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在小学音乐课中运用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是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能直观形象地展示教学过程,使教学活动立体化,它对改革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更多的应用创造型人才,都有积极的、无可取代的作用,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参与,从而在良好的教学气氛中丰富知识,增强技能,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普及,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已经成为了现代课堂教学的标志,它不仅仅为课堂创设了情境,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也加强了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尤其是在音乐课堂,多媒体把抽象的教学内容赋予形声并茂,使教学活动情景交融,为课堂教学做足了铺垫,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音乐的表现也更加准确。
那么,多媒体是否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了物尽其用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案例一:在二年级《小号手之歌》一课中,老师的课件制作非常的精美,卡通的图画、鲜艳的背景、可爱的字体,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老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问题都以文字的形式出现在了大屏幕上,一节课下来,歌曲听了两遍,学唱了一遍,其余的时间老师都是把精力放在了出示幻灯片上,而此时孩子们的视线也都停留在了大屏幕上,对本堂音乐课的主要任务没有任何印象。
案例二:在教唱歌曲《小螺号》这一课中,老师提前精心制作了很多的课件,准备着在课堂上能有精彩展示的机会,可怎知在课前两分钟的时候,电脑出现了问题,课件怎么也打不开,老师顿时傻了眼,慌作一团,把学生扔到了一边,到处找人来修,好不容易把人找来了,得到的答案却是——电脑中病毒了,暂时无法使用。老师当场就说:“那我怎么上课呢?我做的好多东西都要用呢!这可咋办?”
多媒体使用过滥,喧宾夺主;老师过分强调预设,过分依赖课件,遇到问题便手足无措,影响了教学效果,原来没有多媒体的时候我们是如何上课的呢?虽然多媒体是现代教育的先进手段,它也的确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我们也必须要清楚的认识到,多媒体是辅助我们来进行教学的,它不能代替我们教师的全部工作,充分地认识了这一点,我们再来看如何利用多媒体来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好地服务呢?
五、画龙点睛。
在多媒体课件中,我们将面对大量的相关资料,对这些资料我们一定要仔细筛选,既要使课件丰富多彩,又要避免多媒体喧宾夺主,在案例一中,教师只注重了多媒体的运用,没有考虑到教学的重点以及本质,因此偏离了课堂的方向。我们只有对教学内容与相关材料进行分析,找准课件展示的最佳时间,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六、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学习《快乐的泼水节》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傣族的风土人情,也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感受泼水节带给人们的快乐,我在导入部分选择了一个泼水节泼水的视频,配上了欢快的傣族音乐,让学生身临其境,为课堂教学做足了铺垫,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演唱的欲望。学生在多媒体课件声、色、形的渲染下,容易进入到教材特定的意境中去.
七、合理应用。
在教授《少先队员采茶歌》一课时,我端了一杯茶水来到了教室里,问学生:“你们知道老师喝的是什么吗?”学生齐声答道:“茶水.”。
“那你们指导茶的种类有哪些吗?”学生们顿时七嘴八舌地讨论了起来,课堂气氛活跃,而且非 常自然流畅的引入到了本科的教学中,我觉得这比用课件播放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就是说,多媒体的运用应遵循“低成本、高效能”的原则,我们尽量用一些常规手段来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避免多媒体使用过滥。
八、丰富内容。
音乐的多元化不仅仅在于它的表现形式、演唱发法,同时它本身也有丰富的文化背景,许多文化都渗透在音乐之中。在教学中,教师光用语言,图片等方式传授给学生是远远不够的,而运用多媒体展示让学生去体会,证这样既真实自然,也让学生的知识面得到了扩展。比如在教唱《快乐的泼水节》这首歌时,把傣族的建筑、风光风景、风土人情、歌舞形式、服装等用多媒体的形式展示,让学生充分了解这一民族的文化。
五、巧用多媒体促进教学弥漫 。
在《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利用多媒体设备开展“弥漫式教学”。
以前我在教课时,教授一首歌曲要经常倒带,一遍一遍的,又麻烦又耽误时间,现在好了,有了多媒体,我们上起课来方便的多了,利用弥漫式教学法进行教学既省时又省力。弥漫就是充满,到处都是的意思。“弥漫式教学法”就是让音乐贯穿音乐教学的始终。有时音乐是教学的重点,有时音乐是活动的背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时时沉浸在音乐中,在“润物细无声”中逐渐感知音乐、体验熟悉音乐,进而能有感情地表现音乐!
总之,多媒体课堂教学是课堂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作为音乐教师,我们必须要清楚地认识到,多媒体终究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要正确处理课堂与多媒体的关系,必须以学生为中心避免陷入误区。只有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为音乐教学提供广阔的空间。
Ⅱ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几点感悟
“音乐教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音乐课程在新形势下应当注重倡导关注学生的发展,善待生命的自主性,尊重生命的独特性,发掘生命的创造性,让小学生的兴趣和向往、生活和理想、生命和创造在生机勃勃的课堂环境中焕发和飞扬起来。”课堂教学形式的丰富,内容的形象,情感价值的直观体现是音乐课堂教学的要求,这也是让学生从音乐中感受,从音乐中体验美,从而使学生身心得到愉悦,使学生充分领悟音乐的魅力。另外,现在学生的知识来源丰富,不仅仅局限于报刊杂志和广播电视,所以做为一名音乐教师合理的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不光使学生的视野得到开拓,使许多抽象的音符变得简单明了,便于理解,同时还会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好的引导学生理解音乐的内涵与意义。
当然,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应该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不能因为用而用。我们常常看到教师一节课仅仅依靠课件、视频、录音机来授课,而传统的示范唱、领唱、指挥、节奏,甚至于板书消失得无影无踪,使人感到这堂音乐课是不是谁都能来上,教师的个性,教师吸引学生的基本功,教师组织教学引领学生学习的通通都不重要了吗?这就是,突然没电了,这课也别上了。所以,信息技术的运用应当有个度,应当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
首先,新授课的运用,要有分寸感,要合理。
众所周知,音乐中歌曲的教学是学习的音乐的基础,从简单的音符开始,再到旋律的节奏感,最后到歌曲情感的体验,歌曲的拓展,这些内容使课堂内容极其丰富,所以合理的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让课堂教学更加形象,对于学生理解处理情感有很大的帮助。
比如,教学一年级《小青蛙找家》,如果单一教学这首歌,相信学生也可以很快学会,但是学习的效果不会多好,所以,导课中,课件中传来各种小动物的叫声,让学生猜一猜,之后动画视频出现一片美丽的荷塘中,一片又大又圆的荷叶上一只小青蛙在歌唱。这样通过课件的导入,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提了起来,课堂的教学有了一个好的开端,之后的教学水到渠成。
接下来,就要谈度这个问题,如果教师按照这样的发展展开《小青蛙找家》这节课,不弹琴,不范唱,不打节奏,不用小乐器练习拍子,完全依靠课件、录音机,而教师只是一个将这些电子设备联接起来的人,有什么意义,学生是否可以真正从内心情感中体会到这首儿歌的可爱呢?所以,教师个人魅力的体现恰恰不需要用信息技术手段。反复的范唱试唱,教师的丰富情感表现直接感染着学生;学生最喜欢的小乐器打击节奏,还有学生最喜欢的音乐游戏和角色扮演,边唱边跳边表演,这时的课堂教学效果显著,学生很快就体会到小青蛙欢快的心情了。
所以说,新授课中信息技术的运用不能掩盖住了学生的表现,更不能掩盖住教师的教,学生是和人来学习,不是和机器,所以教师的人格魅力,情感价值在课堂上直接影响着学生,使学生真正受益的是教师恰当运用信息技术后将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将学习方法渗透给学生,将音乐的美感影响给学生。
其次,欣赏课的运用,要内容丰富,要恰当。
当然,音乐课并非都是新授课,欣赏课也占了很大比重,这时信息技术手段可以适当的多用一些,尤其是中高年级的欣赏课时,教师的讲解只能起到引导与提示的作用,而当学生达到一定认知能力的时候,体验音乐的美感就有了千差万别,如同人生的每一个阶段读《红楼梦》都有不同的感悟一般。
比如四年级《彼得与狼》这一课中,各种乐器的运用是教师拿嘴讲不清楚的,而且教师也不一定有这样的本事,能将每一件乐器都熟练掌握。所以,当比较抽象的欣赏交响乐,配以合适的画面,信息技术就是最好的帮手。反复欣赏过乐曲后,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听里面都会出现哪些乐器,之后,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听和看各个乐器在单独演奏的特色与特点,让学生学着分辨,通过听和看还体验乐器的不同点与与众不同的特色。之后,在教师的引导之下,体验乐曲的故事背景、创作情况以及所表现的情感,最后,再听,再看,从而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感受与收获。最后,可以通过引深,来体验作家其它作品。
所以,欣赏课大可多用来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未知的知识,从而体验来自于世界知名乐曲带来的美感和愉悦心情。
因此,基于这两点,我们可以看出一位音乐教师,应该用个人高超的音乐素养来折服学生,让学生欣然地接受你音乐上的造诣,喜欢你的课,才能上好你的课,而信息技术手段只是一个助手,仅仅是应教学需要来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仅仅是一样比较好用的教具而已,所以,音乐教学要处理好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真正做到既使学生得到的美的感受,愉悦身心,获得知识,又让教师开开心心上好课,不断展示个性,激发教学的热情与积极性,这难道不是我们教学的目的吗?
Ⅲ 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小学开设音乐课堂的主要目的是从小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挖掘学生的音乐潜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奠定基础。但是,目前我国很多学校在教学中都存在一些问题,音乐课堂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教学方法存在些许不足,虽然信息技术已经逐渐使用,但是并未对教学效果带来很大的改善,导致学生对音乐的接受水平还比较低。只有充分发挥、正确利用信息技术,改善这些问题,才能使音乐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提高。
1 目前我国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从目前许多小学教育的结构来看,大部分学校虽都设置了音乐教学课堂,但是教学效果却不明显,甚至有的课堂形同虚设。我国小学音乐教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教学设备、音乐器材缺乏。部分学校缺乏基本的教学设备,如专用音乐教室、教学音响设备等,音乐器材也存在缺乏情况,如钢琴、手风琴,等等。②课时量少。大多数小学一般每周只安排两节音乐课,有的学校教师甚至连这两节课也要占用,去上其他的主课。③教师水平有限。很多学校的音乐教师奇缺,一些学校只有一名教师,有的甚至没有,由其他学科的教学兼任。④教学方式不正确。一些学校由于受到设备缺乏等条件的限制,音乐课只是在各自的教室里面上,教学内容就是教学生唱几首简单的歌。不仅枯燥无味,而是忽视了音乐教学的目标和方向,没有达到开设音乐课程的目的。⑤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一些学校的音乐教师只会简单演示,信息技术在教学上的其他优势如高效、模拟情境、资源丰富等都没有体现。
2 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具有传统教学方式不可比拟的优势,如信息技术可以跨越时间、空间的界限,能够获取丰富的教学资源,能够直观、形象地展示信息,等等。因此教师要能够合理并且善用这些优势,就能在音乐课堂上发挥信息技术的魅力,同时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笔者认为,从当前音乐教学的现状来看,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1 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同时要加强自身信息技术应用的能力
在新时期,尤其是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要把音乐课当成一堂实实在在的课重视起来,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要与时俱进,学会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探索新的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2.2 教师要善用信息技术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
在传统的教学中,音乐教学呈现出设备不足、课时量少、教师音乐水平不足的问题。在教学设备方面,一方面学校要加大设备的引进,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向学生模拟情境或展示乐器,让学生能够通过信息技术来认识并了解这些未知的东西,从而增加学生的音乐视野,让学生明白音乐并不是仅仅通过模仿来学会唱歌就可以的,而是包含了很多其他的内容;针对课时少的问题,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简化教学内容,减少不必要的板书或阐述时间,直观地呈现教学内容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此外,教师还可以运用信息技术丰富的教学资源来扩充教学容量;在教师音乐教学方面,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去查找一些优秀的教学案例,结合自身教学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整理规划,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师的教学相长。
2.3 利用信息技术优化音乐课堂
2.3.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在音乐教学中如果教师注意音乐审美教学的培养,就可以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但是,教师就先应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驱动下,让学生自主学习、思考,自然而然地培养自己对于音乐的感知能力。
例如,在教授《新年好》这堂课时,教师事先可以从互联网下载一些关于新春的图片和视频,营造新春的氛围,同时配备一些轻松活泼的音乐,让学生先感知这些音乐欢快的旋律,体会这种欢乐的气氛,让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记忆深刻,了解了歌曲的内容和意境后,学起来也事半功倍,同时还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学生对于音乐的认知和艺术情感。
2.3.2 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感受不同音乐的魅力
除了教师要在遵照新课程标准所设定的目标计划与任务下进行合理、完善、科学的教学体系建设外,还可以在基本乐理、视唱等平时的音乐教学中涉猎一些其他具有民族特色的或不同风格的音乐,让学生鉴赏。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网络从国外歌曲中选择一些经典的、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的音乐进行赏析和学习。
3 结语
整体来说,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按照新时期新课改教学目标的要求来实施自己的教学任务,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以丰富多彩、轻松和高效的教学方法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这样才能和学生们一起在音乐学习中得到共同进步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