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新老师怎样上好第一节音乐课
我回抄忆中...参考:
自我介绍,保持笑容,之后问他们知道那一个音乐家吗? 然后介绍这个音乐家..问他们喜欢什么歌曲,发起投票交小字条,这里先要知道他们对什么方面比较大的兴趣,之后点名站起来叫其中的几个同学起来唱自己心目中的歌曲.然后发起表扬.
之后在课堂上你自己演唱一次,问她们觉得你唱得怎样.差不多了,布置作业,如果是有书的话,布置的作业就是书面,先要他们明白这本书的书面是代表什么的.
然后第2天开始进入讲课阶段....
(我这里提供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我的话:这个问题在网络很难问的,,好在你碰到个有心人哦~~呵呵, 成功了记得纳我为最佳答案哟~~)
② 关于怎么上好一节小学音乐课的论文或上好一节音乐
我也是音乐教师,给你个建议,因为小学音乐需要学生掌握的东西很少,所以,我版建议,你要让学生以权快乐为主,一边逗乐,一边教知识。也就是说,用幽默的语言来上课,善于发现课堂上的幽默点并加以利用。这样,学生就愿意上音乐课,而你也轻松的就能把知识教给他们,他们愿意学就不存在前15分钟,后10分钟的说法了。
③ 如何上好一堂小学音乐课
如何上好一堂小学音乐课
一、通过自然界丰富的音响世界,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与感受能力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音乐形象通过节奏、节拍、曲调、调式、调性、和声、曲式等音乐要素来塑造音乐所表达出的思想感情,通过人的听觉器官而引起各种各样的情感反应。因此,对音响的感受是一切音乐活动的基础,通过不同形式与手段对学生进行音乐感受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大千世界的音响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如风雨声、雷电声、鸟鸣、狗吠、马嘶、狮吼、涛声、流水声、机器马达的轰鸣声、战场上的枪炮声、抑扬顿挫的叫卖声……作曲家们为表现这些丰富音响和自身感受而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来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及情感,如《动物狂欢节》《雷电波尔卡》《骑兵进行曲》《十面埋伏》《野蜂飞舞》《百鸟朝凤》等中外名曲。教学中,有的音乐教师指导学生聆听这些作品,让学生感知音乐与大千世界的密切关系,感知大千世界丰富的音响和音乐所富有的特殊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打开想象的心窗,利用各种生活物品,自己动手制作模拟大千世界音响的“乐器”进行表演。在教师的启发、鼓励下,有的学生将塑料纸揉成团,放在掌心里揉搓,使其发出“刷刷刷”的声音,用来模拟潇潇细雨的声音;有的学生手握塑料饮料瓶发出“咔吧、咔吧”声,模拟雷声;有的拿来一节竹子做成竹哨,吹出美妙的鸟叫声;有的用空易拉罐装进沙粒,用胶布封口,代替沙罐摇出“沙沙”的节奏;还有学生用倒扣的小塑料桶或空蛋糕盒子来代替“架子鼓”敲击出不同的节奏;也有学生用碗或茶杯深浅不一地装上水,用筷子敲击出简单的乐句……这些信手拈来的普普通通的生活物品,被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赋予了新的概念,虽然简单、没有固定音高,但却在孩子们的音乐启蒙中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二、引导学生欣赏音乐,启发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音乐具有“有声无形”的艺术特点,人们对音乐内涵的感知比较抽象。但是,音乐的各种要素组合起来,所表现的内容、塑造的形象、表达的情绪,总是能被人们所感知,这就是音乐的魅力。在这一方面,有的教师充分利用音乐的各种表现手段,启发学生利用想象力将所听到的音乐用语言描述出来,同时也描述出了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课例:欣赏《种海菜》(小学)。
《种海菜》是电影纪录片《潜海姑娘》的主题音乐。影片描写秀丽的南海风光、奇特的海底世界以及一群潜海姑娘紧张而愉快的生活情景,展现了潜海姑娘的精神风貌和高尚情操。
为检验学生的音乐感知力,教师在不告诉学生音乐背景、曲名的情况下,让学生先用心聆听这段音乐,听一听音乐中描绘出什么景象,展现出什么样的意境。听完音乐后,教师提问:在听音乐的过程中,你的脑海中曾经浮现出什么样的景像和意境?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有大海、轮船、海鸥、大草原,有的说仿佛来到春天的田野里放风筝,还有的学生说看到了夜空里的星星和月亮……
接下来让学生翻开课本找到这一课,课本上有一幅儿童潜水的插图。教师介绍了音乐作品及作者之后,告诉学生这是电影的主题音乐,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音乐的感受,每人为这段音乐做一个标题。
学生兴致很高,除了意思重复或相近的,学生共为这段音乐“制作”了68个标题,其中与海有关的占95%。如:《遨游大海》《你好!大海》《海底世界多美丽》《五光十色海底世界》《海面上的海鸥》《海底世界真奇妙》;有一些标题极富想象力和诗意,如:《彩虹》《美丽的梦》《太阳下的跳跃》《我坐上了轮船》,等等。
教师对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贴切的语言表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学生对老师给予的赞赏兴奋不已。这表明,只要细心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是会得到发掘和提高的。同时,教师则需要尊重学生的纯真天性和独立感受,对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独特的审美体验给以鼓励。
三、结合各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
音乐、舞蹈、诗歌、绘画是文学艺术范畴中的几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它们各有其表现特征,但相互间又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在审美意义、表现手法方面有着许多相同之处,其目的是一致的。音乐、诗歌有声无形,而绘画、舞蹈则有形无声,它们相互结合后的表现形式更加完美。
课例:欣赏《乘着歌声的翅膀》
该作品原是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以德国诗人海涅的诗为歌词而创作的一首艺术歌曲,作品富有诗意,充满了自由幻想的浪漫色彩,后被改编成管弦乐作品。
课堂上先是播放这段音乐,在乐曲声中,教师饱含深情地朗诵了海涅的诗,并踏着音乐的节奏轻盈地跳起了华尔兹,让学生直观感受音乐舞蹈与诗歌融合一体的完美与和谐,在有声有形中加深了对音乐表现内容的理解。
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对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绪和意境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后,挑选部分学生在教师带领下随着音乐即兴轻歌曼舞,有位女生还忘情地舞动起自己的纱巾,陶醉在美妙的音乐中。
在这次音乐活动中,教师给学生布置了一项课外作业:结合自己对音乐作品《乘着歌声的翅膀》的感受写一首小诗。有三分之二的学生完成了作业。随后,教师挑选出部分学生,在音乐课上伴随着音乐,朗诵他们自己创作的诗歌。他们用稚嫩的声音,朗诵他们稚嫩的作品,自豪和成就感写在脸上。一些没有交出作业的学生受到了强烈的感染,情不自禁地即兴创作,浓烈的艺术气氛弥漫在课堂上。
这情形印证了教育家卡亚尔所说的话:艺术感受体验总是要通过一种动态的而非静态的态度,无论是对艺术家本人还是对观赏者,我们不可能身处于艺术形式的王国中而不参与到这些形式的创造活动中去。这次观摩教学,令我们音乐系的学生感受到很大启发。一线任课教师形式新颖的音乐课,从某种意义上讲,较好地诠释了《音乐新课标》的基本内涵,做到了基础音乐教育应将对学生音乐感受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
在对学生音乐感受能力的培养上,我认为,以下几点值得总结和借鉴。
一是教育者应重视每一受教育的个体。作为教师,对学生的音乐启蒙教育要有耐心,要从学生对音乐的最初的感知水平开始,因势利导,循序渐进,不否定任何一个学生。
二是教师应善于启发,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双“感知音乐的耳朵”。让学生学会欣赏,是培养学生听觉、感受音乐的前提。过去曾片面认为,中小学音乐课就是教一首新歌、识几个音符,音乐欣赏不是这个年龄段所能感受的。事实证明:只要不断启发,学生还是能够懂得欣赏音乐的。学会欣赏,将带给学生音乐感知的快乐,在这一点上,教师的循循善诱尤为重要。
三是教师要善于利用综合艺术,通过各种艺术门类来引导学生感受音乐。教师在课堂上用肢体语言帮助诠释音乐,其教学手段变音乐的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形象、直观、鲜活,极易带动和感染学生参与亲身体验并获得感受。
四是鼓励学生参与音乐的创作过程。艺术教育的目标并不是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艺术巨匠。挖掘学生的音乐潜质,鼓励学生参与音乐创作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过程的重要方面,音乐教师要善于对学生的音乐创造给以鼓励和奖赏。
五是音乐教师自身应具备较高的音乐素质及综合素质,要有与时俱进的教育新理念。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底,还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知识,要有独创性和知识包容性。
综上所述,帮助学生建立音乐与人的情感联系、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应该说是基础音乐教育的最基本的目的。
④ 浅谈怎样上好小学音乐课
小学音乐课教学是小学基础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民族的音乐文化素质。音乐教育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也能培养学生的优良的品德和情操,还能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发展,非智力因素得到提高。同时,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音乐,作为人类的第二语言,它与人的心理、情感活动具有形态上的一致性.它拨动着人们的心弦,触及着人们的灵魂,对人的心灵有着积极的陶冶作用.现时,音乐又是一种表现艺术,音乐课上,学生或唱、或跳、或奏、或演,通过对音乐的表现,使学生能够充分地展示自我,获得美的享受和成功的愉悦.
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大方面,结合我校音乐课教学设备和学生的音乐基础,我觉得应该这样来上音乐课:
一、明确目标,启发有方,诱导得法
在每上一节音乐课之前首先明确自己这节课,到底要教给学生哪些知识;通过哪些方法才能行之有效的,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接受这些知识;教师要在每个短短的四十分钟里起主导作用,就必须创造积极的学习状态,发挥自身素质的特长,努力做到“启发有方,诱导得法”。我认为一节音乐课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步骤:1、指导学生熟读歌词。在进行完歌曲范唱以后,可指导学生用比较标准、流利的普通话进行朗诵歌词,要注意咬字、吐字的准确度和清晰度,要求字正腔圆。同时根据歌词的内容向学生进行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2、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情绪。在一首歌曲的左上角往往出现如“亲切地”、“欢快地”、“深情地”、“热烈地”、“庄严地”等等歌曲情绪,可让学生结合歌词含义,在歌唱时力求处理的恰到好处。3、读谱训练。在识谱时先给学生标准音,即歌曲的调号。当学生按标准音唱有一定的困难时可进行音阶训练。由于学生音域窄,确实难以达到标准音时可以适当降调,并鼓励学生要经常练习音阶,达到拓宽自己音域的目的。4、教唱歌词。这一步是前四步的综合训练。首先教师应泛唱二至三遍让学生视听,对于较长或难度较大的乐句可以先分小节教唱在连接起来唱,以至圆满完成全部教唱。在学生对本歌曲没有完全学会之前不能让学生练唱,因为学生自己识谱能力有限,一旦个别乐句唱错,则难以纠正。
二、用多种形式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在音乐欣赏课上,有些乐曲可以利用学校现有的乐器,结合新课程标准上的要求,给学生示范演奏,改变以往放录音让学生单纯欣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既开拓了视野,有提高审美能力。在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方面,为避免单纯学理论的枯燥,利用情境联想教学,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例如音符实值的学习,通过模仿动物叫声的长短来辨别不同的音符,这样一来,学生会比较容易掌握。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不同教学设备,欣赏大型的交响乐和民族管弦乐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感受音乐。课堂上,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小学生活泼好动,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动作特点,可以进行课堂表演:1、律动。如拍手、点头、转腕、走、跑、跳等基本动作和步法;也可以模仿某些形象特征,如鸟飞、兔跳、鸭走、蝴蝶飞等,也可以模仿一些形象的劳动、活动,如洗手帕、划船、收割、撒种、刺杀等。通过上述活动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节奏、韵律、强弱的感觉,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满足学生的好动心理,从而更好的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2、歌表演、集体舞。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满足学生的表演欲望,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歌表演和集体舞等课堂活动。歌表演要先把歌唱好,然后再要求学生做到声音与表演动作的有机结合。通过表演体会歌曲的内容和情感,从而更好的完成歌曲的演唱。集体舞自娱性强,动作简单易学,孩子们可以边舞边唱,心情愉快,情绪激昂。通过这些教学,真正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3、音乐游戏。要在课堂中运用一些具有知识性、趣味性、竞争性的音乐游戏,来丰富我们的音乐教学,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如在教唱《小猎人》歌曲后,通过生动的语言诱发学生想象大森林中美妙的音响,让他们模仿森林中的鸟叫(吹哨)、下雨(沙球)、猎人的脚步声、野狼的嗥叫声、枪声等。经过集体想象、讨论谱写一曲森林之声的乐章。
三、让学生对音乐活动感兴趣
21世纪的人才需要全面发展,德、智、体、美、的共同发展。良好的音乐气氛可以使学生置身于音乐美的熏陶中。在校园音乐阵地中,最重要的就是课外音乐活动这个阵地。它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音乐活动,以解决在课堂上不能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能全方位多角度地领悟音乐的真谛,与教师、同学合作,亲自参与唱歌、舞蹈、表演、演奏和创编。绚丽多彩的文艺表演活动会使学生从中感受美、鉴赏美。同时,也会直接影响他们的气质、性格、情操和意志,提高素质修养。音乐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学校课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激起大多数学生参与,这就是为音乐教学的开展注入了活力,为学生的音乐实践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平台。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让学生发现和体验课外这个大舞台
课外也是学习音乐知识、进行音乐实践的途径,它能够开拓学生的音乐视野,发现音乐人才,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萌发学习音乐的感召力。课外是个广阔的大课堂。自然界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鸟都蕴含着丰富的音乐美。课外教学可以通过许多生动形象,趣味妙生的景物直接影响着学生,去丰富他们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去发现美,接纳美。比如:电线上跳动的小鸟,就是五线谱上音符;火车开动声、滴滴嗒嗒的钟声可让学生获得节奏的感受;山谷的回声可以把学生带回童年趣事的回忆中,热爱自己的家乡;让学生体会在行进中唱歌把握节奏技能。现在学校的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学校都有配套的媒体设备,如广播、校园电视等。我们要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欣赏音乐主要是用音乐去熏陶他们的心灵,让他们在音乐的情绪中受到感染,产生共鸣,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教育。例如,在教师节的时候,我们播放《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太阳的祝福》等优秀的与教师有关的歌曲,让学生在歌曲中感受到师生关系的微妙,体会教师工作的辛苦,增强对教师的热爱之情;在国庆节时,我们播放《歌唱祖国》《爱我中华》,让学生在激昂高亢的音乐声中感受祖国的繁荣昌盛,和祖国蒸蒸日上的发展形势,坚定努力学习的信心等。我们还可以定期讲座进行音乐欣赏活动,并在橱窗、教室张贴音乐图片。课外教学是学生用音乐知识去实践的环境,去发现和体验课外这个大教室的魅力,陶冶情操,是补充课堂教学缺欠的重要组成部分。
2.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外活动中,展示自我,发展个性
心理学讲,参与学习的方法才是最有效的方法。音乐课外教学的第一和含义就是组织课外活动,它包括建立文艺队、开展课外辅导等,同样给学生的音乐实践提供了锻炼的环境,也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好时机。一个人的兴趣只有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因此,在课外,我们可以定期开展歌咏比赛和集体文艺比赛等活动。在各种音乐艺术实践中也可进行竞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还可组织合唱队、舞蹈队、乐队等兴趣小组,给他们排练节目,参加校、县演出、比赛。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技能在大庭广众中进行表演,不仅能增加他们的成就感,而且还提高学习兴趣,陶治学生的情操,锻炼了各方面的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让学生在充满艺术的氛围中熏陶和潜移默化,保持对音乐的热情。教师在组织的时候应做到使学生全体、全面、全程、主动、创造性的参与,做到了这几点,活动才能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天地,才能让学生喜欢参与,积极参与,从而得到良好的活动效果。
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对于那些缺乏自信的学生,真诚的赞扬他们取得的每一点成绩最能激起他的学习热情.我总是仔细寻找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且及时、适当地给予赞扬.如:你的嗓子真甜,你声音真好听等等.尤其对于那些很少得到表扬的学生,真诚的赞扬会让他充分发挥内在的潜力,甚至会成为他的人生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在课堂上我尽量为学生提供尝试的机会,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使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潜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音乐课堂上,我会有意识地降低难度,增大成功的机率,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如:几个音的高低听辨、几个小节的旋律模唱等,都能有效地鼓舞学生,从而更好地帮助克服自卑、产生自信.当看到学生们因不断成功而取得了宝贵的自信时,我还是不断地支持、鼓励,以巩固他们的自信心.在音乐课上,我以自然、亲切的微笑面对学生,经常用“你真棒、你能行”等鼓励性的语言,创设出一个温馨、和谐、愉快的音乐课堂氛围.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都会不断地努力,音乐课的效果也就越来越好.
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要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工作,不仅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同时要能充分地挖掘校园内其他能有效开展音乐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音乐教育阵地,给他们以乐的感觉,美的感受,培养他们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促使他们沿着良性发展的轨道健康成长。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有重视音乐兴趣的培养,才能顺利的、很好的完成音乐教学任务,才能真正使学生感受美、体现美,在艺术的空间中尽情邀翔,驰骋,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努力创造愉悦的学习情景,尽可能使每一教学步骤都具有趣味性、启发性、创造性,着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欢乐活泼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⑤ 如何上好一节小学音乐课,小学音乐教案
案例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包括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能包含有解决这专些问题的方法属;教学案例描述的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情感在内的故事;教育案例是一个教育情境的故事,在叙述一个故事的同时人们常常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也就是点评。所以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
⑥ 怎样上好小学一年级第一节音乐课
小学一年级学生由于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对小学既陌生和好奇,对学习很不适应。认为应该遵循小学生低学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儿童的身心发展。循序渐进,逐步提高音乐的教学活动。
首先:认真组织好每一堂课很关键。一年级学生不像以前幼儿园的学习,幼儿园是20至30分钟一节课,而一年级是40分钟一节课。
再就是一年级学生班大人多,学生的课都安排在上午的最后两节,下午的第一、二节课,学生活泼、好动。所以要保证上好一年级的音乐课抓好课堂纪律,组织好教学尤为重要。
1、提高学生的音律常规的训练。上课我采用欢快节凑,让学生踩着节拍,自由动动手和肩。以表现愉悦心情去上课。
2、强调唱歌的常规。要求姿势正确,不耸肩、不摇头、眼睛目视前方,表情要自然大方。腰背挺直,头颈放正。发音要自然轻柔,不能大喊。
3、师生上下课,问候的常规。
再就是采取寓教于乐的现代多媒体教学,利用有趣的小故事和视频等导入新课,让学生在“静态”中去体验音乐课中的美妙!
当有学生好动,坐不住的时候,我主要采用音乐律动和小游戏来贯穿整个课堂,比如《我的头和我的肩》,让学生学习掌握各个身体的部位同时,让学生边唱边做动作,用拍手、拍肩、点头和跺脚等动作进行放松。
这样运用两种交换的方法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动静相结合让学生始终保持愉悦放松的状态去学习,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也可用用故事、游戏等方式导入。利用故事、游戏等趣味性的情节带动课堂气氛,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还算是听话的。
所以他们很乐意接受老师的任务,可以给学生“任务”做些音乐课堂上的事情。例如:当听到这个音乐,小朋友就要跳起来,或者施法的咒语。
⑦ 如何上好开学的第一节音乐课
我刚进校时也向老教师和前辈们请教过,他们告诉我第一节课要对学生的学习常规提一些要求,我也是这么做的,而且现在我也认为在第一节课中,强调规范音乐课堂常规的做法是可取的,也是非常重要的。经过几年的教学,我还认为不单如此,所以如何激发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和热情,也是我在第一节课上确立的主要目标和教学的重点。而且我还认为低年级和高年级第一节课有许多的不同。首先,我先谈谈我昨天上的第一节课的基本流程,先说一下二年级的:带着自信,带着满脸的微笑走进了二(12)班教室的门。孩子们非常机灵,向我问了声:“老师好!”我也亲切地回应了他们。上课开始了,按照自己的教学计划,我先自我介绍一下。然后我试图让他们的思想马上集中起来,就问他们:“小朋友,现在呀,请你仔仔细细地看着吴老师,你能说说吴老师跟其他老师有什么不一样吗?”有的说“吴老师是男老师”、有的说“吴老师戴了个眼睛”、 有调皮的说“老师很帅”,我赶紧说:你们说的都不错,但是啊最重要的是:“吴老师见到你们很高兴,所以很有精神,你们想像老师这样有精神吗,那就高高兴兴地把身体坐坐正”,小家伙就都坐正了。于是,我借机与坐得最正的小朋友握了握手,并说:“我最喜欢上课认真有精神的小朋友,你们都是老师的好朋友”这话一说,全班坐得更挺了,一双双眼睛注视着我,都想跟老师交上好朋友。接下来,我就开始讲常规,让学生明白音乐课上的纪律,演唱姿势、不能随便翻书,拿书本的姿势,等等。中间我还设计了这样环节,怎样用音乐的语言上课、问好,编排了上课音乐和问好歌,孩子们觉得既新鲜又有趣,都非常认真的练习,很快就学会了。通过实践,感觉效果还不错。接下来的环节学生兴趣最高:因为我设计了听辨音高的游戏,之后又做了听辨音乐快慢的游戏,而且结合多媒体,趣味性就更强了。接下来我就要求他们唱一唱校歌,鼓励他们唱得好听,清楚,响亮。这时,离下课还有不到十分钟的时间,我让学生翻书,设计了点歌环节:想听书本上任意的什么歌曲,请他们来点歌,老师借机展示演唱风采,最后告诉他们:在学期末就是吴老师点歌他们来唱了,激发他们在今后一学期中要好好地学唱歌曲。下面我再说说五年级的第一节课也是没有上新课,先是自我的一个介绍,我说我想了解你们班级的音乐水平,于是借机就让学生唱了几遍校歌,五年级唱得还不错。接着我就开始了对五年级新学生的课堂常规教育。告诉他们上我的音乐课要:专注、快乐。然后就是师生的交谈,我问了几个问题,比如:1、在音乐课上你会了解什么知识?我告诉学生除了唱歌、还有比如:视谱、打节奏、音符知识,乐器、舞蹈、表演、记歌、欣赏音乐等)2、音乐课上你喜欢什么? 3、刚才的各项音乐技能中,你最擅长什么?接着我又和学生一起回顾了教过一些知识,一起划划有趣的节奏,一起唱唱他们学过的最喜爱的歌曲接下来我也设计了适合五年级的游戏:游击队、猴子捞月。学生以前没做过所以很高兴。说真好玩。我告诉他们这个游戏玩得好就说明你们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在课快要结束时我有意识地让学生听下节课要学的歌曲,放录音给他们听,为下次的学习做些准备。 以上就是我对昨天不同年级第一节课简单的一个小结和想法最后我想说,第一节课重要的,还是要赢得学生,让学生首先能对我这个老师上课的形式感兴趣,然后要对我这个老师感兴趣,最后要对我所教的这个学科感兴趣。
⑧ 如何上好一节小学音乐课
如何上好一节小学音乐课
一、通过自然界丰富的音响世界,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与感受能力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音乐形象通过节奏、节拍、曲调、调式、调性、和声、曲式等音乐要素来塑造音乐所表达出的思想感情,通过人的听觉器官而引起各种各样的情感反应。因此,对音响的感受是一切音乐活动的基础,通过不同形式与手段对学生进行音乐感受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大千世界的音响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如风雨声、雷电声、鸟鸣、狗吠、马嘶、狮吼、涛声、流水声、机器马达的轰鸣声、战场上的枪炮声、抑扬顿挫的叫卖声……作曲家们为表现这些丰富音响和自身感受而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来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及情感,如《动物狂欢节》《雷电波尔卡》《骑兵进行曲》《十面埋伏》《野蜂飞舞》《百鸟朝凤》等中外名曲。教学中,有的音乐教师指导学生聆听这些作品,让学生感知音乐与大千世界的密切关系,感知大千世界丰富的音响和音乐所富有的特殊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打开想象的心窗,利用各种生活物品,自己动手制作模拟大千世界音响的“乐器”进行表演。在教师的启发、鼓励下,有的学生将塑料纸揉成团,放在掌心里揉搓,使其发出“刷刷刷”的声音,用来模拟潇潇细雨的声音;有的学生手握塑料饮料瓶发出“咔吧、咔吧”声,模拟雷声;有的拿来一节竹子做成竹哨,吹出美妙的鸟叫声;有的用空易拉罐装进沙粒,用胶布封口,代替沙罐摇出“沙沙”的节奏;还有学生用倒扣的小塑料桶或空蛋糕盒子来代替“架子鼓”敲击出不同的节奏;也有学生用碗或茶杯深浅不一地装上水,用筷子敲击出简单的乐句……这些信手拈来的普普通通的生活物品,被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赋予了新的概念,虽然简单、没有固定音高,但却在孩子们的音乐启蒙中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二、引导学生欣赏音乐,启发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音乐具有“有声无形”的艺术特点,人们对音乐内涵的感知比较抽象。但是,音乐的各种要素组合起来,所表现的内容、塑造的形象、表达的情绪,总是能被人们所感知,这就是音乐的魅力。在这一方面,有的教师充分利用音乐的各种表现手段,启发学生利用想象力将所听到的音乐用语言描述出来,同时也描述出了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课例:欣赏《种海菜》(小学)。
《种海菜》是电影纪录片《潜海姑娘》的主题音乐。影片描写秀丽的南海风光、奇特的海底世界以及一群潜海姑娘紧张而愉快的生活情景,展现了潜海姑娘的精神风貌和高尚情操。
为检验学生的音乐感知力,教师在不告诉学生音乐背景、曲名的情况下,让学生先用心聆听这段音乐,听一听音乐中描绘出什么景象,展现出什么样的意境。听完音乐后,教师提问:在听音乐的过程中,你的脑海中曾经浮现出什么样的景像和意境?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有大海、轮船、海鸥、大草原,有的说仿佛来到春天的田野里放风筝,还有的学生说看到了夜空里的星星和月亮……
接下来让学生翻开课本找到这一课,课本上有一幅儿童潜水的插图。教师介绍了音乐作品及作者之后,告诉学生这是电影的主题音乐,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音乐的感受,每人为这段音乐做一个标题。
学生兴致很高,除了意思重复或相近的,学生共为这段音乐“制作”了68个标题,其中与海有关的占95%。如:《遨游大海》《你好!大海》《海底世界多美丽》《五光十色海底世界》《海面上的海鸥》《海底世界真奇妙》;有一些标题极富想象力和诗意,如:《彩虹》《美丽的梦》《太阳下的跳跃》《我坐上了轮船》,等等。
教师对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贴切的语言表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学生对老师给予的赞赏兴奋不已。这表明,只要细心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是会得到发掘和提高的。同时,教师则需要尊重学生的纯真天性和独立感受,对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独特的审美体验给以鼓励。
三、结合各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
音乐、舞蹈、诗歌、绘画是文学艺术范畴中的几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它们各有其表现特征,但相互间又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在审美意义、表现手法方面有着许多相同之处,其目的是一致的。音乐、诗歌有声无形,而绘画、舞蹈则有形无声,它们相互结合后的表现形式更加完美。
课例:欣赏《乘着歌声的翅膀》
该作品原是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以德国诗人海涅的诗为歌词而创作的一首艺术歌曲,作品富有诗意,充满了自由幻想的浪漫色彩,后被改编成管弦乐作品。
课堂上先是播放这段音乐,在乐曲声中,教师饱含深情地朗诵了海涅的诗,并踏着音乐的节奏轻盈地跳起了华尔兹,让学生直观感受音乐舞蹈与诗歌融合一体的完美与和谐,在有声有形中加深了对音乐表现内容的理解。
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对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绪和意境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后,挑选部分学生在教师带领下随着音乐即兴轻歌曼舞,有位女生还忘情地舞动起自己的纱巾,陶醉在美妙的音乐中。
在这次音乐活动中,教师给学生布置了一项课外作业:结合自己对音乐作品《乘着歌声的翅膀》的感受写一首小诗。有三分之二的学生完成了作业。随后,教师挑选出部分学生,在音乐课上伴随着音乐,朗诵他们自己创作的诗歌。他们用稚嫩的声音,朗诵他们稚嫩的作品,自豪和成就感写在脸上。一些没有交出作业的学生受到了强烈的感染,情不自禁地即兴创作,浓烈的艺术气氛弥漫在课堂上。
这情形印证了教育家卡亚尔所说的话:艺术感受体验总是要通过一种动态的而非静态的态度,无论是对艺术家本人还是对观赏者,我们不可能身处于艺术形式的王国中而不参与到这些形式的创造活动中去。这次观摩教学,令我们音乐系的学生感受到很大启发。一线任课教师形式新颖的音乐课,从某种意义上讲,较好地诠释了《音乐新课标》的基本内涵,做到了基础音乐教育应将对学生音乐感受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
在对学生音乐感受能力的培养上,我认为,以下几点值得总结和借鉴。
一是教育者应重视每一受教育的个体。作为教师,对学生的音乐启蒙教育要有耐心,要从学生对音乐的最初的感知水平开始,因势利导,循序渐进,不否定任何一个学生。
二是教师应善于启发,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双“感知音乐的耳朵”。让学生学会欣赏,是培养学生听觉、感受音乐的前提。过去曾片面认为,中小学音乐课就是教一首新歌、识几个音符,音乐欣赏不是这个年龄段所能感受的。事实证明:只要不断启发,学生还是能够懂得欣赏音乐的。学会欣赏,将带给学生音乐感知的快乐,在这一点上,教师的循循善诱尤为重要。
三是教师要善于利用综合艺术,通过各种艺术门类来引导学生感受音乐。教师在课堂上用肢体语言帮助诠释音乐,其教学手段变音乐的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形象、直观、鲜活,极易带动和感染学生参与亲身体验并获得感受。
四是鼓励学生参与音乐的创作过程。艺术教育的目标并不是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艺术巨匠。挖掘学生的音乐潜质,鼓励学生参与音乐创作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过程的重要方面,音乐教师要善于对学生的音乐创造给以鼓励和奖赏。
五是音乐教师自身应具备较高的音乐素质及综合素质,要有与时俱进的教育新理念。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底,还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知识,要有独创性和知识包容性。
综上所述,帮助学生建立音乐与人的情感联系、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应该说是基础音乐教育的最基本的目的。
⑨ 关于怎么上好一节小学音乐课的论文或上
一、通过自然界丰富的音响世界,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与感受能力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音乐形象通过节奏、节拍、曲调、调式、调性、和声、曲式等音乐要素来塑造音乐所表达出的思想感情,通过人的听觉器官而引起各种各样的情感反应。因此,对音响的感受是一切音乐活动的基础,通过不同形式与手段对学生进行音乐感受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大千世界的音响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如风雨声、雷电声、鸟鸣、狗吠、马嘶、狮吼、涛声、流水声、机器马达的轰鸣声、战场上的枪炮声、抑扬顿挫的叫卖声……作曲家们为表现这些丰富音响和自身感受而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来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及情感,如《动物狂欢节》《雷电波尔卡》《骑兵进行曲》《十面埋伏》《野蜂飞舞》《百鸟朝凤》等中外名曲。教学中,有的音乐教师指导学生聆听这些作品,让学生感知音乐与大千世界的密切关系,感知大千世界丰富的音响和音乐所富有的特殊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打开想象的心窗,利用各种生活物品,自己动手制作模拟大千世界音响的“乐器”进行表演。在教师的启发、鼓励下,有的学生将塑料纸揉成团,放在掌心里揉搓,使其发出“刷刷刷”的声音,用来模拟潇潇细雨的声音;有的学生手握塑料饮料瓶发出“咔吧、咔吧”声,模拟雷声;有的拿来一节竹子做成竹哨,吹出美妙的鸟叫声;有的用空易拉罐装进沙粒,用胶布封口,代替沙罐摇出“沙沙”的节奏;还有学生用倒扣的小塑料桶或空蛋糕盒子来代替“架子鼓”敲击出不同的节奏;也有学生用碗或茶杯深浅不一地装上水,用筷子敲击出简单的乐句……这些信手拈来的普普通通的生活物品,被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赋予了新的概念,虽然简单、没有固定音高,但却在孩子们的音乐启蒙中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二、引导学生欣赏音乐,启发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音乐具有“有声无形”的艺术特点,人们对音乐内涵的感知比较抽象。但是,音乐的各种要素组合起来,所表现的内容、塑造的形象、表达的情绪,总是能被人们所感知,这就是音乐的魅力。在这一方面,有的教师充分利用音乐的各种表现手段,启发学生利用想象力将所听到的音乐用语言描述出来,同时也描述出了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课例:欣赏《种海菜》(小学)。
《种海菜》是电影纪录片《潜海姑娘》的主题音乐。影片描写秀丽的南海风光、奇特的海底世界以及一群潜海姑娘紧张而愉快的生活情景,展现了潜海姑娘的精神风貌和高尚情操。
为检验学生的音乐感知力,教师在不告诉学生音乐背景、曲名的情况下,让学生先用心聆听这段音乐,听一听音乐中描绘出什么景象,展现出什么样的意境。听完音乐后,教师提问:在听音乐的过程中,你的脑海中曾经浮现出什么样的景像和意境?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有大海、轮船、海鸥、大草原,有的说仿佛来到春天的田野里放风筝,还有的学生说看到了夜空里的星星和月亮……
接下来让学生翻开课本找到这一课,课本上有一幅儿童潜水的插图。教师介绍了音乐作品及作者之后,告诉学生这是电影的主题音乐,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音乐的感受,每人为这段音乐做一个标题。
学生兴致很高,除了意思重复或相近的,学生共为这段音乐“制作”了68个标题,其中与海有关的占95%。如:《遨游大海》《你好!大海》《海底世界多美丽》《五光十色海底世界》《海面上的海鸥》《海底世界真奇妙》;有一些标题极富想象力和诗意,如:《彩虹》《美丽的梦》《太阳下的跳跃》《我坐上了轮船》,等等。
教师对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贴切的语言表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学生对老师给予的赞赏兴奋不已。这表明,只要细心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是会得到发掘和提高的。同时,教师则需要尊重学生的纯真天性和独立感受,对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独特的审美体验给以鼓励。
三、结合各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
音乐、舞蹈、诗歌、绘画是文学艺术范畴中的几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它们各有其表现特征,但相互间又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在审美意义、表现手法方面有着许多相同之处,其目的是一致的。音乐、诗歌有声无形,而绘画、舞蹈则有形无声,它们相互结合后的表现形式更加完美。
课例:欣赏《乘着歌声的翅膀》
该作品原是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以德国诗人海涅的诗为歌词而创作的一首艺术歌曲,作品富有诗意,充满了自由幻想的浪漫色彩,后被改编成管弦乐作品。
课堂上先是播放这段音乐,在乐曲声中,教师饱含深情地朗诵了海涅的诗,并踏着音乐的节奏轻盈地跳起了华尔兹,让学生直观感受音乐舞蹈与诗歌融合一体的完美与和谐,在有声有形中加深了对音乐表现内容的理解。
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对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绪和意境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后,挑选部分学生在教师带领下随着音乐即兴轻歌曼舞,有位女生还忘情地舞动起自己的纱巾,陶醉在美妙的音乐中。
在这次音乐活动中,教师给学生布置了一项课外作业:结合自己对音乐作品《乘着歌声的翅膀》的感受写一首小诗。有三分之二的学生完成了作业。随后,教师挑选出部分学生,在音乐课上伴随着音乐,朗诵他们自己创作的诗歌。他们用稚嫩的声音,朗诵他们稚嫩的作品,自豪和成就感写在脸上。一些没有交出作业的学生受到了强烈的感染,情不自禁地即兴创作,浓烈的艺术气氛弥漫在课堂上。
这情形印证了教育家卡亚尔所说的话:艺术感受体验总是要通过一种动态的而非静态的态度,无论是对艺术家本人还是对观赏者,我们不可能身处于艺术形式的王国中而不参与到这些形式的创造活动中去。这次观摩教学,令我们音乐系的学生感受到很大启发。一线任课教师形式新颖的音乐课,从某种意义上讲,较好地诠释了《音乐新课标》的基本内涵,做到了基础音乐教育应将对学生音乐感受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
在对学生音乐感受能力的培养上,我认为,以下几点值得总结和借鉴。
一是教育者应重视每一受教育的个体。作为教师,对学生的音乐启蒙教育要有耐心,要从学生对音乐的最初的感知水平开始,因势利导,循序渐进,不否定任何一个学生。
二是教师应善于启发,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双“感知音乐的耳朵”。让学生学会欣赏,是培养学生听觉、感受音乐的前提。过去曾片面认为,中小学音乐课就是教一首新歌、识几个音符,音乐欣赏不是这个年龄段所能感受的。事实证明:只要不断启发,学生还是能够懂得欣赏音乐的。学会欣赏,将带给学生音乐感知的快乐,在这一点上,教师的循循善诱尤为重要。
三是教师要善于利用综合艺术,通过各种艺术门类来引导学生感受音乐。教师在课堂上用肢体语言帮助诠释音乐,其教学手段变音乐的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形象、直观、鲜活,极易带动和感染学生参与亲身体验并获得感受。
四是鼓励学生参与音乐的创作过程。艺术教育的目标并不是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艺术巨匠。挖掘学生的音乐潜质,鼓励学生参与音乐创作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过程的重要方面,音乐教师要善于对学生的音乐创造给以鼓励和奖赏。
五是音乐教师自身应具备较高的音乐素质及综合素质,要有与时俱进的教育新理念。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底,还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知识,要有独创性和知识包容性。
综上所述,帮助学生建立音乐与人的情感联系、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应该说是基础音乐教育的最基本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