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内容摘要】:音乐是小学阶段进行艺术教育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也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与内容。小学音乐教育的优劣、成败,直接影响学生在整个小学阶段乃至将来审美素质与艺术修养水准的提高。因此,如何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整体水平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培养小学生的音乐兴趣则正是提高这种整体水平的前提和基础。【关键词】: 培养 兴趣 低年级学生【正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趣”从何来?可以说无“乐”则无“趣”。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的兴趣是在活动中形成的,也通过活动得到发展”。兴趣不是天生的,关键在于培养,只有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形成和发展学生的兴趣,才能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爱好,才能让音乐真正走进学生心中,成为其心灵美好的东西和愉悦的体验,才能使学生在情感上喜欢它而使音乐学习成为一种愉快的享受。一节课是否吸引学生、引起学生的兴趣,首先要看教师讲课是否亲切、生动。知识结构的合理,善于启发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轻松愉快的学好一节课,唱好一首歌。这正像心理学中讲的那样:“凡是生动、具体、形象的事物,形式新颖、色彩鲜明的对象,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吸引他们的注意。”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带有浓厚感的心理活动,只要对某个事物有兴趣,就会激发孩子们主动学习的热情,学习也不致于成为沉重的负担。一、利用精美的教具激发学生的兴趣儿童好奇心强,对形象具体、形式新颖、色彩鲜明的事物很感兴趣,容易引起注意。我在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课堂上教师要用生动的形式,将所要教的知识装扮起来,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授一年级教材《小青蛙找家》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小故事情节,并做了小猫、小鸭子、小鸡、小猴子、小狗、小青蛙等头饰,而且在黑板上画上情节图,然后把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的头饰图画贴到上面去,教具就制成了。当学生们来到我的音乐教室时,学生不由地叫了起来,孩子们脸上那种喜悦的表情以及赞许的目光,使我非常欣慰,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在授课时,师生活动也是轻松愉快的。我有节奏地操纵头饰,学生自然地学叫“喵、喵”;“嘎、嘎”;“叽叽、叽叽”,学生美妙的叫声像一只只可爱的小猫小鸭小鸡在叫一样,声音在音乐教室的四周回荡着,美妙极了。接着,我让学生亲自扮演其中的角色,也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就这样,学生轻松、愉快地进入了音乐的氛围之中。艺术是相通的,不管是美术还是音乐都是向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都是用形象反映一定社会生活,因此我常常把二者结合起来,运用于我的教学工作中。正如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所说:“各种艺术经常相互印象,侵入相近的艺术领域,有时音乐会变成绘画,有时绘画会变成音乐”。因此,在教学中我喜欢用形式多样的绘画来开拓学生的兴趣。例如在教授《两只小象》时,我精心画了背景图为一条小河,边上两只微笑着的、正在用勾鼻子表现友谊的两只可爱的小象,在前面的故事情节的铺垫下,出示这张图片,然后让学生看图说话,师:你看到的这两只小象在干什么?他们的心情是怎么佯的?生:我看到了两只小象在勾鼻子,而且心情非常开心。看着可爱的图片,学生自然而然的理解了歌曲的内容并不由自主的学着图片上的姿势扮演着小象,愉悦地学习着歌曲,很顺利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可见,教具是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工具,好的教具能使一堂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采用律动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由于低年级学生知识经验不足,思维、语言各方面都处于幼儿的状态,他们活泼好动、喜欢模仿并善于模仿,他们往往不满足于仅用歌声来表达情感,也不满足于安静地听音乐,更喜欢用动作加以补充,边唱边动作边欣赏。我们知道,当音乐刺激儿童听觉,并且在他们心灵产生共鸣时,儿童便会动起来,这样的律动是他们内心感受音乐的深化和升华。因此,身体的律动与音乐相结合是最能让低年级学生产生共鸣,也是我们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好手段。为了适应学生这一特点,我在音乐课上,让学生边欣赏音乐边创编动作进行律动,一年级表演课《动物说话》这首歌的旋律节奏感很强,歌词朗朗上口,学生一边欣赏,一边请不自禁地在座位上挪动起来,我也正抓住这一刻让学生从座位上站起来,起初在熟悉歌曲之前,小朋友只能跟着音乐的节奏加上一些平时经常做的动作表演,比如摇头,跺脚,扭屁股,耸肩膀等等,显得特别的活泼、可爱。接着朗读了歌词,完了我再安排学生听音乐看着歌词模仿动作,这时候,小朋友的兴致更加无法抵挡,纷纷学起了小鸡的动作,小鸭子的动作,又学小青蛙的动作,学生兴趣盎然,课堂的气氛达到了高潮!接下来我还设计了再播放一遍音乐,不唱歌词,让学生根据音乐的节奏即兴创编律动,还可以表演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的动作,然后让学生一个个地到讲台前跳给大家看,这样不仅顺应了儿童爱动的特点,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欲、表现欲,使学生在欢快的氛围中积极学习音乐,并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表现自己、肯定自己,从而激发其浓厚的学习兴趣。又例如我在教授《彝家娃娃真幸福》时,先引导学生从生活语言中寻找节奏(快点快点、大家快来),(扫扫地、刷刷牙)(爸爸、妈妈),再通过朗读、视谱和拍手拍腿、跺脚、捻指等动作学习,使学生印象深刻,记得牢,饶有兴趣地获得了本课具有舞蹈性的节奏。音乐是时间艺术,节奏是音乐的骨骼。根据课程节奏的重难点精心设计律动训练,不但可强化学生的音乐节奏感,而且可减缓教学坡度,为新课的传授增加情趣。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这么说,适当的情境创设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有机条件。所谓情境,我认为是能唤起学生心底情感和听课的一个意境和环境。如果把学生比做演员的话,它就是一个供演员发挥想象,施展才能的舞台。教师作为导演,就应千方百计地创设好这个“舞台”,因为这个“舞台”的作用实在是举足轻重。兴趣不是天生的,它是环境的影响和教育的结果。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设计特定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进入这种情景,才能激发孩子学习音乐的兴趣。在教学一年级教材《小青蛙找家》这一课时,我讲述了一段情境:在一个美丽的大树林里举办了一场隆重的音乐盛典,小动物们纷纷赶来参加了,有小猫、小狗、小猴、小松鼠、小麻雀、小象、小青蛙等等,音乐会开的可精彩了,又小松鼠的快乐跳动的舞蹈、又有小猴子的精彩的杂技表演、还有小麻雀美妙的歌声,不过啊快乐的时光过得总是特别快,音乐盛会结束了,小动物们又回家了,这时候传来了一声声哭泣声,是谁在哭呀?原来是小青蛙呀,小猫和小狗问:“你为什么哭呀?”……听了这个小故事以后,学生很快进入了学习状态。于是我就引导:“小青蛙原来是找不到自己的家了”。那为什么会找不到家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森林音乐会的现场去看看吧!”有了兴趣这位好老师,学生学习起来就投入多了。我在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课堂上我们要是能创设富有情趣的音乐情境,就能够更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兴趣,他们将带着浓郁的求知欲走进音乐的课堂。 四、把音乐知识趣味化、形象化,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常乐理知识和技能训练是枯燥的、乏味的,对于各方面极其活跃的低年级小朋友来说,如果用非常直接的方式教学这些知识是完全行不通的,然而它们又是音乐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只有掌握好理论知识,才能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不走弯路,提高音乐素质。面对十岁左右的小学生,我们只有寓教于乐,把理论知识趣味化、形象化,才能让学生乐于接受、易于接受。例如为了让学生更加容易记住休止符号,我便将它比作马路上的红灯,见到红灯停一停,还采用了富有童趣的语言,即老师啊是马路上的交警呢,看看哪位小朋友最遵守交通规则了,这下学生个个表现的非常谨慎,因此在演唱到休止符的地方长的特别干脆,达到了预计的效果。又例如为了帮助学生记住反复记号,我编出一个情景,“一辆小汽车从一个车站出发,由于他开太快了,交警叔叔罚他再返回来原来的地方重新开一次,当小汽车第二次开出时,顺利的通过交警叔叔这一关,继续往前行驶!”这样一来小朋友很快就理解了这个反复记号的作用,并且记住了这个符号。为了让学生掌握顿音记号“·”,我让学生把它看成一个小球,并通过拍皮球感受其弹性,这样既记住了它的样子,又会在演唱时注意它的弹性。再如,当学唱歌曲当中比较拗口的音调时,我让学生用打饱嗝的方法去演唱,运用这种小朋友平时熟悉的身体反应来帮助学生掌握歌曲的演唱,使我感到惊奇是学生用这种方式演唱的句子都如此的准确和自然!对于小学生来说,我们应该帮助学生尽可能地缩短学音乐和用音乐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音乐是一种生活的需要,音乐是与人类生活同在的。即把音乐问题生活化,在生活与音乐之间架起一座兴趣之桥,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总之,兴趣是孩子们打开音乐圣殿的金钥匙,也是他们遨游音乐世界的矫键翅膀。引发培养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是我们音乐教师的重要任务。我们应努力激发小朋友对音乐的兴趣,不断的去培养、去发现小朋友音乐方面的才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正处于朦胧状态,启发兴趣就显得更为重要。为此,我们应注意用丰富的联想创设意境,启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用多姿多彩的音乐情境启发学生的体验兴趣;用感人的演唱技巧及恰到好处艺术处理,引发学生的表演兴趣,设法让学生通过间接地方式对音乐产生好奇与兴趣。
『贰』 如何在唱歌课教学中,培养小学生音乐想象力
学生教育是整个人生教育的基础,它是人德、智、体的形成,陶冶情操的重要阶段。未来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任务,是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创新离不开想象。想象就如智力的翅膀,想象是一切创造的前提。没有想象就如没有翅膀的鸟,许多有成就的人都是富有很多的幻想和想象的。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通过声音来塑造形象的一种形式。而一切音乐艺术所塑造的艺术形象都是音乐想象力的产物。在美妙动听的音乐感染下,学生潜在的原始想象力就会被唤醒,进而陶冶心灵培养到学生的再创造能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育者如何正确的引导,怎样把美的音乐传送给学生,并且让他们喜欢而且感兴趣,这也是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一、 什么是想象力?“人不仅可以回忆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而且还能创造新的形象。这种在刺激影响下,人脑中旧经验(即旧表象)重新组合,产生新事物形象的过程叫想象。”想象力是在你头脑中创造一个念头或思想画面的能力。想象是人们脑中本来的表象经过处理改造和重新组合而产生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形象和创新是它的特点。想象有随意想象和不随意想象,它的内容也有再造和创造想象的能力。当然它分为幻想、理想、空想。人能在曾经知道的基础上,去构成一些没有经过的事物和形象的能力就叫想象力。如《窦娥怨》六月飘雪,《西游记》大闹天宫,《新白娘子传奇》白蛇报恩等,都是想象的产物,想象在人的思维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想象中的不随意想象在人们生活中是常发生的。例如,在听音乐时,人们会不禁意地随着起伏的旋律想象到的一些画面。看到空中飘动的白云,也会根据自己当时的心境把它想象为追逐的雄鸡或者是奔驰在草原上的骏马等形象。这种想象的特征,是在头脑中的映象产生,并不是由特殊的意向所引起的,因此,属于不随意想象;随意想象又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的描述或图样的表示,在头脑中再造出相应形象的过程。这种类型的想象是文艺欣赏、相互了解所必须的一种心理过程。例如,人们在阅读文艺作品时,在作家高水平的笔法和艺术风格的熏陶下,作品中的许多人物和自然景色被描写得栩栩如生,这些作品被不同水平的读者各自运用自己所积累的知识,再造出相应的形象。随意想象中的创造想象,则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独立地在头脑中创造出新的形象的过程。而这种新形象的创造过程又必须运用积累起来的感性材料作为基础。丰富的想象力是我们人类能比其他物种优秀的根本原因。因为有想象力,我们才能创造发明,发现新的事物定理。如果没有想象力我们人类将不会有任何发展空间。爱因斯坦之所以能发现相对论,就是因为他有着丰富的想象力。牛顿能从苹果落地,而想象到万有引力这一个科学的重大发现都是因为他也有着丰富的想象力。想象必须以现实为基础,不能完全的脱离,要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有些想象的东西,虽然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出现,但构成的总体材料确实是从客观现实中发生的。例如猪头、人身、五齿耙、猪八戒穿的衣服,说的语言等构成猪八戒这个完整形象的材料,现实生活中都是有的。人们的想象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但是如何发展并且给予想象肯定,也是极其关键的,处理得好那就是帮助学生挖掘再创造的能力,但是如果处理不好那就是折断他们想象的翅膀。人的想象是在广泛的感知,丰富的经验和渊博的知识的基础上构成的。19世纪中叶,美国有一个从事新闻的工作者,掌握了很多破案的资料和丰富的知识,有一次纽约发生了一桩很离奇的杀人案,警方破不了,而身在费城的他就以几份报纸把它写成侦探小说。后来案件破了,人们发现,破案的过程与他的小说过程十分的相似。可见丰富的想象也要有渊博的知识做基础,没有知识做铺垫,就是没有任何科学根据,那就是空想、幻想。但是,知识和想象又不是一回事,知识是激发想象的前提,有的人知识虽然很多,但是思想过于陈旧,死搬硬套,不能展开思绪的翅膀,我们众所周知的爱迪生没念过多少书,他的知识都是靠自学来的,但他就会充分利用所学的知识来再创造性想象,发明了两千多项的创造。法国生物学家克劳德·贝尔纳说:“构成我们学习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意思是说人们不能被已有的东西所束缚,而是要立足于已有的知识,大胆幻想,提出独到的新见解来。二、想象力在音乐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 法国伟大的作家雨果说:“人的智慧掌握着三把钥匙:一把开启数学,一把开启字母,一把开启音符。知识、思想、幻想就在其中。”可想而知,想象在音乐教育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为了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应该从学生的心理抓起,让他们随着音乐聆听的感知中去体会、去幻想,同时也可激发他们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音乐在一定程度上传承着我们华夏五千多年的文明,从古至今,音乐都被人们所重视,人们发现音乐还有缓解疲劳,调解压力等作用,于是就有了现在很广泛在日本流行的心理治疗。(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能概括世界的一切,推动着创造力的进步,它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实在的因素。”音乐是聆听的艺术,是以声音来塑造语言。音乐家在作曲的时候,把他们所积累对时代的敬仰,对生活的感悟、对创作的灵感以及对社会环境的变幻等化成优美的音符,并以独特的风格表现出来。音乐表现力的意境被渲染,这个时侯,可以达到其他艺术不能达到的境界。每一个成功的艺术家背后都有着丰富的想象力作为后盾,所以音乐在创作的时候要求有丰富的想象,允许一定的夸大。作曲家往往可以打破常规,直冲破普通人的思维模式,从意想不到的角度出发,创作出令人惊讶的作品。当这些作品经过大师或艺术家们的二度创作传达给欣赏者时,受教育者则是被受触动,随着乐曲的起伏,人的内心世界将逐渐达到想象的高峰,这些想象不会像写作文一样受到条件的限制,不像弹钢琴一样受到指法的限制,更不像画画一样受到画面的制约。人们一旦进入这个想象的王国,就会如脱缰的马,驰骋在无边的草原,也如矫健的鹰,翱翔在蔚蓝的怀抱中,也会随着音乐的意境呈现出曾经的美好和对未来的幻想。每一个喜欢音乐的人,长期受到音乐的熏陶,势必会激发他的创造力和求知力。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音乐是思维的有力源泉,没有音乐教育就没有健康的智力发展。因此在中小学教育中应该强调“想象”的作用,让学生在音乐的感悟中展开想象的翅膀,激发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未来世界的憧憬。这样使音乐教育中的想象融成一种思想、一种精神、一种理念,它可以缩短科学幻想与创造现实之间的距离,培养他们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创新精神,使之勇于突破,不懈努力,勇于创造出丰厚的硕果。(二)想象力比技巧更重要我国普通音乐教育的最终目标也就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力。在旧的模式中,总是“师传生受”的把学生的思维锁在条框中,好学生的标准就是背答案回答老师的问题,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也就从主动变为被动。所以,我们必须适应现在新形式的要求,探索普通音乐教育的规律,其中最为重要的概念就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往往比向学生灌输技巧更值得提倡。许多优秀的教育者及著名的学者表明:受教育对象,特别是中小学学生,音乐才能通过在乐器上的伴奏可以体现出来,音乐教育者并不是要通过一昧的硬塞,而是要分析作品,使他们的音乐知识得到加强。向学生讲音乐知识可以提高他们的欣赏水平,在以后的作品中会不知觉的体现出来。作为音乐教育者,应该把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放在第一位,培养出既有较高的想象力又有较强的音乐素养和创新力的学生。(三)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思维能力 既然我们都了解到音乐教育不仅是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这一观点,那么我们的教育者就不应该按照旧模式来向学生传授音乐,应该打破传统教学,坚持以开发学生智力和想象力的教学方式为主要。通过一些图片、音响资料还有音乐的课外知识等方法,引导学生去展开想象的翅膀,全身心投入音乐旋律中,根据音乐的课外知识的了解,对音乐进行二度思维创造。在教育实践中,应该时刻记得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不论在课堂或课外,想尽一切办法把学生的主动性调动起来,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想象、思考、创造,鼓励学生敢于突破。同样一首音乐,学生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即使有些学生了解的只是表面,表达不够,但是通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调动,可以活跃他们的想象思维能力。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育者最好不要死规定所谓的“正确答案“,这样会使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不利于发挥。通过学生的讨论、对比,正确的感受和表达,都会深埋在学生的心底,使他们每个人都得到发挥,永久不忘。对比学生按照教师的指令去完成教学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想象是生命最鲜艳最亮的颜色,它在我们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当学生的想象发挥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教师的指导便得到了最佳的效果。三、在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曾经有一个作家说过,他认为有两种人不可能成为作家,一种是生活很贫乏的人;另一种是对生活缺乏艺术感受能力的人。音乐教学是一个“聆听”艺术的表现,对于不同年龄,不同阶段的学生,教育者如何引导在听觉上让他们感受到音乐的美,通过想象把音乐亲切化,这也是很重要的。音乐教育也是一种促进人的心灵净化的活动,作为教师如何把美的音乐艺术传送给学生,让学生在听觉的情感中得到升华,并且享受音乐,这就是音乐教育者义不容辞而且所要承担的义务。那么音乐教育者如何正确培养及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呢?(一)“背景引导法” 音乐的想象是自由的,但是这种想象并不是脱离主题胡乱想象,任何一个作品、一首音乐都是有它的历史背景和前因后果的,如华彦均的二胡曲《二泉映月》,不了解它的创作背景,单是让学生聆听,就会觉得很乏味,曲子不断的重复,让学生只想快些结束。但是如果了解了音乐背景后,再去聆听,学生就可以正确的进入到想象的世界里,而且还可以在其中感受到作者坎坷的一生、凄切悲惨的生活,领悟到作者流露出对黑暗社会的愤恨,对无情社会生活无奈的感情。再如琵琶曲《十面埋伏》,乐曲选材于公元前202年楚汉在决战,汉军以十面埋伏的阵法击败楚军的历史事实,将其集中概括写成,是我国古代壮观的战争场面典型而具体的生动写照。学生们了解到背景后,便会从中体会战场激烈紧张的场面,这为我们学生聆听的时候做好铺垫,更重要的是激发了他们的兴趣,丰富他们的想象力。(二)“各抒已见法”各抒已见法是指在课堂上,由老师提供讨论的焦点,围绕音乐形象,学生分组或自由组合展开讨论。通过相互议论,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展开想象的翅膀。音乐欣赏是聆听的艺术,也是创造性思维活动,它对触发灵感、启迪智慧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如让学生欣赏《赶圩归来啊哩哩》,当学生分段欣赏了乐曲,了解乐曲的基本情绪,民族风格后,其设计环节是:边听边讨论,各抒已见。有的同学说:人们结伴高兴的去赶圩,有的说:是人们赶圩回来得到丰盛战利品快乐的心情……学生们在讨论的同时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又在这活跃的氛围中的到想象的发挥。又如欣赏《小白船》让学生初听后,分成小组讨论这段音乐描写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把初听到的音乐通过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有的学生说:我仿佛看到一轮弯月平静的照着海面,水波荡漾,波光粼粼,多么恬静的夜晚啊!有的说:我仿佛看见雪白的月兔在桂花树下蹦来蹦去,好可爱……一首好听的乐曲通过学生们的讨论,带来了无穷的想象,使学生犹如身在其中,唤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打开想象的大门,使学生在不同的音乐中发挥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三)“自由想象法”在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活动中,不要限制过死,允许学生多方面思考,驰骋想象,展开自己的想象力。比如在欣赏课中,教师常请同学们把欣赏过的音乐作品的感受用颜色表示出来,很多同学都会选择黄色、红色、蓝色、绿色等等,但有些同学确用了灰色或黑色,并且也说出这两种颜色的理由,这也是允许的,应该给予鼓励。教师不应该轻易的对学生给予否定,只要符合艺术规律,就要保护学生的独特思维活动。如在学唱歌的时候,按一般规律,唱到有标点符号的地方,才应该换气,但有个别同学经常胡乱换气,虽然和老师的引导有所出入,但也不能轻易立刻否定,而应该师生一起分析,指出他这种唱法,虽然有特点,但感觉像是一个结巴的人在唱歌,所以我们应该这样唱,才能让别人听得明白这句歌词的意思。总之,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无一体现出它的重要性和必然性。既丰富了学生的音乐想象力,也锻炼了学生的创造力。对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起着积极的作用。在教育大改革的今天,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将展现出富于魅力的前景。(四)“舞蹈表演法” 自古以来,音乐与舞蹈就是一对不可分离的结合体,是形体美与音乐美的交融。《乐汇——师已篇》中记载道:“故事这为言也……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也。”说的是唱歌唱到激动时,不知不觉手也舞起来,脚也跳起来了。教师要常鼓励学生表达由音乐引起的联想与想象,使学生充分的感受到音乐带来的乐趣。通过欣赏音乐来引导学生进行动作、语言、画面的联想,如把《拾稻穗的小姑娘》的曲子放给学生听,同时讲一个《拾稻穗的小姑娘》的故事,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一会儿就表演出一幅美丽的小姑娘拾稻穗的情景。在歌曲学习和舞蹈的有机结合上,教师可引导学生从舞蹈动作中思索、领悟歌曲的内涵,启迪学生的思维,发展他们的智力,让他们了解到珍惜粮食的道理。又如在欣赏傣族曲子《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时,要求学生傣族舞的“三道弯”基本体态不变,自己想象创编“孔雀开屏”、“孔雀理毛”等动作,编好后上台表演,教师逐一讲评。学生看到自己的创作成果后会产生一种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由此可见,在音乐教学中,如果可以根据歌曲、乐曲的内容,创作一些舞蹈动作,让学生边唱边表演,一定能加深学生对歌曲的内心体验与理解,拓展学生丰富的音乐想象。(五)“绘画表现法”艺术创作是相通的,学生运用色彩、图案来理解音乐不失为一种可行之法。音乐教材的图画部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许多用文字难以表达清楚的意思要靠它来表达。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认识的字不多,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又喜欢彩色图画,这时候可以让他们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领悟。小学低年级的歌曲比较简单,易理解,所以应该充分发挥绘画的作用。如歌曲《小星星》,教唱歌词过程中,让学生边跟着念歌词边动手进行绘画,画出一颗颗发光的星星,在绘画的作用下,学生随着优美的旋律,思维很快进入了美丽的夜空中,促使学生展开音乐想象的翅膀,随之把歌词也记住了,这样也激发了学生对学习歌曲的兴趣。又如在欣赏课上,教师要求学生用颜色来表现乐曲的情绪,如红色——热烈、欢快;蓝色——抒情、优美;黑色——忧伤、恐怖等。学生了解什么颜色代表什么音乐之后,自然会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展开想象选择这些颜色。如欣赏《数鸭子》,学生都纷纷用黄色和红色来表示,他们发挥想象,鸭子一摇一摆的排着队怀着快乐的心情去河边游泳,所以才用这些颜色。又如欣赏《小燕子》,教师教唱后,让学生仔细想一下要用什么颜色,学生大部分都用了蓝色,由此说明,当学生知道各种颜色表示的音乐情绪以后,每听一首歌或乐曲时,就能八九不离十的用颜色来表示他所感受的美,就能画出一幅美丽的图画,达到了创作美的境界。(六)“音乐创造法”音乐创造活动是比较广泛的,如唱歌、器乐教学等.在这些培养学生表现力的训练中,首先要帮助学生把节奏和音准打好基础,启发他们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有创造性的表演,这样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有很大的作用。音乐实践也创造音乐美。学生对器乐也很感兴趣,但常常因为学校的资源有限,在课堂上并不能做到每人一件。这个时候教师就要学会充分利用资源,鼓励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启发学生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素材,如塑料瓶、筷子、碗等,去挖掘音乐,动手作出一些“小乐器”,在课堂上相互交流自己的作品,在创造过程中,使他们产生求知欲望,体验到创造的成功感。以歌曲为基础,引导学生创编歌词。小学课本中,有很多歌曲都是贴近生活的,尤其是低年级的歌曲,旋律和歌词都是通俗易懂,教师就要以此来作为出发点,来培养学生的歌词创编能力,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还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歌曲。如小学教材中的《两只小象》,让学生学会歌曲后,激发学生大胆思考,鼓励他们创编歌词,如将“两只小象”改成“两只小鸭”, “起鼻子勾一勾”改成“扬起嘴角亲一亲”。 “见面握握手哟罗罗”改成“见面吻吻脸哟嘎嘎嘎”等。在这一活动中,不仅鼓励学生创编歌词,还要鼓励学生唱哪种动物就要模仿这种动物的动作,通过这一练习,可以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再创造能力。四、在音乐教学中要正确引导、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没有创造和创新能力,学生就不可能有个性。有一位作者说他的学生曾对他说:“我不喜欢音乐,因为在欣赏课上我说的都不对。”闻言一惊,我们怎能如此随便的去否定孩子对音乐的想象力呢,也许他们的理解是错误的,但是至少他有想象力,也许他不理解那些创作者的心情,我们教师就更应该和学生一起共同去分析、去理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一种安全感、信任感,只有这种和谐的关系和轻松的氛围中,学生才可以大胆尽情的发挥,作为教师应该要用一种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创造成果,使他们持续的实践创造。教师应该把启发放在首位,在欣赏音乐课的时候,不要先讲解,要让学生充分的发表其见解及感想,不要死板硬套。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有这样一句名言:“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要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要转换教学角色,把原来课堂上以教师教为主转换成以学生学为主,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想象得到真正的发挥。爱因斯坦提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我觉得有一位学者说得很好,学生在音乐学习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如你在教一首悲伤的歌曲的时候,学生会问,为什么唱这首歌的时候要是悲伤的情绪等等,这个时候的教师就要用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提问、假设、推理、验证,五步思维法对问题反复地实践,逐步养成善于思考勤于问题好学的良好习惯,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音乐是聆听的艺术,教育者要把美的艺术,美的音乐传送给学生,就得引导学生,分析音乐要素,把握音乐情绪,告诉学生他们此刻是导演,一切的人物、画面、地点等都是他们说的算,这才是真正的音乐课堂。有些教育者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叫学生去想象他心目中未来世界的模样,从而激发他们创造想象的兴趣,培养创造意识,为今后创造力的发展奠定基础。但有些教育者对孩子的教育过于讲求实用,过于强调非此即彼,导致一些小学生的思维格式化,他们开始以成人的思维去解决问题,以此来换取更多的赞许和许多的功利。当然这也是一种成熟,只是孩子们想象的翅膀被折断了。就如一位家长提到,女儿两三岁的时候,你画一个圆圈,她就可以回答出很多的答案,如苹果,嘴巴,太阳等等,但是现在上了一年级后,再问她,她的回答就是很简单,圆形,比一小的零。还有一次,一道语文题要学生回答“圆”的反义词,女儿写的是“扁”,但是老师说是“方”,结果那道题没有得分,女儿很沮丧,回家把球给放了气,嘴里还很不高兴的说:不圆就是扁嘛!为什么老师说我错了呢。其实艺术是没有局限的,随着每个人文化水平的高低,欣赏角度的不同,得到的想象也就不同,所以教师应该注意保护学生的想象力,不要轻易否定他们的想象。作为一名教师,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应该正确引导学生的想象力,把音乐美传扬下去,让学生在音乐情感中体会并且享受音乐,这也是每一位音乐教育者所要承担的责任。结束语 艺术的魅力在于吸引力和感染力。音乐艺术之所以有魅力具体就在于感情上的共鸣,它比较有活力,它从聆听的感官直接进入到思维活动中,还没达到清晰的思维能力的那瞬间,就是那瞬间是最有感染力的,也是蕴含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想象就如智力的翅膀,想象是一切创造的前提。
『叁』 小学二年级音乐下册歌曲有哪些
人民音乐出版来社的音乐教材,二年级源下册有如下歌曲:
1、嘀哩嘀哩、春晓、大树妈妈。
2、儿童团放哨歌,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卖报歌。
3、玩具交响曲,出发,蜗牛与黄鹂鸟。
4、加夫特圆舞曲,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吧,哈利罗。
5、狮王进行曲,两只老虎,猫虎歌。
6、太阳出来喜洋洋,小鱼篓,采山。
7、单簧管波尔卡,青蛙音乐会。
8、小小摇篮曲,月光光。
9、蜜蜂,小蜜蜂,小乌鸦爱妈妈。
10、新疆是个好地方,我爱雪莲花。
11、赶海的小姑娘,潜海姑娘,小海螺。
人民音乐出版社前身为万叶书店,由钱君陶先生于1938年7月1日创建于上海。1954年10月,以万叶书店为主体,与中国音乐家协会出版部合并组建音乐出版社,赵沨任社长。
1974年8月,更名为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年9月8日迁入北京市东城区朝内大街甲55号。
『肆』 一年级音乐课两只小象左手怎么伴奏
教学内容: 1、节奏创编练习。
2、学唱并表演《两只小象》。 3、编创与活动。 教学目标: 1、聆听、演唱并表演歌曲《两只小象》,表达对象的爱护之情以及好朋友之间团结、友爱的感情。 2、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声音亲切、自然。利用自制打击乐器。
『伍』 求人教版小学一年级音乐课《两只小象》的课件!先谢过了!
教学内容: 1、节奏创编练习。 2、学唱并表演《两只小象》。 3、编创与活动。 教学目标: 1、聆听、演唱并表演歌曲《两只小象》,表达对象的爱护之情以及好朋友之间团结、友爱的感情。 2、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声音亲切、自然。利用自制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感受三拍子节奏特点。 3、创设良好的音乐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舞蹈动作编创活动,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出歌曲中两只小象的情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调能力。 教材分析:《两只小象》是一首三拍子的歌曲。五声宫调式,一段体结构。歌曲由XX X X / XX X 0 / 的典型节奏型贯穿全曲,仅在结尾句稍加变化。亲切的旋律可以使人感受到小象玩耍的姿态,生动而形象。歌词用儿童的语言描述了一对好朋友用长鼻子互相问好,一同在河边嬉戏的快乐情景。好象在告诉同学们要团结友爱,做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 教学重点:学会正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两只小象》。 教学难点:利用自制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及歌曲舞蹈动作的创编。 教具准备:钢琴、 CAI课件、教学配套光盘、大鼓、小鼓、手鼓、图片及节奏卡、小星星、自制打击乐器(塑料瓶、瓶盖、报纸) 教学过程:一、 故事激趣、 1、 听音乐《火车开了》律动进教室。(以学生熟悉的歌曲音乐作为课前律动音乐,使学生在轻松、欢快的气氛中,自然而然地进入到教师创设的音乐故事情境之中。)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乘坐1030号列车去北京最大的动物园参观,你们高兴吗?让我们上车出发吧!动物园到了,请同学们有秩序的坐到座位上。今天,动物园里有一场特别的音乐会,音乐会上来了许多动物,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出示课件: A 大熊猫 B 东北虎 C 象象妈妈知道动物园要开音乐会,这不,象妈妈带着自己的一双小象姐妹也来了,你们听!远处传来了它们的脚步声! 3、 教师出示节奏卡,以不同的声音和节奏模仿象妈妈、象姐姐、象妹妹的脚步声。大鼓X — / X — / 小鼓 X X / X X / 手鼓X X X X / X X X X / 嘭 — 嘭 — 哒 哒 哒 哒 得得得得 得得得得(象妈妈) (象姐姐) (象妹妹) 4、游戏“对号入座” 师:老师出示了三张不同的节奏卡,你听了觉得谁走在最前面?谁在中间?谁又走在最后面呢?为什么?谁来把对应的图片贴到节奏卡的前面。生:象妈妈走在最前面,象姐姐在中间,象妹妹在最后面。因为…… (以童话故事导入,适合一年级小朋友的口味,引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听辨,感受出象妈妈、象姐姐和象妹妹所代表的节奏型,为进行节奏练习作铺垫。) 5、 师:小朋友的耳朵真灵!我们也来学学他们的走路声好吗?生:看节奏谱分别边念边模仿三种脚步声。 6、游戏“请你 跟 我 学说 话” 师:音乐会就要开始了,动物们真在准备着。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做一个游戏。游戏开始了-------- 师:(1)今天 的 人 真多 呀 0 !生:边拍手边模仿。师:有谁能编一些话让我们来学一学呢?生:找一名同学来边,其它同学模仿。(两到三名同学)(2)我请你们看一些图片,你们能把图片的内容编一编吗?(多媒体) 二、 视听结合、学唱歌曲 1、 创设情境。音乐会开始了,请同学们欣赏歌曲《两只小象》。(播放MTV,教师自弹自唱) 2、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歌词(发展故事情节导入歌曲教学,在生动形象的歌曲MTV中聆听、感受歌曲,使学生喜欢这首歌曲,激发学唱的欲望。) 3、 师:你们觉得它们俩的感情好吗?是从那里感觉出来的?生:它们感情感情很好!从“见面握握手”、“扬起鼻子”、“勾一勾”…… 4、唱出音符的名称及音高。(指出三拍子节奏特点,并让学生拍一拍) 5、找同学到前面当老师,指唱。 6、找两名同学划拍子。(其他同学边欣赏边拍手) 7、完整演唱曲谱。 8、出示音乐大师软件学习歌词。 9、艺术处理。 10、完整随伴奏演唱歌曲。(根据学生对歌曲的掌握进行指导) 11、利用自制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利用身边到处可见的废旧材料调动学习兴趣的同时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有助于建立同学们的自信心,增强表现欲,培养较强的节奏感。)三、 创编舞蹈(1)自由分组创编(2)分组表演(3)找学生点评四、团结协作、表现歌曲。 1、 师:你们都有自己的好朋友吧!谁来说一说你的好朋友是谁呢?请你和你的好朋友一起手拉手,让我们唱吧,跳吧。请欣赏舞蹈《两只小象》。 2、 连续播放《两只小象》的音乐。 师小结:天色不早了,动物音乐会就要结束了。你们看,我们也象两只小象一样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能更加
『陆』 如何应用信息技术优化音乐课堂教学
摘 要: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报告中已明确指出:要以信息化促进教育的现代化,在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突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鼓励教师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将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多学科的综合学习中。音乐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整合,对加速教育现代化、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变革音乐学习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信息技术 音乐课堂教学 应用
为学生学习音乐提供一个声情并茂、时空统一的多媒体音乐世界,引导学生去感受美、欣赏美和理解美,启迪学生去想象美与创造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建构起“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音乐教学模式,充分发展学生的艺术创造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下面结合四年级下册《小鸟请到这里来》 一课的教学案例谈一谈信息技术的应用,将给音乐学科教学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一、应用信息技术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把学到的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中。以往的音乐教学中,只用乐谱、乐器、教材、黑板、挂图等教学媒体授课比较单调枯燥,教弹琴教唱,学生感觉枯燥无味。如今多媒体计算机、MIDI等现代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出现,
『柒』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内容摘要】:音乐是小学阶段进行艺术教育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也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与内容。小学音乐教育的优劣、成败,直接影响学生在整个小学阶段乃至将来审美素质与艺术修养水准的提高。因此,如何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整体水平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培养小学生的音乐兴趣则正是提高这种整体水平的前提和基础。【关键词】: 培养 兴趣 低年级学生【正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趣”从何来?可以说无“乐”则无“趣”。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的兴趣是在活动中形成的,也通过活动得到发展”。兴趣不是天生的,关键在于培养,只有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形成和发展学生的兴趣,才能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爱好,才能让音乐真正走进学生心中,成为其心灵美好的东西和愉悦的体验,才能使学生在情感上喜欢它而使音乐学习成为一种愉快的享受。一节课是否吸引学生、引起学生的兴趣,首先要看教师讲课是否亲切、生动。知识结构的合理,善于启发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轻松愉快的学好一节课,唱好一首歌。这正像心理学中讲的那样:“凡是生动、具体、形象的事物,形式新颖、色彩鲜明的对象,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吸引他们的注意。”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带有浓厚感的心理活动,只要对某个事物有兴趣,就会激发孩子们主动学习的热情,学习也不致于成为沉重的负担。一、利用精美的教具激发学生的兴趣儿童好奇心强,对形象具体、形式新颖、色彩鲜明的事物很感兴趣,容易引起注意。我在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课堂上教师要用生动的形式,将所要教的知识装扮起来,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授一年级教材《小青蛙找家》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小故事情节,并做了小猫、小鸭子、小鸡、小猴子、小狗、小青蛙等头饰,而且在黑板上画上情节图,然后把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的头饰图画贴到上面去,教具就制成了。当学生们来到我的音乐教室时,学生不由地叫了起来,孩子们脸上那种喜悦的表情以及赞许的目光,使我非常欣慰,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在授课时,师生活动也是轻松愉快的。我有节奏地操纵头饰,学生自然地学叫“喵、喵”;“嘎、嘎”;“叽叽、叽叽”,学生美妙的叫声像一只只可爱的小猫小鸭小鸡在叫一样,声音在音乐教室的四周回荡着,美妙极了。接着,我让学生亲自扮演其中的角色,也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就这样,学生轻松、愉快地进入了音乐的氛围之中。艺术是相通的,不管是美术还是音乐都是向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都是用形象反映一定社会生活,因此我常常把二者结合起来,运用于我的教学工作中。正如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所说:“各种艺术经常相互印象,侵入相近的艺术领域,有时音乐会变成绘画,有时绘画会变成音乐”。因此,在教学中我喜欢用形式多样的绘画来开拓学生的兴趣。例如在教授《两只小象》时,我精心画了背景图为一条小河,边上两只微笑着的、正在用勾鼻子表现友谊的两只可爱的小象,在前面的故事情节的铺垫下,出示这张图片,然后让学生看图说话,师:你看到的这两只小象在干什么?他们的心情是怎么佯的?生:我看到了两只小象在勾鼻子,而且心情非常开心。看着可爱的图片,学生自然而然的理解了歌曲的内容并不由自主的学着图片上的姿势扮演着小象,愉悦地学习着歌曲,很顺利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可见,教具是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工具,好的教具能使一堂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采用律动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由于低年级学生知识经验不足,思维、语言各方面都处于幼儿的状态,他们活泼好动、喜欢模仿并善于模仿,他们往往不满足于仅用歌声来表达情感,也不满足于安静地听音乐,更喜欢用动作加以补充,边唱边动作边欣赏。我们知道,当音乐刺激儿童听觉,并且在他们心灵产生共鸣时,儿童便会动起来,这样的律动是他们内心感受音乐的深化和升华。因此,身体的律动与音乐相结合是最能让低年级学生产生共鸣,也是我们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好手段。为了适应学生这一特点,我在音乐课上,让学生边欣赏音乐边创编动作进行律动,一年级表演课《动物说话》这首歌的旋律节奏感很强,歌词朗朗上口,学生一边欣赏,一边请不自禁地在座位上挪动起来,我也正抓住这一刻让学生从座位上站起来,起初在熟悉歌曲之前,小朋友只能跟着音乐的节奏加上一些平时经常做的动作表演,比如摇头,跺脚,扭屁股,耸肩膀等等,显得特别的活泼、可爱。接着朗读了歌词,完了我再安排学生听音乐看着歌词模仿动作,这时候,小朋友的兴致更加无法抵挡,纷纷学起了小鸡的动作,小鸭子的动作,又学小青蛙的动作,学生兴趣盎然,课堂的气氛达到了高潮!接下来我还设计了再播放一遍音乐,不唱歌词,让学生根据音乐的节奏即兴创编律动,还可以表演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的动作,然后让学生一个个地到讲台前跳给大家看,这样不仅顺应了儿童爱动的特点,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欲、表现欲,使学生在欢快的氛围中积极学习音乐,并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表现自己、肯定自己,从而激发其浓厚的学习兴趣。又例如我在教授《彝家娃娃真幸福》时,先引导学生从生活语言中寻找节奏(快点快点、大家快来),(扫扫地、刷刷牙)(爸爸、妈妈),再通过朗读、视谱和拍手拍腿、跺脚、捻指等动作学习,使学生印象深刻,记得牢,饶有兴趣地获得了本课具有舞蹈性的节奏。音乐是时间艺术,节奏是音乐的骨骼。根据课程节奏的重难点精心设计律动训练,不但可强化学生的音乐节奏感,而且可减缓教学坡度,为新课的传授增加情趣。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这么说,适当的情境创设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有机条件。所谓情境,我认为是能唤起学生心底情感和听课的一个意境和环境。如果把学生比做演员的话,它就是一个供演员发挥想象,施展才能的舞台。教师作为导演,就应千方百计地创设好这个“舞台”,因为这个“舞台”的作用实在是举足轻重。兴趣不是天生的,它是环境的影响和教育的结果。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设计特定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进入这种情景,才能激发孩子学习音乐的兴趣。在教学一年级教材《小青蛙找家》这一课时,我讲述了一段情境:在一个美丽的大树林里举办了一场隆重的音乐盛典,小动物们纷纷赶来参加了,有小猫、小狗、小猴、小松鼠、小麻雀、小象、小青蛙等等,音乐会开的可精彩了,又小松鼠的快乐跳动的舞蹈、又有小猴子的精彩的杂技表演、还有小麻雀美妙的歌声,不过啊快乐的时光过得总是特别快,音乐盛会结束了,小动物们又回家了,这时候传来了一声声哭泣声,是谁在哭呀?原来是小青蛙呀,小猫和小狗问:“你为什么哭呀?”……听了这个小故事以后,学生很快进入了学习状态。于是我就引导:“小青蛙原来是找不到自己的家了”。那为什么会找不到家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森林音乐会的现场去看看吧!”有了兴趣这位好老师,学生学习起来就投入多了。我在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课堂上我们要是能创设富有情趣的音乐情境,就能够更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兴趣,他们将带着浓郁的求知欲走进音乐的课堂。 四、把音乐知识趣味化、形象化,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常乐理知识和技能训练是枯燥的、乏味的,对于各方面极其活跃的低年级小朋友来说,如果用非常直接的方式教学这些知识是完全行不通的,然而它们又是音乐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只有掌握好理论知识,才能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不走弯路,提高音乐素质。面对十岁左右的小学生,我们只有寓教于乐,把理论知识趣味化、形象化,才能让学生乐于接受、易于接受。例如为了让学生更加容易记住休止符号,我便将它比作马路上的红灯,见到红灯停一停,还采用了富有童趣的语言,即老师啊是马路上的交警呢,看看哪位小朋友最遵守交通规则了,这下学生个个表现的非常谨慎,因此在演唱到休止符的地方长的特别干脆,达到了预计的效果。又例如为了帮助学生记住反复记号,我编出一个情景,“一辆小汽车从一个车站出发,由于他开太快了,交警叔叔罚他再返回来原来的地方重新开一次,当小汽车第二次开出时,顺利的通过交警叔叔这一关,继续往前行驶!”这样一来小朋友很快就理解了这个反复记号的作用,并且记住了这个符号。为了让学生掌握顿音记号“·”,我让学生把它看成一个小球,并通过拍皮球感受其弹性,这样既记住了它的样子,又会在演唱时注意它的弹性。再如,当学唱歌曲当中比较拗口的音调时,我让学生用打饱嗝的方法去演唱,运用这种小朋友平时熟悉的身体反应来帮助学生掌握歌曲的演唱,使我感到惊奇是学生用这种方式演唱的句子都如此的准确和自然!对于小学生来说,我们应该帮助学生尽可能地缩短学音乐和用音乐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音乐是一种生活的需要,音乐是与人类生活同在的。即把音乐问题生活化,在生活与音乐之间架起一座兴趣之桥,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总之,兴趣是孩子们打开音乐圣殿的金钥匙,也是他们遨游音乐世界的矫键翅膀。引发培养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是我们音乐教师的重要任务。我们应努力激发小朋友对音乐的兴趣,不断的去培养、去发现小朋友音乐方面的才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正处于朦胧状态,启发兴趣就显得更为重要。为此,我们应注意用丰富的联想创设意境,启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用多姿多彩的音乐情境启发学生的体验兴趣;用感人的演唱技巧及恰到好处艺术处理,引发学生的表演兴趣,设法让学生通过间接地方式对音乐产生好奇与兴趣。
『捌』 小学音乐课上如何评价学生
澄迈县加乐中心学校 王和 成功的教育教学包括三大要素:课程、教学、评价。而评价则是影响学生潜能开发、智能开发的关键所在。正确评价学生,已成为现代教育关注的重点。教师在评价学生时,不再单是一个等级,一个分数,而是要在体现教师对学生尊重和关爱的基础上,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达到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发现学生的潜能和特长,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自信。音乐课程的学生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的功能。新课程理念的音乐课堂教学评价形式,应该是创立多元化的课堂评价制,从多角度、多方位、多标准地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及时的评价。教育理论也告诉我们,只有使学生掌握客观规律并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才能获得成功。那么,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如何正确实施评价,才既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和积极性,又能提高学生的原有认识水平呢?我认为: 一、尊重、理解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评价是为了更好地改进学生的学习,促进发展。课堂教学中的评价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探究创新精神。十个手指有长短,学生也是一样,每个学生都有他独有的一面,绝不能以统一的标准去要求学生,更不能抹杀学生的个性,要尊重他们在学习中的独特感受。能理解学生,就是要能体验和理解学生的情感或看法。教师在课堂上应善于应用期待的目光,激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达到超越他现有水平的效果。其次,要善于真诚、亲切、积极有效地与学生交往。 二、评价学生 1、轻松、愉快地评价 我们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某同学平时唱歌还不错,可到全班考试时,声音发抖,或者没了声音等等,以致不能取得良好的成绩,久而久之,也少了学习信心,难道我们老师能在众目睽睽之下,用同情给他打个高分吗?不,这显然不行,要弥补考试的这个缺陷,除了平时我们要多提问这位同学,多给他些锻炼机会,锻炼他的心理因素之外,恐怕我们还应改变一下考试的氛围,这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讲就更重要:比如唱歌考试,我们可以在击鼓传花的游戏中进行,事先也不要告诉学生考试,这样有的孩子虽在平时不敢在众人面前表现,但游戏玩乐了,或许就能缓解他的紧张情绪,使其正常发挥甚至超常发挥,这效果不正是我们老师所追求的吗?这时老师还可以悄悄地加以记载,事后公布分析表扬,这位同学收到这份意外的成绩后,一定会对自己刮目相看,从而树立起自信心,或许对他的将来都会有一定的影响。再如低年级考试可以把考试布置成游园场地,让学生通过音乐迷宫、抢答、猜谜、画画等一系列游戏活动轻松、愉快地即考了试又学到了一些基础实用的音乐知识。 2、综合、全面地评价 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高,能力的增强,我们还可放手让学生组织音乐会,融声乐演唱与器乐演奏于之中,把独唱与重唱、合唱结合考查,把独奏与重奏,合奏的效果结合起来评价,既注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又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更是锻炼了他们的组织能力,对每个节目的主要组织者,将在该项成绩中酌情加分。对学生成绩的评价我还结合学生参加的各种活动进行评分,这活动不仅有学校组织的,还包括社会上组织的一些健康有益的比赛、演出,我都根据情况把它记入音乐成绩。 3、自我、他们的评价 (1)自我评价 发展性评价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音乐课堂上的评价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评价,使自己形成学习的积极态度,帮助他们认识自我,树立信心,给自己提供表现自己能力和成就的机会,所以在音乐课堂上应该开展自身评价,只要学生能讲清自己为什么这么评价的理由就可以了。例如:在学唱《两只小象》这首歌后,我请学生评价自己时,其中有一名学生对自己的评价是:老师,我觉得自己唱得很好,我对自己很满意。这位学生虽然没有说自己怎么唱得好,可我已经能够想像到,他在接下来的学习中的态度一定是积极的,因为他已经为自己树立了信心。 (2)小组内评价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小组内的互评也很重要,它能使学生懂得互相商量,探讨着去评价,培养了他们与人合作的能力,同时,在小组内互评,还可以通过组内同学的鼓励,把那些在课堂上表现不太积极的同学有效地组织起来。课堂上,我在组织学生进行组内互评时,总不失时机的去指导学生在互评时,除了要向那些课堂表现不错的同学表示祝贺,更重要的是用一句鼓励的话,去调动那些课堂表现不自信的同学。学生听了小组内的评价后,自然而然的在心里就形成了一种积极要求进步的想法,使课堂上的学习氛围始终保持一种积极的状态。 三、批评学生 古语说:忠言逆耳利于行。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往往少不了批评这种方式,并且也是常用的教育方法。批评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懂得道理,改正错误,因此批评学生时,教师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巧妙使用委婉的批评语言,才会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让忠言不再逆耳。 1.让学生震撼 现代教育处处提倡以人为本。在批评学生时,我们也要遵循这一理念,面对不同的学生,我们要看到他们之间的个性差异,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因势利导。如对性格内向、敏感、疑虑心较重的学生,我们可用提醒、启发或提问之类的语言与学生交谈,也可用微笑、眼神等体态语言暗示性地批评学生。对于性格外向、反应较快、脾气暴躁的学生,则可采用商讨式的语调平等地和学生交流,循序渐进,心平气和地把批评的信息传递给他们,让他们逐步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逐步做到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不断取得进步。 2.让学生温暖 教师要有崇高的职业道德,把每个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师生之间存在着一种朋友式的关系,这样你就会用心去说服、教育学生。批评学生要充满爱心,有强烈的责任感,学生才会接近你,理解你,乐于接受你的批评。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只有处处流露出对学生温暖的关怀和无私的爱,充分信任学生,学生才会敞开心扉,跟你说真话,接受你的批评指正。 3.让学生诚服 教师批评学生时,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注意分寸和尺度,说话要留有余地,必要时可先用表扬代替批评的方式。人总是喜欢听好话的,小学生更不例外。在批评前先表扬他,让学生明白,老师不但看到了他的缺点,也看到了他的成绩。这样,学生便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改正自己的缺点,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总之,无论是理解、尊重、激励、批评,都不应该拘于一种形式,它应因人而异,因课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