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开展适宜,有效的游戏化音乐活动 挪威舞曲 中班
音乐欣赏是提高幼儿艺术素养和审美认知、审美情感的重要途径。幼儿园的音乐欣赏教学,是幼儿通过倾听音乐,对作品进行感受、理解和初步鉴赏的一种审美活动。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途径,幼儿音乐欣赏活动的实质就是情感的审美,因此,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活动应始终把握一个“情”字,使幼儿在与音乐的对话中,体验情绪,表达情意,表现情感,从而达成陶冶情操的目的。 一、以了解为前提 幼儿音乐欣赏教学的情绪体验应建立在两个“了解”的基础之上。 一是了解幼儿。幼儿是欣赏音乐的主体,因此所选择和提供的欣赏素材必须与幼儿的认知经验、情绪体验相吻合。如,《梁祝》是我国脍炙人口的民族音乐,其中的《化蝶》片段优美舒缓、回味无穷,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解读,幼儿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小班可以通过PPT演示,让幼儿感受蝴蝶翩翩起舞的情境,并通过模仿蝴蝶飞的动作感受乐曲优美的意境,在动静交替中达到欣赏的目标;中班重点在于引导幼儿感受音乐中两只蝴蝶相知相伴、相亲相爱的情感,并通过欣赏活动感受乐句的起始;大班则重点引导幼儿展开丰富的想像,通过语言、动作来表达和表现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二是了解作品。音乐欣赏以优秀的音乐作品为载体,幼儿的情绪体验也是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呈现出来的。优秀的音乐作品凝聚着作者崇高的思想感情、伟大的品质和感人的艺术美,但并不是所有的音乐作品都适合幼儿欣赏。同样以《梁祝》为例,我们一般选择《化蝶》片段,而很少选择《抗婚》片段,主要原因即在于“抗婚”所表达的奋争、无奈、悲愤交加的情绪远离了幼儿的生活经验,是幼儿难以理解和感受的。 二、以对过程的关注为要旨 关注幼儿情感体验的过程。音乐以其博大的情感魅力净化着我们的心灵,美化着我们的行为,因此在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中,我们不能仅仅关注音乐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更应该重视幼儿健康丰富的情感的培养。 大班音乐欣赏活动《渔舟唱晚》中,在幼儿首次欣赏时,由教师独奏古筝曲《渔舟唱晚》,让幼儿从视觉和听觉上感受古筝曲时而婉转柔和、时而铿锵有力的特点。第二次欣赏时,教师运用音画结合的多媒体技术让幼儿感受乐曲所表达的情绪,乐曲开始部分,展现给幼儿的是日出东山、宁静的湖泊、摇曳的渔舟的动人画面,听到的音乐是一段自由节拍的引子,古筝的声音悠远回环,营造出清晨湖畔波光粼粼、水鸟栖息的优美场景;乐曲中间高潮部分,展现在幼儿面前的是渔民欢乐的生动画面,听到的古筝乐力度渐强、速度渐快、情绪欢快热烈,此时幼儿的情绪也高涨和激动起来,似乎感受到了渔民丰收的欢乐;在乐曲的尾声部分,展现的画面是归舟远去、皓月当空,轻柔而舒缓的旋律使幼儿感受到月色的幽静,沉浸在美的遐思之中。第三次欣赏时,教师采用了分段欣赏的方式,让幼儿通过辨别三段音乐的不同和相同之处,更清楚地感受到不同节奏和不同速度的音乐营造的不同情感。幼儿在教师精心营造的音乐氛围中身临其境,情感的闸门顿时打开了,十分自然地跟着音乐模仿起渔民拉网的关注幼儿动作表现的过程。如果说“听”能引导幼儿对音乐形象展开初步联想,那么“动”则使联想进一步深化到具体形象,因此,幼儿在音乐欣赏活动中的动作表现是对音乐逐步熟悉和理解的过程。如在欣赏《狮王进行曲》时,让幼儿模仿狮王威武出行和仰天吼叫的情景,幼儿会产生莫大的兴趣;在欣赏中国民乐《金蛇狂舞》时,教师将幼儿分成两组,模仿两条龙舟你追我赶、互不相让的情景,让幼儿感受到乐曲的循环体结构,幼儿在昂扬的旋律、铿锵有力的锣鼓点子中用动作展现龙舟竞渡的情形,对乐曲的感受更为深刻。 关注幼儿想像表达的过程。音乐的想像空间是其他艺术门类所无法比拟的,这就决定了音乐欣赏教学绝对不是仅限于作品本身的内涵,而应该是一个极具开放性的过程。教师更应该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拓展幼儿的思维和想像空间,引发幼儿想像的迸发,从而将幼儿带入广袤无垠的大千世界。在小班音乐欣赏《小老鼠和泡泡糖》中,乐曲的原意是表现小老鼠偷吃泡泡糖时脚被粘住,在逃跑过程中被泡泡糖的弹性反弹回原处的情景。但在欣赏过程中,有的幼儿说:“是小老鼠在滑滑梯呢!”有的幼儿说:“是小老鼠在溜冰呢!”……幼儿的想像脱离了作品的本身,却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紧密相连,这时,教师顺势引导幼儿模仿小老鼠快乐地滑滑梯或溜冰的动作,使整个活动在幼儿自己的创作中达到了高潮,幼儿也体验到了想像和创造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三、以情境的创设为主线 “情境”二字,勾勒出一个人的内在感觉与外部因素交互作用形成的音乐教学所特有的情感境界。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种可让幼儿视、听、感、触、动的环境氛围,师幼共同分享音乐所蕴含的情感世界。幼儿本身的年龄特点也决定了音乐欣赏的水平必须在情境中进行、在情境中提高、在情境中升华。一般来说,幼儿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是由作品本身的需要、幼儿的欣赏习惯和年龄特点等因素决定,创设情境的方法也有很多种。 语言创设情境。语言是一种最普通又最特殊的教学手段,教师巧妙地使用语言,语言便会发挥神奇的妙用。在欣赏小提琴演奏的世界名曲《梦幻曲》时,教师选用了童话《梨子小提琴》来进行配乐朗诵,优美的语言将孩子们带进柔美抒情的梦幻世界,从而激发出幼儿内心世界的感受。有的幼儿说:“我觉得自己就是那只小松鼠,好像要跟着音乐一起进入梦乡了。”有的幼儿说:“我感觉到月光洒到了我身上,感觉特别舒服。”……幼儿对音乐的理解不尽相同,语言的美与音乐的美巧妙结合起来,触发了幼儿内心深处纯真的感情,从而更加投入到音乐的世界中。 光线创设情境。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恰当地使用光线,不仅能增加音乐的明暗效果,更主要的是能创设教学情境,烘托教学气氛,帮助幼儿感受音乐,更准确地体验音乐表达的情感。在欣赏音乐《挪威舞曲》时,在乐曲开始部分用暗一点的光线表现森林的神秘,在中间部分增加亮度表现精灵舞蹈的欢乐场景,在乐曲的结束部分将光线逐渐变暗,营造小精灵渐渐远去、森林恢复平静的场景。在光线的辅助作用下,幼儿在模仿小精灵舞蹈时自然欢欣雀跃,在表现小精灵远去时又自觉调整动作,用轻柔的动作代替刚才欢快的舞蹈。 图画创设情境。美术与音乐是一对孪生姐妹,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能互融互补,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彼此间的相互借用,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适当地运用图画、图谱等视觉的参与对帮助幼儿欣赏音乐大有裨益。在欣赏民乐《平湖秋月》时,教师将活动室内布置成一个以国画为主题的场景,画面上或一人举杯邀月,或二人相对而弈,月下竹影婆娑,花间虫鸟成趣,幼儿在这样的情境中伴随着舒缓悠扬的音乐,自由地展开想像和表现对音乐的理解,他们的动作也都似古代的文人墨客一般洒脱、写意起来。 桌椅创设情境。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一桌一椅也关情,幼儿桌椅的摆放也是一种情境的营造。如,幼儿欣赏《叫卖小调》时,用桌椅摆设的变化,巧妙地设置成集市的一角,教师带领幼儿站在小街两旁模仿小贩叫卖的声音,幼儿很快找到了感觉,气氛一下子热闹起来,一片叫卖声。在桌椅变化的集市中,孩子们玩着、乐着、感受着、体验着、创造着、评价着、成长着,平凡无奇的桌椅创设的情境产生了生动的教学效果。 音效创设情境。音效是指现代音乐欣赏教学中,为了提高幼儿的兴趣而选用的生活中的自然音响素材。如,利用废旧矿泉水瓶装上豆子、沙子、小石头等发出不同的声音,利用揉搓报纸模拟风雨声、敲击盆桶发出“雷电声”等。音效创设出的情境既能帮助教师营造出身临其境的活动氛围,又能激发幼儿的创造意识。
Ⅱ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这是什么乐器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图片、故事等多种途径来充分感受音乐,并通过声音、动作等来表现音乐。 2、发展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及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3、培养幼儿随音乐节奏做动作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1、热闹的森林图片一张;小提琴、笛子、大鼓、钢琴、沙锤、铃鼓、碰铃等多种乐器;小松鼠、小白兔、小鸟、小狐狸头饰各一,并布置于教室四周。 2、幼儿熟悉小提琴、钢琴、长笛、大鼓等多种乐器。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小提琴、钢琴、长笛、大鼓四种乐器,引导幼儿讨论喜欢的乐器。 指导语: (1)今天,森林里的小动物要请我们开个小小音乐会。你们看,我带来了什么? (2)你们会演奏这些乐器吗?上来试试。 (3)还有谁会演奏别的乐器? 2、引导幼儿倾听音乐,理解歌词内容。 (1)引导幼儿仔细倾听音乐。 指导语:在热闹的森林里,住着一群音乐家,我们听听他们的演奏。 (2)请幼儿说说歌曲里说了什么,并谈谈自己对音乐的感觉。 (3)教师出示热闹的森林图片,带领幼儿按歌曲节奏念歌词。 3、引导幼儿再次欣赏音乐,注意听乐曲中四种乐器音色的变化,并在此间奏处模仿演奏乐器的动作。 4、启发幼儿分角色表演音乐。 (1)自由分配角色。 指导语:森林音乐会就要开始了,现在我们来邀请一些山上的音乐家。(教师介绍四个音乐家的位置) (2)教师当指挥家,引导幼儿分角色表演音乐。 5、带领幼儿召开班级小小音乐会,鼓励幼儿自由选择乐器表演音乐。 6、教师小结。 指导语:森林音乐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6幼儿园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八只小狗抬花轿 活动目标: 1、能随音乐做动作,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2、初步了解我国民间婚礼习俗--坐花轿。 3,学会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红纱巾、红盖头、音乐磁带活动过程: 一、马兰开花"的游戏。 二、导入课题: 出示纱巾盖头上提问,我成什么了?你从哪里看见新娘子是这样的?新娘子结婚要坐什么? 三、学习游戏"抬花轿"。 (一)分段练习动作。 1、抬轿子一步一蹲稳稳地走。 2、往前冲(碎步向前快走3步)、往后退(碎步向后快退3步)。 3、颠轿(走两步,扭一扭)。 4、看新娘子(快跑4步,做两个开心的动作)。 5、下轿(做邀请的动作)。 (二)、配音乐进行游戏。 1、完整听音乐。 2、随音乐做动作。 3、听音乐完整游戏。 四、分组游戏。 1、老师扮新娘子,幼儿集体抬花轿。 2、请个别幼儿扮新娘子,集体抬花轿。 五、幼儿自主游戏。 三人一组,幼儿自由组合,一人扮新娘,两人一前一后抬花轿。 7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小老鼠和泡泡糖 活动目标: 1、 能合拍的做老鼠走、左右张望的动作,较形象的做出小老鼠拽泡泡糖的动作。 2、 把积累的生活动作变做律动动作时,需要夸张。 3、 做较大动作时,注意自己站的位置,不影响别人。 活动准备: 1、 音乐磁带 2、 事先玩国泡泡糖,对泡泡糖有感性的认识。 活动过程: 1、 听故事,按故事情节做动作。 (1)老师讲小老鼠的故事: 有一只小老鼠,在妈妈睡午觉的时候,悄悄的溜出去玩。他跑几步就左看看、右看看,跑几步就左看看、右看看,到了草地上,小老鼠一不小心,踩到了一个粘呼呼的东西。它不知道这是泡泡糖,赶忙用手去拽,呀!泡泡糖粘到受上手上了,它用另一只手去拽,又粘到了另一只手上,拽来拽去,泡泡糖象根绳子一样,把小老鼠捆了起来。一只大猫冲了过来,小老鼠象个雪球似的飞快的滚回家。 (2)按故事情节做玩泡泡糖的动作2、幼儿听音乐,按故事情节做动作。 (1)教师:"现在我请你们听音乐,这段音乐就是告诉我们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故事,请你们用动作在位置上按故事情节作动作。 (2)幼儿在座位上做动作,教师用小幅度的动作提示。在b段音乐开始处用语言对幼儿进行提示。 (3)玩游戏第一遍游戏:幼儿与教师一同听音乐做动作第一遍游戏: 用教师的律动动作与幼儿生活动作相比较来提示幼儿注意夸张。 第二遍游戏:教师提醒幼儿一同听音乐做动作。提醒幼儿在游戏中注意:泡泡糖弹回来时可粘在身体的各个不同的部位! (4)听音乐,按故事的情节完整的做小老鼠很泡泡糖的游戏。
Ⅲ 高分急求!!!小老鼠和泡泡糖课件_
活动目标:1、学会根据乐曲旋律合拍地做老鼠跑、左右张望的动作。 2、鼓励回幼儿大胆探索和答夸张表现小老鼠拽泡泡糖的表情和动作。活动准备:1、课件、小老鼠头饰。 2、幼儿对泡泡糖的粘性有一定的了解。活动过程:一、听音乐《小老鼠和泡泡糖》,做游戏进入教室。 二、看课件,欣赏故事《小老鼠和泡泡糖》。 提问:1、故事名字是什么? 2、小老鼠是怎么跑的?3、小老鼠是怎么拽泡泡糖的?4、模仿小老鼠拽泡泡糖的动作,及发挥想象力。提问:泡泡糖弹回来之后又粘到小老鼠哪了? 三、欣赏音乐《小老鼠和泡泡糖》。1、提问:哪一段音乐是表现小老鼠跑的?哪一段音乐是表现小老鼠拽泡泡糖的? 2、分析比较两段音乐的不同。 3、学习随音乐合拍地做动作。(1)看图谱,欣赏分析第一段音乐,学习小老鼠跑和左右张望的动作。(2)看图谱,欣赏分析第二段音乐,引导幼儿尝试各种拽泡泡糖的动作,及创编最后尾句小老鼠滚回家的动作。
Ⅳ 音乐游戏打虫子教案
音乐游戏 《打虫子》也叫小老鼠和泡泡糖
中班 教案:《小老鼠和泡泡糖》
学情分析:中班幼儿喜欢动物,模仿力强,对音乐节奏也有了初步的理解能力,4——5岁又是游戏活动的黄金时期,针对幼儿这一心理发展特点,我选择了中班下册主题五“奇妙动物”中的一节音乐游戏《小老鼠和泡泡糖》,中班优质音乐课教案:《小老鼠和泡泡糖》。小老鼠风趣、诙谐的动物形象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活动中通过活泼欢快的AB两段乐曲,形象地表现出小老鼠跑、看、拽等各种动作,并通过模仿老鼠偷偷走、拽泡泡糖、被猫吓到有趣的内容,让幼儿感受活动的无限乐趣。 活动目标
1、能根据乐曲旋律合拍地做老鼠走、左右张望的动作。 2、尝试夸张地表现小老鼠拽泡泡糖的表情和动作. 3、知道泡泡糖会破坏我们的环境,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生活中了解泡泡糖有粘性的特点。 2、音乐课件、图谱。 3、老鼠头饰、老鼠洞。
九月开学季,老师你们准备好了吗? 幼教开学准备 小学教师教案 小学教师工作计划 初中教师教案 初中教师工作计划
活动重难点:
1、重点:幼儿根据音乐合拍地做小老鼠走、东张西望的动作表演。(在实践的过程中,我发现让幼儿根据音乐合拍做小老鼠走对中班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也失去了小老鼠诙谐动物形象的特点,所以在本次活动中我将活动重点放在能根据音乐合拍做小老鼠停下来东张西望的动作表演)
2、难点:尝试夸张地表现小老鼠拽泡泡糖的表情和动作.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设置悬念激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个礼物(教师出示右手)这是什么?(泡泡糖)你们吃过泡泡糖吗?吃完的泡泡糖拿在手里有什么感觉?(粘粘的)看这是谁呀?(教师出示左手小老鼠)
小老鼠和泡泡糖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小朋友想不想知道? 老师今天带来了一首好听的音乐讲的就是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二、基本部分
(一)、通过故事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内容,(播放音乐) 师:听完了音乐小朋友猜猜小老鼠和泡泡糖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小朋友想了这么多有趣的故事?那小老鼠和泡泡糖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播放音乐动画,教师简单讲故事)
老鼠妈妈睡着了,小老鼠偷偷跑出来玩,它怕被猫发现,跑几步就停下来左看看右看看,突然它踩到一个粘乎乎的东西,哎呀!它拽呀拽!可是越拽越长,粘到手上、头上、腿上到处都是,最后像绳子一样把自己捆了起来,喵,不好了猫来了,小老鼠吓的叽里咕噜地滚回了家。
师:听完了故事小朋友来说一说故事讲了什么?(幼儿回答) 原来小老鼠趁妈妈睡午觉偷偷出来玩,小老鼠在出来玩的时候是怎样走的呢?这次我们边听边看.
(二)、出示图谱完整听音乐,帮助幼儿理解音乐节奏,学做动作 1、随图谱完整听音乐,感知音乐节奏。 2、引导幼儿分段学做动作
师:原来小老鼠是在妈妈睡觉时偷偷出来玩的,怎样是偷偷地走?(幼儿模仿)为什么要偷偷的?(怕猫)它怕被猫发现所以呀“小老鼠东走走西看看”,谁来表演一下小老鼠?(幼儿模仿)刚刚我们表演了小老鼠的走,那看看谁来学学?(幼儿表演)
师:哦,原来小老鼠走路的步伐是这样的“小老鼠东走走西看看”(教师师范小老鼠走的节奏)小老鼠东走走西看看是向一个方向看还是向两边看?(两边看)那它是边走边看还是走几步停下来看?在说哪个字的时候停(引导幼儿按节奏做动作)在说西的时候用不用看?看了几次(两次)谁来走走看?
好,我们先坐在椅子上试试!小老鼠走了几遍?我刚刚发现有的小老鼠走得太快了,这样很容易被猫发现,再来看看小老鼠是怎样走的?好,现在我们起来走走看!(老师唱旋律幼儿做动作) 师:它走呀走,呀!小老鼠踩到了粘粘的东西,哎呀!是什么呀? 哦,是泡泡糖,小老鼠脚踩到泡泡糖会怎样?那可怎么办?谁来学学使劲拽?(幼儿做动作)我们一起拽拽看!
师:每只小老鼠都很用力,可是这个泡泡糖太粘了,被小老鼠拽的很长很长,到底有多长呢?小耳朵仔细听好了:拽————啪!怎么回事?我们一起来使劲拽(引导幼儿夸张的做拽的动作) 师:猫来了。(老师模仿赶紧跑回家) (三)、幼儿随音乐表演 1、第一遍表演(坐在小椅子上)
师:刚刚小朋友做的都很形象,在出来走的时候都知道停下来看看,拽泡泡糖的时候也很用力把泡泡糖拉的很长很长,下面我们一起来听音乐,小朋友在小椅子上学学小老鼠,我要看看哪只小老鼠最机灵。
2、第二遍表演(把小椅子当洞)
师:想不想玩这个游戏?这里有好多小老鼠,赶快找一个你喜欢的带上吧!李老师来当一只大老鼠,老鼠宝贝们,我们现在一起来玩这个游戏,走的时候要注意停下来看看,别被猫发现啊!我们用小椅子来当我们的家吧!
师:听音乐!注意哦!妈妈没睡着不能出去玩。(引导幼儿注意前奏)
3、第三遍表演:引导幼儿夸张的表演拽的动作(钻山洞) 师:有没有被猫捉住啊?你们真是太聪明了,刚刚我发现有的小老鼠拽的力气可真大啊,谁还能用更大的力气来拽泡泡糖,你觉得使劲拽泡泡糖的时候表情应该是什么样的?这回我们要用最大的力气把泡泡糖拽下来好吗?
这次大老鼠带你们去洞里玩吧?到洞里玩的时候可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能推不能挤,做一只文明的小老鼠好吗?(再次强调前奏:音乐会告诉我们老鼠妈妈什么时候睡着了) 4、第四遍
Ⅳ 哪里可以下载到小老鼠和泡泡糖的音乐
去酷狗
Ⅵ 谁有,小老鼠和泡泡糖。的MP3呀,急用 谢谢了
网上有很多视频的资源,你可以用硕鼠下载,然后用格式工厂转码成MP3。
Ⅶ 如何开展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活动
音乐欣赏是提高幼儿艺术素养和审美认知、审美情感的重要途径。幼儿园的音乐欣赏教学,是幼儿通过倾听音乐,对作品进行感受、理解和初步鉴赏的一种审美活动。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途径,幼儿音乐欣赏活动的实质就是情感的审美,因此,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活动应始终把握一个“情”字,使幼儿在与音乐的对话中,体验情绪,表达情意,表现情感,从而达成陶冶情操的目的。 一、以了解为前提 幼儿音乐欣赏教学的情绪体验应建立在两个“了解”的基础之上。 一是了解幼儿。幼儿是欣赏音乐的主体,因此所选择和提供的欣赏素材必须与幼儿的认知经验、情绪体验相吻合。如,《梁祝》是我国脍炙人口的民族音乐,其中的《化蝶》片段优美舒缓、回味无穷,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解读,幼儿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小班可以通过PPT演示,让幼儿感受蝴蝶翩翩起舞的情境,并通过模仿蝴蝶飞的动作感受乐曲优美的意境,在动静交替中达到欣赏的目标;中班重点在于引导幼儿感受音乐中两只蝴蝶相知相伴、相亲相爱的情感,并通过欣赏活动感受乐句的起始;大班则重点引导幼儿展开丰富的想像,通过语言、动作来表达和表现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二是了解作品。音乐欣赏以优秀的音乐作品为载体,幼儿的情绪体验也是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呈现出来的。优秀的音乐作品凝聚着作者崇高的思想感情、伟大的品质和感人的艺术美,但并不是所有的音乐作品都适合幼儿欣赏。同样以《梁祝》为例,我们一般选择《化蝶》片段,而很少选择《抗婚》片段,主要原因即在于“抗婚”所表达的奋争、无奈、悲愤交加的情绪远离了幼儿的生活经验,是幼儿难以理解和感受的。 二、以对过程的关注为要旨 关注幼儿情感体验的过程。音乐以其博大的情感魅力净化着我们的心灵,美化着我们的行为,因此在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中,我们不能仅仅关注音乐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更应该重视幼儿健康丰富的情感的培养。 大班音乐欣赏活动《渔舟唱晚》中,在幼儿首次欣赏时,由教师独奏古筝曲《渔舟唱晚》,让幼儿从视觉和听觉上感受古筝曲时而婉转柔和、时而铿锵有力的特点。第二次欣赏时,教师运用音画结合的多媒体技术让幼儿感受乐曲所表达的情绪,乐曲开始部分,展现给幼儿的是日出东山、宁静的湖泊、摇曳的渔舟的动人画面,听到的音乐是一段自由节拍的引子,古筝的声音悠远回环,营造出清晨湖畔波光粼粼、水鸟栖息的优美场景;乐曲中间高潮部分,展现在幼儿面前的是渔民欢乐的生动画面,听到的古筝乐力度渐强、速度渐快、情绪欢快热烈,此时幼儿的情绪也高涨和激动起来,似乎感受到了渔民丰收的欢乐;在乐曲的尾声部分,展现的画面是归舟远去、皓月当空,轻柔而舒缓的旋律使幼儿感受到月色的幽静,沉浸在美的遐思之中。第三次欣赏时,教师采用了分段欣赏的方式,让幼儿通过辨别三段音乐的不同和相同之处,更清楚地感受到不同节奏和不同速度的音乐营造的不同情感。幼儿在教师精心营造的音乐氛围中身临其境,情感的闸门顿时打开了,十分自然地跟着音乐模仿起渔民拉网的关注幼儿动作表现的过程。如果说“听”能引导幼儿对音乐形象展开初步联想,那么“动”则使联想进一步深化到具体形象,因此,幼儿在音乐欣赏活动中的动作表现是对音乐逐步熟悉和理解的过程。如在欣赏《狮王进行曲》时,让幼儿模仿狮王威武出行和仰天吼叫的情景,幼儿会产生莫大的兴趣;在欣赏中国民乐《金蛇狂舞》时,教师将幼儿分成两组,模仿两条龙舟你追我赶、互不相让的情景,让幼儿感受到乐曲的循环体结构,幼儿在昂扬的旋律、铿锵有力的锣鼓点子中用动作展现龙舟竞渡的情形,对乐曲的感受更为深刻。 关注幼儿想像表达的过程。音乐的想像空间是其他艺术门类所无法比拟的,这就决定了音乐欣赏教学绝对不是仅限于作品本身的内涵,而应该是一个极具开放性的过程。教师更应该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拓展幼儿的思维和想像空间,引发幼儿想像的迸发,从而将幼儿带入广袤无垠的大千世界。在小班音乐欣赏《小老鼠和泡泡糖》中,乐曲的原意是表现小老鼠偷吃泡泡糖时脚被粘住,在逃跑过程中被泡泡糖的弹性反弹回原处的情景。但在欣赏过程中,有的幼儿说:“是小老鼠在滑滑梯呢!”有的幼儿说:“是小老鼠在溜冰呢!”……幼儿的想像脱离了作品的本身,却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紧密相连,这时,教师顺势引导幼儿模仿小老鼠快乐地滑滑梯或溜冰的动作,使整个活动在幼儿自己的创作中达到了高潮,幼儿也体验到了想像和创造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三、以情境的创设为主线 “情境”二字,勾勒出一个人的内在感觉与外部因素交互作用形成的音乐教学所特有的情感境界。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种可让幼儿视、听、感、触、动的环境氛围,师幼共同分享音乐所蕴含的情感世界。幼儿本身的年龄特点也决定了音乐欣赏的水平必须在情境中进行、在情境中提高、在情境中升华。一般来说,幼儿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是由作品本身的需要、幼儿的欣赏习惯和年龄特点等因素决定,创设情境的方法也有很多种。 语言创设情境。语言是一种最普通又最特殊的教学手段,教师巧妙地使用语言,语言便会发挥神奇的妙用。在欣赏小提琴演奏的世界名曲《梦幻曲》时,教师选用了童话《梨子小提琴》来进行配乐朗诵,优美的语言将孩子们带进柔美抒情的梦幻世界,从而激发出幼儿内心世界的感受。有的幼儿说:“我觉得自己就是那只小松鼠,好像要跟着音乐一起进入梦乡了。”有的幼儿说:“我感觉到月光洒到了我身上,感觉特别舒服。”……幼儿对音乐的理解不尽相同,语言的美与音乐的美巧妙结合起来,触发了幼儿内心深处纯真的感情,从而更加投入到音乐的世界中。 光线创设情境。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恰当地使用光线,不仅能增加音乐的明暗效果,更主要的是能创设教学情境,烘托教学气氛,帮助幼儿感受音乐,更准确地体验音乐表达的情感。在欣赏音乐《挪威舞曲》时,在乐曲开始部分用暗一点的光线表现森林的神秘,在中间部分增加亮度表现精灵舞蹈的欢乐场景,在乐曲的结束部分将光线逐渐变暗,营造小精灵渐渐远去、森林恢复平静的场景。在光线的辅助作用下,幼儿在模仿小精灵舞蹈时自然欢欣雀跃,在表现小精灵远去时又自觉调整动作,用轻柔的动作代替刚才欢快的舞蹈。 图画创设情境。美术与音乐是一对孪生姐妹,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能互融互补,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彼此间的相互借用,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适当地运用图画、图谱等视觉的参与对帮助幼儿欣赏音乐大有裨益。在欣赏民乐《平湖秋月》时,教师将活动室内布置成一个以国画为主题的场景,画面上或一人举杯邀月,或二人相对而弈,月下竹影婆娑,花间虫鸟成趣,幼儿在这样的情境中伴随着舒缓悠扬的音乐,自由地展开想像和表现对音乐的理解,他们的动作也都似古代的文人墨客一般洒脱、写意起来。 桌椅创设情境。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一桌一椅也关情,幼儿桌椅的摆放也是一种情境的营造。如,幼儿欣赏《叫卖小调》时,用桌椅摆设的变化,巧妙地设置成集市的一角,教师带领幼儿站在小街两旁模仿小贩叫卖的声音,幼儿很快找到了感觉,气氛一下子热闹起来,一片叫卖声。在桌椅变化的集市中,孩子们玩着、乐着、感受着、体验着、创造着、评价着、成长着,平凡无奇的桌椅创设的情境产生了生动的教学效果。 音效创设情境。音效是指现代音乐欣赏教学中,为了提高幼儿的兴趣而选用的生活中的自然音响素材。如,利用废旧矿泉水瓶装上豆子、沙子、小石头等发出不同的声音,利用揉搓报纸模拟风雨声、敲击盆桶发出“雷电声”等。音效创设出的情境既能帮助教师营造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