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胡说歌 微格教学教案设计表怎么填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管理者、知识的传授者,教师在版课堂教学中主要有导入教学、告权知学生学习目标、提出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讲解知识、辅导答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等活动,充分展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对于教学活动的合理设计、程序安排等将具体体现在课堂教学结构流程图中。
『贰』 如何培养孩子音乐创造力
幼儿园音乐教学主要包括歌唱,韵律活动,打击乐,音乐欣赏,音乐游戏五大领域,那么在这五大领域中采用什么形式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呢
(一)发挥想象为歌曲创编新歌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幼儿给熟悉的歌曲增编新的歌词或改变部分歌词,这样幼儿的演唱兴趣会大大提高,同时想象,创造能力又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发展.例如:歌曲《胡说歌》围绕"你把袜子穿在耳朵上吗 "这样一句与生活相违背的歌词,以简单的旋律展开.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的同时,教师鼓励幼儿自己来创编歌词,最后编出了"你的手套穿在脚趾上吗 ""你的裤子穿在胳膊上吗 "你的鞋子穿在头顶上吗 "等等五花八门,荒诞可笑的歌词,这样孩子们在欢歌笑语中不知不觉地体会了音乐活动的快乐,还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大班有一首歌曲叫《秋天多么美》,这首歌曲是我和孩子们非常喜欢的歌曲之一,歌曲学完以后,我突发奇想,秋天美,冬天也很美呀!我们何不创编一首《冬天多么美》,我的想法得到了全体孩子的响应,最后,在全班孩子的努力下,创编出了"冬天雪花轻轻吹,大地盖上厚呀厚棉被,小朋友,一起堆呀堆雪人,雪人个个胖墩墩" (二)留住旋律,改编歌曲.
最近,经常听到我们班的孩子在唱《老鼠爱大米》,《两只蝴蝶》,《2002年的第一场雪》等流行歌曲,这些歌曲如果从一名时尚青年口中唱出时没有人觉得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但若是一名四五岁的小朋友也开始哼唱它时,我们老师和家长不免会有些担忧和紧张,因为幼儿对流行音乐缺少选择和辨别能力.针对这些我们我觉得如果我们阻止孩子去唱是不可能的,所以与其去堵,不如去疏,采用留住旋律,改编歌词的方法是非常可取得.南师大的许卓娅教授,就把孩子们流行歌曲《对面的女孩看过来》改了个面目全非,"对面的女孩看过来,看过来……"成了"对面的兔子看过来,看过来,不要被我的样子吓坏,其实我,很可爱……"扮成大灰狼的男孩们边跳边唱,向对面由女孩们扮演的兔子发出"邀请",听到大灰狼如此表白之后,她们迅速还击:"我上看下看左看右看,看来看去你都是个大坏蛋,我想了又想,猜了又猜,做朋友的问题可真难办……" 就这样,一首流行歌曲变成了一台饶有兴致的儿童音乐剧:《兔子和狼》,孩子们戴着头饰,完全投入到大灰狼和小白兔的角色之中.结局也改得很巧:流行歌词中的"爱真奇怪"变成悔过自新的大灰狼终于得到了小白兔的原谅,"你真可爱!"从此被接纳成为兔子们的好朋友. 改编,而不是一味拒绝.在流行歌曲大行其道,少儿歌曲创作态势日益衰微的今天,这种改头换面不能不说是讨巧之举.流行歌曲对孩子来说未必是洪水猛兽,其实有太多资源可以利用.但可惜的是,目前我们在这方面动的脑筋实在是太少了.
(三)为乐曲,歌曲编配动作
边唱边表演是幼儿喜爱的一种音乐活动形式,它们喜欢用动作来表达情感.如果歌曲或乐曲是具体的,并易于动作表现的话,应尽量引导幼儿自编动作表演.例如:在学习《两只小手》这一歌曲时,要求幼儿自由想象动作来表现歌词.("两只小手做两点,雨点从天空落下来""两只小手做枕头……")由于大多数幼儿都是随意,即兴创作的,当然不可能期望他们创作出多么完美的动作.但毕竟是他们自己展开想象编的,对练习这一系列动作也特别有感情,格外认真.不仅调动了幼儿学习歌曲的积极性,培养了幼儿的动作协调能力,也使幼儿从中得到了创造的源泉.
(四)在节奏教学活动中,为幼儿提供充分,自由的演奏空间,鼓励幼儿利用已经有的经验展开想象,用配器演奏来表现乐曲.
有一次晨间活动,我们放着音乐,耿春雪突然叫住了我,"老师,你听这个歌曲里面好像有钢琴的声音".她的这句话让我感觉孩子不仅听着歌曲的美,同时还夹杂了他们所熟悉的乐器的声音.孩子的耳朵是灵敏的想象力是丰富的.如:x x .孩子们就会说像汽车的鸣笛声---笛―笛;x x x 像小朋友走路;xxxx xxxx像小朋友跑步等.当我们在和孩子做节奏互动时,我每打一种节奏,孩子们就能发挥想象,说出它们像什么:有的说像雨水的滴答声;有的说像汽车的笛笛声;有的说像火车的隆隆声等.
我觉得对幼儿音乐节奏的培养,是贯穿在一日活动中的,通过不同的音乐性质,把音乐贯穿在常规中,培养幼儿的常规意识.如幼儿听到《准备好了吗》的音乐就马上集中;听到《拍手点头》就知道跟着音乐有节奏地拍手;听到《啄木鸟》的音乐就马上收玩具;听到抒情的《摇篮曲》就会安静.孩子对节奏的感受,有时候会出乎大人的意料以外.如在就餐前和起床后是纪律最乱的时候,我会用节奏的变化来集中幼儿和安定幼儿的情绪,我会用铃鼓拍出一个节奏,幼儿会情不自禁的跟着拍,然后再不断的变换节奏.孩子们听到节奏变化了,就会自然而然的竖起小耳朵集中精力来倾听老师的节奏,并伸出小手来迎合,模仿老师的节奏.这样听到的只有整齐的节奏声,没有吵闹声.这样的音乐化管理,既训练了幼儿的听辨能力,有很好地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培养了幼儿的常规意识.受到了很好的效果.
『叁』 如何评价大班音乐活动《胡说歌》
《胡说歌》是明天版大班的一节歌唱活动,歌曲内容简单·诙契有趣,幽默滑稽,曲调明快,深受孩子们的喜欢。我选择这节课是最重要是因为,大班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语言的发展,他们对歌曲有了极强表现力,在情感上有了共鸣,最容易通过歌曲来表现自己的感情。并通过这首歌曲的内容和音乐艺术潜移默化地陶冶幼儿的性情和品格。
『肆』 通读教材,谈谈如何进行幼儿园歌唱教学
幼儿园教育的内容划分为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等五大领域。在新颁布的幼儿园新纲要中明确指出艺术领域的作用是丰富幼儿的情感,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歌唱教学是幼儿园里最常见的音乐教学活动形式,对于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表现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在工作实践中越来越发现,在有些歌唱活动时,孩子们的表现却有些被动,只是一遍一遍地跟唱,幼儿对老师教、幼儿跟唱这种传统的、死板的唱歌教学失去了兴趣。追其原因,传统的唱歌教学已违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幼儿失去了对音乐美的感受和体验,忽视了幼儿创造力的表现。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因而有必要对幼儿园的唱歌教学进行改革,究竟怎么样才能使幼儿在快乐的过程中完成设定的活动目标呢? 利用多媒体,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幼儿才会主动去学习。因此,如何让幼儿一开始就被你的活动所吸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传统的活动导入方式往往是谈话导入或是直接导入。对幼儿来说没有新鲜感,当然也就提不起学习的兴趣了。这时如能利用多媒体帮忙,让幼儿不仅从听觉,更从视觉、触觉等全方位吸引幼儿,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例如在学习歌曲《秋天多么美》时,老师利用PPT先让幼儿欣赏秋天的美景,让幼儿了解秋天、感知秋天,之后再播放歌曲的动画音乐视频,幼儿一下子就被可爱、卡通的音乐形像吸引住了,让幼儿不仅听了音乐,更“看到”音乐,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学习和掌握歌曲。当然还可以在活动前准备各种其它道具,如各种图片、实物、照片等,帮助幼儿在最快的时间里进入主动积极学习的状态。 利用幼儿的年龄特点,巧妙解决发声练习和节奏练习。 音乐课中的发声练习和节奏练习是歌唱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这样的练习应该如何进行呢?难道也像成人上音乐课一样的“咪…吗…”“哒哒 哒 ”吗?实践证明这样是行不通。我们要利用幼儿喜欢小动物、并善于模仿小动物的特点,巧妙地设计练声曲和节奏练习曲。如:在让幼儿练习闭口音“U”时,老师就让幼儿模仿火车开动的声音。“呜— 呜— 呜 呜 呜 呜 |。这样连奏和断奏的闭口音都练习到了。在节奏练习时,老师让幼儿模仿不同的小动物进行不同时值的节奏练习。 X — X — X — X —‖ 乌 龟 爬 爬 X X X X X X X — ‖ 大 象 伯 伯 慢 慢 走 X X X X X X XXXX XXXX X — ‖ 小青 蛙 呱呱 呱 呱呱呱呱 呱呱呱呱 呱 利用图谱,解决歌词难题。 幼儿由于年龄小、有意注意时间短等特点,在学唱歌词多、难的歌曲时,往往会出现记不住歌词的问题。怎么样让幼儿在短短的时间里快速、准确地记住歌词呢?图谱是个非常好的小帮手。它以生动、有趣的图画代替了枯燥繁琐的词语,非常适应幼儿的学习特点。在演唱歌曲《圆圆与弯弯》时,“圆圆桔来圆圆柑,圆圆的葡萄结串串,圆圆的蘑菇它打伞伞喽,圆圆的粮囤冒尖尖…….”歌曲中的两段歌词中包含了大量的水果、蔬菜名称:桔子、柑、梨、香蕉、葡萄、菱角、柑、蘑菇……大段的歌词幼儿很难记住。这时老师采用图谱的形式,按顺序把歌词内容画出来,图画和歌词相对应,幼儿一看就知道歌词内容。在图谱的帮助下顺利解决了歌词难题,这样很快地就能掌握歌曲了。另外图谱还能帮助幼儿更好的表情达意。为避免教师单一枯燥的讲解,有些歌曲可以通过图谱中形象事物的表达帮助幼儿理解歌曲性质,正确地把握歌曲的情感表达。比如抒情的歌曲,就可以画上流水、波浪的线条等形象的事物来表达;欢快、活泼的歌曲,就可以用小兔、小松鼠等轻巧跳跃的形象来表达;要求唱强音的地方可以把图形画大些或色彩浓些,弱音的地方则可以画小些淡些。 创设自由开放的环境,鼓励幼儿自由创作。 幼儿喜欢自由发挥,自由,更喜欢显示自己的创作成果,因为这些成果出自已,是自己的创作,最能体现自我价值,因而也最能使他们获得真正的满足感。在歌唱教学活动中,引导幼儿为歌曲改编、创编歌词是很好的创作形式。我通常会选择一些歌词简单,多重复的歌曲,让幼儿自由地进行创作、改编。例如在演唱了歌曲《胡说歌》后,幼儿都被歌曲中诙谐幽默的歌词内容所感染。“你把袜子穿在耳朵上吗?袜子穿在你的耳朵上吗?”这时,有个别小朋友开始别出心裁唱着:“你把袜子穿在眼睛上吗?袜子穿在你的眼睛上吗?……”其它的小朋友一听,马上就开始学样了。这时老师及时组织幼儿对歌词进行创编,马上就有各种各样的歌词出来了,穿在鼻子上、手臂上、嘴巴上、鞋子上……小朋友百唱不厌。活动结束后,仍有不少孩子跟我说:“下次还要唱!”看来还真是唱出了他们的乐趣。这样的活动突出了幼儿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幼儿真正体会到唱歌活动的乐趣,并从中受益。 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作为提高幼儿审美能力的重要学科,也是对幼儿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更是显露孩子个性、爱好、能力的最好途径。歌唱是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尤其是孩子,当他们高兴时,就会情不自禁的唱起歌来,以表达自己轻松、愉快的心情。我想,幼儿园的音乐活动目的不是为了培养音乐家,而歌唱活动更不是为了培养歌唱家,而是要以音乐为手段,培养幼儿心灵的美感,对音乐的兴趣,欣赏的能力,激发智力和创造力,使孩子们真正喜欢唱歌。
『伍』 幼儿园大班 教学计划(急~~~~~~~)
呵呵,第一次写,是有必要参考一下,至少知道格式、内容等。参考一下这篇吧: 幼儿园大、中、小班上学期班级计划: http://qq.iyaya.com/93/104798-0.html
『陆』 有关音乐艺术的资料
由于音乐以声波振动的非语义性组织结构与人类的情感、意志活动直接同构对应,所以音乐中的意志表现形式起着组织与协调社会成员意志行为的作用,音乐中的情感表现形式承担着传达与交流社会成员情感体验的职能,使音乐常能在某种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或具体的社会交往场合发挥某种带有实用效益的功能。音乐之所以能作用于人类的生理、心理状态,其最底层的物质基础是声波对听觉器官的刺激会引起人体内的生理反应(如呼吸、脉搏、血液成分、内分泌、脑电波的变化)以及动作、情绪反应;在此基础上,按一定的结构组织起来的乐音则以其形态样式的整体对应于社会生活的情景、民族心理的特质、阶级意识的显现等等,因而能把这类反应导入意志行为和社会情感的轨道,并最终导入人格、情操的范畴。因此,音乐所唤起的人类理性并不停留在语言符号的、抽象的、精神性层次(如知识领域里的概念体系,道德领域里的律令训条)上,而已经落实到调动一整套生理活动的、实践的、物质性的层次上,是一种充满热血激情的实践理性。原始氏族用于图腾祭祀、庆功禳灾的乐舞,就具有这类组织交流功能;在社会发展早期阶段渗透在社会生活各个角落的各种歌曲都有这类实用功能。在漫长的手工业时代,各种劳动号子都以自己特有的节奏、音调、句法协调集体的劳动动作,并起着消除疲劳、鼓舞意志的作用。进行曲和军歌统一步伐、鼓舞士气的功能是人所共知的;中国古代有“梁红玉击鼓助战”的故事。各类抒情性的歌曲则以音乐表达与交流情感,使社会成员的思想感情互相引起共鸣,达到一致。各种严肃的颂歌、赞歌和仪典音乐表达了社会成员共同的庆祝、歌颂、祝愿、憧憬;葬礼上的哀乐和悼歌则表达共同的悲痛哀思。
音乐的审美教育功能对社会的影响最为深远。由于音乐能把千锤百炼、高度发展的社会理性凝聚呈现为明显直观、灵活多姿的感性形式,因此它在提高审美感受能力的同时就给人以教育,不仅对智力开发给予有力的促进(提高联想、幻想和创造性想象能力,提高抽象思维、敏慧推理的智能,提高对于外来信息的记忆、反馈能力),而且对各种非智力因素(如自制力、毅力、细心、 专注、 适度)的培养,以及性格、情操方面各种良好素质的塑造,都具有深远持久的作用。在原始公社时期形成而以后保存在奴隶主子弟教育项目中的“乐”,是音乐发挥其审美教育功能的古老而朴素的形态;它是古代乐教思想产生的土壤,在古希腊柏拉图和古中国儒家的政治理想中都包含这一成分。在欧洲,自从启蒙思想家卢梭提出审美教育主张以来,教育中的审美教育因素更广泛发展。中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和音乐学家王光祈也都提出过美育和乐教的主张。在当代生活中,高尚音乐的演出和传播,是以社会教育形式出现的审美教育活动,它可以对社会成员发生道德伦理的陶冶和教化作用;如果这些演出和传播不按照健康的审美理想加以规范,音乐对社会成员行为的塑造将发生反面的效果。萎靡、粗野、丑陋的音乐,只可能导至社会精神生活的贫乏、低级以至于混乱。
音乐还可以提供有教养的娱乐,有文化的休息,通过松弛的审美享受来积蓄精神的素养和活力。从原始氏族的集体歌舞,后来的儿童唱游,到各民族现存的集体歌舞,群众聚会上表演的歌舞节目,都发挥这样的功能。通俗轻松的娱乐音乐,在古代社会中常作为宴饮音乐出现,在后工业文明的条件下,则常作为餐厅、茶座、商场、候车室等及其他休息场所的背景音乐来播放,以增强日常生活中的某种情趣。从这种社会功能的反面表现来讲,娱乐音乐中格调低下、趣味庸俗的部分可能对人类精神生活产生消极影响和腐蚀作用,这是有必要抵制和克服的。
音乐的另一种实用功能是用作保健和治疗的手段。无论在古中国或古希腊,还是在中世纪的阿拉伯,都曾有著名的学者医师用音乐治病,提倡音乐治疗。有些民族长期以来保持着用舞蹈、歌唱和演奏打击乐治疗精神抑郁症的风俗。在工业生产条件下,在一些噪声很大或过于寂静的劳动环境中,劳动者特别需要佩戴附有耳机的耳罩,边劳动边欣赏音乐,这种文明保健设施对劳动者的身心健康颇有裨益。随着工业文明走向成熟,音乐治疗在近几十年来已呈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音乐治疗的诊所、书刊、协会、专科学校纷纷成立
『柒』 怎样培养和提高孩子对音乐的领悟力
幼儿园音乐教学主要包括歌唱,韵律活动,打击乐,音乐欣赏,音乐游戏五大领域,那么在这五大领域中采用什么形式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呢
(一)发挥想象为歌曲创编新歌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幼儿给熟悉的歌曲增编新的歌词或改变部分歌词,这样幼儿的演唱兴趣会大大提高,同时想象,创造能力又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发展.例如:歌曲《胡说歌》围绕"你把袜子穿在耳朵上吗 "这样一句与生活相违背的歌词,以简单的旋律展开.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的同时,教师鼓励幼儿自己来创编歌词,最后编出了"你的手套穿在脚趾上吗 ""你的裤子穿在胳膊上吗 "你的鞋子穿在头顶上吗 "等等五花八门,荒诞可笑的歌词,这样孩子们在欢歌笑语中不知不觉地体会了音乐活动的快乐,还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大班有一首歌曲叫《秋天多么美》,这首歌曲是我和孩子们非常喜欢的歌曲之一,歌曲学完以后,我突发奇想,秋天美,冬天也很美呀!我们何不创编一首《冬天多么美》,我的想法得到了全体孩子的响应,最后,在全班孩子的努力下,创编出了"冬天雪花轻轻吹,大地盖上厚呀厚棉被,小朋友,一起堆呀堆雪人,雪人个个胖墩墩" (二)留住旋律,改编歌曲.
最近,经常听到我们班的孩子在唱《老鼠爱大米》,《两只蝴蝶》,《2002年的第一场雪》等流行歌曲,这些歌曲如果从一名时尚青年口中唱出时没有人觉得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但若是一名四五岁的小朋友也开始哼唱它时,我们老师和家长不免会有些担忧和紧张,因为幼儿对流行音乐缺少选择和辨别能力.针对这些我们我觉得如果我们阻止孩子去唱是不可能的,所以与其去堵,不如去疏,采用留住旋律,改编歌词的方法是非常可取得.南师大的许卓娅教授,就把孩子们流行歌曲《对面的女孩看过来》改了个面目全非,"对面的女孩看过来,看过来……"成了"对面的兔子看过来,看过来,不要被我的样子吓坏,其实我,很可爱……"扮成大灰狼的男孩们边跳边唱,向对面由女孩们扮演的兔子发出"邀请",听到大灰狼如此表白之后,她们迅速还击:"我上看下看左看右看,看来看去你都是个大坏蛋,我想了又想,猜了又猜,做朋友的问题可真难办……" 就这样,一首流行歌曲变成了一台饶有兴致的儿童音乐剧:《兔子和狼》,孩子们戴着头饰,完全投入到大灰狼和小白兔的角色之中.结局也改得很巧:流行歌词中的"爱真奇怪"变成悔过自新的大灰狼终于得到了小白兔的原谅,"你真可爱!"从此被接纳成为兔子们的好朋友. 改编,而不是一味拒绝.在流行歌曲大行其道,少儿歌曲创作态势日益衰微的今天,这种改头换面不能不说是讨巧之举.流行歌曲对孩子来说未必是洪水猛兽,其实有太多资源可以利用.但可惜的是,目前我们在这方面动的脑筋实在是太少了.
(三)为乐曲,歌曲编配动作
边唱边表演是幼儿喜爱的一种音乐活动形式,它们喜欢用动作来表达情感.如果歌曲或乐曲是具体的,并易于动作表现的话,应尽量引导幼儿自编动作表演.例如:在学习《两只小手》这一歌曲时,要求幼儿自由想象动作来表现歌词.("两只小手做两点,雨点从天空落下来""两只小手做枕头……")由于大多数幼儿都是随意,即兴创作的,当然不可能期望他们创作出多么完美的动作.但毕竟是他们自己展开想象编的,对练习这一系列动作也特别有感情,格外认真.不仅调动了幼儿学习歌曲的积极性,培养了幼儿的动作协调能力,也使幼儿从中得到了创造的源泉.
(四)在节奏教学活动中,为幼儿提供充分,自由的演奏空间,鼓励幼儿利用已经有的经验展开想象,用配器演奏来表现乐曲.
有一次晨间活动,我们放着音乐,耿春雪突然叫住了我,"老师,你听这个歌曲里面好像有钢琴的声音".她的这句话让我感觉孩子不仅听着歌曲的美,同时还夹杂了他们所熟悉的乐器的声音.孩子的耳朵是灵敏的想象力是丰富的.如:x x .孩子们就会说像汽车的鸣笛声---笛―笛;x x x 像小朋友走路;xxxx xxxx像小朋友跑步等.当我们在和孩子做节奏互动时,我每打一种节奏,孩子们就能发挥想象,说出它们像什么:有的说像雨水的滴答声;有的说像汽车的笛笛声;有的说像火车的隆隆声等.
我觉得对幼儿音乐节奏的培养,是贯穿在一日活动中的,通过不同的音乐性质,把音乐贯穿在常规中,培养幼儿的常规意识.如幼儿听到《准备好了吗》的音乐就马上集中;听到《拍手点头》就知道跟着音乐有节奏地拍手;听到《啄木鸟》的音乐就马上收玩具;听到抒情的《摇篮曲》就会安静.孩子对节奏的感受,有时候会出乎大人的意料以外.如在就餐前和起床后是纪律最乱的时候,我会用节奏的变化来集中幼儿和安定幼儿的情绪,我会用铃鼓拍出一个节奏,幼儿会情不自禁的跟着拍,然后再不断的变换节奏.孩子们听到节奏变化了,就会自然而然的竖起小耳朵集中精力来倾听老师的节奏,并伸出小手来迎合,模仿老师的节奏.这样听到的只有整齐的节奏声,没有吵闹声.这样的音乐化管理,既训练了幼儿的听辨能力,有很好地集中幼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