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音乐:古琴《高山流水》
请提供邮箱,我发给你。
是古琴曲,不是古筝曲,不是《流水》,也不是《高山》,是《高山流水》,但是到底是谁弹的版本就不知道了。
㈡ 求古琴曲《高山流水》和古筝曲《高山流水》的区别
《高山流水》普本
《高山流水》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有多种谱本.有琴曲和筝曲两种,两者同名异曲,风格完全不同.
琴曲
随着明清以来琴的演奏艺术的发展,《高山》、《流水》有了很大变化.《传奇秘谱》本不分段,而后世琴谱多分段.明清以来多种琴谱中以清代唐彝铭所编《天闻阁琴谱》(1876年)中所收川派琴家张孔山改编的《流水》尤有特色,增加了以“滚、拂、绰、注”手法作流水声的第六段,又称“七十二滚拂流水”,以其形象鲜明,情景交融而广为流传.据琴家考证,在《天闻阁琴谱》问世以前,所有琴谱中的《流水》都没有张孔山演奏的第六段,全曲只八段,与《神奇秘谱》解题所说相符,但张孔山的传谱已增为九段,后琴家多据此谱演奏.
筝曲
筝曲《高山流水》,音乐与琴曲迥异,同样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现有多种流派谱本.而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则是浙江武林派的传谱,旋律典雅,韵味隽永,颇具“高山之巍巍,流水之洋洋”貌.山东派的《高山流水》是《琴韵》、《风摆翠竹》、《夜静銮铃》、《书韵》四个小曲的联奏,也称《四段曲》、《四段锦》.河南派的《高山流水》则是取自于民间《老六板》板头曲,节奏清新明快,民间艺人常在初次见面时演奏,以示尊敬结交之意.这三者及古琴曲《高山流水》之间毫无共同之处,都是同名异曲.
㈢ 求高山流水古琴怎么谈,定弦和谱写下,谢谢
一﹑正调的定弦 (一)所谓正调定弦 所谓正调定弦﹐是从古至今最常用﹑最主要的调弦法。正调是琴的基本调弦法。 正调亦称宫调﹑正宫调﹑黄钟调﹑仲吕调等。其一至七弦的音高分别为 Sol﹑La﹑Do﹑Re﹑Mi﹑Sol﹑La (5612356)。大部分琴曲都是正调琴曲﹐其最具代表性的有﹕《平沙落雁》﹑《流水》﹑《梅花三弄》﹑《渔樵问答》等。另有《醉渔唱晚》﹑《忆故人》等琴曲也借此调弹奏。 (二)正调定弦 一般古琴的定弦﹐往往只调整相对音高。所以﹐古琴定弦时﹐往往采取两弦对应调整的方式。运用散音﹑按音﹑泛音都可以定弦。以下就介绍三种简单的定弦方法﹕ (1)散音定弦 以耳听方式直接定弦。自一弦至七弦音高为5612356 。 (2)按音定弦 七弦散音应与四弦九徽按音等高。 六弦散音应与四弦十徽按音等高。 五弦散音应与三弦十徽八分按音等高。 四弦散音应与二弦十徽按音等高。 三弦散音应与一弦十徽按音等高。 二弦七徽按音应与七弦散音等高。 一弦七徽按音应与六弦散音等高。 七弦九徽按音应与五弦散音等高。 六弦十徽按音应与三弦散音等高。 五弦十徽按音应与二弦散音等高。 (3)泛音定弦(用七、五、四徽与用七、九、十徽是音高完全一样的对称音位,以下是七、九、十徽) 七弦七徽泛音应与四弦九徽泛音等高。 四弦十徽泛音应与六弦九徽泛音等高。 六弦七徽泛音应与三弦九徽泛音等高。 三弦十一徽泛音应与五弦十徽泛音等高。 五弦七徽泛音应与二弦九徽泛音等高。 四弦七徽泛音应与一弦九徽泛音等高。 一弦七徽泛音应与六弦散音等高。 二弦七徽泛音应与七弦散音等高. 二﹑主要的外调弦法 (一)所谓外调弦法 所谓外调弦法﹐指除正调以外的其他调弦法。在琴曲中﹐各种外调的应用﹐都较正调为少。但外调的应用﹐在琴曲中也非常常见。很多重要琴曲﹐都是以外调操弹。 琴的外调调弦法有很多种﹐其中最主要的有蕤宾调﹑慢角调﹑清商调﹑太簇调﹑慢商调﹑无射调﹑凄凉调等。 以下就对最主要的几种外调﹐作一些简要的介绍。 (二)蕤宾调 调式名称﹕蕤宾调﹑金羽调等。 定弦方法﹕以正调为基础紧五弦﹐使五弦九徽泛音与三弦十徽泛音等高。 代表琴曲﹕《潇湘水云》﹑《阳关三叠》﹑《欸乃》等。 (三)慢角调 调式名称﹕慢角调﹑林钟调﹑黄钟宫调等。 定弦方法﹕以正调为基础慢三弦﹐使五弦九徽泛音与三弦十徽泛音等高。 代表琴曲﹕《凤求凰》﹑《风雷引》等。 (四)清商调 调式名称﹕清商调﹑夹钟调﹑小碧玉调﹑姑洗调等。 定弦方法﹕以正调为基础紧二﹑五﹑七弦﹐使三弦十徽泛音与五弦九徽泛音等高﹐使五弦十徽泛音与七弦九徽泛音等高﹐使五弦七徽泛音与二弦九徽泛音等高。 代表琴曲﹕《捣衣》﹑《秋鸿》等。 (五)太簇调 调式名称﹕太簇调﹑夷则调﹑慢宫调等。 定弦方法﹕以正调为基础慢一﹑三﹑六弦﹐使五弦九徽泛音与三弦十徽泛音等高﹐使三弦九徽泛音与一弦十徽泛音等高﹐使三弦九徽泛音与六弦七徽泛音等高。 代表琴曲﹕《获麟操》等。 (六)慢商调 调式名称﹕慢商调 定弦方法﹕以正调为基础慢二弦﹐使二弦与一弦等高。 代表琴曲﹕《广陵散》 (七)无射调 调式名称﹕无射调﹑紧五慢一调等。 定弦方法﹕以正调为基础紧五弦慢一弦﹐使五弦九徽泛音与三弦十徽泛音等高﹐使一弦七徽泛音与五弦散音等高。 代表琴曲﹕《大胡笳》﹑《小胡笳》﹑《胡笳十八拍》﹑《龙朔操》等。 (八)凄凉调 调式名称﹕凄凉调﹑楚商调等。 定弦方法﹕以正调为基础紧二﹑五弦﹐使五弦九徽泛音与三弦十徽泛音等高﹐使五弦七徽泛音与二弦九徽泛音等高。 代表琴曲﹕《离骚》﹑《屈原问渡》等。
㈣ 高山流水古琴乐谱
㈤ 求几首高山流水类别的古琴乐曲
古琴名曲 古琴曲《鹿鸣》 《鹿鸣》,古代歌曲、琴曲。词见{诗经。小雅}首篇。原为周朝宴乐群臣嘉宾所用。为汉代仅存雅歌四篇之一。蔡邕{琴赋}、(琴操)均有此曲目。据说,由汉末杜夔传至魏左延年,晋苟勖用为行礼诗。唐韩愈:“举于其乡,歌‘鹿鸣’而来。”(《送杨少尹序》),宋朱熹:“此谱乃赵彦肃所传,即是所谓开元遗声。”(《仪礼经传通解》)明张廷玉将此曲收入《理性元雅》琴谱,直至清末仍有刊传。现存琴曲与历史上记载的同名曲目有无联系,尚待研究。古琴曲《广陵散》《广陵散》,琴曲。又名广棱止息。汉、魏时期相和楚调但曲之一,既用于合奏,也用于独奏。嵇康因反对司马氏专政而遭杀害,临刑前曾从容弹奏此曲以为寄托。明代宋濂跋《太古遗音》则谓:“其声忿怒躁急,不可为训。”这些,从正反两面说明此曲对统治者表现了一定的反抗性。现存琴谱最早见于《神奇秘谱》。据该书编者说,此谱传自隋宫,历唐至宋,辗转流传于后。此外还有《西麓堂琴统》等传谱。各谱分段小标题均有:“取韩”、“投剑”等目。近人因此认为它是源于《琴操》所载《聂政刺韩王曲》。现存曲谱共四十五段。分为:开指一段,小序三段,大序五段,正声十八段,乱声十段后序八段。其中头尾几部分似为后人所增益,而正声前后三部分则很有可能保留着相和大曲的形式。又本曲使用的“慢商调”为本曲所独有。古琴曲《梅花三弄》《梅花三弄》,琴曲。存谱初见于《神奇秘谱》,解题说:晋代的“桓伊出笛为梅花三弄之调,后人以琴为三弄焉。”曲中泛音曲调在不同徽位上重复三次(故称“三弄”),用以表现梅花高洁安详的静态。另有急促曲调表现梅花不畏严寒,迎风摇曳的动态。各段多以共同曲调作结。古琴曲《乌夜啼》《乌夜啼》,琴曲。原为南北朝时期表现爱情题材的西曲民歌。现存琴谱初见于《神奇秘谱》。解题引《唐书。乐志》临川王刘义庆作曲之说,后世多沿用之。曲谱中有“反哺”、“争巢”等文字,表明琴曲是描写慈乌与雏鸟的活动情景。唐代的软舞,宋代的词牌,元代的曲牌中亦均有此目。古琴曲《碣石调幽兰》《碣石调幽兰》,现存最早的琴曲谱。原件在日本,国内有影印件。系唐代手抄的卷子,仍保持早期文字谱的记写方式,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谱前解题说明此曲传自南朝梁代的丘明(公元494—590年)。曲名之前冠以调名,这样的标题,为琴曲中所仅见。据推断,应是以碣石调表现《幽兰》的内容。南北朝时期流行碣石舞,《南齐书。乐志》说:“《碣石》,魏武帝辞,晋以为《碣石舞》,其歌四章。”现存琴谱也分四拍,碣石调有可能是当时碣石舞的曲调。至于《幽兰》,当时有诗人鲍照写过同名琴曲歌词,见于《乐府诗集》。内容为借幽兰抒发其怀才不遇的心情,与现存曲调的情绪吻合。《幽兰》有多种传本。司马相如在《美人赋》中就有“抚弦为《幽兰》、《白雪》之曲。”《琴操》中也有孔子自伤不逢时而作《猗兰》的记载。现存琴谱中另有《猗兰》或《幽兰》等多种。解题一般沿用《琴操》之说,其曲调与《碣石调幽兰》并无共同之处。古琴曲《大胡茄》《大胡茄》琴曲。唐代的著名琴家如董庭兰、薛易简、陈康士都擅弹此曲。当时与《小胡笳》并称“二胡笳”,或“胡笳两本”。这两首作品初见于《古今乐录》,称《大胡笳鸣》和《小胡笳鸣》。初唐琴坛流行的“沈家声”和“祝家声”,就是以这两曲著称。以后董庭兰继承这两家的传统,整理了传谱。李颀在《听董大弹胡笳声》中说:“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应即指《大胡笳》,因现存《神奇秘谱》中的《大胡笳》正是十八段。它与后世流传的《胡笳十八拍》在题材上相同,但音乐毫无共同之处。古琴曲《石上流泉》《石上流泉》,琴曲。传为伯牙或刘涓子作。唐代即有此曲目(见《碣石调幽兰》谱后)。存谱为八段。描写碧涧潺潺,枕流漱石之趣,见于《琴谱正传》、《西麓室琴统》等琴谱。古琴曲《离骚》《离骚》琴曲。晚唐琴家陈康士据屈原辞所作。在屯新唐书。艺文志》中记为九拍,流传中分为十一拍和十八拍两种。:《神奇秘谱》采用了后者,每拍都以屈原的诗句作题,曲意怨愤深邃。《琴学初津》在本曲的后记中说:“始则抑郁,继则豪爽。”古琴曲《阳关三叠》《阳关三叠》,唐代歌曲,今存古琴歌谱。歌词据王维的《送元二之安西》一诗并有所发展。诗中有“西出阳关无故人”句,又重复三次,故名《阳关三叠》。唐、宋以来,曾有多种唱法,现存琴谱三十多个版本,共六种类型。其中流传最广的一种最初见于明代的《新刊发明琴谱》(1530),经清代的《琴学入门》加工后一直流传至今。另有初见于《浙音释字琴谱》(1491)的一类,在明代也较流行,全曲残存八段,只在第一段用了王维原诗。这六种类型的词,曲和曲体结构多不相同,但其主要曲调却大同小异,表明是同一渊源,一脉相承的。当代作曲家王震亚曾据近代琴家夏一峰演奏谱(原谱载《琴学入门》)改编为合唱曲,并灌有唱片。古琴曲《捣衣》《捣衣》,古琴曲。传为唐代潘庭坚作。秋凉时节,家家妇女都为亲人赶制冬衣,为此需要捣衣,故又名《秋杵弄》、《秋院捣衣》。乐曲表现了妇女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杨抡《太古遗音》分析其乐曲内容是:“始则感秋风而捣衣”,“继则伤鱼雁之杏然”,“终则飞梦魂于塞北”。《平沙落雁》谱本:最早见于明末尹晔的听月楼《徽言秘旨》(1649刊行)。明清以来刊载此曲的谱本将近四十种。据明张岱《陶庵梦忆》说,尹晔是在幼年时间向绍兴琴师王本吾学得的。曲体中型。原无词。曲情:琴曲出现在明代,明清各谱均无序跋。据上江琴家传说是《秋鸿》的节本,那末,它的曲情应该从《秋鸿》的“平沙晚聚”,“远落平沙”,“衔芦游弋”,至“南怀北”四个小标题。清王善《治心斋琴谱》说是宋末毛敏仲所作,清秦维瀚《蕉庵琴谱》说是明初朱权所作。这和《秋鸿》的作者是同一疑案。朱权在《秋鸿》的序里说《秋鸿》的作者是西江老懒,天胄诗狂,有些人就认为《秋鸿》是朱权本人所作。但据传说并从《秋鸿》的原词看,却是借《秋鸿》“身南心北”的感伤发抒怀念故国的悲恨,又像是毛敏仲的琴师郭沔所作。这一曲的曲情和作者,仍应存疑。琴曲谱本最多、出入最大的是这一曲,现时演奏的人最多、出入最多的也是这一曲。《关山月》谱本:最早见于民初王燕卿的《梅庵琴谱》(1931),曲体小型。无词。曲情:《乐府诗集》杷这一曲归在汉横吹的乐类,本来不是琴曲,可能是王燕卿把民间乐曲采来作成琴曲的。六朝时起,就把这一乐曲看作是表现封建统治下反兵役的情感的。徐陵《关山月》诗:“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战气今如此,从军复几年;……”最能代表此曲的曲情。《秋风词》谱本:出民初王燕卿的《梅庵琴谱》。曲体小型。有词。曲情:原谱旁注唐李白“秋风清秋月明……”原词,大概是王燕卿的作曲。按:明嘉靖间黄献的《梧冈琴谱》的《秋风曲》是以六朝张翰思鲈的故事为曲的意境的一个无词琴曲;与黄献同时汪芝的另本《西麓堂琴谱》的《秋风》却是另一有词的琴曲,原词是“秋风秋风秋风生,鸿雁来也,金井梧桐飘一叶,叹人生能有几许光阴!?……想人生能几何”。又日本物部茂卿所得《秋风章》却又是指的汉武帝的《秋风辞》。至于现时国内琴人所弹的全部是王燕卿《梅庵琴谱》的《秋风词》,和以上三古谱均无关系。《梧叶舞秋风》谱本:清初庄殝凤在他出刊的《琴学心声琴谱》(1644)里面说明这是他自制新曲。在清代,有十二种刊本琴谱采录了进一曲。这说明它是一个成功作品。曲体中型。无词。曲情:庄氏自己和后来琴家多未作序跋,曲情应从标题。只有清乾隆间苏璟春《草堂琴谱》(1744)跋云“曲意萧瑟,取韵宜幽”。《潇湘水云》谱本:最早见于明初朱权《神奇秘谱》(1425),续见于明清以来三十种刊本琴谱。原只十段,渐发展至十五段的大型曲。无词。曲情:朱权曲序云:“是曲者楚望先生郭沔所制。先生永嘉人,每望九嶷为潇湘之云所蔽,以寓惓惓之意也。……”按:郭沔是南宋末年古琴作曲巨匠,景淳间(1260一1274)毛敏仲、杨瓒、徐天民等“紫霞派”的琴家都尊他为师。“毛敏仲的《樵歌》和《渔歌》因毛不仕元有浓厚的民族意识而得传。但后世琴家一向认为这些琴曲在技巧方面的成功是和郭沔的造诣分不开的。郭沔的事迹只散见于宋俞德邻的《佩韦斋辑闻》和元袁桷的《清容居士集》,名家记载不如贵族杨缵和他的清客那样多。吴县蒋文勋《二香琴谱》(1833)论琴派时提到严天池说严氏的琴是”受之陈星源,而后之托名标榜者不曰陈氏而曰严氏,岂非宰辅之子、太守之尊足以耸动天下耶?“对杨缵和郭沔的看法似乎也可以这样。古琴十大名曲之一。相传这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乐师师旷或齐国的刘涓子所作。现存琴谱中的《阳春》和《白雪》是两首器乐曲,《神奇秘谱》在解题中说:“《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淡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 《阳春白雪》
阳春白雪的典故来自《楚辞》中的《宋玉答楚王问》一文。楚襄王问宋玉,先生有什么隐藏的德行么?为何士民众庶不怎么称誉你啊?宋玉说,有歌者客于楚国郢中,起初吟唱“下里巴人”,国中和者有数千人。当歌者唱“阳阿薤露”时,国中和者只有数百人。当歌者唱“阳春白雪”时,国中和者不过数十人。当歌曲再增加一些高难度的技巧,即“引商刻羽,杂以流徵”的时候,国中和者不过三数人而已。宋玉的结论是,“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阳春白雪”等歌曲越高雅、越复杂,能唱和的人自然越来越少,即曲高和寡。《文王操》
《文王操》是古代中国人以伟大的思想家孔子的儒家理念对于理想社会和理想人格的颂歌,其内涵深邃博大,旋律丰富感人,无愧为古琴曲中的经典之作,聆听此曲后,一种仰慕的、崇敬的心情油然而生。 在古琴音乐流传的千百年的历史中,《文王操》被古人尊为高雅的作品,一首可以陶冶人们高尚的情操,净化人们的灵魂的琴曲:“鼓此曲令人荡涤邪秽,消融渣滓。”(明代琴谱《杏庄太音补遗》);北宋琴家成玉涧所箸《琴论》称“其声古雅,世俗罕闻”;北宋苏轼在他的古体诗《舟中听大人弹琴》为听其父苏洵弹《文王操》等曲而作,在评说时人“强以新曲求铿锵”、“数声浮脆如笙簧”后,发出了“古意堕渺茫”的感叹,最后便是“江空月出人绝响,夜阑更请弹《文王》”的千古名句。 第一段:古琴以空弦低音一字一音奏出,庄严,肃穆,宏伟。琴声引导我们进入两千年前的时空,古代文王、孔子这些伟大的圣贤出现在眼前……不是宗教,犹如宗教,这里有古人的崇拜之情;高山、峻岭、古代的图腾……开始的空弦犹如撞击的磬钟之声,硕大无朋的磬钟、厚重的音响、色彩…… 以上是一段前半部分的音乐,在全曲中有“引子”的作用,一段后半部分出现一些不完整的音调,这是琴曲最初旋律的显露。 第二段:一段亲切的旋律较完整地出现,富有歌唱性,这一段旋律和它的变化在全曲的二、三、四、六段里出现,是全曲最重要的音乐主题。音乐中温暖、坦然的情感,很好地表达了儒家的“仁爱”的思想,一种发自内心的博大的对人的爱,丰富的人情感的表达自此开始。 第三段:开始是平静的空弦为主的音调,这是段落最初的导入部分,也是以后段落惯用的结构方式(在传统的曲式中称作“合头”),简单的音乐营造了一种平和的气氛,音乐的变化、发展、新的音乐材料的进入都在这种气氛之中逐步开始。全曲最初呈示的旋律在这里渐渐作变化发展、深化,旋律在勾画一幅幅美好的图景,其中有人类生活环境的美,也有美好的图景后面蕴含的人性人情之美。段落中部有个情绪上的小高潮,像是为某种美好的理想境界所激动,音乐的节奏、音乐的情绪都开始有较大的流动,激情、起伏、跌宕……画面比以前有更多的的动感。 第四段:带有过渡性质小段落。旋律在低音区进行,音乐性格醇和、温厚、柔情。这里是第三段音乐小高潮后短暂的迂回,象是音乐行程中一次逗留,回首顾盼。 第五段:出现了新的音乐材料,这一段音乐抑郁凝重,富沉思性,是人类生活中的种种疑惑、不解,是对大千世界的问诘。音乐在低音区进行,音调中不时有变化音出现……音乐由旋律性、歌唱性变为吟诵的语气,节奏自由跌宕,在思考,在自语……。这一段音乐从形式结构和音乐情绪上体现了儒家理性思考的一面,是人对自己内心、对宇宙深刻的思考,从而对人类生活的社会的关切。段尾又引至豁然清旷之境。 第六段:凝重的音乐气氛至此复而舒畅、柔美,这一段音乐具有歌唱性和抒情的性格。 第七段:泛音段,与前段音色对比鲜明,予人以超脱、清新的美感。犹如进入一个神奇的境界,人类对美好的追求寄托于神仙生活的地方,我们看到祥云的飘舞、仙鹤在缓步、麋鹿在游走……。 第八段:音乐材料又回到第五段材料的变奏,其语气如苦思,如追问,深奥曲折,又象看到文王在“有所穆然深思”、“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他在深思人类的理想的社会和理想的人格。曲尾的泛音终结句使整个乐曲复归于静穆、安祥。第八段象再次给人们呈现一位圣贤文王的形象,他伟岸、目光深远、心胸博大,予人以无限的崇拜之情。 《孔子读易》《孔子读易》为一首古琴曲,又名《读易》、《秋风读易》,由孔子韦编三绝的故事演变而来。据说为清末青城山中皇观道士,琴学大家张合修(字孔山)所作,他曾在武昌开门授琴,培养出很多琴学高手。张孔山对近代琴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孔子读易》为琴曲之珍品,全曲分为四段,乾坤定位、阴阳错综、刚柔相济、天人合一,琴音飘然洒脱,体现了虚无缥缈,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道家思想。《岳阳三醉》《岳阳三醉》取意于吕洞宾三醉岳阳,飞渡洞庭的神话故事而作。反映了神仙道化,脱离现实的道家思想。曲调情趣逸致,音韵流畅。为琴曲中之大操。 全曲共二十段,曲谱见《春草堂琴谱》、《琴学入门》、《蓼风堂琴谱》等,琴谱互有出入。据《琴学入门》记载,此曲为《羽化登仙》之删减本,主要段落相近,而次序有出入。《墨子悲丝》 琴曲《墨子悲丝》又名《墨子悲歌》、《墨子》、《悲丝》等,相传为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墨翟所作。此曲为广陵琴派大曲之一。 “墨子悲丝”的本事见于《墨子·所染》:墨子见到洁白的丝被染成各种颜色,引发了他关于社会、人生的哲学思考。他认为,不但丝会很容易地被染成各种颜色,一国之君也会受到各方面的影响,无论是“功名蔽天地”的“仁义显人”,还是“为天下谬”的“不义辱人”,无不是外来的影响所致。“士”也不例外,交友不慎,是人生最大的不幸。因而发出了“故染不可不慎也”的感叹。 曲谱最早见于明末杨抡所撰《伯牙心法》(1609年),《五知斋琴谱》、《自远堂琴谱》等也收有此曲。乐曲反映了墨子感伤世人随欲浮沉而不能自拔,犹如洁丝染色,失去本来面目。曲意深刻,音韵悲怆。 此曲音调悠扬,意切而情悲,旋律慷慨,流露出一种洁己自爱的感慨之情。
古琴曲《流水》 《流水》是一首古老的琴曲。在历史传说中,人们往往把它和战国时期的伯牙联系在一起。 据传,伯牙是一位出色的民间音乐家。他弹得一手好琴,“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荀子·劝学篇》)是说伯牙弹琴时会引得正在吃草的马都仰起头来聆听。有一次,伯牙弹琴时有个叫钟子期的人站在一旁欣赏,伯牙心中想着巍峨耸立的高山时,钟子期就说“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伯牙向往着奔腾不息的流水时,钟子期又说“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能够准确领会伯牙在琴声中寄托的感情,使他们一见如故,结成“知音”。子期死后,伯牙为失去知音而万分悲痛,从此不再弹琴。这个动人的古老传说也说明:运用对景抒情的手法创作象《高山》、《流水》这样的音乐作品,可能在公元前三世纪便已存在。 琴曲《流水》最早传谱见于明代朱权于1425 年编印的《神奇秘谱》。朱权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七子,《神奇秘谱》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古琴谱集。但《流水》一曲的产生年代要早得多。据朱权在该书题解中考证:“《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至唐分为两曲,不分段数,至宋分《高山》为四段,《流水》为八段。”扼要地说明了这首乐曲在古代的演变情形。琴曲《流水》目前有着二、三十种传谱和多种演奏风格流派,但都有着相似的主题或旋律因素,可见它们共同有所依凭。十九世纪的四川道士张孔山在乐曲中加进了描写湍急水势的滚拂手法,使乐曲的艺术形象更为鲜明,人们称它为《七十二滚拂流水》。本书介绍的琴曲《流水》,就是根据川派琴家流传的版本,它载于1876 年刊印的《天闻阁琴谱》。 琴曲《流水》是我国民族音乐遗产中的一首优秀作品。它对自然景物并不停留于客观的描绘上,而是借以抒发人们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一种胸襟开阔、百折不回的精神境界。在音乐表现上以抒情性的曲调为主体,结合摹拟性的展开,既有华丽新颖的技巧展示,又保持了朴实沉郁的风格。 1977 年8 月20 日,美国发射了两艘“航行者”太空船,科学家们希望它有一天将能遇到地球以外的“人类”。太空船上带有一张喷金的铜唱片,它即便过十亿年也仍铮亮如新。唱片上录有二十七段世界著名的音乐作品,其中就有中国的琴曲《流水》。
㈥ 谁有名古曲《高山流水》的曲谱(简谱版)
http://www.guqu.net/soft/50.htm
这个网站抄上可以在线欣赏,也可以下载..
㈦ 高山流水古琴曲
现在的《来高山流水》是后人根据伯源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写的,是一首古筝曲,而不是古代文人墨客都爱赋上一曲古琴的曲子。至于古琴曲的高山流水在唐代分为两曲《高山》、《流水》,到现在《高山》已经失传,《流水》传了下来,上海的一位演奏家演奏的很好听,心净的时候可以试一下
㈧ 高山流水的简谱
高山流水分为两个版本。
一个是四级版的《高山流水》。
一个是八级版的《版高山权流水》又名花流水。
四级版的还好说。
1、需要你听范例。
2、刮揍部分要流畅,节奏准确。
3、刮揍中的升调,是升上一个音。例:曲谱上2音,由1音上滑得到。
4、刮揍要有回环感,回环又分大回环与小回环,在反复刮揍的过程中通过滑音,来突出流水的“流”动感。
5、整体要有强弱对比。
如果是八级的.......那个就是狂练技术了。我觉得没有能力描述。
这位同学学习过,其实只要稍微提点,加上回忆,练习。相信不会有大的技术性问题的。
最后就是古筝曲谱的问题了。有的曲谱标注会很专业,建议你参考项斯华老师演奏谱。
㈨ 高山流水存于哪本古琴曲谱集
高山,流水二曲,本是古琴的一曲,存于《神奇秘谱》。
㈩ 高山流水古琴谱,是古琴的
古筝就可以弹得非常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