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基督教音乐人生之歌
吆西 不错的 采纳我
B. 蒋英的歌曲有那些
蒋英没有创来作过歌曲。
蒋英自幼源喜好音乐,1936年随父游欧洲,旅行意奥诸国,1937年进入德国柏林音乐大学研习,1941年毕业,随后获柏林德国大戏院之聘,数度演唱,并与德国留音片公司“德律风根”商订出版唱片十年之合同,但这时候德欧战争已发生,蒋英乃赴瑞士继续研究“音学”。
著有《西欧声乐艺术发展史》,合译有《肖邦传》,《舒曼传》等文学作品。
蒋英生于1919年9月7日,浙江海宁人,中国最杰出的女声乐教育家和享誉世界的女高音歌唱家,“欧洲古典艺术歌曲权威”,著名钢琴家和歌唱家,专门唱最深刻的德国古典艺术歌曲,音域宽广优美。
(2)音乐人生蒋英视频扩展阅读
3岁那年,蒋英从蒋家过继到钱家。当年,蒋、钱两家请了亲朋好友,办了几桌酒席,然后蒋英便和从小带她的奶妈一起住到了钱家。当时,蒋英改名“钱学英”。在蒋、钱两家的一次聚会中,钱学森和蒋英当着他们的父母,唱起了《燕双飞》,唱得那样自然、和谐,四位大人都高兴地笑了。
钱学森和蒋英更没想到,儿时的一曲《燕双飞》,竟然成为他们日后结为伉俪的预言,也成了他们偕行万里的真实写照。
C. 今天看到央视音乐台音乐人生,主持人是张越好像又胖了吧
感觉是
D. 钱学森的夫人蒋英早期的视频、音频资料
作者:俄地神呀 回复日期:2009-11-01 21:03:41
在软禁中相濡以沫
在美国工作的10多年间,钱学森为美国航空和火箭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950年8月,当得知钱学森要回国时,美海军部副部长立即给司法部打电话:“无论如何都不要让钱学森回国,他太有价值了!”
整整5年在美的软禁生活并没有消磨掉钱学森和蒋英夫妇返回祖国的坚强意志。在这段灰暗的日子里,钱学森常常吹一支竹笛,蒋英弹一把吉他,两人共同演奏古典室内音乐,以排除寂寞与烦闷。虽然说竹笛和吉他的声音并不那么和谐,但这声音是钱学森夫妇情感的共鸣。
作者:俄地神呀 回复日期:2009-11-01 21:04:47
彼此欣赏恩爱60年
1955年10月8日,在周恩来总理亲自过问下,美国政府终于准许钱学森夫妇回国。这架三角钢琴也因此成为钱学森和蒋英历经风雨、沐浴幸福的见证。
回国后,钱学森为我国的导弹研发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而蒋英也在演唱艺术上奉献了自己的青春。他们两个人彼此欣赏,相互扶持,举案齐眉,白头偕老,堪称是成功婚姻的典范。
在回国以后的40多年里,每当蒋英登台演出,或指挥学生毕业演出时,她总喜欢请钱学森去听、去看、去评论。钱学森也喜欢把所认识的科技人员请来欣赏,大家同乐。有时钱学森工作忙,蒋英就录制下来,放给他听。如果有好的交响乐队演奏会,蒋英也总是拉钱学森一起去听,把这位科学家、“火箭迷”带到音乐艺术的海洋里。每当听到蒋英的歌声,钱老总能自豪地说:我是多么有福气啊!
E. 哪有中央3音乐人生采访汪燕燕的那期的视频或文字稿
不会吧?是不是赏分太少了,,没人回复啊?
我来说吧,,挺难找的。、花了半个钟也没找到。。。。
不好意思:
汪燕燕,这名字让我联想到风雨来临前天水苍茫间疾驰飞啸
的海燕。在她的歌声中,有惊涛裂岸的激情、岩崖的冷峻、朝霞
的瑰丽,也有水色空明的甜美、柔媚和变幻。
初识汪燕燕,一阵凌厉之气逼面而来:不愧是老红军的女儿
,军队文工团的“小燕子”。手风琴拉了12年,还学过小提琴,
钢琴和舞蹈,79年加入合唱队,80年被中央乐团破格录取担任女
高音独唱。82年入上海音乐学院师从高芝兰教授,85年在巴西第
11届国际声乐比赛中获全球大奖、歌剧院大奖和维拉·罗勃斯金
奖三项最高奖。86/87年成为文化部首批国家一级演员中最年轻的
一位。汪燕燕的事业可谓扶摇直上、一帆风顺!
中国声乐坛人才济济,为何汪燕燕能脱颖而出、鹤立鸡群呢
?“在我心中,有一尊缪斯。平时她只隐于存在的阴影中,与上
帝一体,却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我。而当音乐一响,我的心灵就
立即无比深切地投入。我在音乐中哭泣、颤抖、痛苦、感受到很
多力量、感动和震撼。在舞台上,当第一声发出来之后,我便如
入无人之境,仿佛在家中行走一般。1984年,我演唱海顿的《创
世纪》。当时,只觉眼前银光一片,已不复是一个人类的宇宙。
那是一片每个人都向往的、神圣的天地,阳光强烈丰沛,照射得
我眼中盈满热泪。演出后,那个以坏脾气闻名、才华横溢的法国
指挥家皮里松走过来紧紧搂住了我。音乐是了不起的,登堂入室
之后才会发现它的神圣。音乐使我跳出凡俗中那个傻乎乎的、平
常的自我,变得纯洁、可爱、成熟。我很感谢上天赐予我这种强
烈的感受力。常常,在演出前,我会轻轻关上门,双膝跪下,感
谢上天的恩惠。我请求它在我紧张、生病、痛苦和面临压力时帮
助我坚强起来,克服种种软弱。我希求将情感的力度传达给听众
,越多越好!我并不是一个津津乐道于自己经历的人,我并不想
用语言请求人们的了解。我的歌声就诉说了我的一切,那阴影中
的缪斯与我心有灵犀。”
1988年,汪燕燕应美国亚洲基金会的邀请赴美深造,开始了
新一轮的磨难、成功和辉煌。“起初的3、4年,没有人知道我。
面对数倍于国内的压力和竞争,我曾一度十分削瘦。那时出天花
,英文又不好,不敢去医院,难过得走都走不动,只能爬。一个
人,几乎死掉。有两年时间,我毫无自信,一唱歌腿就发软。”
“中国声乐艺术家在国外只能一点一滴地建立信誉,从小剧
院里的小配角唱起。虽然外国人对待我们并不一视同仁,但我们
毕竟一直在往前走。回想我的老师们高芝兰、周小燕、沈湘一辈
歌唱家,她们当时没有太多的机会在国际舞台上展现自己的才华
。她们和我们这一辈同样都是铺路人。希望更多的我们的后来者
能走得更宽、更顺畅。我们经历了许多艰辛,但磨难能使人的情
感变得更美好、更深沉。许许多多的艰辛与磨难,这是世界上任
何一个地方的任何一个成功人士都不可或缺的人生体验。命运起
伏跌宕,人需永远努力。在迎接挑战和克服困难中我一步步前进
,并在之中愉快地体会着活着的幸福。幸福并不一味都是甜的呀
!”平常嘻嘻哈哈、大大咧咧的汪燕燕此时语调沉婉低润,但在
背景中又有一股曾经沧桑的沙沙的潜流。北京冬日的午夜,她的
声音幽幽传来,我发现此时我才真正第一次走近了这位女艺术家
朴素精彩的内心世界。
汪燕燕是一位值得尊重的女性。她凭借自己的天赋和努力,
88年后又多次在国际声乐比赛中获奖,并作为外国歌唱家组织中
优秀的一员,活跃在阿根廷的科隆歌剧院、西班牙的维拉玛塔歌
剧院、意大利的索诺瓦歌剧院、美国的芝加哥歌剧院、旧金山歌
剧院、华盛顿歌剧院、达拉斯歌剧院、新泽西歌剧院、夏威夷歌
剧院以及巴西的里约热内卢歌剧院等世界著名歌剧表演舞台上。
她曾应邀在美国芝加哥艺术节、香港艺术中心表演,并在美国、
意大利、法国、德国、波兰、日本、比利时、新加坡、香港、澳
门等地举办过个人独唱音乐会。法国国家交响乐团,波士顿交响
乐团、纽约爱乐乐团等世界顶尖级乐团都曾与她合作。此外,汪
燕燕作为联合国推选的唯一亚洲歌唱家,参加了世界著名古典音
乐会的演出,与世界著名指挥家洛林·马泽尔,男高音歌唱家多
明戈合作。她的个人CD演唱专辑也曾获得最佳录音奖。
面对往昔的荣誉,汪燕燕的心态是平淡的。“一方面,我为
自己取得的成绩而自豪。作为一个音乐家,我达到了自己力所能
及的最高度。外国人说他们无法想象一个中国人能唱得那么好。
他们起立鼓掌,向我抛掷鲜花。另一方面,我对自己又有十分清
醒的认识。我只是按上天给予我的条件发挥出了自己那一部分特
殊的才能。我能做什么,就做什么。能给予多少,就给予多少。
我绝不与任何人攀比,那样只会带来无限的痛苦。我只是平心静
气、踏实、诚恳地对待人、对待艺术。这种诚恳使我变得更好、
更纯净。我是追求浪漫气质的人,我只想爱我周围的一切事,爱
音乐。虽然世事坎坷,时遭不公待遇,也会抱怨和感到失落,但
我没有任何仇恨的心理。同辈或晚辈中人有时运顺利者,我会为
他们高兴!为什么不呢?”
汪燕燕是坦诚的。此次归国她参加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
迎接2000年中国交响音乐会”,并欣然接受了北京音乐厅和中山
公园音乐堂钱程总经理的邀请,加盟在2000年春节期间上演的《
中国千古名篇音乐朗诵会》,演唱著名作曲家王西麟为女高音和
交响乐队而作的哀歌《招魂》。
谈到回北京,汪燕燕很激动:“我已经12年没在家里过春节
了。”看到《今日艺术——北京音乐厅通讯》上老一辈歌唱家们
济济一堂,演唱“共和国的歌”的照片,燕燕说她“简直激动得
都坐不住了。这些前辈们,你看他们多么充满激情,重又焕发了
青春呀!他们多么可爱,多么令人尊敬呀!”
“去国离乡的日子越久,越是想念故土和亲人。在中国,在
家里,我就非常放松。也许在某场演出中我的化妆不太好,或者
衣服有皱褶,但我知道家里人是不会挑剔的。我希望今后有机会
多多回来,给家里人唱歌!”
我们期待着这只曾经风雨,重又归来的海燕发自内心的歌声
F. 蒋英李双江
蒋英(1919年9月7日-2012年2月5日),浙江海宁人,中国最杰出的女声乐教育家和享誉世界的女高音歌唱家,“欧洲古典童年时的蒋英童年时的蒋英艺术歌曲权威”,著名钢琴家和歌唱家,专门唱最深刻的德国古典艺术歌曲,音域宽广优美。
1955年10月,随钱学森被美国政府用以交换在朝鲜战争被俘的美国士兵,遂被遣返回中国。
回国后,蒋英先在中央实验歌剧院任指导和独唱演员,不久转到中央音乐学院并长期担任歌剧系教授,教有学生李双江。
(6)音乐人生蒋英视频扩展阅读:
其父蒋百里任保定军校校长时,曾因校务有求于陆军部被拒,有感失信于学生,集会时在师生面前以手枪自戕,未遂。之后结识日籍看护佐藤屋子,与其结婚,婚后佐藤屋子改名为佐梅。
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和蒋英的父亲蒋百里都是前清秀才,又同是留日学生,回国后都在北京供职,因此两家来往甚密。
只有一个独生子的钱均夫提出要蒋家三女儿、5岁的蒋英到钱家做闺女。蒋英从蒋家过继到钱家是非常正式的,蒋钱两家宴请了亲朋好友,蒋英的名字也改为钱学英。但不久,蒋英父母舍不得,又要了回去。
在蒋、钱两家的一次聚会中,钱学森和蒋英当着他们的父母,唱起了《燕双飞》,唱得那样自然、和谐,四位大人都高兴地笑了。钱学森和蒋英更没想到,儿时的一曲《燕双飞》,竟然成为他们日后结为伉俪的预言,也成了他们偕行万里的真实写照。
G. 网上为什么没有钱学森夫人蒋英的唱歌视频有有
在网络视频直接找歌唱家蒋英就有,前年看过她演唱视频,现多在手机玩就没去看歌唱类视频了
H. 音乐人生的主持人
张越,1965年出生在北京,1988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之后一直从事教师回职业,期答间作了一段时间的自由撰稿人,并开始尝试电视编剧,参与了《我爱我家》、《临时家庭》等大家熟悉的电视剧。1995年底,张越开始担任中央电视台《半边天》节目主持人,担任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音乐人生》栏目主持人。
I. 音乐人生的影片评价
《音乐人生》选材独到;导演功力不凡,用导演细腻和精准的交叉剪辑手法,让少年“黄家正”和青年“黄家正”跨越六年时空交相呼应,强烈的对比仿佛给影片赋予了一种时间的魔法;极富启发性(南方都市报吴淳评) 。
《音乐人生》并不是一部关于天才如何成长或者如何培养天才的作品,而是深入到天才的成长过程与内心深处,挖掘出不为人熟知的一面。影片的精彩之处,在于并非单纯地采用了一般纪录片的时间或空间化的叙事方式,而是借鉴了剧情片的叙事技巧,以黄家正的内心变化为主线,加上不断形成对比性的细节,综合性地将看似片段式的人生片刻串联起来,形成一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高潮迭起的影片。与其说,《音乐人生》是一部关于天才的成长电影,不如说是一部关于一个自傲的偏执少年的内心成长戏;而导演张经纬的华彩之处,就在于将此前追踪制作的纪录片题材与片段,采取剧情片的叙事手法缓缓地舒展,并最终结束于黄家正对于父亲的直接质疑,加上其借鉴特吕弗的名作《四百击》的结尾镜头方式,留给观众深思(东方早报评) 。
《音乐人生》虽然是纪录片,但煽情指数不亚于剧情片(信息时报评)。钢琴少年主题非常吸引观众。结构层次分明,表现出香港中产价值观的疮痍满目,音乐天才个人的孤寂反叛心迹令人感叹(香港电影评论协会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