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求清明祭祀的音乐。要大气恢弘,带有中国文化的古典乐。
用神思者的吧,他的奏乐很大气,他的故宫三部曲,里面多用中国古典乐器奏的。上网络就有下载。
② 明清时期音乐的特点
由于明清社会已经具有资本主义经济因素的萌芽,市民阶层日益壮大,音乐文化的发展更具有世俗化的特点明代的民间小曲内容丰富,虽然良莠不齐,但其影响之广,已经达到"不论男女","人人习之"的程度。由此,私人收集编辑,刊刻小曲成风,而且从民歌小曲到唱本,戏文,琴曲均有私人刊本问世。如冯梦龙编辑的《山歌》,朱权编辑的最早的琴曲《神奇秘谱》等。
明清时期说唱音乐异彩纷呈。其中南方的弹词,北方的鼓词,以及牌子曲,琴书,道情类的说唱曲种更为重要。南方秀丽的弹词以苏州弹词影响最大。在清代,苏州出现了以陈遇干为代表的苍凉雄劲的陈调;以马如飞为代表的爽直酣畅的马调;以俞秀山为代表的秀丽柔婉的俞调这三个重要流派。以后又繁衍出许多新的流派。北方的鼓词以山东大鼓,冀中的木板大鼓、西河大鼓、京韵大鼓较为重要。而牌子曲类的说唱有单弦,河南大调曲子等;琴书类说唱有山东琴书,四川扬琴等;道情类说唱有浙江道情,陕西道情,湖北渔鼓等,少数民族也出现了一些说唱曲如蒙古说书、白族的大本曲。 明清时期歌舞音乐在各族人民中有较大的发展,如汉族的各种秧歌,维吾尔族灯木卡姆,藏族的囊玛,壮族的铜鼓舞,傣族的孔雀舞,彝族的跳月,苗族的芦笙舞等等。 以声腔的流布为特点,明清戏曲音乐出现了新的发展高峰。明初四大声腔有海盐、余姚、弋阳、昆山诸腔,其中的昆山腔经由江苏太仓魏良甫等人的改革,以曲调细腻流畅,发音讲究字头、字腹、字尾而赢得人们的喜爱。昆山腔又经过南北曲的汇流,形成了一时为戏曲之冠的昆剧。最早的昆剧剧目是明梁辰鱼的《浣纱记》,其余重要的剧目如明汤显祖的《牡丹亭》、清洪升的《长生殿》等。弋阳腔以其灵活多变的特点对各地的方言小戏发生重要影响,使得各地小戏日益增多,如各种高腔戏。明末清初,北方以陕西西秦腔为代表的梆子腔得到很快的发展,它影响到山西的蒲州梆子、陕西的同州梆子、河北梆子、河南梆子。这种高亢、豪爽的梆子腔在北方各省经久不衰。晚清,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曲调构成的皮黄腔,在北京初步形成,由此,产生了影响遍及全国的京剧。
明清时期,器乐的发展表现为民间出现了多种器乐合奏的形式。如北京的智化寺管乐,河北吹歌,江南丝竹,十番锣鼓等等。明代的《平沙落雁》、清代的《流水》等琴曲以及一批丰富的琴歌《阳关三叠》、《胡茄十八拍》等广为流传。琵琶乐曲自元末明初有《海青拿天鹅》以及《十面埋伏》等名曲问世,至清代还出现了华秋萍编辑的最早的《琵琶谱》。明代末叶,著名的乐律学家朱载育计算出十二平均律的相邻两个律(半音)间的长度比值,精确到二十五位数字,这一律学上的成就在世界上是首创。
③ 清明上河园里面是什么音乐
希望你说详细点 我好为你解答 我对清园熟悉
④ 《清明》这首诗,应该配什么音乐朗诵好听
《杨柳》轻音乐。这个不错,你去听听
⑤ 诗歌朗诵(清明敬先烈)背景音乐
《黄河大合唱》《延安颂》《十送红军》《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英雄赞歌》
《黄河大合唱》冼星海 光未然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也是影响力最大的一部交响乐代表作。作于1939年3月,并于1941年在苏联重新整理加工。这部作品由诗人光未然作词,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
《黄河大合唱》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1939年首次映,歌曲慷慨激昂,在中国抗日战争时起到鼓舞作用。1960年代后期因江青的建议,被殷承宗等音乐家改编为《黄河协奏曲》,后来又出现了有石叔诚版的《黄河协奏曲》。由于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黄河大合唱》在台湾“戒严时期”被禁止演奏。
2015年8月26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了“我最喜爱的十大抗战歌曲”网络投票结果,《黄河大合唱》是入选的10首歌曲之一。
《延安颂》
《延安颂》是一首歌曲,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70周年纪念日的歌曲,歌曲原唱是李双江,翻唱是薛浩根。
《延安颂》创作于1938年4月,歌曲热情地歌颂了抗日战争中的延安欣欣向荣的动人景象,具有抒情性,又富战斗气息。全曲可分为五个部分,曲式结构为带变化再现的复三部曲式,中间节奏比首尾稍快,风格上也形成鲜明对比。第一部分带有叙述性,优美妩媚的旋律倾注了作者对革命圣地满腔的热情的由衷的赞美。结尾处二声部合唱把全曲推向高潮。
《十送红军》
歌曲十送红军作为电视连续剧《长征》插曲、片尾曲,其悠扬而凄婉的歌声,给人们留下难忘的印象。但直到2001年7月3日,剧中才恢复了歌曲作者朱正本的署名。此歌很容易被认为是一首江西革命民歌,而事实上它却是一首编创歌曲。
新版歌词
作者:张岳
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秋雨(里格)绵绵,(介支个)秋风寒,
树树(里格)梧桐,叶落尽,愁绪(里格)万千,压在心间,
问一声亲人,红军啊,几时(里格)人马,(介支个)再回山,
两送(里格)红军,(介支个)到麦田,麦地(里格)熟了,(介支个)要远行,
送我儿郎(介支个)去参军,千难万险不忘本,平平安安报佳音,
亲人啊,待到春时,(介支个)望家看,
三送(里格)红军,(介支个)到拿山,山上(里格)包谷,(介支个)金灿灿,
包谷种子(介支个)红军种,包谷棒棒,咱们穷人搬,
紧紧拉住红军手,红军啊,洒下的种子,(介支个)红了天,
四送(里格)红军(介支个)月光寒,十里(里格)泥泞(介支个)不嫌远,
秋凉(里格)别忘添衣衫,相见(里格)难哪别亦难,
捧一把山里土,红军啊! 亲人(里格)一去(介支个)莫走远,
五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五斗江,江上(里格)船儿,(介支个)穿梭忙,
千军万马(介支个)江畔站,四方百姓泪汪汪,恩情似海不能忘,
红军啊,革命成功,(介支个)早归乡,
六送(里格)红军(介支个)过了坡,鸿雁(里格)阵阵(介支个)空中过,
鸿雁(里格)能够捎书信,鸿雁(里格)飞到天涯海角,
千言万语嘱咐红军啊! 捎信(里格)多把(介支个)革命说,
七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七里湾,湾里(里格)秋高(介支个)片片田,
凉风(里格)阵阵稻谷香,新米(里格)来,人走远,
鱼水情,谊难分,红军啊! 几时(里格)盼望(介支个)把圆团,
八送(里格)红军,(介支个)八角山, 山下(里格)路上,(介支个)酒一碗,
心儿牵牵(介支个)穷人盼,草鞋双双,莫把脚磨穿,
祝愿亲人打胜仗,红军啊,播下的粮种,(介支个)等君还,
九送红军,上大道,锣儿无声鼓不敲,鼓不敲,
双双(里格)拉着长茧的手,心象(里格)黄莲,脸在笑,
血肉之情怎能忘,红军啊,盼望(里格)早日,(介支个)传捷报,
十送(里格)红军,(介支个)望月亭,望月(里格)亭上,(介支个)搭高台,
台高(里格)十丈,白玉柱,雕龙(里格)画凤,放呀放光彩,
朝也盼来晚也想,红军啊,这台(里格)名叫(介支个)望红台。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1943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对我根据地实行双重打击。为发展和巩固抗日胜利果实,反对国民党的分裂,八路军边区剧社派曹火星、丁凯、肖静雨组成三人工作队,来到京西偏僻的歌谣之乡堂上村。 在通往堂上村的山路上,曹火星一行三人
歌词文本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共产党,辛劳为民族,
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
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
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
他坚持了抗战八年多,
他改善了人民生活,
他建设了敌后根据地,
他实行了民主好处多。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共产党,辛劳为民族,
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
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
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
他坚持了抗战八年多,
他改善了人民生活,
他建设了敌后根据地,
他实行了民主好处多。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化装成小贩商人急走而来。……
《英雄赞歌》
是出现在电影《英雄儿女》中的一首歌曲。相关剧情是:王成英勇牺牲之后,全军开展了学王成的运动。 王芳得知哥哥王成壮烈牺牲后,想以歌唱的方式缅怀并寄托自己对哥哥的思念和崇拜。当她在创作中遇到困难时,部队首长也介入到歌曲的创作中,《英雄赞歌》在曲折中诞生。张映哲同志是歌曲原唱。
《英雄赞歌》节选
词:公木 曲:刘炽
烽烟滚滚唱英雄,
四面青山侧耳听,侧耳听
晴天响雷敲金鼓,
大海扬波作和声
人民战士驱虎豹,
舍生忘死保和平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
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
为什么大地春常在,
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图为人民英雄纪念碑
拓展资料
英雄赞歌的背后故事
《英雄儿女》插曲 英雄赞歌
四十年传奇
可悉数盘点之后又发现,没有哪一部国产片比《英雄儿女》更能在音乐上做足功夫。电影里的男主角,仅开演17分钟就光荣牺牲了,其后所有情节发展,基本都是在围绕一首《英雄赞歌》的创作而展现全部情节。
当片中的王芳得知哥哥王成壮烈牺牲后,她长歌当哭,就想以歌唱的方式缅怀与寄托自己对哥哥的纪念和崇拜。当她在创作中遇到困难时,甚至部队最高首长也介入到了歌曲的创作中,之后《英雄赞歌》终于曲折诞生,
于是它又被王芳从后方唱到前方,为浴血奋战的士兵唱,为祖国派来的慰问团唱,最后,整个电影在激越的《英雄赞歌》声中谢幕。即使跟着影片情节的自然发展,观众也会信以为真地认为,“王芳”就是《英雄赞歌》的“作词、作曲”和“主唱”;
以至于人们只要一听到《英雄赞歌》的音乐和旋律,脑海里首先跳出的就是“王芳”,几十年之中,她几乎完全成了这首著名歌曲的“形象代表”。以致于在《英雄赞歌》传唱整整40年之后,有人还在寻找这首歌的原唱是谁?创作者又是何人?
“喧宾夺主”的刘尚娴
据不久前刘尚娴自己回忆,当年的经过是这样的:“要拍《英雄儿女》的时候,我刚从电影学院毕业,正在拍实习作话剧《北京人》。有一天,在走廊里面迎面碰到了武兆堤导演,跟我擦肩而过,还回头看了我一眼。
不一会儿老师就把我叫去了,武导演也在,大家坐在一起随便交谈,这次见面和谈话以后,中间好象又经过了一些挺复杂的什么事情,现在也记不很清楚了。去年,我碰到了刘世龙(王成的扮演者),他问我:你知道当年怎么挑上你的吗?我说我真不知道,
结果他告诉我,最先发现我的是谢晋导演。我现在想说的是什么呢?人生有许多事情其实偶然性很大。假如在我之前找到了合适的人,也有可能会比我演得更好,只不过王芳最后还是落到了我身上。”
可真正的幕后经过,并不象刘尚娴想的那样简单。事实上,当剧本完成之后,导演武兆堤和编剧毛烽为寻找“王芳” 四处奔波,跑了许多文艺团体,可始终都没发现最合适的人选。就在他们踏破铁鞋无觅处时,谢晋给他们带来一个喜讯。
原来他在北京电影学院办完事正要走出大门时,突然看见一位姑娘迎面走来,谢导一下觉得她很像武兆堤和毛烽要找的“王芳”。当时因为过往仓猝,甚至连她的名字都没来得及问,遂后才有刘尚娴所说的整个经过。
幕后主唱张映哲
20世纪90年代初,《北京日报》曾刊登了一篇首钢工人寻找这首歌原唱者的稿件,可《英雄赞歌》的真正原唱、空政歌舞团的独唱演员张映哲看到报纸后,却没有出头主动"认领"。
因为她一向都不喜欢张扬自己,加之身体不好,患有脑血栓和心脏病,所以从来都没有进入人们的视线。就在本文发表之前,当记者四处进行电话采访时,许多人甚至包括好几位后来跟唱过《英雄赞歌》的著名歌唱家,
仍然对这首歌的原唱者莫衷一是,甚至还有人肯定地说:原唱者肯定不会是张映哲!
为此,记者仔细考证了《英雄赞歌》在电影之外的真实幕后经过。
著名指挥家胡德风先生
记者首先找到了从1953年总政文工团成立以来,就一直在其中担任合唱队队长兼指挥的著名指挥家胡德风先生。
记者:《英雄赞歌》的首唱是不是张映哲?
胡德风:当年为《英雄儿女》唱这个歌,专门有一个演员挑选小组,《英雄赞歌》的词作者、曲作者都在其中,当时选了很多演员来试唱,可最后这些同志录过音以后,导演配合电影画面、整个合唱、还有乐队,再仔细一比较下来,
都感觉还是张映哲同志最为理想,所以最后确定还由张映哲来演唱《英雄赞歌》。这个事情当时参与的许多歌唱家们都不知道,她们唱完就走了,而且都以为自己可能会选上。或者说,很多人并不知道幕后一直都在选择由谁来唱。包括张映哲自己也一样,等电影放出来之后,她才知道,哇,是我唱的。
被全国几亿人整整传唱了40年的《英雄赞歌》的真正首唱者张映哲,因为脑血拴、心脏病、胃出血,长期住在空军总医院里。2005年5月30日凌晨,电影《英雄儿女》插曲《英雄赞歌》的首唱者、空政歌舞团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张映哲,
因病医治无效在京去世,终年77岁。 我们关于《英雄赞歌》的采访,是在她的病房里进行的。
记者:您给我们讲讲《英雄赞歌》当时录制的情况。
张映哲:当时是团里下达任务,说有一个电影要录音,叫我去试唱,说前边已经有好多人都要录。我那时有别的演出任务,心里没太重视,突然有一天,团里领导通知我马上去新闻电影制片厂录音,我一点都没准备,
坐车去新影厂路上,我就赶紧看谱子,进了录音棚之后,我照本宣科对着谱子唱了一遍,完全不在状态。中间休息时,编剧毛烽同志耐心地给我仔细讲电影的故事梗概,我听过之后觉得非常感动,很快就在心里引起了强烈共鸣。
当一进入状态,我就要求马上录。录完之后,我跟毛烽同志说:我已经全力以赴了。说完我就走了。后来到放映《英雄儿女》时,才知道这个歌最后还是采用了我唱的。
⑥ 适合清明节的纯音乐
《莫失莫忘》
《琵琶语》
《高山流水》
这些都是轻音乐,很抒情都有着淡淡哀愁。
⑦ 我要用pr剪辑一段学校清明节扫墓活动的视频,求大佬推荐背景音乐
把你的内容提纲说来听听
⑧ 明清音乐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明清是宋元以来的戏曲与曲艺音乐空前发展的时期,在戏曲音乐上,至明代中版期逐渐形成了“海盐”、“余权姚”、“弋阳”、“昆山”四大戏曲声腔。清代中叶以后,“梆子”与“皮簧”应运而生,与“弋阳”、“昆山”成为中国近代四种主要唱腔。每个声腔都演变出许多不同剧种的腔调。曲艺音乐发展到明清两代时,南方的弹词、北方的各类大鼓及各种牌子曲、道情、琴书等曲种相继产生。到清末民初,说唱音乐出现了空前繁荣。民间小曲则是由历代的民歌,如,五代曲子、宋元民歌、明清山歌等向民间艺术过渡的形式。
⑨ 中国古代音乐的明清音乐
明清两代(至鸦片战争之前)是封建制度渐趋衰落的时期,明中叶资本主义因素的萌芽成了社会发展的一个新的催化剂。
杂剧和南戏在明代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这就是杂剧的渐趋衰微和南戏的转趋兴盛。由于南戏(传奇)主要流行在中国南方,在流传当中,不断与各地民间音乐相结合,并根据各地语言音调的不同,而不断派生出多种南方的戏曲声腔如:“海盐腔”(浙江)、“余姚腔”(浙江)、“弋阳腔”(江西)、“昆山腔”(江苏)等。其中出现较早的是“海盐腔”,而在明初流传最广的则是“弋阳腔”。它不仅流行于江西、福建和安徽各地,而且还远及于云南、贵州两省。“弋阳腔”是高腔一类戏曲声腔中最早出现的一种,运用帮腔和滚调是它的特色。明代的“乐平腔”、“青阳腔”,以及清代盛行的“京腔”等多种高腔剧种,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它的影响。 “昆山腔”是明代戏曲声腔中成就极高、影响极广的一种。它在元末明初时即已形成,但当时海盐腔盛行,故未能受到广泛重视。明中叶,魏良辅等人经过多年刻苦钻研,在总结传统经验的基础上,吸收其他声腔的优点,对“昆山腔”作了重大的创造性发挥,创造了称为“水磨调”的新唱法,更加突出了舒缓优美和细腻的风格用新的“昆山腔”演唱的第1个剧本《浣纱记》(明梁辰鱼作)上演之后,“昆山腔”遂风靡一时,为其他声腔所不及。
作为一种声腔或剧种的“昆山腔”(亦称“昆曲”),并非它的所有音乐皆为昆山一地的产物。相反,它的音乐的绝大部分都是经过长期积累的南北曲曲调,只是在昆曲中经过不同程度的特殊处理,使之具有昆曲的风格色彩而已。在昆曲中,不仅有在杂剧与南戏中便已出现的南北合奏的形式,而且有将整套南曲和北曲间杂使用的“南北联套”形式,同时,还有许多整套的北曲剧目被作为昆曲的保留节目而上演不辍。这说明,南北曲在明代出现了另一个重要趋势:走向融合。而昆曲就是南北曲的集大成者。不幸的是,作为南北曲发展的顶峰的昆曲,由于适应上层观众的需要,创作和表演上过分追求文雅和雕琢,到明末清初便逐渐趋于衰落。代之而起的是多种地方戏曲声腔兴起的新局面。 明末清初兴起的多种戏曲声腔中,影响最大的当推“梆子腔”和“皮黄腔”。梆子腔起源于陕西一带,故又称“秦腔”。早在明代就已产生,逐渐流行于黄河以北诸省,又形成了多种不同的梆子戏。南方的许多剧种中,梆子腔也是一种比较常用的声腔。
皮黄腔是“西皮”、“二黄”两腔的合称。二黄是在安徽、湖北一带形成的新声腔;西皮则是梆子腔流入湖北后逐渐演变而成的。18世纪末徽班艺人首先把二黄带进北京;19世纪初汉班艺人相继入京,他们大多数以唱西皮著称。在北京的徽汉艺人的合班演出,进一步促进了两腔的结合。其后著名演员辈出,艺术上广为吸收昆曲等多方面的经验,有了重大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以皮黄腔为主要声腔的新剧种──京剧。
梆子腔和皮黄腔的音乐都属于“板腔体”。这种板腔体的戏曲,音调虽较简单,但却颇为灵活。能作多层次的节奏与色彩等的变化,富于戏剧性,也便于欣赏和学习,因而深受群众欢迎。它的出现,是戏曲音乐发展一个意义重大的转变。 明清时期,器乐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和丰富。具有悠久历史的鼓吹乐,早已突破官家的垄断,在各地普遍流行。现存北京的“管乐”、西安的“鼓乐”等,都还保留明清以来的遗制。江南一带的“十番锣鼓”、“十番鼓”在明清之际已有了广泛的影响,还有多种形式的锣鼓在南方(尤其是沿海)各地得到发展。和元代的“达达乐”有一定渊源关系的“弦索”合奏形式,明清时也相当流行。18世纪蒙古族文人荣斋曾给这种合奏记下分部总谱,名为《弦索备考》传世,还有丝竹乐合奏的形式也在各地广泛流行。这时期的器乐,大都不同程度地受着戏曲和说唱音乐的影响。它们所奏的乐曲,不仅有许多曲牌是从戏曲和说唱中吸收和发展起来的(包括许多整套曲牌的移植),而且有一些大型器乐的创作构思也是从戏曲或者说唱的节目中得到启发或依据的。另一方面,许多声乐曲牌被引入器乐之后,适应器乐的需要都有程度不同的发展与变化,并获得了新的气质。
随着琵琶、三弦等乐器在戏曲、说唱等多种音乐形式中的广泛运用,演奏这些乐器的名手愈来愈多(明代北京的“都城八绝”中就包括了“琵琶绝”李近楼和“三弦绝”蒋鸣岐),演奏技巧愈来愈高,创作也日益丰汤琵琶”)是杰出的一个,他能弹《胡笳十八拍》等“古曲百十余曲”,“而尤得意于《楚汉》一曲”(王猷定《汤琵琶传》),这首《楚汉》就是至今仍在流传的琵琶曲《十面埋伏》的前身。至于琴曲,明清时期没有出现十分优秀的作品,但在琴谱的整理和刊印上却有显著成绩,自1425年汇集较多琴曲的第 1部琴谱集《神奇秘谱》出版之后,陆续刊印的琴谱为数不少。它们保存下大量琴曲,是研究琴的艺术和音乐历史的珍贵资料。一些经过整理的琴曲在艺术上也有发展和提高。 明清时期音乐科学的重大成就是十二平均律的发明。明代杰出的音乐理论家朱载,经过数十年刻苦钻研,大量的科学实验和精密计算,创造了“新法密率”,即十二平均律,彻底解决了千百年来旧的三分损益律和旋宫转调的创作要求之间的矛盾,为音乐艺术和音乐科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总之,明清时期的音乐,继续着宋元时期开始的发展趋势,在资本主义因素萌芽,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众多的城市以至农村集镇不断兴起的形势下,各种民间音乐形式普遍得到发展,形成了数以百计的戏曲剧种、说唱曲种和器乐乐种,积累了无比丰富的音乐财富,为近代音乐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⑩ 有什么纯音乐适合清明诗朗诵的
个人认为雨的印记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