐曲作为乐曲的开始,《彼德与狼》中描写的狼的音乐为第二段,《黑猫警长》中英勇追击的音乐为第三段,三段音乐经过巧妙的剪接,编成了故事的材料,幼儿听了很感兴趣。听完第一段音乐后,我提问“乐曲里表现的是什么季节?好象看到什么动物?”幼儿说“春天来了,小草融化了,小河里的冰融化了,河水哗啦啦的唱歌,草地上的草变绿了。一群小兔子在草地上吃又青又嫩的草。”还有的说“美丽的春天来了,草地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勤劳的蜜蜂忙着采花粉,漂亮的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小鸟在叽喳的唱歌,一群小兔在游戏。”听完第二段音乐,我启发幼儿:“小兔忽然听到了什么样的声音?它回过头来发现了什么?它心里是怎么想的?这时大灰狼想干什么?小白兔怎么办?”小朋友们争先恐后的讲:“小白兔听到了轻轻的声音,回头一看,在草地上发现了一只大灰狼。”听完第三段音乐,我又启发幼儿:“在这危险的时刻谁来了?黑猫警长是怎
㈡ 幼儿园音乐游戏和体育游戏要怎样才能"融会贯通"学习心得
虽然当时网络教育在社会上的认知度还不如函授教育,但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网络教育学习生涯后,我认为正是这种新兴的学习方式改变了我的生活,让我与那些出身“名门”的天之骄子没有了心理上的差距,对学历文凭也就多了份坦然。感受颇深,受益匪浅。
首先,远程网络教育的学习,让我节约了不少时间,低廉的学习成本可以说是远程教育最大的亮点。今天的社会人力竞争已进入到了白热化阶段,不提高知识水平、不扩充自身能量,可以说将会即刻失去社会竞争力,而现实因素又决定了像我们这类人不可能再去脱产参加专业理论知识系统的学习。远程网络教育的出现,却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平台。只要在任何一台能接入英特网的电脑前,通过对一些课件的学习和课程论坛交流,以及在特定的日期前完成每学期三次的课程作业,就可以让自己足以掌握章节内容的侧重点及关键知识点。而且学习时间不用固定,因个人工作松闲程度自由安排,用二个字来形容就是“方便”。
其次,五湖四海的陌生人聚到了电脑屏幕前,小小网线的两端让志同道合的人即刻变成了同学,在这片无限广阔的信息大海中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实际上也在无形之中扩大了人群交往范围,且这种交往也让人与人之间由同学演变成为朋友,甚至业务上的合作伙伴。从这个层面上来讲,远程网络教育给复杂的人际关系增添了些和谐与亲切,让人们之间互帮互助、互帮互学、互助友爱。远程网络教育也让我从中结交到了不少新朋友,而且也已逐渐给自己日常的工作中带来了一些便利。
很快,我将结束网络课程的学习。气有浩然,学无止境。我想,尽管远程教育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科学、系统的教学体系和更多优质、高效的课件精品,但学之根本关键还是得先学会做人,而远程网络教育除给我们提供学习专业知识的平台外,重要的是给我们每个参与网络学习的人搭建了一座大舞台。生旦净末丑,轮番登场尽情表演,不同的是,就看表演的人用的是“心”还是“声”了!
㈢ 幼师声乐课400字心得
音乐是一门艺术,它以有组织的乐音为形式,以丰富的思想感情为内容,把人们带到特定的情境中去,催人联想,发人深思,给人以精神力量,引导人们热爱生活、向往美好的未来,激励人、鼓舞人驶进高尚的境界。《幼儿园教育纲要》明确指出: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和总的培养目标,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园的教育任务应是向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使其身心健康活泼的成长,为入小学打好基础,为造就一代新人打好基础。而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作为提高幼儿素质的重要学科,是对幼儿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它内容丰富,包括:唱歌、音乐欣赏、音乐活动(音乐游戏、舞蹈、律动),是显露孩子个性、爱好、能力的最好途径。幼儿园大班的孩子,有意识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较差,具有好动不好静,注意力易转移,抽象思维还未完全起步,形象思维和无意注意占优势的特点。所以,我在音乐教学中运用讲故事、做游戏、即兴表演等各种\"动”的形式来充分调动幼儿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从而使他们想学、爱学、肯学。以下是我多年音乐教学实践的几点体会:
一、拉近距离,引起情感共鸣
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主要是看教师与幼儿之间配合得是否默契。若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在双方之间架起相互沟通的桥梁。如要保证桥梁的正常沟通,让幼儿能积极地、主动地接受教师的一切授课内容,我认为关键是教师要\"童化”自己,和孩子拉近距离,\"以童心唤童趣”。大班的孩子由于年龄特点,对那些抽象、平板的讲述是很难产生兴趣的,所以,我在教学中就用生动、形象的体态语言来进行授课。通过灵活的眼神、活泼的语气、夸张的动作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以此来缩短我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久而久之,孩子们很自然地就对我产生一种亲切感和信赖感,喜欢和我交流,愿意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同时,他们就会把对我的这种感情迁移到对我所担任的音乐课的学习上,逐渐对音乐产生了兴趣,并有了强烈的学习欲望。这就是所谓的\"亲其师而信其道”。对此,我深有体会,因为在我小的时候,喜欢哪个老师,就特别喜欢上他(她)教授的课,并且这几门课成绩也就最优秀。
二、创设意境,提高歌曲表达力
1、讲述故事,引发兴趣
歌词,是音乐的一种文学形式,虽词语不多、篇幅短小,但却是幼儿与歌曲接触的第一步,歌词中所描绘的人物、情节、语言、动作对幼儿有着直接的影响。但幼儿园的孩子还不具备独立朗读和理解词义的能力,此时若采用传统的条文式的灌输,对他们来讲则会由于抽象而失去吸引力。因此,在教学中我通常把歌词变化为孩子们爱听的小故事,作为教授新歌的导语,或者以故事情节贯穿整堂课,用生动的语言向他们讲解。如在教授《春天来了》这首歌时,我先绘声绘色地讲述:\"春天来了,外面的世界真美啊!瞧!有谁在迎接春天的到来?听!是谁在为春天歌唱?美丽花儿、嫩绿的草儿、可爱的布谷鸟”------或者将歌曲融入故事情节当中。如歌曲《小乌鸦爱妈妈》,我就是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将歌曲通过角色对话演唱出来的------这样,孩子们在听故事的同时,情不自禁地对歌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的积极性随之高涨。
2、范唱感染,激发欲望
每首歌都有各自所要表达的不同内容和情感,他们或高亢、或低沉、或欢快、或抒情,如何让幼儿感知这一切呢?这时就需要教师按照歌曲的情感要求、风格特点进行有感情的范唱。例如在歌曲《娃娃上灶》这节课,我进行了两次范唱。第一次范唱是清唱并借助于动作,让幼儿感知歌曲的美妙、欢快活泼及有趣;第二次范唱是边弹边唱,让幼儿根据我唱的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脑海中描绘出歌中所唱娃娃厨师切菜切肉、翻炒做饭,用心者饭香菜香味道好,贪玩者饭焦菜焦真糟糕的有趣画面;而在歌曲《小乌鸦爱妈妈》的范唱中,我通过丰富的表情,抒情的旋律以及有感情的演唱,让孩子们体会妈妈生病了,小乌鸦不贪玩,捉了虫儿飞回家,一口一口喂妈妈的感人画面------这样,使孩子们对歌曲有了一个较完整的艺术形象,从而激发了幼儿学唱歌曲、急于表演的欲望。
3、模仿演唱,提高能力
唱,是一项重要的音乐实践活动,是一首歌曲最重要的表达方式,通过唱可以使幼儿在音准、吐字、唱词、节奏等方面得到训练和提高。由于大班孩子尚未具备一定的视唱的能力,不能独立处理关于音准的高低、节奏的快慢等方面的问题,所以他们只能采用模仿演唱的方法来学唱歌曲。在教学中,我多用录音带。在幼儿初步了解歌曲的基础上,通过三个步骤来帮助幼儿进行模唱:第一步,要求幼儿耳听录音,心里默唱;第二步,要求幼儿随录音进行轻声哼唱;第三步,要求幼儿模仿录音,反复进行齐唱练习,直至幼儿能够基本跟上录音的速度为止。
4、辅助律动,融入情感
律动,是一种根据歌曲的内容创设动作,随着旋律的发展进行表演的一种艺术形式。由于孩子们好动,尤其喜欢随着音乐的节拍动,而律动正好符合他们这一年龄特点,因此也就成为他们唱好每一首歌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例如在学习歌曲《不再麻烦好妈妈》这节课,通过梳头、穿衣服、系鞋带、叠被子等一系列动作的编配,使幼儿在边唱边做的过程中,理解性地记忆歌词,并能把疼爱妈妈的感情付注于演唱当中
㈣ 如何评价幼儿园音乐游戏课
评价幼儿园音乐游戏课的方法:
可以从以下几点评:
1、看老师课堂准备是否充足;
2、评论语言是否丰富;
3.、体语言是否优美;
4、教学思路是否清晰;
5、活动时间是否控制恰当。
幼儿园音乐课程教育,是整个幼儿教育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版,它是通过音乐的形象思维来权启发和引导和激发幼儿的智力开发,也就是说,它必须是以引导幼儿参与唱歌、音乐欣赏、音乐游戏、舞蹈、乐曲演奏等音乐实践活动为基本教育内容,以期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对幼儿进行美育教育。
(4)幼儿园音乐欣赏与游戏培训心得体会扩展阅读:
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基本原则:
1、“以美感人”——“审美”为核心的幼儿音乐教育
用美好的音乐感召幼儿,引导幼儿感受和体验生活环境和音乐中蕴含的美,熏陶自己心灵世界的美,插上想象的翅膀,进入音乐美妙的境界。
2、“以乐施教”——以游戏为手段的“愉悦性”的幼儿音乐教育
让幼儿与音乐一起玩,在快乐的游戏中自主探索音乐的奥秘,学习并大胆尝试用个人喜爱的方式来抒发和交流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3、“以情动人”——以幼儿作为“教育主体”的幼儿音乐教育
在幼儿喜爱的音乐活动中激发幼儿智慧与灵感,满足幼儿活动与交往的需要,健全幼儿的人格,提升幼儿的生活质量。
㈤ 幼儿园老师培训音乐后有什么感想
如果是乐理方面的培训就把你学到知识写进去。 如果是音乐教法方面的培训就根据歌唱活动、律动活动、音乐欣赏、打击乐活动分类型来写。 如果是仅仅一堂课的观摩,你可以针对这一接课的内容来写。譬如人家的设计,流程安排上、教具准备上。 如果是教研方面的培训,就先铺垫一段话,然后写你学到的东西,可以多引用名家名言,最后谈谈感想,基本上就能凑够一张纸。
㈥ "怎样使幼儿园音乐课程游戏化与园本特色有效结合
一、 《课程指导》的现实意义
新教材是以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为纲,根据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提供了一套包括课程目标、内容及活动组织等较完整的课程框架和实施方案,对我们实施课程、提高教育质量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课程指导》还简明扼要地给我们分析了不同年龄段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的重点,将课程设计建立在儿童发展的基础上,并创造性地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五大领域目标分解为四个年龄段的各领域目标,构建了不同年龄幼儿的发展目标。这让我们在实施新教材过程中更有目标性和针对性,也是素质教育落到实处的关键。放弃了原来的以学科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和统一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备课方式,开始逐步形成以本地区、本园实际的园本课程模式。更好的促进孩子的发展。此外新教材在尊重儿童方面、充分利用幼儿园、家庭、社区教育资源方面都有很明确的要求。通过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我的收获
1.预设活动的内容与要求应更贴近和适合班级的孩子。
我现在能将近阶段主题与本班幼儿现有认知能力、生活经验互相衔接,选择确定适合本班孩子发展的内容与形式。
2.活动中根据孩子的兴趣需要生成活动内容。
以前,我们总是认为生成活动很难把握,因此只能尽量避免涉及,在新教改理念的指引下,让我们深切的体验到幼儿的生成活动,他无时不有,无所不在。我们要从孩子的角度去关注理解他们的生成活动,了解他们的需求,判断生成活动的价值,及时予以支持和提升。使孩子在与环境材料发生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新的体验和需求,形成自发生成活动。
3.将课堂教学与学习性区域活动有机结合。
在实践中我们还意识到幼儿的任何一种知识经验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性。区域游戏同样是幼儿学习的重要途径,所以我们有意识的将主题活动的内容和学习性区域活动的内容有机整合,促进孩子多种知识经验的积累和各种能力的发展。
4.学会了反思和调整。
同样,在园本课程的规范下,通过反思我们习惯了每日活动之后的反馈,主题活动的“生成与预设”,教育教学案例与教师成长反思笔记的撰写让我们看到了幼儿行为,教师行为背后的原因,懂得怎样来运用新课程理念调整我们的教学行为。教师预设与幼儿生成活动更应相互交融,有效渗透。
5.确立了正确的教育观。
新教改让我更深刻认识到要注重个别引导,要实施有差异的教育,尽可能为孩子们提供丰富而有层次性的材料,提出不同的要求,促进幼儿有差异的发展。
三、新教材实践中的问题
在实施中,我们也遇到了许多实际的问题和困惑。
1.教学内容方面的问题。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新教材还存在局限性,没有充分考虑到文化背景和地域乡土特点,有的与实际跟不上。它的主题教材的设计更多的针对了城市的幼儿园,甚至很多更适合大城市幼儿园的教育环境和氛围,部分教材内容与实际情况不适合。有些语言故事、音乐歌曲内容不及原有教材中传统故事和少儿歌曲。
2.教师实施方面的问题。
理念与行为的脱节。教师们无论在思想上和理论上都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还不能运用自如,常常感到无所适从。朱家雄教授对幼教改革的评价也曾说过:“如果说这场改革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那么主要还只是表现在教育理念的转变方面,在教育实践方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3.硬件设施及家长方面的问题。
多媒体等许多现代教学设备的运用,不同幼儿园场地绿化,种植园区,活动场地的大小和设施也是截然不等,其它还有许多包括周边的教育资源,更多的教育信息和教材培训,教学具的资源等等,还有就是新教材更多的需要家长的配合。某些主题方面的资料收集,全都要靠家长的支持和帮助。虽然家长的参与能更有利于促进孩子的成长,但是过多的要求和收集,也会给工作繁忙的家长带来很大的压力。
4.班级人数的问题。
新教材明确指出:教育的本身就表现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没有互动的教育是难以想象的,更谈不上是有效的。几年来,随着我们对新教材的不断深入理解,教育行为不断改善,尊重幼儿、热爱幼儿的观念在教育实践中有了一定的落实,我们也在逐步有意识地通过积极的互动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可是,在实际操作中,要进行师生互动有相当的困难,原因是幼儿人数多,很难做到面向全体,而且无关因素的刺激也大大降低了教育的效果。而且班级人数还影响到了教师对不同幼儿的关注程度,以及对个别幼儿的指导。对减少幼儿间的差异增加了难度。
还有新教材以主题网络的形式来开展课程,可是每一主题中的五大领域分配不均匀,有时一主题中音乐活动很少而美术活动很多,有时社会活动很多而语言活动很少。
㈦ 幼儿游戏的价值指导领略培训心得
参加幼儿课程游戏化主题培训的心得体会
6月6日我和同事们一行来到zz市高级中学,参加了有关“课程游戏化”的培训活动。在这半天的学习过程中,让我了解了不少、学习了不少、懂得了不少;总之是感受颇深、受益匪浅。
通过黄教授的讲座、培训,引发了我在平时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其实,我们的孩子应该回归到游戏中,在游戏中成长、学习。针对我园的教学实际情况,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问题一:对游戏教学化、教学游戏化的众多创造认识误区;问题二:游戏是幼儿自己的,应让幼儿回归到游戏中;问题三:正确迅速腾达认识教学与游戏的关系。
一、游戏教学化、教学游戏化的理解及运用
游戏教学化即强调游戏的重要性,提醒空间我们关注游戏;教学游戏化即避免幼儿园教学的小学化倾向,关注幼儿年龄特点,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发展个性。教学活动中可以运用本体性游戏即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还可以运用手段性游戏即体育游戏、音乐游戏、智力游戏。在教学活动中,游戏可以运用在开始部分,引起幼儿的注意力及兴趣;游戏还可以运用在高潮部分,让幼儿加深体验,帮助幼儿理解;游戏也可以运用在结束部分,让幼儿运用经验,延伸拓展。总之,游戏运用于教学活动的不同环节,其组织策略也不同。
二、游戏与教学的关系及教师应具备的各种能力
游戏与教学对儿童发展的促进:发展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游戏有具特殊的发展价值。游戏与教学对儿童发展的效应:即未来效应与即时效应;潜在效应与显在效应。教学让幼儿直接获得知识技能,游戏让幼儿变得聪明和智慧。游戏的两个特征表现在:一是重过程轻结果,二是转换替代。游戏生成教学—游戏中捕捉教学契机—不中断游戏。这时,教师必须具备三种能力:一是准确解读幼儿游戏行为所蕴含的发展水平;二是判断课程目标与幼儿当前发展的可能性;三是支持幼儿行为意愿前提下的引导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