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为什么说欧洲民间音乐是西方音乐的源流
因为西方音乐就是各种不同民族不同音乐的融合
仅供参考
Ⅱ 欧洲的艺术音乐与欧洲的民间音乐有什么联系
欧洲民族民间音乐和世界其他地区一样,同样是音乐家们创作的源版泉。欧洲的艺术音乐(专权业音乐家创作的而音乐)在近几个世纪得到高度发展,几代音乐大师们创作了大量体裁多样、章法严谨、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的音乐作品。尤其是浪漫注意音乐和民族乐派音乐大量吸收、运用了欧洲民族民间音乐的素材。一些民间舞曲也被大师们采用创作出数不胜数的名曲。而一些专业作曲家创作的通俗性音乐又经常由民间歌手和民间乐队表演。
欧洲民间音乐的特征:音阶呈多样化,主要是七声音阶;除东欧的节拍比较复杂外,其他地区大多采用均分节拍;歌曲多采用分节歌结构。
欧洲不同地区、国家中常见部分相似的歌曲旋律,这是中世纪再欧洲漂泊的游吟歌手为统一的欧洲文化做出的贡献。歌曲体裁主要有叙事歌、爱情歌曲、节庆歌曲(包括宗教节日和世俗庆典)等,种类繁多的乐器和器乐曲也是欧洲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较具特色的有苏格兰的风笛、意大利的曼陀林和罗马尼亚的排箫等
Ⅲ 欧洲民间音乐有哪些特点
第一个,分节歌。分节的,分节歌就是一个曲调配上多段的诗句组成的歌词,并且歌词常常押韵,这个叫分节歌结构,现在我们都很常见的。
第二个,音阶是多样化的。他们儿童歌曲常常就用两三个音,五声音阶也不少,但主要是七声音阶。五声音阶不是中国独有的,中国当然五声音阶是它的很主要的特点,但是爱尔兰也是五声音阶,苏格兰也是五声音阶,匈牙利也是五声音阶,有很多。但是大多数来说,欧洲人还是以七声音阶为主。
第三个,大多采用均分节拍。就是平均的3/4、2/4、4/4,每一小节都是平均的。东欧的节拍比西欧要复杂,常常有一种奇数的节拍:3/8、7/8、9/8。
第四个,它歌唱风格有两种。一种古老的欧洲风格,比较放松的,音色比较清晰,曲调比较简单,很少用装饰音,很平的吧,合唱当中多声部用得很多,这是欧洲大部分地区的风格;另一种欧亚风格唱法,叫欧亚风格,唱法比较紧。
第五个,就是主要的歌曲体裁,有史诗和叙事歌,爱情歌曲,节庆歌曲,包括宗教的,还有世俗的庆典,还有舞曲。这是它的歌曲体裁。
第六,游吟歌手的旋律。它在中世纪有一大批游吟歌手,到处漂泊流浪,到处唱歌弹琴啊,这些人呢是起了很大作用,他实际上把欧洲的文化,起了个统一的作用,特别是欧洲的音乐,特别是西欧。流浪艺人不叫流浪艺人,叫游吟歌手。
Ⅳ 简述欧洲民族音乐体系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影响较大的有本世纪初勋伯格的十二音体系和斯特拉文斯基的新古典主义等。勋伯格的十二音作曲法彻底废弃了统治欧洲音乐近400年的调性体系,十二个音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这一体系为他的弟子贝尔 格所继承。斯特拉文斯基的新古典主义崇尚复调和对位法,在调性方面采用多调性,并不象勋伯格的无调性走的那样远。
欧洲不同地区、国家中常见部分相似的歌曲旋律,这是中世纪在欧洲漂泊的游吟歌手为统一的欧洲文化做出的贡献。歌曲体裁主要有叙事歌、爱情歌曲、节庆歌曲(包括宗教节日和世俗庆典)等,种类繁多的乐器和器乐曲也是欧洲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较具特色的有苏格兰的风笛、意大利的曼陀林和罗马尼亚的排箫等。
(4)欧洲民间音乐课标扩展阅读
欧洲的艺术音乐(专业音乐家创作的音乐)在近几个世纪得到高度发展,几代音乐大师们创作了大量体裁多样、章法严谨、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的音乐作品。
尤其是浪漫主义音乐和民族乐派音乐大量吸收、运用了欧洲民族民间音乐的素材。一些民间舞曲也被大师们采用创作出数不胜数的名曲。而一些专业作曲家创作的通俗性音乐又经常由民间歌手和民间乐队表演。
影响较大的有本世纪初勋伯格的十二音体系和斯特拉文斯基的新古典主义等。勋伯格的十二音作曲法彻底废弃了统治欧洲音乐近400年的调性体系,十二个音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这一体系为他的弟子贝尔 格所继承。斯特拉文斯基的新古典主义崇尚复调和对位法,在调性方面采用多调性,并不象勋伯格的无调性走的那样远。
本世纪特别是战后西方音乐发展流派众多,如无声音乐、噪声音乐、微分音乐等,电子合成器等新的技术手段更为标新立异的音乐家们提供了新的武器。西方音乐发展潮流日益多元化。
Ⅳ 欧洲民间古典音乐
"斯卡布罗集市"是古典音乐吗?我发现无论提问还是回答者很多来这里的版人都没有明确什权么是古典音乐这个概念。而且“欧洲民间古典音乐”这个说法也有待探讨,民间音乐是民间音乐,古典是古典,自然民间音乐有很多正式的题材,古典音乐也向民间音乐吸取营养,但二者终有区分不应混淆一谈。
古典音乐有民族乐派的说法。你可以听听英国作曲家沃恩.威廉斯的《绿袖子幻想曲》《云雀飞翔》感受下古典音乐的田园魅力。
Ⅵ 欧洲的艺术音乐(音乐家创作的音乐)与欧洲的民间音乐有什么联系试举例说明
欧洲民间音乐的一般特征是: 第一个,分节歌。分节的,分节歌就是一个曲调配上多段的诗句组成的歌词,并且歌词常常押韵,这个叫分节歌结构,现在我们都很常见的。 第二个,音阶是多样化的。他们儿童歌曲常常就用两三个音,五声音阶也不少,但主要是七声音阶。五声音阶不是中国独有的,中国当然五声音阶是它的很主要的特点,但是爱尔兰也是五声音阶,苏格兰也是五声音阶,匈牙利也是五声音阶,有很多。但是大多数来说,欧洲人还是以七声音阶为主。 第三个,大多采用均分节拍。就是平均的3/4、2/4、4/4,每一小节都是平均的。东欧的节拍比西欧要复杂,常常有一种奇数的节拍:3/8、7/8、9/8。 第四个,它歌唱风格有两种。一种古老的欧洲风格,比较放松的,音色比较清晰,曲调比较简单,很少用装饰音,很平的吧,合唱当中多声部用得很多,这是欧洲大部分地区的风格;另一种欧亚风格唱法,叫欧亚风格,唱法比较紧。 第五个,就是主要的歌曲体裁,有史诗和叙事歌,爱情歌曲,节庆歌曲,包括宗教的,还有世俗的庆典,还有舞曲。这是它的歌曲体裁。 第六,游吟歌手的旋律。它在中世纪有一大批游吟歌手,到处漂泊流浪,到处唱歌弹琴啊,这些人呢是起了很大作用,他实际上把欧洲的文化,起了个统一的作用,特别是欧洲的音乐,特别是西欧。流浪艺人不叫流浪艺人,叫游吟歌手。他们的这些表演呢,他原来有的是宫廷里的,有的是民间的,然后在全欧洲,特别是西欧到处表演,最后这些旋律、这些歌曲全部传到,各个地方都有,弄不清哪儿是哪儿的,这个对整个欧洲的文化统一是起了一定作用。欧洲民间音乐的一般特征是: 第一个,分节歌。分节的,分节歌就是一个曲调配上多段的诗句组成的歌词,并且歌词常常押韵,这个叫分节歌结构,现在我们都很常见的。 第二个,音阶是多样化的。他们儿童歌曲常常就用两三个音,五声音阶也不少,但主要是七声音阶。五声音阶不是中国独有的,中国当然五声音阶是它的很主要的特点,但是爱尔兰也是五声音阶,苏格兰也是五声音阶,匈牙利也是五声音阶,有很多。但是大多数来说,欧洲人还是以七声音阶为主。 第三个,大多采用均分节拍。就是平均的3/4、2/4、4/4,每一小节都是平均的。东欧的节拍比西欧要复杂,常常有一种奇数的节拍:3/8、7/8、9/8。 第四个,它歌唱风格有两种。一种古老的欧洲风格,比较放松的,音色比较清晰,曲调比较简单,很少用装饰音,很平的吧,合唱当中多声部用得很多,这是欧洲大部分地区的风格;另一种欧亚风格唱法,叫欧亚风格,唱法比较紧。 第五个,就是主要的歌曲体裁,有史诗和叙事歌,爱情歌曲,节庆歌曲,包括宗教的,还有世俗的庆典,还有舞曲。这是它的歌曲体裁。 第六,游吟歌手的旋律。它在中世纪有一大批游吟歌手,到处漂泊流浪,到处唱歌弹琴啊,这些人呢是起了很大作用,他实际上把欧洲的文化,起了个统一的作用,特别是欧洲的音乐,特别是西欧。流浪艺人不叫流浪艺人,叫游吟歌手。他们的这些表演呢,他原来有的是宫廷里的,有的是民间的,然后在全欧洲,特别是西欧到处表演,最后这些旋律、这些歌曲全部传到,各个地方都有,弄不清哪儿是哪儿的,这个对整个欧洲的文化统一是起了一定作用. 十九世纪中叶,东欧、北欧和俄罗斯作曲家在吸取西欧浪漫主义音乐创作经验的同时,着重民族音乐的建立和发展。他们努力创作既具有本国民族音乐特色,又能表现本民族的性格、愿望和生活的音乐作品。这些民族乐派的作曲家主要有俄罗斯的格林卡与,“强力集团”(以发展俄罗斯民族音乐为主旨的作曲家集团,包括有:巴技基列夫、居伊、鲍罗丁、里姆斯基一柯萨科夫、穆索尔斯基等五人)及捷克的斯美塔那、德沃夏克;挪威的格里格5芬兰的西贝柳斯等。波兰的肖邦和匈牙利的李斯特则兼属浪漫乐派与民族乐派。
Ⅶ 欧洲民间音乐的分类及特点。举几个具体的例子。
希望满意哦!!!!!!
一般而言,“民间音乐”的概念相当广泛。试用下面的定义加以限定:民间音乐是受城市文化影响最少的那一阶层人民的音乐,是或多或少有着时间和空间限度的音乐,这种音乐是受到音乐的冲动而即兴创作的。 根据这个定义,农民受城市文化的影响最少,他们是民间音乐的传播者和宣传者。由于不受城市文化的影响,农民用他们自己的传统方式创造了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所需要的财富。这种原始的情况今天仍可在未开化的人群中间看到。
东欧的农民经过若干阶段发展到现在,他们或多或少地受了城市的影响,(至少在文化产物上)特别是受到西欧的影响,有的时间长些,有的短些。经过一定的时期,这种外来影响的成分被吸收了,使艺术与原来的不同了。这样,民间艺术,或者说,民间音乐就形成了它自己的风格。这种看法,正包含着上述的时间和空间的延续。由于外来成分的吸收不能靠某一个人来完成,而要靠众多人群世代相传。所以在这段传播时期,外来成分经历了一定的变化,而且还掺杂了其他成分。 至于民间音乐的起源问题,是题外话,在定义中没有考虑到。 可以推测,现在所有著名的欧洲民间音乐,究其渊源,都受到其他艺术或流行艺术音乐的影响。
1)
分节歌。分节的,分节歌就是一个曲调配上多段的诗句组成的歌词,并且歌词常常押韵,这个叫分节歌结构,现在我们都很常见的。
2) 音阶多样化的。他们儿童歌曲常常就用两三个音,五声音阶也不少,但主要是七声音阶。五声音阶不是中国独有的,中国当然五声音阶是它的很主要的特点,但是爱尔兰也是五声音阶,苏格兰也是五声音阶,匈牙利也是五声音阶,有很多。但是大多数来说,欧洲人还是以七声音阶为主。
3) 大多采用均分节拍。就是平均的3/4、2/4、4/4,每一小节都是平均的。东欧的节拍比西欧要复杂,常常有一种奇数的节拍:3/8、7/8、9/8。
4) 歌唱风格有两种。一种古老的欧洲风格,比较放松的,音色比较清晰,曲调比较简单,很少用装饰音,很平的吧,合唱当中多声部用得很多,这是欧洲大部分地区的风格;另一种欧亚风格唱法,叫欧亚风格,唱法比较紧。
5) 主要的歌曲体裁有史诗和叙事歌,爱情歌曲,节庆歌曲,包括宗教的,还有世俗的庆典,还有舞曲。这是它的歌曲体裁。
6) 游吟歌手的旋律。它在中世纪有一大批游吟歌手,到处漂泊流浪,到处唱歌弹琴啊,这些人呢是起了很大作用,他实际上把欧洲的文化,起了个统一的作用,特别是欧洲的音乐,特别是西欧。流浪艺人不叫流浪艺人,叫游吟歌手。他们的这些表演呢,他原来有的是宫廷里的,有的是民间的,然后在全欧洲,特别是西欧到处表演,最后这些旋律、这些歌曲全部传到,各个地方都有,弄不清哪儿是哪儿的,这个对整个欧洲的文化统一是起了一定作用。
在我们大谈欧洲古典音乐是一种世界文化的同时,往往容易忽视的是在其中却也包含着许多民族因素,无论是古典乐派、浪漫乐派的作曲家都难以割舍他们与各自民族文化间的联系,因此,其创作首先应该是民族的,其次才能看作是世界的。在创作中融入民族特性,可说是人类艺术创造所追求的共同目标。
一、音乐文化中的民族特征集中体现在民族民间音乐之中音乐文化中的民族特征,是音乐历史中一直存在的因素。无论任何时代、任何国家以及任何作曲家的音乐,都具有其民族特征。实质上,音乐的民族特征是由不同民族和国家客观存在的文化特征决定的。因为各民族都有其不同的语言音调、不同的生活情趣、不同的心理素质和不同特征的民间音乐文化积累。所以音乐的民族特征比较持久、比较集中地反映在传统的民族民间音乐之中。
在专业音乐创作中,民族特征的表现不仅限于音乐语言和表现手法上,还表现在题材内容和体裁形式上。
在音乐语言上,主要反映在民族民间音调的广泛运用或以民族民间音调为基础进行加工改编和再创造。在表现手法上,运用本民族喜闻乐见的创作技巧、表现手法。在题材内容方面,反映本民族的现实生活,赞扬人民及其英雄主义业绩。还反映对祖国光荣历史的缅怀,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不但体现民族的愿望和性格,还表现民族传统风格和艺术爱好。在体裁形式方面,同样自觉地继承民族的传统,满足各民族的审美习惯和特殊兴趣 。
在欧洲古典音乐专业作曲家作品中,由于历史背景和表现上所追求的审美理想的差异,各个时代、各个乐派、各个作曲家音乐作品所体现的民族特征情况是有所不同的。
二、古典乐派民族特征是启蒙意识的自然流露欧洲古典主义作曲家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均广泛地把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素材运用到创作之中。
“交响曲之父”、“弦乐四重奏之父”海顿(1732——1809)的音乐创作与德国、奥地利民间音乐音调、句式、结构、风格联系密切。如《G大调第94(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主题、《F大调弦乐四重奏》第二乐章《小夜曲》,方整的乐句、简朴的和声赋予他风格简洁、清新的特征。其交响曲第三乐章小步舞曲、第四乐章明快的舞曲风格也带有德、奥乡土音乐的特点。
“音乐神童”莫扎特(1756——1791)是歌剧和交响乐作曲家。在歌剧《魔笛》中采用德奥民间风格的通俗歌曲和新教圣咏式音调,获得很大的成功。他是旋律大师,善于把德奥民间音调和意大利抒情风格融汇在一起,创造莫扎特式的、富歌唱性、洋溢诗意的美妙的旋律。
乐圣贝多芬(1770——1827)集古典大成、开浪漫先河。资产阶级革命的先进社会思想,成为他创作的思想核心,贝多芬是第一位把音乐艺术和人类命运结合在一起的音乐家。他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喜欢听农村乐师们奏乐,并将此体现在创作之中,在《F大调第六(田园)交响曲》、《F大调第八交响曲》中都出现德奥乡村乐队演奏民间舞曲的淳朴形象。《d小调第九(合唱)交响曲》中的《欢乐颂》洋溢着德国民间歌谣中特有的恳切、质朴、热情的情感。据罗曼?罗兰研究贝多芬表达群众共同感情时,如爱情、友谊、婚礼等,常引用民歌旋律。
欧洲古典主义作曲家音乐中的民族民间因素,是他们的启蒙意识对现实生活的一种自然流露。是他们接近
现实生活“到民间去”、“回到自然去”的美学思想的具体表现。体现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时代精神:反抗封建束缚,坚定乐观、勇于奋斗的民主精神和深刻的人道主义精神,高度完美和谐。因此可以说古典主义音乐中的民族民间特征是一般性的,并没有其他别的意义,是启蒙意识和民主精神的自然流露与反映。
三、浪漫乐派音乐深深植根于各自民族音乐传统基础之上浪漫乐派作曲家舒伯特、韦伯、肖邦、勃拉姆斯、威尔第等人的音乐创作深深植根于本民族音乐传统基础之上,音乐艺术强调民族特征。
“艺术歌曲之王”舒伯特(1797—1828)从小熟悉奥地利民间音乐,其作品广泛利用民间歌曲、风俗舞曲、进行曲和生活中的流行歌曲音调。分节歌这一源于民间的歌曲形式,也成为舒伯特歌曲的基本“骨架”,正因为如此,他的许多名曲后来成为广为流传的创作民歌,如《野玫瑰》、《鳟鱼》、《菩提树》等。
这种通俗淳朴的歌曲,又成为舒伯特器乐作品的主要构成因素。钱仁康教授说:“歌曲化的旋律,歌曲式的织体,歌曲性的音乐思维,在舒伯特的交响曲、室内乐创作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并成为舒伯特以后浪漫主义音乐创作的重要特征。”(《音乐艺术》1979年第一期)。德沃夏克在评价舒伯特的音乐创作时说:“他的《未完成交响曲》和《C大调交响曲》……其中最有特色的也许是俯拾皆是的歌曲式的旋律,他把歌曲用进了交响曲,并移植的如此巧妙,舒曼不仅要说这些乐队声部类似人声了。”(《音乐译文》1981年第六期)
因此,通俗性和民族性普遍存在于他的创作之中,成为他鲜明的创作特征。
德国浪漫主义民族歌剧创立者韦伯(1786——1825)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1821年6月在柏林首演的民族歌剧《自由射手》(又译作《魔弹射手》),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其曲调成为家喻户晓的流行歌曲,市场出售商品也以剧名为商标,如“魔弹射手牌啤酒”、“魔弹射手式女装”。该剧取材于德、捷广 为流传的“黑猎人”民间传说,舞台上展示了一幅幅地道的北德森林乡民风俗画。歌剧的发展作出过贡献,不过他们的《魔笛》、《费德里奥》中的“民族性”尚不完备,虽用了德语歌词,音乐也具德国特色,但描绘的却是东方的神话或西班牙的故事,而《自由射手》以浓郁的民间气质的音乐素材(猎人的合唱、姑娘的歌谣、乡民们的阿勒曼德舞)和德语说白的“歌唱剧”的传统样式,致力于德国偏僻村庄、森林景色的描绘和德国民族思想感情的表达是十分成功的。
浪漫乐派钢琴诗人肖邦(1810—1849)是波兰爱国主义钢琴家、作曲家、中欧民族乐派先驱,其作品极富独创性和民族性。玛祖卡、波罗奈兹贯穿其一生的创作生涯,他把这两种波兰民间舞曲体裁提高到音乐会乐曲体裁水准。他作有57首玛祖卡舞曲,创造性地运用其特性节奏与民间调式和声,使其更具有鲜明的民间色彩和波兰民族气质,成为充满诗意的器乐小品。作品中有对民间风笛的模仿(《C大调玛祖卡》,Op .24之二),有的采用主属和弦交替演奏,刻画民间乐手演奏的声响(《D大调玛祖卡》OP.33之二)。他作有15首波罗奈兹舞曲,完全脱离了舞蹈,不再是炫技式的外在效果,注入严肃的思想内容,成为风格独特,刚毅、豪放进行曲式的戏剧性音诗。肖邦把波奈兹舞曲同战场、军队、古波兰的荣耀连在一起。这两种舞曲体裁都体现了同波兰祖国精神的联系。
浪漫主义音乐全盛时期德国最后一位古典主义者勃拉姆斯(1833—1897),对民族民间音乐抱有深厚感情,他是德奥艺术歌曲的又一名大师。其200多首独唱艺术歌曲,绝大部分属于民歌性质的抒情歌曲。歌词充满民间生活气息,音调与节奏都与民间音乐紧密相联,曲式简洁凝炼,多采用起源于民间歌曲形式的分节歌。如《摇篮曲》(OP.49之四)是从一本《德意志儿童绘画读本》里选取童谣编成歌词,分节歌形式,圆舞曲基调,轻轻荡漾的伴奏音型。再如《徒劳小夜曲》(OP.84之四)是从下莱茵地区的一首民歌中选出编为四段歌词,旋律接近德国民间舞蹈歌曲的质朴风格。《永恒的爱》(OP.43之一)是用斯拉夫民歌谱成的。勃拉姆斯1869年和1880年创作发表的4卷21首《匈牙利舞曲》,吸收了斯拉夫和匈牙利民间音乐的曲调和韵律特点,生动地表现了匈牙利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民族性格。
歌剧之王威尔第(1813—1901)是欧洲乐坛享誉最高的歌剧作曲家,他的信念是“人人都应保存其民族所专有的特点。”(列维克《外国音乐名作》第三册325页)其歌剧旋律极富形象性、抒情性和戏剧性,这些旋律多以民间曲调为基础,朴素、通俗、鲜明、易记,新歌剧一旦上演,其中许多曲调不胫而走广为 传唱。如《茶花女》中的《饮酒歌》、《弄臣》中的《女人爱变卦》(后被人重新填词改名为《夏日泛舟海上》成为创作民歌)就烩炙人口,而《游吟诗人》中的《火焰上升》几乎已成为民间歌曲了。
浪漫主义乐派的形成正处于19世纪欧洲各国民族意识觉醒的时期,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在音乐史上出现了第一个这样的时期,即强调民族差异和民族价值,在音乐艺术发展过程中,民族特征产生决定性影响的时期。浪漫乐派就其本质来说,无论旋律音调、表现方式,均受民间音乐的影响,并深深植根于各自民族音乐传统的基础之上,强调民族特征和继承民族传统。
四、民族乐派普遍追求并刻意表现民族特征借以激发民族意识、 提高民族觉悟.
由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随之而来的19世纪20—30年代的革命风暴席卷了欧洲大地,欧洲各国——尤其俄国和北欧各国民族意识、民族感情日益增强,反对民族压迫、争取民族独立的革命斗争风起云涌。同时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浪漫主义思潮的掀起,欧洲各地区进入了民族文化兴起的时期。民族乐派的诞生,显示了民族文化开始走向了繁荣。
民族乐派是浪漫乐派的一个分支,无论美学观点和创作方法,都和浪漫乐派一脉相承。他们把浪漫乐派所强调的“个性”扩大为“民族性”,把“个性化”发展为每一个民族都具有不同于其他民族的表现特征。其结果,浪漫乐派所强调的民族民间特征,在民族乐派手中就更加突出而全面了。
俄罗斯民族音乐之父、民族乐派的奠基人格林卡(1804—1857),1836年创作上演的古典民族歌剧《伊凡?苏萨宁》是一部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历史题材的“祖国英雄悲剧”。作曲家采用了丰富的俄罗斯民谣,借用世界歌剧艺术的形式,汲取德国、意大利浪漫乐派技巧而创作的独具民族风格的第一部俄国民族歌剧。1884年创作的《卡玛林斯卡雅幻想曲》,采用了两支俄罗斯民间广为流传的歌曲和舞曲——婚礼歌《从山后,从高高的山后》、舞曲《卡玛林斯卡雅》作为主题,用交响音乐的形式进行变奏展开,鲜明地刻画了俄罗斯农村生活风俗图景和俄罗斯民族性格。它成为俄罗斯交响音乐基石,正如柴科夫斯基所说:“所有的俄罗斯交响音乐,都是从《卡玛林斯卡雅幻想曲》中孕育出来的。”格林卡十分重视从俄罗斯的民族诗歌中,从俄罗斯民族民间音乐中汲取营养。正如他的座右铭所示:“创作音乐的是人民,而我们艺术家只不过把它编成曲子而已。”古老的农民歌曲、俄罗斯教会音调、城市生活歌曲和舞曲等,都是他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在和声上尽量避免浓重的纵向和弦性四声部和声法,而采用俄罗斯特有的复音、复曲调技法。他的创作实践为俄罗斯民族乐派进入世界音乐先进之林铺平了道路。
浪漫时期鲜有的全才柴科夫斯基(1840—1893)是位极富个性的作曲家。他的音乐语言,在技巧上受德、法影响,是具有世界性特点。他的作品中,欧洲式华丽优雅的风格,胜于俄国式朴素的乡土色彩。事实上他的音乐仍是根生于民族、民间的现实土壤之中,有些作品直接采用和发展了俄罗斯民间歌曲、舞曲和城市人民歌曲。如《如歌的行板》取材于乌克兰民歌《万尼亚坐在沙发上》,《第四交响曲》终曲乐章是以俄罗斯民歌《田野上一棵白桦树》的旋律为基础创作的。《[b]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第三乐章主题来自另一首乌克兰民歌《来吧,伊凡卡》。俄罗斯的民族题材、民族性格始终贯彻在他的音乐创作之中,因此他的音乐仍主要是独具个性的俄罗斯式的。
19世纪下叶捷克民族乐派最重要的作曲家德沃夏克(1841—1904)七十年代末出版了二册16 首《斯拉夫舞曲》,这些包含有波尔卡、斯科契娜、孚利安特、奥特兹美克、波罗奈兹、杜姆卡等捷克、斯洛伐克、波兰、乌克兰等众多民族舞曲体裁而举世闻名,得到国际音乐社会的广泛赞誉。九十年代初他就任纽约国立音乐学院院长期间,创作了e小调第九《新世界交响曲》,作品中既采用了含有印第安民歌曲调的音调核心(但反对直接引用原始民歌旋律),又巧妙地织入了波希米亚音乐所特有的气质;既表达了对美国印第安人的深情,又怀有对捷克故国的乡愁,抒发了远离家乡的波希米亚人的爱国赤子之心。这部作品结构严谨、旋律优美、民族风格浓郁,是一部思想深刻、通俗易懂的经典作品。德沃夏克在美国艺术音乐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是位国际性的捷克民族作曲家。
匈牙利新民族乐派的代表、民族音乐学家、作曲家、教育家巴托克(1881—1945),一生花了几十年的时间搜集、整理和研究民族民间音乐,成绩卓著。他与同窗好友音乐教育家柯达伊(1882—1967)提出“对匈牙利民族音乐再认识”的论点震动全欧音乐界。巴托克为了进行民族民间音乐的比较与研究,从中找出匈牙利民间音乐的“音乐母语”,把民歌的搜集活动,扩展到匈牙利本土以外的地区:斯洛伐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乌克兰、南斯拉夫、土耳其以及北非地区。搜集、记录了6000多首民歌,出版了近2000首。摸索出一套系统科学的搜集分析方法,对民俗音乐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利用土生土长的匈牙利民间音乐素材,花了10年的时间创作编写了《献给孩子们》、《小宇宙》等钢琴曲集,具有巨大的教育价值。
从以上论述,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民族乐派普遍追求并刻意表现其自身的民族特征,他们艺术目标明确,行为自觉,欲使音乐文化成为激发民族意识和提高民族觉悟的手段。这是在新的思想和民族解放斗争背景下,由作曲家的民族意识和对自己国家民族的特殊感情所决定的。
五、从欧洲古典音乐民族特性的分析研究中可得到几点启示。
1.大凡有成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的音乐家,可以说都是民族音乐家。他们的作品都具有“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赵fēng@①教授语)重要特征。世界各国专业音乐创作,尽管其音乐中心特征有所不同,但在音乐创作中,将民族性作为共同追求的艺术目标这一点毫无例外。正如里姆斯基?柯萨科夫所说:“没有民族性的音乐是不存在的。实际上一般认为是全人类的音乐都是具有民族性的。”
2.加强欧洲音乐文化及世界音乐文化的学习,重视多元化音乐教育的全球意义,为中国民族音乐走向世界铺路垫石作出贡献。“欧洲音乐中心论”在我国音乐界,尤其在专业音乐教育圈内影响较深,应花大力气进行批判、转变观念,正确处理好中西音乐关系。在师范音乐教育中,笔者认为在加强民族音乐教育的同时,还应加强欧洲及世界音乐文化的学习与研究。最近一位美国音乐教育专家来信问到:“听说中国教育工作者有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的观念,现在是否有学好世界音乐文化为走向世界做准备?是否认为这是未来的必定趋势? ”(《音乐研究》93年第一期29页)我们应充分认识到重视多元化音乐教育的全球意义,应该看到几十年来西方音乐理论、技法、教育体系对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所起的全面而积极的影响。要防止在批判“欧洲音乐中心论”,加强民族音乐教育的同时,一种矛盾掩盖另一种矛盾,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学习研究欧洲及世界各国音乐理论、表现手法技能技巧、创作中的经验教训,目的在于发展我们的民族音乐,为使中国民族音乐进一步走向世界打好基础。
3.改革外国音乐史教学,在忠实于史实的前提下,从教材到讲授应突出爱国主义、人民性、民主性、民族特征主旋律。目前外国音乐史教学问题不少,使用教材多为进口教材,内容繁琐,面面俱到,重点不够突出;观点有些陈旧,甚至有不少唯心主义观点,宣扬资产阶级天才观、英雄造时势、个人奋斗;在评价音乐家及作品时有的缺乏马列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及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一分为二,只看到音乐家的历史贡献,看不到历史的局限性。当务之急,应组织国人编写观点新颖、重点突出的西方音乐史教材。教材中应弘扬外国音乐家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反对外族侵略的爱国主义精神;弘扬音乐家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热爱民间艺术、继承传统、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创造精神。在充分肯定他们的历史贡献的同时,也要全面客观地评价他们的思想、美学观点和作品的历史局限性。
鉴往而知来,历史是一面镜子。“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立足于现代,面向未来。吸收各国优秀音乐传统,发展我们的民族音乐,让中国民族音乐进一步走向世界,这就是我们学习的出发点 。
Ⅷ 求欧洲民间音乐
http://www.banzouku.com/read.php?tid=35456
欧洲民间音乐的一般特征是:
第一个,分节歌。分节的,分节歌就是一个曲调配上多段的诗句组成的歌词,并且歌词常常押韵,这个叫分节歌结构,现在我们都很常见的。
第二个,音阶是多样化的。他们儿童歌曲常常就用两三个音,五声音阶也不少,但主要是七声音阶。五声音阶不是中国独有的,中国当然五声音阶是它的很主要的特点,但是爱尔兰也是五声音阶,苏格兰也是五声音阶,匈牙利也是五声音阶,有很多。但是大多数来说,欧洲人还是以七声音阶为主。
第三个,大多采用均分节拍。就是平均的3/4、2/4、4/4,每一小节都是平均的。东欧的节拍比西欧要复杂,常常有一种奇数的节拍:3/8、7/8、9/8。
第四个,它歌唱风格有两种。一种古老的欧洲风格,比较放松的,音色比较清晰,曲调比较简单,很少用装饰音,很平的吧,合唱当中多声部用得很多,这是欧洲大部分地区的风格;另一种欧亚风格唱法,叫欧亚风格,唱法比较紧。
第五个,就是主要的歌曲体裁,有史诗和叙事歌,爱情歌曲,节庆歌曲,包括宗教的,还有世俗的庆典,还有舞曲。这是它的歌曲体裁。
第六,游吟歌手的旋律。它在中世纪有一大批游吟歌手,到处漂泊流浪,到处唱歌弹琴啊,这些人呢是起了很大作用,他实际上把欧洲的文化,起了个统一的作用,特别是欧洲的音乐,特别是西欧。流浪艺人不叫流浪艺人,叫游吟歌手。他们的这些表演呢,他原来有的是宫廷里的,有的是民间的,然后在全欧洲,特别是西欧到处表演,最后这些旋律、这些歌曲全部传到,各个地方都有,弄不清哪儿是哪儿的,这个对整个欧洲的文化统一是起了一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