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上好一节幼儿园音乐课
实践表明:孩子们通过科学的音乐教育,不仅能学到了一些必要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对音乐的感受力、记忆力、理解力、想象力和表现力,提高了他们的音乐素质,同时也大大促进了其智力的开发。因此在幼儿园音乐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思维发展规律,利用多种形式,突出一个“活”字来进行音乐...教学,注意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使幼儿将各方面的内容结合起来,通过多种感观的参与,充分调动幼儿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从而使他们想学、爱学、肯学;最大程度的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使教学达到最佳的效果。怎样上好一节音乐课呢?作为幼儿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一、建立和谐的师幼儿关系,让幼儿喜欢上音乐课。 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主要是看教师与幼儿之间配合得是否默契。若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在双方之间架起相互沟通的桥梁。在教学中倾注爱心和耐心,尊重孩子,走近孩子。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用具体的形象、生动的语言来进行授课。通过灵活的眼神、活泼的语气、夸张的动作、激励的语言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以此来缩近教师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让幼儿能积极地、主动地接受音乐活动。 二、创设一个良好的音乐环境,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 要让幼儿对音乐感兴趣,就要为他们创设一个良好的音乐的环境。让孩子每天都能接触音乐,生活在充满音乐的环境中,使每个孩子的音乐潜能都能得到惊人的发挥。经常播放一些悦耳动听的曲目,让幼儿倾听这些歌曲的美妙,和幼儿一起根据音乐的内容布置教室的环境,投放一些音乐材料。让幼儿孩子们耳濡目染地接近音乐,熟悉音乐,从而喜欢音乐、乐意主动地参加与各类音乐活动,激起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三、合理的选择内容,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 恰当的选材是幼儿音乐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多年来,幼儿音乐活动的目标、内容、形式都是由教师根据自己的意愿再稍稍考虑一些孩子的特点来制订,发展水平不一的孩子按照一份教学计划进行活动,要唱一起唱,要跳一起跳,没有选择的余地和机会。这样忽略了幼儿间的个体差异,不能满足所有幼儿在音乐能力发展上的需要,单一的集体教学不能为幼儿提供自我发展的空间。孩子对音乐内容的需求是从本能需要的立场出发的,他们追求天然的、游戏的、趣味的音乐作品作为学习的对象。教师在明确音乐教育目标的前提下要善于从幼儿的生活范围里选取适当的内容,帮助幼儿运用音乐的手段加以表现。如动植物类、自然现象类等这些都是幼儿有一定感性经验的事情,引导幼儿用艺术的手段(绘画、乐器演奏、唱歌、敲击节奏等)再现,会大大提高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另外在教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幼儿的实际水平和需要提供相应的学习内容,提出合适的进度要求,使教学个别化,让每一个幼儿都能按各自的步调向前发展,使每个幼儿能在“最近发展区”内获得提高,取得成功,培养自信。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活动发展的平台,使幼儿通过参与活动能认同自己、接受自己、认为自己能行,在能力提高的同时,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四、做好音乐课的常规训练 课堂教学的组织工作是保证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所以,教师应建立课堂教学常规,使幼儿养成良好的上课习惯。作为一位幼儿园音乐教师,能有计划并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音乐课的常规训练,对上好以后的音乐课,培养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幼儿园音乐课的常规训练和其它学科相比,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不同点在于音乐常规训练既要对幼儿进行站、立、坐及排队、进出教室的训练,又要把这些训练放在音乐中进行,让幼儿在浓浓的音乐氛围中轻松愉快地完成相关练习。课堂上的每一个动作、眼神,每一个坐姿、站姿都要求是美的。上课时我要求幼儿头要正、肩要平、背要直、两眼平视、面带微笑、双手自然地放在腿上。这样的要求看似简单,幼儿做起来却总不是很好。于是,我让幼儿随音乐进教室,坐下后听音乐拍手安定情绪,听音乐起立、坐下,用歌声进行师生相互问好等。这样的训练,把幼儿进入音乐室的所有活动都放在了音乐中进行,体现了语言的音乐性,动作的音乐性以及课堂活动的音乐性。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音乐课的常规就自然建立了。五、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增强音乐的趣味性。 幼儿的思维形象、直观,有的音乐比较抽象。把抽象的音乐用直观的图片、教具表现出来。在教学中加强内容的趣味性,利于孩子的学习。在教学中将唱唱、跳跳、画画、敲敲、听听有机的结合,将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形式呈现于幼儿面前,让幼儿通过观察、思考、探索,积极的体验音乐。 (1)将故事和情景表演融入音乐教学之中。 故事、情景表演是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常用到的方法,也是幼儿最乐意接受的形式,同样在音乐活动中也可以渗入其中。教师把歌曲的内容设计成一故事,孩子们在听故事的同时,情不自禁地对歌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再辅以幼儿喜欢的情景表演形式,让幼儿在演的过程中熟悉歌词、旋律、风格、形象等,然后,教师有目的地让幼儿脱离表演进行演唱。能充分调动起孩子们的兴趣;如中班歌曲《拉拉钩》,在歌曲旋律的伴奏下,幼儿先两个一组交朋友,扮演朋友之间生气的情景,从熟悉歌词到表演唱,看似简单的过程,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熟悉了歌曲旋律,记住了歌词。不仅增强了歌曲的趣味性,也让孩子们学的更主动更轻松。这两种方法在同样在欣赏乐曲时也能起到很有效的作用。 (2)将教具材料融入到音乐活动中。幼儿的思维发展尚处在直觉形象阶段,加之受到年龄和生活经验等方面的限制,在一些音乐活动特别是欣赏乐和打击乐活动中,如果不借助一些形象的教学辅助材料,要理解和表现音乐材料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在音乐活动用中利用图片的方式,帮助幼儿记忆歌词,幼儿看到图片上的内容,就明白了所表示的含义。另外在欣赏,打击乐等教学当中,图谱也是经常被利用到的教具,它采用图片和象征性的符号这一形式,这样能够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歌词。 (3)将多媒体融入到音乐活动中。音乐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多媒体教学可以化静为动,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通过各种直观形象的展示,有助于幼儿更好地体验音乐的情感。同时,将视听完美地结合,有助于开发智力,特别是在激活幼儿创新潜能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教学时,能有效地将视听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使孩子们受到作品美的感染,加深孩子们对作品的理解和对主旋律的记忆。随着音乐边听边动,能帮助孩子们感知音乐的节奏、速度、力度和情绪起伏,使孩子们更能投入到音乐所展现的情景中。 (4)将游戏活动融入到音乐活动中。幼儿的一日活动贯穿于游戏之中,儿童在游戏中,在活动中学习,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幼儿来说,音乐游戏就是一种娱乐,它让幼儿充分体验到“玩”一样的愉悦感,幼儿没有丝毫的压力和负担,他们自觉自愿地,不知不觉地,快乐地,不知疲倦地,投身于活动之中,在唱唱、跳跳、玩玩、敲敲、打打的过程中去感知音乐,从而增强幼儿的音乐节奏感,提高辨别音乐性质的能力,促进动作的协调,还能发展其想象力、创造力,有效地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 (5)将绘画融入到音乐活动中。艺术是相通的,音乐和绘画能共同陶冶了情操,净化了孩子们的心灵。孩子们在理解歌曲的基础上,运用画笔,大胆想象,在纸上把关于乐曲描绘的种种美妙景物展现出来,从而完成
❷ 如何上好《幼儿园音乐课》教学反思
音乐是一门艺术,它以有组织的乐音为形式,以丰富的思想感情为内容,把人们带到特定的情境中去,催人联想,发人深思,给人以精神力量,引导人们热爱生活、向往美好的未来,激励人、鼓舞人驶进高尚的境界。《幼儿园教育纲要》明确指出: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和总的培养目标,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园的教育任务应是向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使其身心健康活泼的成长,为入小学打好基础,为造就一代新人打好基础。而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作为提高幼儿素质的重要学科,是对幼儿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它内容丰富,包括:唱歌、音乐欣赏、音乐活动(音乐游戏、舞蹈、律动),是显露孩子个性、爱好、能力的最好途径。幼儿园大班的孩子,有意识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较差,具有好动不好静,注意力易转移,抽象思维还未完全起步,形象思维和无意注意占优势的特点。所以,我在音乐教学中运用讲故事、做游戏、即兴表演等各种“动”的形式来充分调动幼儿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从而使他们想学、爱学、肯学。 一、童化自己,拉进与孩子的距离 教师与幼儿之间配合得是否默契是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那么孩子和老师之间就必须架起相互沟通的桥梁。要保证桥梁的正常沟通,让幼儿能积极地、主动地接受教师接受教师的授课内容,教师首先要“童化”自己,和孩子拉近距离,“以童心唤童趣”。幼儿园的孩子由于年龄特点,对那些抽象、平板的讲述是很难产生兴趣的,所以,在教学中就用生动、形象的体态语言来进行交流和沟通。通过灵活的眼神、活泼的语气、夸张的动作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让孩子们觉得老师亲切的象孩子们的好朋友对老师产生一种亲切感和信赖感,愿意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二、创设唱歌的情境,提高幼儿唱歌的兴趣 唱歌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在音乐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唱歌也是表现情意的好工具,那么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创设这个情境呢? 1、讲述故事,引发兴趣 歌词,是音乐的一种文学形式,虽词语不多、篇幅短小,但却是幼儿与歌曲接触的第一步,歌词中所描绘的人物、情节、语言、动作对幼儿有着直接的影响。但幼儿园的孩子还不具备独立朗读和理解词义的能力,此时若采用传统的条文式的灌输,对他们来讲则会由于抽象而失去吸引力。因此,在教学中把歌词变化为孩子们爱听的小故事,作为教授新歌的导语,或者以故事情节贯穿整堂课,用生动的语言向他们讲解,或者将歌曲融入故事情节当中。孩子们在听故事的同时,情不自禁地对歌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的积极性随之高涨。 2、教师范唱,感染幼儿的激情 每首歌都有各自所要表达的不同内容和情感,他们或高亢、或低沉、或欢快、或抒情,如何让幼儿感知这一切呢?这时就需要教师按照歌曲的情感要求、风格特点进行有感情的范唱。范唱可一次,夜课两次,第一次范唱是清唱并借助于动作,让幼儿感知歌曲的美妙、欢快活泼及有趣;第二次范唱是边弹边唱,让幼儿根据歌曲演唱的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脑海中描绘出歌曲中的有趣画面;也可以通过丰富的表情,抒情的旋律以及有感情的演唱,让孩子们体会抒情叙事歌曲的温馨情境-这样,使孩子们对歌曲有了一个较完整的艺术形象,从而激发了幼儿学唱歌曲、急于表演的欲望。 3、教师教唱,提高幼儿歌唱能力技巧 唱,是一项重要的音乐实践活动,是一首歌曲最重要的表达方式,通过唱可以使幼儿在音准、吐字、唱词、节奏等方面得到训练和提高。由于幼儿园的孩子尚未具备一定的视唱的能力,不能独立处理关于音准的高低、节奏的快慢等方面的问题,所以他们只能采用模仿演唱的方法来学唱歌曲。在教学中,多采用录音带。在幼儿初步了解歌曲的基础上,通过三个步骤来帮助幼儿进行模唱:第一步,要求幼儿耳听录音,感受歌曲的意境;第二步,要求幼儿随录音进行轻声哼唱;第三步,要求幼儿跟随录音,反复进行歌唱练习,直至幼儿能够基本跟上录音的速度为止。 4、借助律动,抒发幼儿的情感 律动,是一种根据歌曲的内容创设动作,随着旋律的发展进行表演的一种艺术形式。由于孩子们好动,尤其喜欢随着音乐的节拍动,而律动正好符合他们这一年龄特点,因此也就成为他们唱好每一首歌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 三、通过欣赏,提高鉴赏能力 音乐欣赏是人根据乐曲旋律的发展,进行形象思维的一种心理过程,是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大班幼儿尚不具备独立欣赏的能力,他们必须有赖于歌词的引导和教师讲述的启迪,才能完成整个欣赏过程。在教学中,我一般这样引导幼儿: 1、通过讲解、了解音乐。幼儿对事物的首次印象一般是比较深刻的,给幼儿欣赏音乐作品时,一定应尽量使幼儿对音乐产生一种美好而深刻的印象。这个过程应能引起幼儿的兴趣,使幼儿想象活跃,情感上也有所触动。要求幼儿闭目聆听音乐,并跟随教师有感情的配乐讲解,在脑中展现出美丽画面,使幼儿情不自禁地与音乐融为一体,更深地感受乐曲的旋律美及意境美。 2、通过动作,表现音乐。要抓住时机,鼓励幼儿随着乐曲中情节的变换,发挥想象,大胆地自编动作,使幼儿在边听边想边做的过程中感知音乐,表现音乐。 3、通过图画,展现音乐。孩子们在理解歌曲的基础上,鼓励幼儿运用画笔、大胆想象,在纸上把关于乐曲描绘的种种美妙景物展现出来,从而完成这一抽象到具体的过程。 总之,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讲,教师只能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思维发展规律,利用多种形式,突出一个“活”字来进行音乐教学,才能激发他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实践表明:孩子们通过科学的音乐教育,不仅学到了一些必要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对音乐的感受力、记忆力、理解力、想象力和表现力,提高了他们的音乐素质,同时也大大促进了其智力的开发。
❸ 谈如何上好幼儿园音乐欣赏课
音乐欣赏是幼儿园音乐教育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音乐欣赏教学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是比较有难度的领域之一,这个问题一直让幼儿教育工作者为之困扰并大胆尝试努力探究,去寻找适合幼儿教育教学特点的欣赏方法和途径。通过对音乐的欣赏可以发展幼儿的听觉能力,记忆能力、协调能力、丰富想象力。美国音乐教育家穆塞尔提出:“音乐教育就是欣赏教育,就是为了欣赏而进行的教育。
❹ 如何指导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
音乐欣赏是幼儿园音乐教学的基础,是幼儿感知、理解音乐,体验音乐情感的一种重要音乐的教育实践活动。为了提高教师驾驭音乐欣赏活动的能力,现以林虹教师参加市幼儿园教师教学比武,获得第一名时的大班音乐欣赏活动“水族馆”为例,谈谈如何有效开展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
一、选择适宜的音乐欣赏作品 选择适宜的音乐作品是进行有效音乐教学的基本条件,促进幼儿深入感受、主动表现和积极创造的前提。教师在选择音乐作品时应关注两个方面的问题。
1、符合幼儿年龄特点与认知水平。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教师应着重考虑的是结构单纯、工整且长度适中的音乐作品,而且音乐所表达的内容和形象是幼儿所熟悉和理解的,可以让幼儿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很容易找出音乐中所表现形象。如,音乐欣赏活动“水族馆”的音乐选取了法国圣桑的名曲《水族馆》,整首乐曲优美惬意,曲式为A间A间B尾。在主奏乐器——钢琴晶莹剔透如流水般的音色中,犹如有许多海洋生物在游泳、嬉戏;间奏是一组渐渐下行的音阶,犹如鱼儿在吐着泡泡玩耍,仿佛让我们看到小鱼们快活地在水草边游来游去,快活地嬉戏。因此,我们选择此乐曲开展欣赏活动,是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其趣味性、游戏性很强,非常适合作为幼儿园的音乐欣赏材料。
2、切合幼儿的音乐经验。艺术来源于生活,切合幼儿生活经验而开展的音乐活动有利于让幼儿借助经验发挥想象欣赏音乐作品。音乐欣赏活动前,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帮助幼儿丰富相应的生活经验,并唤醒已有的相关生活经验,为开展音乐欣赏活动作准备。例如,音乐欣赏《水族馆》活动中,教师事先与幼儿讨论的小鱼生活习性和动作特点,并鼓励幼儿用动作进行模仿,表现小鱼的不同生活情节。教师组织幼儿到“水族馆”观察水草在水中随波晃动,小鱼在水里游动,让幼儿观看了水族馆视频感受有趣的海底世界。活动时,由于有了前期经验的铺垫,就使得幼儿的学习重点十分突出,将注意力集中于对音乐的听辨与理解上,当幼儿安静地聆听着时而舒缓、时而快活的乐曲旋律时,教师适时地引导幼儿回忆小鱼们快活地在水草边游来游去的情景……这样,更容易被幼儿理解和接受,避免了因学习难点过多而造成幼儿注意力分配的不足。
二、教学过程应优化教学手段
要让幼儿在欣赏音乐活动过程中始终以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参与,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幼儿各种感官,丰富和深化幼儿对音乐的感受与理解。
1、听音乐的节奏、旋律,有效感受音乐的美。
对于结构工整、简单的音乐作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让幼儿整体感知音乐的节奏和旋律,使幼儿对音乐形成一个初步、完整的印象,然后结合其他方式进行分段欣赏,逐步深入帮助幼儿体会音乐中表现出来的美。在“水族馆”的教学中,教师让幼儿完整欣赏音乐,并用语言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第二遍欣赏时,用合适的线条表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这种层层深入的整体欣赏不断加深对《水族馆》旋律美的感知。
2、看图谱理解音乐旋律,有效表达情感。
面对抽象的、转瞬即逝的音乐艺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图象——将抽象的音乐节奏和旋律进行形象化表达。[HTK]如,大班音乐欣赏“水族馆”这个教学活动,在平缓的旋律中,教师用一条线代表音乐中的一个乐句,几个相同的乐句合起来就形成了一个乐段。波浪画得比较慢、比较大,它表现各种水草;波浪画得快、密,它表现鱼儿在游戏的状态;用圆圈代表鱼儿吐泡泡的乐句。通过这种具体、形象化的图谱,幼儿能够逐渐发现音乐的起、承、转,听出它细微的变化,音乐形象也会逐渐丰满和生动起来。这是教师根据音乐结构、内容、情绪和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以及幼儿的音乐经验来设计的图谱。这样,幼儿能够更容易理解、感知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
3、做音乐游戏,有效表达对旋律的理解。
在音乐欣赏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运用生动、形象的音乐游戏让幼儿感知音乐。其形式有:一种是音乐表演游戏,是让幼儿跟着音乐徒手进行的,并有一定的情境性;一种是音乐操作游戏,是让幼儿通过操作道具跟随音乐进行的游戏。如,在幼儿初步理解《水族馆》音乐后,我们以有趣的游戏介入,让幼儿仿佛置身于海底之中。幼儿佩戴头饰,扮演“小鱼”“水草”,游戏规则是:水草动时小鱼不动,小鱼动时水草不动的动作。当音乐缓缓响起,请幼儿听音乐并找出各自的音乐形象。幼儿很快分辨出旋律优美的代表水草姐姐,快乐活泼的是小鱼弟弟,孩子们饶有兴趣地做小鱼和水草嬉戏的场景,幼儿跟着音乐的节奏将“小鱼在和水草玩”“小鱼和水草跳舞” 等诙谐有趣的场面表现得淋漓尽致。幼儿以极高的热情一遍又一遍地表演,通过身体动作感受音乐的旋律,对音乐作品有了更深的体会。
4、借助于体态动作,使音乐成为看得见的身体活动。
音乐欣赏是听觉活动,肢体动作的配合对于幼儿感受作品是相当重要。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运用肢体语言来引发幼儿学习兴趣,引起幼儿对音乐形象的关注与感受。如,《水族馆》教学活动中,B段音乐轻快活泼,律动性强,但速度很快。首次执教时教师让幼儿自由学小鱼,幼儿各学各的:幼儿跳得气喘吁吁,还是跟不上节奏;对活动进行优化后,我们在地板上贴上圆点,让幼儿自由地穿梭,用熟悉的小跑步在沿着圆点边跳,动作与节奏合拍,也能表现出B段音乐热烈欢快的效果。同时,我们引导幼儿用不同的动作与水草交往,如给水草施肥、摸摸水草、对水草点头等。
5、适时的语言引导,有效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恰当运用语言的手段,能够让音乐变得更加具体和形象,帮助幼儿感知、理解音乐作品,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如,教师根据《水族馆》的旋律特点,尝试编制一些描述性及明确提示作用的小故事来帮助幼儿感受乐曲的节奏,在A*B*段式音乐中老师是这样讲的:水族馆住着许多的水草和小鱼,水草在水里轻轻地摆动,小鱼在水草边游来游去。小鱼和水草在水里成了好朋友,手拉手在水里游来游去,好朋友抱在一起了。整个故事简单明了,突出的情节与音乐的结构特点相吻合,在故事的启发下幼儿很快听辨出音乐的变化与不同,再通过幼儿集体听音乐进行表演,进一步感受音乐的特点,为幼儿下一阶段的自主表现积累相关经验。
以上两个方面,是开展幼儿园音乐欣赏的有效策略,教学实践中,我们还在不断地探索。
❺ 如何上好幼儿园音乐课
音乐活动有4种类型:歌唱、律动、打击乐、音乐欣赏 歌唱相对简单,总觉得一首歌孩子会唱,能用好听的声音唱就可以了。教师可以用情境譬如:吹看不见的羽毛,闻花香训练孩子的气息。有一问一答,或者接唱的方式记忆歌词。 律动的时候,教师编的动作一定要适合幼儿,或者先让幼儿听音乐,自己创作动作。通过讨论激发幼儿的想象和创编能力。 打击乐一般老师觉得难上就是因为孩子拿到乐器就不受控制,这点在平时的课堂常规一定要多训练。图谱是一定需要的,并教会孩子看图谱。譬如:一个脚印、一个X表示拍一下(敲一下) 欣赏课不简单的是让孩子听,一定要让孩子明白,听什么?听到什么?你听着音乐想到什么。可以通过听做迁移。譬如听音乐涂鸦,(代表乐曲:幽默涂鸦,配乐:幽默曲;胡桃匣子)听音乐表演,(维瓦尔第的《春》可以表演大农夫在耕地,小农夫在播种)让孩子学会听节奏、旋律的基础上听意境。
❻ 幼儿园中班音乐欣赏课怎么上
可以选择当地儿歌,最好选择一些比较简单的,朗朗上口的,小孩子容易接受的比较欢快的歌曲,教孩子们唱或者播给他们听,效果应该不错。望采纳。
❼ 怎么上好幼儿园音乐课
对于教幼儿来说是很困难的,但是只要你善于跟他们沟通,那么你的所有事情就都解决了. 1,严格对待上课学生; 2,上音乐就要唱,所以让每个学生都唱起来. 建议步骤: 1,老师自己唱一遍,让学生听. 2,让学生跟老师唱几遍. 3,让学生自己唱一遍,老师听好,该改进的地方,然后告诉学生怎么改进. 4,在让学...生唱,直到最好.
❽ 幼儿园老师怎样上好中班的音乐课
一、童化自己,拉进与孩子的距离 教师与幼儿之间配合得是否默契是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那么孩子和老师之间就必须架起相互沟通的桥梁。要保证桥梁的正常沟通,让幼儿能积极地、主动地接受教师接受教师的授课内容,教师首先要“童化”自己,和孩子拉近距离,“以童心唤童趣”。幼儿园的孩子由于年龄特点,对那些抽象、平板的讲述是很难产生兴趣的,所以,在教学中就用生动、形象的体态语言来进行交流和沟通。通过灵活的眼神、活泼的语气、夸张的动作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让孩子们觉得老师亲切的象孩子们的好朋友对老师产生一种亲切感和信赖感,愿意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二、创设唱歌的情境,提高幼儿唱歌的兴趣 唱歌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在音乐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唱歌也是表现情意的好工具,那么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创设这个情境呢? 1、讲述故事,引发兴趣 歌词,是音乐的一种文学形式,虽词语不多、篇幅短小,但却是幼儿与歌曲接触的第一步,歌词中所描绘的人物、情节、语言、动作对幼儿有着直接的影响。但幼儿园的孩子还不具备独立朗读和理解词义的能力,此时若采用传统的条文式的灌输,对他们来讲则会由于抽象而失去吸引力。因此,在教学中把歌词变化为孩子们爱听的小故事,作为教授新歌的导语,或者以故事情节贯穿整堂课,用生动的语言向他们讲解,或者将歌曲融入故事情节当中。孩子们在听故事的同时,情不自禁地对歌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的积极性随之高涨。 2、教师范唱,感染幼儿的激情 每首歌都有各自所要表达的不同内容和情感,他们或高亢、或低沉、或欢快、或抒情,如何让幼儿感知这一切呢?这时就需要教师按照歌曲的情感要求、风格特点进行有感情的范唱。第一次范唱是清唱并借助于动作,让幼儿感知歌曲的美妙、欢快活泼及有趣;第二次范唱是边弹边唱,让幼儿根据歌曲演唱的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脑海中描绘出歌曲中的有趣画面;也可以通过丰富的表情,抒情的旋律以及有感情的演唱,让孩子们体会抒情叙事歌曲的温馨情境-这样,使孩子们对歌曲有了一个较完整的艺术形象,从而激发了幼儿学唱歌曲、急于表演的欲望。 3、教师教唱,提高幼儿歌唱能力技巧 唱,是一项重要的音乐实践活动,是一首歌曲最重要的表达方式,通过唱可以使幼儿在音准、吐字、唱词、节奏等方面得到训练和提高。由于幼儿园的孩子尚未具备一定的视唱的能力,不能独立处理关于音准的高低、节奏的快慢等方面的问题,所以他们只能采用模仿演唱的方法来学唱歌曲。在教学中,多采用录音带。在幼儿初步了解歌曲的基础上,通过三个步骤来帮助幼儿进行模唱:第一步,要求幼儿耳听录音,感受歌曲的意境;第二步,要求幼儿随录音进行轻声哼唱;第三步,要求幼儿跟随录音,反复进行歌唱练习,直至幼儿能够基本跟上录音的速度为止。 4、借助律动,抒发幼儿的情感 律动,是一种根据歌曲的内容创设动作,随着旋律的发展进行表演的一种艺术形式。由于孩子们好动,尤其喜欢随着音乐的节拍动,而律动正好符合他们这一年龄特点,因此也就成为他们唱好每一首歌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 三、通过欣赏,提高鉴赏能力 音乐欣赏是人根据乐曲旋律的发展,进行形象思维的一种心理过程,是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大班幼儿尚不具备独立欣赏的能力,他们必须有赖于歌词的引导和教师讲述的启迪,才能完成整个欣赏过程。在教学中,我一般这样引导幼儿: 1、通过讲解、了解音乐。幼儿对事物的首次印象一般是比较深刻的,给幼儿欣赏音乐作品时,一定应尽量使幼儿对音乐产生一种美好而深刻的印象。这个过程应能引起幼儿的兴趣,使幼儿想象活跃,情感上也有所触动。要求幼儿闭目聆听音乐,并跟随教师有感情的配乐讲解,在脑中展现出美丽画面,使幼儿情不自禁地与音乐融为一体,更深地感受乐曲的旋律美及意境美。 2、通过动作,表现音乐。要抓住时机,鼓励幼儿随着乐曲中情节的变换,发挥想象,大胆地自编动作,使幼儿在边听边想边做的过程中感知音乐,表现音乐。 3、通过图画,展现音乐。孩子们在理解歌曲的基础上,鼓励幼儿运用画笔、大胆想象,在纸上把关于乐曲描绘的种种美妙景物展现出来,从而完成这一抽象到具体的过程。 总之,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讲,教师只能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思维发展规律,利用多种形式,突出一个“活”字来进行音乐教学,才能激发他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实践表明:孩子们通过科学的音乐教育,不仅学到了一些必要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对音乐的感受力、记忆力、理解力、想象力和表现力,提高了他们的音乐素质,同时也大大促进了其智力的开发。
❾ 如何开展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活动
音乐欣赏是幼儿园音乐教学的基础,是幼儿感知、理解音乐,体验音乐情感的一种重要音乐的教育实践活动。为了提高教师驾驭音乐欣赏活动的能力,现以林虹教师参加市幼儿园教师教学比武,获得第一名时的大班音乐欣赏活动“水族馆”为例,谈谈如何有效开展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
一、选择适宜的音乐欣赏作品 选择适宜的音乐作品是进行有效音乐教学的基本条件,促进幼儿深入感受、主动表现和积极创造的前提。教师在选择音乐作品时应关注两个方面的问题。
1、符合幼儿年龄特点与认知水平。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教师应着重考虑的是结构单纯、工整且长度适中的音乐作品,而且音乐所表达的内容和形象是幼儿所熟悉和理解的,可以让幼儿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很容易找出音乐中所表现形象。如,音乐欣赏活动“水族馆”的音乐选取了法国圣桑的名曲《水族馆》,整首乐曲优美惬意,曲式为A间A间B尾。在主奏乐器——钢琴晶莹剔透如流水般的音色中,犹如有许多海洋生物在游泳、嬉戏;间奏是一组渐渐下行的音阶,犹如鱼儿在吐着泡泡玩耍,仿佛让我们看到小鱼们快活地在水草边游来游去,快活地嬉戏。因此,我们选择此乐曲开展欣赏活动,是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其趣味性、游戏性很强,非常适合作为幼儿园的音乐欣赏材料。
2、切合幼儿的音乐经验。艺术来源于生活,切合幼儿生活经验而开展的音乐活动有利于让幼儿借助经验发挥想象欣赏音乐作品。音乐欣赏活动前,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帮助幼儿丰富相应的生活经验,并唤醒已有的相关生活经验,为开展音乐欣赏活动作准备。例如,音乐欣赏《水族馆》活动中,教师事先与幼儿讨论的小鱼生活习性和动作特点,并鼓励幼儿用动作进行模仿,表现小鱼的不同生活情节。教师组织幼儿到“水族馆”观察水草在水中随波晃动,小鱼在水里游动,让幼儿观看了水族馆视频感受有趣的海底世界。活动时,由于有了前期经验的铺垫,就使得幼儿的学习重点十分突出,将注意力集中于对音乐的听辨与理解上,当幼儿安静地聆听着时而舒缓、时而快活的乐曲旋律时,教师适时地引导幼儿回忆小鱼们快活地在水草边游来游去的情景……这样,更容易被幼儿理解和接受,避免了因学习难点过多而造成幼儿注意力分配的不足。
二、教学过程应优化教学手段
要让幼儿在欣赏音乐活动过程中始终以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参与,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幼儿各种感官,丰富和深化幼儿对音乐的感受与理解。
1、听音乐的节奏、旋律,有效感受音乐的美。
对于结构工整、简单的音乐作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让幼儿整体感知音乐的节奏和旋律,使幼儿对音乐形成一个初步、完整的印象,然后结合其他方式进行分段欣赏,逐步深入帮助幼儿体会音乐中表现出来的美。在“水族馆”的教学中,教师让幼儿完整欣赏音乐,并用语言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第二遍欣赏时,用合适的线条表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这种层层深入的整体欣赏不断加深对《水族馆》旋律美的感知。
2、看图谱理解音乐旋律,有效表达情感。
面对抽象的、转瞬即逝的音乐艺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图象——将抽象的音乐节奏和旋律进行形象化表达。[HTK]如,大班音乐欣赏“水族馆”这个教学活动,在平缓的旋律中,教师用一条线代表音乐中的一个乐句,几个相同的乐句合起来就形成了一个乐段。波浪画得比较慢、比较大,它表现各种水草;波浪画得快、密,它表现鱼儿在游戏的状态;用圆圈代表鱼儿吐泡泡的乐句。通过这种具体、形象化的图谱,幼儿能够逐渐发现音乐的起、承、转,听出它细微的变化,音乐形象也会逐渐丰满和生动起来。这是教师根据音乐结构、内容、情绪和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以及幼儿的音乐经验来设计的图谱。这样,幼儿能够更容易理解、感知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
3、做音乐游戏,有效表达对旋律的理解。
在音乐欣赏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运用生动、形象的音乐游戏让幼儿感知音乐。其形式有:一种是音乐表演游戏,是让幼儿跟着音乐徒手进行的,并有一定的情境性;一种是音乐操作游戏,是让幼儿通过操作道具跟随音乐进行的游戏。如,在幼儿初步理解《水族馆》音乐后,我们以有趣的游戏介入,让幼儿仿佛置身于海底之中。幼儿佩戴头饰,扮演“小鱼”“水草”,游戏规则是:水草动时小鱼不动,小鱼动时水草不动的动作。当音乐缓缓响起,请幼儿听音乐并找出各自的音乐形象。幼儿很快分辨出旋律优美的代表水草姐姐,快乐活泼的是小鱼弟弟,孩子们饶有兴趣地做小鱼和水草嬉戏的场景,幼儿跟着音乐的节奏将“小鱼在和水草玩”“小鱼和水草跳舞” 等诙谐有趣的场面表现得淋漓尽致。幼儿以极高的热情一遍又一遍地表演,通过身体动作感受音乐的旋律,对音乐作品有了更深的体会。
4、借助于体态动作,使音乐成为看得见的身体活动。
音乐欣赏是听觉活动,肢体动作的配合对于幼儿感受作品是相当重要。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运用肢体语言来引发幼儿学习兴趣,引起幼儿对音乐形象的关注与感受。如,《水族馆》教学活动中,B段音乐轻快活泼,律动性强,但速度很快。首次执教时教师让幼儿自由学小鱼,幼儿各学各的:幼儿跳得气喘吁吁,还是跟不上节奏;对活动进行优化后,我们在地板上贴上圆点,让幼儿自由地穿梭,用熟悉的小跑步在沿着圆点边跳,动作与节奏合拍,也能表现出B段音乐热烈欢快的效果。同时,我们引导幼儿用不同的动作与水草交往,如给水草施肥、摸摸水草、对水草点头等。
5、适时的语言引导,有效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恰当运用语言的手段,能够让音乐变得更加具体和形象,帮助幼儿感知、理解音乐作品,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如,教师根据《水族馆》的旋律特点,尝试编制一些描述性及明确提示作用的小故事来帮助幼儿感受乐曲的节奏,在A*B*段式音乐中老师是这样讲的:水族馆住着许多的水草和小鱼,水草在水里轻轻地摆动,小鱼在水草边游来游去。小鱼和水草在水里成了好朋友,手拉手在水里游来游去,好朋友抱在一起了。整个故事简单明了,突出的情节与音乐的结构特点相吻合,在故事的启发下幼儿很快听辨出音乐的变化与不同,再通过幼儿集体听音乐进行表演,进一步感受音乐的特点,为幼儿下一阶段的自主表现积累相关经验。
以上两个方面,是开展幼儿园音乐欣赏的有效策略,教学实践中,我们还在不断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