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主流音乐 > 巴赫帕蒂塔钢琴谱

巴赫帕蒂塔钢琴谱

发布时间:2021-02-02 19:01:02

『壹』 各位亲们,我今年考钢琴九级,有一首曲子始终找不到,复调:巴赫 回旋曲 《帕蒂塔组曲》NO.2

已发,请签收~
另:这是曲子的音频下载地址,专第属16个:
http://www.google.cn/music/album?id=Bec315674de687d3d

『贰』 求钢琴九级考级复调中的巴赫的回旋曲←<帕蒂塔组曲>No.2 的mp3格式

http://www.verycd.com/search/folders/%E5%B8%95%E8%92%82%E5%A1%94%E7%BB%84%E6%9B%B2

这里很多。。格式更好一些。。
如果硬要MP3的,
阿格里奇那张专辑里有这个
http://www.verycd.com/topics/215866/

01. Partita No.2 1 Sinfonia Grave.Adagio
02. Partita No.2 2 Andante
03. Partita No.2 3 Allemande
04. Partita No.2 4 Courante
05. Partita No.2 5 Sarabande
06. Partita No.2 6 Rondeau.Capriccio

『叁』 求巴赫A大调帕蒂塔

什么乐器的?作品号是多少?

Suite in A major, BWV 832
钢琴版我是没有啦,不过原汁原味的羽管键琴版的演回奏非常答棒,尤其是布列舞曲,非常可爱,(*^__^*) 嘻嘻……
已经上传到我的中转站,提取页面的地址已经发给你了,尽快提取哦
乐谱的话,去虫虫钢琴看看,http://www.gangqinpu.com/

也谢谢你,以前都没注意到,这真是个很棒的作品阿!哈哈~~~

『肆』 帕蒂塔的舞曲

巴赫为键盘创作了一套《组曲》,也就是“帕蒂塔”Partita ,遗留下来的共7首。其中,第一首完成于1726年;此后,到年为止陆续完成了其它各曲。因巴赫把第一至第六号合辑成《古钢琴练习曲集》第一卷,最后一首与《意大利协奏曲》辑入第二卷,所以现在所称的这套组曲其实只有六首(BWV 825 - 830)。
Partita 是意大利语,在意大利语中,它本是变奏曲之意,十七世纪才有组曲之意。意大利风格的组曲,是对各类舞曲的组合,Partita 的键盘作品于十七世纪至十八世纪间在德国发展,由巴赫推向高潮。后人因有“英国组曲”、“法国组曲”名称,也称这部组曲为“德国组曲”。巴赫的这一套《帕蒂塔》Partita BWV 825-830 ,其中不光包括有舞曲,还包括了幻想曲、谐谑曲等。
在巴赫创作的这些组曲中,有一些经常使用的舞曲,如:
阿列曼德舞曲 Allemande :一般是4/4拍,原意是“德国风”或“德国舞曲”,大都以厚重的复调手法写作,速度中庸,没有特殊的节奏,一般放在组曲前面,充任前奏曲的任务。
库朗舞曲 Courante :又译“库朗特舞曲”,这是从“奔跑”Courir 一字演变出来的舞曲,有法国式与意大利式两种。法国式一般为3/2或6/4拍,多声部精致而沉重。意大利式3/4或3/8拍,有轻巧快速的装饰音型。
萨拉班德舞曲 Sarabande :西班牙舞曲,在组曲中巴赫稍以夸大,当作温和的慢板乐章,强调抒情性格。
小步舞曲 Menuet :小巧玲珑,3/4拍,是洋溢着路易十四时代那种优雅的宫廷气氛的舞曲,性格单纯、沉着而高雅,中庸速度。
基格舞曲 Gigue :又译“吉格舞曲”,一般放在组曲末尾,有终曲强烈的性格。速度快,气氛明朗,节奏强烈,大都是有附点的三拍子,巴赫利用二声或三声的模仿对位手法,常使这种舞曲带有赋格曲风。在组曲后半部,主题常以逆行方式出现,这种舞曲相当于奏鸣曲中的回旋曲终曲,在组曲中极富变化,最具技巧味。
加沃特舞曲 Gavotte :又译“嘉禾舞曲”,跟小步舞曲一样,属小曲子,大都是2/2拍,这是法国民俗舞曲,容易亲近,相当纯朴,中板。
布列舞曲 Bourree :又译“布雷舞曲”,法国的农民舞曲,2/2拍快板,爽朗而活泼,规模比加沃特舞曲大。
帕斯比叶舞曲 Passpied :又译“帕斯比艾舞曲”,很古老的法国舞曲,3/8拍子,活泼而热烈。
《降B大调第一组曲》Partita No.1 in B-flat Major BWV 825 ,献给克膝领主的长子。共包括六曲:
1. 前奏曲 Praeludium 2. 阿列曼德舞曲 Allemande 3. 库朗舞曲 Corrente 4. 萨拉班德舞曲 Sarabande 5. 两首小步舞曲 Menuet I & II6. 基格舞曲 Gigue《c小调第二组曲》Partita No.2 in c Minor BWV 826 ,共包括六曲:
1. 序曲 Sinfonia2. 阿列曼德舞曲 Allemande 3. 库朗舞曲 Courante 4. 萨拉班德舞曲 Sarabande 5. 回旋曲 Rondeaux 6. 随想曲 Capriccio
《a小调第三帕蒂塔》Partita No.3 in a Minor BWV 827 ,共包括七曲:
1. 幻想曲 Fantasia 2. 阿拉曼德舞曲 Allemande 3. 库朗舞曲 Corrente 4. 萨拉班德舞曲 Sarabande 5. 滑稽曲 Burlesca 6. 谐谑曲 Scherzo 7. 基格舞曲 Gigue
《D大调第四帕蒂塔》Partita No.4 in D Major BWV 828 ,这是六部帕蒂塔中规模最大的一部,共包括七曲:
1. 序曲 Ouverture 2. 阿列曼德舞曲 Allemande3. 库朗舞曲 Courante 4. 咏叹调 Aria 5. 萨拉班德舞曲 Sarabande6. 小步舞曲 Menuet 7. 基格舞曲 Gigue《G大调第五帕蒂塔》Partita No.5 in G Major BWV 829 ,共包括七曲:
1. 前奏曲 Praeambulum2. 阿列曼德舞曲 Allemande3. 库朗舞曲 Corrente4. 萨拉班德舞曲 Sarabande5. 小步舞曲 Tempo di Menuetto6. 帕斯比叶舞曲 Passepied7. 基格舞曲 Gigue
《e小调第六帕蒂塔》Partita No.6 in e Minor BWV 830 ,共包括七曲:
1. 托卡塔 Toccata 2. 阿拉曼德舞曲 Allemanda 3. 库朗舞曲 Corrente 4. 抒情调 Air 5. 萨拉班德舞曲 Sarabande 6. 加沃特舞曲 Tempo di Gavotta 7. 基格舞曲 Gigu

『伍』 巴赫的《帕蒂塔组曲》NO.2包括赋格吗

如果你说的是巴赫的第二键盘组曲 BWV 826 那么是没有赋格(Fugue)的

第二组曲回的六个乐章依次分别是
Sinfonia (序曲)
Allemande (阿勒答芒德舞曲)
Courante (库朗特舞曲)
Sarabande (萨拉班德舞曲)
Rondeau (回旋曲)
Capriccio (随想曲)

顺便说一下 这套组曲共六组最初出版时巴赫命名为 Clavier-Übung I (意为键盘练习) 你问的这个是六组中的第二组 这六组中文一般称为 帕蒂塔 或古组曲 或德国组曲

我最近也在练这个

祝你练习愉快

『陆』 巴赫的平均律曲集当时用什么乐器弹奏小步舞曲集呢帕蒂塔和英法组曲呢

巴赫那会现代的击弦钢琴还没发明呢,那时候所谓的钢琴基本上指的是羽管键琴harpsichord和拨弦琴clavinet,还有自然就是管风琴,但是管风琴用来演奏复调作品较多。

『柒』 巴赫的曲子好难啊

巴赫的音乐作品可以说是汗牛充栋,他把复调音乐推向了后世无人能够超越的、完美的顶峰。巴赫的音乐之美,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严格和均衡的美,主要体现在其对曲式的完美应用上,对这个方面的领悟要结合相关的曲式学知识;另一方面是深刻的抒情美,这个方面你只要用心听就不难领会,他的无伴奏小提琴,平均律,勃兰登堡,哥德堡,哪一首不是充盈着无比的深情?巴赫的音乐有不少都充满了沉思冥想的意味,当然也不乏生机勃勃、激动人心者。他的作品体裁多样,乐队的有六部〈勃拉登堡协奏曲〉、四部〈管弦乐组曲〉等,管风琴是他的强项,作品无数,我们熟知的有〈d小调托卡塔及赋格〉、〈c小调帕萨卡里亚〉等,其他键盘的有如雷贯耳的〈平均律〉、〈哥德堡变奏曲〉、〈英国组曲〉、〈法国组曲〉、<古组曲>等,小提琴的有〈无伴奏小提琴组曲与奏鸣曲〉、多部〈小提琴协奏曲〉、多部<小提琴奏鸣曲(有伴奏)>等,大提琴的有〈无伴奏大提琴组曲与奏鸣曲〉等等等等....

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的音乐,可以说是构成欧洲音乐殿堂的一根重要支柱。对于整个巴罗克时期的音乐来说,巴赫的音乐成就,可以说是架在这座殿堂上的圆顶;对于其后的欧洲音乐发展来说,虽然直到19世纪巴赫才具有真正的影响力,但是这种影响力一旦产生,便对欧洲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只有当巴赫在新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具有新的文化意义时,他的音乐作品才对现代音乐具有“启示录”的意义。而对于后人来说,没有研究过巴赫,就不可能理解欧洲音乐;未能深入研究过巴赫的作品,就难以成为一个严谨的、精通其专业的音乐家;若不能透过巴赫音乐纯朴的形式、精练的技巧乃至宗教音乐形式上的“外壳”,体验到巴赫音乐中蕴藏着的很深的思想情感,也就难以透彻地认识巴赫音乐的本质……

在巴赫生活的时代,德国处于政治分列、经济落后的状况,文化艺术暗淡无光。外国的、例如法兰西、意大利、英吉利的文化,在德国占绝对优势,自己的民族文化受到轻视。恩格斯曾形容到,“从那个时候起,棍棒和鞭子就在国内占了统治地位;和整个德意志一样,德意志农民降低到极卑微的地位。”在这样情况下,教堂自然成了人们寄托精神情感的地方。

在德国的图林根州“巴赫们”曾成为音乐家的代名词,这是因为巴赫一族,可以上溯到好几代人,其职业都是一种组成行会的音乐职业,世家相传,他们属于音乐艺人这样一种特殊社会阶层。在领主的宫廷中,巴赫的社会地位是仆役性质的,与厨子列在同一个名册上。他不具有自由音乐家的社会地位,其创作的作品并不能直接成为其经济收入的来源,而是归于领主所有。即使成为托马斯的宫廷乐长,他也很难维持在莱比锡的生活,死后也无遗产,不似贝多芬死后还留有股票。他的作品除了在教堂中,在当时演出也很少,死后长期默默无闻。

他的作品有不少是为统治者写并对其歌功颂德的,但是他不满足于自己屈辱的地位和现状,所以不断地转换他的恩主,寻求能更好发挥自己艺术才能的栖身之处。他甚至说过自己是不得不生活在被人厌恶忌妒的环境中,并且也曾和宫廷、教会中的恩主发生冲突,所以他也有傲慢、倔强的一面。

巴赫1703年曾在阿恩施塔特的教会担任风琴师,同时也为宫廷作曲。从那时起,他写了许多著名的作品。1704年创作的d小调托卡塔,其中具有某种威力,像在用非常有力的语言在说话。在中间转调处,他杰出地运用了许多减七和弦,似狂风一般有力。过去一度有人认为这是其晚期的作品。只是因为他带了后来成为他妻子的妇女到教堂唱歌,被城市议会列为罪状后,就自动辞职了。

1708年他曾在魏玛宫廷任风琴手。这时,虽然他的身份也很低,但是作为一个风琴师,他的地位和名声却逐渐提高。在德累斯顿,巴赫应邀与法国演奏家作即兴演奏的比较竞争,虽然那位法国人跑了,而他却成为德国音乐家和外国人竞争获得第一次胜利的好榜样。

1717年,巴赫生平第一次担任奎登宫廷乐长。由于奎登公爵非常爱好音乐,他甚至在国家支出中抽了三十分之一作为经费组成18个人的乐队。巴赫在奎登宫廷服务了六年,他的重要器乐创作都是这个时期完成的。他献给勃兰登堡侯爵的《勃兰登堡协奏曲》,富于生活气息,也具有骄傲、华丽的贵族性格。此外,他还写了《半音阶幻想曲与赋格》、为独奏小提琴用的三首奏鸣曲、三首“帕蒂塔”(Partita)等。另外在1721年,巴赫写了C大调、d小调的管弦乐组曲、法国组曲;1722年写了《平均律钢琴曲》上集,1723年写了两部和三部创意曲等等。这一时期的创作,被认为具有广阔和大胆的思想和技术手法。

巴赫在1723年到了莱比锡这个繁荣的商业城市,在当时也是自由的都市,在法制上可以不受理那里的萨克森公爵的统辖。在那里他演奏了一首自创的教会康塔塔,使该市的议员们听了非常饮佩,因而获得了圣·汤姆士教会的乐长工作。此外,他还作其他三个教会的音乐指导。这期间,他为教堂写了许多很好的音乐作品,如有名的《约翰受难曲》、《马太受难曲》等。此外,为了谋得宫廷作曲家的职位,他曾写了一部伟大的作品《b小调弥撒》。这部作品与《约翰受难曲》、《马太受难曲》一样,虽然是宗教作品,但是其音乐精神的如此广阔,就像是在面向全人类说话,已经远远超过了宗教的局限。

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巴赫的成名有赖于他的受难乐。受难乐所表现的耶稣的悲剧性经历,不仅具有某种史诗性,同时也是现实生活情感的表现。这种宗教音乐,所表现的悲哀、沉重、压抑的感情,应当说是只有当时的德国人才是具有感情。这种感情,从我们能够听到的,也只有德国人写的最深。当然,由于巴赫本人是新教徒,而宗教显然是他的精神寄托之处,所以这种情感的表现,就很难与某种宗教感情分开来。只是巴赫在受难乐中创造的宗教气氛,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而是能够体验到当时某种社会情感和心态的宗教气氛。甚至巴赫本人也已经在其中充当了一个感情力量充沛的角色,通过他自己的音乐表达,时而抒情的刻画耶稣悲剧性经历中的细节,时而展开史诗般的广阔和宏大。以至于当时莱比锡的听众抱怨教堂竟然上演了像歌剧一样的作品。

巴赫在《马太受难曲》中,用两组合唱,两组管弦乐,戏剧性地对立起来,而让圣咏的主题在它们之上自由飘荡。这部作品也具有很强的抒情性,作品的结束合唱非常有力量,使用两个合唱队、八个声部,描写耶稣下葬时人们的感情。宽厚的低声部,恰似广阔的河床,旋律在上面奔流。保持着复调音乐的感觉,而庞大的合唱自由宽广地歌唱着,充满着力量:

甚至在他的器乐作品,例如《半音阶幻想曲和赋格》、《d小调托卡塔赋格》,也能感受到一种冲破束缚、有冲击力的情感表现。其中如《d小调托卡塔赋格》曲调的自由豪放,旋律线的幅度大,音域宽,似朗诵性调的起伏,动荡不安,充满激奋情感。而《半音阶幻想曲赋格》更倾向于内心,不求表面的壮丽,而是富于内心的刻画,有较强烈的表现。

由于德国宗教是德国音乐的土壤,历史上德国宗教管风琴音乐也很发展,所以在巴赫的创作中,仍然保持着复调音乐的典型性,并且起着主导性的作用。但是,这种复调音乐思维方式,恰恰是在主调和声音乐发展到相当水准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复调音乐思维方式,它并不同于过去带有教会调式痕迹的复调音乐。仔细分析,其中有清晰的和声结构与功能。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可能正是巴赫在复调音乐领域集大成的做法,终将其发展到完美的地步。

从音乐的旋律特征上讲,由于他的音乐是多声部,因此模仿手法是重要的,结果因造成音乐连绵不断的交织、发展,但却欠缺后来古典派的方整、段落分明和结构上清晰。而这却正是巴赫的特性,显然,我们是不能用乐句、乐段去分析巴赫的。此外,从和声的发展来看,大、小调功能体系和声是巴赫最后确定、成型的。即使到了18世纪中叶为止,在当时和声所能达到的基础上,其成果是要归功于巴赫,他甚至被贝多芬称之为“和声的创造者”。

直到1892年,当年轻的门德尔松在柏林首次上演沉睡将近一百年的《马太受难曲》之后,巴赫的艺术价值才被人更多地了解。瓦格纳曾说,巴赫是德国人民在完全黯淡的悲惨世纪中内在精神生活的记载。从德国的历史上看,新教圣咏(Chorale)在德国民歌中占有特殊的地位。而巴赫音乐就是通过新教圣咏将他的作品与德国民族文化结合在一起的。值得一提的是,巴赫曾写过不少世俗康塔塔。在他的《农民康塔塔》中,作品全部采用了民间舞曲及流行的民歌。这是了解巴赫不可缺少的一面。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巴赫的音乐中,跳动着的正是德国人民的脉搏,这也正是巴赫音乐的灵魂所在。

J.S.巴赫是一个虔诚的宗教徒,他的音乐大多为表达对主的崇拜,表现主所创造的世界的和谐,表达的不是情感而是信仰。J.S.巴赫认为,世间万物都是上帝之创造、之恩赐,都在上帝的光辉沐浴之下,音乐所要歌颂的是这种上帝创造的和谐,和谐之中对那种上帝之光的仰望。在J.S.巴赫看来,音乐是他通向天国,与上帝对话的云梯。音乐本身就是天堂的奇迹。音乐方式,是通过隐蔽的理性的方式使人感觉上帝的存在。

J.S.巴赫音乐中除那些直接为宗教仪式而创造的管风琴曲、弥撒曲、受难曲、经文歌外,器乐曲往往通过节奏的对比与变化,来表现复杂的均衡关系。通过这种均衡关系而作复调处理,对位、变化,达到一种极丰富的循环。他的音乐,简单的也就是最复杂的,师最基本的点、线、面的复杂变化,接近于数学与逻辑。所以研究巴赫的权威,著名管风琴家施魏策尔认为,巴赫的音乐是一种像宇宙本身一样不可思议的本体现象。

另外参见:Philippe Charru 的《巴赫的音乐神学》; http://www.riccibase.com/docfile_gb/art-ms01-g.htm

巴赫创作的许多作品透过悲剧性的宗教题材,反映出作者对德国三十年战争后黑暗、贫困、苦难的现实感受以及倔强、傲岸的精神。在他的世俗内容的作品中,充满着民间的欢快情趣。
巴赫对音乐的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复调音乐的发展在其作品中达到高峰;大小调体系的和声已经成熟;发展和确立了一系列的音乐体裁。巴赫的创作对欧洲近代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捌』 巴赫最有名的钢琴曲是什么平均律和前奏曲个一首。谢了!

http://www.astra.com.tw/music/Prelude.mp3

其实是同一首

巴赫的音乐作品可以说是汗牛充栋,他把复调音乐推向了后世无人能够超越的、完美的顶峰。巴赫的音乐之美,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严格和均衡的美,主要体现在其对曲式的完美应用上,对这个方面的领悟要结合相关的曲式学知识;另一方面是深刻的抒情美,这个方面你只要用心听就不难领会,他的无伴奏小提琴,平均律,勃兰登堡,哥德堡,哪一首不是充盈着无比的深情?巴赫的音乐有不少都充满了沉思冥想的意味,当然也不乏生机勃勃、激动人心者。他的作品体裁多样,乐队的有六部〈勃拉登堡协奏曲〉、四部〈管弦乐组曲〉等,管风琴是他的强项,作品无数,我们熟知的有〈d小调托卡塔及赋格〉、〈c小调帕萨卡里亚〉等,其他键盘的有如雷贯耳的〈平均律〉、〈哥德堡变奏曲〉、〈英国组曲〉、〈法国组曲〉、<古组曲>等,小提琴的有〈无伴奏小提琴组曲与奏鸣曲〉、多部〈小提琴协奏曲〉、多部<小提琴奏鸣曲(有伴奏)>等,大提琴的有〈无伴奏大提琴组曲与奏鸣曲〉等等等等....

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的音乐,可以说是构成欧洲音乐殿堂的一根重要支柱。对于整个巴罗克时期的音乐来说,巴赫的音乐成就,可以说是架在这座殿堂上的圆顶;对于其后的欧洲音乐发展来说,虽然直到19世纪巴赫才具有真正的影响力,但是这种影响力一旦产生,便对欧洲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只有当巴赫在新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具有新的文化意义时,他的音乐作品才对现代音乐具有“启示录”的意义。而对于后人来说,没有研究过巴赫,就不可能理解欧洲音乐;未能深入研究过巴赫的作品,就难以成为一个严谨的、精通其专业的音乐家;若不能透过巴赫音乐纯朴的形式、精练的技巧乃至宗教音乐形式上的“外壳”,体验到巴赫音乐中蕴藏着的很深的思想情感,也就难以透彻地认识巴赫音乐的本质……

在巴赫生活的时代,德国处于政治分列、经济落后的状况,文化艺术暗淡无光。外国的、例如法兰西、意大利、英吉利的文化,在德国占绝对优势,自己的民族文化受到轻视。恩格斯曾形容到,“从那个时候起,棍棒和鞭子就在国内占了统治地位;和整个德意志一样,德意志农民降低到极卑微的地位。”在这样情况下,教堂自然成了人们寄托精神情感的地方。

在德国的图林根州“巴赫们”曾成为音乐家的代名词,这是因为巴赫一族,可以上溯到好几代人,其职业都是一种组成行会的音乐职业,世家相传,他们属于音乐艺人这样一种特殊社会阶层。在领主的宫廷中,巴赫的社会地位是仆役性质的,与厨子列在同一个名册上。他不具有自由音乐家的社会地位,其创作的作品并不能直接成为其经济收入的来源,而是归于领主所有。即使成为托马斯的宫廷乐长,他也很难维持在莱比锡的生活,死后也无遗产,不似贝多芬死后还留有股票。他的作品除了在教堂中,在当时演出也很少,死后长期默默无闻。

他的作品有不少是为统治者写并对其歌功颂德的,但是他不满足于自己屈辱的地位和现状,所以不断地转换他的恩主,寻求能更好发挥自己艺术才能的栖身之处。他甚至说过自己是不得不生活在被人厌恶忌妒的环境中,并且也曾和宫廷、教会中的恩主发生冲突,所以他也有傲慢、倔强的一面。

巴赫1703年曾在阿恩施塔特的教会担任风琴师,同时也为宫廷作曲。从那时起,他写了许多著名的作品。1704年创作的d小调托卡塔,其中具有某种威力,像在用非常有力的语言在说话。在中间转调处,他杰出地运用了许多减七和弦,似狂风一般有力。过去一度有人认为这是其晚期的作品。只是因为他带了后来成为他妻子的妇女到教堂唱歌,被城市议会列为罪状后,就自动辞职了。

1708年他曾在魏玛宫廷任风琴手。这时,虽然他的身份也很低,但是作为一个风琴师,他的地位和名声却逐渐提高。在德累斯顿,巴赫应邀与法国演奏家作即兴演奏的比较竞争,虽然那位法国人跑了,而他却成为德国音乐家和外国人竞争获得第一次胜利的好榜样。

1717年,巴赫生平第一次担任奎登宫廷乐长。由于奎登公爵非常爱好音乐,他甚至在国家支出中抽了三十分之一作为经费组成18个人的乐队。巴赫在奎登宫廷服务了六年,他的重要器乐创作都是这个时期完成的。他献给勃兰登堡侯爵的《勃兰登堡协奏曲》,富于生活气息,也具有骄傲、华丽的贵族性格。此外,他还写了《半音阶幻想曲与赋格》、为独奏小提琴用的三首奏鸣曲、三首“帕蒂塔”(Partita)等。另外在1721年,巴赫写了C大调、d小调的管弦乐组曲、法国组曲;1722年写了《平均律钢琴曲》上集,1723年写了两部和三部创意曲等等。这一时期的创作,被认为具有广阔和大胆的思想和技术手法。

巴赫在1723年到了莱比锡这个繁荣的商业城市,在当时也是自由的都市,在法制上可以不受理那里的萨克森公爵的统辖。在那里他演奏了一首自创的教会康塔塔,使该市的议员们听了非常饮佩,因而获得了圣·汤姆士教会的乐长工作。此外,他还作其他三个教会的音乐指导。这期间,他为教堂写了许多很好的音乐作品,如有名的《约翰受难曲》、《马太受难曲》等。此外,为了谋得宫廷作曲家的职位,他曾写了一部伟大的作品《b小调弥撒》。这部作品与《约翰受难曲》、《马太受难曲》一样,虽然是宗教作品,但是其音乐精神的如此广阔,就像是在面向全人类说话,已经远远超过了宗教的局限。

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巴赫的成名有赖于他的受难乐。受难乐所表现的耶稣的悲剧性经历,不仅具有某种史诗性,同时也是现实生活情感的表现。这种宗教音乐,所表现的悲哀、沉重、压抑的感情,应当说是只有当时的德国人才是具有感情。这种感情,从我们能够听到的,也只有德国人写的最深。当然,由于巴赫本人是新教徒,而宗教显然是他的精神寄托之处,所以这种情感的表现,就很难与某种宗教感情分开来。只是巴赫在受难乐中创造的宗教气氛,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而是能够体验到当时某种社会情感和心态的宗教气氛。甚至巴赫本人也已经在其中充当了一个感情力量充沛的角色,通过他自己的音乐表达,时而抒情的刻画耶稣悲剧性经历中的细节,时而展开史诗般的广阔和宏大。以至于当时莱比锡的听众抱怨教堂竟然上演了像歌剧一样的作品。

巴赫在《马太受难曲》中,用两组合唱,两组管弦乐,戏剧性地对立起来,而让圣咏的主题在它们之上自由飘荡。这部作品也具有很强的抒情性,作品的结束合唱非常有力量,使用两个合唱队、八个声部,描写耶稣下葬时人们的感情。宽厚的低声部,恰似广阔的河床,旋律在上面奔流。保持着复调音乐的感觉,而庞大的合唱自由宽广地歌唱着,充满着力量:

甚至在他的器乐作品,例如《半音阶幻想曲和赋格》、《d小调托卡塔赋格》,也能感受到一种冲破束缚、有冲击力的情感表现。其中如《d小调托卡塔赋格》曲调的自由豪放,旋律线的幅度大,音域宽,似朗诵性调的起伏,动荡不安,充满激奋情感。而《半音阶幻想曲赋格》更倾向于内心,不求表面的壮丽,而是富于内心的刻画,有较强烈的表现。

由于德国宗教是德国音乐的土壤,历史上德国宗教管风琴音乐也很发展,所以在巴赫的创作中,仍然保持着复调音乐的典型性,并且起着主导性的作用。但是,这种复调音乐思维方式,恰恰是在主调和声音乐发展到相当水准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复调音乐思维方式,它并不同于过去带有教会调式痕迹的复调音乐。仔细分析,其中有清晰的和声结构与功能。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可能正是巴赫在复调音乐领域集大成的做法,终将其发展到完美的地步。

从音乐的旋律特征上讲,由于他的音乐是多声部,因此模仿手法是重要的,结果因造成音乐连绵不断的交织、发展,但却欠缺后来古典派的方整、段落分明和结构上清晰。而这却正是巴赫的特性,显然,我们是不能用乐句、乐段去分析巴赫的。此外,从和声的发展来看,大、小调功能体系和声是巴赫最后确定、成型的。即使到了18世纪中叶为止,在当时和声所能达到的基础上,其成果是要归功于巴赫,他甚至被贝多芬称之为“和声的创造者”。

直到1892年,当年轻的门德尔松在柏林首次上演沉睡将近一百年的《马太受难曲》之后,巴赫的艺术价值才被人更多地了解。瓦格纳曾说,巴赫是德国人民在完全黯淡的悲惨世纪中内在精神生活的记载。从德国的历史上看,新教圣咏(Chorale)在德国民歌中占有特殊的地位。而巴赫音乐就是通过新教圣咏将他的作品与德国民族文化结合在一起的。值得一提的是,巴赫曾写过不少世俗康塔塔。在他的《农民康塔塔》中,作品全部采用了民间舞曲及流行的民歌。这是了解巴赫不可缺少的一面。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巴赫的音乐中,跳动着的正是德国人民的脉搏,这也正是巴赫音乐的灵魂所在。

J.S.巴赫是一个虔诚的宗教徒,他的音乐大多为表达对主的崇拜,表现主所创造的世界的和谐,表达的不是情感而是信仰。J.S.巴赫认为,世间万物都是上帝之创造、之恩赐,都在上帝的光辉沐浴之下,音乐所要歌颂的是这种上帝创造的和谐,和谐之中对那种上帝之光的仰望。在J.S.巴赫看来,音乐是他通向天国,与上帝对话的云梯。音乐本身就是天堂的奇迹。音乐方式,是通过隐蔽的理性的方式使人感觉上帝的存在。

J.S.巴赫音乐中除那些直接为宗教仪式而创造的管风琴曲、弥撒曲、受难曲、经文歌外,器乐曲往往通过节奏的对比与变化,来表现复杂的均衡关系。通过这种均衡关系而作复调处理,对位、变化,达到一种极丰富的循环。他的音乐,简单的也就是最复杂的,师最基本的点、线、面的复杂变化,接近于数学与逻辑。所以研究巴赫的权威,著名管风琴家施魏策尔认为,巴赫的音乐是一种像宇宙本身一样不可思议的本体现象。

另外参见:Philippe Charru 的《巴赫的音乐神学》; http://www.riccibase.com/docfile_gb/art-ms01-g.htm

『玖』 巴赫的所有的钢琴曲

巴赫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为古钢琴而作,出现了现代钢琴后才慢慢开始在现代钢琴上演奏,版主要包括如权下作品:《初级钢琴曲集》、《小前奏曲与赋格》、《创意曲集》(包括二部创意和三部创意各15首)、《英国组曲》、《法国组曲》、《帕蒂塔》、《十二平均律键盘曲集》(上下册,各24套前奏曲与赋格)、《哥德堡变奏曲》托卡塔等

『拾』 巴赫有什么钢琴曲

巴赫的主要包括如下作品:《初级钢琴曲集》、《小前奏曲与赋格》、《创意曲集》(包括回二部答创意和三部创意各15首)、《英国组曲》、《法国组曲》、《帕蒂塔》、《十二平均律键盘曲集》(上下册,各24套前奏曲与赋格)、《哥德堡变奏曲》托卡塔等

阅读全文

与巴赫帕蒂塔钢琴谱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爱情围墙歌词 浏览:230
道奇酷威广告背景音乐 浏览:106
比喻轻音乐之美的文字 浏览:542
小号音乐下载 浏览:578
歌曲专辑图下载地址 浏览:867
财神驾到歌曲mp3下载 浏览:734
琴歌指弹海阔天空吉他谱 浏览:355
下载mp4格式的音乐 浏览:352
电脑听音乐用什么 浏览:512
最好酷狗音乐播放器 浏览:502
信乐团队的假如简谱 浏览:243
平安酷狗音乐 浏览:760
佳人轻抚桃花mp3下载 浏览:453
infinite网易云音乐 浏览:844
岁月赵忠祥背景音乐 浏览:980
如何将电脑的歌体添加到苹果音乐 浏览:672
fade钢琴mp3 浏览:86
奔跑吧兄弟宋仲基背景音乐 浏览:806
成都彩虹小学音乐老师 浏览:496
凤凰传奇星光歌曲点评 浏览: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