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班《好听的声音》应彩云 幼儿园优质课示范课公开课 完整教案
一、活动目标 1、体验探索声音的乐趣,乐于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2、能辨别生活中不同的声音。 3、在为乐曲伴奏中,感受声音的轻响。 二、活动准备 1、宝宝生活中声音的flash。 2、录音带: 大鼓和小鼓音乐 3、每人一只塑料小瓶,小盆4个,黄豆若干,三瓶软硬不同的糖果,大鼓小鼓各一个(图片)。... 三、指导要点 1、鼓励幼儿依据生活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在听听、玩玩、尝尝中感受声音,激发幼儿对探索声音轻响的兴趣。 四、活动过程 (一)、生活中的声音 听声音:(以宝宝早晨的生活背景)笑声——鸡鸣——盥洗——汽车——问候(老师好)。引导幼儿说出笑声、动物的叫声、听水声进行猜想、说出马路上的汽车声等。 (二)、让小瓶发出声音,为大鼓小鼓伴奏 1、让空瓶子发出声音 宝宝来到幼儿园,老师要和宝宝一起玩啦。这里有一个瓶子,你能让它发出声音吗?(幼儿每人取一小瓶子,探索用各种办法让它发出声音)。 2、用瓶子装豆让它发出声音 这里有许多豆子,小豆和瓶子在一块能发出声音吗? 3、(放录音)引导幼儿跟着音乐摇瓶子:用儿歌“你的小瓶子,有声音吗?有有有”有节奏地引导幼儿感受音乐。 4、出示大鼓和小鼓图片,引导幼儿用瓶子摇出大鼓和小鼓的声音,感受用力大小不同,发出的声音轻响不同;装的多少也影响瓶子发的声响(太少声音小,装满没声音,感受事物的相对性) (三)、幼儿通过尝一尝,咬一咬,区别糖果的软硬不同,知道装硬糖果的瓶子摇起来会发出大鼓的声音,装软糖果的会发出小鼓的声音。 (四)、为“大鼓小鼓”唱歌,边摇瓶子配乐曲边唱歌。 五、活动延伸 出示装棉花糖的瓶子,提出:棉花糖与软糖发出的声音,谁更像大鼓、谁像小鼓?请幼儿到教室去吃吃看就知道了。
㈡ 关于小班端午节包粽子、做龙舟的教案
活动名称:快乐端午 (一)活动目标:
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喜欢和老师、小朋友一起玩玩、尝尝,共享节日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粽子、鸡蛋、艾蒿、荷包、五彩线、端午图片 (三)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引出端午的由来。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吗?(端午节)你们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那我们一起来听听端午节的由来,好吗? 2.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环境的变化,谈谈端午的习俗。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班的门上挂的是什么呀?(菖蒲)那为什么要挂艾蒿呢?(因为端午节要到了,挂艾蒿是端午节的习俗)小朋友们,你们知不知道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呢?
(1)挂艾叶菖蒲:艾草和菖蒲中都含有一种叫芳香油的东西,可以用来杀虫防病虫害,它的香气可以起到净化环境、驱虫祛瘟的作用。
(2)赛龙舟:屈原投湖自杀的时候呢,有许多人划船去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可是却没有能够把屈原就上来,后来每年五月五日就用划龙舟来纪念这件事。 吃粽子:屈原死了之后,人们怕河里的鱼虾把他的尸体吃掉,就将糯米包在粽叶中,投到河里喂鱼。
(3)佩香包:端午节的时候小朋友们都要戴上香包,驱邪之意,香包里面放了很多想香料,闻起来香香的,香包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和颜色,可以挂在脖子上,也可以带在手腕上,好看极了!
(4)五彩绳:在端午节人们编各种彩色的带子挂在手上,很好看又有吉祥的意思。
3.学习儿歌《五月五》。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关于端午节的儿歌——《五月五》。五月五,是端阳,插艾蒿,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4.吃粽子
(1)观察粽子的外形和颜色。
师:今天老师也为小朋友带来了很多的粽子,请你拿一个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你手里拿的粽子像什么?并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 小结:粽子的形状真有趣! (2)认识粽叶。
师:粽子的形状真有趣,我们来闻一闻,香吗?你们知道这阵清香,来自哪儿?是从粽子外面的这片叶子上散发出来的,它叫粽叶。 (3)幼儿品尝。
师:你们吃过粽子吗?你吃过哪些粽子?今天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很多的粽子,我们来吃吃看,跟你吃过的一样吗? (4)幼儿讲述粽子的馅及它的味道。 小结:原来粽子的品种这么丰富啊! (四)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共同品尝端午食品。
㈢ 求音乐:有关端午节的儿童歌曲,歌词中五月五,吃粽子,赛龙舟
正确歌词:五月五,吃粽子,赛龙舟,真热闹。
《端午节》
作词:佚名
作曲:佚名
演唱:群星
歌词:
五月五,吃粽子,
赛龙舟,真热闹。
蚊虫不来身边闹。
五月五,端午到,
赛龙舟,真热闹。
吃粽子,带香包,
蚊虫不来身边闹
五月五,端午到,
赛龙舟,真热闹。
吃粽子,带香包,
蚊虫不来身边闹。
(3)关于小班端午的音乐课扩展阅读:
《端午节》是一首儿歌,而儿歌是以儿童为主要对象的具有民歌风味的简短诗歌。
儿歌是儿童文学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体裁形式之一,儿歌是民歌的一种,全国各地都有,内容多反映儿童的生活情趣,传播生活、生产知识等。
儿歌作为幼儿语言教育中的一种,因其韵律优美、节奏鲜明、琅琅上口、生动形象、贴近儿童生活等特点,符合幼儿发展规律,成为幼儿学习和发展语言的最好材料,有效地利用儿歌,可以全方位地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㈣ 亲~急需!在线等幼儿园小班端午节音乐教案 要详写的
活动名称:《过端午》
活动目标:
1、学念歌词,通过歌谣的形式感应拍子与节奏。
2、 让幼儿懂得“五月五”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
3、让幼儿体验节日愉快的气氛。
活动准备:
挂图、实物“粽子”、铃鼓、CD碟片
三、 活动过程
(一) 出示实物“粽子”,引入课题。
师:“小朋友,你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什么好吃的东西?(粽子) 妈妈在什么时候包粽子给你们吃呢?(端午节)
(二) 向幼儿简单介绍端午节的由来及习俗(出示挂图)
:包粽子,喝雄黄酒,做香包,挂艾草,赛龙舟。
(三) 学念儿谣《过端午》
1、 幼儿与教师一同欣赏音乐。
2、 老师示范念语词律动,幼儿模仿。
3、 配合CD, 幼儿跟老师一起念语词做律动,间奏部分做划船动作。
4、 拍子练习: 教师在黑板上按拍子画泡泡,幼儿看着泡泡边念语词边模拍(拍子);配合CD。
5、 节奏练习:在泡泡里画出儿谣节奏线,配合CD幼儿跟老师一起拍念语词节奏。
6、 幼儿尝试用脚踏拍子,同步手拍节奏,配合CD。
(四) 游戏《铃鼓龙船》,幼儿每人一只铃鼓
1、 边念儿谣边用铃鼓拍节奏,间奏处用铃鼓当龙船划。
2、 路线:用铃鼓排成一排,幼儿跟教师走节奏离开教室。
应要注意的问题:
1、熟读教材,依据幼儿情况把握课程重点。教师一定要研究教材中音乐作品所蕴含的音乐元素,对孩子有哪些方面的发展,哪些是孩子可以掌握的,知识间的逻辑关系是怎样的,我可以采取怎样的教学方式孩子才能更快更好的掌握。像《过端午》这首儿谣,作为小班课程的第一课时,不建议在第一课时就完成语词、拍子与节奏的内容,由于一节课的内容多,活动中老师就出现了匆匆过场的情况,每一个环节都没有做透,在幼儿没掌握的情况下就进入下一内容的学习,而上一个内容的习得是下一个内容的前提,所以孩子学得辛苦却又没有获得相关提升,因此第一课时需要老师把握课程重点:拍子及语词,可通过肢体律动、单人游戏、双人游戏、道具及乐器来感应,让孩子充分体验及感受,把每一环节做足做透。
2、活动目标的调整:从教材及活动可知,通过一两节课即可完成“让幼儿懂得五月五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目”“让幼儿体验节日愉快的气氛”显得牵强,毕竟这一两节课所设计的知识很有限,又是音乐课,应该凸显音乐本体性,因此活动目标可以调整为:
(1)感应儿谣中的拍子,学念儿谣。
(2)体验参与音乐活动的乐趣。
3、教师肢体动作的美感。我认为既然是艺术领域的活动,首先给予儿童的应该是美的感受,所以教师在做肢体律动时一定要注意到动作的美感。同时教师还要注意提升幼儿动作的美感,孩子在想象、创造动作时,常常不会注意到这一方面,教师在模仿及推广孩子的动作时要及时美化孩子的动作。
4、教学策略方面。教师要注意稳定幼儿的情绪及吸引住幼儿的注意力后再进行讲解、示范及互动,如画泡泡及最后的走路线环节,在幼儿的注意力是分散、游离的情况下,教师马上进行讲解及示范,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最后孩子还是乱成一团。
5、队形的考虑。从一开始进场到结束教师都要考虑好幼儿的队形。进场时是听歌曲做律动,因此围圆圈走便于幼儿学习及模仿;在倾听、感应音乐环节围圈坐下,便于教师示范及关注到所有的孩子;在画泡泡指拍模拍环节,幼儿横排坐在黑板前能更好地跟着教师的指示去操作;走路线环节,教师先讲解及示范清楚后再让幼儿排好直排队形进行活动。总之,每一环节的设计时都要考虑清楚队形的设计,思考怎样更有利于孩子的发展。
㈤ 幼儿小班端午节教案
准备教具。一个粽子、画一副屈原的图片。问小朋友吃过粽子吗?答‘《吃过》。然后接着问小朋友,是不是每天都吃粽子,答《不是》这是引入端午节的来历,是纪念谁,把图片拿出来。让小朋友认识他并记住
㈥ 幼儿园小班端午习俗备课教案怎么写
(一)活动目标: 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喜欢和老师、小朋友一起玩玩、尝尝,共享节日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粽子、鸡蛋、艾蒿、荷包、五彩线、端午图片 (三)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引出端午的由来。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农历…… (一)活动目标: 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喜欢和老师、小朋友一起玩玩、尝尝,共享节日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粽子、鸡蛋、艾蒿、荷包、五彩线、端午图片 (三)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引出端午的由来。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吗?(端午节)你们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那我们一起来听听端午节的由来,好吗? 2.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环境的变化,谈谈端午的习俗。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班的门上挂的是什么呀?(菖蒲)那为什么要挂艾蒿呢?(因为端午节要到了,挂艾蒿是端午节的习俗)小朋友们,你们知不知道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呢? (1)挂艾叶菖蒲:艾草和菖蒲中都含有一种叫芳香油的东西,可以用来杀虫防病虫害,它的香气可以起到净化环境、驱虫祛瘟的作用。 (2)赛龙舟:屈原投湖自杀的时候呢,有许多人划船去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可是却没有能够把屈原就上来,后来每年五月五日就用划龙舟来纪念这件事。 吃粽子:屈原死了之后,人们怕河里的鱼虾把他的尸体吃掉,就将糯米包在粽叶中,投到河里喂鱼。 (3)佩香包:端午节的时候小朋友们都要戴上香包,驱邪之意,香包里面放了很多想香料,闻起来香香的,香包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和颜色,可以挂在脖子上,也可以带在手腕上,好看极了! (4)五彩绳:在端午节人们编各种彩色的带子挂在手上,很好看又有吉祥的意思。 3.学习儿歌《五月五》。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关于端午节的儿歌--《五月五》。五月五,是端阳,插艾蒿,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4.吃粽子 (1)观察粽子的外形和颜色。 师:今天老师也为小朋友带来了很多的粽子,请你拿一个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你手里拿的粽子像什么?并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 小结:粽子的形状真有趣! (2)认识粽叶。 师:粽子的形状真有趣,我们来闻一闻,香吗?你们知道这阵清香,来自哪儿?是从粽子外面的这片叶子上散发出来的,它叫粽叶。 (3)幼儿品尝。 师:你们吃过粽子吗?你吃过哪些粽子?今天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很多的粽子,我们来吃吃看,跟你吃过的一样吗? (4)幼儿讲述粽子的馅及它的味道。 小结:原来粽子的品种这么丰富啊! (四)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共同品尝端午食品。
㈦ 小班音乐公开课(小鱼游)活动重点和难点
课题:《小蝌蚪找妈妈》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2、能够用完整连贯的语言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思。3、感受动画的意境美。活动重、难点: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活动准备:故事录音带、课件、图片活动过程:一.猜谜语,引出课题。“大大的脑袋,黑黝黝,细细的尾巴水中游!”提问:“小蝌蚪从没见过自己的妈妈,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吗?”提问:为什么小蝌蚪和自己的妈妈长得不一样?幼儿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二.播放故事录音,感知故事内容。教师提问:1、小蝌蚪找到自己的妈妈了吗?它的妈妈是谁?2、小蝌蚪的妈妈长得是什么样的?3、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它们碰到了谁?互相说了什么?4、它们把谁当成了妈妈?三、整体欣赏故事情节。四、分段欣赏故事内容。1、小蝌蚪为什么去找妈妈?2、看图片1,遇到鸭妈妈时,他们说了些什么?鸭妈妈说了些什么?用图表示。3、看图片2、3、4,遇到鱼妈妈、螃蟹妈妈、乌龟妈妈时,他们说了些什么?小蝌蚪又说了些什么?4、用连贯的语言说一说故事情节。五、熟悉掌握故事幼儿跟录音边看图边讲述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六、活动延伸:欣赏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课件。1、小蝌蚪和青蛙妈妈长得像吗?她是长得怎么样的?蝌蚪是如何变成青蛙的?2、再次完整看图片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3、教师小结:原来小蝌蚪过几天先会长出两条后腿来,接着又会长出两条前腿来,等四条腿长齐了,脱掉尾巴,换上绿衣裳,就变成了青蛙。
㈧ 小班音乐课进场音乐有哪些
节奏欢快的:《哆来咪》、《铃儿响叮当》、《欢乐颂》、《找朋友》、《哇哈哈》
节奏较抒情优美的:《雪绒花》、《茉莉花》、《小星星》
希望你能满意~!
㈨ 小班音乐课怎么上
一、巧用小朋友喜欢的动作和游戏来训练节奏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音乐知识掌握的很少,注意力又很难集中,因此,对兴趣的调动和注意力的培养是上好音乐课的关键。这时单调乏味的传统型的节奏训练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教师在音乐活动开始前,就要巧妙地运用“请你像我这样做—我就像你这样做”“小鼓-小鼓-咚-咚”等游戏形式,来训练小班幼儿的节奏感,这样不仅巧妙地训练了孩子的节奏感,还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为下面的活动课打好了基础。并且会使孩子们兴趣浓厚,乐此不彼。
二、创设环境,让小朋友尽快进入角色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活动的时间不宜过长,所以教师一开始就要想办法一下子抓住小朋友的注意力,让他们尽快进入角色,导入正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