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有效开展幼儿园音乐活动
在重视素质教育的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幼儿园意识到艺术教育对开发孩子的智力、陶冶孩子的情操、激发孩子的自信、锻炼孩子的意志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艺术对一个人生理和心理的调节,受益于终身的好处。因此我们有必要尝试通过对孩子的艺术启蒙来教育孩子,发展孩子,使之健康、和谐、全面地成长。新《纲...要》提出艺术的目标在于丰富幼儿的情感,培养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而现实教学中真是如此的在开展吗,我将以观察到的现实音乐教学做以探讨。 一、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的有效性以及音乐活动的重要性。 1.有效性的开展,在个体音乐活动中的外部显示特征是指本活动是否与教学目标达成一致,而教学目标的重点又是否正确科学,有没有体现对孩子的乐趣培养。 2.所谓有效性在教育上的必要性,就要先知道音乐活动的重要性,幼儿从中可以发展情感和美感,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当幼儿参与表演和动手实践体验时实现了自己的艺术想象,培养了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也发展了幼儿的基本音乐能力。既然音乐教育对幼儿健康发展有着这么多的作用。那么教师组织的每个音乐活动就要打动孩子的心,引起孩子情感上的共鸣,积累孩子的音乐技能,培养孩子的艺术情操,有利于其它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提出音乐活动要有效的开展,让幼儿乐于学习,自由发挥想像和创造。 二、幼儿园音乐活动存在严重滞后现象。 音乐教育是愉悦孩子身心的教育,它的教育不像语言表白那样直接而是像春雨点点滴滴渗透到儿童的内心情感、心灵深处,起着熏陶、感染的教育作用。可是教育跟不上新理念,还停留在“教他学教他做”的现象处处可见。 现象 1.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关心幼儿会不会唱歌曲,乐队的节奏是否整齐,舞蹈动作跟教师教的是否一致。但大多数的结果都是在教第一遍时,幼儿还有点兴趣,第二遍就开始嘻嘻哈哈,注意力已经分散,原因就在于:教师没有真正成为幼儿自主进行音乐活动的积极者,支持者,发掘者,只是个命令者,指挥者,监督者,教师较少去考虑如何帮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成功感,增强自信心,激发兴趣,及帮助形成良好的、正确的自我概念。 教师不了解幼儿,也不观察幼儿的需要,只一味的牵引着小朋友,小朋友始终处于被动地位。 现象 2.选择音乐题材忽视幼儿的身心发展和实际需要 ,忽视慎重筛选。 如一首《大中国》,不加修改的让小朋友学唱,孩子唱的歇斯底里,也不知在哪儿换气只见个个气嘘喘喘。看到这儿我真为这群孩子痛心啊。 很多教师片面的认为儿童音乐应紧跟现代步伐 。因此,在选择儿童音乐时,不考虑所选音乐是否适合孩子,音乐的音域是否适合孩子,即使选择了音乐内容也不会处理以何种类型为主进行教学。如果这首《大中国》以欣赏和打击乐形式教学未必不可。 现象 3.教学目标设定不能体现幼儿主体性。长期以来, 我国幼儿音乐教育主要采用目标教学模式, 目标在课程的选择、组织、实施和评价中起着向导的作用,支配整个教学过程。而音乐教育的内容分为唱歌、律动舞蹈、音乐游戏、欣赏活动、打击乐教学等 , 容易造成重点教学逻辑不清晰, 教师自然围绕单项技能训练来进行教学。由于教学方法较单 一、刻板,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便难以得到体现,而实际上幼儿在音乐活动中感受到什么, 是怎样去体验音乐美却往往被忽视。这抑制了幼儿的审美情感。幼儿情感得不到自由的表达, 其审美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必然丧失殆尽,忽视幼儿学习过程,不重视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 。 现象 4.“重头轻尾”的音乐,许多老师在执教时重视情境化的导入,开始部分非常吸引人,教具准备新颖奇特,活动继续开展就会突然脱节,道具利用率底,前后没有关联。 三、如何体现音乐活动中的有效性。 音乐活动中,教材的选择是否符合年龄特征,音乐活动内容侧重的学习要科学合理安排,每项音乐题材如韵律、歌唱、欣赏、游戏等音乐类型的开展要同其它学科有机渗透,各项类型也可互相结合学习,一切的原理都离不开帮助孩子的全面发展。 1.活动前,要选择适合幼儿学习的教学内容。 现今的音乐教材种类较多,这就给教师的选择提出了难题,而本市园内使用的幼儿教材中音乐题材也极其丰富,这就需要教师多搜集查找适合幼儿园大中小各年龄段的教材,在使用《幼儿园建构式课程指导》、《幼儿园课程指导》和省编教材。 教师选中一个音乐活动时,首先要熟透它,做出教案分析,将学习侧重点的安排一定要科学。可以参考许卓娅老师主编的《幼儿音乐教育活动丛书——歌舞活动》和《欣赏音乐》《打击乐器演奏活动》《韵律活动》及许老师的其它音乐活动书,和美国《妙事多音乐花园》的3-6岁音乐。那里有许多适合现今幼儿爱玩爱想象的天性这已特点。自由的展现自己,更和谐地融入音乐中去,如《太阳出来了》它非常能调动幼儿的肢体动作,让幼儿在表演中自然的获得了歌唱的兴趣,体验了表演的乐趣,此歌曲又能较好的成为音乐活动的准备歌曲,因为前因关系的歌词和四四指的稳定性让幼儿能较自然和喜悦进入角色。而《妙事多音乐花园里》的音乐节奏感强且生活化,能融入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发挥创造力,从中选出合适的教学内容。还可以从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音乐里选些适合幼儿的音乐。进行有效整理,把韵律活动、欣赏、打击、歌唱活动归类,每一年龄段每一学期合理安排。将各项教学内容结合主题开展,但也不能为主题教学而约束,在适合主题教育的情况下要注重它能否给幼儿带来兴趣和快乐。 2.教学目标要体现以幼儿为主体, 注重兴趣的培养。 目标的制定要在活动过程中具体施展,教师要给他们充分自由的活动空间, 重视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幼儿的表现欲望,让他们在自编、自创中探索,产生自信感,获取表演的乐趣和学习的兴趣。 3.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 (1) 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介入。 当适合幼儿的音乐内容确定后,教师如何有效地在活动中开展呢。涉及到的有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生动,是否合理和趣味性等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动生动活泼的语言方法,马上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随之进入情景生活化的场景,如小班《大拇指》歌,教师先妙趣横生的介绍手指的成员,口气幽默娴趣,没有任何辅助道具,使用夸张的语言打动孩子,知道大拇指藏起来了,太有意思了,抓住了幼儿的心灵再进行动听清唱:大拇指,大拇指,你在哪里?然后大拇指慢悠悠的出来,唱:我在这里,我在这里,你好不好。活动进行到这里,教师的教学语言的感染力是很强的,它有时能赛过一些色彩鲜艳的图片及可爱的教具。所以在音乐活动中教师们运用生动活泼的言语机率要多些,它将带给你教学上无穷的轻松,也能给幼儿的音乐学习带来积极性,主动性。 (2) 给幼儿想像、创造的空间和机会。 音乐活动中尽量让每位幼儿有动起来的机会,身体的运动是孩子的本能,如果这个音乐很动听很感人,孩子有肢体动作的欲望,如果教师不安排肢体的创作将会抹杀孩子的天性,有一次我去听课,一个新老师上《柳树姑娘》,这是首优美动听的三拍子歌曲,当幼儿欣赏完歌曲时,教师出示图谱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和记忆歌词,虽然这位新老师一味的强调这首曲子的美,而整个活动过程下来呈现给大家的是:整个图谱设计独特帮助孩子记住了歌词,教师让幼儿分男女生唱,自由选择唱等形式开展,没有任何的肢体语言,看上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乏乏,虽然活动结果显示孩子会唱这首歌,但是这样的教学能有利于孩子音乐能力的培养吗?结果我到那班里进行调查,没有一位小朋友在活动后享受自唱《柳树姑娘》,听完这个活动后,我在自己班里用同一内容同一图
❷ 幼儿园教师怎样在音乐教学活动中目标有效的达成
在重视素质教育的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幼儿园意识到艺术教育对开发孩子的智力、陶冶孩子的情操、激发孩子的自信、锻炼孩子的意志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艺术对一个人生理和心理的调节,受益于终身的好处。因此我们有必要尝试通过对孩子的艺术启蒙来教育孩子,发展孩子,使之健康、和谐、全面地成长。新《纲要》提出艺术的目标在于丰富幼儿的情感,培养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而现实教学中真是如此的在开展吗,我将以观察到的现实音乐教学做以探讨。 一、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的有效性以及音乐活动的重要性。 1.有效性的开展,在个体音乐活动中的外部显示特征是指本活动是否与教学目标达成一致,而教学目标的重点又是否正确科学,有没有体现对孩子的乐趣培养。 2.所谓有效性在教育上的必要性,就要先知道音乐活动的重要性,幼儿从中可以发展情感和美感,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当幼儿参与表演和动手实践体验时实现了自己的艺术想象,培养了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也发展了幼儿的基本音乐能力。既然音乐教育对幼儿健康发展有着这么多的作用。那么教师组织的每个音乐活动就要打动孩子的心,引起孩子情感上的共鸣,积累孩子的音乐技能,培养孩子的艺术情操,有利于其它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提出音乐活动要有效的开展,让幼儿乐于学习,自由发挥想像和创造。 二、幼儿园音乐活动存在严重滞后现象。 音乐教育是愉悦孩子身心的教育,它的教育不像语言表白那样直接而是像春雨点点滴滴渗透到儿童的内心情感、心灵深处,起着熏陶、感染的教育作用。可是教育跟不上新理念,还停留在“教他学教他做”的现象处处可见。 现象 1.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关心幼儿会不会唱歌曲,乐队的节奏是否整齐,舞蹈动作跟教师教的是否一致。但大多数的结果都是在教第一遍时,幼儿还有点兴趣,第二遍就开始嘻嘻哈哈,注意力已经分散,原因就在于:教师没有真正成为幼儿自主进行音乐活动的积极者,支持者,发掘者,只是个命令者,指挥者,监督者,教师较少去考虑如何帮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成功感,增强自信心,激发兴趣,及帮助形成良好的、正确的自我概念。 教师不了解幼儿,也不观察幼儿的需要,只一味的牵引着小朋友,小朋友始终处于被动地位。 现象 2.选择音乐题材忽视幼儿的身心发展和实际需要 ,忽视慎重筛选。 如一首《大中国》,不加修改的让小朋友学唱,孩子唱的歇斯底里,也不知在哪儿换气只见个个气嘘喘喘。看到这儿我真为这群孩子痛心啊。 很多教师片面的认为儿童音乐应紧跟现代步伐 。因此,在选择儿童音乐时,不考虑所选音乐是否适合孩子,音乐的音域是否适合孩子,即使选择了音乐内容也不会处理以何种类型为主进行教学。如果这首《大中国》以欣赏和打击乐形式教学未必不可。 现象 3.教学目标设定不能体现幼儿主体性。长期以来, 我国幼儿音乐教育主要采用目标教学模式, 目标在课程的选择、组织、实施和评价中起着向导的作用,支配整个教学过程。而音乐教育的内容分为唱歌、律动舞蹈、音乐游戏、欣赏活动、打击乐教学等 , 容易造成重点教学逻辑不清晰, 教师自然围绕单项技能训练来进行教学。由于教学方法较单 一、刻板,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便难以得到体现,而实际上幼儿在音乐活动中感受到什么, 是怎样去体验音乐美却往往被忽视。这抑制了幼儿的审美情感。幼儿情感得不到自由的表达, 其审美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必然丧失殆尽,忽视幼儿学习过程,不重视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 。 现象 4.“重头轻尾”的音乐,许多老师在执教时重视情境化的导入,开始部分非常吸引人,教具准备新颖奇特,活动继续开展就会突然脱节,道具利用率底,前后没有关联。 三、如何体现音乐活动中的有效性。 音乐活动中,教材的选择是否符合年龄特征,音乐活动内容侧重的学习要科学合理安排,每项音乐题材如韵律、歌唱、欣赏、游戏等音乐类型的开展要同其它学科有机渗透,各项类型也可互相结合学习,一切的原理都离不开帮助孩子的全面发展。 1.活动前,要选择适合幼儿学习的教学内容。 现今的音乐教材种类较多,这就给教师的选择提出了难题,而本市园内使用的幼儿教材中音乐题材也极其丰富,这就需要教师多搜集查找适合幼儿园大中小各年龄段的教材,在使用《幼儿园建构式课程指导》、《幼儿园课程指导》和省编教材。 教师选中一个音乐活动时,首先要熟透它,做出教案分析,将学习侧重点的安排一定要科学。可以参考许卓娅老师主编的《幼儿音乐教育活动丛书——歌舞活动》和《欣赏音乐》《打击乐器演奏活动》《韵律活动》及许老师的其它音乐活动书,和美国《妙事多音乐花园》的3-6岁音乐。那里有许多适合现今幼儿爱玩爱想象的天性这已特点。自由的展现自己,更和谐地融入音乐中去,如《太阳出来了》它非常能调动幼儿的肢体动作,让幼儿在表演中自然的获得了歌唱的兴趣,体验了表演的乐趣,此歌曲又能较好的成为音乐活动的准备歌曲,因为前因关系的歌词和四四指的稳定性让幼儿能较自然和喜悦进入角色。而《妙事多音乐花园里》的音乐节奏感强且生活化,能融入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发挥创造力,从中选出合适的教学内容。还可以从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音乐里选些适合幼儿的音乐。进行有效整理,把韵律活动、欣赏、打击、歌唱活动归类,每一年龄段每一学期合理安排。将各项教学内容结合主题开展,但也不能为主题教学而约束,在适合主题教育的情况下要注重它能否给幼儿带来兴趣和快乐。 2.教学目标要体现以幼儿为主体, 注重兴趣的培养。 目标的制定要在活动过程中具体施展,教师要给他们充分自由的活动空间, 重视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幼儿的表现欲望,让他们在自编、自创中探索,产生自信感,获取表演的乐趣和学习的兴趣。 3.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 (1) 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介入。 当适合幼儿的音乐内容确定后,教师如何有效地在活动中开展呢。涉及到的有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生动,是否合理和趣味性等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动生动活泼的语言方法,马上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随之进入情景生活化的场景,如小班《大拇指》歌,教师先妙趣横生的介绍手指的成员,口气幽默娴趣,没有任何辅助道具,使用夸张的语言打动孩子,知道大拇指藏起来了,太有意思了,抓住了幼儿的心灵再进行动听清唱:大拇指,大拇指,你在哪里?然后大拇指慢悠悠的出来,唱:我在这里,我在这里,你好不好。活动进行到这里,教师的教学语言的感染力是很强的,它有时能赛过一些色彩鲜艳的图片及可爱的教具。所以在音乐活动中教师们运用生动活泼的言语机率要多些,它将带给你教学上无穷的轻松,也能给幼儿的音乐学习带来积极性,主动性。 (2) 给幼儿想像、创造的空间和机会。 音乐活动中尽量让每位幼儿有动起来的机会,身体的运动是孩子的本能,如果这个音乐很动听很感人,孩子有肢体动作的欲望,如果教师不安排肢体的创作将会抹杀孩子的天性,有一次我去听课,一个新老师上《柳树姑娘》,这是首优美动听的三拍子歌曲,当幼儿欣赏完歌曲时,教师出示图谱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和记忆歌词,虽然这位新老师一味的强调这首曲子的美,而整个活动过程下来呈现给大家的是:整个图谱设计独特帮助孩子记住了歌词,教师让幼儿分男女生唱,自由选择唱等形式开展,没有任何的肢体语言,看上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乏乏,虽然活动结果显示孩子会唱这首歌,但是这样的教学能有利于孩子音乐能力的培养吗?结果我到那班里进行调查,没有一位小朋友在活动后享受自唱《柳树姑娘》,听完这个活动后,我在自己班里用同一内容同一图
❸ 如何运用多元化游戏组织幼儿园音乐欣赏
在重视素质教育的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幼儿园意识到艺术教育对开发孩子的智力、陶冶孩子的情操、激发孩子的自信、锻炼孩子的意志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艺术对一个人生理和心理的调节,受益于终身的好处。因此我们有必要尝试通过对孩子的艺术启蒙来教育孩子,发展孩子,使之健康、和谐、全面地成长。新《纲要》提出艺术的目标在于丰富幼儿的情感,培养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而现实教学中真是如此的在开展吗,我将以观察到的现实音乐教学做以探讨。
一、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的有效性以及音乐活动的重要性。
1.有效性的开展,在个体音乐活动中的外部显示特征是指本活动是否与教学目标达成一致,而教学目标的重点又是否正确科学,有没有体现对孩子的乐趣培养。
2.所谓有效性在教育上的必要性,就要先知道音乐活动的重要性,幼儿从中可以发展情感和美感,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当幼儿参与表演和动手实践体验时实现了自己的艺术想象,培养了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也发展了幼儿的基本音乐能力。既然音乐教育对幼儿健康发展有着这么多的作用。那么教师组织的每个音乐活动就要打动孩子的心,引起孩子情感上的共鸣,积累孩子的音乐技能,培养孩子的艺术情操,有利于其它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提出音乐活动要有效的开展,让幼儿乐于学习,自由发挥想像和创造。
二、幼儿园音乐活动存在严重滞后现象。
音乐教育是愉悦孩子身心的教育,它的教育不像语言表白那样直接而是像春雨点点滴滴渗透到儿童的内心情感、心灵深处,起着熏陶、感染的教育作用。可是教育跟不上新理念,还停留在“教他学教他做”的现象处处可见。
现象1.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关心幼儿会不会唱歌曲,乐队的节奏是否整齐,舞蹈动作跟教师教的是否一致。但大多数的结果都是在教第一遍时,幼儿还有点兴趣,第二遍就开始嘻嘻哈哈,注意力已经分散,原因就在于:教师没有真正成为幼儿自主进行音乐活动的积极者,支持者,发掘者,只是个命令者,指挥者,监督者,教师较少去考虑如何帮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成功感,增强自信心,激发兴趣,及帮助形成良好的、正确的自我概念。 教师不了解幼儿,也不观察幼儿的需要,只一味的牵引着小朋友,小朋友始终处于被动地位。
现象2.选择音乐题材忽视幼儿的身心发展和实际需要 ,忽视慎重筛选。 如一首《大中国》,不加修改的让小朋友学唱,孩子唱的歇斯底里,也不知在哪儿换气只见个个气嘘喘喘。看到这儿我真为这群孩子痛心啊。 很多教师片面的认为儿童音乐应紧跟现代步伐 。因此,在选择儿童音乐时,不考虑所选音乐是否适合孩子,音乐的音域是否适合孩子,即使选择了音乐内容也不会处理以何种类型为主进行教学。如果这首《大中国》以欣赏和打击乐形式教学未必不可。
现象3.教学目标设定不能体现幼儿主体性。长期以来, 我国幼儿音乐教育主要采用目标教学模式, 目标在课程的选择、组织、实施和评价中起着向导的作用,支配整个教学过程。而音乐教育的内容分为唱歌、律动舞蹈、音乐游戏、欣赏活动、打击乐教学等 , 容易造成重点教学逻辑不清晰, 教师自然围绕单项技能训练来进行教学。由于教学方法较单一、刻板,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便难以得到体现,而实际上幼儿在音乐活动中感受到什么, 是怎样去体验音乐美却往往被忽视。这抑制了幼儿的审美情感。幼儿情感得不到自由的表达, 其审美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必然丧失殆尽,忽视幼儿学习过程,不重视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 。
现象4.“重头轻尾”的音乐,许多老师在执教时重视情境化的导入,开始部分非常吸引人,教具准备新颖奇特,活动继续开展就会突然脱节,道具利用率底,前后没有关联。
三、如何体现音乐活动中的有效性。
音乐活动中,教材的选择是否符合年龄特征,音乐活动内容侧重的学习要科学合理安排,每项音乐题材如韵律、歌唱、欣赏、游戏等音乐类型的开展要同其它学科有机渗透,各项类型也可互相结合学习,一切的原理都离不开帮助孩子的全面发展。
1.活动前,要选择适合幼儿学习的教学内容。
现今的音乐教材种类较多,这就给教师的选择提出了难题,而本市园内使用的幼儿教材中音乐题材也极其丰富,这就需要教师多搜集查找适合幼儿园大中小各年龄段的教材,在使用《幼儿园建构式课程指导》、《幼儿园课程指导》和省编教材。 教师选中一个音乐活动时,首先要熟透它,做出教案分析,将学习侧重点的安排一定要科学。可以参考许卓娅老师主编的《幼儿音乐教育活动丛书——歌舞活动》和《欣赏音乐》《打击乐器演奏活动》《韵律活动》及许老师的其它音乐活动书,和美国《妙事多音乐花园》的3-6岁音乐。那里有许多适合现今幼儿爱玩爱想象的天性这已特点。自由的展现自己,更和谐地融入音乐中去,如《太阳出来了》它非常能调动幼儿的肢体动作,让幼儿在表演中自然的获得了歌唱的兴趣,体验了表演的乐趣,此歌曲又能较好的成为音乐活动的准备歌曲,因为前因关系的歌词和四四指的稳定性让幼儿能较自然和喜悦进入角色。而《妙事多音乐花园里》的音乐节奏感强且生活化,能融入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发挥创造力,从中选出合适的教学内容。还可以从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音乐里选些适合幼儿的音乐。进行有效整理,把韵律活动、欣赏、打击、歌唱活动归类,每一年龄段每一学期合理安排。将各项教学内容结合主题开展,但也不能为主题教学而约束,在适合主题教育的情况下要注重它能否给幼儿带来兴趣和快乐。
2.教学目标要体现以幼儿为主体, 注重兴趣的培养。
目标的制定要在活动过程中具体施展,教师要给他们充分自由的活动空间, 重视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幼儿的表现欲望,让他们在自编、自创中探索,产生自信感,获取表演的乐趣和学习的兴趣。
3.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
(1) 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介入。
当适合幼儿的音乐内容确定后,教师如何有效地在活动中开展呢。涉及到的有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生动,是否合理和趣味性等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动生动活泼的语言方法,马上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随之进入情景生活化的场景,如小班《大拇指》歌,教师先妙趣横生的介绍手指的成员,口气幽默娴趣,没有任何辅助道具,使用夸张的语言打动孩子,知道大拇指藏起来了,太有意思了,抓住了幼儿的心灵再进行动听清唱:大拇指,大拇指,你在哪里?然后大拇指慢悠悠的出来,唱:我在这里,我在这里,你好不好。活动进行到这里,教师的教学语言的感染力是很强的,它有时能赛过一些色彩鲜艳的图片及可爱的教具。所以在音乐活动中教师们运用生动活泼的言语机率要多些,它将带给你教学上无穷的轻松,也能给幼儿的音乐学习带来积极性,主动性。
(2) 给幼儿想像、创造的空间和机会。
音乐活动中尽量让每位幼儿有动起来的机会,身体的运动是孩子的本能,如果这个音乐很动听很感人,孩子有肢体动作的欲望,如果教师不安排肢体的创作将会抹杀孩子的天性,有一次我去听课,一个新老师上《柳树姑娘》,这是首优美动听的三拍子歌曲,当幼儿欣赏完歌曲时,教师出示图谱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和记忆歌词,虽然这位新老师一味的强调这首曲子的美,而整个活动过程下来呈现给大家的是:整个图谱设计独特帮助孩子记住了歌词,教师让幼儿分男女生唱,自由选择唱等形式开展,没有任何的肢体语言,看上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乏乏,虽然活动结果显示孩子会唱这首歌,但是这样的教学能有利于孩子音乐能力的培养吗?结果我到那班里进行调查,没有一位小朋友在活动后享受自唱《柳树姑娘》,听完这个活动后,我在自己班里用同一内容同一图谱开展了音乐活动,不同的是,利用完图谱帮孩子熟悉歌词后我充分的让孩子想像柳树姑娘会怎么展现自己的美,让每位幼儿动起来。在自创动作中再次感觉《柳树姑娘》的优美,活动结束后小朋友不自禁的唱着“柳树姑娘,辫子长长……”,这些对比虽说不是非常的科学,但基本上能说明在音乐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创作肢体的动作或善于鼓励幼儿的动作表现,这样将大大提升教学有效性,在韵律活动,欣赏活动中,肢体动作的加入是必须的,最怕在歌唱中,教师会忽视它的魅力,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都会将之大打折扣,要知道活动中运用动静交替,情景交融表现音乐的全过程是孩子享受活动的全过程。
我们要遵循幼儿的动作参与学习的规律,因为幼儿是从动作中学习的,带有节奏韵律和欢快情绪的音乐活动增强了动作的趣味性和愉快感受,而动作又促进了音乐能力的发展,所以说在音乐活动中可以创设身体动作部分,做为教师应积极地引导幼儿一起动起来。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理论就是侧重通过动作对音乐进行体验和感受身体的运动和表现使得抽象的音乐要素成为了可以看得见的身体活动。
(3) 注重倾听的重要,注重节奏感的学习。
许多音乐活动都要注重对音乐的节奏感受和旋律感受,给孩子一定时间倾听音乐,感受乐曲的机会,通过自身的感悟,体验音乐最先给予自己的感觉,如打击乐活动《快乐的罗嗦》,只有在对音乐有一定的理解才能让幼儿自创出合适的打击乐器来演奏,那么倾听音乐就是活动开展的必经之路。新教歌唱《风儿找妈妈》,它是一首非常动听且能打动人的音乐,在倾听教师动人的清唱后,幼儿对其中的歌词和乐曲风格的感受就更准确了,歌唱活动中,准确歌唱能力的培养对大多数孩子来说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正如我前面说到的听到众多孩子唱跑调的现象,既然这种现象普遍存在,我认为音乐活动中是否缺失了有效的倾听部分,借用听觉去理解和享受音乐美,无论是钢琴、磁带伴奏或是师幼唱,都要让孩子们去积极地欣赏,如同在给孩子过生日时,全体小朋友给小寿星唱起《生日快乐》歌,但却唱出了三四个不同的音高,这时教师让孩子们静下来聆听个别小朋友唱一唱,孩子们马上觉察到其中的症结,于是 教师让孩子们一个跟着一个唱,慢慢地,大家就在一个调儿上了,可见,聆听别人的声音在音乐能力的培养中起着极大的作用,每位教师且不可忽略它的能耐。
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理论认为,节奏是音乐中最强有力的要素。柯达伊提出,节奏是幼儿园音乐教育中感知和学习的主要方面,在学习音乐节奏时,总会与平时的生活经验结合,模仿各种动物的声音或生活中的各种有规律的声音,如歌谣《踩高跷》表现的是正月里过新年的热闹景象,幼儿体验节日欢乐气氛的同时,用各种小动物也来过新年导入来进行固定节奏型×× ×/×× ×/和×× ××/×× ××/×× ×/的叫声或动作练习,即加强了对音乐学习的趣味性,又提高了幼儿对节奏的熟练程度。如二声部合唱《大钟和小表》活动中,两者的节奏关系对比鲜明,幼儿如何更好地掌握两者的节奏型,大钟×○×○ / ×○ ×○ / 和小表×× ×× / ×× ×× / ×× ×× / ×× ××/ 的节奏型,让幼儿用身体动作配合嘴巴声音,大钟当当,小表嘀嘀嗒嗒的声音,结合小朋友想到的机器人或小木偶等形象造型生动得获得了节奏的练习,对学习二声部合唱打下重要的化解难度基础,所以说在音乐活动中教师要有掌握判断的能力,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过程,自然地将这些要素渗入学习中,将会让孩子在音乐活动中有效的学习,并乐在其中学。
(4) 重视音乐情境游戏化的开展。
幼儿园音乐活动的设计,教师往往都喜欢较情景生活游戏化进行。这样的设计实践证明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兴趣,增强音乐的趣味性,从而促进幼儿对音乐要素的感知和音乐能力的提高,如歌曲《蜗牛》适合小班幼儿练习节拍,而游戏性也较强,请小朋友拉手成圆圈对应一二段,慢慢向中心移动,慢慢蜷缩,挤在一起体验快乐,慢慢后退,老师带队紧缩圆圈,走成蜗牛状,非常形象的游戏辅助歌唱,加大了音乐对幼儿的感染力度,小班孩子就会不知疲惫的享受音乐的乐趣。如大班的音乐游戏《套圈》活动,它的三个乐段,能充分展现三位幼儿之间的合作能力,套圈中唱出自己和同伴的名字,幼儿在游戏中很快地对歌唱有了理解和认识。而许多歌曲中也能加入游戏创作,如《迷路的小花鸭》、《蚂蚁搬豆》等歌曲,教师都可以安排游戏场景帮助幼儿有效学习和理解歌曲。
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能精心分析教学内容,巧妙设计教学,注重动静交替,从幼儿的实际喜好出发,引导幼儿想像创作,并及时鼓励幼儿的积极参与,提高幼儿的学习热情,在学习兴趣的带动下各项学习都会其乐融融。如果一线教师能在选材、制定目标、教学时都能以孩子的兴趣为出发点,尊重孩子的创作成果,不让孩子对音乐活动失去兴趣。
❹ 如何更好地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进行角色表演
在重视素质教育的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幼儿园意识到艺术教育对开发孩子的智力、陶冶孩子的情操、激发孩子的自信、锻炼孩子的意志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艺术对一个人生理和心理的调节,受益于终身的好处。因此我们有必要尝试通过对孩子的艺术启蒙来教育孩子,发展孩子,使之健康、和谐、全面地成长。新《纲要》提出艺术的目标在于丰富幼儿的情感,培养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而现实教学中真是如此的在开展吗,我将以观察到的现实音乐教学做以探讨。
一、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的有效性以及音乐活动的重要性。
1.有效性的开展,在个体音乐活动中的外部显示特征是指本活动是否与教学目标达成一致,而教学目标的重点又是否正确科学,有没有体现对孩子的乐趣培养。
2.所谓有效性在教育上的必要性,就要先知道音乐活动的重要性,幼儿从中可以发展情感和美感,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当幼儿参与表演和动手实践体验时实现了自己的艺术想象,培养了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也发展了幼儿的基本音乐能力。既然音乐教育对幼儿健康发展有着这么多的作用。那么教师组织的每个音乐活动就要打动孩子的心,引起孩子情感上的共鸣,积累孩子的音乐技能,培养孩子的艺术情操,有利于其它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提出音乐活动要有效的开展,让幼儿乐于学习,自由发挥想像和创造。
二、幼儿园音乐活动存在严重滞后现象。
音乐教育是愉悦孩子身心的教育,它的教育不像语言表白那样直接而是像春雨点点滴滴渗透到儿童的内心情感、心灵深处,起着熏陶、感染的教育作用。可是教育跟不上新理念,还停留在“教他学教他做”的现象处处可见。
现象1.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关心幼儿会不会唱歌曲,乐队的节奏是否整齐,舞蹈动作跟教师教的是否一致。但大多数的结果都是在教第一遍时,幼儿还有点兴趣,第二遍就开始嘻嘻哈哈,注意力已经分散,原因就在于:教师没有真正成为幼儿自主进行音乐活动的积极者,支持者,发掘者,只是个命令者,指挥者,监督者,教师较少去考虑如何帮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成功感,增强自信心,激发兴趣,及帮助形成良好的、正确的自我概念。 教师不了解幼儿,也不观察幼儿的需要,只一味的牵引着小朋友,小朋友始终处于被动地位。
现象2.选择音乐题材忽视幼儿的身心发展和实际需要 ,忽视慎重筛选。 如一首《大中国》,不加修改的让小朋友学唱,孩子唱的歇斯底里,也不知在哪儿换气只见个个气嘘喘喘。看到这儿我真为这群孩子痛心啊。 很多教师片面的认为儿童音乐应紧跟现代步伐 。因此,在选择儿童音乐时,不考虑所选音乐是否适合孩子,音乐的音域是否适合孩子,即使选择了音乐内容也不会处理以何种类型为主进行教学。如果这首《大中国》以欣赏和打击乐形式教学未必不可。
现象3.教学目标设定不能体现幼儿主体性。长期以来, 我国幼儿音乐教育主要采用目标教学模式, 目标在课程的选择、组织、实施和评价中起着向导的作用,支配整个教学过程。而音乐教育的内容分为唱歌、律动舞蹈、音乐游戏、欣赏活动、打击乐教学等 , 容易造成重点教学逻辑不清晰, 教师自然围绕单项技能训练来进行教学。由于教学方法较单一、刻板,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便难以得到体现,而实际上幼儿在音乐活动中感受到什么, 是怎样去体验音乐美却往往被忽视。这抑制了幼儿的审美情感。幼儿情感得不到自由的表达, 其审美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必然丧失殆尽,忽视幼儿学习过程,不重视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 。
现象4.“重头轻尾”的音乐,许多老师在执教时重视情境化的导入,开始部分非常吸引人,教具准备新颖奇特,活动继续开展就会突然脱节,道具利用率底,前后没有关联。
三、如何体现音乐活动中的有效性。
音乐活动中,教材的选择是否符合年龄特征,音乐活动内容侧重的学习要科学合理安排,每项音乐题材如韵律、歌唱、欣赏、游戏等音乐类型的开展要同其它学科有机渗透,各项类型也可互相结合学习,一切的原理都离不开帮助孩子的全面发展。
1.活动前,要选择适合幼儿学习的教学内容。
现今的音乐教材种类较多,这就给教师的选择提出了难题,而本市园内使用的幼儿教材中音乐题材也极其丰富,这就需要教师多搜集查找适合幼儿园大中小各年龄段的教材,在使用《幼儿园建构式课程指导》、《幼儿园课程指导》和省编教材。 教师选中一个音乐活动时,首先要熟透它,做出教案分析,将学习侧重点的安排一定要科学。可以参考许卓娅老师主编的《幼儿音乐教育活动丛书——歌舞活动》和《欣赏音乐》《打击乐器演奏活动》《韵律活动》及许老师的其它音乐活动书,和美国《妙事多音乐花园》的3-6岁音乐。那里有许多适合现今幼儿爱玩爱想象的天性这已特点。自由的展现自己,更和谐地融入音乐中去,如《太阳出来了》它非常能调动幼儿的肢体动作,让幼儿在表演中自然的获得了歌唱的兴趣,体验了表演的乐趣,此歌曲又能较好的成为音乐活动的准备歌曲,因为前因关系的歌词和四四指的稳定性让幼儿能较自然和喜悦进入角色。而《妙事多音乐花园里》的音乐节奏感强且生活化,能融入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发挥创造力,从中选出合适的教学内容。还可以从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音乐里选些适合幼儿的音乐。进行有效整理,把韵律活动、欣赏、打击、歌唱活动归类,每一年龄段每一学期合理安排。将各项教学内容结合主题开展,但也不能为主题教学而约束,在适合主题教育的情况下要注重它能否给幼儿带来兴趣和快乐。
2.教学目标要体现以幼儿为主体, 注重兴趣的培养。
目标的制定要在活动过程中具体施展,教师要给他们充分自由的活动空间, 重视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幼儿的表现欲望,让他们在自编、自创中探索,产生自信感,获取表演的乐趣和学习的兴趣。
3.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
(1) 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介入。
当适合幼儿的音乐内容确定后,教师如何有效地在活动中开展呢。涉及到的有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生动,是否合理和趣味性等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动生动活泼的语言方法,马上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随之进入情景生活化的场景,如小班《大拇指》歌,教师先妙趣横生的介绍手指的成员,口气幽默娴趣,没有任何辅助道具,使用夸张的语言打动孩子,知道大拇指藏起来了,太有意思了,抓住了幼儿的心灵再进行动听清唱:大拇指,大拇指,你在哪里?然后大拇指慢悠悠的出来,唱:我在这里,我在这里,不好。活动进行到这里,教师的教学语言的感染力是很强的,它有时能赛过一些色彩鲜艳的图片及可爱的教具。所以在音乐活动中教师们运用生动活泼的言语机率要多些,它将带给你教学上无穷的轻松,也能给幼儿的音乐学习带来积极性,主动性。
(2) 给幼儿想像、创造的空间和机会。
音乐活动中尽量让每位幼儿有动起来的机会,身体的运动是孩子的本能,如果这个音乐很动听很感人,孩子有肢体动作的欲望,如果教师不安排肢体的创作将会抹杀孩子的天性,有一次我去听课,一个新老师上《柳树姑娘》,这是首优美动听的三拍子歌曲,当幼儿欣赏完歌曲时,教师出示图谱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和记忆歌词,虽然这位新老师一味的强调这首曲子的美,而整个活动过程下来呈现给大家的是:整个图谱设计独特帮助孩子记住了歌词,教师让幼儿分男女生唱,自由选择唱等形式开展,没有任何的肢体语言,看上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乏乏,虽然活动结果显示孩子会唱这首歌,但是这样的教学能有利于孩子音乐能力的培养吗?结果我到那班里进行调查,没有一位小朋友在活动后享受自唱《柳树姑娘》,听完这个活动后,我在自己班里用同一内容同一图谱开展了音乐活动,不同的是,利用完图谱帮孩子熟悉歌词后我充分的让孩子想像柳树姑娘会怎么展现自己的美,让每位幼儿动起来。在自创动作中再次感觉《柳树姑娘》的优美,活动结束后小朋友不自禁的唱着“柳树姑娘,辫子长长……”,这些对比虽说不是非常的科学,但基本上能说明在音乐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创作肢体的动作或善于鼓励幼儿的动作表现,这样将大大提升教学有效性,在韵律活动,欣赏活动中,肢体动作的加入是必须的,最怕在歌唱中,教师会忽视它的魅力,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都会将之大扣,要知道活动中运用动静交替,情景交融表现音乐的全过程是孩子享受活动的全过程。
我们要遵循幼儿的动作参与学习的规律,因为幼儿是从动作中学习的,带有节奏韵律和欢快情绪的音乐活动增强了动作的趣味性和愉快感受,而动作又促进了音乐能力的发展,所以说在音乐活动中可以创设身体动作部分,做为教师应积极地引导幼儿一起动起来。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理论就是侧重通过动作对音乐进行体验和感受身体的运动和表现使得抽象的音乐要素成为了可以看得见的身体活动。
(3) 注重倾听的重要,注重节奏感的学习。
许多音乐活动都要注重对音乐的节奏感受和旋律感受,给孩子一定时间倾听音乐,感受乐曲的机会,通过自身的感悟,体验音乐最先给予自己的感觉,如打击乐活动《快乐的罗嗦》,只有在对音乐有一定的理解才能让幼儿自创出合适的打击乐器来演奏,那么倾听音乐就是活动开展的必经之路。新教歌唱《风儿找妈妈》,它是一首非常动听且能打动人的音乐,在倾听教师动人的清唱后,幼儿对其中的歌词和乐曲风格的感受就更准确了,歌唱活动中,准确歌唱能力的培养对大多数孩子来说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正如我前面说到的听到众多孩子唱跑调的现象,既然这种现象普遍存在,我认为音乐活动中是否缺失了有效的倾听部分,借用听觉去理解和享受音乐美,无论是钢琴、磁带伴奏或是师幼唱,都要让孩子们去积极地欣赏,如同在给孩子过生日时,全体小朋友给小寿星唱起《生日快乐》歌,但却唱出了三四个不同的音高,这时教师让孩子们静下来聆听个别小朋友唱一唱,孩子们马上觉察到其中的症结,于是 教师让孩子们一个跟着一个唱,慢慢地,大家就在一个调儿上了,可见,聆听别人的声音在音乐能力的培养中起着极大的作用,每位教师且不可忽略它的能耐。
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理论认为,节奏是音乐中最强有力的要素。柯达伊提出,节奏是幼儿园音乐教育中感知和学习的主要方面,在学习音乐节奏时,总会与平时的生活经验结合,模仿各种动物的声音或生活中的各种有规律的声音,如歌谣《踩高跷》表现的是正月里过新年的热闹景象,幼儿体验节日欢乐气氛的同时,用各种小动物也来过新年导入来进行固定节奏型×× ×/×× ×/和×× ××/×× ××/×× ×/的叫声或动作练习,即加强了对音乐学习的趣味性,又提高了幼儿对节奏的熟练程度。如二声部合唱《大钟和小表》活动中,两者的节奏关系对比鲜明,幼儿如何更好地掌握两者的节奏型,大钟×○×○ / ×○ ×○ / 和小表×× ×× / ×× ×× / ×× ×× / ×× ××/ 的节奏型,让幼儿用身体动作配合嘴巴声音,大钟当当,小表嘀嘀嗒嗒的声音,结合小朋友想到的机器人或小木偶等形象造型生动得获得了节奏的练习,对学习二声部合唱打下重要的化解难度基础,所以说在音乐活动中教师要有掌握判断的能力,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过程,自然地将这些要素渗入学习中,将会让孩子在音乐活动中有效的学习,并乐在其中学。
(4) 重视音乐情境游戏化的开展。
幼儿园音乐活动的设计,教师往往都喜欢较情景生活游戏化进行。这样的设计实践证明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兴趣,增强音乐的趣味性,从而促进幼儿对音乐要素的感知和音乐能力的提高,如歌曲《蜗牛》适合小班幼儿练习节拍,而游戏性也较强,请小朋友拉手成圆圈对应一二段,慢慢向中心移动,慢慢蜷缩,挤在一起体验快乐,慢慢后退,老师带队紧缩圆圈,走成蜗牛状,非常形象的游戏辅助歌唱,加大了音乐对幼儿的感染力度,小班孩子就会不知疲惫的享受音乐的乐趣。如大班的音乐游戏《套圈》活动,它的三个乐段,能充分展现三位幼儿之间的合作能力,套圈中唱出自己和同伴的名字,幼儿在游戏中很快地对歌唱有了理解和认识。而许多歌曲中也能加入游戏创作,如《迷路的小花鸭》、《蚂蚁搬豆》等歌曲,教师都可以安排游戏场景帮助幼儿有效学习和理解歌曲。
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能精心分析教学内容,巧妙设计教学,注重动静交替,从幼儿的实际喜好出发,引导幼儿想像创作,并及时鼓励幼儿的积极参与,提高幼儿的学习热情,在学习兴趣的带动下各项学习都会其乐融融。如果一线教师能在选材、制定目标、教学时都能以孩子的兴趣为出发点,尊重孩子的创作成果,不让孩子对音乐活动失去兴趣。
❺ 幼儿园大班音乐游戏教案,是家长公开日,要互动性多点的,歌曲简单通俗一点,有游戏和唱歌一起,急求,谢
《小兔和狼》的音乐也可以啊,请男女分组表演。
❻ 柳树姑娘钢琴即兴伴奏,不用很好听,配一个简单一点的伴奏就好
同级的 哆嗦咪嗦 哆啦发啦 降了的喜(同级)嗦ruai嗦
❼ 幼儿《柳树姑娘》教学观后感
幼儿园大班音乐《柳树姑娘》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15-12-31来源:幼儿园教学反思 手机版 篇一 这一节课我针对教材内容及学生情况,在授课时充分放手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探索问题,通过学习探究,自己去学习和创编歌曲。 一、导入环节,创设情境。 在这个环节中,我采取的是小组合作,以情景和谜语导入: 本环节针对孩子好奇爱玩的心理特点,通过情境的创设,小组合作交流猜谜语来引出“柳树”使音乐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练习环节,巩固旧知。 这个环节我充分放手给学生,通过小组交流合作,让学生复习学过的附点四分音符节奏。提问时采取小组裙带效应,多名小组成员共同参与。 三、新授环节,探究新知。 在新授的环节中,小组合作展示后,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通过跟琴反复听比后自己下结论总结新学知识点。 四、展示环节,创设和谐氛围。 小组合作进行律动、创作、创编活动,让每个学生都主动有效地参加到这些活动中来,在展示中扬起自信的风帆。 五、总结环节,适当地与其他学科整合。 根据自己歌曲的实际情况而定,进行课程整合,结合朗诵赞美柳树的诗歌,拓展教学,拓宽音乐教学视野。 最后全体学生在歌声和舞蹈中结束本节课地学习,给全体同学一个展示的平台,这节课做到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合作能力。上课所选素材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掌握起来得心应手,让我感受到了充分放手给学生的成功。一节课,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更重要的是学有所获。美国教育家苏娜丹戴克说:“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学生参与是课堂生命力所在,让学生在参与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中开心的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在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中获得审美愉悦体验和成功的快乐,让音乐课堂方寸地成为培养、提升学生艺术素养的大舞台。只要作好引导,没有不会探究的学生,也没有不会合作的学生。实践证明,在课堂上放手,把权力归还给学生值得我继续探索与追求。 篇二 音乐活动《柳树姑娘》是一首三拍子节奏的音乐。歌曲中前半部分旋律连贯、优美,后半部分旋律活泼、轻快。我本来想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 1.能够感受歌曲的柔美,能连贯、活泼地演唱。 2.感受三拍子韵律,用不同的方法为歌曲打节奏。 3.尝试用自己的身体来表现跳舞的柳树。这个月的主题是“春天里”,平时的活动就结合春季这个季节资源,孩子们无时无刻不在感知春天美丽的气息,积累了许多有关春天的经验,柳树之美就是其中之一。这为幼儿理解《柳树姑娘》歌词奠定了基础。 活动过程中一开始的导入环节是让幼儿挂图欣赏,感受春天的美丽,理解歌词大意。然后欣赏歌曲,讨论歌曲里唱了什么?接着教师范唱,引导幼儿扮柳树姑娘跳舞:我们想一想,如果你是一棵柳树,会怎样在风中跳舞呢?最后幼儿学唱歌曲数次,并加上动作。活动下来,幼儿在听听、唱唱中充分感受歌曲优美、活泼的旋律。整个活动幼儿都在轻松、自然、愉快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参与着,幼儿初步学唱了歌曲《柳树姑娘》,抒发了对柳树的喜爱之情,也能够体会到歌曲中的情感,培养了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为了调动气氛我还组织了男女比赛,谁演唱、表演的好。大家都比较活跃,但发现虽然男孩子比女孩子声音响亮,但在表演方面却比女孩子弱。浩浩在表演时还遭到小朋友的“嘲笑”。 之后我也对本次活动的教学进行了反思。在表演活动方面男孩子的确比女孩子弱,有些男孩子在发、表演方面还是有天赋的,却在大家的“嘲笑”下,好于面子而抑制了自己。因此对于这个问题作为老师首先要帮助孩子们纠正过来,鼓励并指导男孩子大胆展现艺术表现活动。使他们树立正确的理念,不应觉得男孩子表演是件很奇怪很搞笑的事情。 因此在今后的艺术活动中多让男孩子在大家面前进行表演,多给与鼓励,支持,培养他们感受美,表达美的情趣。 篇三 本首歌曲是一首三拍子节奏的音乐。歌曲中前半部分旋律连贯、优美,后半部分旋律活泼、轻快。这首歌曲的旋律和歌词适合大班幼儿演唱。 为了调动孩子演唱的兴趣,我在活动的开始,以谜语的形式朗读儿歌,将歌词作了修改,变为“有个姑娘,辫子长长,风儿一吹,甩进池塘,洗洗干净,多么漂亮!”请孩子们猜一猜,谜语中说的是谁?有孩子猜是“长头发的女孩”,也有孩子猜出是“柳树”,我请他们分别说出自己的理由,并再次将歌词朗读,让孩子们进行分析比较。最后,孩子们一致同意,谜语中说的就是“柳树姑娘”。 第二环节,我先出示了各种柳树的图片,请他们来观察柳树的形态,让他们对柳树进行一下描述。幼儿的说法很多,有的幼儿说他看到柳树发芽了;有的幼儿说看到柳树的枝条很长的;有的幼儿还用手来比划了一下柳树是怎么样在风里飘动的……我通过幼儿的讨论,最后总结了一下柳树的特点,柳树姑娘静静地坐在河边,她那长长的辫子随风飘动着,一阵微风吹过,她的头发就被甩进了池塘,不停地摇摆着,好像是要把自己的秀发清洗地干干净净似的。这时,我又提出疑问,什么是“甩”?为什么“风儿一吹,甩进池塘”?让孩子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并用动作来表演一下。引起了幼儿的共鸣,多感官的了解歌词的意思,为学习歌曲奠定基础。 第三环节,通过对歌曲的欣赏,让幼儿先感受《柳树姑娘》这首歌旋律的美。在他们已经理解了歌词后,我让他们将谜语中的“有个姑娘”改成“柳树姑娘”进行朗读,接着,播放了歌曲录音,并让孩子跟着录音进行演唱,很快,孩子们就初步学会了这首歌。 第四环节,幼儿掌握了歌曲以后,我引导幼儿用唱衬词的方法,学习简单的二声部合唱。在教师的带领下了解二声部的演唱方法,学唱在每句最后一个字后面唱衬词“啦啦啦”,并进行男女合作尝试二声部演唱。不过由于我班孩子第一次接触二声部合唱的方法,所以演唱中难免还是会出现不整齐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教师用手势进行指挥,帮助孩子们更直观的感受两个声部,同时也使他们更好的学唱二声部,顺利解决了活动难点。 一节课下来,幼儿在听听、唱唱、中充分感受歌曲优美、活泼的旋律。整个活动幼儿都在轻松、自然、愉快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参与着,幼儿初步学唱了歌曲《柳树姑娘》,抒发了对柳树的喜爱之情,也能够体会到歌曲中的情感,培养了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
❽ 如何提高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有效性的研究
幼儿园歌唱活动一直是音乐审美教育中最普及、最直接、最生动的艺术教学形式,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有着独特的意义。传统的歌唱活动,教师在活动中常常是采用教师范唱、带读歌词、分句教唱、幼儿完整演唱等方法进行,即使有的教师在歌唱的教学过程中,会添加一些花样,但始终未能跳出传统的教学圈子。为了解决幼儿园歌唱教学的这一难题,帮助老师找到更适合歌唱活动的方法,引导幼儿用心、用情,积极有效地投入到歌唱活动中去,促进幼儿可持续的、全面和谐的、富有个性的发展,提高幼儿歌唱活动的有效性,进而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掌握初步的音乐知识,培养幼儿初步的音乐能力,下面我就如何提高幼儿园歌唱活动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注重理念创新,为有效的歌唱教学开拓思路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要使幼儿园音乐教育有新的发展,就需要教师深入学习,深刻理会《纲要》中幼儿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转变传统的注入式的幼儿音乐教育模式,以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幼儿园音乐教育实践,扎实推进幼儿园音乐教育改革,开拓幼儿园音乐教学新思路。因此教师自身要努力提高个人的音乐素养,不断加强业务进修,广泛地学习中外优秀的艺术作品,同时积极吸收其他艺术的养分,努力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教师自身只有具备了较好的艺术素养,才能为幼儿选择“教育性”、“艺术性”、“趣味性”三“性”皆佳的音乐作品,并以自身对作品独特的理解去感染幼儿,带领幼儿步入神奇的艺术殿堂。 二、创设良好的歌唱环境 ,是提高有效教学的必要条件 “创造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 是新《纲要》提出的重要原则。在歌唱教学中,教师要为幼儿创造充满欢乐的音乐环境,营造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幼儿通过多听、多感受,才能获得多种感官刺激,激发其思维活动,获取丰富的感性知识。幼儿的心中有了表达的内容,才能产生表达的愿望,提高幼儿歌唱活水平的有效性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想唱、敢唱、喜欢唱、有机会唱并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因此,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可以为幼儿学习歌唱创造必要的条件。我们可以在校园或家里经常播放一些幼儿喜爱的音乐作品,让幼儿愉悦自如地欣赏,从中获得艺术的熏陶。 三、课前认真备课,是提高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 歌唱活动的教材多种多样,有抒情的,有活泼的,有诙谐幽默的,有叙事性强的,因此需要老师在活动前反复分析研究教材。一方面要选择适宜的教材,另一方面在歌唱活动前教师要把握幼儿原有的经验与歌唱水平,了解其心理需要,才能更准确地把握教学的目标和重点。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一般要考虑如下问题: 1.围绕目标,活动的重点、难点是什么? 2.围绕目标,根据活动的重点、难点,应该事先做什么准备? 3.围绕目标,根据活动的重点、难点,在教学中运用什么教学方法。这样教师设计的活动才更能激发幼儿的兴趣,更容易被幼儿接受。教师才能应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状况,有效提高歌唱活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学会有效的理解、分析、处理教材 任何一首歌曲作品,它的特点与音乐风格都是通过音乐要素(节奏、速度、力度、音色等)的运用来达成的。因此需要老师在活动前反复分析研究教材,每个教材都有各自的独特性,不同的教材有不同的亮点,教师要善于抓住每一次歌唱活动中的亮点,在了解歌词内容,歌曲风格的基础上,根据内容,风格来选择是用游戏、图谱,还是其他方式创设情境,让幼儿置身于快乐的情境之中进行有效学习。如:歌唱活动《老鼠花猫》是一首诙谐幽默的歌曲,教材刻画了小老鼠画猫的音乐形象,通过如何把猫画的不厉害,从而不被猫吃掉的故事情节。分析了教材的特点后,我改变了以往老师唱孩子学的传统模式,而是通过故事情节的理解,感受歌曲丰富的画面并且让幼儿通过想象及自身的动作来表现自己对歌曲的感受。幼儿在听听,唱唱,画画的过程中很快掌握了这首难度较大的歌曲。这种以弱战强,以智取胜的诙谐生动的反串角色的表演,使幼儿的兴趣和好胜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2.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 ,一方面以课程标准和教材为依据,另一方面要观察幼儿、研究幼儿、了解幼儿的真正兴趣与需要,把握幼儿已有的经验与水平,教师只有充分考虑自己教学对象的知识基础、认识能力和可能存在的疑难问题,才能更准确地把握教学的目标和重点。确定目标时要结合幼儿与教师的实际情况,让目标贴近幼儿的生活,适宜大部分幼儿最近发展区需要的,要求定得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歌唱的有效性。例如:大班歌唱活动《鸭子上桥》此歌曲内容幼儿熟悉,曲调优美,形象生动,富有情趣。我根据本班孩子的实际发展水平制定如下目标: 1.感受歌曲的旋律、理解歌曲的内容,学习用轻快声音演唱歌曲。 2.借助图谱理解歌词、唱准间奏及附点,在教师动作提示下,唱出1-8的递增和递减,形象感受数量递增递减的关系。 3.享受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体验歌表演的乐趣。这里就包括了: (1)知识目标(理解歌曲的内容) (2)技能目标(理解歌词,唱准间奏及附点) (3)情感、态度目标(体验歌表演的乐趣,享受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 3.设计有效的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的设计应当根据教学目标,幼儿的年龄特点,使开展的歌唱活动符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充满趣味。在教学中,课的引入部分要精彩,能吸引孩子们很快进入学习的状态,所占时间很短。课的重点、难点的教学,老师的提问要到点,才能启发和引导幼儿清晰明了了解课的重点、难点,这部分所占时间较多。课的结束部分自然、合理,所占时间较短。如果时间段分配不科学、不合理,衔接的不自然,那你事先备出优秀的课也没有用,教学效果肯定达不到预期效果。这也是为什么有的老师备课备的很好,但上起课来总觉得哪里欠缺,孩子掌握的不好。如:设计大班歌曲《三只猴子》时,课的开始部分所占时间较短,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引入:“三只猴子在床上跳,有一只猴子头上甩了一个包,妈妈急得大声叫,赶快下来别再跳……,孩子们一下子被故事情境深深的吸引住了。课的基本部分所占时间较长,教师笵唱歌曲后,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歌词,根据歌词演示图谱,孩子们很快就理解和记忆了歌词,教师再通过手指游戏、扮演角色等多种形式教唱歌曲。结束活动所占时间也较短孩子们在音乐游戏中自然结束活动。 四、和谐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建立和谐的师幼互动关系,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 良好的师幼互动关系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有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保证。在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的前提下,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是密不可分的,教与学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即促进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教师和幼儿在教学活动中,都是能动的角色和要素,他们互为主体,互相配合,因此歌唱活动是教师和幼儿交互作用的双边活动。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被歌曲打动,并投入的、有感情的演唱歌曲,那歌声一定会使师幼产生心灵上的共鸣,给幼儿产生积极的作用,激发幼儿学习歌曲的强烈愿望,使整个课堂以和谐欢乐的形式表现出最佳的气氛。如:大班歌唱活动《柳树姑娘》是一首欢快优美的歌曲,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迁移生活经验幼儿谈论“春天来了”引入课题,再通过教师有感情地笵唱,那优美动听的声音,一下子把孩子们带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