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音乐课程的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
5,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㈡ 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包括哪些内容
一、音乐课堂教学评价内容
音乐教学评价,就是针对学校音乐教育目标和音乐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技术对音乐教师的教学工作质量进行整体的价值判断,也为音乐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指导。课堂音乐教学,是音乐教师评价内容中的一个主要方面,通过课堂音乐教学评价,能检验音乐教师的教学水平、专业知识水平、音乐能力的高低、职业风范、人格魅力等各方面的素质。音乐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应该围绕音乐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否能实现有效的音乐学习,有多少学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有效的音乐学习来展开。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评教学目标,注重全面性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定和达成,是衡量一堂课好坏的主要尺度。首先,从教学目标制定来看,要看是否全面、具体、适宜。全面,指能从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等几个方面来确定;具体,指知识目标要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标要有明确要求,体现学科特点;适宜,指确定的教学目标,能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体现年段、年级、单元教材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在教学各环节的实施中,教师不仅能够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隐性与渗透性目标的达成,也特别注重“过程与方法”显隐兼顾目标的贯穿,更注重“知识与技能”显性目标的落实,在把握尺度、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音乐学习兴趣、体验学习音乐快乐,在着眼于学生四个音乐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方面,能够做到让三维互伴互随,相互渗透,体现出教学目标具体化、可行性、可操作、可检测强的特点。
(二)评教材处理,注重创造性
首先要看教材的组织、处理是否精心。教师是否能根据教学目的、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心理特点,对教材进行合理的调整与充实,是否加强了方法、应用、探究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学科间的整合和综合。
(三)评教法运用,注重有效性
从教师对教学方法选择与运用的角度,评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采用的方法是否能从本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出发,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评价教师对来自课堂中的各种信息做出了何种评判,形成了何种反馈,又是如何处理这些反馈的信息的。
(四)评学法指导,体现学科性
评课除了要观察教师怎么教之外,还要看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学。例如,考察教师能否从学科内容与特点着眼,针对学生的年龄差异、心理特征、学习基础、学习方法、学习能力、思维特点、学习修养、学习环境和条件等方面对学生学习进行相应的指导。再如,考察课堂能否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以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化地学习。
(五)评教学过程,突出合理性
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学程序完成的。教学目标能不能实现,要看教师教学程序的设计和实践是否科学。教学程序评价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看教学思路设计
2.看课堂结构安排
(六)评教师的教学基本功
教学基本功,是教师上好课的重要因素。通常,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板书。2.教态。3.语言。4.专业: 5.操作。6.评价。
(七)评学生能力培养
在评课过程中,还要注意考察教师对学生能力培养的状况。在具体实践中,要注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问题情境,强化了问题意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是否注意挖掘学生内在的因素,并加以引导、鼓励;是否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教会学生从多方面思考问题,多角度解决问题的方法等。
(八)评教学效果,注重实效性
评价教学效果,要看教学内容的完成程度、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能力的实现程度、学生思维的发展程度等。进行评课,着重要看教学是否注意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从而使学习变成学生的内在需求;是否注意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情意因素,做到知、情、意结合,使学生情感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满足;是否坚持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其原有基础上的最好发展。同时,每个学生都有他的闪光点,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因此还应该关注教学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关注学生的和谐发展,是否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二、课堂评价的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
音乐课程评价应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发现和发展自己的音乐潜能,建立自信,促进音乐感知、表现和创造等能力的发展,为进一步提高其文化素质及价值判断能力,树立社会责任感,培养人生规划意识等提供有益的参照;有利于教师总结经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有利于学校加强、改进、提高音乐教学工作,促进课程改革朝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方向发展。
(二)科学性原则
评价指标的确定和评价方法的选择,应以音乐学科的特点和不同教学模块的内容标准为依据,体现普通高中音乐课程的性质,符合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音乐审美教育的客观规律。
(三)整体性原则
无论是评价学生、教师,还是学校音乐教育工作,都应从整体着眼,涵盖课程目标的各个层面和教学的各项内容。对学生、教师、学校的评价,要用科学的态度、发展的眼光,从不同阶段的回顾和对比中,肯定其进步与发展,指明其努力方向,使评价起到激励和促进作用。
(四)可操作性原则
评价的指标和方法要简便、明晰、易于操作和推广。根据音乐教学的特点,应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把评价融进教学的全过程,使自评、互评和他评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良好评价氛围。
㈢ 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的内容简介
《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是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精版神,结合实验区的权教学实践,由国家音乐课标研制组专家和实验区优秀教研员、一线优秀教师撰写的。内容包括中外音乐教育发展状况,音乐课程基本理念,音乐课程标准与小学音乐教学大纲的比较,小学音乐新课程实验教材编写理念与特色分析,小学音乐教学领域,教学设计,教学策略与学习方式,音乐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小学音乐教学评价,新课程与音乐教师素质等十章。
㈣ 音乐课的教学设计包括哪几个阶段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分析内《课程标准》的要求容.(2)分析每课教材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中和每个模块(每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3)分析高中每课教材内容与初中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
(二)学生分析
学生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2)分析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3)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
(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确定知识目标.(2)确定能力、方法培养目标及其教学实施策略.(3)确定引导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教学选点及其教学实施策略.
㈤ 小学音乐课教学的主要步骤是什么能详细点么
(1)唱。
唱就是演唱歌曲或音乐,通过学生、老师的演唱,构建师生版互动的情境和权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通过多种表现形式的演唱,感受歌曲、理解歌曲、表现歌曲,为歌曲创作做了较好的铺垫。
(2)想。
“想”就是提出问题之后,教师要留给学生思维的时间,鼓励学生思维的联想与发散、引导自由想象,以寻求创意。
(3)做。
“做”就是引导学生实践与创作,利用各种活动方式,促使学生在做中学、做中想、做中创,通过唱、想的体验,把亲身感受表达创作出来,成为个性化的作品,同时把自己的作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使之成为一部完整的音乐作品。在这一阶段中,不同的活动方式,是指写、说、演、唱等实际操作活动。
(4)评。
“评”主要是师生共同评估儿童作品,共同评鉴,相互欣赏,充分开发学生资源,促使创造性思维由个体萌芽而进入整体发展的阶段。在此阶段,强调的是师生相互的尊重与反馈,也是创造性思维的“延缓判断”原则的具体表现。
㈥ 音乐课程教学领域包括哪些
音乐课程教学领域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演唱与演奏;
2、表现与创造;
3、感受与欣赏;
4、音乐与生活。
㈦ 新课程理念下对音乐教学内容的分析包括哪些方面
一、音乐教材的呈现形式变化突出;艺术、童趣、实用性增强
当我第一次拿到新教材时,美丽的插图、富有童趣的图形谱、孩子们喜爱的动画人物……顿时让我眼前一亮,心中倍感欢喜,这么“美”的教材顶会深深吸引孩子们;与教材配套的多媒体教学光盘中,范唱、伴奏、图谱、画面、动画等一应俱全,极大的减轻了教师日常制作课件、描画图谱等的工作任务,同时也充分展示了教材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可爱、有趣的课本小图标让孩子们非常形象、直观地知道了自己每课都应该完成那些学习任务,即避免了低年级学生不识字的困难,又非常适应孩子们的年龄特征。总之,新的音乐教材图文并茂、生动活泼、文字简明,富有趣味性和可读性,的确充分体现了教材的艺术性和实用性。
二、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大胆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在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中,现在的“教材”与以前的“教材”已发生了“质”的变化,教师已由以前的“教”教材,而转变为“用”教材中的适宜内容为自己的教学目的服务,所以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对于转变课程功能和学习方式有着重大的意义。一方面,可以超越狭隘的教育内容,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让教学“活”起来;另一方面,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共同构建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可以开阔教师的教育视野,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从而更好的激发教师的创造性智慧。例如;我在新学期的第一次音乐课上就没有死搬教材。而是自由组合创造性的使用了教材,感觉效果不错。我是这样设计教学内容的:第一,我选择了一首学生在幼儿园学过的歌曲《闪烁的小星》做为本课的基本内容,但本课即不需要学唱歌曲,也不需要学习乐理知识,而是让学生初步感知音乐,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为目的。第二,在设计教学过程中我也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课堂上既有孩子们喜欢的《蓝猫淘气三千问》又有游戏《找星星》,还可以自由探索星星的音响,回家后有奖问答还激励着学生不断的思考和学习。第三,适当引入音乐要素—音的高、低、强、弱,让孩子们感受到音乐的博大,从而处于一种期待中总希望在以后的每一节课上都能获得新的知识,解答心中的疑问,因而着实地吊了吊学生的味口,起到了“伏笔”之效。因此,我认为学校和教师对于教材的使用,更多的应该是把教材作为课程资源来使用,根据自身实际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用出个性化的风格和特点,而不是生搬硬套地教教材。
三、注重音乐学科与相关文化的融合
音乐与舞蹈、美术、戏剧、影视等姊妹艺术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并有着许多相似的特征,如对情绪、情感的表现即是各类艺术共同的特点。那么,在这一领域中就要抓住贯穿各类艺术的这条主线,充分发挥与运用各种艺术门类的不同表现手段.
其次,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也是丰富的音乐教学资源:如体育,可以运用韵律操动作配合不同节奏、节拍、情绪的音乐;如语文,可以选用适宜的背景音乐为诗歌散文配乐,烘托意境;如社会,可以学习和了解一些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和国家的代表性歌曲或乐曲,以及相关的风土人情。那么,在音乐学科促进其他学科的同时其他学科同样也对音乐学科起到了促进作用
课例:在一年级第二单元《跳绳》一课中,我首先让学生回忆上体育课时老师教的跳绳要领是什么、应怎样跳?然后,开展一次1分钟跳绳比赛,顿时学生兴趣浓厚,接着我顺势让学生听歌曲《跳绳》第一段并学唱歌曲,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跳绳时的体会创编歌曲的第二段歌词,并且鼓励学生小组合作创编,结果的确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学生分组创编了许多很好的歌词,歌词形象生动、简单易记、很适合学生演唱;其次,在一次体育比赛课时,体育老师在课前开展了准备活动—1分钟跳绳,同时老师就播放了歌曲《跳绳》,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边跳边听音乐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总之,打破学科本位主义,加强各学科之间、学科自身之间的整合已是迫在眉睫的时刻,所以加强融合式的音乐教学定将促进音乐文化及相关学科的共同发展。
四、抓住教材内蕴,尝试学习方式的逐步转变
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议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是这场教学革命的核心任务。针对这一教学思想和教材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1、融入群体,凝化自我——引导合作学习方式的构建
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必不可少的,但同时我们也要防止学生无效地合作或为了合作而合作的做法。促进学生有效地合作学习,教师可以从明确合作学习任务、把握合作学习时机、加强合作学习指导、实施合作学习监控、注重合作学习评价等方面入手。教师将充分利用音乐本身具有的合作特征,有意识地创造合作条件,使学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得到合作能力的培养。新课程强调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强调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强调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强调凸显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强调加强学习的选择性;强调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而不是偏激和极端化,对如何把握不同学习方式的“度”、对不同学习方式的利弊和各自特点确是其中的重中之中我们应当进行了客观、冷静的分析同时也要在教学中不断的尝试、摸索让自己牢牢的把握好这其中的“度”,让他们在自己的教学中运用自如、事半功倍。
2、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生从幼儿园初次进入小学时,老师们通常觉得学生学习习惯不好,没有纪律性,所以总是在第一次课时就给学生提出了许多要求,这样无形中给学生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深刻地印象:上课真累,老师真厉害。无形中拉远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所以,在新学期第一次音乐课时我就特别注意这点,我将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作为教学重点,让学生在课上充分展示自己的艺术特长,大胆的表现自己,而且还和学生共同做游戏,使学生在第一次接触音乐、接触音乐教师时就感到轻松、亲切,自然也就形成了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但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不良习惯也应及时纠正,但在纠正习惯的过程中应多用类似“请你像我这样做”、“xx同学你真棒”、“老师相信你一定也能做到”、“你今天进步真大”等激励语言,让学生在教师潜移默化的训导中形成规范的习惯
3、课堂上注重学生的体验,让学生自然流露真情实感。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明确的知道,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目标的,而这项目标的实现,就靠老师嘴巴说,书上的几幅图片恐怕是很难达到教学效果的,但如果学生有了体验,知识的学习就不在属于认知、理性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领域。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多引导学生不仅用自己的脑子思考,而且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听、用自己的嘴说话、用自己的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
课例:一年级第一册第五单元唱歌《小宝宝睡着了》这课内容是一个课堂气氛不好、学生学习情绪不高的内容,但我在教学过程中则先从学生的体验入手:首先,回忆小时侯父母是怎样哄你睡觉的?(动脑思考),然后,说给同学们听一听(动嘴说),第三,观察图片上的猫妈妈是怎样哄小猫睡觉的?(用眼睛观察),第四,同学们自由模仿哄宝宝睡觉的动作(亲自动手表演),第五,听一首妈妈哄宝宝睡觉时的歌曲《小宝宝睡着了》(用耳朵听),第六,跟教师学唱歌曲,第七……第十,两个同学一组,互相扮演角色,比一比看那些小朋友表演的最认真?通过这样系统的思、说、做、听、模仿、演唱的过程,学生已经完全沉浸在一片温馨、柔和、甜美的氛围之中,当我引导学生演唱时,学生自然流露的甜美笑容、轻柔声音、优美动作的确让我为之一震,我相信孩子们在这一过程中一定会真切的体会到一些什么!这不就是体验的益处吗?这不就是真悟实感吗?
4、 注重学生的差异,培养有独特个性的人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就是说。学生有着独特的个性,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质上都是其独特个性的体现。例如,刚刚进入一年级的学生,有的性格外向、有的性格内向、有的活泼好动、有的沉默少语……这些明显的性格特征老师在很短的时间里就能够了解学生,而如何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对学生进行有个性化的教育就需要老师想办法、动脑筋了,在这一点上我采用了“火车爬坡前拉后推”的原理进行教学,既尊重学生差异,又培养独特个性。在我校一年级有这样两位学生,一位叫李xx ,他活泼好动,聪明守纪,父母在家里教育得法,学习明显优于其他学生,另一位学生叫陈xx ,他沉默少语,上课经常走神,父母离异跟随母亲生活,但母亲经常沉迷于麻将而无心教育她,老师普遍反映较差。在教育类似学生时我多不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形式。
课例:在学习一年级第五单元《闪烁的小星》一课时,我提出“你知道星星为什么会眨眼睛?”这样拓展到课外的知识,让李 同学有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鼓励学生向他学习,树立典型,同时提倡学生大胆想象,多阅读课外知识,起到了以优带中的作用,而对于陈 同学,我则提出了“你知道太阳慢慢向西沉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虽然当我点她回答时,下面同学议论纷纷都说她答不出来,但我鼓励她说:“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回答对的”,这时她小声说“就是太阳回家了。“见她回答正确了我马上让她站到台前对着全班同学大声说一次,看着她大声地说完问题,我从内心里感到了高兴和满足,对这类学生我则多退着她前进,鼓励他们学习,让他们同样也有成就感,获得赞许。在这种”以优带中,尊重学生差异“的思想指导下,使优秀学生不会“吃不饱”,暂差生不会“吃不了”,为每个孩子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了空间。
罗丹说:“艺术就是感情”。其实音乐美,就是一种特殊的情感表达方式。情与美的这种不解之缘,决定了音乐教育的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所以,在我们潜心研究各种高深理论的同时请千万不要忘记:用心、用情、用爱去教育,可能会让我们的许多困难迎刃而解。
总之,新课程改革理念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厚重,决不是简单的几句话、简单的一些形式上的变化就能发生“质”的变化的,但是从音乐学科这样一个小小的视角,却能折射出新课程这个大理念的许多光辉。所以如何将这样先进的理念实践于我们孩子身上,还需要我们广大教师用心去体会、用心去领悟、用心去认真做这件事情,并将实践过程中的各种信息及时的传达给我们的专家,让新课程改革的种子健康成长,最终开出最美丽的鲜花。
㈧ 音乐课教学方法
1)音乐欣赏法 以欣赏活动为主,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 音乐作品进行聆听、 联想、想象、模仿、分析、比较等激发学生自觉地学习、促其形成对 音乐学习的浓厚兴趣与求知欲望。 (2)演示法 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实际音响、示范、直观 等方法,让学生获得感 性知识,深化学习内容 的方法。 (3)参观法 2、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 以音乐实践活动为主,通过在老师指导下学生亲身参与的各项音 乐实践活动,形成与完善音乐技能和发展音乐表现能力的方法。 (1)练习法 将知识运用于实际、将知识转化为技能、 技巧和发展音乐表现能 力的方法。 (2)律动教学法 是人体随着音乐做各种有规律的协调的动作。 (3)创作教学法 培养学生音乐创造性思维、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方 法。包括即兴创作、表演创作等。 (4)游戏教学法 3、语言性音乐教学方法 以语言 传递为主, 通过老师和学生口头语言以及学生独立阅读书 面语言为主的音乐教学方法。 (1)讲授法 教师通过简明、 生动的口头语言活动以及 学生独立阅读书面语言 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讲 述、讲读、讲解、讲演等。 (2)谈话法 师生以口头语言问答的方式进行教学的方 法。包括启发式、问答式、 指导式谈话。 (3)讨论法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全班或小组为单位 围绕教材的中心问 题,通过讨论或辩论进行学习的 的方法。 4、探究性音乐教学方法 以探究、发现为主,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观察 、分 析、综合、比较、收集、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多角度学习并的出结 论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