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学音乐课堂应该怎样上
小学音乐抄教学在小学的课堂袭教学中起着一定的作用,但是当前很多小学的音乐课堂纪律非常的差,使得小学音乐课堂无法正常实施,给小学的音乐教学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就小学音乐课堂上的纪律问题作出简要的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几点措施
Ⅱ 如何上好一节小学音乐课
如何上好一节小学音乐课
一、通过自然界丰富的音响世界,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与感受能力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音乐形象通过节奏、节拍、曲调、调式、调性、和声、曲式等音乐要素来塑造音乐所表达出的思想感情,通过人的听觉器官而引起各种各样的情感反应。因此,对音响的感受是一切音乐活动的基础,通过不同形式与手段对学生进行音乐感受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大千世界的音响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如风雨声、雷电声、鸟鸣、狗吠、马嘶、狮吼、涛声、流水声、机器马达的轰鸣声、战场上的枪炮声、抑扬顿挫的叫卖声……作曲家们为表现这些丰富音响和自身感受而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来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及情感,如《动物狂欢节》《雷电波尔卡》《骑兵进行曲》《十面埋伏》《野蜂飞舞》《百鸟朝凤》等中外名曲。教学中,有的音乐教师指导学生聆听这些作品,让学生感知音乐与大千世界的密切关系,感知大千世界丰富的音响和音乐所富有的特殊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打开想象的心窗,利用各种生活物品,自己动手制作模拟大千世界音响的“乐器”进行表演。在教师的启发、鼓励下,有的学生将塑料纸揉成团,放在掌心里揉搓,使其发出“刷刷刷”的声音,用来模拟潇潇细雨的声音;有的学生手握塑料饮料瓶发出“咔吧、咔吧”声,模拟雷声;有的拿来一节竹子做成竹哨,吹出美妙的鸟叫声;有的用空易拉罐装进沙粒,用胶布封口,代替沙罐摇出“沙沙”的节奏;还有学生用倒扣的小塑料桶或空蛋糕盒子来代替“架子鼓”敲击出不同的节奏;也有学生用碗或茶杯深浅不一地装上水,用筷子敲击出简单的乐句……这些信手拈来的普普通通的生活物品,被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赋予了新的概念,虽然简单、没有固定音高,但却在孩子们的音乐启蒙中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二、引导学生欣赏音乐,启发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音乐具有“有声无形”的艺术特点,人们对音乐内涵的感知比较抽象。但是,音乐的各种要素组合起来,所表现的内容、塑造的形象、表达的情绪,总是能被人们所感知,这就是音乐的魅力。在这一方面,有的教师充分利用音乐的各种表现手段,启发学生利用想象力将所听到的音乐用语言描述出来,同时也描述出了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课例:欣赏《种海菜》(小学)。
《种海菜》是电影纪录片《潜海姑娘》的主题音乐。影片描写秀丽的南海风光、奇特的海底世界以及一群潜海姑娘紧张而愉快的生活情景,展现了潜海姑娘的精神风貌和高尚情操。
为检验学生的音乐感知力,教师在不告诉学生音乐背景、曲名的情况下,让学生先用心聆听这段音乐,听一听音乐中描绘出什么景象,展现出什么样的意境。听完音乐后,教师提问:在听音乐的过程中,你的脑海中曾经浮现出什么样的景像和意境?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有大海、轮船、海鸥、大草原,有的说仿佛来到春天的田野里放风筝,还有的学生说看到了夜空里的星星和月亮……
接下来让学生翻开课本找到这一课,课本上有一幅儿童潜水的插图。教师介绍了音乐作品及作者之后,告诉学生这是电影的主题音乐,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音乐的感受,每人为这段音乐做一个标题。
学生兴致很高,除了意思重复或相近的,学生共为这段音乐“制作”了68个标题,其中与海有关的占95%。如:《遨游大海》《你好!大海》《海底世界多美丽》《五光十色海底世界》《海面上的海鸥》《海底世界真奇妙》;有一些标题极富想象力和诗意,如:《彩虹》《美丽的梦》《太阳下的跳跃》《我坐上了轮船》,等等。
教师对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贴切的语言表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学生对老师给予的赞赏兴奋不已。这表明,只要细心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是会得到发掘和提高的。同时,教师则需要尊重学生的纯真天性和独立感受,对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独特的审美体验给以鼓励。
三、结合各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
音乐、舞蹈、诗歌、绘画是文学艺术范畴中的几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它们各有其表现特征,但相互间又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在审美意义、表现手法方面有着许多相同之处,其目的是一致的。音乐、诗歌有声无形,而绘画、舞蹈则有形无声,它们相互结合后的表现形式更加完美。
课例:欣赏《乘着歌声的翅膀》
该作品原是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以德国诗人海涅的诗为歌词而创作的一首艺术歌曲,作品富有诗意,充满了自由幻想的浪漫色彩,后被改编成管弦乐作品。
课堂上先是播放这段音乐,在乐曲声中,教师饱含深情地朗诵了海涅的诗,并踏着音乐的节奏轻盈地跳起了华尔兹,让学生直观感受音乐舞蹈与诗歌融合一体的完美与和谐,在有声有形中加深了对音乐表现内容的理解。
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对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绪和意境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后,挑选部分学生在教师带领下随着音乐即兴轻歌曼舞,有位女生还忘情地舞动起自己的纱巾,陶醉在美妙的音乐中。
在这次音乐活动中,教师给学生布置了一项课外作业:结合自己对音乐作品《乘着歌声的翅膀》的感受写一首小诗。有三分之二的学生完成了作业。随后,教师挑选出部分学生,在音乐课上伴随着音乐,朗诵他们自己创作的诗歌。他们用稚嫩的声音,朗诵他们稚嫩的作品,自豪和成就感写在脸上。一些没有交出作业的学生受到了强烈的感染,情不自禁地即兴创作,浓烈的艺术气氛弥漫在课堂上。
这情形印证了教育家卡亚尔所说的话:艺术感受体验总是要通过一种动态的而非静态的态度,无论是对艺术家本人还是对观赏者,我们不可能身处于艺术形式的王国中而不参与到这些形式的创造活动中去。这次观摩教学,令我们音乐系的学生感受到很大启发。一线任课教师形式新颖的音乐课,从某种意义上讲,较好地诠释了《音乐新课标》的基本内涵,做到了基础音乐教育应将对学生音乐感受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
在对学生音乐感受能力的培养上,我认为,以下几点值得总结和借鉴。
一是教育者应重视每一受教育的个体。作为教师,对学生的音乐启蒙教育要有耐心,要从学生对音乐的最初的感知水平开始,因势利导,循序渐进,不否定任何一个学生。
二是教师应善于启发,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双“感知音乐的耳朵”。让学生学会欣赏,是培养学生听觉、感受音乐的前提。过去曾片面认为,中小学音乐课就是教一首新歌、识几个音符,音乐欣赏不是这个年龄段所能感受的。事实证明:只要不断启发,学生还是能够懂得欣赏音乐的。学会欣赏,将带给学生音乐感知的快乐,在这一点上,教师的循循善诱尤为重要。
三是教师要善于利用综合艺术,通过各种艺术门类来引导学生感受音乐。教师在课堂上用肢体语言帮助诠释音乐,其教学手段变音乐的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形象、直观、鲜活,极易带动和感染学生参与亲身体验并获得感受。
四是鼓励学生参与音乐的创作过程。艺术教育的目标并不是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艺术巨匠。挖掘学生的音乐潜质,鼓励学生参与音乐创作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过程的重要方面,音乐教师要善于对学生的音乐创造给以鼓励和奖赏。
五是音乐教师自身应具备较高的音乐素质及综合素质,要有与时俱进的教育新理念。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底,还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知识,要有独创性和知识包容性。
综上所述,帮助学生建立音乐与人的情感联系、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应该说是基础音乐教育的最基本的目的。
Ⅲ 如何上好小学生音乐课
中小学音乐课的教学不外乎有三种课型,一是唱歌课、二是欣赏课、三是综合课,老师们都认为唱歌课很好上,但实际效果不令人满意。
音乐唱歌课的教学目的是,体验歌曲的音乐情感,学习与歌曲相关的音乐知识、歌唱技能以及音乐文化;提升感受音乐、用歌声自主表达音乐情感的能力。唱歌教学中,一般会把重点放在让学生唱准音调,准确把握旋律,有感情地唱好歌曲,其有感情地唱好歌曲也是教学的难点。
唱歌课究竟该怎样上,才能达到最佳效果?笔者认为还得从“唱会、唱熟、唱好”三个方面和“想唱、愿唱、学唱、能唱、会唱”五个环节(简称三唱五环节)着手,这也是歌曲教学“三唱五环节”的基本模式。
一、基本模式主体
(一)唱会
1、新歌感受欣赏。一首新的歌曲出现,首先要给学生在大脑中建立一个完整的音乐印象,让学生看着自己的教材,安静地欣赏感受音乐作品给他们带来的音乐美,激发良好的音乐学习兴趣,这也是一个“独学”,从中培养自己对音乐产生“愿唱”的情感。
2、跟着音频学唱。一旦学生产生了“愿唱”的良好情感,教师应立即抓住时机,立即进行歌曲学习教学。让学生跟着音频进行独学,从默唱、小声唱、中等音量唱、自然音量唱,逐步学习歌曲演唱。
3、学谱学词填唱。在“唱会”这一环节中,教师不可忽视学生的曲谱学习,只有学会了曲谱的演唱,学生以后才会独立地演唱歌曲。因此,教师应组织学生根据教材“一谱一词”的方法进行学唱。具体方法可以是教师谱学生词、学生谱教师词、男生谱女生词、女生谱男生词等,这种填词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视谱能力,尤其是对一字多腔的处理,其有关识谱的相关音乐知识在这一教学方式中随同学习、复习巩固。
4、跟随伴奏演唱。有了前面的基础,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随伴奏进行演唱,可以是伴奏音频,也可是教师钢琴伴奏。在钢琴伴奏过程中,伴奏要简洁明了,右手弹主旋律单音、左手宜弹简单的柱式和弦,整个伴奏不必要整得音响丰富多彩,影响学生的听觉,也不利于发现学生的演唱问题。一旦发现学生的演唱问题,要沉得住气,应沉下水去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通过以上四个环节,基本上学生达到唱会了歌曲。
(二)唱熟
1、组内填词学唱。要唱熟歌曲,教师必须首先安排在小组内采取填词学唱的方法,一谱一词的具体学唱方法由小组长分工处理。
2、组内对子演唱。当学到一定程度后,小组内可以对子间相互演唱,对小组内的部分学生的演唱出现错误时,由组内进行纠正处理。教师在这两个环节中要深入小组内,参与学习,指导学习,看学生的学习状态,听学生的演唱效果,帮助学生正确演唱。“对学”是解决学生学唱的最好方法,更是帮助学生唱熟歌曲的最好渠道。
3、抽查小组演唱。教师在全班抽部分小组进行学习效果展示,检查、纠正学生在演唱中的错误。
4、班级齐唱展示。为了巩固学习成果,教师必须组织全班齐唱展示。班级齐唱也就是“群学”的体现,也是教师检查学生是不是能够演唱的最好方式。对部分学生还存在演唱上的小问题,可以在群学的环节中自行纠正处理。教师发现较为典型的问题也可以集中纠正处理。
(三)唱好
唱好歌曲是唱歌教学的关键所在,更是本堂课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很多老师认为唱歌课好上,基本上就停留在此处,没有深入处理学生的演唱技巧。
1、教师情感范唱。在“唱会、唱熟”的基础上,怎样唱好歌曲,教师应在这个环节里给学生较为标准的示范演唱。具体在情感表达、情绪处理、力度速度变化等方面给学生很好地示范,让学生静观教师的表演,然后正确地模仿演唱。有必要时还可以在此时进行一定量的发声训练,让学生找到正确的歌唱状态,带入歌唱之中。
2、问题诊断纠唱。教师范唱后,然后就是由学生模仿演唱,注意情感表达,以及肢体语言的表达。按乐谱的顺序逐字逐句演唱,甚至是逐字逐句教唱(这里的教唱是带着情感地教唱,而不是让学生学会歌曲的教唱),在随伴奏演唱时,教师更应关注学生的情感表达,对表达不准、不好的乐句应及时停留下来,教师反复地局部示范,以达到学生能正确的情感歌唱为止。
3、音乐要素体现。当学生的演唱水平达到一定状态时,要强调音乐要素在具体的歌曲中的完美体现,包括音的高低、音的长短、音的强弱和音色,以及节奏、曲调、和声、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织体等音乐要素,根据具体的需要作出具体的要求。虽然中小学唱歌教学不是培养歌唱家,但必要的演唱技能就应让他们在中小学的歌唱教学中打好基础。也只有这样,学生的唱歌技巧才能达到“唱好”的最高目的。
4、学习效果展示。最后,教师随伴奏音乐让学生整齐地、有表情地进行汇报演唱,采取分小组小展示、班级大展示等方式,综合检查学生整体上的演唱技巧。也可以交小组讨论,用自己最喜欢的表现方式来表达歌曲的情感,然后小组展示,他人点评,教师补充评价。
二、“三唱五环”的完整模式
(一)激趣,情境导入(想唱)
唱会
(二)独学,感受音乐(愿唱)
(三)对学,小组解疑(学唱)
唱熟
(四)群学,巩固成果(能唱)
(五)展示,审美创新(会唱) 唱好
三、“三唱”的最终目标
“唱会”,是指学生能够按照歌曲中所蕴含的基本音乐要素的要求唱会歌曲;“唱熟”,是指学生在借助各种渠道能熟练地按歌曲的基本要求进行演唱;“唱好”,则是在教师引导下,有情感地、发自内心的动情地歌唱。“唱会”是初级目标、“唱熟”是中级目标、“唱好”是高级目标,只有通过“唱会、唱熟、唱好”三个有效环节,才能让学生最终实现“会唱”(在掌握了正确、有效的歌唱技巧后,自主、自信地、主动地演唱歌曲)的终极目标。
Ⅳ 怎么上好一节小学音乐课
一次在网上看到一篇调查文章,看到一个个学生都那么讨厌音乐课,对音乐课是想爱不能爱,看到他们那么幼小天真的的心灵里充满了对音乐课的无奈……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音乐课作为一种审美教育课,应该是给学生更多的乐趣和更多的美的享受,怎么就变成无聊的、令人讨厌痛恨的课呢?是学生对音乐课的的要求高吗?学生又需要怎样的音乐课呢?放眼看一下我们音乐教师的音乐课,在上公开课时,可以说各个都是很不错的、好样的,那都是精心准备了好久,花了好多时间和精力去反复修改、试教换来的,这样的课当然是好的。可是再看看音乐教师平时的音乐课,与公开课相比,真的是相形见拙,相差很远,不敢说别人,就说我自己,平时上课也不会像上公开课一样的引起重视而精心准备,也当然不会受学生们的喜欢。年来,我在不断探索的实践当中,构建了“主动唱演”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形式,变过去由教师指导下的被动学习活动为主动学习的自主活动,搭成让学生自主表演的旋转舞台和梦想剧场,让音乐课真正地“活”起来。 一情境的导入 情境的导入最为重要,良好的课前导入不但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更能提高学生对本节课的求知欲望。二、引唱——欣赏美 引唱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就好比是早餐中的牛奶、丰盛宴席的第一道菜,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低年级的同学可以唱在幼儿园里学过的歌曲。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也积极参与,范唱新歌,引出新歌的学习目标。二、 唱——感受美 低年级同学由于还没有识谱能力,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书上的插图理解歌曲的内容、情感,通过教师弹琴、范唱或者放录音、VCD来,整首歌曲中最美、最好唱的是哪几句,让他们自己发现难点,在全班张榜招贤,请会唱的同学做小老师教唱,对他们通过努力依然无法解决的问题,老师再通过弹琴、范唱或放录音进行点拨。这样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复习旧知获取新知识的学习实践,自己发现难点、解决难点,不断提高音乐素养。三、评唱——表现美 在会唱歌曲的基础上,做到唱准、唱美歌曲,满足自我表现的需要。 四、演唱——创造美 演唱和评唱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通过评唱,在充分挖掘歌曲内涵已获得一定表现力的基础上,趁热打铁,发挥歌曲效应,让学生在演唱中感悟歌曲的旋律和内涵,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Ⅳ 如何上好一堂小学音乐课
如何上好一堂小学音乐课
一、通过自然界丰富的音响世界,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与感受能力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音乐形象通过节奏、节拍、曲调、调式、调性、和声、曲式等音乐要素来塑造音乐所表达出的思想感情,通过人的听觉器官而引起各种各样的情感反应。因此,对音响的感受是一切音乐活动的基础,通过不同形式与手段对学生进行音乐感受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大千世界的音响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如风雨声、雷电声、鸟鸣、狗吠、马嘶、狮吼、涛声、流水声、机器马达的轰鸣声、战场上的枪炮声、抑扬顿挫的叫卖声……作曲家们为表现这些丰富音响和自身感受而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来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及情感,如《动物狂欢节》《雷电波尔卡》《骑兵进行曲》《十面埋伏》《野蜂飞舞》《百鸟朝凤》等中外名曲。教学中,有的音乐教师指导学生聆听这些作品,让学生感知音乐与大千世界的密切关系,感知大千世界丰富的音响和音乐所富有的特殊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打开想象的心窗,利用各种生活物品,自己动手制作模拟大千世界音响的“乐器”进行表演。在教师的启发、鼓励下,有的学生将塑料纸揉成团,放在掌心里揉搓,使其发出“刷刷刷”的声音,用来模拟潇潇细雨的声音;有的学生手握塑料饮料瓶发出“咔吧、咔吧”声,模拟雷声;有的拿来一节竹子做成竹哨,吹出美妙的鸟叫声;有的用空易拉罐装进沙粒,用胶布封口,代替沙罐摇出“沙沙”的节奏;还有学生用倒扣的小塑料桶或空蛋糕盒子来代替“架子鼓”敲击出不同的节奏;也有学生用碗或茶杯深浅不一地装上水,用筷子敲击出简单的乐句……这些信手拈来的普普通通的生活物品,被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赋予了新的概念,虽然简单、没有固定音高,但却在孩子们的音乐启蒙中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二、引导学生欣赏音乐,启发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音乐具有“有声无形”的艺术特点,人们对音乐内涵的感知比较抽象。但是,音乐的各种要素组合起来,所表现的内容、塑造的形象、表达的情绪,总是能被人们所感知,这就是音乐的魅力。在这一方面,有的教师充分利用音乐的各种表现手段,启发学生利用想象力将所听到的音乐用语言描述出来,同时也描述出了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课例:欣赏《种海菜》(小学)。
《种海菜》是电影纪录片《潜海姑娘》的主题音乐。影片描写秀丽的南海风光、奇特的海底世界以及一群潜海姑娘紧张而愉快的生活情景,展现了潜海姑娘的精神风貌和高尚情操。
为检验学生的音乐感知力,教师在不告诉学生音乐背景、曲名的情况下,让学生先用心聆听这段音乐,听一听音乐中描绘出什么景象,展现出什么样的意境。听完音乐后,教师提问:在听音乐的过程中,你的脑海中曾经浮现出什么样的景像和意境?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有大海、轮船、海鸥、大草原,有的说仿佛来到春天的田野里放风筝,还有的学生说看到了夜空里的星星和月亮……
接下来让学生翻开课本找到这一课,课本上有一幅儿童潜水的插图。教师介绍了音乐作品及作者之后,告诉学生这是电影的主题音乐,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音乐的感受,每人为这段音乐做一个标题。
学生兴致很高,除了意思重复或相近的,学生共为这段音乐“制作”了68个标题,其中与海有关的占95%。如:《遨游大海》《你好!大海》《海底世界多美丽》《五光十色海底世界》《海面上的海鸥》《海底世界真奇妙》;有一些标题极富想象力和诗意,如:《彩虹》《美丽的梦》《太阳下的跳跃》《我坐上了轮船》,等等。
教师对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贴切的语言表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学生对老师给予的赞赏兴奋不已。这表明,只要细心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是会得到发掘和提高的。同时,教师则需要尊重学生的纯真天性和独立感受,对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独特的审美体验给以鼓励。
三、结合各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
音乐、舞蹈、诗歌、绘画是文学艺术范畴中的几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它们各有其表现特征,但相互间又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在审美意义、表现手法方面有着许多相同之处,其目的是一致的。音乐、诗歌有声无形,而绘画、舞蹈则有形无声,它们相互结合后的表现形式更加完美。
课例:欣赏《乘着歌声的翅膀》
该作品原是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以德国诗人海涅的诗为歌词而创作的一首艺术歌曲,作品富有诗意,充满了自由幻想的浪漫色彩,后被改编成管弦乐作品。
课堂上先是播放这段音乐,在乐曲声中,教师饱含深情地朗诵了海涅的诗,并踏着音乐的节奏轻盈地跳起了华尔兹,让学生直观感受音乐舞蹈与诗歌融合一体的完美与和谐,在有声有形中加深了对音乐表现内容的理解。
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对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绪和意境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后,挑选部分学生在教师带领下随着音乐即兴轻歌曼舞,有位女生还忘情地舞动起自己的纱巾,陶醉在美妙的音乐中。
在这次音乐活动中,教师给学生布置了一项课外作业:结合自己对音乐作品《乘着歌声的翅膀》的感受写一首小诗。有三分之二的学生完成了作业。随后,教师挑选出部分学生,在音乐课上伴随着音乐,朗诵他们自己创作的诗歌。他们用稚嫩的声音,朗诵他们稚嫩的作品,自豪和成就感写在脸上。一些没有交出作业的学生受到了强烈的感染,情不自禁地即兴创作,浓烈的艺术气氛弥漫在课堂上。
这情形印证了教育家卡亚尔所说的话:艺术感受体验总是要通过一种动态的而非静态的态度,无论是对艺术家本人还是对观赏者,我们不可能身处于艺术形式的王国中而不参与到这些形式的创造活动中去。这次观摩教学,令我们音乐系的学生感受到很大启发。一线任课教师形式新颖的音乐课,从某种意义上讲,较好地诠释了《音乐新课标》的基本内涵,做到了基础音乐教育应将对学生音乐感受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
在对学生音乐感受能力的培养上,我认为,以下几点值得总结和借鉴。
一是教育者应重视每一受教育的个体。作为教师,对学生的音乐启蒙教育要有耐心,要从学生对音乐的最初的感知水平开始,因势利导,循序渐进,不否定任何一个学生。
二是教师应善于启发,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双“感知音乐的耳朵”。让学生学会欣赏,是培养学生听觉、感受音乐的前提。过去曾片面认为,中小学音乐课就是教一首新歌、识几个音符,音乐欣赏不是这个年龄段所能感受的。事实证明:只要不断启发,学生还是能够懂得欣赏音乐的。学会欣赏,将带给学生音乐感知的快乐,在这一点上,教师的循循善诱尤为重要。
三是教师要善于利用综合艺术,通过各种艺术门类来引导学生感受音乐。教师在课堂上用肢体语言帮助诠释音乐,其教学手段变音乐的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形象、直观、鲜活,极易带动和感染学生参与亲身体验并获得感受。
四是鼓励学生参与音乐的创作过程。艺术教育的目标并不是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艺术巨匠。挖掘学生的音乐潜质,鼓励学生参与音乐创作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过程的重要方面,音乐教师要善于对学生的音乐创造给以鼓励和奖赏。
五是音乐教师自身应具备较高的音乐素质及综合素质,要有与时俱进的教育新理念。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底,还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知识,要有独创性和知识包容性。
综上所述,帮助学生建立音乐与人的情感联系、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应该说是基础音乐教育的最基本的目的。
Ⅵ 急啊!!!第一次做老师第一节小学音乐课该怎么上
第一节课紧张是正常的,先从班主任那儿了解班级里面同学的状况回,那些学生唱歌好答,,那些学生会什么样的乐器,是什么样的水平,这些都要有所了解.
上课可以先介绍自己,再提出要求,第一节课最好不要上课,在第一节课上挑几个大方的上去表演节目,最后下课前自己也表演一个最拿手的节目,镇住他们.以后就轻松了.
刚刚从学校走出来的学生,血气方刚,有冲劲,这是好事,但对社会的复杂不了解,最主要的是和领导同事打好关系,在办公室里面勤快点,如果有扫地,泡水的活,要多干.
几天后,对同事大致了解后,拜一个人缘比较好的教师为师,年纪不要太大,否则不容易沟通.
最重要的是在工作过程中,要和你担任课的班级的班主任打好关系.多干活,少发牢骚.
Ⅶ 怎样才能上好小学音乐课啊,感觉好难。
五音不全?慢慢练。努力努力再努力。我的小学同学,那个声音只有这么难听了,不过上了初中之后声音都改变了,蛮好听的,(现在)他的声音。
Ⅷ 怎样把小学音乐课上得有意思
最好让他们把想学、想玩的写在纸上。再统计,选出一些最多人想学、想玩的来专上。最好每节课都用幻灯片属来教学。还有因为音乐课会教唱歌,儿歌之类的居多吧,都会有有趣的场景,可以让小朋友COS,自己做点头饰什么的,然后大家一起表演,三角铃之类的小乐器也能让小朋友们自己来伴奏。如果是革命歌曲感觉比较无聊,小朋友们不是很喜欢,所以更可以用这种方法活跃气氛了。
教授乐理知识的时候,我记得我们那时候有一套吸铁石一样的教学用具,每个小朋友都有一套,有一张五线谱,然后可以把音符贴上去,感觉很有意思的。
主要还是看老师的语言,肢体的丰富程度了,不是主课所以尽量轻松点吧,现在就算小学6年级压力也已经很大了,也算升学班,进个好的初中很多家长都很紧张,能让孩子们开心就好。
\
放电影吧,《音乐之声》是很著名的音乐电影,《多来咪》、《雪绒花》等等陶冶情操的好歌,让学生自然地走进初中的音乐殿堂,学生喜欢而且效果甚好!(p.s.在有条件的情况下
Ⅸ 如何上好小学一年级的音乐课
方法如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
兴趣是带有浓厚感情色彩的心理活动,只要对某个事物有兴趣,就会激发孩子们主动学习的热情。但兴趣不是天生的,它是环境的影响和教育的结果。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设计特定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进入这种情景,才能激发孩子学习音乐的兴趣。
如在开学第一课,进音乐教室时,可以启发学生随音乐象小鸟一样快乐地飞进教室,还可以做出各种小鸟的造型等,让学生愉快地融入到音乐活动中。活动不仅能训练他们对音乐节奏的感觉,还能让学生在一开始上音乐课就感受到音乐课的气氛,激发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
二、抓好常规,有序地学 。
建立严密的、科学的、游戏化的课堂常规,能使师生达成良好的默契,让教学在热而不闹、活而不乱、收放自如的管理中进行。一年级的学生刚上小学,很多基本的教学常规都还不是很懂,因此在第一节音乐课上,就要让学生体会到上课是严肃活泼的、有秩序的,并采取鼓励性的措施规范学生活动。
让学生明白奖励的方式和守秩序得到的奖励:给守秩序的孩子奖励小红花,给累计小红花达到一定数量的学生奖励“音乐之星”奖章。在课上提出“看谁不干扰别人,将得到小红花”的办法,使学生迅速安静下来,进入课堂教学状态。
上课时又提出,“看谁回答问题,将得到小红花”的办法,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中。于是,学生乱插嘴的少了,关注学习的人多了,关注自己得到多少奖励的学生多了。在组织学生做音乐游戏和表演活动时,我先讲游戏规则,并让守纪律的小朋友先参加活动,还进行评选“最有礼貌的观众”活动等,用鼓励性的措施让学生体会到遵守课堂常规的好处,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以动促学,寓乐于学 。
一年级的学生年纪小,天生活泼,好玩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他们对音乐的感受总是通过各种动作表现出来。因此我们可以根据他们好动、爱好游戏等心理特点,把音乐学习与游戏有机结合起来,将知识技能揉进各种有趣的游戏、表演活动中,让他们既动口、动手、动脚,也要动脑,快乐地进入音乐世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音乐知识和技能,培养思维能力。
(9)小学音乐课可以怎么上扩展阅读:
音乐课应具备的好的条件:
1、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与学生共同去聆听音乐、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在音乐中产生共鸣。
2、音乐教育的最终的目标和宗旨是培养具有审美修养的人,因此我们要重点培养学生鉴赏的能力,引导学生辨析何为经典而高尚的音乐,何为低俗而谄媚的音乐。
4、 教学内容的选材上,应给与学生多些具有审美价值的音乐作品,以培养学生对经典音乐的辨识能力。
5、音乐教学过程中,应轻技重美,少些技能性的训练,多些实践、创造和审美的能力体验,基本技能应在艺术的审美体验中有机地渗透。
Ⅹ 小学音乐课怎么上
音乐课是一门具有开发价值的课程,它对儿童思想品德及人格塑造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当前农村音乐课教学现状,往往是以教学生一唱歌为主,显得枯燥,没有符合音乐课“寓教于乐”的特点。音乐课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营造民主、和谐、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氛围,学习音乐知识与技能,并提高音乐审美能力。但在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实践过程中还未被充分合理利用。为了传承地方文化,合理开发农村小学音乐校本课程资源,提高农村孩子们学习音乐的兴趣,现谈谈一下个人的看法:
一、课程资源的充分利用
我们农村音乐老师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采用农村丰富的音乐教学资源,才能促进音乐课的发展。地方和学校应结合当地环境和民族传统文化,开发具有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学校的广播站是音乐教育的重要资源,学校领导不仅应该加强管理,还应要求学校的有关部门配合音乐教育活动及音乐课堂教学,经常播放健康向上的音乐,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学生本身是一种很好的资源,教师应该及时发现他们,让他们在音乐课堂中呈现自我,在展示自我的过程中与音乐课一同成长。
二,应重视家庭和社会环境
对学生音乐爱好、审美情趣的影响,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民族民间音乐资源,使学生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可组织学生听民间艺人表演等。课时,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将传统的以唱为主的形式改变为唱、跳、奏、说、画、演等合为一体,增加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由于每个同学对角色的理解不同,在演绎的过程中会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开展各种活动时应要求全体同学都要参与,以小组为单位,将他们分为导演组、舞蹈组、伴唱组、伴奏组、美术组等,每个小组都有具体的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每个组表现都很积极,常常用课余时间在班里或借用音乐室排练他们自己编写的话剧、小品,编排舞蹈和时装表演等节目,然后他们利用周末或班对会等时间,展现他们的作品,从主持到编排节目以及拍摄都由同学们自己完成,他们如愿以偿的开展了别开生面的“班级音乐会”活动。由于整个活动是每个学生主动参与,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感悟和审美能力。通过这次的活动,我深深的感觉到,有时,教师和学生适当的进行一下角色变换,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不仅能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提高,而且,能让学生成为学习音乐的主人,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音乐课给他们带来地快乐。
在民主平等的环境中,学生用自己的能力担任不同的角色,发挥自主的作用,尽情享受音乐的乐趣,张扬自己的个性,展示自己的才华。
三、音乐课堂中,鼓励音乐创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设计生动有趣、富有创造性的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尽情想象、尽情释放感情的平台。教师通过挖掘教材内容,营造愉快轻松的教学环境,利用各种途径和手段,让学生在感受音乐之美的同时创造美,通过动手、动脑、动肢体,激励其创新的精神、勇气和能力。为学生营造一个思维无拘无束的空间。课中可开设“音乐大擂台”、“艺术大比拼”等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力,自由创作,如:弹琴、打鼓、跳舞、吹笛子、拉二胡等。学生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摇篮,他们通过参加表演,对音乐作品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从而激发了学生创新的潜力。
四、音乐课中的情感教育
音乐是一门艺术课程,课堂中教师利用各种手段,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对歌曲的热爱。课堂中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尽情想象、尽情释放感情的平台。音乐作品有它们各自的独特的表达方式,它可以把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思念、悲痛、忧伤以及最刻骨铭心的回忆等等变成旋律。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深入分析教材,应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创作时的意境、风俗人情等,并透过作品的表面层层深入地了解作者的内心情感,让学生从心里唤起情感共鸣。如歌唱时让学生用不同动作来表示自己情感。当歌曲起伏时用舞蹈的动作来表示自己的情感,高昂时用舒展的双臂来表示自己的情怀,低沉时用道具体现自己的心情。学生通过肢体的表演感受音乐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歌曲,热爱大自然。
总之,新理念,新方式会给音乐课堂带来新的变化。学生学习兴趣更加浓厚,课堂教学就充满了生机与活力,音乐、艺术综合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造能力得到充分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