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学音乐教学案例分析!
出色的歌手
(鄂伦春民族歌曲)
教学设计说明:
《出色的歌手》是鄂伦春民族歌曲。因为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情感的体验。因此,我在本课的教学活动中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差异等为基本理念;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理念,通过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多种教学形式和丰富有趣的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们积极主动的学习音乐、创造音乐、享受音乐,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智。在互动的学习中,教师以参与者、组织者、合作者的身份成为学生们的合作伙伴、平等中首席者。通过本次音乐教育教学活动,使师生间达到共识、共赏、共进。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歌曲《出色的歌手》,让学生真正感受鄂伦春族曲调的风格特点,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情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们在体验、探究、模仿、合作、综合的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
3、知识与技能目标
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和舞蹈创编能力,并能用轻柔而有弹性的声音自信的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运用自豪、欢快的情绪,轻柔而有弹性的声 音自信的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用不同的节奏型和不同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具准备:电子琴、打击乐器
教学时间:2012年4月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教师跳舞,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想送给你们一个舞蹈,你们想看吗?
(生)早已按耐不住内心的喜悦,不约而同的说:“想看”。
播放课件音乐,教师跳舞《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师)老师跳的舞蹈是哪个少数民族的?
(生)蒙古族。
(师)看来,你们不仅有一定的欣赏能力,而且音乐的知识面还很宽。真了不起。我们生活在美丽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上,会跳蒙古族。你们想不想让老师带你们走出大草原去鄂伦春族人们居住的地方走走、看看,了解那里的风土人情?
(生)想。
(师)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鄂伦春族吧。(播放歌曲:出色的歌手)欣赏鄂伦春美景。
三、学习歌曲《出色的歌手》
1、聆听
(1)初听歌曲《喜欢》
思考:这首歌曲主要赞美鄂伦春的什么?
(2)复听歌曲
提问:这首歌曲的情绪表现是什么样的?
2、教师范唱
3、学唱旋律(教师弹琴)
学生用la来模唱歌曲旋律。
4、朗读歌词
(1) 教师按节奏朗读歌词。
(2)学生按节奏独立朗读歌词。
(3)师生互动,随音乐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5、学唱歌曲
(1)学生独立填词演唱歌曲
(2)教师纠正个别错误唱法
(3)找难点、突破难点
(师)这首歌曲我们已经基本学会了,哪位同学对这首歌曲还有不会的地方请你提一提,同学和老师帮你共同的解决。
学生任意提自己不会的地方,师生共同帮助解决。
(4)跟音乐反复练唱歌曲
6、歌曲处理
(1)提问:这首歌曲应该用什么样地情绪和声音来演唱?
(2)教师弹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带着演唱地情绪和声音练唱歌曲。
四、创编活动
1、以小组为单位,运用打击乐器为歌曲。
2、小组展示、评价
五、课堂小结
㈡ 如何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
《音乐课程标准》非常注重“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丰富和发展形象思维,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音乐课程应“立足于我国数千年优秀的音乐文化传统,与我国教育方针中的‘美育’相对应,彰显音乐课程在潜穆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情操、健全人格和以美育人的功能。”可见,在新课标下的音乐学科教学改革,非常重视在教学中对美育教育的渗透。那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呢?下面笔者就《大海啊,故乡》的教学体会为例谈谈个人的一些认识。
http://wenku..com/link?url=xdCem51a4-Xfteooitjh65XaR-bGVOHFy-bOMi10pKvPS49TpFmohJBj-LxzVVhcjpfrnxcuGlE_
㈢ 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21
音乐教师是对学生实施美育教育的专门人才,是人类音乐文化的传递者和传播者,因而音乐教师的素质决定着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为了提高小学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小学音乐教学卓有成效地整体提升,新课程标准的整体推进。我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除了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要求外还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一、更新观念,转变角色
教师的观念决定着教师的行动方向。作为新形势下的一名小学音乐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就必须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和促进者,从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交流者,从修剪枝杈的园丁转变为启迪学生智慧的研究者和开发者,把传统的师生关系转变为新型的朋友关系、伙伴关系。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活动,使学生享受成功的满足,获得审美愉悦体验,进而使学生喜欢音乐,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欲望,使学生从以往的被动变主动,在合作中学习成长,同时达到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目的。
二、教师具备丰富的音乐专业知识与教育理论知识
音乐课是一门综合的学科。教师只有具备丰富的文化知识,才能把音乐课讲得形象、透彻、生动,从而激发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全面深入的学习。因此,我们要不断地进行音乐方面的进修与学习,使自己的音乐文化素质得到提高。
音乐教师必须具备教育理论知识,懂得心理学与教育学,学会正确地揣摩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让学生在有效的音乐课堂中学到音乐知识,并在学习中体验着、快乐着。
三、教师具备专业的音乐技能
在音乐学科领域中,“唱、弹、跳”是所有音乐教师应具备的三大基本功。“唱”即歌唱能力和自弹自唱能力。“唱”在音乐教学中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和激励性。歌唱教学是训练学生音乐感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声情并茂的范唱能给学生带去最直接的美的感受。“弹”即键盘弹奏能力和即兴伴奏能力。只有具备娴熟的、能为各种风格的歌曲伴奏的即兴能力,才能组织好课堂,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跳”即舞蹈表演能力。新课标强调师生的互动性,使整个课堂处于一种轻松、愉快、活泼的氛围中。音乐教师的舞蹈表演能力对于小学音乐课堂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抓住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模仿的特点,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来引导学生体会音乐、表演音乐,建立一种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音乐是一门技能性较强的学科,因此,音乐教师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
要提高小学音乐教师的基本素质,除了具备以上几点,还得具备其他各种综合能力,比如,现代信息技术能力、课后教学反思能力等等。总之,无论教师是提高哪方面能力,一切都得以学生为本,将学生视为教育主体,关爱学生,只有这样,音乐课堂才能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㈣ 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美育
音乐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激励他们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和创造,进而有助于形成下一代对建设祖国的美好理想及奋斗精神。马克思很早就说过:“进步人类不但根据政治经济学规律和历史发展规律,而且还应该根据美学规律去创造新世界。”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自觉地、有目的地实施美育是十分重要的。
美育在音乐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音乐本身具有极强的穿透性,能够震撼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得到洗礼。而美育在这一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在音乐教学中将游戏渗透其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应从小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古希腊先哲柏拉图认为,公民的启蒙教育、初级阶段的教育主要是音乐教育和游戏教育,陶冶心灵的音乐教育应从学龄前延续至十八岁。其弟子亚里士多德认为,音乐可以净化人的情感。可见,美育对一个人的人格养成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渗透并贯穿美育精神,发挥后者陶冶、净化的功能,对于小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个性的塑造至关重要。
音乐教学中须有良好的教学素质。因为音乐涉及的知识非常广泛,需要有良好的教师及良好的环境,有古今中外的名著,也有现代的著名歌曲等。它们都是音乐中不可缺少的好教材。但音乐教学的实施,必须与德育、智育、美育相互渗透,并不是单独进行的。一般来说,可从感觉、情操、理智等不同方面、不同层次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教育。
对学生进行美育渗透,首先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它主要通过以声情并茂为表现手段的艺术,用优美的旋律和其他手段来表达内在的思想感情,并通过优美的音乐对学生产生具有磁铁般的吸引力。音乐易激发学生感情上的共鸣,感情丰富的音乐可以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更能有助于学生对音乐的美好及畅想的记忆。
为了让学生从视觉中感觉到音乐美的教育,在教学中我收集了许多挂图,有中外音乐家的画像,有关节奏训练、乐理知识和乐器演奏挂图、资料等,让丰富多彩的音乐知识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理解并唱好每一首歌曲或演奏好每一首乐曲,我先用讲故事的形式提示学生,例如教学《小蜜蜂》这首歌时,我教育学生要学小蜜蜂那种勤劳的、不怕困难的、辛勤的精神,小蜜蜂从早到晚辛苦地劳动,采花酿蜜。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来提高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同时让学生正确理解歌曲的思想内容,感受歌曲的情绪和意境。在完成一首歌曲的教师范唱及其他方面的教学环节中,能够展现出教师教学完整的艺术形象,所以,教师要认真理解作品,深入体会歌曲的思想感情,因为歌曲是诗、词的高级表现形式,是语音的尽头,能直接抒发、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具有更广泛、更普通的“诗意”。因此,也易被学生接受和喜爱,通过唱歌教学能使学生懂得最基本的音乐语言、音乐感觉、音乐知识,为学好音乐做了前导,这也成为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起点。所以,优美的歌声能把学生带进优秀音乐所描绘的意境中,从而启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对歌曲或乐曲的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并能感受到音乐所在的内在情绪,要想唱好并演奏好一首乐曲,必须重视对歌曲或乐曲的艺术处理,主要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音乐,这也是培养学生具有唱歌及演奏表现力的重要环节。培养歌唱及演奏表现力还必须懂得和掌握歌曲或乐曲的演奏或演唱手段,如情感、力度、速度、音乐、和声等。处理歌曲要抓住表达情绪,如雄壮的、欢快的、优美的、抒情的等等。在歌唱或演奏中,应以乐曲的情绪速度标记为依据,引导学生进行艺术的再创造,还要让学生多做一些和音乐相关并结合的活动,即可让学生在听音、视唱、指挥等音乐活动中表现自己的音乐才能。所有这些活动不仅是为了形象化地教学,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并能掌握应该掌握的音乐才能。
为了从听觉中感受到音乐的美,教师在讲述的过程中不能平淡、单调、枯燥,要力求用准确的语言来描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声调的柔和、和弦的协调等等。这样可以使音乐教学如同清凉甘甜的椰子水注入学生的心田。要善于让学生用适当的词曲、各种类型的曲调生动描述,着意烘托出歌曲的诗情画意,使音乐给人以美的享受。如,当学生欣赏我国古典乐曲《十面埋伏》后,便犹如看到古代将士手拿兵器、身穿盔甲、骑着战马驰骋疆场激战的场面,从而感叹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今天的幸福来得多么不容易!同时也能感受到民族乐器琵琶丰富的表现艺术。健康的音乐会给学生丰富的精神营养,滋润着学生的心田,陶冶着学生的情操,鼓舞学生满怀信心地朝着美好的理想奋进。有效的教学途径,能使学生懂得音乐的基本性质、形式及表现手段,并基本做到能体验各种音乐情绪,辨别作品的优劣,感受品尝音乐美,并在从不懂音乐的学习转化过程中,理解旋律、节奏及和声的组成和动向,从音色变化、曲式结构中使学生体验到理解音乐的内涵,在学生理解音乐的基础上对音乐更加爱好。对音乐的鉴赏才是我们音乐教学追求的最终目标之一,要注意学生感情方面的音乐教学,也就是培养学生美好的高尚的情感,陶冶思想情操,包括爱祖国、爱人民、爱集体、爱共产党、爱社会主义、爱科学、追求真理等,要有对社会主义现象的正义感,对集体的荣誉感及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教师要特别注意在教学中加强爱国主义、国际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培养学生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人生观,这是首要的也是最根本的教学任务。
在总结以上诸方面经验的基础上,音乐教学还必须从思维和理智的层次上进行。也就是说,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音乐的基本原理,体验音乐思维的精妙,培养思维和探索精神。音乐在诸方面都是相互联系的,比如一首歌曲,首先要有好的旋律组成,而优美的旋律又是由音符来组成,音符的主次又由音乐的主旋律及其他方面组成(包括各种调式)等等。让学生在优美动听的音乐中了解美、认识美、接受美,以美导真,以美引善,使千姿百态的美有所附着,促使学生高尚情操和世界观的形成。我觉得,教师要有良好的教风,才能使学生有施展才能的天地和遨游音乐海洋的天地,要有深奥的理论和扎实的基本功,在实践中大胆地尝试,勇于探求这些奥秘的知识。
我对上述几个方面只做了浅谈,此外还应该加强学生各方面的辅导活动,这是音乐课的重要途径;组织学生进行各方面的基本功训练,这是音乐课不可缺少的形式,而且难度很大,但只要我们在音乐教学中明确目标,注意方法和效果,就能使音乐教学达到一个更新、更美的境界。
㈤ 如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渗入生活教育 案例
教师可设计一个教学环节,将学生引入课堂,联系生活实际。如:五年级的学习雷锋的歌曲。
㈥ 如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进行美育
音乐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激励他们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和创造,进而有助于形成下一代对建设祖国的美好理想及奋斗精神。马克思很早就说过:“进步人类不但根据政治经济学规律和历史发展规律,而且还应该根据美学规律去创造新世界。”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自觉地、有目的地实施美育是十分重要的。
美育在音乐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音乐本身具有极强的穿透性,能够震撼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得到洗礼。而美育在这一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在音乐教学中将游戏渗透其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应从小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古希腊先哲柏拉图认为,公民的启蒙教育、初级阶段的教育主要是音乐教育和游戏教育,陶冶心灵的音乐教育应从学龄前延续至十八岁。其弟子亚里士多德认为,音乐可以净化人的情感。可见,美育对一个人的人格养成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渗透并贯穿美育精神,发挥后者陶冶、净化的功能,对于小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个性的塑造至关重要。
音乐教学中须有良好的教学素质。因为音乐涉及的知识非常广泛,需要有良好的教师及良好的环境,有古今中外的名著,也有现代的著名歌曲等。它们都是音乐中不可缺少的好教材。但音乐教学的实施,必须与德育、智育、美育相互渗透,并不是单独进行的。一般来说,可从感觉、情操、理智等不同方面、不同层次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教育。
㈦ 如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渗透美育,提高学生音乐素
如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渗透美育,提高学生音乐素养
艺术教育中包含音乐教学,但是现如今的音乐课堂更关注的是成绩,让学生死记硬背要考的内容,没有从审美方面来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兴趣,忽略或轻视了艺术教育。实际上艺术教育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完善了人格,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学生在艺术学习中,随着艺术经验不断得到丰富和升华。极大地提高了学生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可以说,“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艺术,蕴涵词曲作者的情感。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发挥音乐的美育功能,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策略,优化教学方法,让学生接受审美教育,引导学生通过视、听、思、唱等多维度、全方位学习音乐,在欣赏、想象、学习中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情感,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得到美的熏陶、感染、震撼,养成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充分发挥音乐教学的功能和效用,全力推进素质教育教学的进程。
如今的小学音乐教材都为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内容。教材中有许多非常适用于小学学生的结构简短、节奏欢快、旋律优美的音乐作品。教师应该充分运用教材里的这些优点,在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在现如今的音乐教学中,很多教师已经积累了丰富的优秀的教学经验,如:运用多媒体进行欣赏教学;用律动和表演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用游戏激发学生的情感表现欲望;创设教学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作品魅力;用评比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教学活动等等。在多年的音乐教学中,我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唱歌学习中创造美,感受美,以美塑情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孩子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音乐创造因其强调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唱歌是小学低年级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歌曲中包含着强烈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它是音乐形象的反映,律动的表现。每当学生感受到律动音乐的音高、音色、力度和节奏变化时,他们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随音乐产生律动,这时学生自身的动作与音乐律动产生协调一致的美感,给人带来了视觉和听觉的和谐感受,让你获得美的享受。
二、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开阔音乐视野
有一句话说的好“趣味无争辩。”一个人喜爱什么音乐,不喜欢什么音乐都是因人而异,我们要尊重每个人的兴趣和爱好,但是不能放弃了引导和教育。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生活经验匮乏等原因的局限,审美趣味是狭窄的。教师这时就应该通过音乐课堂中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小学的音乐教学应有提高学生音乐审美素质的责任,要让学生不仅喜欢当代的音乐,对所有时期的音乐都应该有所了解和欣赏。教材中安排的国粹京剧、民歌等内容正是进行民族音乐教育的极好教材。
世界上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优秀音乐作品,这就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音乐风格。“音乐是没有国界的”,从审美情趣来看,学生喜欢新颖、多元的音乐风格。作为教师,不仅让学生了解自己民族的音乐,更应该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让孩子欣赏更多外国歌曲。例如,我在教唱五年级第六单元“告别时刻”中的歌曲《友谊地久天长》时,我创编了以“我是导演”为主题的音乐活动,以《友谊地久天长》作音乐背景,让学生为自己所在的小组导演一个毕业典礼上与好友分别的场景。就是通过这样的音乐实践活动,在感知的基础上激发学生想象,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合作协调能力;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将场景、人物、情感、音乐融合起来,让学生尝试用音乐去阐释心理、阐释情景,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敏感性,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进一步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一首好的歌曲不受国界的限制,可以传到世界的各个角落!让大家喜爱它!
这个设计非常煽情,非常生动,视觉和听觉都获得了美感,情感想象获得的审美喜悦,最终懂得的音乐无国界的道理深深地留在孩子的心里。
当然,审美趣味的扩展是以生活经验、知识结构和情感体验的增长为基础的,我们进行扩展审美趣味教育时不能脱离这个基础。这就需要音乐教师不断地加强自身文化素养,特别是音乐素养的积累,不断进行音乐教改的探索,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从古今中外的优秀音乐作品中汲取精神养料,扩展音乐审美趣味,开阔音乐视野。
三、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陶冶美育情操小学阶段的学生辨别是非美丑的能力比较弱,而且好奇心与模仿能力特别强。这种现象容易导致学生心态扭曲,迷失方向,严重地伤害了学生的身心,影响他们健康成长。
音乐教师应当认清自己身上的重任,在音乐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优秀音乐作品,精心设计音乐教学课的内外活动,通过听、唱、讲、跳、演、比等教学手法,让学生体验每一个作品的美感和情感,引导学生树立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念,陶冶美育情操,提高音乐素养。
总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不但要加强专业音乐知识的学习,还要加强美育、音乐审美教育理论的学习。使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如何渗透美育教育能够设计准确,达到提高学生美育素养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刘叔成,夏之放,楼昔勇等著.《美学基本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
[2]张前,王次召著.《音乐美学基础》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年
作者
丛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