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音乐教学 > 拉丁美洲民间音乐教案

拉丁美洲民间音乐教案

发布时间:2021-01-28 13:29:21

1. 拉美的民间音乐《告别》怎么找啊我都找不到

拉丁美洲是指以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包括:墨西哥中美洲、加勒比海和南美洲,包括秘鲁、玻利维亚、阿根廷,墨西哥乌拉圭等国家。在广阔的拉丁美洲,风土,人种极其多样,因此,在音乐方面也表现出各种不同的样式,除了在人种方面,原住外,从地球上各个地方迁移过来的人种都在这里互相混,所以可以说多元混合型文化是这一地区文化的最大特点,音乐文化非常丰富,大体上可以分为三大类:印第安人音乐,拉丁美洲民间音乐和黑人音乐。混合性音乐是指印第安人(本土文化,欧洲和非洲)三种音乐文化的相混合,主要的原因是欧洲入侵和黑人的贩卖带来了各自音乐文化的融合,那么他们的音乐文化到底有什么特点呢?

以秘鲁民间器乐曲《告别》为例,我们简单的对它做一分析:这首乐曲是安第斯高原印第安人的民间乐曲,使用流行于安第斯高原的民间乐器——排箫、盖那笛和恰朗戈等演奏。乐曲为G大调,四四拍。采用五声音阶,乐句悠长且多下行。乐曲的引子,开始是一段用盖那笛演奏的、由慢到快的旋律;接着这段引子由恰朗戈等弦乐器演奏了一段固定音型;然后乐曲进入排箫演奏的乐曲主体部分。这个主旋律包括A B A"形式的三个乐句。每个乐句都有一个相同或相近的后半句。每个乐句都作多次反复,中间还有盖那笛的独奏和弦乐器的间奏。最后,三个乐句连续演奏并较慢结束

2. 拉美民间音乐的音乐特点

拉丁抄美洲民间音乐与欧袭洲民间音乐很大的不同点在于它那热情洋溢的风格,激荡人心的气氛和充满动力的节奏。但它同时又带有淡淡的忧郁、哀愁,然而并不悲痛,这是从祖先遗留下来的怀乡、思念祖国之情。它大多采用七声音阶,并常用变化音和转调,歌曲中的歌词为西班牙葡萄牙语。旋律的进行比较平稳、圆滑,声乐唱法较松弛,音色柔和抒情,重唱形式多,和声中喜用平行三度、六度。节奏以3/4、6/8拍居多,强调切分节奏。旋律与伴奏常为两种节奏。节拍的交错、交替很多。乐段结构对称方整,大量采用欧洲乐器,吉他、竖琴、手风琴、曼德林、萨克斯、小提琴、长笛用得很多。其中吉他是最重要的乐器,并在拉丁美洲各地形成了一个吉他家族,其中包括蒂波里(三弦)、瓜德罗(四弦)、恰朗戈(五对双弦)等小吉他和具有凸起背板的吉他(一种低音大吉他)。它们是声乐和器乐中不可缺少的乐器。来自西班牙的竖琴在拉美也流传很广,墨西哥、秘鲁、委内瑞拉、巴拉圭、……到处都有它的踪迹,而且已经成为一种真正的民间乐器。

3. 拉丁美洲音乐

古巴音乐是西班牙和非洲音乐的继承,原始的古巴节奏:萨尔萨,很多是传统的七重奏,例如哈瓦那七重奏、伊格纳西澳• 皮尼埃罗七重奏或者古老的圣地亚哥抒情歌曲和他的第八奇迹。著名的乐团有卡西诺乐团、索诺拉• 马坦塞拉乐团、阿塞尼奥• 罗德里盖斯乐团;或者是时代交响乐,如恰恰卡、阿拉贡、霍林或阿卡尼熬等。
在广阔的拉丁美洲,风土、人种极其多样,因此,在音乐方面也表现出各种各样不同的样式。如前所述,在人种方面,除了原住民之外,从地球上各个地方迁移过来的人种都在这里互相混杂,所以可以说,多元混合型文化是这一地区文化的最大特色。在这些混合因素中,最重要的有三:原住民印第安人的音乐文化;曾经征服和统治中、南美洲,以伊比利亚半岛人为主体的欧洲人的音乐文化;很早开始就作为欧洲人的农奴而被送到新大陆的非洲黑人的音乐文化。

拉丁美洲音乐中的印第安因素

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1492年以前,印第安人是美洲的原住民,因此,其音乐文化成为当时美洲音乐文化的主流。1492年以后,教会音乐由耶稣会教士传给美洲土著居民,殖民当局镇压土著音乐,当地的节奏、旋律与欧洲的节奏、旋律逐渐混合而成新的、有特色的拉丁美洲音乐形式。因此,至今,仍可在拉丁美洲的音乐中寻探出许多印第安因素。

印第安人的音乐文化,根据部落状况的不同,难以一概而论,但是大致可作如下归纳:

首先,印第安人的音乐很多是和生活密切相关,与宗教、劳动、舞蹈相结合的,所以,一般说来,他们所拥有的旋律单纯而带有独特的表情。这种特点尤其在安第斯地带以民歌为基础的南美民间音乐(采用印第安的乐器和吉他来演奏)名曲《神鹰飞翔》中表现出来,没有半音的五声音阶,以do、 re 、mi 、sol、la的五音构成的旋律,形成独特的风格、趣味。

其次,印第安人的音乐节奏比较单纯。但是根据记载,在西班牙人征服墨西哥以前,在墨西哥,为了适应宗教性的舞蹈,已经具有了非常复杂的、由打击乐器敲打的节奏。另外,在印第安人的传统音乐中,没有欧洲意义上的和声。

再次,乐器方面,没有弦乐器是印第安人乐器的一大特色。虽然在当今的印第安人音乐中经常采用吉他、小提琴、竖琴等弦乐器,但是这些都是16世纪以来由欧洲人带来的,或者是接受欧洲的影响而在新大陆制造出来的。印第安人的传统乐器是笛、奥卡里(埙)等管乐器,或者是鼓、摇响器等打击乐器。管乐器中,最流行的是竖笛,用竹、芦或粘土焙制,还有排箫、鼻笛等。印第安排箫,在秘鲁叫安塔拉箫,在哥伦比亚叫卡帕多箫,在厄瓜多尔叫龙达多箫,在玻利维亚叫西克斯箫。有人将各种排箫统称为桑波尼亚(zampona)。印第安人的打击乐器尤其丰富多彩。常用烧空的树干制鼓,如墨西哥的特波纳斯特尔、巴西的特罗卡诺;果壳可用作刮响器,也可用作空心摇荡器。摇荡器的统称是马拉卡斯。此外还有“地鼓”、丛林鼓等。印第安人通常赋予他们的笛和鼓以人性,有的属阴,有的属阳。例如,马拉卡斯是阴,吉伊洛是阳。巴拿马的古那印第安人有两种托洛笛,其中只有一孔是阳笛,四孔是阴笛。

在中、南美洲被欧洲人征服后的头几个世纪里,教会把印第安人的鼓和笛视作异教的设备而禁止使用,但是无效。土著音乐依然保存了下来,最后成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甚至进入教堂。在中、南美洲城乡举行的节日或街头庆典中,基督教和原始宗教奇异古怪地结合在一起,欧洲音乐和印第安土著音乐两种成分并存。但是更多的情况下,是印欧混合而形成一种新的形式、体裁和风格特点。

综上所述,拉丁美洲音乐主要是由以上三种因素的结合而构成的。然而,最重要的是由这些因素的相互混合已经创造出了称为“拉丁美洲”的独特的个性,是“混血的音乐”,决不是许多文化的杂乱无章的并列,而是获得了具有个性的新的独创性。
正如已经述及,拉丁美洲的居民大部分是混血儿,所以,音乐上也表现了从那个社会中自然产生的生活情感。在这里所谓的欧洲风格、非洲黑人风格,都是已经染上新大陆的色彩,获得了新的生命。与其说是原来的印第安人的音乐文化按照古代样式被传承下来,不如说是一方面吸收了种种影响,另一方面是作为表达生活于现实中的人们的情感,而加进了许多微妙的变化。这三种因素的混合,如果从旋律节奏方面来看,是可以引用尼-斯洛尼姆斯基《拉丁美洲的音乐》中的一段话来作说明的:在旋律上,“印第安人提供基本的五声音阶模式,欧洲殖民者的影响表现在扩展音阶、增加和弦上,黑人则增加了变化音的修饰。在节拍和节奏上,印第安人坚持短句长休止,用单调的击鼓声作伴奏。殖民者的节奏主要是西班牙的,典型的是3/4与6/8的双重节拍,结果在小节中央产生特征性的交错节奏。黑人影响是在几乎不变的2/4拍内加入切分音。”关于这三种因素的混合过程,上书引用达古的研究成果,把拉丁美洲民间音乐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1、纯粹印第安曲调,五声音阶;2、印第安音阶的所谓“混血化”,结果产生类同欧洲大小调的印欧混血种音阶;3、“混血再混血”,就是用非洲黑人的装饰音和变化装饰音使音阶进一步繁复。

4. 拉丁美洲音乐大体可分为几个类型

1、纯粹印第安曲调,五声音阶;

2、印第安音阶的所谓“混血化”,结果产生类同欧洲大小调的印欧混血种音阶;

3、“混血再混血”,就是用非洲黑人的装饰音和变化装饰音使音阶进一步繁复。

在广阔的拉丁美洲,风土、人种极其多样,因此,在音乐方面也表现出各种各样不同的样式。如前所述,在人种方面,除了原住民之外,从地球上各个地方迁移过来的人种都在这里互相混杂,所以可以说,多元混合型文化是这一地区文化的最大特色。

(4)拉丁美洲民间音乐教案扩展阅读:

印第安人的音乐文化,根据部落状况的不同,难以一概而论,但是大致可作如下归纳:

首先,印第安人的音乐很多是和生活密切相关,与宗教、劳动、舞蹈相结合的,所以,一般说来,他们所拥有的旋律单纯而带有独特的表情。

这种特点尤其在安第斯地带以民歌为基础的南美民间音乐(采用印第安的乐器和吉他来演奏)名曲《神鹰飞翔》中表现出来,没有半音的五声音阶,以do、 re 、mi 、sol、la的五音构成的旋律,形成独特的风格、趣味。

其次,印第安人的音乐节奏比较单纯。但是根据记载,在西班牙人征服墨西哥以前,在墨西哥,为了适应宗教性的舞蹈,已经具有了非常复杂的、由打击乐器敲打的节奏。另外,在印第安人的传统音乐中,没有欧洲意义上的和声。

再次,乐器方面,没有弦乐器是印第安人乐器的一大特色。虽然在当今的印第安人音乐中经常采用吉他、小提琴、竖琴等弦乐器,但是这些都是16世纪以来由欧洲人带来的,或者是接受欧洲的影响而在新大陆制造出来的。印第安人的传统乐器是笛、奥卡里(埙)等管乐器,或者是鼓、摇响器等打击乐器。

管乐器中,最流行的是竖笛,用竹、芦或粘土焙制,还有排箫、鼻笛等。印第安排箫,在秘鲁叫安塔拉箫,在哥伦比亚叫卡帕多箫,在厄瓜多尔叫龙达多箫,在玻利维亚叫西克斯箫。有人将各种排箫统称为桑波尼亚。

5. 拉丁美洲音乐的内容

古巴音乐是西班牙和非洲音乐的继承,原始的古巴节奏:萨尔萨,很多是传统的七重奏,例如哈瓦那七重奏、伊格纳西澳· 皮尼埃罗七重奏或者古老的圣地亚哥抒情歌曲和他的第八奇迹。著名的乐团有卡西诺乐团、索诺拉· 马坦塞拉乐团、阿塞尼奥· 罗德里盖斯乐团;或者是时代交响乐,如恰恰卡、阿拉贡、霍林或阿卡尼熬等。
在广阔的拉丁美洲,风土、人种极其多样,因此,在音乐方面也表现出各种各样不同的样式。如前所述,在人种方面,除了原住民之外,从地球上各个地方迁移过来的人种都在这里互相混杂,所以可以说,多元混合型文化是这一地区文化的最大特色。在这些混合因素中,最重要的有三:原住民印第安人的音乐文化;曾经征服和统治中、南美洲,以伊比利亚半岛人为主体的欧洲人的音乐文化;很早开始就作为欧洲人的农奴而被送到新大陆的非洲黑人的音乐文化。
拉丁美洲音乐中的印第安因素
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1492年以前,印第安人是美洲的原住民,因此,其音乐文化成为当时美洲音乐文化的主流。1492年以后,教会音乐由耶稣会教士传给美洲土著居民,殖民当局镇压土著音乐,当地的节奏、旋律与欧洲的节奏、旋律逐渐混合而成新的、有特色的拉丁美洲音乐形式。因此,至今,仍可在拉丁美洲的音乐中寻探出许多印第安因素。
印第安人的音乐文化,根据部落状况的不同,难以一概而论,但是大致可作如下归纳:
首先,印第安人的音乐很多是和生活密切相关,与宗教、劳动、舞蹈相结合的,所以,一般说来,他们所拥有的旋律单纯而带有独特的表情。这种特点尤其在安第斯地带以民歌为基础的南美民间音乐(采用印第安的乐器和吉他来演奏)名曲《神鹰飞翔》中表现出来,没有半音的五声音阶,以do、 re 、mi 、sol、la的五音构成的旋律,形成独特的风格、趣味。
其次,印第安人的音乐节奏比较单纯。但是根据记载,在西班牙人征服墨西哥以前,在墨西哥,为了适应宗教性的舞蹈,已经具有了非常复杂的、由打击乐器敲打的节奏。另外,在印第安人的传统音乐中,没有欧洲意义上的和声。
再次,乐器方面,没有弦乐器是印第安人乐器的一大特色。虽然在当今的印第安人音乐中经常采用吉他、小提琴、竖琴等弦乐器,但是这些都是16世纪以来由欧洲人带来的,或者是接受欧洲的影响而在新大陆制造出来的。印第安人的传统乐器是笛、奥卡里(埙)等管乐器,或者是鼓、摇响器等打击乐器。管乐器中,最流行的是竖笛,用竹、芦或粘土焙制,还有排箫、鼻笛等。印第安排箫,在秘鲁叫安塔拉箫,在哥伦比亚叫卡帕多箫,在厄瓜多尔叫龙达多箫,在玻利维亚叫西克斯箫。有人将各种排箫统称为桑波尼亚(zampona)。印第安人的打击乐器尤其丰富多彩。常用烧空的树干制鼓,如墨西哥的特波纳斯特尔、巴西的特罗卡诺;果壳可用作刮响器,也可用作空心摇荡器。摇荡器的统称是马拉卡斯。此外还有“地鼓”、丛林鼓等。印第安人通常赋予他们的笛和鼓以人性,有的属阴,有的属阳。例如,马拉卡斯是阴,吉伊洛是阳。巴拿马的古那印第安人有两种托洛笛,其中只有一孔是阳笛,四孔是阴笛。
在中、南美洲被欧洲人征服后的头几个世纪里,教会把印第安人的鼓和笛视作异教的设备而禁止使用,但是无效。土著音乐依然保存了下来,最后成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甚至进入教堂。在中、南美洲城乡举行的节日或街头庆典中,基督教和原始宗教奇异古怪地结合在一起,欧洲音乐和印第安土著音乐两种成分并存。但是更多的情况下,是印欧混合而形成一种新的形式、体裁和风格特点。

6. 求:拉丁美洲经典民间音乐(mp3和视频)

没有~

7. 本人由于过几天要参加说课考试!!现急需花城版七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急需,希望有好心人帮帮忙!

人音版小学七年级下册14册音乐全册全套教学设计教案,共36页,这里无法全部复制,你到我们网站去下载吧,网络搜索“飞翔教学资源网”就可以到我们网站

课 时 安 排
第一单元 《难忘岁月》 (二课时)
第一课时 《难忘岁月 难忘旋律》
第二课时 《保卫黄河》
第二单元 《非洲的灵感》 (二课时)
第一课时 《非洲的灵感》
第二课时 《咿唷嘞啦》
第三单元 《长江两岸》 (二课时)
第一课时《采茶舞曲》
第二课时 《江南丝竹》
第四单元 《乐海泛舟》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乐海泛舟·变奏曲1》
第二课时 《乐海泛舟·变奏曲2》
第三课时 《摇 篮 曲》
第五单元 《轻歌曼舞》 (二课时)
第一课时 《难忘今宵》与《蓝色探戈》
第二课时 《轻歌曼舞》
第六单元 《春之声》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春晓》
第二课时 《春天来了》、《春晓》

第一单元 《难忘岁月》 (二课时)
第一课时 《难忘岁月 难忘旋律》

教材分析:
《难忘岁月》是七年级第十四册第一单元学习内容。本教材选了几首反映我党各个革命历史时期的歌曲。这些歌曲和乐章歌颂了红军长征和八年抗战时期革命先辈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业绩和革命精神。使我们的学生从中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同时也感受到一代伟人毛主席的英明和伟大。
学生分析:
《四渡赤水出奇兵》写的是红军长征进入贵州后,四面临敌、处境十分危急。是毛主席力挽狂澜,在敌强我弱的不利形势下,机智用兵,四渡赤水,摆脱了蒋匪的尾追堵截,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奠定了毛主席红军统帅的地位。它是革命史诗《东方红》中的一首歌曲,学生们则闻所未闻,所以在教学时,以各种问题的提出、讨论、演唱歌曲的主题等手段来加深学生对歌曲的印象,同时也领略了革命者的英雄主义丰采。《游击队歌》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战士在八年抗战中生活、战斗的情景。“生动地刻画了游击战士在敌后艰苦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刻画了游击战士机智、灵活、勇敢、顽强的群体英雄形象,深刻的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反击侵略者的坚强决心”。从激起学生的兴趣出发,以聆听、感受、体验等形式不知不觉中达到“能够用轻快有力的声音和保卫祖国,憎恨、蔑视侵略者的感情背唱《游击队歌》”。(用三课时)《歌唱祖国》是胜利的颂歌,也是对解放后人民建设事业的美好憧憬,气势磅礴,团结向上。放在《游击队歌》后教学,既是对上节课内容的复习,又在此处起到了感情升华的作用。《红旗飘飘》、《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学生比较熟悉且比较喜欢,故点到为止。
设计理念:
1、课堂设计摆脱旧的教学模式,不再是单纯的音乐课,而是在教学内容上综合文学、历史、地理、朗诵等学科知识,充分体现新课程的学科整合和关联。
2、以聆听、感受、体验等形式来学习歌曲,“暗化”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实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
3、课程设计以长征—抗日—解放—改革开放—走进新时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主线,反映中国历史上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和有一定影响的歌曲,以此来勾起我们对过去岁月的回忆,对美的旋律的回忆。通过各种形式、内容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在满足学生表现欲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合作与交往,力求在整个课堂教学中体现出音乐课程的人文性、综合性、创造性和愉悦性。使学生受到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的熏陶,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
案例背景:
本校为农村初中,教学设施差,所以课件多媒体几乎在教学中不用,课堂教学中多发挥听的功能。但本校想方设法的利用现有条件,且在教学中体现先进的、新的教学理念。
教学目标
1、能够对革命历史题材的音乐感兴趣,愿意了解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及历史背景,积极参与歌唱,聆听等音乐实践活动。
2、聆听《四渡赤水出奇兵》、《游击队歌》、《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感受、体验歌曲表现的内容和音乐情绪。
3、能够用激动的、充满感情的声音演唱《歌唱祖国》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对革命历史题材的音乐感兴趣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听《红旗飘飘》歌曲进教室(孙楠演唱的版本)
二、新课教学
1、学习《四渡赤水出奇兵》
(1)导语:
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当我们听到这令人激动的旋律时,就会禁不住地怀念起那些令人难忘的岁月和记录那些令人难忘岁月的歌曲。(揭题━难忘岁月•难忘旋律)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几首反映我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革命歌曲,希望大家喜欢。
(2)欣赏《四渡赤水出奇兵》
①提出问题:《四渡赤水出奇兵》从音乐情绪上分可以分几部分?表现了什么情景? 最让你难忘的是哪一句或哪几句?为什么?(听歌曲前)
②学生独立思考或相互商讨后回答。(略)
③师生共同小结。(略)
④学生学唱行军路途艰难情景这一主题曲。(教师弹琴,学生轻声唱)
教学思路:《四渡赤水出奇兵》这首歌比较长,对学生来讲也比较陌生,带着问题欣赏,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演唱歌曲的主题,加深学生对歌曲的印象。
(3) 学生回答有关长征的问题(时间、行程、原因)。学生七嘴巴舌后教师语:“由于王明的左倾路线,致使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但当时的国民党反动派污蔑红军的长征是逃跑,你怎么理解?
生:“不是,肯定不是。”生:“是战术上的需要”。生:“为了保存实力”。
师:“对,是战略转移,是为了适应民族解放斗争的需要,而做的一次伟大的战略转移。正是因为有了长征,才保存了红军的实力,才使全国抗日战场形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抗日游击战在华北前线全面展开。请听《游击队歌》”
教学思路:既阐明了事实、又为学习《游击队歌》作了自然衔接。
2、学习《游击队歌》
(1)聆听《游击队歌》
(2)再次聆听《游击队歌》提出问题:《游击队歌》在演唱的力度上有哪些变化?如果请你表演游击队员夜间伏击、奋勇前进、欢庆胜利等战斗生活,从力度强弱方面考虑,配《游击队歌》的哪一种处理方法你认为比较合理?为什么?
①师生讨论解决以上问题。(略)
②学生分组准备表演《游击队歌》(上一节课作为课后作业布置给学生。即让学生完整的听《游击队歌》后,各小组确定本小组要表演的战斗情景)
③三个小组和《游击队歌》音乐来表现抗日游击队员的形象或战斗生活。(教师提供的道具是数面彩旗(当做红旗),数把扫把(长枪)、数条毛巾、半截发财树。加上学生准备的玩具枪、玩具手榴弹、医药箱、帽子等,人手一件道具。表演时,他们把凳子架高做堡垒、凳子排列一块当山头,谁是战斗员、卫生员、红旗手、敌人,分工相当明确,情节细腻、表演形象逼真。如夜间伏击组拿着发财树做掩护,时蹲、时站,悄悄地行进。奋勇前进组举着彩旗、端着扫把、一浪接一浪的冲向山头。欢庆胜利组几个学生抬着一个学生往上扔等。)
教学思路:1、引导学生从力度、情绪等音乐要素去考虑回答。2、利用不同的方式让学生多听多记,潜移默化的学习歌曲。3、“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失去了沟通(社会交往)的教学是不可想象的。在《游击队歌》的表演实践活动中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多层面的、多维度的沟通情境和沟通关系。
④歌曲演唱(了解情况,便于下节课的安排)
⑤回答有关抗日的问题(抗日爆发的时间及结束的时间)
三、复习歌曲《歌唱祖国》
1、导语:中国人民经历了很多的磨难,象长征,八年的抗日,后又进行了三年的解放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才建立,中国人民才站起来。同学们,我们现在满怀激动的心情来《歌唱祖国》。
2、全体学生齐唱、对唱《歌唱祖国》。(男女生分声部)
教学思路:学生带着浓厚的思想感情复习歌曲,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四、欣赏《春天的故事》
1、导语:一九七九年,……。一九九二年,……(以歌曲的前奏音乐为背景,教师充满激情的朗诵歌词)
2、教师有感情的演唱《春天的故事》
五、聆听《走进新时代》小结:
一首优秀的歌曲,不仅能激起人们对往日岁月的怀念,而且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在新的岁月里,畅想时代的主旋律,走进新的时代。(《春天的故事》聆听罢,继而播放《走进新时代》,在高昂地、令人激动的间奏音乐声中做总结。学生嘴里唱着、心里唱着、头脑中回荡着这一熟悉的旋律走出教室。)
教学思路:《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两首歌曲的思想性已在,根本不用说,关键是怎样才能突出它
们的艺术性、艺术性、再艺术性。
六、教学反馈:
德国音乐家舒曼说:“音乐教育,听觉才是最重要的事情”。《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全部活动之中”。整节课,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在积极地、全方位的参与,课堂气氛时而静、时而动、时而唱,时而说,音乐贯穿整节课。 较为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了解、熟悉、再现难往的岁月•难忘旋律。

第二课时 《保卫黄河》

教学目标:1、能用轻快有力的声音和保卫祖国、憎恨、蔑视侵略者的感情歌唱《游击队歌》。学习用乐器为歌曲伴奏。
2、聆听《保卫黄河》和《东方红》,欣赏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感受体验其音乐内容,音
乐情绪及不同表演形式的不同效果,理解其团结人民,鼓舞人民打击敌人的战斗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为歌曲《游击队歌》配伴奏,轮唱歌曲《保卫黄河》。
教学用具:多媒体、钢琴、打击乐器 。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游击队歌》
1.学生听《游击队歌》进教室(教师击打xx‖:xx xx x 0xx:‖ 的节奏)
2. 学习歌曲《游击队歌》。
(1)教师和《游击队歌》击打学生和《游击队歌》拍击xx‖:xx xx x 0xx:‖节奏
(2)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乐器,如小军鼓、三角铁、铃鼓、碰铃、双响筒等为 《游击队歌》伴奏
(3)学生唱《游击队歌》(不用伴奏,教师注意听学生容易唱错的地方或学生不自信的地方)
(4)歌曲难点解决
(5)小组合作配伴奏,有感情的演唱《游击队歌》.
(6)师:这首歌创作的背景是什么?(抗日战争时期)在这个时期内有很多影响时代的伟大作品,
下面我们再为大家介绍《黄河大合唱》的部分内容,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她
二、新课学习
1、学习《保卫黄河》
(1)《黄河大合唱》创作背景
1939年,诗人光未然在延安朗诵了他的新作《黄河吟》,受到音乐家冼星海的极大兴趣,他抱病花了六天的时间完成了这部伟大的作品。《黄河大合唱》以黄河为背景,以群众歌曲的音调为基础,描绘了中国人民英勇抗战的历史。
(2)欣赏《保卫黄河》
①初听《保卫黄河》,思考:音乐表现了怎样的场面?怎样的情绪?(出示“在激流中前进”画面)
②再聆听《保卫黄河》,小组讨论:歌曲的演唱形式是怎样变化的?会产生怎样的艺术效果?
③学生感受并歌唱(·齐唱歌曲 ·分男女生轮唱 ·说说效果有什么不同?)
④导语:这首歌曲表现了游击键儿前赴后继,英勇战斗的壮丽情景. 那么,我们再来看下面一首歌曲反映了怎样的场面?
2、学习《东方红》
(1)聆听《东方红》,边听边思考:歌曲表现了怎样的场面?歌颂了谁?(讨论并出示毛泽东画面)
(2)齐声唱唱〈〈东方红〉〉的主题,体会其旋律美、音乐美。
3、聆听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
(1)聆听音乐,四人小组合作完成下表。

音乐主题(出现了几次)

音乐的速度和力度

音 乐 情 绪

表 现 的 音 乐 画 面

第几次后出现了什么音乐

(2)师生交流什么是变奏音乐?(教师小结)
(3)从音乐中你看到了什么?(展示滚滚黄
河、战争及胜利的若干图片)周恩来同志听了这部合
唱,为冼星海同志写下了“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
谱出呼声”的题词。
三、 教师小结:(略) 学生聆听《歌唱祖国》走出教室。

第二单元 《非洲的灵感》 (二课时)

第一课时 《非洲的灵感》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活动,以积极的态度感受非洲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喜爱非洲民族民间音乐,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世界多元音乐文化。
2、聆听非洲民间歌曲片断,体验这些歌曲的风格特点。
3、知道马林巴、非洲鼓等代表性非洲民间乐器,并能辨认此乐器的音色
教学重点和难点:喜爱非洲民族民间音乐,体验其不同歌曲的风格特点。
教学理念:提高学生音乐审美力,感受非洲民间音乐中的情境美、音韵美、 伴奏美等。激发学生对非洲民族音乐的兴趣、爱好。
教学过程:
一、《咿唷嘞拉》学习
1、带问题,聆听《咿唷嘞拉》
a、感觉音乐节奏、风格特点。 b、猜测这是来自哪大洲的音乐?
2、学生简答:非洲音乐,节奏感强(学生若答错,教师加以引导)。
二、介绍非洲
1、了解非洲文化、生活、习俗、宗教等情况。
一个地区的音乐文化往往与当地人的生活、习俗等息息相关,首先请同学们谈谈你对于非洲的了解。
a、四人小组讨论
b、学生回答(学生的信息来自于课外读物、电视或网上)
c、教师补充、小结
2、非洲民间乐节奏特点:
师:在非洲,音乐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它既注重艺术性、又强调社会性、政治性、宗教性。强烈奔放,复杂多变的特殊节奏是非洲黑人音乐的重要因素。
a、教学生简单舞蹈动作:双臂稍弯曲,两掌相对于胸前,随节拍做前后自由摆动,双脚做前进若干步和后退若干步的交替动作。
b、截取《咿唷嘞啦》片断,学生合节奏做舞蹈动作(在舞蹈动作中进一步感受非洲民间乐的独特节奏)
三、欣赏非洲民间乐片段
1、聆听片段:《西非民间音乐》、《西玛亚》和《战士的舞蹈》听辨:这些片段中运用了那些乐器?
2、辨别乐器和乐曲
a、学生回答三片段中用了哪些乐器?
鼓,马林巴、果拉琴可能学生不知这两种乐器的存在,只能答与这些乐器音色相近的乐器。(教师不能全盘否定)
b、教师向学生介绍:(三种代表性非洲民间乐器。)鼓、马林巴、果拉琴,结合课文插图
3、鼓的节奏体验(在片段中截取典型乐句)
a、教师简述鼓在非洲音乐中的重要作用
非洲鼓:被称之为非洲传统音乐之魂,有数百种之多。功能多种多样,除了用于音乐外,它还是民族、部落、宗教的象征,用来传递各种信息,即鼓语
b、感受鼓的音色
将一大鼓置于教室中间,教师鼓励学生自由上来击打(人数不限,击打方式不限)
c、学生即兴表演
本课实践与创造的节奏型为《咿唷嘞啦》片段准备。
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伴奏表演(学生凭已有的乐感自由表演,教师加以一定的表扬。)。
四、课堂小结:(略)在(咿唷嘞啦)的旋律中结束本课,学生在自己设计的鼓声中离开音乐教室。

第二课时 《咿唷嘞啦》

教学目标:1、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演唱刚果歌舞曲《咿唷嘞啦》,体验非洲歌舞曲的风格特点,能够根据歌曲情绪编配节奏型,并为歌曲演唱作伴奏。
2、能够在亚洲、拉丁美洲和非洲的民间音乐中,辨别其中具有非洲风格特点的音乐。
教学重点:懂得欣赏节奏之美,掌握一定的控制节奏的能力。
教学理念:人在快乐兴奋时的原始欲望即是“手舞之、足蹈之”,当其进退有据而合拍时,充满动感的节
奏也即诞生。增强学生对节奏的敏感性将使他们在理解音乐时变得主动和更有快感。在现代音乐中,充
满着大量的复杂和极具动感的节奏。如现代流行音乐的主要流派摇滚乐的“三大件(吉他、贝斯、鼓)”
中的节奏乐器鼓被誉为“音乐之骨”,支撑着整个音乐的行进,甚至有极端的例子以鼓为中心而歌声和吉
他成为衬托者。过了幼稚园和小学时代,我们的学生出于羞涩或其他原因变得不习惯做律动练习,长此
以往,不管是欣赏还是歌唱都走向被动的局面。表现在譬如本应灵动的音乐被唱得拖沓粘腻,往往音准
也容易偏低。节奏的作用不是重要,而是根本。
教材分析:《咿唷嘞啦》歌曲为三段,第三部分的变奏较难,怕占用太多时间使教学重点无法实现,所以用第一段来代替,使原来的ABA’成为ABA,减轻负担节约课时。
教学流程:
一、学习《咿唷嘞啦》
1、回忆上节课欣赏过的《咿唷嘞啦》原版。
提问:这首歌和我们经常听的歌比较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各异,有的说像念经有的说在唠叨,有的说好象在教训人讲道理,也有的说是讲故事。)
师:可能很多同学听周杰伦的歌,那么有人知道他的歌曲风格吗?对了,这种风格并不新
鲜,它就是美国的黑人说唱乐,简单地说就是在音乐伴奏下讲故事。黑人奴隶从非洲被贩卖到美洲,同时也把音乐带到美洲。说唱乐可以说是非洲黑人音乐传统的延续。
2、师范唱《咿唷嘞啦》:
①导语:现在老师来唱《咿唷嘞啦》这首歌曲,听后请说出你的感受?
②学生谈感受,谈体会(学生可能说老师唱的和磁带里的不是同一首歌啊,不太像啊等等。)
③老师讲解:由于文化上的差异,要完全地模仿黑人音乐的风格是非常困

8. 拉丁美洲音乐的特点

1、拉丁美洲音乐多是和生活密切相关,与宗教、劳动、舞蹈相结合的,所以,一般说来,他们所拥有的旋律单纯而带有独特的表情。这种特点尤其在安第斯地带以民歌为基础的南美民间音乐中表现出来,没有半音的五声音阶。

2、拉丁美洲的音乐节奏比较单纯。但是根据记载,在西班牙人征服墨西哥以前,在墨西哥,为了适应宗教性的舞蹈,已经具有了非常复杂的、由打击乐器敲打的节奏。另外,在印第安人的传统音乐中,没有欧洲意义上的和声。

3、乐器方面,没有弦乐器是一大特色。虽然在当今的印第安人音乐中经常采用吉他、小提琴、竖琴等弦乐器,但是这些都是16世纪以来由欧洲人带来的,或者是接受欧洲的影响而在新大陆制造出来的。

(8)拉丁美洲民间音乐教案扩展阅读:

拉丁美洲的居民大部分是混血儿,所以,音乐上也表现了从那个社会中自然产生的生活情感。在这里所谓的欧洲风格、非洲黑人风格,都是已经染上新大陆的色彩,获得了新的生命。

与其说是原来的印第安人的音乐文化按照古代样式被传承下来,不如说是一方面吸收了种种影响,另一方面是作为表达生活于现实中的人们的情感,而加进了许多微妙的变化。

印第安人提供基本的五声音阶模式,欧洲殖民者的影响表现扩展音阶、增加和弦上,黑人则增加了变化音的修饰。在节拍和节奏上,印第安人坚持短句长休止,用单调的击鼓声作伴奏。

9. 拉丁美洲的教案

1.知识要求:了解或掌握西班牙、葡萄牙的封建殖民统治;拉丁美洲社会的发展;海地的独立、西属拉丁美洲独立运动;葡属巴西的独立;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成果和历史意义。

2.能力要求:(1)概括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过程。(2)分析北美独立战争和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异同点。

3.情感目标:殖民统治迟滞了拉丁美洲社会进步,违背了拉丁美洲人民追求民族独立的愿望,殖民枷锁被打破,新兴民族国家的建立,体现着时代的进步,落后的社会制度必将被先进的制度所替代。

课时安排 1课时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拉丁美洲独立运动过程的广泛性、多样性和曲折性。

2.难点分析:对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性质的探讨和理解是难点。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具有民主革命和民族革命的双重特点,但它在更大的程度上只完成了民族革命的任务,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因带有外部条件引发的明显特征,革命带有早产的性质,因而独立运动的成果打上了很大折扣。

课堂教学设计

一、独立战争前的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原因和条件)

师:(投影《独立前的拉丁美洲形势图》)讲解拉丁美洲的地理概念及政治概念。这一地区长期沦为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地,以西、葡语言为官方语言,而这两种语言属于拉丁语系,所以这一地区叫拉丁美洲。

生:(读图,明确拉丁美洲的地理概念)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关于西班牙、葡萄牙在拉丁美洲的残暴殖民统治的有关内容,并作简单归纳。

生:(阅读并归纳)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简单概括)西班牙、葡萄牙殖民者政治上的封建专制统治,经济上肆意掠夺财富,压榨印第安人和黑人是独立运动的根本原因。除此之外,和美国独立战争相比,我们还能找到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历史背景?

生:(阅读、思考、回答)

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简单概括)相同之处有:随着拉美自身经济的发展,广大人民强烈要求摆脱宗主国的束缚;随着启蒙思想的传播,殖民地人民民族民主意识日益增强。不同的是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和西、葡的衰落,为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提供了有利条件;近在咫尺的美国的独立大大鼓舞了拉美人民。

总之,在上述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拉美独立运动一触即发。

二、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过程

1.海地独立

师:海地原属于西班牙的殖民地,后来被法国夺取。海地黑人曾多次发动反对法国殖民者民族压迫和种族歧视的起义,1791年在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杜桑·卢维杜尔领导黑人奴隶再次起义。(指导学生了解海地独立的经过和结果)

生:(阅读)

师:1804年,也就是拿破仑在欧洲称皇帝的那一年,海地成为拉丁美洲第一个独立的国家。 “我们恢复了我们原有的尊严,维护了我们的权利;我们宣誓:永远不把我们的权利委弃给任何强国。”海地独立宣言代表了拉丁美洲各国人民的心声。海地独立掀开了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序幕。

2.西属拉丁美洲的独立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关于西属拉丁美洲独立进程的有关内容,按人物归纳总结西属拉丁美洲独立运动重大事件。

生:(按教师要求阅读、归纳)

生:(列举重要人物及事件)

师:(根据学生回答,展示并板书)

伊达尔哥____

玻利瓦尔____

圣马丁____

师:西属拉美独立战争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810年至1815年,除秘鲁外,西属拉美殖民地都发动起义,各地初步建立政权,中心在墨西哥。(指导学生了解墨西哥独立运动的特点(更具群众性)和性质)但由于没有提出人民迫切需要的政治经济改革纲领,也没有动员印第安人和黑人参加;各地斗争缺乏协作,力量分散。随着拿破仑帝国的覆灭和西班牙王室的复辟,各地独立政权大多被摧毁。

第二阶段从1816年至1826年独立运动的领导人吸取了经验教训,提出了明确的革命纲领,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打破地区界限,相互配合支援,赢得最终胜利。中心在南美洲。(指导学生了解玻利瓦尔和圣马丁一北一南,最后联合的斗争的成果)

生:(阅读)

3.葡属巴西独立

师:1822年,葡属巴西独立。到1826年,拉丁美洲基本独立。(投影《独立后的拉丁美洲形势图》和《拉丁美洲主要国家独立情况表》)

生:(读图、表)

4.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意义

师: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彻底打碎了西班牙和葡萄牙长达三个世纪的殖民统治,建立了一系列的新兴国家,基本形成今天拉美的政治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独立以后,除巴西外,各国在形式上都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制,拉丁美洲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运动还打击了西班牙、葡萄牙的封建腐朽势力,配合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

美国和拉丁美洲国家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赢得了独立,但独立后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成立了统一的美国,而西属拉美殖民地却建立起一系列独立国家,发展程度很不一样,到今天也是大相径庭。为什么?同学们对这个问题较感兴趣。看看通过今天的学习,能不能结合美国和拉丁美洲独立的背景、经过和结果等有关知识,想想原因。

生:(按座位分成四组,分组讨论)

师:(巡回走动,听取意见,适时指导)

生:(小组代表发言)

师:(讲评并小结)北美13个殖民地的宗主国是资本主义的英国,移民主要是英国和欧洲其他国家劳动人民;美国未经历封建社会时期,发展资本主义虽然起步晚,但是起点却很高;13个殖民地之间经济往来频繁,初步形成了统一的市场,统一的美利坚民族也开始形成;在大陆会议和大陆军总司令华盛顿领导下,以《独立宣言》为旗帜,革命是水到渠成,进行彻底。美国以突飞猛进的速度在发展,但国内也存在问题。独立后的美国建立了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联合政权,未解决黑人奴隶制问题,使美国南北两方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为以后美国内战埋下伏笔。

西属拉美殖民地由封建的西班牙统治,移民主要是西班牙人;没有统一的市场,更没有形成统一的民族;没有统一的领导机构和领导人,也没有统一的革命纲领,各地是分别进行和取得胜利的;拉丁美洲资产阶级革命有早产意味,独立运动的成果打了很大折扣,封建阻力大,发展资本主义受到很大阻碍。

阅读全文

与拉丁美洲民间音乐教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爱情围墙歌词 浏览:230
道奇酷威广告背景音乐 浏览:106
比喻轻音乐之美的文字 浏览:542
小号音乐下载 浏览:578
歌曲专辑图下载地址 浏览:867
财神驾到歌曲mp3下载 浏览:734
琴歌指弹海阔天空吉他谱 浏览:355
下载mp4格式的音乐 浏览:352
电脑听音乐用什么 浏览:512
最好酷狗音乐播放器 浏览:502
信乐团队的假如简谱 浏览:243
平安酷狗音乐 浏览:760
佳人轻抚桃花mp3下载 浏览:453
infinite网易云音乐 浏览:844
岁月赵忠祥背景音乐 浏览:980
如何将电脑的歌体添加到苹果音乐 浏览:672
fade钢琴mp3 浏览:86
奔跑吧兄弟宋仲基背景音乐 浏览:806
成都彩虹小学音乐老师 浏览:496
凤凰传奇星光歌曲点评 浏览: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