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浅谈怎么运用音乐课的课堂语言
一、 运用语言要准确,概念表述要精确
小学音乐课教学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向学生传授科学的音乐知识。因此教学语言必须具有严密的科学性,这也是对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科学的音乐知识,必须借助于精确的语言,才能准确无误的表达其内容,科学的表达方法即语言周到严密,含义准确、遣词用句精当.合乎语法规律。这样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给人以清晰明澈的正确认识,教学语言的逻辑性应是其科学性原则的组成部分。教学语言的逻辑性,即是运用逻辑推理的方式进行教学论证。这样,就必须注意教材内在规律,把握教学内容各部分之间的本质联系。譬如,在基本音乐常识的教学中,有关音符时值、节奏的内容就应该特别注意教学语言的逻辑性;在学生已掌握的音乐知识基础上,根据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严密的论证,从而得出结论,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路随教师的讲解,一环扣一环,达到理解掌握的境界。[①]
还有的老师总是把音乐基础知识介绍错误,例如忘记了作曲家的国籍,或者忘记了浪漫主义时期所处在的时间段,这些错误都是很不应该在音乐课堂中出现的。
教学语言中最忌讳的是概念不清。这容易引起条理混乱,学生听后不知所云,如坠五里云雾;或曲解定义,以至谬种流传,误人子弟。教学语言中的这些毛病很可能在讲课中造成逻辑混乱,使讲课内容失去科学性,影响知识信息的有效传递。例如,有的音乐教师在上课是说:“不要赶节奏。”“请缓慢一些节奏。”我们知道,节奏在音乐体系中主要表现为有组织的音的长短关系。教学语言中出现“赶节奏、”“缓慢节奏”等词语,把“节奏”等同于“速度”,混淆了节奏的内涵,这显然是错误的。此外,若教学语言中用词不准确,表达传递信息就会产生误差。因此,应正确使用教学语言中的词汇和术语,语句通顺,合乎规范。忌用“可能”,“大概”这些似是而非,摸棱两可的不确切词语。
二、 运用语言要形象,表述要生动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讲究运用生动的语言艺术,通过生动的的教学语言,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调动学生积极性。诱导学生积极思维,拓展思维境界,有益于学生的智力开发,同时提高教学效率。在小学生的音乐课堂中利用所掌握的新旧知识之间的承继和矛盾,通过教师的不断引导,启发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目的。生动的语言不仅仅是幽默性的,还应该是具有启迪性和“含金量”的。也就是在生动的同时应该把有效的知识传递出去,做好“学”与“娱”两不误。
另外,要使课堂语言生动,还可以加入适当的肢体语言和表情语言。肢体动作以及面部表情也是语言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运用肢体语言和表情语言也是使课堂生动化的良好桥梁。
如在花城版教材《走进音乐的世界》第四册第四课中教学歌曲四川童谣《螃蟹歌》时,《螃蟹歌》是一首活泼、风趣,富有戏剧性,又充满生活气息的歌曲,歌曲内容反映了一群孩子去江边玩耍,遇上螃蟹的情景。歌词形象生动、栩栩如生地描绘了螃蟹夹人的过程;富有地方色彩,全曲富有情节性和戏剧性。歌曲的第一部分描述了螃蟹的长相形态,第二部分是音乐戏剧情节的展开,描述了顽童的脚趾被螃蟹哥的“夹夹”夹住了,一方面顽童努力争脱,要甩掉螃蟹夹,一方面螃蟹紧夹不放,从而将歌曲推向高潮。最后是顽童求螃蟹哥放了“我的脚”,意味深长,充满幽默感。教师应该充分运用形体动作来让学生深切感受到音乐的旋律美、歌词美、意境美。
三、 运用语言要“声情并茂”
语言和音乐一样是具有感情的,在描述和阐释音乐的时候,语言表述要声情并茂,要通过语言表达出对音乐情感的流露。假如一首很悲壮的音乐作品,教师却用很兴高采烈的语言去讲解介绍,显然是违背了音乐及作曲家的主旨。这样的语言讲解也会使学生们产生对音乐本身的误解,还会造成学生对老师的怀疑和猜测。教学过程不只是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师生之间情感交流、引起共鸣的过程.给小学生上音乐课。要尽量做到声发于情、意寓于情、理融于情,以增强语言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所谓“声情并茂”就是在课堂上所教授的音乐情感要与自己口头语言所表达的情感一致。
Ⅱ 音乐课中怎样用肢体语言表示欢快
古语说:“手舞之,足蹈之。”肢体语言在我们音乐教学中无时不在,无处不在。音乐教师的肢体语言是教学的无声语汇,它借助表情、眼神、举止、手势、仪表等手段,来传达感情,是一种具有较高审美价值和感情交流价值的沟通工具。在教学中,充满激情的教师会极大地唤起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学生动活泼,避免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音乐教师的肢体语言艺术可根据动作部位不同分为以下若干种类:
身体动作:通过躯干和四肢的动作变化来传递信息,包括手势、步态与头姿等。
面部表情:通过脸上肌肉变化,眉、眼、口、鼻的活动和形态变化而传递信息。教师的面部表情,是学生在课堂中体验教师情感过程的“温度计”。
眼神交流:“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透过这扇窗口,师生之间可有效地交流大量的情感信息。
在教学中,学习欢快又跳跃的音乐作品的时候,当音乐一起,同学们就有要蹦要跳的冲动,想跟随音乐一起哼唱,一起舞蹈。俗话说:“闻乐起舞”。舞蹈语言是肢体语言之一,它与音乐艺术相辅相成,舞蹈语言能充分地表现节奏和情绪,更能使学生深入地理解和展示音乐作品。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天山之春》时,我就运用了大量的舞蹈肢体语言来表现本单元内容,其中《青春舞曲》这首歌曲的教学中,舞蹈肢体语言的运用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这首歌原来是舞曲,是首极欢快又活泼的歌曲,无论性别,不管长幼,几乎人人都喜欢哼唱这首动感十足的歌。学生对这首歌曲也较熟悉,为教学起到了铺垫作用。以下是我在这课教学中的一点做法:
一、引入中,选播一段具有浓郁新疆风格特点的音乐,我自信地,有表情的表演了一段新疆舞蹈,学生观后为之鼓掌、喝彩,着实让我感动。他们对新疆“移颈”的舞蹈动作充满好奇,我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立即进行下一环节的教学--评点《青春舞曲》,使学生了解到维吾尔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引入新课一首《青春舞曲》,这首歌节奏欢快,载歌载舞,充分体现了这一民族特点,从而加强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在旋律和节奏分析环节中,老师提醒学生发现旋律连接的一个巧妙的方法,抛出问题让学生发现并总结:3271 3217 664 3▕ 3271 3217 666 6 ▕ 6624 364 332 3▕ 3271 3217 664 3▕ 3271 3217 666 6▕ 每小节的尾音是下一小节的首音,这一方法贯穿全曲。引导学生在演唱时,可以把小节的首音和尾音的音找出来并略突出的演唱,教师边做适当的舞蹈动作辅助,以加深印象。维族音乐节奏,多用切分音、附点节奏和弱拍上给以强势的艺术处理。如舞蹈动作中的绕腕,头的“挑”,脚步的“三步一抬”中的后踢步都是在弱拍做的,边练习旋律及节奏,加以简单的“动脖”、“弹指头”、“翻腕子”等一系列的小动作,以此突出维族音乐风韵和民族舞蹈特点。通过新疆舞蹈的学习,学生在视、听的结合中,自发地自如地就用手把节奏打出来了,在舞蹈肢体语言运用下,学生在课堂中主动起来,对新疆音乐特点的认识,在美的音乐、美的肢体语言中,激发出来。学生在动口,动手中熟悉和感受其音乐特点。
Ⅲ 如何巧妙地运用音乐课堂评价语言
教师的教育教学素养,对课堂教学的作用至关重要。评价音乐教师的素质,首先应看教师的艺术修养如何。具体的说就是看教师能否在课堂上富有表情地范唱歌曲,娴熟而又合乎逻辑地弹好钢琴伴奏,以恰当的形象动作表现音乐等。其次,应看教师的授课能力如何。具体就是看教师有无严密、准确的传授知识能力,清晰、流畅的语言讲授能力以及进行器乐教学的能力等。第三,应评价教师有无端庄、朴素的仪表,亲切、和霭的教态,机敏的应变能力等。这些因素常常会成为影响一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
二、评价教学思想的先进性
教学思想,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指导思想。
一、评“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符合《音乐课程课标》理念,符合音乐学科特点,并联系学生实际,落实在教学全过程。
2、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关注情感、能力、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的整合。
二、评“教学准备”
1、了解学生,把握《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和教法。
2、熟练必要的示范,创设适宜的情境。
3、围绕教学,多渠道有效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
三、评“教学内容”
1、生动、形象,富有美感,有利于学生的音乐审美学习和文化学习。
2、陶冶学生性情和高尚情操,有利于学生音乐创造与实践等多种能力的发展。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贴近学生实际,难易适度。
四、评“教学过程”
1、体现音乐审美性,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探究、感受、表现与创造兴趣,发展其能力。教学民主,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2、师生互动,提供学生自主学习和选择的机会,教学生动,气氛活跃。
3、教学方式多样化,有启发性和激励性,指导及时、灵活、有效,立足学生发展。
4、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教学有特色。
5、充分体现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促进者的角色地位。
五、评“学生发展”
1、音乐学习兴趣浓厚,能感受和理解音乐与相关文化,有初步的音乐审美评价能力。
2、大胆想象、思维活跃,获得相应的审美经验和多种音乐技能。
3、获得美感体验,合作分享,乐于表现,有艺术创新的意识和初步能力,突出个性。
4、自我调节学习情绪,较长时间保持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学习过程保持愉悦,时有成功的感受,学习愿望增强。
5、全员、全方位参与学习活动(认知、行为、情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
6、虚心听取他人意见,友好分工与合作。课堂气氛民主、和谐、活跃。
六、评“教师素养”
1、有良好的音乐素质及综合修养,理念先进,教法出新,示范娴熟。
2、教态自然大方,举止得体,有亲和力,富有激情。
3、语言规范、准确、有感染力,教学应变能力强。
七、评“教学效果”
1、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
2、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3、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增强,掌握更多的学习策略和方法。
Ⅳ 音乐课教学中的几点有效做法
如何有效开展音乐课堂教学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众多新观点、新方法推陈出新的今日教坛,学生是否得到发展是教学的最终目标,也已成为我们的普遍共识。近年来,江浙、上海等教育较发达地区的一些专家提出了有效教学理念,这个理念的落脚点也正应了促进学生发展这一目标。因此,我在音乐课堂上对如何实现有效教学作了一些肤浅的探讨。我认为:要达成教学的有效性必须从科学制定教学目标、合理的设计教学环节、积极的创设课堂情境、灵活的运用课堂语言、充分利用课堂评价等方面下功夫。
一、 科学的制定教学目标。音乐课堂教学是教与学双方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而进行知识信息的获取、加工、输出的流动过程。科学的制定教学目标是提高这一流动过程的有效度,获得课堂教学高效率的重要因素。实现教学目标的优化,可以分三个步骤进行:
1、根据新课程标准制定学期目标。为了更好的把握本学期的音乐教学方向,了解本册音乐教学的重点、难点,在开学之初,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制定了一份详细而清晰的学期总体教学目标。这将对每堂课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起到一个很好的导向作用。
2、根据学期目标制定课堂目标。每堂课应有科学而明确的指向性、能反映教材的本质内容,而这个方向和目标必须以总体目标为依据。如在制定花城版第四册第2课中《美丽的朝霞》的教学目标时,根据第2课歌颂清晨的美丽景色,启示学生对光阴的珍惜这一总体目标,我通过制定强弱处理、感受三拍子的动律让学生体会音乐美、朝景美;并通过歌曲创编与拓展让学生感受时间的珍贵。
3、根据课堂目标制定环节目标。抓住课堂目标的总体走向之后,细化每个教学目标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根本途径。在每堂音乐课中,课堂是靠环节目标去实现,环节目标靠课堂目标去统一,这是目标有效教学的原则。它们的关系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没有总体课堂目标,课堂教学组织就不明了,会显得乱。那光有课堂目标,没有环节目标,教学会显得空洞。所以有了课堂目标后,制定环节目标必须注意,环节目标有若干,都为实现课堂目标而服务,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坡度,让学生的思维经过“爬坡”的过程,不断激起学生“跳起来摘果子”的热情和欲望。
二、合理的设计教学环节。教学环节的合理性是实现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提。任何一堂成功的音乐课都有它吸引学生的教学环节。如在花城版第四册《有个洋娃娃》一课中,教师在处理歌曲环节中,让学生表演歌词“哎呀,哎呀,价钱太贵了”。同学们积极的分组讨论,大胆的上台表演,参与兴趣浓厚,课堂气氛也推向了高潮。这一环节不仅完成可歌曲处理这一目标,而且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合理的设计教学环节还包括教师能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合理的调整教学环节。由于音乐教师教授的班级比较多,针对不同班级学生接受能力和性格特点,音乐教师应具备灵活调整教学环节的良好素质。如在不同的几个班上花城版第四册《美丽的朝霞》一课时,教师就对每个班的教学环节和侧重点做了不同的调整。对乐感较好、表现力的较强的班加强了学生对歌曲情感的处理;对于好动、学习兴趣浓的班级增加了画旋律线的游戏环节;对于乐感稍弱、接受较慢的班级则采取了“三拍子组词”、“红星评比”等的游戏激励环节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音乐活动的主动性。总之,任何教学环节的设计都必须从学生出发,从教学目标入手,这样才能为实现音乐课堂的有效教学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
三、积极的创设课堂情境。全面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情境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在我校“有效教学”模式研讨活动的讨论中,我们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出不同的课堂引入形式——故事引入、游戏引入、 场景引入等。这些情景引入形式都将给我们的音乐课堂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设计花城版第二册《十个小印第安》这课时,教师以“十个小朋友”的游戏方式引入后又以故事情境的方式展开教学。教师带着学生“来到印第安部落”,接着课件中出现一所印第安房子,通过寻找“开门暗语”的方式使学生了解歌曲、感受歌曲,最终达到学习歌曲的目标。整堂课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学生玩的不亦乐乎、学的更是轻松惬意。课堂情境的创设还可以根据课堂的具体情况通过以下方面进行深入和发展:1、通过让学生观察生活、观察插图、观察荧屏自主深入课堂学习。2、让学生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欣赏音乐后说感受、给音乐取名,用自己的方式理解音乐。3、有效组织,高效参与,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可以结合表演创作、歌曲创作、节奏创作、绘画创作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方式表现音乐。
四、灵活的运用课堂语言。教学活动的灵魂就在于教学的语言技巧,教学语言技巧掌握得好,可以使课堂气氛生动活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度。音乐课堂因其艺术性和与生活的密切关系,需要更精妙的语言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如在上花城版第八册《牧场上的家》一课时,教师课堂语言运用的最多的是“老师听到几句唱得很不好”“还不太
Ⅳ 简述音乐欣赏活动中语言材料设计的要点
音乐欣赏活动中语言材料特指含有艺术形象的有神文字材料。如故事,散版文,诗歌,民权谣等。
设计的要点:
1、一致性
文学作品本身的结构,内容,形象和情感与音乐一致还有讲述和朗诵文学作品时,语言的音调,节奏,力度,音色,风格等因素与音乐也相一致。
2、语言优美,文学性强,能为幼儿理解与喜爱。
(5)音乐课中的有效语言扩展阅读:
音乐教育是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有力手段与载体。音乐教育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幼儿的音乐能力,增强幼儿对音乐美的敏感性,而且更是使幼儿的左右脑得以协调发展,塑造完美人格的有效途径。
幼儿园音乐教育主要包括:歌唱活动、音乐欣赏、打击乐、音乐游戏、以及在音乐伴奏下做动作等,由此可见音乐欣赏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它也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基础,因为无论是歌唱还是律动活动都离不开音乐欣赏,并且在发展幼儿的想象力,提高幼儿对睿卡奥尔夫音乐的鉴赏力和审美力方面尤为重要。
Ⅵ 如何改善小学音乐课程评价语言 改善
要想提高课堂来教学的有效性,课前自准备很重要,而备课则是重中之重。在备课时要明确目标,注重过程,不能只按照教参照搬照抄。教材分析要和本课的教学目标相结合,突出鲜明、具体的特点。只有教师真正吃透、理解了教材,才能更好地把握教材,知道音乐作品中哪些要素是真正对学生有用的,对本课有用的。备课时首先要反复聆听,把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感触和理解记录下来,再用音乐术语进行整理。一旦把音乐作品分析透了,目标自然而然也清晰了,方法、形式等也相应的水到渠成了。
Ⅶ 如何提高课堂小学音乐教师评价语言有效性的研究
音乐课堂教学应该是动与静的交替与有机结合,营造出一种和谐的、美的教育氛围。
新课程的实施,给音乐课堂教学带来了崭新的面貌。呈现在我们面前的音乐课堂教学越来越生动,越来越丰富,教学手段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不断拓展,音乐课堂气氛宽松而和谐。然而静下心来思考,也难免会有疑问产生。音乐课堂上老师带给学生的究竟是什么?怎样提高教学活动中有效性呢?
一、备好课是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前准备很重要,而备课则是重中之重。在备课时要明确目标,注重过程,不能只按照教参照搬照抄。教材分析要和本课的教学目标相结合,突出鲜明、具体的特点。只有教师真正吃透、理解了教材,才能更好地把握教材,知道音乐作品中哪些要素是真正对学生有用的,对本课有用的。备课时首先要反复聆听,把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感触和理解记录下来,再用音乐术语进行整理。一旦把音乐作品分析透了,目标自然而然也清晰了,方法、形式等也相应的水到渠成了。
教材分析做到具体细致,教学目标也要做到准确清晰。在每堂音乐课中,确定好大目标和小目标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有了大目标后,制定小目标时必须注意,若干小目标都必需为实现大目标而服务,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一定层次划分,让学生的思维层层跨越,层层爬高,而不是轻而易举地获得成功。也就是说教学中教师除了对整堂课的教学目标要清晰外,对每一个环节的小目标也要清晰。在教学环节的每一步都要清楚地知道“为什么这样做?”、“怎样才能达到我预设的目标?”在学生已知与未知之间架桥设阶,以不断激起学生“跳起来摘果子”的热情和欲望,开发学生的跳跃思维。只有围绕目标,环环相扣,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轻松愉悦、简单直观的教学手段,是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点。
在教学中,我常利用图片、实物、精美的头饰等直观教具去创设情境。如在教学欣赏课《龟兔赛跑》时,运用动画,让学生边看多媒体动画边听故事,设计一些小问题让学生自己找答案,然后将一些动物头饰分发到各小组,让小组之间进行表演比赛,同学们热情高涨,寓教于乐,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欲望、情绪、兴趣,一节课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度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学生的思绪富于具体性、形象性、知识经验较少、注意力不易集中,应多采用直观实物进行教学。教学中,运用一些直观实物教具,来辅助我们的音乐教学效果往往是出乎意料的。如在讲音乐知识的时候,在单纯音符的认识上很枯燥,又难以理解。一次看电视广告的时候给我以灵感:广告中八个孩子分吃蛋糕,划开十字分成四份后,孩子出其不意的拦腰从中分开正好八份。我就把这个设计运用在课堂上,我准备了四个苹果,一把刀子,上课时,我带着教具走进教室时,同学们都好奇地问我要干什么?显然,实物教具已经让他们产生了兴趣。讲解时,我先出示一个苹果,然后告诉学生,这个苹果能作四分音符,它唱一拍;两个苹果就是二分音符唱两拍;四个苹果是全音符唱四拍;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那么半个苹果就是八分音符唱半拍;把这半个苹果再平均分成两份,那么其中的一份是十六分音符,这一份是整个苹果的四分之一,唱四分之一拍。通过形象、生动鲜明的实物教具在同学们的面前展现,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很快掌握了新知识,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教师真正放手、小组合作学习,是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难点。
学习中遇到难点,学生思维受阻时,很多学生懒于自主思考,而是等着由老师的暗示传递给他们的信息。长此以往就容易形成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思想,对音乐的敏感性自然就差了,一旦老师不作暗示,学生就无所适从了。这个时候要放手给学生,引导学生合作讨论。在学习《大河之舞》时,通过完整地聆听各种节奏,我引导学生从分析每种节奏的音乐要素上的变化,组织分组展开讨论进行分析、归纳和交流。这样的合作学习淡化了“教师讲,学生听”的固定模式,通过合作学习不仅培养了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增强了合作意识提高了教学有效性。
四、掌握好课堂节奏是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法。
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接触的音乐作品各不相同,课堂气氛也不尽相同。要么学生积极参与,师生互动异常激动;要么整堂课学生情绪低落,课堂气氛压抑而沉闷。怎样才能更好地控制教学节奏,使音乐课堂教学更为有效,从而构成音乐课堂中的一种和谐美呢?
在研究实践中我体会到,音乐课的课堂结构要动静有度、充满美感。这里的“动”与“静”,是指教学形态的表现而言的。所谓“动”,是指课堂教学活动的一种活跃状态。如学生积极参与、涌跃发言、热情舞蹈、愉快歌唱等,是“有声有色”的教学。所谓“静”,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相对安静状态,如学生静心聆听、深入思考等,是“无声世界”的境界。如果一堂音乐课一直处于动态,“动”多“静”少,以致于学生兴奋过度,容易使课堂处于失控状态;如果自始至终寂静,课堂气氛十分沉闷,“静”多“动”少,则学生容易疲劳,抑制学生的思维,也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应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使“动”“静”合理搭配。在低年级要以“动”为主,但也要有适当的“静”进行调节。让学生在激烈的活动后静下来,给他们以舒缓调节的空间和时间,往往能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随着年级的升高,要增加“静”的次数,延长“静”的时间,给学生留有充分思考的余地。总之,音乐课堂教学应该是动与静的交替与有机结合,这样才能营造出一种和谐的、美的教育氛围。
有效的音乐课堂教学策略还有很多需要我们所有的小学音乐教师去研究和发掘,以上只是本人的一些拙见,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努力争取摸索出更多的对音乐课堂教学有用的东西,使音乐课堂教学更为扎实、丰富而有效,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探索。争取为我们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有所贡献。
Ⅷ 音乐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倾听和语言表达能力
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我发现在现行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很多学生认为音乐课就是来唱歌,而倾听音乐就是休息或表演;有些学生喜欢听自己熟悉的音乐,对没有听过或自己不熟悉的音乐就说:“这首曲子不好听,我听不懂!”便没有兴趣欣赏音乐。很多低年级的学生认为音乐欣赏就是表演,当音乐一开始,很多学生就兴奋地手舞足蹈,他们不但没有认真的听音乐,而且影响了旁边的同学听音乐;有的学生不能够坚持认真地把乐曲听完,注意力经常分散到别的事情上,经常出现“非完整”的音乐体验。因此,在音乐教学中不能忽视对学生良好倾听习惯的培养。 “倾听”是学习知识的前提和基础。音乐课作为听觉学科,倾听是非常重要的,在音乐课上怎样养成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呢?在教学过程中,我进行了大胆的尝试,逐渐积累了一些经验,并初见成效。 一、在组织教学中,培养学生养成倾听音乐的习惯 (1)在音乐节奏中进教室 当学生走进音乐教室时,我让学生按照音乐的节拍,并踏着整齐的步伐进教室,或按照音乐的节奏自由表演,强调学生听音乐并注意节奏。如果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没按要求进教室,我就有必要请学生重新进教室,把规矩做到位为止。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进教室听音乐的好习惯。 (2)师生问好 上课时,我与学生问好都有固定的音乐,上行音阶表示起立,下行音阶表示坐下,要求起立与坐下都要做到“静”、“齐”、“快”,师生有表情地唱问好歌。 (3)用身体语言表达音乐情绪 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要求学生听音乐并用自己的身体语言来表达音乐的内容和情绪。对表现到位的组及时给予整组奖励,对于低段学生,我及时指出,告诉他不够的地方在哪里。比如有的学生讲废话,不听音乐表演;有的学生顾自己玩耍,或做一些跟音乐无关的事情等情况,教师都应及时指出。 音乐是听觉艺术,必须充分利用耳朵,充分体现艺术美,所以它跟其它学科不同,每一环节都要体现美。不仅要内容美、环节美、语言美,总之处处都要体现美。所以音乐课堂上很多语言都用音乐代替,学生听音乐来行动。 二、在歌曲演唱中,培养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 歌曲演唱是音乐教学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教学内容。无论是合唱或是齐唱都需要建立在聆听的基础上,要演唱正确的节奏、音准等也必须建立在聆听音乐的基础上。如果不会聆听,就不能很好表现整个艺术作品。 (1)在学唱歌曲时,让学生听出歌曲的拍子和情绪。 (2)一边听歌曲,一边加乐器伴奏或律动表演,脸部表现出听到的音乐情绪。 (3)听音乐默唱或跟着琴轻唱,耳朵听音乐伴奏,轻声的演唱,听出自己的音高是否与伴奏相一致,让自己唱歌不会跑调。 (4)听自己演唱出的歌声的音量及音准和其他同学的歌声,是否和谐统一。 (5)随着年级的升高,孩子们开始接触合唱。进行二个声部的和声音程训练时,演唱前先明确二个声部合在一起的音响效果,一边唱一边听一边调整合唱音响效果。在训练中,我从一个单音、一个音程、一个和弦开始入手,逐渐过渡到听一个乐句,再到听一首乐曲。多声部节奏训练对建立孩子的多声部的听觉能力是快捷的一条途径。从卡农式的二声部节奏训练入手,训练声部的稳定性,训练听觉对声部的识别、跟踪的能力,再通过不同节奏织体的二部节奏训练加强声部的独立性和声部间的合作能力的训练,感受不同节奏织体交错发声的合作美。 歌唱的听觉训练是没有捷径可言的,教师必须耐心地、扎扎实实地进行从易到难、从简到繁的听觉训练,培养孩子们对旋律、和声音响听唱紧密相联的听觉能力,养成歌唱中倾听的习惯。 三、在音乐欣赏中,培养学生养成倾听音乐的习惯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往往学生很难静下心来或安静地欣赏音乐,我让学生用舞蹈、律动、脸部表情等表现方式来欣赏乐曲时,学生便更难做到用耳朵去倾听音乐。因此学生兴奋地手舞足蹈,课堂纪律比较混乱。在欣赏课中,我首先精心研究教材,进行有组织地教学,设计一定的教学情景,教学环节要环环紧凑,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欣赏音乐。但是,孩子对于听音乐还处于一种无意识状态,我还要有意识地引导,教给一定的方法,在科学的方法中逐渐养成倾听音乐的好习惯。 (1)闭眼静听 第一遍欣赏音乐的时候,我要求学生闭上眼睛用心聆听,并充分发挥想象,设问“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画面?”要想体验作者所传达的情感,这就要求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倾听音乐。这样,学生才能对音乐的高低、强弱、节奏、调性等因素逐渐感知,以至对作品的情感、情绪做出判断。“音乐是心灵的语言”。心灵语言只能用心去感受,用心去沟通。在静穆中,音乐在人的精神上空升腾、泛化,那该是欣赏音乐的最高境界。课堂上,师生表面的“静”深层的动--内心深处的感动,这何尝不是主动参与呢?这恰似音乐中休止符的作用--此时无声胜有声。 (2)抓住音乐特点听 任何一首乐曲都是由音乐要素组成的,包括节拍、节奏、旋律、音高、力度、音色、速度等,各个要素有不同的表现意义。每一首曲子由于重点要素的不同而显示的特点是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