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主流音乐 > 莫扎特26钢琴协奏曲

莫扎特26钢琴协奏曲

发布时间:2021-01-21 07:22:57

㈠ 莫扎特一共创作了多少钢琴协奏曲

莫扎特的主抄要创作领域是歌剧袭。他一生的36年中,有25年在从事歌剧创作,共写了20余部。其中《费加罗的婚姻》、《唐璜》和《魔笛》最具代表性

莫扎特一共写了约50部交响曲,其中41部有编号,并象其他器乐作品一样可以分为若干组。
是除歌剧以外,莫扎特在音乐创作上贡献最为突出的体裁之一。他一生写了50余部各种独奏乐器与乐队的协奏曲。这些作品在巴罗克协奏曲的基础上,确立了18世纪古典主义协奏曲的结构原则:3个乐章对比并置的套曲结构(第1乐章奏鸣曲式,第2乐章是类似咏叹调式的抒情乐章,第3乐章具有舞蹈性或通俗性格);双呈示部,独奏乐器有技巧性的华彩段等。同时加强了独奏乐器的地位,强调了它不同于协奏乐队的音乐性格。由于莫扎特的这些成就,使协奏曲不再片面表现技巧,而使之具有与交响曲同样深刻的意义。莫扎特成为近代协奏曲形式的创始人。
莫扎特写了17部钢琴奏鸣曲、6部小提琴奏鸣曲和35部钢琴小提琴奏鸣曲等,对古典奏鸣曲套曲的发展有一定的贡献,确立了维也纳古典乐派3个乐章的奏鸣曲套曲形式

除上述各种体裁外,莫扎特还写了大量的嬉游曲小夜曲、舞曲等

㈡ 请问莫扎特钢琴协奏曲一共几首

一共有27首。
第一号,F大调,据劳帕赫(Raupach)和奥诺埃尔(Honauer)的奏鸣曲乐章改编,K37,作于1767年。

第二号,降B大调,据劳帕赫和朔贝特(Sclobert)的奏鸣曲乐章改编,K39,作于1767年。

第三号,D大调,据奥诺埃尔、埃卡特(Eckart)和C. P. E. 巴赫的奏鸣曲乐章改编,K40,作于1767年。

第四号,G大调,据奥诺埃尔、劳帕赫的奏鸣曲改编,K41,作于1767年。

第五号,D大调,K175,作于1773年。

第六号,降B大调,K238,作于1776年。

第七号,F大调,K242,作于1776年。

第八号,C大调,K246,作于1776年。

第九号,降E大调,K271,作于1777年。

第十号,降E大调,K365,作于1779年。

第十一号,F大调,K413,作于1782-1783年。

第十二号,A大调, K414,作于1782年。

第十三号,C大调,K415,作于1782-1783年。

第十四号,降E大调,K449,作于1784年。

第十五号,降B大调,K450,作于1784年。

第十六号,D大调,K451,作于1784年。

第十七号,c大调,K453,作于1784年。

第十八号,降B大调,K456,作于1784年。

第十九号,F大调,K459,作于1784年。

第二十号,D小调,K466,作于1785年。

第二十一号,C大调,K467,作于1785年。

第二十二号,降E大调,K482,作于1785年。

第二十三号,A大调,K488,作于1786年。

第二十四号,C小调,K491,作于1786年。

第二十五号,C大调,K503,作于1786年。

第二十六号,D大调,标题为《加冕》(Coronation),K537,作于1788年。

第二十七号,降B大调、K595,作于1791年。另有早期未列人编号的K107 3首。

㈢ 试述莫扎特在钢琴协奏曲创作方面的主要贡献

他一生写了来50余部各种独奏乐器与乐自队的协奏曲。这些作品在巴罗克协奏曲的基础上,确立了18世纪古典主义协奏曲的结构原则:3个乐章对比并置的套曲结构(第1乐章奏鸣曲式,第2乐章是类似咏叹调式的抒情乐章,第3乐章具有舞蹈性或通俗性格);双呈示部,独奏乐器有技巧性的华彩段等。同时加强了独奏乐器的地位,强调了它不同于协奏乐队的音乐性格。由于莫扎特的这些成就,使协奏曲不再片面表现技巧,而使之具有与交响曲同样深刻的意义。莫扎特成为近代协奏曲形式的创始人。 在莫扎特的协奏曲中,钢琴协奏曲占有突出的地位。共写了29部(还有改编自J.C.Bach的K.107三首),其中代表作有d小调、c小调、A大调等。此外,还有7首小提琴协奏曲,其中G大调、A大调、D大调的3首比较突出。在管乐协奏曲方面,《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也很突出。其他是4首圆号协奏曲,1首《长笛竖琴协奏曲》等。

㈣ 话说莫扎特钢琴协奏曲大概是什么难度

早期的一些作来品相对而言比较简单源,但是也有例外,比如第九首,这首作品是莫扎特的一首非常成熟的作品,演奏难度比较大。

如果你只弹一首,如果想弹早期作品,建议你选择第12首。

中期作品,可以弹第19首、第21首。

至于晚期作品的第27首,固然非常经典,然而难度也是非常之巨大,有很深的深度,不好把握,不予推荐。

K488是莫扎特的双钢琴奏鸣曲,不属于钢琴协奏曲。简单说,双钢琴奏鸣曲和钢琴协奏曲的区别如下:

双钢琴奏鸣曲是钢琴+钢琴,没有乐队是事情
钢琴协奏曲是钢琴+乐队。

这是完全不同的2种形式。

㈤ 莫扎特的所有钢琴协奏曲名称

1、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序曲

2、土耳其进行曲

3、弦乐小夜曲(G大调)回

4、第21钢琴协奏曲(C大调)

5、第1号法国号协答奏曲

(D大调):快板

6、费加罗的的咏叹调——再不要去做

情郎(选自歌剧《费加罗的婚礼》)

7、弦乐四重奏(B大调)

8、嬉游曲

9、圣体颂

10、小提琴协奏曲第 4号:

回旋曲(快板)

11、第39号交响曲(降F大调):

小步舞曲

12、单簧管协奏曲(A大调)

13、F大调音乐戏言

14、D大调嬉游曲

㈥ 莫扎特K488 A大调第23钢琴协奏曲真是他作品中少有的悲哀,请问谁知道他的创作背景吗

莫扎特的这首第二十三钢琴协奏曲,作于1786年3月。这是莫扎特进入辉煌顶峰、也是最后年的第一个作品。具体的创作背景不详。

听起来却是存有一种“少有的悲哀”,其实我觉得小莫的作品一直是悲伤的,那种只属于少年的明亮的悲伤。音乐给人的感觉各不相同,这里就不详谈了,以下是我摘抄的郑亚红写的《音乐为什么》中一段对此曲的猜测,希望对你能有些帮助。

……最值得讨论的慢乐章用一次升f小调,贝多芬《降B大调钢琴奏鸣曲》作品106号中的柔板即是受这一乐章的影响。十二年前《F大调钢琴奏鸣曲》中一个小柔板和它十分相似,十二年后莫扎特在这种曲式上有了长足的发展,乐句更长,更复杂,和声更丰满、更丰富。
(这是从曲子构成上来说)

有人从中听出了“屈从和无望的告白”,有人感受到“淡淡的哀愁”,也有人认为“演绎出悲伤的情调”。
(看来广大人民群众均有同感)

最大胆的分析要属莫扎特传记作家约翰-罗瑟里,他从弗洛伊德的泛性论来分析,将外部世界看做性欲本能的直接扩展,那么《A大调钢琴协奏曲》就是一部弥漫着强烈性意识的作品。“整首曲子贯穿着对尘世间的人们博大的感情,慢板乐章中将对他人这一最为辛酸而又义无反顾地爱臻于纯情。是否被爱的人已不再回来了,我们不得而知:这首曲子向我们倾诉了失去了爱人,且这种恐惧时时袭来,威胁着我们,夺走我们活下去的勇气。
(其实个人感觉凡是音乐评论都是瞎扯,如此解释到不如用伟大的歌德来做小莫的注脚,呵呵)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音乐为什么》第68页,作者单立一章为莫扎特的27首钢琴协奏曲,并称其为二十七首诗,可见偏爱。

p.s 小莫万岁!小弗万岁!

㈦ 莫扎特钢琴协奏曲20号的背景资料

第二十首(K.466,D大调来,1785年)与同年源创作的第二十一首(K.467,C大调,1785年)相比,前者激烈而狂暴,后者宁静而安适,代表着莫扎特丰富的精神世界的两个侧面,两者的精神气质、艺术境界完全对立。

㈧ 莫扎特钢琴协奏曲一共有多少首

莫扎特共作有27首钢琴协奏曲:

第一号,F大调,据劳帕赫(Raupach)和奥诺埃尔(Honauer)的奏鸣曲乐章改编,K37,作于1767年。

第二号,降B大调,据劳帕赫和朔贝特(Sclobert)的奏鸣曲乐章改编,K39,作于1767年。

第三号,D大调,据奥诺埃尔、埃卡特(Eckart)和C. P. E. 巴赫的奏鸣曲乐章改编,K40,作于1767年。

第四号,G大调,据奥诺埃尔、劳帕赫的奏鸣曲改编,K41,作于1767年。

第五号,D大调,K175,作于1773年。

第六号,降B大调,K238,作于1776年。

第七号,F大调,K242,作于1776年。

第八号,C大调,K246,作于1776年。

第九号,降E大调,K271,作于1777年。

第十号,降E大调,K365,作于1779年。

第十一号,F大调,K413,作于1782-1783年。

第十二号,A大调, K414,作于1782年。

第十三号,C大调,K415,作于1782-1783年。

第十四号,降E大调,K449,作于1784年。

第十五号,降B大调,K450,作于1784年。

第十六号,D大调,K451,作于1784年。

第十七号,c大调,K453,作于1784年。

第十八号,降B大调,K456,作于1784年。

第十九号,F大调,K459,作于1784年。
《第十九钢琴协奏曲》,F大调,K459,作于1784年末,是献给多瑙埃森根的费尔斯登伯格侯爵,首演于1785年初,此曲手稿上注有“此协奏曲在法兰克福举行皇帝莱奥博二世的加冕典礼时,由作曲家亲任演奏”。共3个乐章:1.快板,F大调,协奏曲型奏鸣曲。先由乐队呈示进行曲节奏的基本动机,主奏登场后,不久移入第二主题部,先奏C大调主题,接着以基本动机作管乐卡农,转成A小调后终止于C大调,弦乐与管乐对话,钢琴变奏后,基本动机再现。钢琴以三连音符快速音群贯穿其间,移向呈示部小结尾。发展部不断演奏主动机,利用第一主题的对位处理非常精致。再现部华彩乐段有35小节。2.小快板,C大调,奏鸣曲式的二段体。G大调第二主题实际是第一主题以卡农方式处理而成,G小调经过部旋律木管的处理非常美妙。艾因斯坦认为,此乐章是《费加罗的婚礼》中苏珊娜独唱《喜悦请来临》的器乐版。3.很快的快板,F大调,回旋曲式。艾因斯坦对这个乐章的评语是:“艾阿利耶鲁统治下所有的精灵的嬉戏”。主题表现后,赋格处理,接着把主题当作副主题效果部分移入第一插句。第二次回旋主题展示后,又出现赋格,基本动机对位处理,产生二重赋格效果。钢琴持续灿烂的快速音群时,移向第二插句,尾奏前有53小节的华彩。

第二十号,D小调,K466,作于1785年。
《第二十钢琴协奏曲》,D小调,K466,作于1785年2月。共3个乐章:1.快板,D小调,奏鸣曲式。在低音域弱奏中由弦乐合奏呈示的第一主题有不安的情调,终止于属和弦后,由木管转成明亮的旋律,转回主调。钢琴似演奏新主题,边奏细致的快速音群,边进行第一主题再现,转F大调后第二主题登场。主奏钢琴转由木管承接,进入发展部。发展部发展主奏钢琴亮相的主题与第一主题开头动机,以各种转调呈示技巧化,快速音群与乐队构成紧张的关系。再现部第二主题转回D小调,按原型再现,衔接华彩乐段与尾声。2.浪漫曲,降B大调,三段体。先由主奏钢琴呈示主题,乐队承接,二者轮流表现。然后主奏钢琴以降B大调导出另一旋律,弦乐以和弦伴奏,移入主题再现。第一段终止后,中段转G小调,主奏钢琴奏上升音型,木管部回应钢琴,第二段为第一段再现。3.很快的快板,B小调,缺少发展部的奏鸣曲式。第一主题亦采用极快速度的上升音型,主奏钢琴呈示后,乐队予以反复扩大。主奏钢琴再奏D小调旋律形成经过部,终止于F大调,接着转为F小调,第二主题登场,采用了三度小调。转回主调后直接进入再现部。再现部转换处主奏钢琴有即兴的小引子,乐队插入以快速上升动机为基础的动机表现,然后按原型再现,华彩乐段后转回主调而为尾奏。

第二十一号,C大调,K467,作于1785年。

第二十二号,降E大调,K482,作于1785年。
《降E大调第22号钢琴协奏曲》(K.482)写于1785年冬天,是莫扎特使用“降E大调”来作曲的第四首钢琴协奏曲,这是一首规模宏大、开朗奔放、庆典气氛热烈,并带有威风堂堂同调性“交响协奏曲”的回声,是莫扎特后期成熟笔调的充分表露,作者从容地运用饱含自身特色的作曲技法,简直达到了无懈可击的境界。莫扎特懂得如何把听众的爱好融合于他本人对艺术的要求中,本曲便是最成功的一例。这首协奏曲中处处洋溢着莫扎特独特的表现力与美感,特别是他对木管乐器的处理,更显示出无与伦比的绚烂效果;徐缓的第二乐章,富有一种朦胧之美。另外,本曲中首创以单簧管取代双簧管的位置,这一变革在钢琴协奏曲的发展史上还属首次。这也是莫扎特所有的协奏曲中演奏时间最长的一首。

第二十三号,A大调,K488,作于1786年。

第二十四号,C小调,K491,作于1786年。
C小调第24钢琴协奏曲,K.491
Piano Concerto No.24 in C minor
莫扎特在1786年3月24日完成此曲,两个星期后于维也纳伯格剧院(Burgtheater)的捐款音乐会上首演。从手稿上可看出,此曲是仓促之作,独奏部分有许多地方都粗略不全,许多音符不是不见就是含混神秘地写在空白的谱线上,而且第一乐章及第三乐章的装饰奏也被略去。所以实在很难了解莫扎特在首演时如何理解上面这些符号。
虽然此曲是仓促之作,但却也是莫扎特最强而有力的钢琴协奏曲,运用最多的木管——有长笛、两支双簧管、两支单簧管、两支巴松管,还外加两支法国号、小号及鼓,让乐团在齐奏时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力量与丰富的音色,表现出种种细腻的音色变化。此曲的气氛是悲剧性的,令人哀怜也冷峻得令人恐惧。从第一乐章开头的主题,就已清楚地表现出上述情绪,且混合了焦虑(以不安的半音阶音调与减七和弦的剧烈跳跃来表现)与严肃(精确的附点节奏),之后以木管来表现教堂的回声及幻想曲的风格。钢琴以新的主题平静地登场——但和原主题在节奏上有关联。这段独奏表现非常出色,原因不仅在于其多变的音形,更在于他独创的手法,将曲思天衣无缝地贯穿起来。
第二乐章不知是被谁标上了稍缓板,有浪漫曲的风格,充满了爱情咏叹调的装饰奏,非常有小夜曲风格的木管以响亮的三度音节来表现,主要主题则由钢琴单独唱出,弦乐及木管相应和,然后再由全体乐器共同来润饰。
第三乐章是莫扎特钢琴协奏曲中最后一次采用变奏曲的形式。主题以送葬进行曲为主调,但呈现出非常丰富的质感与情感的层次。这些变奏中有两段是大调,并由木管领奏:降A大调第四段变奏有田园风格;C大调第六段变奏,则将变奏主题以卡农曲的嘻闹方式来处理。第七段变奏又回到c小调,并延续至第三乐章结束,这段变奏因为与自身6/8拍子的基格舞曲节奏应有的轻快风格背道而弛,听来格外冷冽。(原文摘自《CD鉴赏》 Ted Libbey/著;陈素宜/译)

第二十五号,C大调,K503,作于1786年。
C大调第25钢琴协奏曲,K.503
Piano Concerto No.25 in C major
第一乐章的快板类似于《第41号交响曲》。主旋律具有号召性,激情飞扬,神思悠远,乐队奏出的辅助旋律内涵非常丰富。这个乐章构思庞大,演奏时间长达15分钟 ,但丝毫没有重复累赘的感觉,而显得感情充沛,厚积薄发,这一点,只有贝多芬的第五钢琴协奏曲能比拟。这个乐章贯穿始终的主题,令人想起他第41交响曲第四乐章里那个反复出现的固定音型。二者确有异曲同工之妙。由于有这种构思,两个乐章虽然规模宏大却都显得前后一贯,流畅而且简洁。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恐怕也是借鉴了这种写法。
第二乐章的构思宽广宏大,意境高远,具有他晚期协奏曲不事雕琢的技艺和流畅风格,旋律就像凝神冥想中的思绪绵绵不绝,节奏也非常自由。讲究旋律“可听性”的莫扎特在这里出格地发挥了一回,主旋律如果你想要跟着哼下去,恐怕都不可能。在内容上,带有哲学沉思的意味,自由而自在。过去在他慢板乐章中常见的那种忧郁被一扫而空。相对其他乐章而言,这个乐章的创造力稍弱。
第三乐章稍快而活泼的旋律又恢复了极具“可听性”的莫扎特风格,沉着、节制、欢快、灵巧,但旋律变化丰富,如中国江南园林,移步换景,美不胜言。中部加入的管乐器,大管、双簧管、长笛,在主旋律的背景上,划出了几道蓝色的弧线,灵动飘逸,漂亮极了。可以想象:在创造这个乐章、特别是写到这一段时,莫扎特内心该充满着怎样的狂喜!对人生快乐不敏感的人,不可能很好地演奏这个乐章。布兰德尔和乐队演奏得棒极了。这个乐章表现的灵性、才情,在莫扎特音乐中属于上品之列。
这首协奏曲情绪如此喜悦,与刚创作不久的第24号钢琴协奏曲简直是有天壤之别。莫扎特在同一人生时期,用不同作品表现他不同的感情,具有如此多的身手,真让人不可思议。

第二十六号,D大调,标题为《加冕》(Coronation),K537,作于1788年。

第二十七号,降B大调、K595,作于1791年。另有早期未列人编号的K107 3首。

阅读全文

与莫扎特26钢琴协奏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爱情围墙歌词 浏览:230
道奇酷威广告背景音乐 浏览:106
比喻轻音乐之美的文字 浏览:542
小号音乐下载 浏览:578
歌曲专辑图下载地址 浏览:867
财神驾到歌曲mp3下载 浏览:734
琴歌指弹海阔天空吉他谱 浏览:355
下载mp4格式的音乐 浏览:352
电脑听音乐用什么 浏览:512
最好酷狗音乐播放器 浏览:502
信乐团队的假如简谱 浏览:243
平安酷狗音乐 浏览:760
佳人轻抚桃花mp3下载 浏览:453
infinite网易云音乐 浏览:844
岁月赵忠祥背景音乐 浏览:980
如何将电脑的歌体添加到苹果音乐 浏览:672
fade钢琴mp3 浏览:86
奔跑吧兄弟宋仲基背景音乐 浏览:806
成都彩虹小学音乐老师 浏览:496
凤凰传奇星光歌曲点评 浏览: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