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贝多芬钢琴曲《欢乐颂》的链接
贝多芬没有《欢乐颂》这首钢琴曲,只有第九交响曲,欢乐颂出现在第九交响曲的第四乐章中,钢琴曲《欢乐颂》只是后人的改编,比如李斯特(他曾将贝多芬的九部交响曲全部改编成了钢琴曲)。
㈡ 欢乐颂是贝多芬什么作品的主题曲
1、《欢乐颂》是贝多芬《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终篇乐章的主要部份,包含四独立声部、合唱、乐团。
2、外文名:《Ode an die Freude》
创作时间:1785年
英文版歌词:
Come! Sing a song of joy
for peace shall come, my brother!
Sing! Sing a song of joy
for men shall love each other!
That day will dawn just as sure
as hearts that are pure,
are hearts set free.
No man must stand along
with outstretched hands before him.
Reach out and take them in yours
with love that enres
forever more.
Then sing a song of joy
for love and understanding.
Come! Sing a song of joy
of freedom! Tell the story!
Sing! Sing a song of joy
for mankind in his glory!
One mighty voice that will bring
a sound that will ring
forever more.
Then sing a song of joy
for love and understanding.
Come! Sing a song of joy
of freedom! Tell the story!
Sing! Sing a song of joy
for mankind in his glory!
One mighty voice that will bring
a sound that will ring
forever more.
Then sing a song of joy
for love and understanding.
Sing! Sing a song of joy
for mankind in his glory!
3、乐曲简介:《欢乐颂》,又称《快乐颂》(德语为Ode an die Freude),是在1785年由德国诗人席勒所写的诗歌,贝多芬为之谱曲。
《欢乐颂》是欧盟盟歌,已被写入《欧盟宪法》。欧盟之父理查德·尼古拉斯·冯·康登霍维-凯勒奇建议了《欢乐颂》作为欧盟盟歌。
㈢ 跪求!贝多芬名曲《欢乐颂》的听后感想,越详细越好!
找到一篇:
聆听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感想
《第九交响曲》是音乐大师贝多芬晚年的巅峰之作。直到今天每当我们聆听到那耳熟能详的第四乐章(欢乐颂)时,依然深深地被气势恢宏的音乐所打动,同时也臣服于音乐中所透露出的大师那崇尚人性自由的道德观。
贝多芬所处的17-18世纪交替的年代,正是欧洲资产阶级大革命和反革命复辟的拉锯的时代。英雄主义的理想和追求自由解放的道德标准,贯穿了大师以及他的大部分交响乐作品。其中《第三交响曲》淋漓尽致的表达了大师对英雄的无限敬仰;《第五交响曲》不屈不挠的叙述着大师对命运的奋力抗争;《第九交响曲》挥洒自如的描绘了大师对自由的美好憧憬。
今天就让我们怀着敬仰的心情,再度欣赏大师的非凡之作《第九交响曲》的第四乐章(欢乐颂)吧。
《第九交响曲》的前三乐章,大师通过突显大调凌驾于小调的技巧,表达了较《第五交响曲》更为复杂的情感和心理的奋斗历程(人性被压抑,强烈的要求自由解放)。第四乐章,大师则史无前例的把交响曲转变成哲学法典与个人抒怀(席勒的《欢乐颂》几乎就代表贝多芬自身的道德观),进而从理想化的自我层次升华为拥抱全人类。
《欢乐颂》以一段戏剧性的叙奏为前导,先逐一召唤前面三个乐章的重要主题,然后新的主题登场,先以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奏出,在以整个管弦乐团宣示。突然男中音独唱者大声劝诫“噢,朋友们,别发出这种声音!”,好像在宣称:虽然管弦乐对此主题的诠释很美,但仍嫌不够。他开始以新的旋律唱出席勒的词句,合唱随即加入。
这个著名的主题,节奏很平凡,是那种妇孺皆知的曲调,或许这就是大师的暗示:最崇高美好的事物往往出现在最平常的地方(这也是后人无法超越《第九交响曲》的原因所在)。
在贝多芬心目中,普遍的人性最重要;最高的道德真理——拥抱兄弟情谊的快乐、对造物者的敬畏——都要以普遍的人性为基础,才有意义。为此大师在这里有意安排了男高音独唱的进行曲,并以土耳其乐器作强烈的伴奏,演绎出为理想勇往直前的英雄和无畏的英雄气概。
最值得一提的是,大师在《欢乐颂》那欢欣鼓舞的终曲里,把管弦乐团里所有乐器和人声揉合在一起,化为一片对人性自由解放、世界大同博爱的赞美呼声,把整个第四乐章,乃至《第九交响曲》推向极致,推向欢乐的海洋!
再来一篇
http://hi..com/%D3%DC%B4%CE%CB%C4%D6%D0%D5%D4%C0%CF%CA%A6/blog/item/0f20a758a5052d82810a1804.html
文笔写得不错,仅供你参考。
㈣ 欢乐颂2 开头曲 的那个纯音乐叫什么!!!!
贝多芬的《欢乐颂》改编的。董冬冬音乐工作室出品。
㈤ 贝多芬---欢乐颂无损mp3下载
MP3不是无损音乐,常见无损音乐有FLAC,APE等,海顿,莫扎特,贝多芬 三位大师部分代表做,无损音乐下载 提取码:xtz3
㈥ 《欢乐颂》是贝多芬第几部交响曲
欢乐颂 是《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终曲乐章。
《第九交响曲》一共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是不太快的略呈庄严的快板,d小调,2/4拍子,奏鸣曲形式。第一主题严峻有力,表现了艰苦斗争的形象,充满了巨大的震撼力和悲壮的色彩,这一主题最开始在低沉压抑的气氛下由弦乐部分奏出,而后逐渐加强,直至整个乐队奏出威严有力,排山倒海式的全部主题。作曲家一上来就用一种严肃、宏大的气势表达出了整部作品的思想源泉。其实这是贝多芬很多作品中反复表现过的主题——斗争,也折射出斗争的必然过程——艰辛。旋律跌宕起伏,时而压抑、时而悲壮,我们似乎看到的是勇士们不断冲击关口,前赴后继企盼胜利的景象。
第二乐章,按照传统通常应该是慢版,但是贝多芬打破了这一惯例,居然用了极活泼的快板,d小调,3/4拍,而且是庞大的诙谐曲式。整个第二乐章主题明朗振奋,充满了前进的动力,似乎给正在战斗的勇士们以积极的鼓励,似乎让人们一下子在阴云密布的战场上看到了和煦的阳光和蓝色的天空。同时主旋律中带有奥地利民间舞曲“连德勒”的特征,和谐而具有舞蹈性。但是仔细品味,大家不难发现,到了乐章最后,旋律重新开始急促起来,隐约透露出非常不安的气氛。
第三乐章倒是慢板乐章了,如歌的柔板,降B大调,4/4拍,不规则的变奏曲式,可见贝多芬有意在编排上作了创新。这个乐章相对前面两个乐章显得宁静、安详了许多,旋律虽然平缓,但是不失柔美。法国著名作曲家、乐评家柏辽兹评价此乐章是“伟大的乐章”。第三乐章共两个主题,其中第一主题充满了静观的沉思,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哲理性。在前两个乐章表现出激烈的战斗场面之后,第三乐章似乎是大战中短暂的平息。
第四乐章是整部作品的精髓,急板,D大调,4/4拍。通常划分为两个部分——序奏以及人声。在一些唱片中,第四乐章单独占据一个轨道,也有一些唱片把序奏部分和人声独唱、重唱、合唱部分分为两轨,但其实上两者都属于第四乐章这个整体。其中的人声部分所演唱的也就正是德国诗人席勒的诗作《欢乐颂》!但在人声部分上台之前,音乐经历了长时间的器乐部分演奏的痛苦经历,含有对前三个乐章的回忆。这个序奏部分是坚强刚毅,惊心动魄的。接着木管徐徐的引出了“欢乐颂”的主题,好像一缕阳光突破浓密的云层洒向大地,整个欢乐的主题渐渐拉开序幕,贝多芬真正的理想王国就在眼前!
在1785年由德国诗人席勒所写的诗歌。 贝多芬为之谱曲
㈦ 求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欢乐颂的纯音乐或合唱,一定要完整最全的。
卡拉扬1963年版http://f.xunlei.com/201039260/file/c7df327c-f8cd-4458-9529-15a5852e707d
富特文格勒1951 http://f.xunlei.com/201039260/file/f4d5add9-edaf-4a4a-ace4-f7d184a50186
汪德http://f.xunlei.com/201039260/file/e325422a-4d64-4196-bd74-321b7e8f326d
托斯卡尼尼http://f.xunlei.com/201039260/file/fad617df-28a6-4c17-a47f-fc9cae7aa2d8
伯恩斯坦http://f.xunlei.com/215955936/file/f815a72a-b458-47f3-a5ce-ecb8ecace52f
㈧ 贝多芬欢乐颂乐曲的由来是什么
亲,
《欢乐颂》,又称《快乐颂》(德语为Ode an die Freude),是在1785年由德国诗人席勒所写的诗歌。[1] 贝多芬为之谱曲,成为他的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的主要部份,包含四独立声部、合唱、乐团。而这由贝多芬所谱曲的音乐(不包含文字)成为了现今欧洲联盟的盟歌、欧洲委员会会歌,亦曾被用作罗德西亚1974-1979年国歌《扬起罗德西亚的声音》的旋律。席勒的《An die Freude》最早创作于1785年,并收录于隔年出版的杂志《Thalia》中[2] 。这首诗是共济会的诗歌。[3] 席勒于1803年对《An die Freude》进行修改,删减了部分词句,贝多芬在第九号交响曲第四乐章中所使用的歌词,便是以席勒1803年版本的《An die Freude》为基础。
作品大约创作于1819到1824年间,是贝多芬全部音乐创作生涯的最高峰和总 结。1=F调,4/4拍。这是一首庞大的变奏曲,充满了庄严的宗教色彩,气势辉煌,是人声与交响乐队合作的典范之作。通过对这个主题的多次变奏,乐曲最后达到高潮,也达到了贝多芬音乐创作的最高峰。乐章的重唱和独唱部分还充分发挥了四位演唱者各个音区的特色。
席勒的《欢乐颂》,因贝多芬的第九(合唱)交响曲而为人所知。贝多芬22岁时(1792年)就有把这首长诗全部加以谱曲的想法,但当他53岁完成第九交响曲时(1823年),他仅挑选了诗的第一节、第二节前半、第三节和第四节的后半作为末乐章的歌词。[1]
《欢乐颂》其实是《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终曲乐章。《第九交响曲》是于1822年秋天开始进入创作阶段的。但贝多芬却几乎花了大半生的时间来酝酿、来筹划。一直到完成了《庄严弥撒》之后,作曲家才开始动笔谱写这部凝聚其一生力量和信念的宏篇巨作。其实《欢乐颂》原本是德国诗人席勒的一首诗作,气势磅礴、意境恢宏。而贝多芬本人正是席勒的忠实崇拜者,这首《欢乐颂》也是贝多芬最钟爱的诗作之一,席勒在诗中所表达出来的对自由、平等生活的渴望,其实也正是一直向往共和的贝多芬的最高理想。所以作曲家从年轻时就开始计划着把这部诗作变成声乐作品,根据专家的研究和史料的调查,在贝多芬早期的一些作品中确实就已经有了后来《第九交响曲》最后《欢乐颂》乐章并不完整、成熟的雏形。他曾经说过:“把席勒的《欢乐颂》谱成歌曲,是我20年来的愿望!”[4]
㈨ 贝多芬的纯音乐 要听的震撼、有劲的
那太多了抄,因为贝多芬他整个作袭品风格是热情,宏大,而且很有戏剧性,当然也有很多抒情的,宗教的。。。话不多说,先推荐一些吧! 贝多芬:9首交响曲 {第三英雄交响曲} {第五命运交响曲} {第六田园交响曲} {第九合唱交响曲}大家熟知的欢乐颂,就是摘自这里!。。。{庄严弥撒} 。。。 本人学钢琴专业的,说些钢琴的吧 32首钢琴奏鸣曲 {第八悲怆奏鸣曲} {第14月光}{第15田园} {第17暴风雨}{第21黎明}{第23热情}。。。5部钢琴协奏曲,最著名的是第五“皇帝”协奏曲。。。还有 合唱幻想曲{钢琴,乐队,合唱。。。} 还有一些小提琴奏鸣曲。。。{如春天奏鸣曲}。。。这些有的是抒情的,不过很好听有很经典。。。值得推荐。。。你可以听一段时间了。。。楼主给分O(∩_∩)O哈!
㈩ 贝多芬欢乐颂是一首柔美的歌曲么
欢乐颂的节奏给人以庄严和生气勃勃的感觉,他是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第四乐章的主要部分,也是最有明的部分,第九交响曲意境深邃、气势磅礴,你可以去网上下载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