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评价一节音乐课
1. “美”
(1) 教态美:教师课堂上的教态应该是自然、亲切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热爱学生,师生情感交融。
(2) 语言美:教师的课堂语言,要准确清楚,精当简练,生动形象有启发性。教学语言的语调要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
(3) 示范美:看教师的范唱、舞蹈、伴奏是否到位。
2.“活”
(1) 处理教材活
评析老师一节课上得好与不好不仅要看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还要看执教者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
(2) 思路设计活
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因此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思路设计是多种多样的。为此,评课者评教学思路,一要看教学思路设计符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不符合学生实际;二看教学思路的设计是不是有一定的独创性,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三看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是不是清晰;四看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思路实际运作效果。
(3) 教学方法活
(4) 学生思维活
(5) 课堂气氛活
3.“情”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音乐教学中,教师要以自己对音乐、对音乐教育、对学生的真情来感染学生,要以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深入理解和动情表现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并体验音乐的美感。正所谓:“老师都没有情,学生何来情”。作为一门情感艺术,其教育效应主要体现在熏陶、感染、净化、震惊、顿悟等情感层面上,音乐的本质是审美,音乐最根本的价值是审美价值,所以评价音乐课堂教学要把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放在首位。
4.“新"
(1) 教学选材新: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学生实际,看教案中制定的教学目标是否适切,在情感、方法、知识技能等方面有所体现。
(2) 教学思路设计新:看教学思路的设计是不是有一定的独创性,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
(3) 教学方法新
5.“创”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音乐创造能力应作为音乐学科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音乐创造主要包括:探索音响与音乐、即兴创造、创作实践等,对音乐创造能力的评价可参照《音乐课程标准》的相关内容采用量化测评。需要注意的是,音乐创造能力的评价应着眼于创造性活动的过程,应有助于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造的积极性。
课程目标是分科教学法之一,高等师范院校音乐系,音乐学院和教育学院有关专业和中等师范学校的必修课。研究音乐教学的理论及其运用,以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为依据,阐述音乐教学的目的,任务及教材编选原则,研究音乐教学规律,探讨乐理、视唱、唱歌、器乐、音乐欣赏等教学的步骤与方法。主要任务是培养师范生和在职教师将教育学、心理学原理及音乐专业知识、技能应用于音乐教育实践的能力。
『贰』 怎样体现音乐学科教学的基本特点
音乐学科特点
首先教授讲述如何将理念贯彻到课堂中,什么是以审美为核心,什么是兴趣内爱好和动力,如何做容关注到全体学生等一系列理念实施的问题,还需要和老师们共同探讨。要把课标的基本精神、特别是跟教学密切相关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原则渗透到具体的教学当中,作为音乐教师首先要把音乐学科教学的特点搞清楚。 然后提出音乐学科特点包括音乐性、审美性、过程性。
音乐艺术是听觉艺术、声音艺术,这是音乐本身的特点,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就要关注音乐本身的特点,关注音乐本体。无论是欣赏教学还是唱歌教学,都要始终贯穿音乐的语言。音乐的语言就是旋律、速度、力度、和声等等,在音乐教学中,聆听音响是主要的教学方式,强调我们教师不能用过多的非音乐的语言来讲解音乐,而脱离音乐,脱离音响。教学要解决问题,设计问题要有一个音乐的目标,不能在音乐课上解决其他学科问题,音乐学科的第一个基本特点就是音乐性。老师要用音乐和学生进行交流,不要把非音乐的东西都搬到音乐课堂上。我们教师要用音乐语言去解决问题是音乐学科的第一个特点。
『叁』 音乐听课优点缺点和建议
优点:
1、教师基本的音乐素养比较好。音乐课首先也是实施美育的重要的课程之一,因此,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是美的使者和传递者,教师的教学仪态美、语言美、歌声美是音乐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2、教师的备课可操作性更强,注重实效性,每一环节的设计能够紧扣主题,步步为教学目标服务,屏弃了那些形式化的东西及作秀的环节,并且,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与培养。
缺点:
学校的不重视直接影响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学生认为音乐课就是游戏课,对于音乐知识、音乐能力的培养亦不够重视,其学科地位仍需进一步提高。
建议:
1、注重把握学唱歌的“度”。在听课中发现,教师注重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自主的学唱歌曲,这种方法无形中减轻了学生学习新歌的负担。
2、一个好的音乐教师应明确教学目的,把握课堂的时间,有选择地进行知识穿插,而不是漫无目的,发散性讲解,不能偏离了方向,因为学科综合应体现学科特点,不是本末倒置,而是围绕教学目的来实施。
(3)音乐课授课特点扩展阅读
教师要引导学生喜爱音乐,要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充分挖掘作品所蕴涵的音乐美,用自己对音乐的感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要不断提高音乐教学技能,用自己的歌声、琴声、语言和动作,将音乐的美传达给学生;要善于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
审美为核心是中小学音乐教育最基本的理念,应渗透在各个不同的教学领域中,通过音乐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及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丰富审美情感,发展审美想像,深化审美理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肆』 初中音乐课整体教学设计主要特点与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
有些老师在课堂上播放音乐的时候,面部表情、肢体语言都很丰富内,说出来的语言容非常少。而还有一些老师把一节课时间都放在细致入微的讲解上,认为不讲学生就听不懂,真正研究音乐本身这方面还做得很不够。其实,老师备课先把声音文件拿来听,然后再去看谱子,这样才能抓住音乐。实际上凡是“白开水”的课,老师都在音乐之外,跟音乐接触少,还没找到感觉,对音乐没有体验和感悟。
『伍』 幼儿音乐教育课必须具备哪些特色
一、系统全面的音乐培养
在幼儿时期,给予幼儿系统全面的音乐培养,比如,基本的乐理知识,幼儿对音乐的感受,节奏感和旋律乐感,并且可以表达出来的一些音乐素养,都是对培养幼儿音乐素养有很大的帮助和意义。培养听,唱,弹,读,创作的能力,丰富孩子的音乐感受及表现力,这有助于帮助幼儿全面发展,锻炼幼儿手脑并用和四肢协调力。
二、循序渐进的施教
幼儿在不同的年轻阶段,被给予的音乐教育也是应该有区别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尊重幼儿各个阶段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特点,去设置教学计划,将节奏、肢作动作、舞蹈与即兴创作相融合,通过歌唱、律动、节奏、感觉统合和对旋律、音感的感知,使孩子们在亲身参与的创作和演奏中,自然地获取音乐概念和知识。
三、引导式创意互动教学
爱玩是幼儿的天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以活泼自由的形式去引进教学课程,比如用讲故事或者做游戏的方式去让幼儿在玩闹中接触音乐,可以丰富孩子的心理,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让幼儿愿意自主的去创作去发挥,才能更好的理解音乐。
『陆』 浅谈如何评价一节音乐课
评价一堂音乐课至少要考虑以下四方面。
1.首先应注意对教学过程的真实记录。学生与教师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教师做了多少次?教师在不同教学环节花了多长时间?教师和学生应该怎样做?收集课堂教学的事实,为客观评价提供依据。
2.注重课堂上学生参与状态、学生交往状态、学生思维状态、和学习达成状态等方面来评价课堂教学的质量。如学生参与状态:学生上课情绪如何,能否在音乐课上积极体验和模仿。学生交往状态:对教师提问和要求反应是否积极,与同学合作是否友好。学生思维状态:对音乐现象有没有独立见解,能不能在已有的音乐基础上自由、即兴地创造,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学习达成状态:能不能自觉、自信地学习和掌握课堂教学内容,音乐知识和技能等;能不能按教师要求把学到的相关音乐知识、内容与个人情感表达联系起来,有表情地演唱、演奏等。
3.注重教师将自身专业知识、文化知识、道德品质进行转换,外化为学生能接受的形式,能运用音乐自身的勉力感染、影响学生。这是很重要的。教师不同于学者,不但能自己唱得好,自己学得好,还必须以自身的行为和能力影响学生、感染学生、成为学生效仿、习的楷模。
4.是否具有课内学习向课外学习延伸的发展性特征。好课能让学生受益终生,直接影响学生的情感、情操,影响他们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即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成为他们的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即价值观和人生观。素质教育下的课堂教学,需要的是完整的人的教育,不仅是让学生获得一种知识,还要让学生拥有一种精神、一种立场、一种态度、一种不懈追求的精神。
『柒』 如何在音乐教学中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
“遵循听觉艺术的复感知规制律 ,突出音乐学科特点”,这是音乐教育重要的指导思想。音乐教学中一定要给予高度重视。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探讨。
第一,突出音乐听觉体验。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体验是音乐学习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 应贯穿开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之中。在学校教育各科目的学习中,甚或在各艺术门类中,唯有音乐学科具有这一特殊性。音乐教学的不同领域,无论是欣赏还是唱歌、演奏和创作活动,都是围绕“听”这个中心来进行的。因此,引导学生参与听觉体验、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是音乐教学的中心环节,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之中。
第二,强调音乐情感体验。
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学生被动听的音乐所吸引,继而带着对音乐的强烈与爱好,为音乐作品中蕴藏的情感因素所感动,从而在音乐活动中获得充分的满足和愉悦。
第三、以审美为核心。
在音乐教学实践中,那些忽视音乐整体形象、缺乏音乐美感的教学,以及单纯的说教、枯燥的讲授和机械的操练等,违背听觉艺术认知规律,影响音乐教育功能的发挥。
第四,将思想教育内容寓于生动活泼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去。
『捌』 音乐学科教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音乐学科教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我们之前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音乐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新的课程标准的性质与定位,包括课程的实施应该注意的问题都跟大家都做过研修与解读。但如何将理念贯彻到课堂中,什么是以审美为核心,什么是兴趣爱好和动力,如何做关注到全体学生等一系列理念实施的问题,还需要和老师们共同探讨。要把课标的基本精神、特别是跟教学密切相关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原则渗透到具体的教学当中,作为音乐教师首先要把音乐学科教学的特点搞清楚。我们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讲。
一、音乐性
第一个就是音乐性问题,也就是说音乐艺术是听觉艺术、声音艺术,这是音乐本身的特点,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就要关注音乐本身的特点,关注音乐本体。无论是欣赏教学还是唱歌教学,都要始终贯穿音乐的语言。
音乐的语言是什么?为什么教学要贯穿音乐的语言、音乐的方式呢?这是值得中小学音乐教师认真思考与研究的问题。什么叫音乐的语言、什么叫音乐的方式、什么是非音乐的语言方式?音乐是听觉艺术,所以音乐教学中,聆听音响是主要的教学方式,老师不能用过多的非音乐的语言来讲解音乐,而脱离音乐,脱离音响。教学要解决问题,设计问题要有一个音乐的目标,不能在音乐课上解决历史问题、地理问题、数学问题,音乐学科的第一个基本特点就是音乐性。老师要用音乐和学生进行交流,不要把非音乐的东西都搬到音乐课堂上。让学生用音乐的头脑去听音乐,而不是用其他语言去听。音乐的语言就是旋律、速度、力度、和声等等,老师要帮助学生从这些要素当中了解音乐表达了什么。用音乐语言去解决问题是音乐学科的第一个特点。
二、审美性
另外一个学科特点就是它的审美性。这是音乐课程标准修订后最为突出的一个课程理念。我们都知道,小学有思想品德课,初中有思想政治课,这类课程都是通过讲述的方式告诉学生道理。音乐课就不能讲道理,因为这不符合音乐学科的特点。音乐学科是以情动人,以美动人的学科,所以我们经常说艺术不能容忍说教、审美不能依靠灌输。在音乐课上跟学生讲道理和灌输一些思想都是没有作用的,我们必须通过音乐的情感力量来打动学习者。我们说音乐艺术的情感性是极其强烈的,音乐艺术在表情的上胜过其他一切学科和艺术。比如美术作为视觉艺术也具有情感性,但它不如音乐来的强烈,影视和舞蹈也都不如音乐的情感性力量强大。人们常说语言的终止是音乐的开始,当人的情感发展到很深的状态时语言就显得很苍白了。在音乐表达人的情绪情感的深度和广度上,也是其他学科不能比的。为什么音乐学科要注重情绪,注重情感,注重审美呢?因为审美主要是通过人的情感来完成的。音乐学科的根本机制在于有情感的老师面对一群有情感的学生,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与互动形成了一个音乐的审美过程。
有些老师在课堂上播放音乐的时候,面部表情、肢体语言都很丰富,说出来的语言非常少。而还有一些老师把一节课时间都放在细致入微的讲解上,认为不讲学生就听不懂,真正研究音乐本身这方面还做得很不够。其实,老师备课先把声音文件拿来听,然后再去看谱子,这样才能抓住音乐。实际上凡是“白开水”的课,老师都在音乐之外,跟音乐接触少,还没找到感觉,对音乐没有体验和感悟。
今天谈到的全国性普遍问题,就是音乐课流于形式。大家都知道现在音乐学科被列为紧缺薄弱学科,之所以被列为紧缺薄弱学科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的教学效果不理想,看不到音乐学科到底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所以我建议各位老师既然从事了这样的工作,就不能对音乐无动于衷,永远用理性的态度面对音乐,讲音乐。音乐老师要感性一点,学生也要感性一点。音乐学科是感性的学科,如果我们总是理性的操作,效果一定不会好。音乐审美教育学里有一个词叫“审美渴望”,我们说审美教育说了十年,如果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对音乐都缺乏审美渴望,那音乐教学与学习就都没有动力了。所以,音乐教师走进课堂的前提是自己先要感动起来。这牵扯到一些教学心理,我建议老师们可以多研究一点音乐教学心理,这会对我们的音乐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三、过程性
音乐学科另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过程性。音乐学科跟其他学科不同,或者说音乐学科具有独特的学科特点,它强调教学过程。教学要体现教学过程特别重要,或者用一句话来说,教学过程即是教学目的,他们是统一的。老师们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音乐艺术是时间的艺术,时间就是过程,一个完整的作品怎么呈现给观众的呢?是在时间的流动中呈现的。如果不从头听到尾就把握不住它,所以过程即音乐,音乐也就是过程。音乐随着时间流动,我们把它叫做流动的艺术,动态的艺术,这里就牵扯到一个教育问题,为什么许多老师舍不得拿出时间给学生听音乐?这就没有体现音乐的时间性和过程性特点。我们特别倡导教学无痕,就是你看不出他是怎么回事,但是都在里面渗透着,这叫意料之外情理之中。音乐学科具备这样一个特点,就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而不是立竿见影的。用教育学中的一句话归纳,就是音乐重视教育的潜效应。老师们不要觉得这堂课这个歌曲没学会,那个切分音没唱准,或者这堂课一个曲式学生没清楚,事实上关注这些东西就是没有认识到音乐教学的过程和时间特点。音乐是一个积累,为什么把鉴赏改为欣赏,就是要求学生和老师多进行音乐经验的积累。
音乐教学的过程性,还要联系三维目标,第一个情感态度价值观,第二个过程与方法,老师在设定目标时,要注意在实践层面多用音响跟孩子们交流,凸显音乐的过程性,而不是我们放一边学生就能听进去的。如何让学生跟音乐进行交流,这里边有一个具体的在教学层面上的问题。比如这一首歌究竟是怎么学会的,老师们可以想一想。由一开始你完全陌生的一首歌,到最后把它唱会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可惜我们老师没有研究,借鉴的间接经验过多。参考书的目的是提示老师,提供借鉴,但是有时候老师过多的依赖教学参考书。教学参考书毕竟是有局限性的,它只是几个人对作品的一种诠释和解读。老师们案头多一些书是好的,但更重要的是对作品深入的研究,反复的聆听,获得一种情感上的激情,这样一节课才有可能上到位。
很多教师在课上不给学生听太多音乐,认为没有那么多时间,但这样的教学容易没有效果。因为音乐不是知识型的学科,音乐是非语言的信息,不具象的艺术,跟语文、数学不一样,语文一个字两个字组成一个词就有语义性了,这是话筒、这是电脑,我们就都明白了。音乐的“ do re mi fa sol ”是什么?一千个人听了就有一千个答案,所以音乐老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分享和交流音乐,要给学生机会,让他们直接跟音乐音响来对话,这个非常重要的。老师们要多给孩子们接触音乐的时间,听也是接触,唱也是接触。
课标提倡学生是教学主体,因此不能总是运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音乐老师应该抓住音乐的特点,别把音乐课上成语文课、数学课。音乐教师要使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要起到通道的作用。通道这头是学生,那头是音乐,教师要保证通道的畅通,不能总用语言打断它,一旦切断了通道,学生就很难融入音乐了。教师不能总是把自己对音乐的感悟和体验传授给学生,而是要引领学生自己走进音乐,体会音乐。音乐是流动性的艺术,是过程性的艺术,我们怎样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和获得,需要老师们动点脑子,给点方法。李存老师用的办法再简单不过了,就是一听音乐就情绪激动的挥拍子。音乐老师的语言是金,课堂上老师不要说的太多。但很多老师不习惯这种方式,比如现在播放一段音乐,老师没事做,就会不停的说:“坐好了,好好听着啊,你瞧你干什么呢”。有的还讲这部分音乐怎么地了,那部分音乐又怎么地了,这种情况下,学生是听不进去音乐的。很多老师觉得不说话就很不自然,特别是音乐比较长的时候,老师就坐立不安了。这说明老师没有和学生一起听音乐,如果听了表情就会显现出来,或者身体会不由自主的跟着音乐动,学生的情绪就会在老师的感染下被带动起来。
我们今天讨论的问题很深刻,也是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当它化成我们具体教学实践行为的时候,凸显出来的是如何把控音乐性的问题。当我们认识到了学科特点的时候才能把教学实施做到位,真正通过音乐培养孩子们的审美能力。
『玖』 请问奥儿夫音乐教育的教学特点是什么
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起源于德国,它的创始人是德国近代著名的作曲家奥尔夫先生。他所创立的这套儿童艺术基础教学体系已打破了音乐范畴,广泛地采用各种艺术表现形式,为孩子打下坚实的艺术基础.他以一个艺术家高瞻远瞩的眼光看到艺术各种表现形式都有着内在的紧密联系,都有着他们的共同的元素—节奏。(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并利用这些因素去编设教材,起到互相迁移的作用,学习变得容易快捷。他只是给了我们一种思想和力量—达到人类的最高智慧。从对这种思想的研究和运用中,产生了奥尔夫教学法,并在实践上证明了它的科学性。(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
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归跟结底只是一种思想. 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不是一种教学学生很快地学会歌唱﹑奏乐的方法,而是让学生接触音乐实践.如果孩子喜欢音乐,他就能唱好奏好。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面向全下人类它能和每一种文化融合贡献是巨大的。奥尔夫教学法是不断发展的,同样采用这个教学法的教师,在具体教学上也不会完全一样,甚至可能是相反的。
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的教学以让学生发现自我为宗旨,奥尔夫教学注重的并不是结果,而是注重每名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目前我国素质教育提出,音乐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充分全面地发挥其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这里同样体现了奥尔夫在音乐教育中所倡导的那种原本性的原则和理念.
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在中国的出现,给了我们一种新的思想﹑新的观念.它主要的着眼点不在于理性地传授知识、技能,而在于自然地直接诉诸于感性, 在感性的直接带动下,在演奏音乐的过程中学会知识、掌握技能。奥尔夫说过:“走遍世界的是理念本身。”此理念即原本性的音乐教育,是最接近自然、最原始的原本的人类的状态。一种融音乐、舞蹈、语言为一体的全体艺术。一种还只能在比较原始的民族和儿童身上才能见到的音乐艺术。
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所强调的是学生是教学的中心,音乐只是手段,教育人﹑培养人的是目的.通过音乐教育可以发展人的感官功能;培养人对音乐艺术的情感﹑态度﹑审美判断能力;培养高尚的品德、美好的心灵;提高运用音乐艺术形式进行表达、交流的能力;发展想象力、创造性等。而感觉能力是人类认识世界、发展智力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基础。通过音乐教育可以提高儿童听觉的敏锐性、直觉等方面的素质。而有创造性的人必然是感觉灵敏的人,艺术教育正是培养感性知觉的最好途径。尤其是对孩子们进行早期的艺术培养,对他们的毕生都具有很大益处。
艺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使人们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变得更富有想象力创造力。奥尔夫教育中最突出、最重要的一项原则是即兴原则。以即兴活动形式发展童的音乐体验、尝试创造音乐的能力。即兴活动重视儿童在“做”的取长补短中的主学习,以及想象力、创造性的发挥,因此关键在于做不做,而非做得好不好。
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明确指出,重要的是学习的过程,而不仅是结果。音乐主要是艺术,但学习音乐也必须熟悉它的规则。无论是节奏语言,还是其他内容的教学,都要自然,不一定要充满音乐性。音乐中的对比因素,在课堂教学的纪律方面也有所体现,如吵闹之后的安静等。所以,音乐教育归根到底是人的教育。儿童在成长、实践的过程中的结果可能是幼稚、粗糙、不完美的,但可贵的是儿童的探索精神,是儿童在实践中的体验和收获的经验,是儿童自然的情感、想象力、个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