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谁能给出《彼得与狼》中的音乐分析
为了使音乐更易于领会,富于独创性的普罗科菲耶夫别开生面地采用了交响童话的新体裁,即一边用管弦乐队演奏表达不同的音乐形象,一边用富于表情的朗诵词,来解说音乐内容的情节。这部交响童话中有很多角色,如彼得、小鸟、鸭子、猫、大灰狼、老爷爷及猎人等。
1、表示小鸟的主题音乐
长笛以高音区的明亮的音色,吹出快速、频繁、旋转般的旋律。使妈咪和宝宝犹如看见小鸟在天空中愉快地飞翔,叽叽喳喳地唱着歌。
2、表示鸭子的主题音乐
与唢呐相似双簧管的音色,和鸭子的叫声很像。因此,在中音区吹出的带变化音的徐缓主题旋律,具有悲歌性,表达鸭子后来被大灰狼吞掉的悲惨命运。由于鸭子是善良可爱的,所以吹奏出的鸭子主题音乐也是优美动听的。
3、表示猫的主题音乐
猫在这部交响童话里是个调皮捣蛋的角色,因此,表达它的音乐,是用单簧管吹出的轻快活泼的跳跃性音调,显示出小猫的诙谐和活泼的性格。
4、表示老爷爷的主题音乐
由于老爷爷讲话的声音低,并且说起话和走起路来慢吞吞的,又爱唠唠叨叨地没完没了,所以就用音色浑厚的木管,徐缓地吹奏出较长的叙事音调。使妈咪和宝宝仿佛看到老爷爷唠叨样子。
5、表示大灰狼的主题音乐
大灰狼是凶残可恶的,表达它的音乐是用三只圆号吹奏出来的,从音色、音量和音调上,都有一种阴暗的感觉。妈咪和宝宝会感觉到这是反面形象的音乐。
6、表示猎人开枪的主题音乐
定音鼓急速密集的滚奏,表达猎人从树林一边走出,一边开枪。
7、表示彼得的主题音乐
最后,乐队以弦乐奏出明快、进行性地音乐,生动地表达了活泼、勇敢的小朋友彼得的机智形象。
Ⅱ 彼得与狼音乐剧观后感两千字
《彼得与狼》是来前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所创作的的一部儿童交响童话,这也是版他的代表作之一,权之所以如此有成就要归功于他的在国外十多年的经历和天赋。在普罗科菲耶夫创作的第三时期追随国际音乐新潮流,倾向于新古典主义,不同于以往俄罗斯民族的风格。1936年,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应莫斯科中央儿童剧院之邀创作一部新的儿童交响乐作品,希望能在走进课堂的第一刻开始孕育儿童们的音乐品味。仅四天的时间,普罗科菲耶夫创作出了交响曲《彼得和狼》。1936年5月2日的首演并不走运,用作曲家自己的话讲:“没有能吸引住听众的注意力。”普罗科菲耶夫恐怕很难预见到《彼得和狼》如今成为儿童音乐的经典之一,带给不同年龄的儿童和成人欢乐和启示。2008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彼得与狼》就是来源于此,英国的动画人把这个经典故事搬到了现代,并赋予了其全新的结尾。
Ⅲ 我要上《彼得与狼》这一课,有没有几首课前律动的音乐介绍下啊。急用!
《彼得与狼》本身就是著名的交响童话,由前苏联作曲家普罗柯菲耶夫专为儿童写的。
用这首音乐再适合不过了。
MP3我消息发给你了,请查收。
Ⅳ 五年级下册音乐书《彼得与狼》的作业怎么写
五年级下册音乐书呃,《彼得与狼》的作者页怎么写?那我不会写,我也没文化。
Ⅳ 童话剧音乐《彼得与狼》是谁的作品
《彼得与狼》作品赏析
普罗柯菲耶夫为儿童写的一部交响童话,完成于1936年春,同年5月2日在莫斯科的一次儿童音乐会上首次演出。该作品是普罗柯菲耶夫的代表作品之一。该曲虽以儿童为对象,但同时也使成人们产生很大兴趣。由作者本人所构思的情节和撰写的朗诵词,具有生动活泼而又深刻的教育意义。
故事情节大致是:少先队员彼得与他的小朋友鸟儿一起玩耍,家中的小鸭在池塘嬉游,与小鸟争吵。小猫趁机要捕捉小鸟,被彼得阻拦。爷爷后来吓唬他们说狼要来了,把彼得带回家。不久,狼真的来了,吃掉了小鸭,还躲在树后要捉小鸟和小猎。彼得不顾个人安危,在小鸟的帮助下捉住狼尾巴,将它拴在树上,爷爷和猎人赶来把狼抓进了动物园。故事寓意深刻,表现了少年彼得以勇敢和机智战胜了凶恶的狼。
作曲家运用乐器来刻画人物和动物的性格、动作和神情,音乐技巧成熟,形式新颖活泼,旋律通俗易懂。全曲既有贯穿的情节,而又不是干涩地平铺直叙; 每一个角色、每一个段落不但形象鲜明,而且还含有表达尽致的艺术魅力。当然,最可贵的还是这部作品的思想内容:只要团结起来,勇敢而机智地进行斗争,任何貌似强大的敌人都是可以战胜的。
音乐中用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弦乐四重奏、定音鼓和大鼓所奏出的具有特性的短小旋律和音响,分别代表小鸟、鸭子、猫、爷爷、少年彼得和猎人的射击声等。曲中采用长笛的高音区表现小鸟的灵活好动;弦乐奏出了彼得的神情,描绘了彼得的机智勇敢;鸭子的形象由双簧管模拟,生动地刻画出那蹒跚的步态:单簧管低音区的跳音演奏描绘了小猫捕捉猎物时的机警神情;爷爷老态龙钟的神态由大管浑厚、粗犷的声音来表现,节奏和音调模拟了老人的唠叨:狼阴森可怕的嚎叫用三只圆号来体现。
〈彼得与狼〉作品赏析
故事内容介绍
有一天早晨起来,彼得开了大门,走到广阔嫩绿的牧场(反覆奏出彼得的主题,表示他愉快的心情)。在牧场大树的枝头上,坐着彼得的朋友-小鸟。小鸟愉快的吱喳道:"早安,多么安静啊!"(在小鸟的主题后,弦乐奏出牧场与彼得的主题)
由于出门时忘了关门,这时鸭子也高兴得摇摆着身子走了出来,鸭子的主题出现后小鸟的主题也加入了,随后在这音乐上:……)。当小鸟看见鸭子,就飞到他身边,耸着肩膀以瞧不起的口气说到:“嘿!你不会飞,算什么鸟啊?”鸭子不服气的说: “哼!你又是什么鸭子,怎么不会游水啊?”说着就跳进池塘中(法国号描写鸭子跳进池塘的声音)。只听见他们无休止的斗嘴争吵,这时鸭子在池塘游水,而小鸟在池畔跳着(音乐随着他们斗嘴争吵音乐逐渐加快)。
彼得有趣的看着,突然一个身影闪入彼得眼帘,哦!原来是一只猫儿蹑手蹑脚的从草地上爬了过来,(单簧管吹奏猫的题)。猫儿悄悄地挨近小鸟身旁,心中盘算着:“小鸟和鸭子正忙着拌嘴,我正好可将小鸟捉住”。猫的主题配上弦乐拨奏的伴奏,音乐张力逐渐升高,突然音乐高鸣,打破沉寂。)“小心啊!”彼得大叫一声,小鸟机灵的振翅飞上枝头(先是长笛,然后是双簧管和弦乐)。同时鸭子在池塘中也向猫儿愤怒的大叫(愤怒的鸭子主题,随后猫的主题在铜钹与弦乐伴奏上出现)。
猫绕着树干打转,心想:"值得爬上这么高的枝头吗?我一爬上去,小鸟可能也飞走了"(猫的主题后,是小鸟短小的声音。)
这时老祖父出来了,祖父因为彼得随便到牧场,生气的说:"这里是危险的地方,万一狼出现了怎么办?"(低音管奏出老祖父的主题),然而英勇的彼得可是一点畏惧也没有,根本未将爷爷的话当一回事(活泼的彼得的主题,把唠叨的低音管止住了)。但也仍然拉着的彼得手向屋子走去,并将大门锁上(老祖父的主题大声的响着)。
就在他们离开后不久,从森林里走出了一只大灰狼(狼的主题以可怕的步伐,随着铜钹和弦乐颤音同时出现)。猫看见了,打着寒颤一溜烟的爬上树去(奏出往上升的猫的主题)。吓坏了的鸭子尖声大叫,没命的从池塘中跳了出来(鸭子的主题逐渐加快)。大灰狼看见了,拔腿紧追,鸭子没命的逃,但是不管鸭子跑得有多快,绝对比不过大灰狼。大灰狼愈追愈近,愈近…… (鸭子摇摇欲坠的跑着,狼却跨着巨步直逼而来,接着一声强奏),狼一下子捉住了鸭子,将鸭子吞入肚里(想想这时的状况:猫坐在树枝上,小鸟在另一枝头上双双颤抖着(猫的主题,后是小鸟的声音),大灰狼在树下绕圈子,以贪婪的眼光望着树上的他们(狼的主题、小鸟稍稍安心,但猫仍是余悸尤存。)
这时彼得从大门后面,注视着所发生的一切(彼得的主题)。突然他有了主意,急忙跑进屋帽子挂在肩上,爬上石墙(彼得的主题在低音域出现)。大灰狼绕着那棵树,有一根树枝伸到石墙上(彼得的主题伴随着单策管与不安的弦乐)。彼得抓住那树枝(弦乐的颤音),轻巧而谨慎的从树枝爬到那棵树上(小提琴慎重的奏出彼得的主题)。
彼得对小鸟说:"飞下去,在大灰狼头顶上盘旋,但小心不要被捉到。"(飞舞般的长笛声)小鸟低飞得几乎翅膀要碰到大灰狼的头,大灰狼非常愤怒, 跳跃着想捉住小鸟(铜管与强乐奏出狼想捉小鸟的音乐),但是小鸟实大灵巧了,狼一点儿办法也没有。(强而有力的总奏表示大灰狼咬牙切齿的表情)。
这时彼得坐在树上,将绳子的一端打了一个活结,非常小心的放下去,(以小提琴拉出下降的曲调),当绳子将狼的尾巴套住后,彼得就拼命用力向上拉, (强而有力的动机),狼被套住后,就没命的乱蹦乱跳,想从绳套中挣脱逃生(狼乱跳的动机和拉绳的动机)。但彼得已将绳子的另一端牢牢的绑在树,狼越是挣扎,尾巴就被套的越紧(音乐跃入高潮,最后出现狼绝望的叫声。)
这时(弦乐奏出低音的拨奏声),几个追赶这只狼的猎人们赶来了,(大鼓描写他们的脚步声)。他们跟踪着大灰狼的足迹,一路开枪走来,(木管奏出猎人的主题,定音鼓疾擂着)。
彼得在树上喊着:"不要再开枪,大灰狼已被我和小鸟捉到了,请帮我们把他送到动物园去巴!"(明朗的彼得主题和愉快的小鸟声音)。接着他们就一起到动物园去(进行曲风格的序奏)。请想象一下:那是一列多么壮观的胜利行列啊!(音量渐强)。队伍的前头当然是胜利小英雄彼得,(法国号奏出英勇的彼得主题),接着是扛着大灰狼的猎人们,(反复奏出猎人与狼的主题),行列的最后是爷爷和猫(爷爷和猫的主题)。
这时爷爷还嘀咕着说:"如果彼得没捉到大灰狼,将会怎么样呢?"(铜管奏出精神抖擞的彼得主题。)小鸟在他们的头上飞舞,而且快乐的歌唱着:"看呀!彼得和我多么勇敢啊!请看我们捉到什么。"(小鸟华丽的歌声),故事虽然结束了,可是你仔细听听,可以听到鸭子微弱的哀嚎声喔!(平静的鸭子主题,紧接着快速强有利的结束全曲。)
Ⅵ 简要分析作品《彼得与狼》的音乐个性
童话交响——彼得与狼
简介
这是前苏联作曲家普罗柯菲耶夫为儿童写的一部交响童话,完成于1936年春,同年5月2日在莫斯科的一次儿童音乐会上首次演出。该作品是普罗柯菲耶夫的代表作品之一。该曲虽以儿童为对象,但同时也使成人们产生很大兴趣。由作者本人所构思的情节和撰写的朗诵词,具有生动活泼而又深刻的教育意义。
故事情节
少先队员彼得与他的小朋友鸟儿一起玩耍,家中的小鸭在池塘嬉游,与小鸟争吵。小 彼得与狼
猫趁机要捕捉小鸟,被彼得阻拦。爷爷后来吓唬他们说狼要来了,把彼得带回家。不久,狼真来了,吃掉了小鸭,还躲在树后要捉小鸟和小猫。彼得不顾个人安危,在小鸟的帮助下捉住狼尾巴,将它拴在树上,爷爷和猎人赶来把狼抓进了动物园。故事寓意深刻,表现了儿童彼得以勇敢和机智战胜了凶恶的狼。
乐器的运用
作曲家运用乐器来刻划人物和动物的性格、动作和神情,音乐技巧成熟,形式新颖活泼,旋律通俗易懂。全曲既有贯穿的情节,而又不是干涩地平铺直叙;每一个角色、每一个段落不但形象鲜明,而且还含有表达尽致的艺术魅力。当然,最可宝贵的还是这部作品的思想内容:只要团结起来,勇敢而机智地进行斗争,任何貌似强大的敌人都是可以战胜的。 音乐中用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弦乐四重奏、定音鼓和大鼓所奏出的具有特性的短小旋律和音响,分别代表小鸟、鸭子、猫、爷爷、少先队员彼得和猎人的射击声等。曲中采用长笛的高音区表现小鸟的灵活好动(片段1); 弦乐奏出了彼得的神情,描绘了彼得的机智勇敢(片段2);鸭子的形象由双簧管模拟,生动地刻画出那蹒跚的步态(片段3); 单簧管低音区的跳音演奏描绘了小猫捕捉猎物时的机警神情(片段4);爷爷老态龙钟的神态由大管浑厚、粗犷的声音来表现,节奏和音调模拟了老人的唠叨(片段5); 狼阴森可怕的嚎叫用三只圆号来体现(片段6)。
曲目特色
为了使音乐更易于领会,富于独创性的普罗科菲耶夫别开生面地采用了交响童话的新体裁,即一边用管弦乐队演奏表达不同的音乐形象,一边用富于表情的朗诵词,来解说音乐内容的情节。这部交响童话中有很多角色,如彼得、小鸟、鸭子、猫、大灰狼、老爷爷及猎人等。 一开始,乐队把每一个角色分别以七种不同乐器,奏出七个具有特征的短小旋律主题: 1、表示小鸟的主题音乐 长笛以高音区的明亮的音色,吹出快速、频繁、旋转般的旋律。使妈咪和宝宝犹如看见小鸟在天空中愉快地飞翔,叽叽喳喳地唱着歌。 2、表示鸭子的主题音乐 与唢呐相似双簧管的音色,和鸭子的叫声很像。因此,在中音区吹出的带变化音的徐缓主题旋律,具有悲歌性,表达鸭子后来被大灰狼吞掉的悲惨命运。由于鸭子是善良可爱的,所以吹奏出的鸭子主题音乐也是优美动听的。 3、表示猫的主题音乐 猫在这部交响童话里是个调皮捣蛋的角色,因此,表达它的音乐,是用单簧管吹出的轻快活泼的跳跃性音调,显示出小猫的诙谐和活泼的性格。 4、表示老爷爷的主题音乐 由于老爷爷讲话的声音低,并且说起话和走起路来慢吞吞的,又爱唠唠叨叨地没完没了,所以就用音色浑厚的木管,徐缓地吹奏出较长的叙事音调。使妈咪和宝宝仿佛看到老爷爷唠叨样子。 5、表示大灰狼的主题音乐 大灰狼是凶残可恶的,表达它的音乐是用三只圆号吹奏出来的,从音色、音量和音调上,都有一种阴暗的感觉。妈咪和宝宝会感觉到这是反面形象的音乐。 6、表示猎人开枪的主题音乐 定音鼓急速密集的滚奏,表达猎人从树林一边走出,一边开枪。 7、表示彼得的主题音乐 最后,乐队以弦乐奏出明快、进行性地音乐,生动地表达了活泼、勇敢的小朋友彼得的机智形象。
曲目朗诵词
接下来,每个形象的主题音乐按照朗诵词,进行了这样的音乐故事表达: 一天清晨,彼得打开大门,蹦蹦跳跳地走进屋前的大牧场,好朋友小鸟在树上叽叽喳喳地欢叫。由于彼得忘了关门,小鸭子摇摇摆摆地走过来,看到彼得未关门高兴极了,想乘机进到牧场中的池塘里游个痛快。小鸟看见了鸭子,就飞到它旁边的草地上,鄙夷鸭子是不会飞的鸟。鸭子不甘示弱,讽刺小鸟不会游水,于是它们俩吵得不可开交,惹得说不过小鸟的鸭子嘎嘎地乱叫。 忽然,从草地里敏捷轻巧地窜出一只猫,想乘机抓住正在吵嘴的小鸟,于是偷偷 彼得与狼
地溜到小鸟身旁。彼得大声告诉小鸟:“当心!”小鸟急忙飞上树梢。鸭子也很生气,对猫发着脾气,仍然呆在池塘里。猫围着树不停地打转,正在动着坏脑筋,这时老爷爷来了。他对彼得自作主张来到牧草地很生气,要是大灰狼突然从树林里钻出来怎么办?可彼得却毫不在意,因为他不怕大灰狼,气得老爷爷将他反锁在房间里。 果然不一会儿,从树林里钻出一只大灰狼,猫一眼看到赶快跳到一枝树桠上。鸭子吓得嘎嘎地叫,从池塘爬出拼命地逃啊逃。不过,它跑得再快,又怎能比上大灰狼呢?终于被抓住,并且被一口吞了下去。大灰狼继续在周围打转,用贪婪的眼睛盯着居高临下不怕它的小鸟和欺软怕硬正在吓得发抖的猫。 反锁在房间里的彼得看见了这一切,但他一点儿也不害怕。在屋里找到了一根结实的绳子,爬到了高高的石墙上。因为,在狼打转的那棵树上有一根树枝正好伸到石墙上。彼得抓住树枝,轻巧地移到树上,轻声告诉小鸟在狼的头上打转。小鸟机智而勇敢地在狼头上飞来飞去,把狼气得乱蹦乱跳地狂扑,可它拿聪明的小鸟没办法。彼得乘机做好了绳套,小心翼翼地放到树下,一下子就把狼尾巴给套住了。大灰狼发疯般地挣扎,可是越挣扎绳子就越套得紧。这时,几个猎人循着狼的足迹从树林里一边追出一边开着枪。在树上彼得赶忙告之:“不要开枪了,小鸟和我已经逮住了狼,帮忙把它送到动物园去吧!” 一支凯旋的队伍多神气!彼得走在前面,后面是押送大灰狼的猎人,老爷爷和猫走在最后,小鸟在大伙头上旋舞。它快活地叫着:“快来看我们逮住什么了!” 如果仔细听,还能听到鸭子在大灰狼肚子里发出的嘎嘎声,因为狼吞得太急,鸭子还活在大灰狼的肚子里呢。
编辑本段动画短片《彼得与狼》
影片资料
译名:彼特与狼 彼得与狼
片名:Peter & the Wolf 年代:2006 国家:英国/波兰/挪威 类别:动画/短片/音乐 IMDB评分:8.2/10 (311 votes) 片长:32 Min 导演:苏西·泰普里顿(Suzie Templeton) 主演:N/A
情节简介
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彼得与狼》是俄罗斯作曲家普罗柯菲耶夫(Prokofiev)1936年为儿童写的一部交响乐童话,故事里面的人物都是用各种不同的乐器来扮演的。此次英国的动画人Suzie Templeton和Hugh Welchman把这个经典故事搬到了现代,并赋予了其全新的结尾。彼得和他的爷爷生活在当代的俄罗斯,乱糟糟的街道上流氓暴徒横行,如惊弓之鸟的爷爷遂把彼得和自己都关在一个像军事堡垒的房子里离群索居,并且不许彼得到外面结了冰的湖面上玩,也不许他爬家门前的大橡树。不过彼得还是趁机偷偷溜了出去,结果遭遇到恶狼。凭着机智和勇敢,彼得活捉了这只恶狼。但当他和爷爷把狼带到镇上时,发现人们对狼非常残暴,最终彼得决定把这只狼重新放回到大自然中。影片在角色塑造方面非常传神生动。
Ⅶ 求浅析乐曲《彼得与狼》的音乐形象
普罗柯菲耶夫为儿童写的一部交响童话,完成于1936年春,同年5月2日在莫斯科的一版次儿童音乐会上权首次演出。该作品是普罗柯菲耶夫的代表作品之一。该曲虽以儿童为对象,但同时也使成人们产生很大兴趣。由作者本人所构思的情节和撰写的朗诵词,具有生动活泼而又深刻的教育意义。
故事情节大致是: 少先队员彼得与他的小朋友鸟儿一起玩耍,家中的小鸭在池塘嬉游,与小鸟争吵。小猫趁机要捕捉小鸟,被彼得阻拦。爷爷后来吓唬他们说狼要来了,把彼得带回家。不久,狼真来了,吃掉了小鸭,还躲在树后要捉小鸟和小猫。彼得不顾个人安危,在小鸟的帮助下捉住狼尾巴,将它拴在树上,爷爷和猎人赶来把狼抓进了动物园。故事寓意深刻,表现了儿童彼得以勇敢和机智战胜了凶恶的狼。
Ⅷ 如何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
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大纲规定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开发儿童智力、陶冶儿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培养儿童良好气质修养等方面都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能够欣赏、懂得音乐,是审美修养的标志之一,离开这一点就谈不上完美的音乐教育”。然而,传统的欣赏课教学只是“讲讲”(简介作者生平及作品内容)、“听听”(单纯的听音乐)而已,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当然,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有相当的难度。首先,音乐是表现情感的艺术,欣赏者必须用自己曾经历过的生活知识和感情去感知、体验所听到的音乐音响,可是小学生生活阅历浅,感情积累少,这是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的一大难题。其次,音乐欣赏不仅需要生动、具体的感性体验,而且还需要准确、深刻的理性认识。也就是说,欣赏音乐,不仅需要形象思维能力,同时也需要抽象思维能力。可是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尚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抽象思维能力较差,这是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的又一难题。认识困难是为了克服困难。只要我们在教学中采用一些适合小学生掌握的方法,音乐欣赏课是完全可以上好的,是可以达到唤起学生的美感共鸣,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高音乐素养的目的的。笔者在多年的音乐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从具体到抽象
音乐作品可分为声乐和器乐两类。声乐作品有歌词,其音乐形象比较具体、明确,欣赏时教师稍加点拨,学生便可领会。因此低年级欣赏教学中,应从歌曲入手,如《劳动最光荣》、《铃儿响叮当》等。器乐作品由于没有文字的参与,音乐内容就比较抽象。在儿童初次欣赏器乐作品阶段,可以《龟兔赛跑》、《彼得与狼》等带解释词的音乐童话故事开始,以解释词作拐棍,帮助儿童理解;然后再欣赏直接模仿或近似模仿自然音响的作品,例如模仿钟声的《在钟表店里》、模仿鸟叫声的《百鸟朝凤》等。这两种直观性的听觉形象,儿童容易理解和接受。通过上述过渡,再逐步引导儿童欣赏纯音乐作品,就水到渠成,不为其难了。
二、由近及远
由于儿童的生活接触面小,脱离儿童生活实际的作品,儿童往往不易理解。欣赏时应从儿童的日常生活和他们所喜爱的、感兴趣的内容开始,逐步由近及远地扩展他们的视野。教学中,常以儿童歌曲入手,逐渐过渡到其他歌曲;由富于儿童情趣的器乐曲扩展到其他方面的器乐曲;由中国的音乐作品扩展到外国的音乐作品,使欣赏教学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看听动结合
借助视觉的直观来帮助听觉感知,有利于儿童对音乐形象的理解。例如欣赏柴可夫斯基的《小天鹅舞曲》时,可播放芭蕾舞剧《天鹅湖》让学生边听边看。这种视听结合的方法,对儿童感知舞曲的形象及情绪颇有裨益。
音乐的旋律和节奏都体现了一定的流动性。让儿童跟音乐边听边动,有利于儿童对音乐情绪的感受。例如在欣赏唢呐独奏曲《百鸟朝凤》、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时,应鼓励学生根据各自的理解自由地律动,允许他们摇头晃脑,模仿吹奏等动作,并随乐曲情绪变化作时大时小的摆动,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加深对乐曲的理解。
四、借助联想法创造意境诱发美感
贝多芬说:“当我作曲时,总是心理描着一幅图画,顺着那个轮廓前行。”可见,音乐作品是与一定的现实形态联系在一起,与人的生理、心理反映联系在一起的。在音乐欣赏中让学生投身其中,诱导他们通过心理活动设身处地地构思,以获得鲜明生动的意象联觉,这就是联想法。关键是让学生体验音乐作品所抒发的感情,并对作曲家描绘的“音画”展开想象和联想。例如在欣赏约翰·斯特劳斯的《春之声》圆舞曲后,教师可告诉学生:这是一首赞美春天的圆舞曲,乐曲把我们带到了充满春意的大自然中,你们一定对春天充满了美好的遐想,脑海中会呈现出怎样的情景呢?让学生自己展开想象回答,有的说:“我仿佛在郊外散步,温暖的阳光照在绿草地上,花儿在点头,鸟儿在歌唱……”;有的说:“我仿佛看到同学们迎着春天的朝阳,到学校去学习文化知识……”,他们把对大自然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与希望都表达出来了。大家的想象虽然不同,但又都符合作品标题的含义,都统一在作者塑造的音乐形象中,这就是联想产生的创造教育效果。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课的欣赏教学,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积极引导,寻求最恰当的教学途径,全面提高音乐素质,使学生具有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