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求舒伯特F小调幻想曲创作背景
提到四手联弹,就不得不提到舒伯特这位作曲家,终其一生短短的三十一岁,
却在四手联弹的领域成为最多产的作曲家。根据原典版所发行的舒伯特四手联弹全
集,足足有四大册之多,他在开拓四手联弹曲目之用心可见一般,也难怪有音乐学
者将他视为塑造四手联弹典型的创始者。
尽管之前莫札特也曾创作了一些供他与其姊弹奏,演出的四手联弹曲,然而舒伯特
却以其丰富的创作将四手联弹打入家庭,沙龙音乐会,以及一些正式的演出中,舒
伯特於斯之贡献实为功不可没。尽管如此,时至今日,四手联弹的存在仍处於一个
十分暧昧的状态。相对於双钢琴,它不若双钢琴所能展现的巨大声响效果,及其不论
是融合交织或互相较劲抗拒的不同个性,四手联弹所更加需要的是互为一体的感受
以及齐一的音乐语言。在一架钢琴上,两个人近距离地分享著一套键盘两个踏瓣,
若不是互相了解,互相倾听,甚至调和彼此的呼吸,是没办法创造出一派浑然天成
的音乐的。正因为其亲密性,也因为其所要求的绝对融合,在现今的演出舞台上实
属衰微的一部。而在现今的演出追求感官刺激的大趋式下,如此精致的珍宝,渐渐
地又回归到家庭中及一些小型的演出场合堙A人们也因此失去了许多品尝这甘美醍
醐的机会了。
尽管舒伯特创作了如此可观的四手联弹作品,可是时至今日仍常被演奏的作品
也仅止於其中的六七首,在这当中最著名的当属幻想曲D.940 Op.103 这阙作品了。
这首创作於舒伯特去世前五个月的"巨作",融合了舒伯特在艺术歌曲以及器乐曲上
的一贯语法,兼具了奏鸣曲以及幻想曲的成分。全曲可概略分为四个部分,由第一
个主题贯串其中,是四手联弹曲目中,单一乐章最长的作品之一,全曲演奏时间约
在18分钟上下。
淡淡的哀愁从f小调流泄而出,如此迷人的主题,让人的心神就在音符的流动中被勾
摄而去,Primo与Secondo之间的对话,更是极尽缠绵,一点点的激动
,一点点的思绪起伏,一切都是点到为止。在心湖中一点一滴地发酵蕴酿,舒伯特
巧妙地运用了大小调的转换来改变乐曲的气氛。
休止符的出现,更带出一股欲言又止的感受,在改以三连音伴奏型态的主题再现后,
渐渐地引入第二段的Largo。调性再度转入小调,双附点的和弦以及八度的颤音交织
出不安与犹疑。
升f大调甜美的旋律适时的承接,让人忘却了先前的烦忧。Primo高音的声部与Secondo
低音的声部对唱著,宛若款款情话。不安的主题再次浮现,指引著全曲奔向自由轻
快的快板乐段,带有波希米亚 Furiant 舞曲曲风的三拍子快板乐段,挣脱了先前的
束缚。轻盈地奔走著,转至大调的乐段恰似三重奏般竞逐著,热闹无比。这一大段
活泼的乐段带来了无穷的生气,让人心情亦为之开朗了起来。
哀愁的第一主题再次出现,这次发展出令人意想不到的Fugue型式。一层一层的交错
叠织,渐渐将曲子推向最高潮。一架钢琴在二十根手指的驱使下,绽发出宏大的音
响,所有的愁韵在此倾泄而出。在八度和弦与三连音的敲击之下乐曲戛然而止,一
切的一切仍飘荡在那空气中。起始的第一主题再次出现作了全曲的最后回顾。曲末
难掩内心的激动,气氛再次为之升高。但最后仍在三个f小调的和弦压制下,一切归
於平静.…..
D.940 俨然已为四手联弹的"国歌"之一,乐谱极易购得,原典版有大全集,
Shirmer's亦发行了舒伯特四手联弹的选集;此外国际版(International Edition),
以Dover也都有此曲之乐谱发行,尤其是Dover的版本,又是一个便宜又大碗的选择。
关於录音,几乎一些世界知名的钢琴二重奏搭档都曾灌录过此曲,在此仅列出一些
在现今市场上较易购得的版本。
1. Email & Elena Gilels这对父女的演出,可在最近DG所发行的,两张一套
CD中寻获。
DG 449 322-2
2. Louis Lortie & Helene Mercier这对关系"暧昧"的二重奏,在Chandos的
录音亦不难寻获。
Chandos Chan 9162
3. Paul Bara-Skoda & Jorg Demus两位长期搭档的维也那学院派钢琴家,
当初搭档的组合就是靠舒伯特牵的红线;所灌录的舒伯特,自然算是拿手曲目。
Valois V4622
4. Sviatoslav Richter & Benjamin Britten两位星光闪闪的钢琴家,在1967
年Aldeburgh Festival临时成军的现场演出,速度快人一等,默契有待加强。
Music & Arts CD-722
5. Karl Ulrich Schnabel & Joan Rowland 两位教授与助理的搭档,在知名发
烧厂牌Sheffeld Lab亦灌录过此曲,Karl顶著老爸Arthur的名号,表现平平;录音的
动态过度的塑造,让人感到不适。
Sheffeld Lab 10054-2-F
6. Christian Ivaldi & Noel Lee这两位老搭档,在Arion录下了,四张Schubert
Duet Works的CD,极富"学术价值",然而所费不赀。
Arion 268038
7. Christoph Eschenbach & Justus Franz最近在出版了4张低价的舒伯特钢琴
二重奏作品。
EMI7243 569770 20
8.Alfons & Aloys Kontarsky在DG有张低价版的CD
DG453 675-2
9. Duo Crommelync 此外前年自杀身亡的Duo Crommelync亦於Claves灌录过此
曲。然目前只见於目录上,尚无法购得,至为可惜。
10. Murray Perahia & Ra Lupu
B. 谁知道舒伯特的《小夜曲》表达讲述的是什么
舒伯特则是纯粹具有浪漫主义精神的第一位作曲家,他的作品渗透的发自肺腑的抒情性格
,直接开创了浪漫主义时期最主要的风格特点。舒伯特的歌曲如《音乐瞬间》《小夜曲》等具有与大型作品(如奏鸣曲)同等重要的价值,这种单乐章的中小型曲体成为浪漫主义时期十分普遍的音乐曲式结构。从舒伯特的音乐中,我们感受更多的是他内省性的自我对话。
著名的《小夜曲》,是舒伯特短促的一生中最后完成的独唱艺术歌曲之一,也是舒伯特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舒伯特的《小夜曲》旋律优美、情感纯真、格调高尚,充满了生活的希望,以其深情、优美为全世界人所赞赏。说起它的创作过程,却是出人意料。
舒伯特的《小夜曲》旋律优美、情感纯真、格调高尚,充满了生活的希望,堪称所有小夜曲中最优秀的一部,被称为他的「天鹅之歌」。
作为西洋乐曲体裁之一的"小夜曲",都以爱情为题材,这首《小夜曲》也不例外。"我的歌声穿过黑夜轻轻飘向你......",在钢琴上奏出的六弦琴音响的导引和烘托下,响起了一个青年向他心爱的姑娘所做的深情倾诉。随着感情逐渐升华,曲调第一次推向高潮,第一段便在恳求、期待的情绪中结束。抒情而安谧的间奏之后,音乐转入同名大调,"亲爱的请听我诉说,快快投入我的怀抱",情绪比较激动,形成全曲的高潮。最后是由第二段引伸而来的后奏,仿佛爱情的歌声在夜曲的旋律中回荡。乐句之间出现的钢琴间奏是对歌声的呼应,意味着歌手所期望听到的回响。这里选用的是改编后的钢琴伴奏的小提琴独奏曲,虽无歌词,但同样能体会到这首小夜曲中表现出的真挚而热烈的感情。舒伯特的音乐是与诗歌完美的结合统一,可见,浪漫主义音乐是寻求与其他艺术,特别是文学的沟通。他的艺术歌曲创作,使这一音乐体裁被提高到与歌剧、交响乐、室内器乐同样高的水平。他的歌曲创作手法及其旋律进行和音调,被认为对于浪漫主义音乐语言的形成起了历史性的作用。
浪漫主义音乐的民族性、民主性、人民性、抒情性、幻想性、新精神,那种反对外族侵略和民族压迫,反对封建统治和民族分裂,那种力求真实地表现普通人的精神面貌、社会道德、审美观和理想,那种崇尚理性的古典主义不同,浪漫主义崇尚感性,注重揭示人类精神和内心世界,那种但在政治上、思想上和道德观念上反对因袭守旧,而且在音乐体裁上,形式以及创作手法诸方面,都进行了大胆的革新,从而发展和丰富了人类的音乐文化精神在舒伯特的《小夜曲》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C. 舒伯特音乐作品有那些
《美丽的磨坊少女》、《野玫瑰》、《普罗米修斯》、《魔王》、《鳟鱼》、《菩提树》、《天鹅之歌》、《未完成交响曲》、《死神与少女》、《鳟鱼》、《冬之旅》、《流浪狗》等等。
1、《美丽的磨坊少女》
美丽的磨坊少女叙述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天真少年对爱情的憧憬与幻灭的过程。流浪的少年在河边磨坊邂逅了磨坊主人的女儿,因着她的美丽,他不再流浪,期盼这份蕴藏在心中的情感有个美好结局;怎奈这份憧憬却让一个突然到来的猎人粉碎。
痴情少年抱着患得患失、又爱又恨的复杂心情开始放逐自己,他沿着河岸走下去,爱情的幻灭让他痛不欲生,最后只好殉情,投入小溪流的怀抱中。舒伯特笔下的乐声,便把这出精致的“歌曲小说”经营得非常感人。
舒伯特在创作之时,赋予每一个角色固定的调性。例如小溪流用G大调表示,这条溪流引他进入一个爱情的漩涡,听过他的低声细诉,也提供他生命的最后归宿。心情愉快时表现磨坊用C大调,哀伤时则用C大调的关系小调A小调。描述爱情的幸福时一定是A大调,猎人的出现则用C小调。
2、《死神与少女》
《死神与少女》(亦称《d小调第14号弦乐四重奏》),一部由奥地利作曲家弗朗兹·舒伯特(Franz Schubert)创作的弦乐四重奏,共分为四大乐章。这首四重奏,d小调,作品编号D810,因第二乐章主题旋律与舒伯特1817年创作的歌曲《死神与少女》类似而具标题。作于1824-1826年,1826年2月1日在维也纳约瑟夫·巴尔特的家中首演。
3、《冬之旅》
舒伯特的《冬之旅》是德国艺术歌曲文献中最重要的连篇套曲,其在诗与音乐的完美结合、声乐与钢琴的相互补充、音乐优美与深度兼顾等方面都达到了一个顶峰。
能与之相提并论的只有《美丽的磨坊女》和舒曼的《诗人之恋》、《妇女的爱情与生活》和《连篇套曲Op.39》,但在规模上都不如它庞大丰满。为了表达原诗的情感,作曲家在节奏、旋律、织体、调性方面都根据原诗的情绪进行了处理。使其在情感上产生更强的感染力。
4、《魔王》
舒伯特根据歌德的同名诗所创作的叙事曲。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是著名的浪漫乐派作曲家,他一生创作了600多首歌曲,开创了艺术歌曲发展的新纪元。《魔王》作为他重要的代表作品,有着较高的艺术价值。本文试从多个角度讨论作品中各音乐要素的特点,浅析该作品创作的风格特征。
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根据歌德同名诗创作,作于1815年。当时作者只有18岁,这首叙事曲被编为作品第1号。全诗的故事情节:父亲怀抱发高烧的孩子在黑夜的森林里骑着马飞驰,森林中的魔王不断引诱孩子,孩子发出阵阵惊呼,最后终于在父亲怀抱中死去。
歌曲采用通谱手法,一气呵成,气势宏大。诗歌中叙述者、父亲、孩子及魔王四个不同角色由不同的音调体现出来。作者充分展示了戏剧性的情节,如钢琴伴奏模拟马蹄疾奔的节奏贯穿全曲,低音奏出的风声描绘出夜幕中的森林冷风飒讽、咄咄逼人的情景,烘托出沉闷恐惧的气氛。作者还以小二度上行模仿孩子的惊呼,形象地刻画出孩子愈加惊恐的神情。
5、《鳟鱼》
《鳟鱼五重奏》, "歌曲之王"舒伯特在1817年创作了著名的艺术歌曲《鳟鱼》。这部为钢琴与大、中、小提琴和低音提琴所做的作品共分五个乐章,以第四乐章最为著名。在原作的歌曲中,作者先以愉快的心情,生动描绘了清澈小溪中快活游动的鳟鱼的可爱形象;
而后,鳟鱼被猎人捕获,作者深为不满。作者用分节歌的叙事方式表达了他对鳟鱼的命运无限同情与惋惜的心情,揭示了歌词深刻的寓意:善良与单纯往往要被虚伪与邪恶所害。
舒伯特这首A大调五重奏与通常的钢琴五重奏不同,不是那种钢琴加弦乐四重奏的标准形式,而是钢琴与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这样四件弦乐器的组合,亦即比标准形式少了第二小提琴,而以低音提琴取代。再者,这首曲子有五个乐章,这一点也与众不同。因为第四乐章是采用舒伯特本人的歌曲《鳟鱼》的旋律而作主题与变奏,所以此曲俗称《鳟鱼五重奏》。
D. 贝多芬与舒伯特
贝多芬是古典主义的里程碑式的人物,舒伯特是纯粹浪漫主义的开山鼻祖。读懂了贝多芬与舒伯特,就基本上读懂了古典音乐最重要的两大流派。
贝多芬有思想家的气质,热中政治,拥护共和,相信德行,批判现实;舒伯特对现实漠不关心,在他眼里,人生不过是一连串情绪的波动,一连串的形象,他只希望那些情绪那些形象尽可能的愉快些。贝多芬好象是一个在黑暗中独行的旅者,他身上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孤独;舒伯特却温厚爱人,广结善缘,他的心隐隐约约与一切世人的心灵密切相连。他那个儿童般的心灵藏着许多骇人而怪异的幻象、无边无际的悲哀、心碎肠断的沉痛。
贝多芬和舒伯特都没有成家。不同的是,贝多芬一生都在追求爱情并深深的痛苦着——但那首“致爱丽斯”却甜在心里——可能爱情就是这个样子——甜蜜地痛苦着。而舒伯特好象懒得去爱,他似乎不相信人世间会有爱情、会有幸福。他抑郁的心灵充满悲哀和绝望,却没有贝多芬式的抗争,甚至连挣扎也没有。这颗高尚、纯洁、富于理想的灵魂不能以现世的幸福为满足,他似乎只是一个前世的过客,不是今生的归人。他甚至不象青藏高原上那些以身体丈量土地的朝圣者那样执着的活在来世,他只自顾自地活在自己幻想的世界里。
贝多芬的音乐充满思想、理想、力量和节奏,但弱于和声;舒伯特的音乐节奏贫弱,但充满梦幻般的诗意,旋律优美,和声丰富,是真正的“旋律之王”。
世人往往偏爱贝多芬的九大交响乐,我却最是钟爱他的32首钢琴奏鸣曲。《月光》温柔婉约,带给人们多少和平、宁静与美好;《悲怆》第一乐章里的快板、慢板戏剧性更迭交替,变化无穷,让听者如沐春风;《华尔斯坦》与《热情》也使人如痴如醉。《皇帝》更是把钢琴协奏曲推向乐之巅峰,从它之后再没有象样的钢琴协奏曲问世了。——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全集、莫扎特全集和肖邦《夜曲》都是我珍藏经年的“圣品”。
舒伯特只活到31岁,却给世人留下了600多首艺术歌曲,被称为“歌曲之王”!如果老天让他象莫扎特一样活到35岁,真难以想象他将还会给我们留下怎样的音乐!艺术歌曲与民歌或流行曲不尽相同,后者的旋律是二段体或三段体的,它用同一个曲调唱许多段歌词或诗节。而艺术歌曲的伴奏不只是把和弦、旋律填进去来帮助歌唱者,它着重于画出一个音乐的布景或背景,使伴奏者几乎同歌唱者一样重要。
也许所有坚强的笑容,背后都隐藏着更加坚强的忧愁。虽然舒伯特接连有不朽的作品不断问世,却连温饱也无法解决。有一天晚上,他又冷又饿却身无分文,他走进一家饭馆,在菜谱上作了一首曲。起初,老板以为舒伯特是个要饭的,想轰他走,后来看见乐谱才知道他是个作曲家,这个乐盲老板这才勉强收下乐谱,免费给了他一盆土豆。这首乐曲就是著名的《摇篮曲》。每次听这首歌曲我都会想起那盆土豆,而每次啃德基薯条我耳边都会响起:“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
E. 舒伯特在创作音乐方面都什么成就
舒伯特是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的先驱人物之一。他一生虽穷愁潦倒,但却给世界留下灿烂辉煌的音乐瑰宝。他的作品直至1821年才在友人的资助下陆续得以出版。他曾对朋友自称是“失败的音乐家”,是“世界上最不幸、最可怜的可怜虫”。在其短促的一生创作了9部交响曲,7部弥撒曲,许多室内乐曲和钢琴曲,以及包括《美丽的磨坊女》《冬之旅》《天鹅之歌》等三部声乐套曲在内的600余首歌曲,9部歌剧,20首宗教音乐,70首以上的附管弦乐的合唱曲,各种管弦乐曲等。其中所作歌剧均以失败告终,但其所作《未完成交响曲》《C大调交响曲》《鳟鱼五重奏曲》《死神与少女四重奏曲》钢琴曲《流浪者幻想曲》戏剧配乐《罗莎蒙德》等却流传至今不衰。特别是他所作的艺术歌曲著称于世,被人们誉为“歌曲之王”,将歌曲的艺术表现力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F. 谁知道舒伯特降E大调Op.122这首作品的背景资料
奏鸣曲
降E大调奏鸣曲
01 中速的快板
02 非常快的行板
03 米奴哀小步舞曲小快板中速的快板
04 中速的快板
G. 舒伯特的创作生涯
舒伯特的创作生涯虽然很短暂,却给后人留下了大量的音乐财富,600多首的艺术歌曲,为世界音乐宝库增添了耀眼的光辉,在音乐史上被誉为“歌曲之王”。他为不少诗人如约翰·沃尔夫冈·歌德、弗里德里希·席勒、海因里希·海涅、威尔赫姆·穆勒等的作品写了大量歌曲,把音乐与诗歌紧密结合在一起。他的歌曲中既有抒情曲、叙事曲、充满战斗性的爱国歌曲,也有源于民间音乐的歌曲,其中重要的有《魔王》、《鳟鱼五重奏》、《菩提树》、《美丽的磨坊少女》、《野玫瑰》、《流浪者》(2首)、《普罗米修斯》、《致音乐》、《迷娘之歌》、《纺车旁的格丽卿》、《牧童的哀歌》、《战斗中的祈祷》、《剑之歌》、《战士之歌》等 , 主要歌曲汇有3部歌曲集 :《美丽的磨坊少女》、《冬之旅》和《天鹅之歌》。他的交响曲中较重要有第四、第五、第八、第九交响曲,其中第八交响曲是一部浪漫主义抒情交响曲,因只写了两个乐章而被称为《未完成交响曲》,许多人试图续写,但都不尽如人意,不得不承认,它的“未完成”也许比完成更接近完美的形态。第九交响曲气势磅礴,充满英勇豪迈的气概,被称为《伟大交响曲》。他的作品还有d小调弦乐四重奏《死与少女》、钢琴五重奏《鳟鱼》、C大调弦乐五重奏、钢琴曲《流浪者幻想曲》、《音乐的瞬间》、降E大调即兴曲、A大调奏鸣曲和配剧音乐《罗莎蒙德》等。舒伯特以抒情的旋律闻名,而且总是能够自然流露、浑然天成。另有18部歌剧、歌唱剧和配剧音乐,10部交响曲,19首弦乐四重奏,22首钢琴奏鸣曲,4首小提琴奏鸣曲以及许多其它作品。舒伯特在生的时候,大众对他的认识和欣赏只是一般,但在逝世前已经有一百首著作被出版。他早年担任父亲学校里的教师,辞去职位后一直没有固定的工作,经常靠朋友接济。
H. 浪漫主义钢琴小品有哪些类型和特点
浪漫注意音乐以它特有的强烈、自由、奔放的风格与古典主义
音乐的严谨、典雅、端庄的风格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如果贝多芬的
音乐只是黑白电影或版画的话,那么浪漫乐派作品则像水彩画和五
颜六色的油画。这一时期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浪漫主义音乐流派。一
种是以勃拉姆斯为主要代表的保守浪漫主义,另一种是积极浪漫主
义。浪漫主义音乐时期也是欧洲音乐发展史上成果最为丰富的时期,
它极大丰富和发展了古典主义音乐的优良传统,并有大胆的创新,
这一时期的许多音乐珍品至今仍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欢迎。
I. 欧洲浪漫主义音乐先驱者之一——舒伯特的生平是怎样的
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1797.1.31~1828.11.19)生于维也纳。父为小学教师。自幼从父学习小提琴,从长兄学习钢琴,常与父兄合奏为乐。9岁师从当地乐师霍尔采。11岁入维也纳宫廷唱诗班,得以免费入帝国寄宿学校学习。这个学校由宫廷出资,学生则义务为皇室、王室的宗教仪式演唱。在校期间开始作曲,保留至今的《钢琴四手联弹幻想曲》即为13岁时所作。他还担任学校乐队的首席小提琴手,演奏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人的作品,当指挥不在的时候则代指挥。1812年因变声离开唱诗班,同年其母去世。1813年父亲再婚。舒伯特经师范学校培训后于1814年任小学助理教师,并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创作,就在这一年创作了最初的杰作——艺术歌曲《纺车旁的格雷卿》。至1815年业已创作了交响曲、弥撒曲、弦乐四重奏曲等,同时创作了145首歌曲,其中以《魔王》《野玫瑰》最著名。1816年创作歌曲《流浪者》。1817年结识49岁的宫廷男中音歌手米歇埃尔·福格尔,其歌曲经福格尔演唱轰动维也纳,1818年不顾父亲的反对毅然辞去教职,专事创作。曾任匈牙利贵族埃斯特哈齐公爵家庭教师。其间创作了著名的歌曲《鳟鱼》以及不少钢琴联弹曲。1819年做《鳟鱼五重奏曲》。1822年经朋友调解,与父亲和好回到家中,两年后却又返回维也纳,谋职未成,过着清贫的自由作曲家的生活,全靠朋友资助为生。后一度健康恶化,但创作力仍极为旺盛。1824年再赴匈牙利采勒斯埃斯特哈齐公爵家任教。1825年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一年,与福格尔一起在欧洲各地旅行演出。1827年参加贝多芬丧礼,为36个执火炬者之一。1828年才首次举办个人作品演奏会。同年11月9日因伤寒病逝于维也纳。享年仅31岁。人们遵其遗愿,将他葬于贝多芬的墓旁。
J. 你对舒伯特及其音乐(感受与体会)
我心中的舒伯特
听的第一首舒伯特是奏鸣曲D664,恰好是他最富歌唱性的一首作品.那时侯情绪激动,总喜欢些李斯特之类的刺激的东西,对于平静的东西,却似乎觉得有点难以发泄身体中的荷尔蒙激素,总是觉得不爽.那丝绸一样柔软的声音,一句一顿的节奏,恰似最柔情的话语.不知不觉间荡漾在心中了.那不是肖邦的无病呻吟,更不是李斯特的肤浅肉麻.仿佛是飘荡在空中永远不会落地的绸巾,又如同天上飞翔的小鸟.美却是那样的质朴,没有多余的语言,没有冗长的甜言蜜语,也没有做作的修饰,一切就理应如此.仿佛听到了天上的声音.天上的花镜.哼唱着那美丽的旋律,我开始喜欢上了这个作曲家.然后是前奏曲,更多的奏鸣曲,交响乐,艺术歌曲,五重奏,弥撒...
这个穷困潦倒31岁便离开这个精彩世界的伟大却平凡的天才,已经和我的生活融合到了一起.常想着大师家里的欢乐聚会,舒伯特之友,一帮对音乐充满热爱的朋友,其聚在一起,演唱,谈奏,那个名叫舒伯特的矮小的乡村小学音乐教师的家中,传奏着天籁般的美妙音乐.他是多么地热爱生活和朋友,充满生机的大自然,乡间的野玫瑰,溪流间欢乐的尊鱼,群星.他的音乐就像生活一样广阔和生动,有勇敢的鱼夫,孤独的隐居者,暴风雪中的流浪者,岩石上的牧羊人...他的心中有欢乐也有痛苦,他似乎做到了,用音乐表达人心中的真情.于是,我们听到了纺车旁姑娘对爱人的倾慕,热恋中情人的话语,死神和少女的对话,魔王的狡诈和阴险...不同于其他音乐家几乎固定一生的音乐写作习惯和声音,舒伯特,几乎没有固定的形式,他的音乐可以有贝多芬般的斗争和英雄主义,莫杂特般的轻松和幽默,海顿微笑的声音,李斯特般的丰富技巧和色彩.他的音乐是精妙的,却又是深沉的.也许是大师的早熟,他过早地渗透了生命和死亡的意义.可以说,他的音乐是对死亡和人类对死亡的恐惧与痛苦,对生命的留恋描写最深刻的作曲家之一.死神与少女中颤抖的呻吟,冬之旅中的的无奈和叹息,心,在啊!在滴着血!好象是满地凋零的玫瑰,生命在一点点的流逝.
到了D960,D956大师死前的最后一部分作品,那哪里是音乐,那是血泪啊,一步步地滑像黑暗的空间,恐惧啊!恐惧啊!哪里有一点的温暖都可以点亮世界的光.最后的12首艺术歌曲,在大师死后发表,被后人起名”天鹅之歌”.传说天鹅在临死前会唱出最美丽却最凄婉的歌声.这的确是他的天鹅之歌,我很少敢于全部听完这些音乐,我害怕,我的眼中会浸满泪水.那首小夜曲哪里是首简单的优美音乐,请你听听德语的原曲,告别了,美好的世界,再见了,心中的爱人.
D894,G大调第18号钢琴奏鸣曲.一首几乎超脱与其他一切大师作品的曲子.平静的弱起和旋仿佛预示着和解与宽慰,发展部宽广的音乐是走向天国的轻轻脚步.生活是矛盾的,生活是矛盾的.它让我似乎听到了欢乐与痛苦的矛盾,美丽与丑恶的矛盾,生命和死亡的矛盾.但人生却像是广阔的大海,尽管掀起波涛,暗流涌动,却终究会归于平静,归于安详.走向纯真.贝多芬活了58岁,写了不超过200部的各类作品,莫杂特活了36岁,写了500部左右的作品.舒伯特只活了31岁,仅仅艺术歌曲,他就写了640部.他是古典作曲家中唯有的两个作品超过1000部的音乐家.另一位是伟大的音乐之父巴赫.SCHUBERT 他是被上帝折短翅膀的天使,为人类带来最美丽的声音!
----------------------------------------------------------------------------------------------------------------------
我听舒伯特
我爱贝多芬,勃拉姆斯,也爱舒伯特。对贝多芬,勃拉姆斯,要
咬紧牙关、使出全身力气去爱,而对舒伯特,倒说不清该怎么去爱,
听他的音乐,只知道他很爱我,他是我们的同时代人。因为他的音乐
很好听——哪怕常被行家们指责结构不严谨,败笔多多。而对听过若
干年古典音乐的人来说,“好听”已是一个涵义足够深透的词语,让
同好者携手相对莞尔。
任何人讲他的故事,总难免凄凄惨惨戚戚的调子——写了那么多
好听的音乐,可一生从未象莫扎特和贝多芬般享有盛誉,而是在孤独
中死于31岁的年龄。最让人心痛的是,他的大量作品,包括交响乐,
自己一次也没听人奏过。他说:“我的音乐是我的才能和悲惨境地的
产物。世人最喜爱的正是我以最大的痛苦写成的音乐。”被贫病缠绕
多时,弥留之际,满脸都是失败感:“难道我不能在世上占有一席之
地么?”生前备受冷落,死后极尽哀荣,也许是那个时代里天才的宿
命,在舒伯特身上则发挥到了极致。
可是,我仍然不肯相信,舒伯特度过了痛苦的一生。我只知道他
跟这个世界萍水相逢,然后擦肩而过,各奔东西。不要忘了他羞怯而
谦卑,在众人面前从来没有信心,更不肯吐露真情,只是忍不住向音
乐透一点秘密。从他的艺术歌曲中可以听到,那颗儿童般的心灵里藏
着多少幅光怪陆离而迷人的梦境,仿佛是一个没见过海的孩子在不断
想象着骇浪。这些幽微的幻想在舒伯特心中如此真实,自成一个绵密
的宇宙。他在第五交响曲中风雅迷人、温婉可亲,而第八交响曲和声
乐套曲《冬之旅》如寒塘鹤影般凄清,充满了“潭空水冷,月明星淡”
的色调,令人肠断,但宏伟的绝唱《第九交响乐》却又在其后显出勃
勃英姿。最令我感动的是降E 大调钢琴三重奏,尤其是第二乐章伊始
大提琴奏出的旋律,美得让人无法正视,只能借助暗淡的橘色阳光遥
望那水天之清影,此刻,山峰和海洋突然呈现了格外迷人的神采。这
感受固然源自对这部作品的偏爱,但我相信任何人都能在舒伯特的音
乐里汲取到近于玄机的诗情。他的灵感吞吐着内心世界的万千气象,
还来不及冶炼得足够均衡圆熟, 就汩汩流出来。几乎没人要买他的曲
子。但乐思仍无法遏制地涌动。也许仅仅由于他时常意识到自己生命
短暂。那朦胧的预感使他悲哀,但还是在音乐中寻求到了力量。风驰
电掣般的狂喜和烦恼孕育成天马行空的乐思,与之相伴的是多少回情
感剧烈的脉动。类似这般神与物会、不可思议的体验,我们在平凡的
生活里也曾潜心向往,偶尔也有机会在审美的愉悦中与之不期而遇。
而舒伯特的短促一生就是由这样一连串生命力突然昂奋的经历凝结成
的。时隔多年,那一个个闪亮的焦点在后人眼里如轻轻颤抖、不停幻
化的磷火。窗外的世界又冷漠又麻木,这个看上去可怜巴巴的失意人
曾在冰凉的屋里枯坐无言,灵魂却在胸膛中洋洋得意地哈哈大笑。品
味他的灵感,想象着他那孤寂的辉煌,我们面对的是赤诚的骄傲在飞
翔。
1997年是他200 年冥寿。读着音乐报刊上连篇累牍的纪念文字,
我幻想自己正身处那座舒伯特诞生的城市。一定会有接二连三的舒伯
特音乐会,一定会有关于他生平的展览和新书,一定会有年轻的音乐
家在他的塑像前留影。幽雅的维也纳城里,有教养的人们正在谈论他,
哼他的歌,奏他的曲子,铺天盖地都是舒伯特。时间以清澈而哀怜的
目光注视着舒伯特,但他需要同情么?生前始终被一群忠实的朋友簇
拥,对人对己都怀着圣洁的敬意,这使善良的他自感欣慰,至今仍把
无尽的友爱慷慨分给我们。在一大群注定要死的人里,一个精纯的生
命在活着的时候已经凭借颖悟和激情获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