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诗词里“平仄中”的中是什么
古代汉语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平」指四声中的平声,包括阴平、阳内平二声;「仄」指容四声中的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
在现代汉语四声中,第一声、第二声是平声;第三声、第四声是仄声。
“中”在有些书上也叫“通”。
“中”表示该字是多音字,可平可仄,平仄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2. 古诗词中的词是什么意思
古诗词中的词指的是中国的一种诗体(起于南朝,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本可入乐歌唱,后乐谱失传,只按词牌格律创作).
3. 诗词中除了分上下阙,还可以怎样分
1.诗
古代的诗可分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古体诗是指没有严格的格律要求的诗,近体诗是讲究格律、有固定格式的诗。
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指唐代产生近体诗以前的诗,句式大体整齐,也要押韵,但在字数、句数、押韵、平仄、对仗等方面没有严格的规定,可以算一种体。诗的每一句有几个字,就称为几言。按言分有四言诗、五言诗(简称"五古")、七言诗(简称"七古")、杂言诗(诗中各句字有多有少)等。如《硕鼠》为四言诗,《石壕吏》、《饮酒》为五古,《琵琶行》为七古,《梦游天姥吟留别》为杂言诗。
近体诗:近体诗是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当时为了与过去的非格律诗加以区别,称格律诗为近体诗或今体诗。
近体诗又分为律诗、绝句、排律三种。
律诗分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每首八句,每两句叫一联。头两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中间两联必须对仗。偶数句句尾要押韵(通常押平声韵,首句可押韵也可不押韵)。每个字用平声(相当现代汉语的平和阳平)还是用仄声(相当现代汉语的上声和去声)都有规定。如《过故人庄》是五言律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七言律诗。
绝句又叫截句、断句,因其形式很像截取律诗的一半。或五言,或七言。每首四句,二、四句要押韵(通常押平声韵),句中各字用平声还是仄声也有规定,绝句用不用对仗都可以。如《送元二使安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都是绝句。
2.词
词还有曲子词、长短句、诗余、乐府等名称。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开始是用来为某乐谱配词,用于歌唱的。为谱配歌词叫填词,填词所选定的调子叫词调,词调都有名称(如"水调歌头"、"念奴娇"等),叫做词牌。后来成了与音乐失去联系的一种文学体裁,词牌也便成了说明文字声韵格式即词谱的名称。填词时为点明题旨,多在词牌下另标题目。如"早行"、"咏梅"等。
词一般按字句多少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类。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上为长调。一首词只一段的叫单调,两段的叫双调,三段、四段的叫三叠、四叠。一段叫一阕。双调中的两段,称上阕、献,或叫上片、下片,三叠、四叠中的段落按次序叫第一阕、第二阕……词在句式方面的基本特征是长短句,从一字句到十一字句都有。词谱中对每种词调的平仄、押韵都有规定。
4. 古诗 古诗词 区别
古诗词包括古诗(一般五言或七言)和词(又叫长短句,类似于今天的歌词,有固定的曲谱)。
5. 中国诗词历史
中国作为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早在商朝甚至更早就拥有了文字,而正是文字的诞生,让诗词的记录得到了可能,诗词的发展,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 先秦时期的《诗三百》;两汉时期的乐府古诗;魏晋南北朝新的文学取向;李唐的诗歌高峰与词的兴起;赵宋的诗的绵延和词的高峰;元明清的继承与发展。
一、先秦时期的《诗三百》
春秋时期《诗三百》的创作被视为诗歌的源头,其中所具有的诗歌题材、诗歌内容以及诗歌表现形式以及拥有了十分完善的程度,让诗歌的起始点就变得辉煌灿烂。
二、两汉时期的乐府古诗
在两汉之时,乐府诗的兴起,让诗歌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而《古诗十九首》的创作,则进一步奠定了诗歌在两汉时期的成就,由民间向士人阶层转变。
三、魏晋南北朝新的文学取向
魏晋南北朝在诗歌上的重要转变就在于它对于诗歌题材的拓宽,以及诗歌创作取向的改变,更加关注于人生价值,为之后的诗歌创作开辟了新的道路。
四、李唐的诗歌高峰与词的兴起
到了唐朝,诗歌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高峰,诗歌的内涵、诗歌的意境也有了极大程度上的丰富。同时,词在唐朝尤其在晚唐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五、赵宋的诗的绵延和词的高峰
赵宋时期的诗歌虽然有了唐朝的珠玉在前,但依然有无法被掩盖的成就;而宋朝的词作,也达到了一个高峰,婉约派和豪放派交替发展,拥有了极高的成就。
六、元明清的继承与发展
元明清时期的诗词虽然少有人关注,但其在诗词上的创作依然有不错的发展,趋
6. 古诗和词中的中平中仄仄平平是什么意思
古代汉语的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平”指四声中的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二声回;答“仄”指四声中的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
按传统的说法,平声是平调,上声是升调,去声是降调,入声是短调.
“中”指的是该处字可平可仄,也就是你不必考虑读音问题填任何字都可以.
在现代汉语四声中,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
古代“平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分化为阴平及阳平,即所谓第一声、第二声.
古代“上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一部分变为去声,一部分仍是上声.上声是现代汉语拼音的第三声.
古代“去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仍是去声,即第四声.
古代“入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存在;变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里去了.
现代汉语四声声调表为: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
例如:
妈 麻 马 骂
(阴平)(阳平) (上声) (去声)
简单说,在现代汉语四声中,第一声、第二声是平声;第三声、第四声是仄声.
7. 古诗词吟诵曲调有哪些古人的格律诗词是可以唱的,那些固定的古曲调(曲谱)还有流传下来的吗
我印象中···
在敦煌出土过唐朝的曲谱,由于无人能懂,专家在破解(几年内之前的看的消息容了,楼主不问,我还想不起了)
至于流传,唐朝的部分曲谱在敦煌就出土了
宋朝的词到了清朝也就是失传了
简单来说
楼主不妨翻开唐诗三百首,凡是乐府类目下的都是可以唱的
楼主翻开诗经,你会发现有的存目无词,因为诗经全部是用来唱
至于曲调
太多了···我手头没那些资料不妨简单点说
宋词都可以用来唱,诸如蝶恋花,浣溪沙等等一个词牌就是一个名字
唐诗中也有很多,不过所谓的绝句律诗并不是用来唱的
8. 为何古诗词中总有洛阳这个词,洛阳代表了什么
自古洛阳被称为“诗城”,历史上与洛阳有关或提及洛阳风物的诗词篇秩浩瀚,除了长安(数量要少一些)以外,世界上再没有类似的城市了。这份独特的精神、历史遗产,足以使洛阳独步天下!
一。洛阳形胜适宜建都
“三河建洛都”,是黄河、洛河和伊河孕育了洛阳。洛阳是古代汉族主要聚居地的黄河流域水资源最充分的地域,洛河当时澄彻见底:“清洛象天河,东流形胜多”;“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轻浅见琼沙。无端陌上狂风急,惊起鸳鸯出浪花”。伊水亦然:“悠悠涉伊水,伊水清见石”。有诗人称赞洛阳:“九洛韶光媚,三川物候新”,形容洛阳的地势险要:“三河分设险,两崤资巨防”。
洛阳处于九州之中:“天中洛阳道”;交通四通八达:“御路浮桥万里平”,便于“三年一上计,万国趋河洛”;“万国朝天中”。古时洛阳的伊洛黄河均有舟船之便:“洛水泛泛中行舟”;“务使霞浆兴,方乘泛洛归”;“舟通南越贡”。
洛阳的气候也是古时诗人乐于称道的。唐朝时期的洛阳可以清晰地看见嵩山:“家居洛阳下,举目见嵩山”;“月明直见嵩山雪”;“宅东篱缺嵩峰出,堂后池开洛水流”。白居易说:“地称高情多水竹,山宜闲望少风尘”;“老爱东都好寄身,足泉多竹少埃尘”。
所以古时洛阳是公认的帝王之都:“洛城本天邑,洛水即天池”;“千年王气浮清洛”;“雄都定鼎地,势据万国尊”;“明堂坐天子,月朔朝诸侯。清乐动千门,皇风被九州”;“品江山、洛阳第一,金陵第二”;"洛阳天子县";
二。鼎盛时期的洛阳
东汉和盛唐,洛阳都曾经有过辉煌时期。由于唐诗的兴盛,洛阳的辉煌在其中得到了更多的反映。
1。宫阙嵯峨,市曹兴隆:
*洛阳宫阙当中州,城上峨峨十二楼。
*汉家伊洛九重城。
*洛阳宫观与天齐。
*凤楼龙阙倚清光。
*帝宅层甍垂凤翼。
*洛城今古足繁华。
*洛阳城里多池馆。
*宫官试马游三市,舞女乘舟上九天。
*九门开洛邑,双阙对河桥。
*蔼蔼鼎门外,澄澄洛水湾。
*洛水照千门,千门碧空里。
*皇宫对嵩顶,清洛贯城心。
*南渡洛阳津,西望十二楼。
*洛阳十二门,官寺郁相望。青槐罗四面,渌水贯中央。
*洛阳大道傍,甲第何深邃。
*唐代郑世翼如此描绘站在邙山上远眺洛阳城的情景:(“登北邙还望京洛”)
步登北邙坂,踟蹰聊写望。宛洛盛皇居,规模穷大壮。
三河分设险,两崤资巨防。飞观紫烟中,层台碧云上。
青槐夹驰道,迢迢修且旷。左右多第宅,参差居将相。
清晨谒帝返,车马相追访。胥徒各异流,文物纷殊状。
嚣尘暗天起,箫管从飞扬。伊余孤且直,生平独沦丧。
山幽有桂丛,何为坐惆怅。
*唐代韦应物眼中的洛阳:( 登高望洛城作)
高台造云端,遐瞰周四垠。雄都定鼎地,势据万国尊。
河岳出云雨,土圭酌乾坤。舟通南越贡,城背北邙原。
帝宅夹清洛,丹霞捧朝暾。葱茏瑶台榭,窈窕双阙门。
十载构屯难,兵戈若云屯。膏腴满榛芜,比屋空毁垣。
圣主乃东眷,俾贤拯元元。熙熙居守化,泛泛太府恩。
至损当受益,苦寒必生温。平明四城开,稍见市井喧。
坐感理乱迹,永怀经济言。吾生自不达,空鸟何翩翻。
天高水流远,日晏城郭昏。裴回讫旦夕,聊用写忧烦。
*唐 白居易 题洛中第宅
水木谁家宅,门高占地宽。悬鱼挂青甃,行马护朱栏。
春榭笼烟暖,秋庭锁月寒。松胶粘琥珀,筠粉扑琅玕。
试问池台主,多为将相官。终身不曾到,唯展宅图看。
*唐 白居易 题崔少尹上林坊新居
坊静居新深且幽,忽疑缩地到沧州。宅东篱缺嵩峰出,堂后池开洛水流。
高下三层盘野径,沿洄十里泛渔舟。若能为客烹鸡黍,愿伴田苏日日游。
*唐 白居易 登乐游园望
独上乐游园,四望天日曛。东北何霭霭,宫阙入烟云。
爱此高处立,忽如遗垢氛。耳目暂清旷,怀抱郁不伸。
下视十二街,绿树间红尘。车马徒满眼,不见心所亲。
孔生死洛阳,元九谪荆门。可怜南北路,高盖者何人。
*宋 欧阳修 少年游
玉壶冰莹兽炉灰。人起绣帘开。春从一夜,六花开尽,不待剪刀催。洛阳城阙中天起,高下遍楼台。絮乱风轻,拂鞍沾袖,归路似章街。
*宋 晁端礼 鹧鸪天
洛水西来泛绿波。北瞻丹阙正嵯峨。先皇秘聿无人解,圣子神孙果众多。民物阜,岁时和。帝居不用壮山河。卜年卜世过周室,亿万斯年入咏歌。
2。车马骈阗,八方来仪:
*唐 张九龄 奉和圣制送十道采访使及朝集使:
三年一上计,万国趋河洛。课最力已陈,赏延恩复博。
垂衣深共理,改瑟其咸若。首路回竹符,分镳扬木铎。
戒程有攸往,诏饯无淹泊。昭晰动天文,殷勤在人瘼。
持久望兹念,克终期所托。行矣当自强,春耕庶秋获。
*唐 顾况 送使君
天中洛阳道,海上使君归。拂雾趋金殿,焚香入琐闱。
山亭倾别酒,野服间朝衣。他日思朱鹭,知从小苑飞。
*唐 储光羲 洛中贻朝校书衡,朝即日本人也
万国朝天中,东隅道最长。吾生美无度,高驾仕春坊。
出入蓬山里,逍遥伊水傍。伯鸾游太学,中夜一相望。
落日悬高殿,秋风入洞房。屡言相去远,不觉生朝光。
3。帝王巡游,官员宴饮:
*唐 武则天 早春夜宴
九春开上节,千门敞夜扉。兰灯吐新焰,桂魄朗圆辉。
送酒惟须满,流杯不用稀。务使霞浆兴,方乘泛洛归。
*唐 宋之问 龙门应制
洛阳花柳此时浓,山水楼台映几重。群公拂雾朝翔凤,天子乘春幸凿龙。
凿龙近出王城外,羽从琳琅拥轩盖。云罕才临御水桥,天衣已入香山会。
山壁崭岩断复连,清流澄澈俯伊川。雁塔遥遥绿波上,星龛奕奕翠微边。
层峦旧长千寻木,远壑初飞百丈泉,彩仗蜺旌绕香阁。下辇登高望河洛。
东城宫阙拟昭回,南阳沟塍殊绮错。林下天香七宝台,山中春酒万年杯,
微风一起祥花落,仙乐初鸣瑞鸟来。鸟来花落纷无已,称觞献寿烟霞里。
歌舞淹留景欲斜,石关犹驻五云车。鸟旗翼翼留芳草,龙骑駸駸映晚花。
千乘万骑銮舆出,水静山空严警跸。郊外喧喧引看人,倾都南望属车尘。
嚣声引飏闻黄道,佳气周回入紫宸。先王定鼎山河固,宝命乘周万物新。
吾皇不事瑶池乐,时雨来观农扈春。
*唐 张说 安乐郡主花烛行
青宫朱邸翊皇闱,玉叶琼蕤发紫微。姬姜本来舅甥国,卜筮俱道凤凰飞。
星昴殷冬献吉日,夭桃秾李遥相匹。鸾车凤传王子来,龙楼月殿天孙出。
平台火树连上阳,紫炬红轮十二行。丹炉飞铁驰炎焰,炎霞烁电吐明光。
绿輧绀幰纷如雾,节鼓清笳前启路。城隅靡靡稍东还,桥上鳞鳞转南渡。
五方观者聚中京,四合尘烟涨洛城。商女香车珠结网,天人宝马玉繁缨。
百壶渌酒千斤肉,大道连延障锦轴。先祝圣人寿万年,复祷宜家承百禄。
珊瑚刻盘青玉尊,因之假道入梁园。梁园山竹凝云汉,仰望高楼在天半。
翠幕兰堂苏合薰,珠帘挂户水波纹。别起芙蓉织成帐,金缕鸳鸯两相向。
罽茵饰地承雕履,花烛分阶移锦帐。织女西垂隐烛台,双童连缕合欢杯。
蔼蔼绮庭嫔从列,娥娥红粉扇中开。黄金两印双花绶,富贵婚姻古无有。
清歌棠棣美王姬,流化邦人正夫妇。
*唐 张祜 杂曲歌辞
车驾东来值太平,大酺三日洛阳城。小儿一伎竿头绝,天下传呼万岁声。
紫陌酺归日欲斜,红尘开路薛王家。双鬟前说楼前鼓,两伎争轮好结花。
*唐 苏颋 广达楼下夜侍酺宴应制
东岳封回宴洛京,西墉通晚会公卿。楼台绝胜宜春苑,灯火还同不夜城。
正睹人间朝市乐,忽闻天上管弦声。酺来万舞群臣醉,喜戴千年圣主明。
*唐 王维 三月三日勤政楼侍宴应制
彩仗连宵合,琼楼拂曙通。年光三月里,宫殿百花中。
不数秦王日,谁将洛水同。酒筵嫌落絮,舞袖怯春风。
天保无为德,人欢不战功。仍临九衢宴,更达四门聪。
*唐 王维 奉和圣制与太子诸王三月三日龙池春……
故事修春禊,新宫展豫游。明君移凤辇,太子出龙楼。
赋掩陈王作,杯如洛水流。金人来捧剑,画鹢去回舟。
苑树浮宫阙,天池照冕旒。宸章在云表,垂象满皇州。
*唐 张九龄 天津桥东旬宴得歌字韵
清洛象天河,东流形胜多。朝来逢宴喜,春尽却妍和。
泉鲔欢时跃,林莺醉里歌。赐恩频若此,为乐奈人何。
*唐 白居易 三月三日祓禊洛滨
三月草萋萋,黄莺歇又啼。柳桥晴有絮,沙路润无泥。
禊事修初半,游人到欲齐。金钿耀桃李,丝管骇凫鹥。
转岸回船尾,临流簇马蹄。闹翻扬子渡,蹋破魏王堤。
妓接谢公宴,诗陪荀令题。舟同李膺泛,醴为穆生携。
水引春心荡,花牵醉眼迷。尘街从鼓动,烟树任鸦栖。
舞急红腰软,歌迟翠黛低。夜归何用烛,新月凤楼西。
4。四季节庆,倾城欢娱:
*唐 孙逖正月十五日夜 应制
洛城三五夜,天子万年春。彩仗移双阙,琼筵会九宾。
舞成苍颉字,灯作法王轮。不觉东方日,遥垂御藻新。
*唐 陈嘉言 上元夜效小庾体
今夜可怜春,河桥多丽人。宝马金为络,香车玉作轮。
连手窥潘掾,分头看洛神。重城自不掩,出向小平津。
*唐 张祜 李谟笛
平时东幸洛阳城,天乐宫中夜彻明。无奈李谟偷曲谱,酒楼吹笛是新声。
*唐 武元衡 赠佳人
步摇金翠玉搔头,倾国倾城胜莫愁。若逞仙姿游洛浦,定知神女谢风流。
*唐 薛逢 醉春风
顷年曾作东周掾,同舍寻春屡开宴。斗门亭上柳如丝,洛水桥边月如练。
洛阳风俗不禁街,骑马夜归香满怀。坐客争吟云碧句,美人醉赠珊瑚钗。
*唐 王建 上阳宫
上阳花木不曾秋,洛水穿宫处处流。画阁红楼宫女笑,玉箫金管路人愁。
幔城入涧橙花发,玉辇登山桂叶稠。曾读列仙王母传,九天未胜此中游。
*唐 皮日休 洛中寒食
千门万户掩斜晖,绣幰金衔晚未归。击鞠王孙如锦地,斗鸡公子似花衣。
嵩云静对行台起,洛鸟闲穿上苑飞。唯有路傍无意者,献书未纳问淮肥。
*唐 沈佺期 洛阳道
九门开洛邑,双阙对河桥。白日青春道,轩裳半下朝。
乘羊稚子看,拾翠美人娇。行乐归恒晚,香尘扑地遥。
*唐 刘禹锡 洛中早春赠乐天
漠漠复霭霭,半晴将半阴。春来自何处,无迹日以深。
韶嫩冰后木,轻盈烟际林。藤生欲有托,柳弱不自任。
花意已含蓄,鸟言尚沉吟。期君当此时,与我恣追寻。
翻愁烂熳后,春暮却伤心。
*唐 白居易 洛阳春赠刘李二宾客
水南冠盖地,城东桃李园。雪销洛阳堰,春入永通门。
淑景方霭霭,游人稍喧喧。年丰酒浆贱,日晏歌吹繁。
中有老朝客,华发映朱轩。从容三两人,藉草开一樽。
樽前春可惜,身外事勿论。明日期何处,杏花游赵村。
[洛城东有赵村,杏花千余树。]
*唐 司马扎 送孔恂入洛
洛阳古城秋色多,送君此去心如何。青山欲暮惜别酒,碧草未尽伤离歌。
前朝冠带掩金谷,旧游花月经铜驼。行人正苦奈分手,日落远水生微波。
*唐 张籍 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唐 白居易 天宫阁秋晴晚望
洛城秋霁后,梵阁暮登时。此日风烟好,今秋节候迟。
霞光红泛滟,树影碧参差。莫虑言归晚,牛家有宿期。
*唐 白居易 秋游
下马闲行伊水头,凉风清景胜春游。何事古今诗句里,不多说着洛阳秋?
*唐 白居易 秋日与张宾客舒著作同游龙门,……
秋天高高秋光清,秋风袅袅秋虫鸣。嵩峰馀霞锦绮卷,伊水细浪鳞甲生。
洛阳闲客知无数,少出游山多在城。商岭老人自追逐,蓬丘逸士相逢迎。
南出鼎门十八里,庄店逦迤桥道平。不寒不热好时节,鞍马稳快衣衫轻。
并辔踟蹰下西岸,扣舷容与绕中汀。开怀旷达无所系,触目胜绝不可名。
荷衰欲黄荇犹绿,鱼乐自跃鸥不惊。翠藻蔓长孔雀尾,彩船橹急寒雁声。
家酝一壶白玉液,野花数把黄金英。昼游四看西日暮,夜话三及东方明。
暂停杯觞辍吟咏,我有狂言君试听。丈夫一生有二志,兼济独善难得并。
不能救疗生民病,即须先濯尘土缨。况吾头白眼已暗,终日戚促何所成。
不如展眉开口笑,龙门醉卧香山行。
*唐 裴夷直 同乐天中秋夜洛河玩月
清洛半秋悬璧月,彩船当夕泛银河。苍龙颔底珠皆没,白帝心边镜乍磨。
海上几时霜雪积,人间此夜管弦多。须知天地为炉意,尽取黄金铸作波。
*唐 白居易 登天宫阁
午时乘兴出,薄暮未能还。高上烟中阁,平看雪后山。
委形群动里,任性一生间。洛下多闲客,其中我最闲。
*唐 顾况 洛阳陌二首
莺声满御堤,堤柳拂丝齐。风送名花落,香红衬马蹄。
珂佩逐鸣驺,王孙结伴游。金丸落飞鸟,乘兴醉青楼。
*唐 曹邺 四望楼
背山见楼影,应合与山齐。座上日已出,城中未鸣鸡。
无限燕赵女,吹笙上金梯。风起洛阳东,香过洛阳西。
公子长夜醉,不闻子规啼。
9. 古诗词两首中的词是什么意思
词是来诗的别体,是唐代兴起的自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10. 古诗词的学习
古诗词的特点:
与现代诗相比,古诗词具有以下特点:
1、古诗词都遵循一定版的押韵规律权;
2、古诗词都遵循一定的平仄规律;
3、古诗词的字数、句数,在不同的诗词形式下(诗有绝句、律诗,词有词牌),是固定的;
4、古诗词在古代可以唱,并逐渐演变成和词相配的曲子,但是金兵入寇之后,曲谱逐渐散失,才不能唱。
5、古诗词中字的发音是“夏”音,也就是古河洛话;
6、古诗词的评价标准是意境。
词、曲有别于古诗的特点:
1、词曲大体是由长短不齐的句子组成,而古诗大体在同一首诗中每句字数相同;
2、诗兴于唐,词兴于宋,曲兴于元,对字的编排不同(古诗往往省掉主谓宾定状补的一部分,词、曲则一般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