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传统音乐、民族音乐和民间音乐三者的关系
民族音乐既包括了来传自统音乐,也包括现代音乐;既包括汉族音乐,也包括少数民族音乐;凡是流传于民间的具有中国传统音乐总体风格的音乐作品,都在民族音乐之列,属于上下级关系。
民间音乐同文人音乐、宫廷音乐、宗教音乐一样,均属中国传统音乐的范畴,是我国民族音乐大家庭中的主要成员之一。
过去,由于较少从理论上对它们进行比较,因此,民族音乐、传统音乐与民间音乐三者在概念的使用上产生了一定的含混,其实,它们只是中国音乐大概念下因个体之间审视角度的差异而得出的不同结果,其界线是不难区分的。
(1)中国音乐与民间音乐教案扩展阅读:
传统音乐主要是从音乐发展的纵向时间关系上得出的概念。它是某一民族在其固有文化传统基础上,通过逐渐积累而发展起来,并在某一历史时期流传的音乐作品。
我国传统音乐一般划分为文人音乐、宫廷音乐、宗教音乐和民间音乐四大类。按习惯,以清末为时限,凡清以前产生的古代音乐作品均可视为传统音乐范围。除这些之外,某些外来音乐,如果在音乐活动中已同某些传统音乐相融合、形成具有中华音乐文化特征的音乐,也可纳入中国传统音乐的范围。
B. 简述中国民族音乐 传统音乐 民间音乐的差异
中国民族音乐 指用中国传统乐器以独奏、合奏形式演奏的民间传统音乐。点击此处添版加图片说明中国民族权器乐的历史悠久。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民间流行吹笙、吹竽、鼓瑟、击筑、弹琴等器乐演奏形式,那时涌现了师涓、师旷等琴家和著名琴曲《高山》和《流水》等。秦汉时的鼓吹乐,魏晋的清商乐,隋唐时的琵琶音乐,宋代的细乐、清乐,元明时的十番锣鼓、弦索等,演奏形式丰富多样。近代的各种体裁和形式,都是传统形式的继承和发展。
中国传统音乐绵延几千年包含诸多审美品格,它是一定音乐思想特殊本质的集中体现,是音乐思想意识的结晶。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思维习惯,对其审美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民间音乐(Folkmusic),又称民间歌谣、民俗音乐、民间短篇诗歌等,简称民谣、民歌、民乐或民曲,于国际民间音乐协会(IFMC)之解释定义为「经过口传过程发展起来的普罗大众音乐」,重庆音乐论坛也就是该音乐散布过程,纯粹是由演奏者或音乐接收者记录教习,并亲自相传所得。
这就是他们之间的差异吧
C. 如何让中国传统民间音乐走入幼儿园
幼儿园音乐教育应注重民族性和文化性,为了让幼儿更多接触、了解并逐步喜爱自己的民族音乐,通过中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的教育使幼儿从小潜移默化地受到民族民间文化的熏陶,培养幼儿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欣赏美和表现美的能力,我开始了“让孩子在聆听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和尝试,选择并处理中国传统民族音乐中旋律动听、曲调优美、节奏鲜明、形象生动、风格浓郁,适合幼儿欣赏与表现的音乐作品,力图通过多样化的方式与适宜有效的教育教学策略,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孩子在中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中得到美的熏陶,激发幼儿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培养与发展幼儿健康的审美情趣与审美能力。
一、合理选择和处理民族民间音乐作品
1.选择具有游戏性的民族民间音乐作品
喜爱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要求“寓教育于生活与游戏之中”。为此,民族民间音乐作品应尽量选择游戏性强的题材与内容,或能设计为音乐游戏,以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选择的民族民间音乐作品必须作适当的剪辑处理
许多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作品曲子较长,结构较复杂,幼儿不容易理解,这就需要教师深刻分析其音色、结构、风格、性质等特点进行剪辑,以适应幼儿的欣赏水平。如把结构较为复杂的音乐剪辑为A—B结构、A—B—A结构或A—B—C结构,使音乐变得短小且有规律,符合幼儿接受水平,幼儿能够理解,也便于教师进行组织活动。
二、创设民族民间音乐活动环境氛围,积极拓展传统文化的广度
音乐是最富有情感的艺术,只有营造与音乐相适应的环境氛围,才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与热情。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创设与民族民间音乐教育相适宜的环境,营造宽松的音乐氛围,可以让幼儿充分感受音乐,并且在其中了解到与之相对应的民俗文化。
1.营造与民族民间音乐内容相适应的物质环境和富有民间文化气息的氛围,让幼儿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创设与民族民间音乐想象、表达相适应的活动环境
民族民间音乐欣赏要重视创设活动环境,如师幼问答活动、同伴互述活动、图谱绘画活动、肢体表演活动、打击乐操作活动等。引导幼儿在活动中自由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达,积极、主动地体验和感受民族民间音乐美的同时改变了以往孩子只在被动地听的局面,激发幼儿情感的共鸣,把自己的精神与作品中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融为一体。
三、运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
1.多媒体动画教学
让幼儿充分感知民族民间音乐美,理解和欣赏民族民间音乐美,应运用能体现民族民间音乐内容的图片或多媒体动画等课件来具体形象地加以展示。
2.图谱教学
脸谱是戏曲文化现象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深厚的文化意蕴和丰富的历史内容,同时脸谱又是幼儿所喜欢的一种使音乐形象化的教学辅助手段,它能形象、直观地帮助幼儿感受音乐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获得对音乐作品意境完整的印象,使幼儿的感知更具体、生动。
3.游戏教学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将游戏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运用于传统文化教育中是有效的选择。
四、运用多种语言来表达中国传统文化美的意境
幼儿在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节日中,常常会不由自主地随着音乐的节奏摇头、拍手,用表情、肢体等“语言”来表达自己听音乐的直接感受。因此,要重视启发幼儿运用方式来表达,这样既能够帮助幼儿理解音乐美、表现音乐美,也能够使得幼儿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美的独特韵味。
1.口头语言表达
当教师借助多种感官感知手段启发幼儿感受、理解音乐时,幼儿往往能用形容词、短句来表达自己对歌曲的感受以及讲述出当时所处环境和相关事物的情况。
2.肢体语言表达
幼儿天生好动。可引导幼儿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达感受到的民间传统文化节日的意境。
3.美术语言表达
幼儿喜欢自由画画,利用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可以迁移于民族民间音乐教育活动中,让幼儿用自己喜欢的图形、画面表现民族民间音乐内容,创造性地表达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解,并与同伴进行分享与交流。
当然,受认知水平的限制,幼儿在活动中可能还不能完全理解民族民间音乐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丰富而深刻的全部内涵。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爱好因材施教,让幼儿多接触一些我国民族、民间戏曲和说唱艺术,指导幼儿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当然,这不是一天两天能做到的,而要通过长期的、具体的措施来完成。
D. 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研究'和民族音乐学这门学科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为什么
民族音乐学是音乐学传统学科分类中间的一个。西方大概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回开始,把民族音乐学作为音答乐学总学科中的一个分类,旨在针对非艺术创作类的,特别是非西方主流的音乐现象的研究。随着时代变化,欧洲中心视角逐渐被学术界抛弃,民族音乐学的名称有了新的涵义,主要是针对民间音乐进行研究的学科。在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研究主要是针对非艺术创作类音乐的研究。由于当时建立学科的时候,我们还出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并没有特别强调,或者是不敢强调民族民间音乐研究与民族音乐学之间的关系。76年后,各学科开始进入正轨时,民族民间音乐研究的提法逐渐淡化,而更多学校以民族音乐学这个名称来定性这类型的研究。进入全球化时代,学术研究同样具有很强的交流使命感。因此,中国的民族音乐学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民族音乐学有了更多的交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