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怎样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
幼儿园的孩子特别喜欢敲打物品,发出声音,他们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音乐节奏感。能表演歌曲,简单地敲打、摆弄乐器,具有一定的创造能力,但他们对音乐节奏的感知能力还很弱,怎样培养孩子的音乐节奏感呢?我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寻找身边的声音来训练幼儿的倾听能力,激发幼儿对音乐节奏的喜爱。幼儿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节奏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叮铃铃的电话铃声,自行车铃声,汽车喇叭声,小闹钟的嘀哒嘀哒声,小鸟的叽叽喳喳声,各种小动物的叫声。各种各样的声音里有着不相同的节奏,“听”是学习音乐的重要前提。引导幼儿倾听这些声音、模仿这些声音,拍打这些节奏。孩子们在寻找生活中各种各样节奏的过程中,他们对节奏的兴趣更浓了。 二、利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来表现节奏,加深幼儿对节奏的感知幼儿特别喜欢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来表现节奏,如:拍手、拍肩、跺脚,一边拍手一边唱歌,让幼儿在有音乐伴奏和无音乐伴奏时把自己对节奏的感受和理解用优美的动作表现出来,这种表现自如、灵活,教师只不过是加以引导。如小班的“拍手点头”,孩子们边唱边拍拍小手点点头,孩子们很自然地和着节拍拍手点头;如中班的“机器人”律动,孩子们摇手、走步、弯腰、转头,把机器人的那种滑稽形象表现的淋漓尽致,如大班“开锁”游戏,孩子们很熟练地伸出一个手指头做开锁的动作,随着音乐找准强拍,在强拍处开锁,其他孩子拍手拍腿,感受音乐的强弱,孩子们通过毫无拘束的身体动作表现节奏的同时,也发展了身体各个部位的协调性能。 三、利用身边的物品敲打节奏,深化对节奏的认识。孩子们平时就喜欢敲打手中的物品,如拿到幼儿画册,他们也要用手拍几下,拿到玩具他们也会敲几下发出声音来感觉到很好玩。就连吃饭时也会拿出勺子或筷子敲小碗呢。为了培养孩子的节奏感,我将孩子们喝过的椰子汁瓶或一些饮料瓶收集起来,分别装上玉米、沙粒、树叶,让孩子们利用这些东西打出不同的节奏,特别响的打强拍,声音小的打弱拍。如中班歌曲“大雨和小雨”,我将全班孩子分成两组,一组拿着装玉米粒的瓶子,一组拿着装树叶的瓶子,让孩子们探索两种瓶子不同的演奏力度为歌曲合作演奏,知道谁的声音像大雨,谁的声音像小雨,让孩子们发现音乐中奇妙的节奏。 四、利用游戏活动使幼儿充分享受节奏的美。幼儿是以游戏为生命的,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在游戏中促使幼儿体验音乐的情感,体验音乐活动引发的积极向上的情绪,享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小班的音乐游戏“两只小小鸭”,孩子们在游戏中一拍一拍走步,最后一拍咂嘴,初步体验与同伴说悄悄话的乐趣。中班游戏“小蝌蚪找妈妈”孩子们边唱边做小蝌蚪游水的动作,在游戏结束找到青蛙妈妈时,他们那种高兴劲儿就像自己找到妈妈一样,他们会开心地围着老师叫“妈妈,妈妈”。再如大班游戏“你接哪个娃娃”,游戏中孩子分别孩子扮“爸爸”和“妈妈”去接自己的娃娃,他们必须说出自己孩子的特征,并且做各种动作,边唱边表演,合着节拍走到场地,让其他孩子知道他要找的孩子是谁。孩子们在游戏中感受到音乐节奏带给自己的快乐。因为音乐游戏具有音乐与动作相结合的特点,幼儿可以按照有趣的游戏情节和音乐的节拍进行活动,在游戏中发展动作,使动作准确优美,富有节奏感。 五、利用打击乐器进行节奏创新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先让孩子认识各种打击乐器,感受乐器的音色。如:三角铁、双响筒、沙锤、铃鼓、木鱼等等,它们的声音有的清脆、有的浑厚,有的音长、有的音短,在孩子们敲打这一音乐的过程中,探索打击乐器不同的演奏方法,如敲铃鼓的鼓边或鼓面、摇动或抖动等,小铃的敲击或擦奏等。引导他们创造性地表现音乐,激发他们独立思考如何表现节奏。如“在农场里”小鸡叫声叽叽叽,小狗叫声汪汪汪,小猪叫声噜噜噜等,可以打出不同的节奏,小鸡:×× ×|×××|,小狗:×××|×××|,小猪:× ×|× ×|,小牛:×—|×—|。又如“开火车”的游戏中,火车开动时× ×|×× ××|× ×|×× ××|,火车正常行使时:×× ××|×× ××|××××|,火车过大桥时:× ××|× ××|,火车到站了:×× ×|×× ×|× —|×—|。孩子们可以自己利用这些乐器创新出节奏不同的打法,如铃鼓打出快节奏,三角铁打出慢节奏,孩子们在操作乐器的同时,进一步感受到生活离不开这些奇妙的节奏。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虽然节奏是人生来便具有的本能,但只有正确的方法才能便幼儿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让幼儿通过贴近生活中的事物,运用自己的听觉、视觉、运动感觉器官去感知节奏,在说一说、唱一唱,动一动等玩的过程中体验节奏,感受节奏美,享受节奏带给自己的快乐心情,从而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体验,激发孩子表现美、创造美,为进一步学习音乐夯实基础。(朱湖小学王爱红)
② 为什么说节奏活动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
节奏是孩子理解音乐的基础,如果连点都打不出,还怎么听音乐啊,我家宝宝节奏感很好,虽然她还很小,只有3岁,我现在给她报了一个音乐集体课,课上就有一个环节是节奏练习,小孩现在一上课就跟老师敲敲打打的,可兴奋了,因为幼儿园没有开相应的课程,我们只能在外面加课,还好这个课比我预期要好很多,如果有和我一样情况的家长可以去www.nysbj.com纽约音乐学校去看看,我觉得他们还是挺专业的:)
③ 试论幼儿园音乐教育中节奏教学如何有效开展
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活动属于启蒙阶段的音乐教育,教师应当依据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多选取一些形象生动的教学内容,并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以此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游戏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活动,他们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趣味性较强的活动中,因此,教师可以采用游戏活动的形式来开展音乐教学,使幼儿在音乐旋律的伴奏下,在动手、动脑、动口的游戏活动中学习音乐。同时,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选择恰当的音乐游戏活动,如小班的孩子刚接触音乐,对音乐是什么尚无概念,喜欢简单明快的节奏和旋律,教师可以设计生动活泼的音乐游戏活动,如学习儿歌《走路》时,歌词的内容为:“小白兔走路跳跳跳,小鸭子走路摇摇摇,小乌龟走路爬爬爬,小花猫走路静悄悄。”教师可以让幼儿边唱边模仿这几种动物走路的方式,之后教师再出示其他动物的图片,让幼儿说一说这些动物是怎么走路的,并模仿出来。在这样的游戏活动中,幼儿都能积极参与其中,并主动发言和表演,在学会了儿歌的同时,也了解了一些生活常识。
④ 如何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开展节奏教学
一、日常生活中寻找节奏,激发幼儿对音乐节奏的兴趣 让幼儿感受不同长短和强弱的音,可以这样做:1、模仿动物的叫声:小鸡 |叽叽 |叽- |;小猫 |喵— |喵— |;青蛙 |呱呱呱呱 呱 |„..2、自然界的声音:下雨了, |淅沥沥— |;刮风了, |呼啦呼啦;3、交通工具;火车,呜— |呜— |;汽车,嘀嘀嘀嘀等等。通过老师的引导,孩子们会找到身边各种各样的声音,比如,老人,年轻人和小孩走路的脚步,故事《三只羊》里大羊、中羊、小羊上山的脚步声,通过模仿,幼儿极易对节奏产生兴趣。 二、引导幼儿用耳倾听 音乐是听觉艺术,幼儿的音乐节奏能力与他们的听觉发展有密切的联系。活动中,一定要引导幼儿倾听节奏,发现节奏。如:妈妈切菜时的“哒哒”声;走路时的“踏踏”声;在幼儿感知声音节奏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听辨节奏。如在学习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的乐曲时,让幼儿一边听音乐一边拍手,一边拍手一边唱,一边跺脚一边唱。 三、用身体动作表现节奏 在教学中,用身体动作表现节奏也是一种很好的办法。一首乐曲,让幼儿根据自己的体会用动作表演出来,然后通过动作巩固节奏,在课堂上,启发幼儿用拍手,拍头、跺脚、捻指等动作表现节奏。身体的大肌肉运动是感知音乐节奏的最重要媒介。伴随乐曲或歌曲的身体动作按其难易程度可分为以下几种。 1.自由节奏。这种活动一般适合于小班上半学期,指让幼儿自由的用自己感到最舒服的节奏来表现动作,这种动作和节奏没有规律,没有限制。可以拍手、拍肩,跺脚;一拍拍一下、还可以一拍拍两下或三四下,只要身体的某个部分在动,就和节奏有关系,这就是自由节奏。 2.均匀节奏。这种活动一般只适合小班或中班。指按照乐曲的拍号,要求幼儿一拍一次或两拍一次用动作均匀的打出节奏。这种节奏没有变化,始终如一。 乐曲或歌曲编排的节奏。这种节奏比前两种稍复杂些,适合中班下半学期和大班幼儿。相比较而言,这种节奏用身体动作表现出来,更具有趣味性。比如《小毛驴》“我有 一只 小毛 驴我 从来 也不 骑 |、,„„”通过身体动作一拍一次的“跺脚、拍腿、拍手、捻指”幼儿很容易记住歌词,并掌握四四拍节奏;比如《柳树姑娘》通过一拍一次地拍腿、拍手、拍手让幼儿感受三四拍子的强弱和旋律的优美。 3.双声部节奏。就是两个声部同时进行的节奏。这种节奏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合作完成。如一个声部拍曲调的节奏,另一个声部均匀的一拍一次的打拍子,即顽固节奏。独立完成是一个人同时完成两个声部的动作,即又拍手又跺脚。合作完成是指一部分幼儿做拍手声部,一部分幼儿做跺脚声部,两个声部同时完成。 4.用打击乐器拍打节奏。这是幼儿最喜欢的拍打节奏的方式。适合大班幼儿演奏。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三角铁、碰铃、沙锤、圆舞板、铃鼓等等,将幼儿分组借助节奏图谱来完成节奏练习。比如一个苹果表示一拍,半个苹果表示半拍,幼儿一次就能记住,而且不会忘。节奏乐《木瓜恰恰恰》,用萝卜—圆舞板,西瓜—三角铁,西红柿—碰铃,一篮水果—齐奏,这种图形谱具体形象,易于理解,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在演奏中,一方面,幼儿需要探索何种乐器演奏时发出的声音与图形谱相匹配,另一方面,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将演奏效果相似的乐器进行了归类。如碰铃、大鼓、钹演奏时都有拖音,圆舞板、木鱼、演奏时声音很干脆等。可见,图形谱的利用可以自然降低教师对幼儿学习的干预程度,同时也能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5.创编节奏。幼儿掌握了一些节奏后,可以引导幼儿来创编节奏,这时就需要老师提供一些必要的道具来启发幼儿,也可以借助身体动作来完成,一些简单的图形符号也可以帮助幼儿完成创编。如节奏乐《鲜花开》我就为幼儿提供各种各样的花,让幼儿进行创编节奏,幼儿可以按花朵的大小来编节奏,按花的位置高低来编节奏,按花的颜色来编节奏,按花辨的多少来编节奏。所以同样是一朵花,按其不同,有的把它当作四分音符,有的把它当作八分音符符,信号各异,百花齐放,幼儿积极主动地创编出了自己喜欢的节奏。 音乐是一门艺术。学前期的节奏教学,不但使幼儿的音乐节奏感,音乐表现力大幅度提高,也使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全面发展。节奏是一种最有力的音乐快乐的源泉,我们在生活中可能多少都有过这种感受与体验,走步时忽然听见了轻快的音乐声,自己的步履也随之变得矫健起来,当围着圆圈集体跳舞时,会因动作的一致,合拍的感到集体的力量与欢乐,这正是因为人们的动作是在有节奏的音乐声中进行的,动作与音乐的节拍同步了。由此可见,节奏能力的提高,不断能培养幼儿表现美,感受美的能力,更有助于促使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
⑤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
音乐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孩子良好审美情趣的基础。音乐是人类社会精神生活的基本组成部分,而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也是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培养幼儿的节奏感,能使其体验感受节奏在音乐艺术中的情绪,感受到节奏的美,并能准确地再现节奏的能力。但是幼儿因其年龄特点,大脑及身体动作的节律对音乐节奏的感受不能相互协调,所以节奏感较差。
工具/原料
培养幼儿音乐节奏感
方法/步骤
一、音乐节奏感培养的意义
有人说,幼儿园里没有真正的学习内容,培养幼儿兴趣是第一要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幼儿对某一项活动毫无兴趣可言,那么幼儿很难掌握这方面的能力。还可以寻找日常生活中的节奏,以激发幼儿对节奏的兴趣。节奏的概念比较抽象,幼儿难于理解,但幼儿对节奏却是敏感的,节奏就存在于我们的周围生活中,因而要让幼儿理解节奏,对节奏感兴趣,必须从现实生活入手,挖掘节奏,寻找节奏。如下雨的哗啦声,猫、狗的叫声、打鼓声、马蹄声,走路的笃声,拍球的咚咚声等。在活动中,我告诉幼儿,这些有规律的声音叫做节奏,并让幼儿自己去寻找节奏,幼儿对此非常感兴趣,很快就举出各种各样的节奏:火车的隆隆声,啪啪的打枪声,闹钟滴答声等,每当幼儿发现一种新的有节奏的声音,就感到特别兴奋,常会自豪的说:这是我听出来的。由此,主动地到周围生活中去寻找各种节奏的兴趣更浓了。我将这些声音组成各种不同的节奏型,用拍手和敲击物体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幼儿反复倾听,感受和理解,使他们形成节奏意识。虽然幼儿本身对“节奏”并不理解,但是他们已能在模仿中感受并理解节奏,对节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为进一步培养节奏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音乐节奏感培养的基础——听觉
音乐是听觉艺术,各种音乐活动都离不开听觉,因此,音乐听觉能力是形成各种音乐能力的前提条件和基础。许多音乐能力都是来自听觉的,如音乐感受能力、音乐记忆能力、音乐领悟能力、音乐审美能力、唱歌能力、欣赏能力、音乐表达能力以及节奏感等都与听觉有着必然的联系,所以要学会用听的方法探索节奏的能力,幼儿有了这种能力就能主动积极地学习。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中到处都充满各种奇妙的声音:清脆的鸟叫声;此起彼伏的汽车喇叭声;悠扬的钟声等。让幼儿仔细聆听这些声音不仅能给幼儿一种美的享受和体验,更重要的是幼儿学会了倾听,然后将这些声音用音乐来代替,让幼儿听着音乐自由做各种动作,亲自感受各种各样的节奏,慢慢地幼儿就会发现这些声音在不停的变化,又有一定的规律性,从中体验了快乐,从而对节奏有更细致、全面、深刻的理解。
三、音乐节奏感培养的方法——身体动作
用身体动作表现节奏,也就是幼儿在有音乐或无音乐伴奏的情况下,把自己对节奏的感受和理解用优美的动作表现出来。动作由幼儿根据自己对音乐的体会自己表演,比较自由、灵活,而不是由教师一招一式地教。但教师必须加以引导、启发,循序渐进地帮助幼儿用他们自己的动作表现节奏。
如在训练| x x x x | x x xx x | 节奏型时,开始时我让幼儿随意用自己身体的任何部位来打节奏,只要卡准节拍就行,渐渐的我要求幼儿四分音符用手拍,八分音符用脚来代替,并将此节奏型变成各种形式让幼儿进行训练,如:| x x x x | xx x x x || ; | x x x x | x xx x x || ; x x x x | xx x x x ||等等。 孩子们的兴趣都很高涨,很多幼儿都能看着节奏谱,手脚并用打出旋律,除此以外我还在活动设计时,注意活动方法的多样性,让幼儿的嘴巴、身体及思维都动起来,以保证激发和维持孩子的学习热情。让幼儿的身体动起来,可以请幼儿为歌曲编创动作,或在游戏中歌唱,或用身体动作为歌曲伴奏。那些歌词具体形象、动作性强或叙事风格的歌曲,都可以巧妙地激发幼儿的想像力。从而为歌曲创编动作。例如歌曲《小鸭子》、《鞋子嗒嗒响》等。有的歌曲游戏性强,可以让幼儿边玩边唱,例如,歌曲《小鸡小鸡在那里》、《吹泡泡》等,老师和幼儿一起捉迷藏,围成圆圈吹泡泡,边玩边唱,多么快乐呀!用身体为歌曲伴奏,即引导孩子用拍手、拍腿等身体动作拍出节奏,或在前奏间奏处填充,或突出乐句重音。例如歌曲《三轮车》,在间奏处或2、4、8小节加上拍手、跺脚。或者声音伴奏:叮铃、叮铃,哈哈、哈哈,或者重复句末词语“跑得快”、“老太太”、“真奇怪”,以使演唱更加诙谐有趣,让小朋友在笑声中歌唱。在即兴创编表演过程中,幼儿体验到创造和成功的乐趣,获得了成就感和自信心。
四、培养幼儿节奏感应把节奏融于歌曲中
在歌唱活动中,歌唱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总的说来可分为八种:独唱、齐唱、领唱与齐唱、接唱、对唱、轮唱、合唱、表演唱等。怎样把节奏和歌唱融为一体呢?唱歌是人们表达情感
⑥ 如何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
音乐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孩子良好审美情趣的基础。音乐是人类社会精神生活的基本组成部分,而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也是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培养幼儿的节奏感,能使其体验感受节奏在音乐艺术中的情绪,感受到节奏的美,并能准确地再现节奏的能力。但是幼儿因其年龄特点,大脑及身体动作的节律对音乐节奏的感受不能相互协调,所以节奏感较差。
工具/原料
培养幼儿音乐节奏感
方法/步骤
一、音乐节奏感培养的意义
有人说,幼儿园里没有真正的学习内容,培养幼儿兴趣是第一要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幼儿对某一项活动毫无兴趣可言,那么幼儿很难掌握这方面的能力。还可以寻找日常生活中的节奏,以激发幼儿对节奏的兴趣。节奏的概念比较抽象,幼儿难于理解,但幼儿对节奏却是敏感的,节奏就存在于我们的周围生活中,因而要让幼儿理解节奏,对节奏感兴趣,必须从现实生活入手,挖掘节奏,寻找节奏。如下雨的哗啦声,猫、狗的叫声、打鼓声、马蹄声,走路的笃声,拍球的咚咚声等。在活动中,我告诉幼儿,这些有规律的声音叫做节奏,并让幼儿自己去寻找节奏,幼儿对此非常感兴趣,很快就举出各种各样的节奏:火车的隆隆声,啪啪的打枪声,闹钟滴答声等,每当幼儿发现一种新的有节奏的声音,就感到特别兴奋,常会自豪的说:这是我听出来的。由此,主动地到周围生活中去寻找各种节奏的兴趣更浓了。我将这些声音组成各种不同的节奏型,用拍手和敲击物体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幼儿反复倾听,感受和理解,使他们形成节奏意识。虽然幼儿本身对“节奏”并不理解,但是他们已能在模仿中感受并理解节奏,对节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为进一步培养节奏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音乐节奏感培养的基础——听觉
音乐是听觉艺术,各种音乐活动都离不开听觉,因此,音乐听觉能力是形成各种音乐能力的前提条件和基础。许多音乐能力都是来自听觉的,如音乐感受能力、音乐记忆能力、音乐领悟能力、音乐审美能力、唱歌能力、欣赏能力、音乐表达能力以及节奏感等都与听觉有着必然的联系,所以要学会用听的方法探索节奏的能力,幼儿有了这种能力就能主动积极地学习。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中到处都充满各种奇妙的声音:清脆的鸟叫声;此起彼伏的汽车喇叭声;悠扬的钟声等。让幼儿仔细聆听这些声音不仅能给幼儿一种美的享受和体验,更重要的是幼儿学会了倾听,然后将这些声音用音乐来代替,让幼儿听着音乐自由做各种动作,亲自感受各种各样的节奏,慢慢地幼儿就会发现这些声音在不停的变化,又有一定的规律性,从中体验了快乐,从而对节奏有更细致、全面、深刻的理解。
三、音乐节奏感培养的方法——身体动作
用身体动作表现节奏,也就是幼儿在有音乐或无音乐伴奏的情况下,把自己对节奏的感受和理解用优美的动作表现出来。动作由幼儿根据自己对音乐的体会自己表演,比较自由、灵活,而不是由教师一招一式地教。但教师必须加以引导、启发,循序渐进地帮助幼儿用他们自己的动作表现节奏。
如在训练| x x x x | x x xx x | 节奏型时,开始时我让幼儿随意用自己身体的任何部位来打节奏,只要卡准节拍就行,渐渐的我要求幼儿四分音符用手拍,八分音符用脚来代替,并将此节奏型变成各种形式让幼儿进行训练,如:| x x x x | xx x x x || ; | x x x x | x xx x x || ; x x x x | xx x x x ||等等。 孩子们的兴趣都很高涨,很多幼儿都能看着节奏谱,手脚并用打出旋律,除此以外我还在活动设计时,注意活动方法的多样性,让幼儿的嘴巴、身体及思维都动起来,以保证激发和维持孩子的学习热情。让幼儿的身体动起来,可以请幼儿为歌曲编创动作,或在游戏中歌唱,或用身体动作为歌曲伴奏。那些歌词具体形象、动作性强或叙事风格的歌曲,都可以巧妙地激发幼儿的想像力。从而为歌曲创编动作。例如歌曲《小鸭子》、《鞋子嗒嗒响》等。有的歌曲游戏性强,可以让幼儿边玩边唱,例如,歌曲《小鸡小鸡在那里》、《吹泡泡》等,老师和幼儿一起捉迷藏,围成圆圈吹泡泡,边玩边唱,多么快乐呀!用身体为歌曲伴奏,即引导孩子用拍手、拍腿等身体动作拍出节奏,或在前奏间奏处填充,或突出乐句重音。例如歌曲《三轮车》,在间奏处或2、4、8小节加上拍手、跺脚。或者声音伴奏:叮铃、叮铃,哈哈、哈哈,或者重复句末词语“跑得快”、“老太太”、“真奇怪”,以使演唱更加诙谐有趣,让小朋友在笑声中歌唱。在即兴创编表演过程中,幼儿体验到创造和成功的乐趣,获得了成就感和自信心。
四、培养幼儿节奏感应把节奏融于歌曲中
在歌唱活动中,歌唱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总的说来可分为八种:独唱、齐唱、领唱与齐唱、接唱、对唱、轮唱、合唱、表演唱等。怎样把节奏和歌唱融为一体呢?唱歌是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而节奏是为了学习音乐歌唱服务的,光靠节奏是无法将音乐的美升华的,所以培养幼儿音乐节奏感时让节奏和歌曲结合在一起,既能提高幼儿对歌曲速度的理解,也能加强了乐感的理解及体验。如:在学习《火车开了》歌曲中,按照音乐的节拍、节奏、速度、力度念歌词,以便更好的掌握音乐的节拍、节奏、速度、力度。同时让幼儿们在教室里排成长队,模仿火车开动的轰隆轰隆的声音和亲身感受火车开动的有规律、有节奏的转动的音响效果,幼儿理解后开始唱,在唱的过程中理解了歌曲的意境。如,歌曲《幸福拍手歌》是一首活泼、欢快、节奏性很强的歌曲。在学唱歌曲前,我便有意识的在孩子们自由活动时播放这首歌曲,那欢快、跳跃性的旋律,以及那拍拍手、跺跺脚等歌词,很快吸引着孩子们的兴趣,他们一边哼唱一边做起了相应的动作。在进行歌唱教学活动时,我尝试着不用琴来伴奏,而是让孩子们自由的拍手、拍腿,边拍边清唱歌曲,拥有节奏的拍打增强孩子们学唱的兴趣。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孩子大胆的创新,独立的思考,在乐曲伴奏下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同时也感受出的各种各样的节奏,对发展幼儿们的智力、个性及能力的发展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五、寻找节奏感教育的有利契机
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了节奏,如自行车的“嘀铃铃”;门铃的“丁冬”;下雨时的“沙沙沙”“哗啦啦”“滴答滴答”等等,为了从小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我就让幼儿去发现在我们周围的一些声音,然后再用小手、小脚以及身体上其它部位进行表现出来,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发现幼儿的兴趣非常高,他们都愿意去捕捉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声音,同时用节奏来表现,久而久之幼儿的节奏感加强了,同时又发展了他们的观察能力。无论是音乐还是语言都是以一定的节奏组合和变化,表现作品的情绪情感,引发听者的共鸣。在平时语言活动,特别是儿歌的教学活动中,我就经常用不同的节奏表现同一儿歌的内容,这样幼儿在学习儿歌的同时又觉得比较新鲜有趣,更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如在儿歌“嫩芽”的教学中,我就变换了两种不同的节奏让幼儿进行表现,为了避免幼儿有一种枯燥的感觉,我就请幼儿从小脚开始到大腿、腰部、肩最后到头进行表现,并用嫩芽长高的情节吸引幼儿,使幼儿在欢快的情绪中体验了不同的节奏。
总之, 每个幼儿都或多或少的具有音乐的潜能,我认为在节奏教学活动中,教师不是致力于教会幼儿什么,而是设法挖掘幼儿潜在的这种能力。通过这些形式,让幼儿在这些活动中学习音乐,了解音乐,提高他们的音乐素质。
END
注意事项
教师不是致力于教会幼儿什么,而是设法挖掘幼儿潜在的这种能力。通过这些形式,让幼儿在这些活动中学习音乐,了解音乐,提高他们的音乐素质。
这篇文章是帮助爸爸妈妈们来对自己的宝宝进行早期教育的经验分享,作为一名育婴师的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分享让爸爸妈妈们知道简单而实用的早教方法
工具/原料
平和优美的音乐CD,一定不要是那种节奏太快或者太忧郁哀伤的,比如《爱和乐》
儿童玩的小乐器,比如幼儿电子琴
方法/步骤
早上宝贝醒来时,打开音乐CD,放一些比较安静,平和的音乐
宝宝玩耍的时候,可以把幼儿电子琴放在他们面前,让他们自己去玩按
吃法的时候,放一些利于进食的北京音乐,比如:轻音乐,抒情的那种英文歌
4
晚上睡觉的时候,放一些利于安眠的音乐,比如:神秘园之歌,雪之梦,安妮的仙境
END
注意事项
在放一些北京音乐的时候,千万别放一些感情太成人化的音乐
整个过程都要自然进行,让宝宝自己慢慢的融入到这种音乐氛围之中
兴趣是幼儿学习音乐的原动力,幼儿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教师培养对幼儿音乐活动的兴趣,首先是要发现孩子的兴趣,其次在活动中激发其兴趣,使其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力和创造力。
一、要善于发现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例如,我班的张可欣、纪瀚宇、徐子涵小朋友,喜欢边玩边哼小调,陈紫阳、马晨莒小朋友,听到节奏明快、活泼的音乐就手舞足蹈、摇头晃脑起来,脸上的表情就丰富起来时,我就知道孩子们是喜欢音乐的,对音乐是好奇的。而好奇心恰恰是兴趣的一个起点。
二、引起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有目的、有计划地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和方法精心选择一些具有鲜明特点,易被幼儿接受的乐曲来诱发和引导幼儿对音乐活动产生好奇心,用客观事物的新异性吸引幼儿的好奇心,从而对音乐产生兴趣。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欲望。让幼儿多接触音乐,为幼儿创设音乐环境,并将音乐渗透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
在来园时,我会播放轻柔悦耳的名曲、童谣迎接幼儿,激起幼儿愉快的情感,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
在进餐时,我播放节奏明快的音乐,让幼儿边听边跟着节奏吃。边吃边听音乐创造了愉快的情绪,增加了食欲。午睡时,我播放柔和、恬静的摇篮曲,让幼儿自然而然地入睡,培养幼儿良好的午睡习惯。
在给幼儿上音乐活动课“走路”时,用儿歌朗读和打击出象征小兔、小鸭、小乌龟走路的声音,让幼儿很快掌握了切分音的基本节奏。
与各学科配合,以音乐教育为手段,利用艺术的形式进行教育。我选择了一些和各学科有机结合的互相渗透的游戏活动。在学习儿歌或故事时,我选择配有音响效果为背景的儿歌或故事,既增强了幼儿语言的表现力,同时音乐促进幼儿大脑半球的活动,提高了记忆效果。如语言节奏“叽叽喳喳”“跟谁走”等。
三、以故事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
语言在音乐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音乐艺术的创造基础与创造核心。一首活泼、动听的歌曲往往就是一首首好的儿歌、诗歌;一首首优美、诙谐的乐曲都好象讲述着一个个有趣的故事。如果在音乐教学中失去了优美、生动的语言,就会使其变得枯燥、无味,失去了艺术的魅力。俗话说:“言为心声,音为心语。”教师艺术化的课堂导语设计将引发幼儿想学的欲望,把音乐教材编成故事导入新课,使教学过程故事情节化,常能创设一种良好的课堂情境。
四、用律动舞蹈引导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
音乐是时间艺术,节奏是音乐的骨骼。幼儿园的孩子特别好动,如果整个活动让孩子们坐着不动,他们会坐不住的,所以当孩子对一首歌曲能唱之后,就要选择适当的动作进行配合。教师根据课程节奏的重难点精心设计律动训练,不但可强化幼儿的音乐节奏感,而且可减缓教学坡度,为新课的传授增加情趣。如在《汪汪叫、喵喵叫》中歌词是“汪汪汪、喵喵喵,汪汪汪、喵喵喵……”我通过边唱边模仿小狗叫、小猫叫的动作,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果然幼儿一边唱一边表演,特别投入,还特别开心。同时在做动作的时候,孩子们自然会表现出歌曲的强弱与诙谐幽默的韵味,这样就可以一举两得,既巩固了歌曲的演唱,又找到了歌曲的强弱规律。
五、开展游戏表演使幼儿体验学习音乐的乐趣
教学中边唱歌边游戏是激发幼儿音乐欲望的有效途径之一。幼儿园的孩子,天生好玩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喜欢通过各种动作表现出来。所以,教师要提高音乐活动的质量,就应根据孩子好动的特点,把孩子的音乐学习与游戏、舞蹈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游戏,让孩子通过自身的活动,把听、看、想和运动、唱歌、表演、游戏等结合起来,使他们在音乐的世界里轻轻松松地获得知识、技能,受到美的熏陶。
同时,在音乐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努力创造一种平等、宽松、和谐的气氛,以此来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如在活动中经常看着幼儿的眼睛讲话和示范,用表情、动作等去调整幼儿的心理状态。我还以各种不同的身份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在音乐活动中,我不仅仅是教师,还可能是其他角色,如小狗、老虎、小蘑菇、蝴蝶等。通过扮演角色,逼真地表演,就把幼儿带入到音乐作品特定的意境之中。
音乐家洗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努力地创造愉悦的学习情境,着力激发幼儿的兴趣,尽可能使每一个教学步骤都具有趣味性、启发性、创造性。善于运用一切美的教学手段来唤起幼儿的美感,使他们在轻松、活泼、快乐的音乐气氛中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让他们在欢乐活泼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获取音乐知识。这对陶冶幼儿性情,培养兴趣,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都有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