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音乐教学 > 小学音乐教学理论依据

小学音乐教学理论依据

发布时间:2021-02-03 05:13:23

❶ 如何写小学音乐课识谱教学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的格式(通用)

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说清楚,应包含两个部分:总述、提纲。
1 总述
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必要的数据等等。

2 提纲
开题报告包含的论文提纲可以是粗线条的,是一个研究构想的基本框架。可采用整句式或整段式提纲形式。在开题阶段,提纲的目的是让人清楚论文的基本框架,没有必要像论文目录那样详细。

3 参考文献
开题报告中应包括相关参考文献的目录

4 要求
开题报告应有封面页,总页数应不少于4页。版面格式应符合以下规定。

开 题 报 告

学 生:

一、 选题意义

1、 理论意义
2、 现实意义

二、 论文综述

1、 理论的渊源及演进过程
2、 国外有关研究的综述
3、 国内研究的综述
4、 本人对以上综述的评价

三、 论文提纲

前言、

一、
1、
2、
3、

❷ 音乐教学原则的常用的音乐教学原则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音乐教学原则,是在苏联凯洛夫教育学的音乐教学原则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其内容已由我国教学理论和实际工作者结合我国的教学实践有所发展,并补充了一些新的原则。特别应当指出,这一原则体系是针对师生系统地传授和学习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如果教学采用教师辅导学生从活动中自己学习的模式(例如活动课程),则这一原则体系并不适用。 指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让学生直接感知学习对象。这一原则是针对教学中词、概念、原理等理论知识与其所代表的事物之间相互脱离的矛盾而提出的。
如前所述,教学活动的特点之一在于它是一种间接认识,学生在教学中是以学习前人经验即书本知识为主的。这些书本知识的真理性固然毋庸置疑,但它们与学生的生活和他们自己的个人经验存在相当的差距,有些甚至是完全陌生的。而人的认识总是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具体过渡到抽象,完全没有感性认识和具体形象做基础和支撑,是不可能真正掌握纯粹理论知识的。由于书本知识与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距离,学生们在学习和理解的过程中必然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障碍,直观性原则的意义在于克服这些困难和障碍,通过提供给学生直接经验或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帮助他们掌握原本生疏难解的理论知识。
一般地说,直观的具体手段有以下三种。
1.实物直观。实物直观是通过实物进行的,直接将对象呈现在学生面前,在学习儿童生活中比较生疏的内容时,实物直观能够最为真实有效和充分地为学生提供理解、掌握所必需的感性经验。
2.模像直观。模像直观是运用各种手段对实物的模拟,包括图片、图表、模型、幻灯、录音、录像、电影、电视等。实物直观虽然具有真实有效的特点,但往往由于受到实际条件的限制而无法使用;模像直观则能够有效地弥补实物直观的缺憾,特别是现代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使得模像直观的范围更加广阔,大到宇宙天体,小到分子结构,都能够借助某种技术手段达到直观的效果。
3.语言直观。语言直观是教师运用自己的语言、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比喻描述,引起学生的感性认识,达到直观的效果。与前两种直观相比,语言直观可以最大限度地摆脱时间、空间、物质条件的限制,是最为便利和最为经济的。语言直观的运用效果主要取决于教师本人的素质和修养。
在教学中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对于教师有以下基本要求。
1.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学科不同,教学任务不同,学生年龄特征不同,所需要的直观手段也不同。
2.直观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一般地说,在教学内容对于学生比较生疏,学生在理解和掌握上遇到困难或障碍时,才需要教师运用直观。为直观而直观,只能导致教学效率的降低。
3.在直观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认识。直观给予学生的是感性经验,而教学的根本任务在于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因此教师应当在运用直观时注意指导,比如通过提问和解释鼓励学生细致深入地观察,启发学生区分主次轻重,引导学生思考现象和本质及原因和结果等。 指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以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一原则是为了将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统一起来而提出的。
“有领导的认识”是教学活动的特点之一,没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小学生是不可能自行达到社会对于他们的要求的,教师对于教学任务能否完成和教学效果的优劣都负有主要责任。然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首先在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自觉主动地学习,离开了这一点,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的真正掌握、学生智力的发展、学生态度感情的成熟和提高都是不可能的。
在教学活动中贯彻启发性原则,对教师有以下基本要求。
1.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教师的启发应当能够激起学生紧张、活泼的智力活动,从而使学生深刻地理解掌握知识,获得多方面的体验和锻炼发展。因此,启发应当选择那些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进行比较复杂的思维活动,但又是他们通过自觉积极的思考能够得到基本正确结果的问题来进行。简单的事实和记忆性的知识,即使顺利地“启发”出结果,价值也是有限的。
2.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启发只有在切合学生实际时才可能避免盲目性,只有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研究和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的启发才可能是有针对性的和有效的。
3.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权威式的师生关系中,教师是凌驾于学生之上的真理代言人和学术权威,学生很难真正做到自由地、充分地提问和思考。只有当学生真正感受到教师将自己当做人格上与之完全平等的人,他们的学习自觉性才可能真正地调动起来。 指教学活动应当持续、连贯、系统地进行。这一原则是为了处理好教学活动的顺序、学科课程的体系、科学理论的体系、学生发展规律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而提出的。
上述几个方面都对教学活动的进行产生影响,一般来说,学科课程体系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是最主要的,教学活动的顺序必须以这两方面为依据,按照这两方面的要求持续、连贯地进行。同时,教师也要了解作为课程基础的科学理论本身的发展变化,从而能够更自觉地安排、处理教学,使教学活动的顺序更加科学、合理。
在教学中贯彻这一原则,对教师有以下要求。
1.按照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顺序教学。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是各门课程的内在逻辑系统的反映,并且建立在小学生发展一般规律之上,各种教材是以此为依据编写的,教学活动从根本上是按照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顺序展开的。教师要认真学习和研究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充分了解和掌握课程的逻辑以及对学生的要求,这是教学系统性的根本保证。
2.教学必须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简到繁。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虽然考虑了学生的认识发展,但主要是按照内容编排、制定的,因此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针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认识需要和特点处理好近与远、浅与深、简与繁等问题。
3.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系统性原则并非要求教师刻板、僵化地执行大纲。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是按照一般和普遍规律制定的,在实际教学中,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情况有很大差异。在基本服从大纲顺序的前提下,教师要善于从自己面对的实际出发,适当地调整速度,增删内容。 指在教学中要不断地安排和进行专门的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牢固地掌握和保存。这一原则是为了处理好教学中获取新知识与保持旧知识之间的矛盾而提出的。
教学活动是不间断地、连续地进行的。学生要不断地学习、记忆新知识,而人的记忆和遗忘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必然会产生对旧知识的遗忘,因此在教学中需要进行不断的巩固工作,通过练习、复习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巩固的意义不仅在于强化旧知识,也有助于学习新知识,因为知识是有内在联系的,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人类早已注意到巩固对于学习的价值,孔子就说过“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在教学中贯彻这一原则,对于教师有以下基本要求。
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是巩固的前提,没有学会的东西,是不可能真正巩固的。教师首先应当保证学生学懂学会,才有可能获得巩固的良好效果。
2.保证巩固的科学性。心理学研究揭示了关于记忆和遗忘的一些规律,按照这些规律组织安排巩固,可以提高巩固的效率。教师应当熟悉并且善于运用这些规律。
3.巩固的具体方式要多样化。除了常见的各种书面作业外,教师应当善于利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比如调查、制作、实践等,都能够使学生通过将知识运用于实际有效地达到巩固的目的,并且能够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4.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国内若干调查显示,小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睡眠不足是相当普遍的现象,原因之一是作业量偏多。小学儿童的身心发展对他们的一生、对整个国家和社会都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应当本着对儿童和社会负责的精神,合理地安排巩固工作,将学生的作业量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国家对小学生的作业时间和睡眠时间都有正式规定)。 指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这一原则是为了防止发生教学难度低于或高于学生实际程度而提出的。
教学活动要讲究效率,在同样的时间内,学生所学越多则教学效率就越高。但是,教学效率的获取必须以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基础,脱离了这个基础,不仅教学效率本身是不可靠的,还会对小学生的发展造成消极的结果。教学难度超过学生的实际接受程度,学生不可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各种心理机能也不可能得到恰当的运用和提高;教学难度低于学生的实际接受程度,学生会因为缺少必要的注意和紧张而难以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印象,而且由于无法进行有价值的学习活动而使各方面的发展失去机会。
在教学中贯彻这一原则,对于教师有以下基本要求。
1.重视儿童的年龄特征。教师应当不断加强自身的心理学素养,及时掌握心理学的新进展。20世纪以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于教师正确理解和贯彻量力性原则具有重要的意义。
2.了解学生发展的具体特点。年龄特征和发展阶段主要是揭示个体发展的普遍规律,这些普遍规律体现在小学生的发展各个方面,而且是极为多样化的。教师要具体地研究学生的发展特点:例如,在学习某种新知识的时候,他们原有的知识准备情况如何?他们的思维或记忆水平是否能够完成这一学习任务?可能发生什么困难?能够达到什么样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等等。在这样的研究基础上,才可能真正做到“量力”。
3.恰当地把握教学难度。什么样的程度和水平最符合量力性的要求,很难有稳定、确切的具体标准,需要根据心理学揭示的普遍规律和对学生的具体研究,由教师自己来把握,这是教师劳动创造性的体现,是需要教师不断思考、不断解决的问题。 指教学要在科学的方法论的指导下进行。这一原则是为了将教学中科学知识的传授学习与思想品德教育统一起来而提出的。
小学开设的各门课程,是按照教育的根本目标选择安排的,一般地说,在科学性和真理性上是有保证的,这些课程的学习,对于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作用必然是积极的和肯定的。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完全凭借科学真理的思想品德教育价值去直接、自动地发挥作用是不够的,需要教育者引导和挖掘,使之充分地对受教育者产生熏陶作用,对于理性和逻辑思维能力尚处于十分稚嫩阶段的小学生来说尤其如此。另外,教育者本人的政治信念和道德修养总是会投射到教学活动中,如果教育者在这方面与课程所体现的方向存在差异,就有可能扭曲其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的价值,因此需要通过这一原则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
在教学活动中贯彻这一原则,对教师有以下要求。
1.坚持正确的方向。小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分辨能力都是有限的,教师要主动、适时、适当地加以引导,帮助他们形成和提高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
2.严格遵守职业道德。作为社会公民,教师享有思想和信仰自由,但是在教学中教师必须体现国家意志,按照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教学,坚持和维护社会基本的政治观点和价值观念,不能用带有个人色彩的思想观点随意地影响学生。这是由教师的职业道德决定的,在小学阶段更是如此。
3.实事求是。在教学中贯彻这一原则,特别要防止形而上学,不能穿凿附会、生拉硬扯。那种“穿靴戴帽式”的思想性,本身就是违背这一原则的,从长远看其效果更是适得其反。
4.讲究教学艺术。要善于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学任务的具体特点,自然地将思想性与科学性结合起来,使得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许多优秀教师在这方面创造了宝贵经验,广大教师应当善于从中学习。 指教学活动要把理论知识与生活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这一原则是为了解决和防止理论脱离实际、书本脱离现实问题而提出的。
学生主要学习理论知识,而且是在相对封闭的学校和课堂里通过教师的讲授和书本学习的。这种状况很容易导致学生所获得的理论知识与其来源和去向脱节:既不了解概念和原理是如何产生的,又不能够运用它们去阐释和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提供和创造机会,通过多种多样的途径和形式使学生从事实践活动,引导他们体会思想观点、态度信念等的形成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意义。
在当前,贯彻这一原则还特别应当强调教学要联系学生实际。中国的改革开放极大地加速了社会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变化在二十年来所产生的变化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要超过新中国成立后的前三十年。因此,今天的小学生是在完全不同于他们的父母和教师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在他们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都带有许多新的特点。教师对此要有足够清醒和自觉的意识,而不能够简单地以自己的经历套用到对学生的教学中。教师应明白哪些知识在过去是生活常识,而对于今天的小学生则完全陌生,哪些知识在过去是专业性很强的,而对于今天的小学生则非常熟悉。与此相应,在教学中应当选择什么事例,应当设计哪些实践环节,都需要教师认真思考,根据学生的成长发展实际进行安排。
在教学活动中贯彻这一原则,对教师有以下要求。
1.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实际是相对理论而言的,没有理论,联系实际就降低到了儿童自然生活的水平,失去了学校教育的优势和意义。
2.注重在联系实际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能力。与课堂学习相比,联系实际的实践过程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的能力要求,教师要敢于放手,鼓励学生去尝试和探索,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新的知识,补充书本知识的不足,从而使各种能力得到锻炼、发展。
3.联系实际应当从多方面入手。首先,应当尽可能广泛地让学生接触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次,应当尽可能与结合本地区的特点;再次,应当注重小学生发展的实际。
4.帮助学生总结收获。小学生的行为自觉水平和反思水平还比较欠缺,不大善于分析、总结在联系实际过程中的收获,联系实际容易流于形式化。教师要加以引导,提供机会并提出要求,让学生及时交流体验,表达感受。特别应当提出的是,总结收获注重的是学生的真情实感,不能够人为地拔高小学生的思想和认识。 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这一原则是为了处理好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统一要求与尊重学生个别差异问题而提出的。
由于遗传素质、家庭环境和个人成长经历的不同,在同一班级中的小学生,虽然有着共同的年龄特征,但是在学习的成绩、学习态度和方法、兴趣和爱好、气质和性格、禀赋和潜能方面都会存在很大的差异。教师是对由个性完全不同的学生组成的集体教学,因此因材施教要适应每个学生的不同需要及可能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因材施教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孔子的教学实践就为后人提供了这方面的典范,值得后人学习,如他说“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意思是“冉求老是退缩,因此我要鼓励他上前;仲由呢,他胆子大,敢作敢为,因此我要压压他”。朱熹总结孔子的教学经验说:“夫子教人,各因其材。”
我国的小学教育普遍班级大,学生人数多,因材施教原则的贯彻是比较困难的。但是,教师应当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将这一原则最大限度地付诸实践。
在教学中贯彻这一原则,对于教师有以下要求。
1.充分了解学生。在共同的年龄特征基础上,儿童存在差异。要做到因材施教,必须充分地了解每一个学生。除学习成绩以外,学生的个性特征的各个方面、家庭背景、生活经历等,都是教师因材施教所需要了解的。
2.尊重学生的差异。学生的差异不仅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是合理的,因材施教的含义不仅包括承认差异,而且包括尊重差异。小学阶段的课程和教学以所有正常儿童可以达到的程度为标准,在达到标准的基础之上,教师应当允许学生存在不同方面、不同水平的差异,并且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条件帮助他获得最适宜的个性发展,而不是去普遍地增加难度和深度。良好教育的结果是培养出大批个性充分发展的人,而不是千人一面的“标准件”。正如杜威所说,“如果从个人身上舍去社会的因素,我们便只剩下一个抽象的东西;如果我们从社会方面舍去个人的因素,我们便只剩下一个死板的、没有生命力的集体”。
3.面向每一个学生。小学教育是义务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儿童必须接受的,完成小学教育是中国每一个适龄儿童的基本权利。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是,每一个儿童有权利得到适合于自己的教育。因此,现代教育强调,不能够要求儿童适应教育,而是要使教育适应儿童。

❸ 如何确立小学音乐教学目标

兴隆第四小学 吴娇青 小学音乐教学,是一种启蒙式的音乐教学。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以审美及培养兴趣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感知音乐的魅力,还要以兴趣爱好培养为重点,兴趣是就是最好的老师。小学音乐新课标基本理论告诉我们要积极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做到以兴趣爱好为动力,让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先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只有这样,学生才会逐渐喜欢音乐,从而才能对音乐有更深一步的了解。要积极引导学生,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然而,我们都认识到培养学生的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是核心,重点是作为小学的音乐老师,该如何去设计好一堂音乐课,如何做好教学计划,以达到音乐教学的目的,这些是我今天所要谈及的内容。 教师上的每一堂课都离不开事先准备好教案,也就是老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不但要包括学生在课堂所学的活动,也包括教师在课堂所教的活动。而在一篇好的教学设计中,确立明确而有效的教学目标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中起着导向作用,也就是教师在选择和采用一切教学行为、教学步骤、方法、媒体时都要考虑教学目标。那么在小学音乐教学设计中如何制定明确有效的教学目标呢?在制定教学目标前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一种在教学活动之前预期的学生学习的结果,即教师预先设定学生在学完这一课题后应达到的标准。它是教学的起点和归宿.它影响教学过程的设计;决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它制约着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用;决定教学结果的测量和评价。由于这种标准要体现的是学生后要达到的标准,因此,在设定时应当陈述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不应陈述教师的目标。 有了上述的指导思想,现在进行面向对象的分析。小学音乐新课标基本理论告诉我们要积极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是一名从事音乐教学的老师,但是我也是从一名学生过来,将心比心,学生时代对课堂的选择也是有喜欢与不喜欢的课,其中的原委现在分析来看,跟老师如何的教是有很大的关系在里面,也就是说如果老师把一门课程,事先把各种教学设计策划好,即使是枯燥的内容,在课堂讲来,也是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我们在设立教学目标的时候,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来制定。 接着,我们要确定教学目标。在如何确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有的老师不免回走进死胡同。在教学目标编制的过程中易出现盲目性,照本宣科机械的照搬,笼统空乏,还有就是目标的定位不准确,不全面,制定目标存在要求偏低或过高情况,偏低对学生已掌握了的东西,还要反复讲解,偏高随意拔高要求追求难度学生难以接受,没有抓住重点。综上所述之不足,我们就可以确定出合理的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的明确性 加强对《课标》的学习和掌握,把握住教学的重、难点,握准教学方向,依据课标教材和学生实际,而不是根据自己兴趣爱好,随心所欲,自己知道的地方就夸夸其谈,自己知道少的地方就讲或不讲。音乐教学活动的灵魂就在于教学的语言技巧,教学语言技巧掌握得好,可以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兴致勃勃。一个优秀的音乐教师,应该具有驾权语言的高超技能:亲切舒缓的语气、抑扬顿挫的语调、张驰相间的语速、强弱适当的音量。使教学语言给人以一种强烈的流利动听、富有磁力的语感美的刺 激,为教学增辉添彩。 二、通过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音乐教师要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进行描述,便于在学生大脑里形成表象,有利于学生把这种音乐形象同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感知进行联系和想象,去深刻地理解音 乐,从而发挥教学语言的直观作用。教师讲得引人入胜,学生学得津津有味,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都保持高水平,学习效果必然提高。不仅要生动形象,还要幽默风趣,幽默可以调节学生的听课情绪,减轻学生的疲劳强度,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形成愉快和谐的教学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要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离不开形象思 维的支持,而幽默又往往以形象思维为特征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也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借助。当然,幽默不同于庸俗的说笑,它来自敏 捷的思维和丰富的学识,因此,表现幽默和风趣更需要教师具有很高的语言修养。更可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穿插音乐游戏,丰富学生的音乐生活。音乐游戏是帮助学生架设学习音乐的一座桥梁。音乐游戏的主要特点和类型音乐是音乐游戏的灵魂,音乐游戏只是学习音乐的手段,音乐游戏必须伴随音乐,才能实现音乐教学的目的,所以音乐游戏的最大特点就是音乐性,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音乐,感受音乐的流动、旋律的起伏、节 奏的跳跃、音色的变化、速度的统一与变化,并随时根据音乐的变化作出反应,在游戏中学会听辨不同旋律、 节奏、节拍、速度等音乐的基本要素,训练了听觉、视觉和运动觉,从而达到音乐学习的目的。 三、制定目标的准确性 我们根据年龄段特点分割出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因此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些制定出合理的教学目标。依据小学生年龄的特点,可以把他们分成一、二年级的低年级段和三~五年的中高年级段。那么在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中体现低、中高年级的不同呢?在制定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时,教师更需要理解总目标和阶段目标中提出的要求。如总目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中的兴趣的要求,在一二年级是初步具有学习音乐的能力。因此这一阶段的学生,我们在设立教学目标的时候,是让学生认知音乐,初步感知乐曲中的情绪变,感觉到音乐的美,在知识与技能:掌握跟、唱。到三~五年级就是具有音乐学习的兴趣。,这一阶段的学生,我们以激发兴趣,体验情感为主,将一些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和体验、感受相结合,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在堂课的教学中,避免音乐课教学中单一传受知识、枯燥无味的教唱等,老师用听音乐式步步深入导引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的思维随着真善美这根主 线进行和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又充分采用激励性学习方法,使教学环环相扣,紧凑而不散乱,整个教学过程显得较为科学合理,使学生能积极主动的通过观察发现、感受到生活的美,并觉得学习也是一种乐趣。如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还要贴近学生的年龄特点。

❹ 小学音乐学科的教研活动指导思想

一、组情分析:

本组共有组员5 人,现有当届区小学音乐学科带头人2人,骨干教师1 人。根据组员现有发展状况,为打造名师、带头人、骨干为目标,促进组员个性化发展,继续以集中参加教研活动、分层次要求研讨、开课、讲座的形式,努力促进三个梯队组员在自身原有水平上有所发展。

二、指导思想:

本学期,以教研工作计划内容为指导,紧紧围绕音乐课程新标准,努力创建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的音乐课堂。以课程改革实验为契机,把更新教育观念脚踏实地地贯彻到教育改革的全过程中去,加强音乐教学理论的学习,进一步提高我校小学音乐教师现代教育教学能力和业务工作能力,努力提高全体学生的整体音乐素质,使我校小学音乐教师教学更上一层楼!制定如下音乐教研活动计划。针对本领域特点,就“小学音乐常态课教学”主题,进行研究、探索教学模式,建立具有特点的小学音乐教学。

三、目标与措施:

目标:1.挖掘教材,整合经验;

2.学习经典,转化精髓;

3.理论实践,相得益彰。

措施: 1.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新课程标准,转变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运用新课程理念研究新教材的知识结构,把握新教材的教学要求,探索新教法,研究新学法,建立有效的教学常规,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结合教师实际,定期组织开展各种层次的教研活动,通过理论学习、教材分析、集体备课、上公开课等丰富的教研活动形式,不断提高本组音乐教研活动的质量。

3.以抓教学常规研究为突破口,提高本组音乐教师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

4.立足本组教研,根据学科特点,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解决教学实际问题。

5.加强横向交流,提高艺术教学的实效性。

6.本学期共活动20次,第二周起每周三下午3:50。

7..活动形式:现场观摩(小学常规课)——研讨——理论讲座。

8.课例开发形式:说课比赛——核心组研讨——修改教案——呈现。

9.第一梯队组员首先承担案例呈现工作;第二梯队组员尝试组织教研活动;第三梯队组员以学习观摩为主。

10.组员共同收集相关理论信息,并进行讲座。

11.按照“百家湖小学音乐教研组教研/教学工作表格”撰写教研、教学活动设计,本学期活动结束时,每位主持人、执教者上报一份活动材料文本,并撰写活动报道(附照片),交至百家湖小学音乐教研组公共邮箱。

12.组员要认真参与观摩、研讨,每次观摩认真填写“百家湖小学音乐教研组听课/评课工作表格”,并在七日内上传至百家湖小学音乐教研组公共邮箱[email protected]与大家分享。

13.撰写论文必须围绕本组本学期研究主题,注意收集过程资料。

四、活动安排:

1.教研活动时间:每周三下午3:50

2.教研活动地点:南京市百家湖小学一(6)班

3.每单周教研活动前将安排一名教研组成员开设公开课,教研活动时将组织本组成员进行观摩,认真组织研讨、交流以此来提高开课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每双周教研活动将进行对下一次公开课的集体备课。

4.备课研讨:做好“备精一堂课,磨整一堂课”注重研讨、交流和反思的行为跟进。

5.按计划组织本组教师听课学习,更好促进我校小学音乐教师内力的提高。

❺ 浅谈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如何有效进行乐理知识教学

1、多种方式激发兴趣

2、实践与理论结合

乐理知识作为音乐学习和发专展的基础知识,包括音准、节奏属、节拍、音区、音色等,这些知识是学习声乐、器乐、舞蹈及创作必须要掌握的。

因此通过书本和视唱练耳软件的结合,可以很好的教学学生乐理知识,包含14种教学活动:音程比较、音程辨认、音程歌唱、和弦转位、和弦进行、辨认音阶、节奏视唱、 节奏模仿、节奏默写、节奏错误检查、旋律视唱、旋律模仿、旋律听写等。超过2000个练习和课程将帮助您更好地识别、 录制、播放和视听。

还可以测试学生的学习成果,以此来调整教学内容,使得学习乐理事半功倍。

❻ 小学音乐课堂上的教学目标分类可以有几种

情感模式
是以感知美、体验美、理解美、表现美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如参与—体验模式,情境—陶冶模式等.
1.参与—体验模式

“参与”是指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教学活动,共同探讨、共同研究、共同解决问题;“体验”是指以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直接亲身体验作为教学的主要形式.
① 理论基础:音乐美学理论、现代心理学理论是其理论基础.

教学目标:以审美体验为基础,以学生主动参与与直接体验音乐活动为主要形式,促进学生的情感、认知和行为能力的协调发展,使学生身心和谐成长,陶冶心灵,确立健康的审美观.

操作程序:情感唤起——定向激趣阶段,情感深入——感知体验理解阶段,情感外化——创造阶段.情感唤起阶段,以爱美为特征,激发、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情感深入,即感知体验理解阶段,以鉴赏美为特征,培养学生高尚健美的审美理想和趣味.情感外化阶段,以创造美为特征,将内在的审美情感体验客观化、对象化、形式化.

实现条件:参与—体验模式的实现条件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因为诸如何时让学生参与教学,以何种方式参与,如何有效利用参与活动等问题,都是需要教师根据具体情况精心设计的.
⑤评价:第一,该模式的优点在于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注意力,增强音乐记忆力,最终达到终生热爱音乐的目的.第二,此模式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渠道进行参与
(歌唱、演奏乐器、律动、表演、创造等),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发挥通感的作用,提高了学生感受体验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愿望与能力.第三,参与—体验模式能够增进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情感交流,培养发展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第四,该模式也有利于课内外结合,把音乐课堂延伸至课外、校外、家庭.第五,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封闭式的模式,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使每个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从中获得许多新鲜的感受,很受学生的欢迎.
2.情境—陶冶模式
是指在教学活动中运用语言、实物、音乐等手段,创设一种生动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培养学生的个性与审美人格,提高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合作精神,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获得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① 理论基础:情知教学论、现代心理学理论和以此为基础的 “暗示教学理论”是其理论基础.

教学目标:通过情感、认知与行为的多次交互作用,使学生的情感不断得到陶冶、升华,身心协调成长,个性得到健康发展,同时又学到音乐基本知识和技能,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操作程序:包括创设情境——情境体验——总结转化几个步骤.创设情境阶段,根据教学目的,教师可通过语言描绘、实物演示、音乐渲染、电化教育等手段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场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情境体验阶段,可通过参与各种游戏、唱歌、听音乐、表演等活动,使学生在特定的气氛中进行学习.在总结转化阶段中,教师要作启发总结,使学生领悟所学内容,做到情理的统一,并使这些情感体验感受得以转化为理性认识.

实现条件:这一模式中教师是学生情感的 “激发者”和
“维持者”,因此要求教师具有多种能力,并把音乐器材、教具、教学环境布置好.要有融洽的师生关系,师生一起进入角色,使情境更加入情入理,达到诱导学生的情感和促进学生认知的目的.

评价:这种在情境感受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由感受而动情,由动情而晓理,由晓理而实践.把认识与情感统一在同一情境中,充分利用认识过程的情感因素,与单纯感知相比,效果更好.
(二)行为模式
是以动作的和心智的技能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如示范—模仿教学模式,行为—辅助教学模式等.
1.示范—模仿教学模式


理论基础:示范—模仿教学模式是历史上最古老的,使人类经验得以产生和传递的基本模式之一,也是创造活动的基础.它是指教师有目的地把示范技能作为有效的刺激,以引起学生相应的行动,使他们通过模仿有效地掌握技能的一种教学模式.技能学习着重与学生行为习惯的控制与培养.学习理论是技能学习的基本的理论基础,诸如动机理论、强化和反馈原则、主动练习原则、集中练习与分散练习原则、整体学习与部分学习原则、学习迁移原则等,都是技能学习应该遵循的.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音乐表演技能.

操作程序:其操作程序是定向——参与性练习——自主练习——迁移.定向阶段,以教师对技能的示范为有效的刺激,引起学生相应的行为反应,使他们通过模仿有成效地掌握技能的操作原理和程序.在参与性练习阶段中,由教师指导,学生经过模仿、纠正、重复、改进,形成正确的技能行为反应.自主练习阶段发生在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动作或操作要领后,学生加大练习活动量,进行自主练习.迁移阶段是对模仿的进一步深化,指在学生熟练地掌握了动作与操作要领之后,能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于新的学习或创造性的活动中,即形成了某种音乐能力.

实现条件:技能的形成主要是学生自己练习的结果,教师对教学的控制量相对较少.

❼ 中小学常用的几种音乐教学模式

一、 参与———体验模式 参与是指在课堂上师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教学活动,共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体验是以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直接亲身体验作为教学的主要形式。 这种模式的基本实施程序是: 情感唤起(定向激趣)———情感深入(感知体验理解)———情感外化(创造) 理论依据:情感唤起阶段,以爱没为特征,激发、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情感深入阶段,以鉴赏美为特征,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理想和趣味。情感外化阶段,以创造美为特征,将内在审美情感体验客观化、对象化、形式化。 如:音乐欣赏教学或音乐综合课为例,其教学阶段可以概括为: 1. 导入------激发兴趣,唤起参与愿望; 2. 展开------提供多种参与情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参与体验愿望与机会 3. 深入------师生进行深层次交流,思维充分展开; 4. 拓展------通过练习评价总结等活动,深化情感体验、知识技能迁移。 二、 情境-------陶冶模式 又称暗示-------领悟模式。运用语音、实物、音乐等手段,创设生动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对学生进行个性的陶冶和人格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这种模式的基本实施程序是: 创设情境———参与活动———总结转化 理论依据:创设情境阶段,根据教学目的,教师可通过语言描绘、实物演示、音乐渲染、电化教育等手段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场景,以激起学习的情趣。 参与活动阶段,各种聆听音乐、律动、游戏、唱歌、演奏乐器、表演等活动,使学生在特定的气氛中进行学习。 总结转化阶段,教师启发总结,使学生领悟所学内容,做到情理的同意,并使这些情感体验转化为理性认识。 三、 探索——创造模式 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独立钻研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的基本实施程序是: 准备——分析探索——创造解决——迁移 理论依据:准备阶段,收集资料分析问题,把握问题。从多角度分析问题的重点、关键,建立解决问题的框架顺序。 解决阶段,创造性解决问题。充分运用创造性想象,在广阔的思维空间进行发散性思维活动,尽可能提出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的观点,选择解决问题最佳方案。 迁移阶段,总结、提高、运用。 四、 引导——发现模式 这是意思红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着眼与思维力和意志力培养的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的基本实施程序是: 导入——探究——归纳——运用 理论依据: 导入阶段,将学生从旧知识引向新只是、诱发思维、集中注意、提供研究条件。 探究阶段,帮助学生主动地形成概念、理解原理、概括法则、寻求答案。 归纳阶段,使学生将旧只是与新知识重新组合、归纳,形成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运用阶段,通过练习、反馈强化,使学生知识迁移或巩固。 注:以上各种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只是提示,仅供参考。请各授课老师把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及中小学音乐教学法的理论融在一体。结合自己学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所用的音乐教学模式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❽ 音乐教学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音乐教学评价原则初探

郭声健

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检查教师教学效果,了解学生学习成绩,为教学改革提供依据,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由于对中小学音乐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也由于目前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学实践水平不高,理论探讨不深入,因此,中小学音乐教学评价也相当落后。可以说,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健全科学合理、具有统一标准的中小学音乐教学评价制度,以至于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合符中小学音乐教学规律的行为往往被人们认为是错误的,而一些违背中小学音乐教学规律、与素质教育目标相背离的行为,则往往又被人们加以肯定并推广。因此,认真探讨并建立中小学音乐教学的评价标准,对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建立科学合理的中小学音乐教学评价标准,首先必须确立中小学音乐教学的评价原则。

关于中小学音乐教学的评价原则,我国至今还没有现成的研究成果,因此,作为一项探索性的研究,在这里我们也只能依据自身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性质和特点、任务和目标的理解,同时总结我国音乐教学实践的经验、特别是在音乐教学评价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来初步地提出几条基本的评价原则。

1.方向性原则

这是音乐教学评价必须遵循的最基本原则,它要求在对音乐教学进行评价时必须把握素质教育的大方向。具体说,看音乐教学是否面向全体学生还是面向个别尖子;看音乐教学是否实施的是基本素质教育还是职业培训教育或专业技术教育;看音乐教学是否是促进了学生生动活泼的主动发展还是扼杀了学生的发展潜能。方向性原则作为音乐教学评价的一条总的原则,它统领和规定了音乐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以及方式方法,也就是说,整个音乐教学评价的各个方面都必须把握正确的方向,即符合素质教育对音乐教学的基本要求。

2.全面性原则

音乐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音乐教学的成果是多种因素综合形成的,因此,评价音乐教学也必须从系统的整体出发,进行尽可能全面的评价。音乐教学贯彻全面性评价原则,要求我们考虑如下方面的因素:反映在教学对象上,教学成果是否具有普遍性,即是否真正使每一个教育对象都得到了发展;反映在教学内容上,是否在创作、唱歌、器乐、欣赏、音乐文化知识等各方面取得了成果;反映在教学方法上,教师是否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正确、灵活地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反映在教学途径上,则要求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全面衡量;反映在学生的音乐发展上,看音乐态度是否积极,兴趣是否浓厚,感受、表现、创作音乐的能力等各方面是否都取得了进步;反映在评价信息的来源上,要求不仅从教师、学生方面搜集信息,而且还要从领导、同行以及家长方面搜集信息。

3.鼓励性原则

音乐教学的一个基本任务和目标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这既关系到整个音乐教育的成败,也是学生在音乐方面能否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前提条件。而学生音乐兴趣的激发和培养,首先离不开别人(包括教师、家长、学校等)对他的鼓励,特别是对他在音乐鉴赏和音乐表现方面所表现出的创造性的鼓励和欣赏。这就要求我们,在对学生音乐成就进行评价时,特别要注意无论是评价的方式还是评价结果的描述,都必须是激励性的而非打击性的。每个学生所具有的音乐能力是不平衡的,某一方面能力突出而另一方面可能相对薄弱,因此在评价学生学习成就时要多从学生的特长、特点出发,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评价机制的激励下发展其音乐能力。音乐教学评价应该充分考虑音乐是一门最具创造性的艺术形式这一特点,音乐教学在评价方式上应尽可能地避免答案的唯一性、标准性,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艺术创造空间和氛围;在对学生音乐成就的评价结果的描述上,可以采用等级分数加评语的形式。评语应尽可能地避免使用权威武断和使人丧失自信心的语言,而应该多使用赞赏性、激励性的用语。如果用等级或分数的形式来描述学生的音乐学习成绩,则不要出现“不及格”分数。

4.过程结果并重原则

传统的音乐教学评价只注重教学的结果而不考虑教学的过程,这使得那些通过采用死记硬背和机械运动等违背音乐教学规律的教学方法所获得的虚有其表的结果,往往得到了较高的评价。但研究表明,参与音乐学习活动的过程比音乐学习所获得的结果甚至能给学生带来更大的愉悦和满足,因此,音乐教学评价不能只限于结果的评价,对音乐教学过程同样要进行评价。这就要求:在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评价时,既要看学生的考查成绩,又要看教师教的过程,看其教的过程是不是一个符合音乐教学规律、令人赏心悦目的过程;在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评价时,也既要看最后的成绩,又要看其学习的过程,看其是否真正主动参与到了音乐活动之中,并表现出了艺术的创造性。而在评价方式上,应把平时考查与期终考查有机结合,在平时考查的基础上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

5.感性理性统一原则

掌握理性的知识技能,并不是音乐教学的全部目标和主要目标,因为,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学生对它的掌握更主要地还是体现在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上,这是一种感性层面的东西。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和音乐表现力,而音乐鉴赏与表现行为显然是一种感性与理性高度统一的行为。因此,在进行音乐教学评价时,应该充分考虑把感性与理性统一起来。这就要求我们在音乐教学评价的方式设计上,必须从完整意义上的音乐出发,以音响为设计评价方式的基石,通过音乐来考查学生对音乐本身的情感体验,以及音乐的鉴赏与表现能力,而不能从零散、孤立的音乐知识出发,来考查学生对音乐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与此同时,还要探讨如何通过理性的评价形式来表现出感性的评价内容。

以上只是提出了音乐教学评价所应遵循的的基本原则。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应该以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为依据,建立音乐学绩标准化测验,并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以便全面评价学生学习成绩及教师教学效果。

❾ 著名的四大音乐教学法是什么

四大音乐教学法包括达尔克罗兹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铃木镇教学法。

它们的主要内容是:

达克罗士教学法:达尔克罗兹认为:“人类的情感是音乐来源,而情感通常是由人的身体动作表现出来的,在人的身体中包括发展感受和分析音乐与情感的各种能力。因此,音乐学习的起点不是钢琴、长笛等乐器,而是人的体态活动。”

柯达伊教学法:歌唱是培养音乐素质的最好途径;采用具有艺术价值的民间和创作的乐曲;音乐应当成为学校重要的课程;重视音乐教师的选择,强调学校的教育作用。

奥尔夫教学法:一切从儿童出发;通过亲身实践,主动学习音乐。

铃木镇教学法:铃木教学法可说是一种母语教学法,从小即着重儿童潜力的发挥。

拓展资料:

音乐教学法课程目标是分科教学法之一。高等师范院校音乐系、音乐学院和教育学院有关专业和中等师范学校的必修课。研究音乐教学的理论及其运用。以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为依据,阐述音乐教学的目的、任务及教材编选原则,研究音乐教学规律,探讨乐理、视唱、唱歌、器乐、音乐欣赏等教学的步骤与方法。主要任务是培养师范生和在职教师将教育学、心理学原理及音乐专业知识、技能应用于音乐教育实践的能力。

❿ 小学音乐说课应该注意些什么讲些什么有什么理论可以作为参考的

那正道是 唱的比说的好听~~~
小孩子重在培养兴趣,本人觉的不必太过多专的枯燥理论的灌输属
毕竟大多孩子不可能成为音乐家 而成为音乐家的孩子又自己会有课外的专业辅导
所以 在小学的音乐课上应该注意孩子们的兴趣培养和学习气氛 尽量的欢快愉悦
这样对老师和孩子们都好
大家说说唱唱 才是小学音乐课的真谛

阅读全文

与小学音乐教学理论依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爱情围墙歌词 浏览:230
道奇酷威广告背景音乐 浏览:106
比喻轻音乐之美的文字 浏览:542
小号音乐下载 浏览:578
歌曲专辑图下载地址 浏览:867
财神驾到歌曲mp3下载 浏览:734
琴歌指弹海阔天空吉他谱 浏览:355
下载mp4格式的音乐 浏览:352
电脑听音乐用什么 浏览:512
最好酷狗音乐播放器 浏览:502
信乐团队的假如简谱 浏览:243
平安酷狗音乐 浏览:760
佳人轻抚桃花mp3下载 浏览:453
infinite网易云音乐 浏览:844
岁月赵忠祥背景音乐 浏览:980
如何将电脑的歌体添加到苹果音乐 浏览:672
fade钢琴mp3 浏览:86
奔跑吧兄弟宋仲基背景音乐 浏览:806
成都彩虹小学音乐老师 浏览:496
凤凰传奇星光歌曲点评 浏览: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