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央视《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节目思考
2月11日上午,合肥。竹荫里社区活动室里一片欢声笑语。百岁老人黄竞文一边教80后媳妇们搓元宵,一边讲着自己的家风。“黄奶奶的话也该上《新闻联播》哩!”有人感叹道。
同一天,西安。著名作家陈忠实和几位朋友围坐在一起,话题同样是“家风”。“不说狂话大话,更不说谎话,只说真话。”陈忠实父亲的教诲激起了大家的共鸣——“门风正了,村风也就正了;村风正了,人心也就正了。”
…………
在2014年春节期间,“家风”这个似已淡出视野多年的词语,成了最“火”的公众话题。打开电视看家风,亲友聚会谈家风,论坛发帖晒家风……这一切,皆因中央电视台《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特别节目而起。
从年初一到年初八,这档节目在《新闻联播》以头条、提要的方式连续播出,《朝闻天下》《共同关注》等黄金时段节目还播出了加长版。节目迅速唤起了人们对一个家庭精神传统的思考,对一个国家价值追求的审视。
今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家风?怎样从家庭入手培育正确价值观?一个凝重而迫切的问题,在“家风”之问中清晰凸显。
“央视记者在问路人,电视机前的我们在问自己”
“你的家风是什么?”大年初一,《新闻联播》里的这个提问使北京蓝岛大厦员工郑异不由一愣。“这怎么答啊!”她心里嘀咕着。
很快,一个个简短生动、“冒着热气儿”的回答吸引了她。几天下来,她和老公成了节目的“粉丝”,还给6岁的儿子高凡楷买了本启蒙版《朱子家训》。
平凡“草根”是节目中最常见的主角。回答五花八门——
“不啃老,不坑爹。”一位温州创业青年言简意赅。其同伴的回答则显然经过深思熟虑:“走过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
“天上不会掉馅饼砸到我头上的。做人要实在一些,朴实一点,厚道一点。”面摊老板笑言。
“不怕吃亏,不一定非听话,但要讲道理。”幼儿园里,一位“小眼镜儿”搭着积木,不假思索地回答。
各界名人、网络“大V”也在节目中出现,留下耐人寻味的答案——
“重视文化,与人为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坦言,自己的家风和大多数农村家庭的差不多。他认为,家风好不好,是判断一个人人品高下的重要参考。
开国元勋任弼时次女任远征回忆了一件小事:孩提时代,别人送她一个记事本,父亲得知后极不高兴,令她送了回去。此后的一句话,她牢记至今:你不能搞特殊。人生底线要清楚。
许多台湾同胞的讲述,也令观众们颇多感慨。
“我们坚持了几十年的家风就是正直跟守法。”台北杂货食铺,老板捧出从大陆带来的田氏家训影印本,话语坚定。
“年份不到不能卖。如果有人要走偏锋,现世的报应是很快的。”世代制售金华火腿的生意人认为。
台湾企业家黄梅邨表示,父亲崇信儒家思想,常说一句话:我们不做我们不要孩子做的事……
朴实生动的语言,道出了每个人对“家风”的独特理解,折射出普通百姓内心深蕴的家国情怀,也深深感染了电视机前的人们。
“观众反应远超我们的预期。网上评论、点赞,都是海量的。我每天遇到不同的朋友,都会热烈谈论,还给我支招:怎么能做得更好。”央视新闻中心副主任杨华告诉记者。
短短几天,众多门户网站都在醒目位置链接了节目视频,网民点击和转发量数以亿计,仅在“央视新闻”微博中,网友点赞就达60多万条,跟帖评论成千上万。
很多人开始寻找、追问自己的家风,并收获了惊喜。
“诗书传家远,忠厚继世长,横批:宜家受福。舅姥爷写的对联,也是我们的家风。”“老妈常说:快活钱,管眼前;血汗钱,万万年。我家世代这样做,应该算家风。”还有人贴出了父亲写给自己的五封信,字里行间满是告诫与期待……
“家风是什么?央视记者在问路人;电视机前,我们在问自己。”一位网友的微博留言,表达了众多观众的心声。
“追问家风,就是寻找一个家庭的主流价值观”
2014年1月中旬,距春节只有不足半个月时间了。杨华还在苦苦思索着今年“新春走基层”的主题。
走基层,就要贴近民生、反映民情,决不做热热闹闹的表面文章。在合家团圆的喜庆氛围里,什么样的采访最为契合,又最有力量?节目主题怎样扣住亿万国人的现实关切,触碰应该触碰的“社会痛点”?
渐渐地,一个词在她脑海中浮现出来:家风。
春节最鲜明的概念是“家庭”。家风则是支撑一个家庭乃至家族世代前行的精神内核,也影响着整个民族的价值观和道德内涵。今天,如何引导全民树立正确价值观,应对社会转型期的阵痛与挑战,正是媒体不容回避的责任。从“家风”入手做文章,恰能将中华文化传统精华与当代国人的价值追求巧妙结合,通过观众的参与,传递丰富、朴实、真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
方案很快成形:沿用2012年以来的街头随机采访形式,派多路记者深入各地,问家风,聊家训。
正式启动前,新闻中心先组织记者进行了小规模试采。返回的结果令策划编辑姚勤直挠头:面对记者的直接提问,受访者大多回答得干巴、空泛,甚至摇头走开。
“家风”无形,突然被问到确实难以理解。怎么办?节目组设计了六个必问的细化问题。“父母对您影响最大的一句话是什么?”“您最想教给孩子的道理是什么?”“您家决不允许做的事有哪些?”……在发给每位记者的《采访手册》上,这些问题连同其他细节要求被一一列出。
真实性是节目组一再强调的至高准则。为了确保节目真实鲜活,中央电视台台长胡占凡、副台长孙玉胜提出了拍摄的“五条硬要求”——“框进去”,镜头里既要有采访对象,也要有记者;“动起来”,跟着采访对象的动作和内容跟踪拍摄;“长镜头”,镜头尽量不要断,连续拍摄;“有对话”,要有记者与受访者的对话与互动;“少静态”,不要让采访对象坐下来,变成“访谈”。
几天之后,由央视31个国内记者站、13家海外记者站以及北京本部记者组成的95路采访小组正式行动起来了。十几天里,他们奔走在庙会集市、车站社区、乡村山寨、边关军营,足迹遍布美国、英国、俄罗斯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刘超,央视地方新闻部编辑,1988年出生的她放弃回老家安徽休假,留在北京采访。每天早晨八九点出发,辗转奔波到下午,紧接着听录音素材、摘录出精彩片段上报编辑组、配合后期制播。每天总要忙到半夜两三点,睡不了几个小时。
一则则鲜活的素材通过刘超和同事们汇总上来,经过精心选编,与观众见面。其中,保留了不少“神回复”——自称“耙耳朵”的重庆老大爷、“爸爸每周打我一次”的小朋友、“我家风很大”的答非所问……目的就是“真实可感,鼓励讲真话”。
海量采访、精心选编,造成了极高的素材淘汰率。各路记者共采访4000多人,视频素材长达175个小时,而最终得以播出者只有百余人,平均采用率不到1%。但,他们仍觉得值。
“观众的关注是最大的回报。另外,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颜色和味道。一次次采访,就像一次次照镜子,让我反思:我有没有让父母失望?是不是无愧于我的家风?”刘超说。
这种“反思”,也正是杨华希望传达给观众的东西——“追问家风,就是寻找一个家庭的主流价值观。我们采访的有些人没有当场给出回答,但回头会思考;有些观众对我们采到的回答不满意,但会去总结自己的家风,这都是一种触动。只要达到这个效果,我们的努力就有意义。”
“在传统与现代的张力中建设新型家风”
作家冯骥才72岁了,正逢本命年。春节前夕,98岁的老母亲亲手为他做了条红腰带,绣上“马年大吉”四个字。冯骥才每天都把它系在腰间,提醒自己“获得爱,传递爱”。他对央视“家风”之问很赞赏,也由此产生了新的思考。“从大家的回答看,传统文化的根还在百姓心里。关键是怎么把它积淀下来的正能量发挥出来,由家庭带到社会,由社会再回到家庭。”
文化学者张颐武也对“家风是什么”的讨论印象深刻。他认为,中国传统家庭教育中“诗礼传家”的内涵会随时代变化,但核心价值不改。弘扬好的传统家教,汲取《颜氏家训》《曾国藩家书》等典籍中的有益成分,有助于改善社会风气。
在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邹广文看来,家风本该是一个人人熟悉的、简单的问题,但很多人感到难以回答,这体现了传统和现代未能有效对接的缺憾。“文化是一条河,我们从过去游向未来,不能割裂上游和下游的关系。”他强调,要在传统与现代的张力中建设新型家风,一面守护传统美德,一面适当弘扬现代成分,比如家庭民主、社会责任、进取精神、实现人生价值等。
“今天的家风建设,应该站在现代文明发展的角度来开展,在开放多元、民主法治的基点上谈家风;要融入现代精神,剥离传统文化中保守、世故的成分,提倡创新与个性。我们需要的是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而不是独善其身的‘私民’。”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肖川指出。他还认为,建设文明社会需要自下而上的努力,也需要自上而下的努力。如果一个社会的党风政风、法制建设不好,家风也很难有正确的方向和发展后劲。
令杨华念念不忘的,是香港音乐人黄国伦的家训——人要勇敢,忠于自己,不枉此生。正是这句话,鼓舞着黄国伦坚持梦想,在绝望的边缘创作出了歌曲《我愿意》,从此打开了全新天地。节目中,他弹起吉他,轻轻哼唱,音乐中流淌出梦想花开的声音。
“这种对理想的坚持、对自我价值的追求,体现了家风的时代性。只有积极创造、勇于奉献,才能‘不枉此生’。”杨华感慨。她告诉记者,对家风的追问还将以适当形式继续下去,以期找到以家庭为基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形式,让“正能量”随着优良家风进入每个人内心,助推每一步前进。
来源于新华网
⑵ 家风家训手抄报内容
家风,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家风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回现代传承,我们答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灿烂文化所孕育的许多优良的传统;家风是我们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家风是社会和谐的基础。那些优良的传统一直保留到现在,至今还在使用。
语词溯源
编辑
1.指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或作风。
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序:“ 潘岳 之文采,始述家风; 陆机 之辞赋,先陈世德。”宋·司马光《训俭示康》:“习其家风。” 宋辛弃疾《水调歌头·题永丰杨少游提点一枝堂》词:“一葛一裘经岁,一钵一瓶终日,老子旧家风。” 元乔吉《两世姻缘》第一折:“是学的击玉敲金三百段,常则是撩云拨雨二十年,这家风愿天下有眼的休教见。” 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六:“ 惺斋 乃诗人 槄园 ( 汝霖 )司马之子,落笔绰有家风。”巴金《家》二三:“让这个女人住在客厅里,不仅侮辱了这个尊严的地方,而且会在公馆里散布淫乱的毒气,败坏 高 家的家风。”
2.具有独家风味的食品。
⑶ 家规家训家风有哪些
家风:是家族的传统、规范及习俗。旧指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
法。家风是上辈人对下辈人的言传身教,是靠自身的行为影响下一代。
勤劳、孝顺、友善、忍让、舍得、守法。
勤俭持家,和睦相处。
孝,恭,善,勤,俭。
家规:是祖上对家族内人的行为规范。一般是由一个家族所遗传下来的教育、规范
后代子孙的准则,也叫家法。
家训:是指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
举止行为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此四语,当
终身服膺。
举止要安和,毋急遽怠缓;言语要诚实,毋欺妄躁率。
(3)广场舞家风教学扩展阅读:
家规:指家庭或者家族的规定。家风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
家训:指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家训是指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自汉初起,家训著作随着朝代演变渐丰富多彩。家谱中记录了许多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成为人们倾心企慕的治家良策,成为“修身”、“齐家”的典范。
家风:指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家风在中国有着诸多的名称:“家规”“家矩”“家训”等等,若一言以蔽之,就是“家教”。无形的家风必须依赖有形的家教而得以流传并发扬光大。
⑷ 教师如何建设良好家风、促进党风教风--发言提纲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向知识、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刻且巨大的。这些影响作用,不仅体现在教师组织实施教育教学的行为过程中,教师自身的心理倾向、思想水平、人格魅力和知识的渊博度等,同样会对学生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甚至比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教学行为对学生的影响更具根本性,作用更深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师的心理健康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影响学生的身心成长。教师是学生最经常、最直接、最具权威性的榜样,教师每天与学生接触6—9小时,甚至更长,而父母虽然每天与孩子在一起10多个小时,但其中睡眠时间占多半。教师与学生“有效接触”的时间远远多于家长,使其更容易用自己的情感、意志、行为去熏陶和影响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是他们模仿的对象。那些心理不健康的教师或终日忧郁、悲观消极,或性格暴躁、动辄发火,或虚荣文饰、弄虚作假,或紧张焦虑、惶惶不安。这些不良的心态或行为都会被学生看在眼里,在潜意识中留下深刻的甚至是难以磨灭的记忆。“身教胜于言教”,道理正在于此,当他们面对类似的刺激情景时,很容易以同样的方式作出反应。 其次,教师的思想水平对学生有着深刻的影响。教师对教育工作的热心、信心、恒心,高尚的品德修养,最容易获得学生的认可,对学生的影响具有很大的权威性,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责任,对个人价值、人类价值、科学价值的认识等,教师的敬业精神、竞争精神及交际能力、抗挫折能力等等,都会以有声的或无声的言语去直接影响学生。 再次,教师渊博的知识会征服学生。“学生可以容忍教师的苛刻,但不能原谅教师的无知”。作为教师应该是“杂家”,不仅懂得所教学科的基本知识,而且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了解古今中外,把握时代脉搏,从而把抽象的理论课讲的具体、生动、形象。这时,学生就会被你横溢的才华、渊博的知识所征服,从而从心理上、情绪上乐意接受你,学习活动会变成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爱学,课堂教学中会一石激起千层浪,使课堂变成学生“能感悟多少,就说多少,发现什么就交流什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大引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动因,就象“春风润物细无声”滋润学生的心田。如果老师的课像和尚念经干巴巴,即使教师磨破嘴皮,不厌其烦地讲述,学生实际上还是不愿听不愿学,只能是事倍功半。 最后,教师的人格魅力会感染学生,从而融洽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老师和学生既是师生关系,又是朋友关系,理解和尊重是起码的要求。现实中,有些教师对学习好的学生优待,对学习不好的学生成了“附衬品”,这就容易形成少数与多数的隔阂、分化、对立,形成师生的“精神隔阂”,甚至在课堂上还故意捣乱,大大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施教过程中,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待学生应一视同仁,不可偏废。。当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使是一个出色的教师,也不见得处处事事都正确,课堂上偶尔出现了错误,一般情况下,学生会发现并说出来。这时,教师不应回避,应及时承认并纠正,并且表扬学生听讲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这样做反而使学生和老师的关系更融洽。因此,作为教师要做到善于在学生面前修正、完善自己。 总之,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作为教师要从各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成为学生的榜样,教会学生创造,一切为了学生,热爱学生,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以自己的人格和学识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提高学校教书育人的整体效果。
⑸ 怎样写家风家规家训的作文
家风家训
好家规创造好家风,好家训创造好家庭。每个家,都有家风家规,它可以让一个家积极向上,健康成长。
我们家的家规体现在孝顺上。爸爸妈妈经常说:“百善孝为先。”孝顺长辈,孝敬老人,就是每一件事都让老人称心如意。老人说话,我们小孩子一定要听,老人说错了,也不能当面指责。吃饭时,长辈没有动筷子,我们晚辈绝对不可以先吃,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到齐了,才可以吃。长辈生病了,我们小孩也一定要尽自己所能,照顾老人,虽然你们可能听上去像一些死板而又老土的规定,但是只要你养成了这些好习惯,你就会发现,其实它们一点也不死板,反而觉得这是必须的。
我们的家训体现在诚信上。诚信,也是二十四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中的一个词,奶奶因为诚信,在她们的广场舞队里,大家对她的印象都特别好。爷爷因为诚信,在他的工作单位上,交到了许多的好同事。爸爸因为诚信,在工作中,与他们公司合作的人日渐增多。妈妈因为诚信,在家里有急事的时候,她的同事和领导也都会帮它干活。现在,这个品质传到了我的身上,所以在学校里,我找同学们借书,约定好了什么时候还,一定按时归还,绝不失约,在日常生活中,我跟朋友们一起玩,和家人约好了几点回家,也绝不会误点。在我看来,诚信是从每一件小事中看出来的,是一个人必备的品质。
这些家风家训,是自古以来存在在每个人心中的。但真正做到的,却少之又少。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把它们定为家训,是为了让下一代牢记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的璀璨。我希望我家的家训,家规能世世代代传承下去,有朝一日,实现幸福的四大目标:和谐、文明、健康、富有。虽然这个愿望不太大,但它也是我们一家八口人共同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