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求电影《一九四二》的真是背景
1942年夏到1943年春,河南发生大旱灾,夏秋两季大部绝收。大旱之后,又遇蝗灾。版饥荒遍及全省110个县。据估计权,1000万众的河南省,有300万人饿死,另有300万人西出潼关做流民,沿途饿死、病死、扒火车挤踩摔(天冷手僵从车顶上摔下来)轧而死者无数。
在这次大饥荒中,美国《时代》周刊驻华记者白修。(TheodoreH.White)在促使远在重庆的国民政府最终采取果断措施、拯救无数生灵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② 冯小刚电影1942背景音乐
是生命的河(电影《1942》主题曲) 这个吗 姚贝娜唱的 你听听是不是
③ 冯小刚的电影《温故1942》 里出现过一段非常好听的教堂音乐,有人知道是哪里的音乐吗
基督教赞美诗《生命的河》1942电影
④ 好熟悉的旋律电影《一九四二》插曲
好像是吧 ,我觉是,在哪里听过
⑤ 电影《1942》片尾曲
歌曲名:生命的河
作曲:赵季平 作词:吕国秀、小敏
演唱:姚贝娜
生命的河
喜乐的专河
缓缓地流属进我的心窝
生命的河
喜乐的河
缓缓地流进我的心窝
我要唱一首歌
一首天上的歌
头上的乌云
心中的忧伤
全都洒落
我要唱一首歌
一首天上的歌
头上的乌云
心中的忧伤
全都洒落
生命的河
喜乐的河
缓缓地流进我的心窝
⑥ 《一九四二》电影结尾!
《一抄九四二》电影结局是在火车上拴柱的俩孩子都丢了,拴柱跳下火车去找孩子结果被日本人抓了,因为不想当劳工也不愿意把手里的木风车给日本人而被杀。最后只剩下老东家一个人,老东家往回走,别人问他,是不是陕西那边也不能活,他说要死也要死在一个离家乡近的地方。遇到一个小女孩哭自己死去的妈妈,与小女孩说,你叫我一声爷,咱俩就认识了。小女孩叫一声爷,两人相依为命向会走。
(6)1942电影背景音乐扩展阅读
《一九四二》是由华谊兄弟公司和重庆电影集团联合出品的一部剧情片。该片改编自刘震云的小说《温故一九四二》,由冯小刚执导,张国立、陈道明、李雪健、张涵予等主演。影片于2011年10月19日正式开机,2012年11月29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该片以1942年河南大旱,千百万民众离乡背井、外出逃荒的历史事件为背景,分两条线索展开叙述:一条是逃荒路上的民众,主要以老东家范殿元和佃户瞎鹿两个家庭为核心;另一条是国民党政府,他们的冷漠和腐败、他们对人民的蔑视推动和加深了这场灾难。
2013年,《一九四二》获得了第3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两岸华语电影、第3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最佳影片等奖项。
⑦ 电影1942当时的国际背景是什么形式
该片抄以1942年河南大旱,千百万袭民众离乡背井、外出逃荒的历史事件为背景,分两条线索展开叙述:一条是逃荒路上的民众,主要以老东家范殿元和佃户瞎鹿两个家庭为核心;另一条是国民党政府,他们的冷漠和腐败、他们对人民的蔑视推动和加深了这场灾难。
《一九四二》取材于1942年发生于河南的大饥荒,讲述的是中国人民的苦难。1993年,冯小刚经王朔推荐看了刘震云的小说《温故1942》后,就萌发了将其拍成电影的愿望。此后刘震云一直不断的修改《一九四二》的剧本,甚至推翻重写。刘震云表示就创作来讲,剧本中的这些人物好像是自己的亲人和朋友,自己对他们产生了感情。在创作的时候,刘震云把剧本落实到人物身上。他表示《一九四二》的主题是人,是千千万万最广大的人民,他们是一切事物的根本 。
⑧ 电影1942的故事背景是什么
1942年夏到1943年春,河抄南发生大旱袭灾,大旱之后,又遇蝗灾。1000万众的河南省,有300万人饿死,另有300万人西出潼关做流民,沿途饿死、病死、扒火车挤踩摔轧而死。这就是冯小刚拍1942的历史背景
⑨ 《1942》是什么电影
一部影响恶劣的反华片——— 电影1942
一九四二,是一部被外国人高度评价的影片,一部被不少中国网友认为“大胆揭露事实、非常真实感人”的影片。但当我们冷静下来认真反省后会发现,这部电影不但有故意的误导、故意丑化中国人、打击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和自强精神,而且有鼓动大家在发生战争时去投敌的嫌疑,它的真实面目是一部丑化中国人、打击中国人民意志的反华片。
让我们简单回顾1942年那段艰难的岁月:
1942年在华北发生了罕见的大旱,这场大旱始于1941年,以河南灾情最为严重。同时日军在1942年对华北进行了大扫荡。日军的大扫荡不但给华北地区的人民带来重大灾难,而且中国军队也遭受极大挫折,日军还对华北进行网格化分割、封锁。这种情形下,中国政府的势力基本被排除在华北之外,河南地区三面被日寇包围,只有陕西方向有垄海铁路线一条通道,严重限制了赈灾的开展。造成灾民300万死亡事实很明显,虽然国民政府有其不力及腐败的现象,但百姓受灾又得不到及时有效救济的主因是日本的侵略和扫荡。
那么,有个问题,是否存在日军赈灾的情况呢?当时日本在其华北占领区,以村为基本单位建立“维持会”,对参加维持会的“良民”给饭吃,粮食是从国民党那里夺来的军粮。当然,另一方面,对参加或支持抗日的,全家都会被杀,甚至全村遭报复。在当时这种情况下,中共军队和其它抗日武装一样遭受重大打击,八路军损失特别惨重,左权等多位高级将领牺牲。日军自己都说,1942年冬是最接近彻底解决华北问题是时候。
还有,电影中所说汤恩伯战败,是1944年发生的。当时二战接近尾声,日军已在多个战场失利,于是特意计划进行了一次大反击,组织了豫湘桂会战,即1944年4月至12月期间贯穿中国河南、湖南和广西三地进行的大规模进攻战役。战役中,日军投入了精锐部队,发挥其装备优势,突然发动攻势,造成国军大溃败,国军损兵50-60余万,丧失4个省会和146座城市。国军的失败,并非在河南一地失利,也并非因河南之前的大旱,更不是电影所说的河南人得到日军救济而领着日军打中国军队造成的。
让我们再看一下,这部1942中人物的形象是怎样的:
看完电影,我们会发现,剧中的洋人,不管是西洋还是东洋,似乎都很优秀,很有智慧,尤其是美国记者,是集英勇、仁慈、智慧为一身的圣人。电影中的中国人,除了那个信洋教的,就没个正面形象的中国人。国民党政府派到河南省的官员,虽说人不坏,但也是个窝囊废。在华北的共产党八路军也没粮食,不好表现,电影中就不提了。在整个电影中戏份最多的,就是以河南为代表的中国老百姓了,但 给人感觉是那么愚昧和自私,宁愿逃荒挨饿,就是不肯参军打仗,相互之间斗得倒蛮起劲,例如瞎鹿老婆看到借给自己粮食的东家没了车还幸灾乐祸,觉得特痛快.....
最后,让我们看一下观众的典型反应:
尤其是所谓“河南人吃了日本人粮食,帮助日寇打败中国人”的伪历史,观众有不同反应,是“亲者痛,仇者快”。概括来说,比较典型的是:
美国为代表的欧美人:很自豪,我们白人多高尚啊,太有人格高度了,自己有一口吃的还分给难民儿童,唯一的财产——毛驴被中国人偷了,还和中国人做朋友,帮助中国人度过难关。日本人:很痛快,我们日本人不但团结,而且太有智慧了,相比支那人,太有优越感了。
中国人:大多是:真惨啊!伤心.....自卑..... 个别中国人:河南人真给中国人丢脸! 河南人:我们河南人是被逼的,所以才投靠日本人,谁骂河南人我杀了他全家......
俄罗斯人:鄙视中国人。想当年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比中国河南艰苦,老百姓大部分饿死,但还是坚持把口粮节约下来给前线士兵,兵工厂坚持24小时不间断生产,市区被占领9成仍坚持抵抗、......最终拖跨德国精锐部队,取得最终胜利,并成为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败转折点!
中国的敌对势力、汉奸、卖国贼:太好了!中国人的自尊和自信被摧毁了,成功把河南人被分化出来了。现在很多中国人、尤其是河南人被洗脑了,都在想:遇到灾荒战争,那都是政府腐败,自己的命最重要,抵抗个P,装XX英雄,唱XX高调!投靠日本人杀中国人是无奈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