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教育部要求中小学必须开设的课程有哪些
低年级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
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小学低年级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小学中高年级设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综合实践活动、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
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主要包括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外语、科学(或物理、化学、生物)、历史与社会(或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积极倡导各地选择综合课程。学校应努力创造条件开设选修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艺术、美术课中要加强写字教学。
(1)教育部为什么在小学开设音乐课扩展阅读:
基础教育课程设置要求规定:
1、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2、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在达到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同时,可根据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因地制宜地设置符合当地需要的课程,深化“农科教结合”和“三教统筹”等项改革。
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应在坚持使学生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选择性,并开设选修课程,以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的机会,为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B. 从何时开始教育部为何在高一开设校内选修课
主要指在高复等学校中学制习某一专业的学生可以有选择地修习的课程。有些选修课是为介绍先进科学技术和最新科学成果;有些选修课是为扩大学生知识面(如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选修通史,化学专业的学生选修生物学,会计专业的学生选修法学概论等);还有些选修课是为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他们某一方面的才能(如专业的学生选修文学、音乐、绘画、戏剧等课程)。选修课可分为限制性选修课与非限制性选修课。限制性选修课也称指定选修课,指学生须在某一学科门类的领域或一组课程中选修;如有的专业教学计划规定高年级学生须在某一专门组或选修组中选修若干门课程。国外高等学校往往规定学生须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中选修若干学分的课程。非限制性选修课也称任意选修课,则不受上述规定的限制。为了适应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发挥专长,学生修习的选修课在专业教学计划中应占一定比例。但也不应过多,以免影响培养专门人才的基本规格。中等专业学校以及普通中学高中的教学计划中,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也可设置少量选修课。
C. 为什么要在普通中小学开设音乐课,能给孩子带来什么好处
在现阶段,很可能只有艺术课才是正常的教育(没有升学的功利心)。只有真正的教育才能开启学生的心智,使学生的心身健康成长。你说音乐课有什么好处。
教育的效果,不是现在大家看到的考试成绩,真正人才培养的效果不做长期系统统计的人是看不出来的,因为周期太长,普通人意识不到。
俗话说得好:“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就是这个意思
D. 教育部为什么要开音乐鉴赏课
就跟吃完饭的人要晒晒太阳之类差不多,,,,
E. 为什么要在普通中小学开设音乐课,或者说这门课程能给普通孩子带来什么好
义务教育要求全面发展,艺术是培养学生欣赏美和感受美的能力。普通中小学的内美术课也许不能让每一容个孩子都拥有极高的音乐素养,但可以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音乐。现在虽然提倡减负,在校学生却依旧实行应试教育,很多小学尤其是农村和偏远地区,教师、家长乃至学生都不够重视艺体,所以很多时候,开设的音乐课程可能真的没办法教会学生太多东西。
F. 为什么要在普通中小学开设音乐课,或者说这门课程能给普通孩子带来什么好处
应该识谱,就是每学期只学会一个简单的歌曲也不算白白的浪费音乐课时间。学生可以唱谱或者业余用乐器演奏,这才叫音乐课。好比大家常说的两个字――鱼,渔
G. 教育部为什么要求在中小学校开展宪法教育活动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所有法律都要以宪法为根据。认识宪法,就有利于小学生对法律的一些初步认识啊。 有利于树立法律意识。 做个懂法守法,最终要的事应用法律保护自己,维护他人的人生安全
H. 教育部要把京剧推入全国小学音乐课程,你认为可行吗
可行,
我虽然不了解京剧,但是这始终是国粹。
可以从小学选拔爱好者,甚至苗子。
还可以给某些京剧人多一个选择。
I. 教育部为什么要重视美育而不提音乐
很遗憾,目前我国对于音乐教育很不重视。据我所知,现在音乐老师师资严重落后。很多音乐老师,特别是中小学音乐老师都在混日子。多数音乐老师不过是一句一句地教会孩子们唱会几首歌,就至于此。至于乐理知识、视唱练习、听音练习、音乐史、音乐常识和音乐家的故事等等,只有少数负责的音乐老师肯教授。或者学校对于音乐教育只是挑几个有音乐天赋的孩子小范围内进行,并非在全校普及。或者少数家长自己带孩子上钢琴课、声乐班。音乐的全民普及远远没有达到。这种现象在农村比在城市更为普遍。
我看到周围很多渴望学习音乐、了解音乐的朋友先天条件非常好,嗓子很亮,或很浑厚,是很好的女高音和男低音的材料,但是由于学校里音乐教育滞后,被耽误了。他们空有副好嗓子,也空有学习音乐的热情,却唱歌跑调也不识谱。在公众场合不敢放歌。但是他们骨子里对音乐的热爱却依然存在,这种存在只能通过听歌、听音乐表现出来。
唉!真可悲!
音乐,不仅是唱唱歌、奏奏乐,它是美善的表现。在音乐的引导下,人心向善的那一面会不断扩展。我认为我国近年来出现很多类似大米里加石蜡、往火腿里加敌敌畏、往咸鸭蛋、辣椒酱里加苏丹红……等等这些事情。做这些事情的人很可能没经受过音乐的陶冶。
记者采访滕矢初(著名音乐家),他表达了类似我这篇文章的见解(很遗憾,事情过了很久,他原话怎么说的,我记不清了)。我是受了他的启发写出上述的话。
我觉得他说得很对。
此外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里讲述:一个专门招收问题少年的学校,起初打架斗殴事件频出,后来一位新来的老师教孩子们音乐课,组织合唱团。打架斗殴的事情渐渐减少,孩子们开始遵守纪律,其中还出了一位音乐家。
这是音乐的力量!
我们国家为什么不重视音乐教育呢?为什么不像重视语数外理化那样把音乐教育纳入升学考核中呢?拓展开来,为什么音乐、美术这些美育教育的全民普及得不到教育部的重视呢?
补充:有很多人反对我认为音乐有使人向善的力量,比如李天一,比如希特勒,比如屠杀犹太人的德国军官。下面我引用龙应台的文章片段,她就品行很差的具有艺术知识的人和真正具有艺术素养的人做了区别比较。这个观点对于大家也许具有借鉴意义:
会弹钢琴的刽子手
素养跟知识有没有差别?当然有,而且有着极其关键的差别。我们不要忘记,纳粹头子很多会弹钢琴、有哲学博士学位。这些政治人物难道不是很有人文素养吗?我认为,他们所拥有的是人文知识,不是人文素养。知识是外在於你的东西,是材料、是工具、是可以量化的知道;必须让知识进入人的认知本体,渗透他的生活与行为,才能称之为素养。
人文素养是在涉猎了文、史、哲学之後,更进一步认识到,这些人文「学」到最後都有一个终极的关怀,对「人」的关怀。脱离了对「人」的关怀,你只能有人文知识,不能有人文素养。
素养和知识的差别,容许我窃取王阳明的语言来解释。学生问他为什麽许多人知道孝悌的道理,却做出邪恶的事情,王阳明说:「此已被私欲隔断,不是知行的本体了。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在我个人的解读里,王阳明所指知而不行的「未知」就是「知识」的层次,而素养,就是「知行的本体」。王阳明用来解释「知行的本体」的四个字很能表达我对「人文素
养」的认识:真诚恻怛。
对人文素养最可怕的讽刺莫过於:在集中营里,纳粹要犹太音乐家们拉着小提琴送他们的同胞进入毒气房。一个会写诗、懂古典音乐、有哲学博士学位的人,不见得不会妄自尊大、草菅人命。但是一个真正认识人文价值而「真诚恻怛」的人,也就是一个真正有人文素养的人,我相信,他不会违背以人为本的终极关怀。
J. 小学为什么要开设音乐课
音乐能陶冶人的的情操,能放松人的大脑神经,起到适当休息的作用。另外,也许有人会爱上音乐呢。所以,还是有存在的必要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