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幼儿园小班教案 谁的声音最好听
活动目标:
1、辨别几种不同的声音,知道不同的物体能发出不同的声音。
2、初步了解同种物体,由于数量的多少,发出的声音也不同。
3、初步尝试用不同声音的套桶为乐曲伴奏。
4、培养幼儿的操作兴趣。
活动准备:
1、人手一个套桶娃娃,蚕豆、米、绿豆等若干。
2、《小手爬》的音乐,透明的瓶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让套桶发出声音。
出示空套桶,“今天套桶娃娃想和我们小朋友做游戏。”
教师摇动空套桶,“你们听,怎么没声音?”
1、 教师设问:
你有什么办法让空套桶发出声音?(在套桶里装上东西)
“我们一起动手让套桶娃娃发出好听的声音,在你的套桶里装上一样东西,盖好,握握紧,摇一摇、听一听。”
幼儿探索、操作。
2、集体探索:
“你们的套桶娃娃发出声音来了吗?让我听听。”(幼儿集体摇动套桶。)
“你的套桶为什么会发出声音?”
3、交流、分享:你在套桶中放了什么?(个别回答)
它发出什么样的声音?我们来学一学。(集体)
这个声音像什么?
二、探索比较,知道不同的物体在套桶里发出的声音不同。
1、分组活动:
让幼儿尝试换一种东西放在套桶中,摇一摇,听一听。
“小朋友在套桶里放了一种东西,你想不想再换另一种东西放在套桶里,听听刚才的声音和现在的声音一样吗?”
“小朋友拿着你的空套桶找一组你没玩过的放在你的套桶里,摇一摇、听一听。”
2、教师指导幼儿分辨不同的声音。
让幼儿比较前、后两种声音有什么不同。
“你第一次玩了什么?这一次玩了什么?它们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教师让两个幼儿比较,“你们俩的套桶里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3、集体讨论,请三位幼儿示范。
“小朋友,你们听,他们的套桶里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请你们猜一猜, 小朋友的套桶里装的是什么?”
让幼儿猜测,“你们猜的对不对呢?”
教师帮助个别幼儿把东西倒进透明瓶子里让幼儿验证猜的是否正确。
得出结论:不一样的东西,在套桶中发出的声音不一样。
三、观察、比较同种物体在套桶里发出不同的声音。
教师演示两个装有同种物体的,数量不同的套桶,让幼儿比较。
“你们既能听出声音来又能猜出来,你们真能干。”
“我这里也有两个套桶娃娃,你们听一听,他们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你们来猜一猜,这个套桶里装的是什么?”(幼儿猜测后,打开让幼儿验证)两次。
“为什么一样的东西,在套桶里发出的声音不一样呢?”(一个多、一个少)
得出结论:一样的东西,一个多,一个少,它们在套桶中发出的声音就不一样。
四、集体用会响的套桶为乐曲伴奏。
“小朋友的套桶娃娃发出这么好听的声音,那我们来为乐曲《小手爬》伴奏。”(集体伴奏两遍)
五、结束活动。
观摩意见和建议:
整个活动层次清晰,层层推进,幼儿很感兴趣,在操作活动中尝试、观察、比较,发现问题,成分体现了“玩中学”的理念。建议提供给幼儿两个套桶,让幼儿同时感知声音的不同,同时,最好选择声音差别大一点的物品放在套桶里。
因为儿童对音乐的认识比较直接,只要朗朗上口即可,因此适合幼儿活泼、可爱、轻缓,儿童视频背景音乐要舒缓、欢快的。下面介绍几个适合儿童视频背景的音乐:
1、电视动画《钢琴之森》改编自一色真人著励志漫画,本作曾于2007年由Madhouse改编同名剧场版;2017年10月NHK宣布TV动画化,由GAINAX Studio负责动画制作。
另外还有好多适合儿童视频背景音乐,
《别说我小》《小手爬》《头发肩膀膝盖脚》《五官歌》《大马路宽又宽》
《一分钱》《小司机》《洒水车》《丢手绢》《雁儿飞》等,不再一一列举了。
拓展资料:
定义
音乐心理剧是将音乐即兴创作、音乐想象及其他音乐治疗技术与传统的心理剧相结合的一种综合治疗方法。
莫雷诺教授将音乐心理剧定义为“把即兴音乐、影像、音乐治疗等技术与传统行为心理剧相结合,其效果要超越单独使用的任何一种方法。”
折叠编辑本段创始人简介
约瑟夫?莫雷诺(Joesoph Moreno)。音乐心理剧治疗流派的创始人,美国明尼苏达州刘易斯市马利维大学音乐治疗系主任与教授,美国Moreno表达性艺术治疗机构负责人,Moreno中心主任。
折叠编辑本段与心理剧关系
约瑟夫?莫雷诺-(Joesoph Moreno)是心理剧的创始人雅可布?莱维?莫雷诺(Jacob Levin Moreno)的亲侄子,长期跟从老莫雷诺学习心理剧,后期提出将音乐治疗融入心理剧的想法,得到老莫雷诺的支持与鼓励,经过实践研究最终创建音乐心理剧。并于2001年获得美国音乐治疗协会颁发的科学及著作奖。于2007年荣获美国音乐治疗协会颁发音乐心理剧的创始人奖 。
折叠编辑本段与心理剧区别
音乐心理剧是把心理剧和音乐结合起来,其结果是一种混合形式,但与其本源截然不同。这一结合的产物是这两种形态的不可分割的组合体,与单独实践的心理剧相比增加了内容。它无疑是心理剧的一种形式,因为心理剧的所有传统因素都保持完整;同时它也是音乐治疗的一种形式。音乐和心理剧结合的这一产物最合适的命名就是音乐心理剧。它可以定义为:音乐心理剧是将音乐即兴创作、音乐想象及其他音乐治疗技术与传统的情节心理剧相结合的一种综合治疗方法,其效果优于单独运用其中任何一种治疗技术。
折叠编辑本段对比音乐治疗
有交叉的地方,但音乐心理剧是心理剧的一种,是结合了音乐治疗等疗法的心理剧,其效果优于单独运用其中任何一种治疗技术。
折叠编辑本段适合人群
所有人群。除可用于健康人群外,还可用于对发展障碍、视觉听觉受损、物质依赖人士等人士的治疗。
折叠编辑本段运用领域
个体治疗、团体治疗(例如校园及企业内部团体咨询)、治疗发展迟滞的儿童、身体残疾人士、疼痛管理、临终关怀等。
折叠编辑本段治疗目的
音乐心理剧的治疗目的就是要通过生动的形式,让参与者在“此时此地”的真实体验中得到人格成长的机会,并最终通过泛化作用调整生活中不良的行为模式。 因此,莫雷诺教授认为“音乐心理剧真正的开始是离开治疗室以后”。
折叠编辑本段音乐基础
不需要。实际上,不懂音乐技巧的人往往更能快速的融入,收获更多。
折叠编辑本段十专著
《演出你内心的音乐——音乐治疗与心理剧》(《Acting in Your Inner Music: Music Therapy and Psychodrama》 约瑟夫?莫雷诺(Joesoph Moreno) 现已在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版发行。
折叠编辑本段现今的发展
莫雷诺教授先后在50多个国家举行过各种有关音乐治疗和心理剧的讲学演讲,他的创造性艺术治疗享誉国际。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莫雷诺教授曾多次到中国进行专业培训,得到了大家的充分肯定和良好评价。
⑶ 幼儿园小小班简单的手指歌视频
一个手指点点, 两个手指剪剪, 三个手指弯弯, 四个手指叉叉, 五个手指开花, 六个手指打电话 七个手指捏捏 八个手指做小枪 九个手指弯弯 十个手指捶捶
⑷ 小班音乐户外集体游戏
手指游戏“十个手指真有趣”“手指谣”“数数歌”“小不点”2、儿歌“嘴巴歌专”“片片飞来像蝴蝶”属3、歌曲“小手爬”“两只耳朵”“咪咪小花猫””拇指歌”“小花狗”二、亲子活动活动一:儿歌“狗尾巴草”活动目标:1、喜欢这首有趣的儿歌,乐意边表演边朗读儿歌。
⑸ 小班娱乐游戏手指爬高
小班手指游戏活动:小手爬
活动目标:
1、能根据歌词内容做小手上爬的动作。
2、借助小手的上下爬动,感受和表现音乐旋律的上行、下行
活动准备:
《小手爬》的音乐磁带,毛毛虫手偶一只,毛毛虫背面贴上磁铁、磁板上贴一幅高山图片。
活动过程:
一、播放欢快的音乐进入活动室,激起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二、教师出示毛毛虫,引出课题并帮助幼儿学会仔细听音乐。
1、教师和幼儿一起玩手指游戏。(一根手指头,变成毛虫爬呀爬,两根手指头,便把剪刀剪剪剪,三根手指头,变成眼睛看看看、、、、、、)
2、老师:"我们小二班的小朋友都爱玩游戏,对吗?今天也有个爱玩游戏的小客人来到我们班,他是谁呢?(出示毛毛虫)老师:“毛毛虫怎样爬?他会爬到哪里呢?让幼儿学习毛毛虫爬动的样子吧。”
三、播放音乐,感受乐曲旋律的上行,下行。
出示磁板,教师:“我的毛毛虫还会随着音乐爬呢。”播放音乐教师随音乐旋律的上行下行来拖动毛毛虫。
提问:1)毛毛虫随着音乐怎样爬的?
2)在唱到什么地方的时候,毛毛虫往山上爬?在唱到什么地方的时候,毛毛虫往山下爬?
三、老师清唱歌曲,幼儿随音乐上爬下爬,感受乐曲旋律的上行下行。
1)老师将毛毛虫套在手上。老师:“瞧,老师的毛毛虫又爬到了哪里?”老师边唱歌曲边随歌曲做爬动的动作,先随音乐爬到头顶上,然后爬到脚背上。
2)老师幼儿共同听音乐,随音乐上行、下行做动作,体验小手爬动的快乐。
3)变换动作:毛毛虫还会爬到哪里?幼儿替换歌词,教师和幼儿一起唱唱、做做动作。
4)除了毛毛虫会爬,还有什么熊动物会爬,他们又会爬到什么地方呢?让幼儿用身体学学其他小动物是怎样爬的。带领幼儿离开活动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