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音乐推荐 > 陕西汉调桄桄音乐视频

陕西汉调桄桄音乐视频

发布时间:2021-02-17 07:37:59

A. 陕西民间艺术有那些

音乐
·陕北民歌梁祝
·信天游
·陕北唢呐
·紫阳民歌
·关中民歌
·宝鸡花儿
·榆林小版曲
舞蹈权
·羊角鼓舞
·四船扑莲
·榆林霸王鞭
·黄陵抬鼓
·跑驴
·洛川蹩鼓
·洛川文狮子
戏曲
·陕北秧歌剧
·陕北二人台
·秦腔
·眉户
·碗腕腔
·汉调桄桄
·同州梆子
曲艺
·陕西木偶戏
·长安古乐
·皮影的历史
·三才板
·陕北说书
·陕南花鼓坐唱
·陕北二人台打坐腔
美术
·户县农民画
·富县薰画
·洛川毛麻绣
·吴旗豆粘画
·安塞现代农民画
·关中剪纸
·延川布堆画
风俗
·南郑饮食
·汉中滑竿
·岚皋风俗
·四时风俗
·补天补地节
·腌菜作嫁妆
·杨凌蘸水面

B. 汉调桄桄的历史渊源

上古时期,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就有了“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尚书、尧典》)的歌舞艺术。1976年,在汉中市城固县苏村出土的青铜面具,证明早在商时,已经有了类似戏剧人物面部化妆的专用道具。西周以后,民间歌舞广泛发展,诗歌说唱相应繁荣。至汉代,已出现了“百戏”。在百戏的孕育中,戏曲集歌舞、诗歌、说唱的要素,并加入了情节故事,则形成戏曲独特的综合艺术。到了唐代,文学艺术的空前繁荣,又促进了戏曲艺术的发展,并为后来的宋元杂剧奠定了基础。也催生了以秦腔为主的陕西地方剧种的形成和发展。并在西秦旧地(即以凤翔为中心的西府地区)形成了“西秦腔”。
据《陕西省剧种概观》记载,“西秦腔”于1465~1487年(明成化年间)、1506~1521年(明正德年间),先后传入洋县、南郑等地,在吸收当地口语,配以说唱歌调及其它民间音乐的基础上,逐步衍化为地方声腔,再经过艺人们的不断创造,唱腔有了鲜明的乡土特色,表演和伴奏亦有独特的地方风格,形成了以洋县、城固为中心的东路桄桄和以南郑、汉台为中心的西路桄桄。新中国建立后正名为汉调桄桄。
汉调桄桄在其自身发展的漫长历程中,由于汉中毗连四川,水路直通湖北武汉,又与川剧和汉调二黄进行了艺术上的不断交流,致使汉调桄桄既保持秦腔高亢激越的特点,又融入川剧和汉调二黄柔和婉转等长处,使其特点也显得更为突出。
如对汉调桄桄历史沿革作以简要分期,大致可视为:
1、萌芽期:1465~1521年(明成化至正德年间),“西秦腔”传入汉中,与当地语言及音乐结合,孕育出汉调桄桄之萌芽。
2、形成期:1573~1620年(明万历年间),汉调桄桄已相当繁盛,班社和名角众多。此为汉调桄桄形成之期。
3、成熟期:1736~1785年(清乾隆年间),汉调桄桄已形成独立风格的剧种。
4、鼎盛期:1851~1908年(清咸丰至光绪年间),当时汉中、洋县、城固、南郑等地相继出现科班20多个,演出班社达40多个,足迹遍及甘、川、鄂等地。
5、衰落期:20世纪30年代后,由于天灾人祸,经济凋敝,民不聊生,致使多数汉调桄桄戏班处于衰微状态。至40年代末,所剩5个班社相继倒闭。
6、曲折发展期:1950年洋县成立“新民社”,1951年南郑成立“新民剧社”,恢复演出;“文革”停滞,1978年后复兴,1992年后渐入萧条。

C. 陕西有哪些地方戏剧

在三抄秦大地上,除了秦腔、碗碗腔和眉户戏外,还有陕西道情、汉调二黄、汉调桄桄、陕南端公戏和合阳跳戏比较著名。

陕西道情源于关中道教的说唱音乐,由道教的诵经唱词发展而来的,并因演出形式和艺术特点不同而分为陕北、关中、商洛和陕南四大流派,也称作“四路道情”。

汉调主要流行于陕南和陇东,是二黄腔调从湖北沿汉水进入陕西而形成的;汉调桄桄又称“汉调秦腔”、“南路秦腔”、“桄桄戏”,并曾流传到川北、陇东、鄂北等地;陕南端公戏俗称“耍坛”、“坛戏”、“对儿戏”,是由端公,即巫师化妆“庆坛”跳神、唱神歌衍进而来的一个地方剧种。

D. 汉调桄桄有哪些特点

汉调桄桄的音乐为梆子板腔式变化体。音阶为综合性七声音阶,调式为七声音节的“徵”调式间“宫”调式,音乐包括唱腔、伴奏两部分。

汉调桄桄的唱腔板有二流、慢板、箭板、拦头、七棰等。且有欢音、苦音及快板、慢板之别。其花旦与正旦、小旦唱腔高昂;花脸讲究“犟”音,唱腔多用假声窄嗓,艺人称为“老少配”。

汉调桄桄的唱腔词格有10字句、7字句、5字句、散句等句式,以10字句、7字句为主。念白包括道白和韵白、引子、诗、板歌5种。唱腔、道白皆以汉中语音为准。演唱除大量单声唱外,还用干唱、伴唱、轮唱、对唱、合唱等形式。

汉调桄桄曲牌据查约200余首。常用和已收集的曲牌有弦乐22首、唢呐18首、管子4首、笛子1首。这些曲牌来源多见于唐宋大曲、宋金诸宫调、南北曲及昆曲和明清小曲、近代民歌、民间器乐曲和眉户、京剧、晋剧的曲牌。曲牌结构为单牌体和复牌体,其中以单牌体为多。

汉调桄桄的伴奏乐器分文场和武场。文场原以盖板二弦为主奏乐器,后改为板胡,另有京胡、海笛、三弦等与之配合;武场使用尖鼓、平鼓、钩锣、铙钹、梆子、牙子、木鱼等打击乐器。

汉调桄桄的伴奏风格细腻、悠扬、悦耳、动听;咏、白、唱、念的发音,均以汉江上游群众语音为基础,曾流布于汉中地区各地并流传到安康、川北、陇东、鄂北等地。

汉调桄桄的因地域环境与风土人情的不同分为东西两路,南郑、勉县、略阳、宁强、汉台称“西路桄桄”或“府坝桄桄”;洋县、城固、西乡、佛坪等地称“东路桄桄”或“下路桄桄”。东路唱、白、吐字发音略带关中语音,西路则用巴蜀语音。

汉调桄桄表演艺术多追求大幅度夸张,讲究人物性格化和形象的真实性。并有许多独特的技巧,如“箍桶”、“撒莲花”、“耍椅子”、“棍架子”、“吊毛盖”、“变脸”、“换衣”、“揣火”等。另外,还有不少刀枪、棍棒、拳脚、腾翻一类的特有身段。

汉调桄桄演出的服装比较简单,清代末期以前,生、净均不穿靴,常穿草鞋演出,因而民间有“草鞋班”之称;化妆也不大讲究,如旦角,脸部搽粉,头上插花,即可出场演出。不过,汉调桄桄对唱工非常注重,讲究夜听十里大调,且听远不听近,名为“燕过梁”。

汉调桄桄剧目丰富,传统剧目有700多个,其中本戏560多本,折子戏170多出,其中《刘高磨刀》、《镔铁剑》、《夕阳山》、《水灌晋阳》、《红缨披》等百余种剧目为汉调桄桄所独有,《帝王珠》、《无影剑》、《呢喃阁》、《草坡面理》等剧目在其他剧种中已经失传或残缺。

在汉调桄桄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知名的艺人,如名噪陇东10余县的王庚子,活跃于川北广元及成都一带的青衣杨桂芳、花旦李伍凤,唱腔洪亮高昂的须生谢兴隆等,这其中尤其以被称为“戏状元”的王庚子最有名。

E. 汉调桄桄的表演形式

汉调桄桄为关中秦腔南传汉中后,与当地民俗、语音、民间音乐融汇、整合而形成的具有汉水上游文化特色的梆子声腔剧种。分东路、西路两大流派。音阶为综合性七音音阶。唱腔有欢音、苦音之别,有慢、中、快、散不同板眼、不同速度的板式,包括慢板、二六板、川板、二倒板、箭板、滚板六类。唱腔词格有十字句、七字句、五字句、散句等句式,以十字句、七字句为主。念白包括道白和韵白、引子、诗、板歌五种。唱腔,道白皆以汉中语音为准。演唱除大量单声唱外,还用干唱、伴唱、轮唱、对唱、合唱等形式。
汉调桄桄曲牌,据查约200余首。常用和已收集的曲牌:弦乐22首、唢呐18首、管子4首、笛子1首。这些曲牌来源多见于唐宋大曲、宋金诸宫调、南北曲及昆曲和明清小曲、近代民歌、民间器乐曲和眉户、京剧、晋剧的曲牌。曲牌结构为单牌体和复牌体,以单牌体为多。
汉调桄桄现存锣鼓打击乐牌138套,其中动作锣鼓乐牌98套;板头锣鼓乐牌38套;开场锣鼓乐牌2套。
汉调桄桄传统剧目1500多个,已搜集723个,其题材上自三皇,下迄清末,历代均有;体裁多样,有正剧,喜剧、悲剧、悲喜剧、耍戏等。表演形式齐备:有文戏、武戏、唱工戏、做工戏和唱做并重、文武兼备的全行当戏。

F. 汉调桄桄有什么历史背景

在元代的时候,有个蒙古族亲王因为犯罪而被朝廷谪贬到了陕西的汉中。这个蒙古族亲王从小就对戏曲着迷,于是,就把经常在王府为自己唱戏的戏班也带到了汉中,后来,蒙古族亲王所带的戏班唱的戏逐渐发展演变成了陕西汉调桄桄。

不过,关于汉调桄桄的由来还有另外的两种传说。一种传说是在明代的时候,万历皇帝有个宠妃,是陕西洋县江坝人。万历皇帝为了让自己宠妃的父母在家欢度晚年,就赠送给其父母一个戏班,后来这个戏班所唱的戏,在这里落地生根而发展成了汉调桄桄。

还有另外一种传说认为汉调桄桄是秦腔于明代万历年间传入汉中后,吸收了当地语音、明间音乐等,逐渐发展而成的。

据史料记载,明代万历末年,秦腔已流传到了汉中地区。清代乾隆年间,洋县一带本地班社在演出中,艺人们吸收了民间山歌、小调,丰富了唱腔曲调,使秦腔发生了变化。

再加上汉中毗邻四川、湖北,长期与川剧、汉调二黄交流,使新兴的汉调桄桄,既保留了秦腔高亢激越的特点,又融入了川剧、汉调二黄柔和婉转之长,形成自己鲜明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风格。

汉调桄桄形成后曾长时间覆盖关中地区,尤其是清代末期的时候,汉调桄桄出现了班社林立,艺人济济的鼎盛时期,也产生了一批优秀的戏曲作家,所作剧目对当时的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那时,汉中一带有三秦班、洪喜班、同庆班、五福班等40多个班社,演出活动遍及汉中、安康及川北、鄂北、陇东等地。

当时演出的剧目主要有《伍员逃国》、《帝王珠》、《秦琼卖儿》、《七星庙》、《青梅宴》、《夜打登州》、《甘露寺》、《黄金台》、《风筝媒》、《秋风扇》、《疯憎扫秦》等。

汉调桄桄表演

G. 王庚子在汉调桄桄腔唱法方面有什么贡献

王庚子出生于1870年,陕西汉中人。他从小随父亲学戏,后来又在叔父教的“庆”字科学艺。在他父亲和叔叔相继去世后,他又拜桄桄名丑宋合子为参师。

由于王庚子吃苦爱学,又有学戏的天分,所以很快就脱颖而出,“生、旦、净、末、丑,门门不挡手”。他饰演《抱琵琶》中的王延龄,风趣幽默,潇洒自如;他饰演《龙玉笛》中的郭子仪,口齿流利,念白铿锵;他饰演《夜断阴曹》中的司马懋,威武雄壮,森严可畏;他饰演《盗佛手桔》中的贼丑邱小乙,身段敏捷;

另外,王庚子所饰掩的《合缝裙》中的老丑唐裁缝、《说书》中的文丑刘贡爷、《三搜索府》中的官衣丑施不全等,都有独到的技艺。

王庚子在演出中,既继承了汉调桄桄的传统表演程式,又融化了川剧潇洒、风趣的表演风格而自成体系,为后辈之师法,是“西路桄桄”的开拓者和先驱。

他虽以演丑角为最有名,但因他嗓音洪亮,吐字清晰,技艺娴熟,做戏认真,表演时声情并发,神形同至,所以他饰演生、净、彩旦等,同样受到观众赞誉。在其数十年的演艺生涯中,不但名噪汉中盆地,而且享誉川北及甘肃10余县。

王庚子还是一位戏剧教育家和艺术团体组织者。他教过的“桄桄科班”有“喜庆”、“忠兴”、“五福”、“艺华”、“文化”、“忠和”等7个班。他除收“跟班”徒弟外,单在科班里就授徒约300人。

因为王庚子对学员的精心培育和严格要求,学徒中各行当人才辈出。如“活曹操”田伍德,“活周瑜”刘林才,“活孔明”王喜满,“活孙权”马忠福,名旦“小红桃”李五风,名丑杜文书,名须生王伍太、黎林明、李忠禄、刘文华、大净范伍福、王喜述、米艺喜,旦脚张艺青、岳艺凤、潘艺德,小生郭喜永、张少华,丑角王万喜、黄喜慧等。

他所培养出来的这些艺人分布于汉中各地及甘肃、四川等地,都成了所在班社的骨干和领军人物。

王庚子还领过和创办过行多的班社,其中主要有“明治社”、“松柏社”、“积玉社”、“春和社”、“同乐社”等八个戏剧团体。

王庚子对集体和个人荣誉非常重视。演出时以身作则,一丝不苟。对其他演员也严格要求,不许马虎。在生活上,他很关心其他演职人员,经常为给别人慷慨解囊,自己却饿着肚子赶路,所以,艺人们都喜欢搭他领的班子,并能尽职尽责。因为他领的戏过硬,被争相邀请,常年四季“台口”不断。

王庚子肚子里戏多,人称“记腹”先生。他很重视丰富演出剧目,收藏剧本。只要听到哪里有好戏,他千方百计地都要“学来”,据演员们说。他有半背篓用麻纸抄的剧本,走到哪里都背着。

有一次,王庚子为“学戏”,特意去“春和园”弹戏班,蹲在台下听记,整整7天,被蚊子咬了一身疙瘩,回来请人抄写成12本连台戏《蜜腊珠》。

1941年,王庚子不幸逝世,终年72岁。王庚子11岁登台演出。23岁开始领班。30岁任科班教师,对汉调桄桄剧种的继承、发展和繁荣做了卓越的贡献,被群众尊称为“汉调桄桄祖师爷”。

H. 我想排一个胶州秧歌,音乐选什么好啊

梅花三弄-改编(箫)
百鸟朝凤(唢呐)
流水-古曲(古琴)
梅花三弄内-古曲(古琴)
二泉映月(二胡容)
平湖秋月(高胡)
春江花月夜(合奏)
苏堤小景(小合奏)

我觉得很好哦

阅读全文

与陕西汉调桄桄音乐视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爱情围墙歌词 浏览:230
道奇酷威广告背景音乐 浏览:106
比喻轻音乐之美的文字 浏览:542
小号音乐下载 浏览:578
歌曲专辑图下载地址 浏览:867
财神驾到歌曲mp3下载 浏览:734
琴歌指弹海阔天空吉他谱 浏览:355
下载mp4格式的音乐 浏览:352
电脑听音乐用什么 浏览:512
最好酷狗音乐播放器 浏览:502
信乐团队的假如简谱 浏览:243
平安酷狗音乐 浏览:760
佳人轻抚桃花mp3下载 浏览:453
infinite网易云音乐 浏览:844
岁月赵忠祥背景音乐 浏览:980
如何将电脑的歌体添加到苹果音乐 浏览:672
fade钢琴mp3 浏览:86
奔跑吧兄弟宋仲基背景音乐 浏览:806
成都彩虹小学音乐老师 浏览:496
凤凰传奇星光歌曲点评 浏览: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