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主流音乐 > mp3广场舞我家在苗寨

mp3广场舞我家在苗寨

发布时间:2021-02-21 03:46:45

A. 浅谈苗族舞蹈民俗文化保护与发展意义

摘要:苗族舞蹈是苗族人民最喜爱的一种民间艺术,它以舞蹈的的形式生动地描绘人们的生活、精神,声声不息的鼓点舞步千百年来传承着苗乡的风土人情。在旅游景区中,苗族舞蹈文化艺术具有开发和利用价值。对于苗族舞蹈文化的保护,我们要采取积极的行动来继承苗族舞蹈文化,使苗族舞蹈这朵艺术奇葩在中华民族传统民间舞蹈文化大观园中常开不败。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7/view-4708269.htm
关键词:苗族舞蹈 旅游景区 文化功能 保护 发展
引言:去年暑假,我来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内美丽的凤凰县旅游,在凤凰县的苗家寨观看了极具苗族特色的舞蹈“击鼓迎客”后,我随即对苗族舞蹈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深入苗寨了解后,我才知道苗族舞蹈之所以能踏着自己矫健的历史脚步,跨越数千年而走进今天的艺术世界,首先在于它有自己赖以生存和传承的艺术环境,只要我们揭开它那艺术生态环境的天窗,我们便会发现那个与苗族自给自足经济相适应,以幸福和光明为目标的文化追求意识,才是苗族舞蹈生命和特色的沃土。
一、传统文化中的苗族舞蹈
通过观看苗族舞蹈的表演,我们不难看出苗族舞蹈总体上的原始风貌是较为突出的,这首先与苗族的历史文化生态有关。原始崇拜和巫教文化在苗族舞蹈的外在形态下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这不仅仅体现在道具、服装等实物的身上,还体现在舞蹈本身的动作形态上,如果说具体的动作形态是地理环境、服装、劳作方式等直接影响形成的,那么舞蹈的原始气息则是更多的从整体风格与气氛中散发出来的。
二、苗族舞蹈文化保护的现状
苗族舞蹈,作为苗族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最具有诱惑力和神秘性。是最古老的原汁原味原生态艺术。如今,苗族舞蹈伴随着时代步伐,把音乐、舞蹈、表演等艺术融为一体,形成一种独特艺术走出湘西、走向全国、迈出国门,苗族舞蹈文化已经逐渐适应现代社会需求,同时也得到了现代社会的普遍认可。在2005年6月由湘西土家族自治州举办的首届“德夯中国鼓文化节”,选出了全国第五代女鼓王、第二届猴儿鼓王,引起了海内外的高度关注,而龙英棠作为苗族鼓舞传承人进入湘西州首批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单。“苗族鼓舞”申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于2004年取得“中国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试点”的身份。但是现在苗族舞蹈逐渐出现逆向发展的危机,比如说苗族一年一度的重大的节日鼓社节,每逢这一天苗族上下都盛装出席,苗族舞蹈始终贯穿整个节庆活动,整个节庆场面热闹非凡。由于许多年轻人外出打工之后,对自己民族的文化产生自卑感,对家乡的民间艺术活动不热爱、不支持、不参与,所以出现不少村寨退出这一大型的节庆活动的现象。
三、如何有效的保护与发展苗族舞蹈文化
苗族舞蹈因形成的历史久远,对研究苗族的历史、战争、宗教、迁移、生产、爱情、民俗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自古以来,苗族鼓舞的表演包涵了苗族人民的信仰和民族精神,保护苗族鼓舞这一艺术形式,对提高苗族人民的思想文化素质,构建和谐,培养苗族人民勇于创造顽强拼博,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经过友人的介绍,我带着了解和学习苗族舞蹈的迫切心情走访了居住在苗族文化保护较好的湖南省凤凰县山江镇的龙洲长,在说明来意后,龙洲长很高兴的接受了我的采访,他告诉我,为了在山江保护这些珍贵的苗族民间艺术文化,近几年来他把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当成弘扬民族文化的责任.广泛搜集,翻译,整理苗族历史,文化古籍等,并从民族经济,政治,历史,文化,风俗,心理素质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的研究,把已经逐渐被汉化了的苗民召集在一起,规定大家穿苗服,说苗语,鼓励老一辈的民间艺人收徒传艺,有效的保护了许多已经濒临失传的珍贵的民间艺术,特别是对每年重大的节日庆典活动的保护更为重视。
苗族舞蹈生在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它只能以活生生的人作为它的文化载体,对于苗族舞蹈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我认为可以在苗族旅游景区中,确立一些以形成苗族舞蹈文化为主的庞大民俗风情开发项目比如:设立苗族舞蹈的展厅,以苗族舞蹈介绍与苗族舞蹈表演为一体的音像制品的开发以及书刊的发行,对外开放性的培训都是可行的,这样无疑让那些对苗族舞蹈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有苦于找不到这方面的资料的人得到了很大的帮助。一个民族的理情精神是一个有机的和生长的文化形态,在某个时期起积极作用的因素。如果未能随历史变化而进行成功的自我调节,就可能在另外一个时期发挥不了作用,苗族舞蹈也要在保护原生态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吸取其他民族民间的艺术精华,以完善和发展本民的苗族舞蹈文化,但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在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民间艺术精华的同时,必须既有明确的目的,即为了促进本民族艺术的发展.当今世界已经步入了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我们的民族民间艺术文化也必须与世界接轨,在世界的大舞台上其艺术的民族性才更能发挥光彩。
我国是有着上下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也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由于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而使中华的文化特征显的博大精深,而中华各民族又组成了具有统一特征的中华民族,因此民族的概念本身就标志着一种文化现象。作为民间传统文化的苗族舞蹈,既源于苗族家族生活又是苗族家族生活中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致使其发展速度不够快,推广面积不大,普及率不高。在我国现有的保护基础上,应采取更切实有效的抢救措施。如通过在旅游景区的开发和利用,建立苗族文化博物馆等,让更多的人接触认识到苗族文化。

B. 夯吾苗寨的民族习俗有哪些

夯吾苗寨的民族习俗有很多呀,比如说唱歌跳舞呀,还有篝火晚会啊,庆祝一些丰收活动呀,还蛮多的。

C. 贵州西江千户苗寨旅游景点有什么好玩的和好吃的 详细

在贵州西江千户苗寨旅游景点可以走苗寨、读博物馆、登观景台、欣赏大型苗族风情演出、观看西江的夜景。可以吃到酸汤鱼、苗王鱼、苗家泡汤、牯藏肉、苗家腊肉香肠等,还有一些小吃,比如糍粑、米豆腐、凉拌粉、苗家特色烧烤等。

D. 贵州新桥苗寨有什么特色为什么被评为短裙苗第一村

说起苗寨,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苗寨是苗族人居住的村寨,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湖北、云南、广西等省份,卡拉苗寨、西江苗寨、岜沙苗寨等都名气比较大,如今这些特色苗寨村落以其特色的建筑、淳朴的民风也已发展成旅游景点,吸引了众多游客的慕名而来。

E. 黛帕几个基本动作

我觉得喊月亮比较适合孩子,动作不是很难,适合初学。但是如果参加比赛,这两个节目难度都比较低。

F. 西江千户苗寨好玩吗

景点:吊脚楼、风雨桥、千户灯夜景、苗寨歌舞等。

G. 舞蹈者边吹边跳舞,这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的舞蹈

中国武术,无论正统在少林还是武当,或是别的某个门派,在历史事实和传奇故事中,他们的主角多半是汉族,或者准确讲是古代的华夏民族。而中国幅员辽阔,在中国武术大家庭里有55个少数民族的一席之地吗?答案是肯定的。

苗族:祖先蚩(chī)尤,长着两只角

跟苗族同胞接触,你会经常听他们提到“蒙蚩尤”,也就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蚩尤。他们认为蚩尤是他们的祖先。

蚩尤跟黄帝打仗,黄帝是华夏民族的祖先之一,而蚩尤则是当时另一种不同于华夏的民族。蚩尤打败,战死,于是有后来苗族的祖先从黄河流域向南方迁徙,也由此有了踩花山等重要节日。

丨舞蹈与武术

不要惹会跳舞的,他们劈的一字腿虽然经常没用,但说不定某个时候就会派上用场的(参看王宝强在某些电影里的表现)。《释名•释言语》中有这句话:“武,舞也,征伐动作,如物鼓舞也。”《释名》是很老的书,东汉时候的,它对武、舞的解释也代表了那个年代,甚至之前若干年代的看法。我们对武术的理解一方面是神话,一方面又是远离。

实际上,武术不仅跟舞蹈和战争有关,还跟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庄子》一书中有一个寓言,有人要把一个老乌龟杀了当成神供起来,但老乌龟很不愿意,说我宁愿活着,平凡地活着。神太远,武功盖世的大侠太远,武打明星太远,让我们把武术变成跟生活有关的词汇,就像广播操(有些地方是由民族舞蹈动作改编的)一样,每天都可以有,虽然并没有光环,但日积月累就是“功夫”。

其实中国武术里有一个很抽象的哲学道理,就是无招胜有招,无处不是功夫。说到看待武术的态度,还不能不提一句,中国文化里虽然关于武术有各种夸张的描述,但中国人骨子里头并不崇尚武术,而是重文轻武。认为不能单独靠武力解决问题,必须以文化和政治为根本。中国武术文化的繁荣背后,承载的不是暴力与征服,而是平和柔软的艺术追求

H. 千户苗寨宰客手段花样百出,游客怨声载道,你还会去那里吗

千户苗寨宰客手段花样百出,游客怨声载道,你还会去哪里吗?现如今,在中国随处可见的一个现象便是景区宰客事件了,现以贵州的千户苗寨为一例来谈谈。千户苗寨曾经是一个完整的保存了苗族“原始生态”文化的地方,然而,随着现代化经济发展,旅游业也在各个景区发展起来了,以至于景区逐渐商业化,失去了原有的自然味道了。去过一次的游客们怨声载道,“以后不会再来,也不会再推荐家人朋友们再来游玩了。”



此外,原本应该值得游客一看的歌舞表演《美丽西江》里也插播了各种各样的广告,门票130元,却会让人觉得是进来看广告的,真的实在太商业化了。据以上种种,还会有人去千户苗寨游玩吗?你还会去那里吗?

I. 从贵阳到凯里西江千户苗寨自助游怎么走

行程:1、早上从贵阳乘9点44的火车到凯里,从贵阳到凯里的火车有很多(7:12分开始上午基本每小时两趟,具体请打12580或114咨询),大家最好坐早上的火车,这样中午就可以到达凯里了,无论快车还是慢车车程大多2个半小时至3小时之间,车费慢车14元快车29元; 2、中午12点到达凯里火车站后,门口直接可以乘1路公交车到凯里客车站下,车票1元;凯里火车站和客车站附近有很多的粉店,价格都不是很贵,一碗牛肉粉5元左右; 3、到达凯里客车站后,可乘坐直接到达西江千户苗寨的小巴,车票是25元,车程不到1小时,如果下午太晚的话就没车到千户苗寨了(不要超过16:30分),如果人多的话可以打的,车程40公里左右,的士费110~120元左右(油价上涨了); 4、下午3点到达千户苗寨(山下北门)后,门票是100元,学生票20元,大家可以用门票去参观寨子内的博物馆,除此之外其他地方都用不到门票; 5、进入千户苗寨后,大家先解决住宿,虽然在里面有很多住宿,但是人多的时候还是比较难找,住山上、山下差不多(山上的赏景楼—夜景楼还不错,只是要提前预定),晚上可以出去观赏千户苗寨的风光。千户苗寨的房子都是竹楼(多是木质后做成的,不隔音),一走动的话,响声很大,但晚上大家都休息后还是比较安静的,住宿大概是单间50,标间70(最多也不超过100,很多临街面的客栈都有网络的。便宜的一般是公用卫生间,也没有电视),一般楼中间还有休闲喝茶打牌的地方(似乎是苗家住宅的风格); 6、千户苗寨最著名的小吃就是糍粑,很糯,而且你可以自己体验一下打糍粑的乐趣,小吃几乎都是3元钱一份;正餐有排骨火锅、羊肉、狗肉、农家鸡、米豆腐、野菜、花生米等,也不贵,蛮好吃的,提醒大家点菜的时候注意,他们每份的量都很多,建议大家吃完再点;建议找靠近河边的一些农家乐(住宿+吃饭),晚餐一般都有苗寨女子唱歌跳舞劝酒(酒量小的千万别去,男女都得喝。这种地方有气氛但是菜品种不多,多半被团队包住吃光了,散客两三个人能否欣赏到歌舞还不一定);千户苗寨里的东西不像其他旅游景点很贵,它的矿泉水那些也是1.5,大家不用为了节约钱在外面买,而且千户苗寨的人都很热情淳朴,不会说你是外地人就压榨你; 7、千户苗寨时常都会有些活动(每周六应该有两场在歌舞场表演,会拉人去临时扮演新郎),运气好的话进门就会有迎接仪式,千户苗寨的同胞会身着苗服在门口迎接你,给你喝他们自制的米酒,并在你脸上印上一个小标记,在广场上还有跳舞、斗鸡等活动;但是最美的还是千户苗寨的夜景,简直是美不胜收,从没见过这么美夜景,晚上看夜景顺着大路走到山顶,可以坐车也可以走路,坐车5元,走路的话大概10分钟,我建议大家走路,可以一路欣赏,你会发现每走一步有一个惊喜,直到你走到山顶看完所有的全景; 8、第二天或第三天早上,吃碗牛肉粉,就可以到千户苗寨车站出发了,整个苗寨疾走也就10分钟穿完了,小巴是上车买票,约1小时一趟到凯里,还有到黄果树、昆明等地的大巴。汽车是从山顶南门开出的(也就是跟进门时不一样,自驾游应该从此入口进入,山路湾多陡急,开车小心)。 10、到凯里坐火车回去,火车站买票人特多,售票窗口只开几个,要点时间才能买到,加上凯里到贵阳的火车经常晚点,所以大家安排时间要计算下。

J. 花鼓舞的特色舞蹈

彝语称“热波比”,流传于楚雄彝族自治州南部山区的双柏县和峨山彝族自治区的新平一带,是一种表演性的舞蹈,一般由村子里的花鼓班子表演。在双柏县,每逢年节和办丧事时,就请花鼓班子来跳。他们说,人在世上活着高高兴兴,死后也要高高兴兴,所以办丧事要跳花鼓,相反办喜事是不能跳的。
云南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平甸乡磨皮大寨的花鼓舞,再现了磨盘山彝族祖先的征战和与敌人格斗、厮杀的壮烈场面,用武打的舞蹈动作和风格独具、古色古香的彝族展现出磨皮花鼓的独创与的魅力,歌颂了彝家祖先为了保护家乡、热爱和平、勇猛杀敌的大无畏的民族精神。
据矣瑞华主编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云南省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资料卷》记载:“花鼓舞必须要有15人以上方能进行。表演时男性持兵器舞蹈,所用兵器有大刀、双刀、二节棍、枪、三尖叉戟、钩镰、所有兵器上都扎有红绿布条。女性腰系红绸、身背花鼓、手执鼓棒、白毛巾,由1名左手持1根捆扎有白鹇翎、适合雉鸡尾的,右手执白毛巾的男子领舞表演。整个舞蹈用事先规定的哨子声音的长短、次数的多少指挥变换场面。据说过去是用牛角号指挥,现在已失传不用。
花鼓舞前先用锣鼓作为前奏,烘托气氛,激发热情,振奋人心,继而哨声频频,喝声阵阵。兵器队右手持兵器在前,花鼓队右手击鼓,左手甩毛巾随后,在持大刀者的带领下围圆场用颠跑步走卷菜心队形,每走1遍兵器队就将手中所持的兵器换1次手,走若干遍后在打击乐队前分开:打击乐队居中、兵器队站右、花鼓队站左,摆成八字状。
其次,花鼓队击鼓挥毛巾原地颠跳,兵器队以舞大刀者为首,单独依次出列用手中的兵器在队列前表演。第1个出去表演,第2个即移动补充前1个的位置、右手执兵器原地颠跳,保持队形不变。待所有持兵器者单独表演完毕,紧接着由执大刀者与执双刀者互相对打,然后退归队伍末位,执双刀者又与下1个队员对打,以此循环类推。以上无论单独出列还是两人对打表演,一般只需轮流转团1遍即可。
再次,兵器队原地颠跳,花鼓队由领舞者带头围小圆圈逆时针方向边转边舞,待花鼓队表演数遍套路后;兵器队又插入花鼓队的舞圈之中而形成1个大圆圈再逆时针方向舞蹈,到高潮时整个表演一下结束。
花鼓队与兵器队表演时,脚上的动作基本相同,多数用颠跑步或右脚吸起前蹬2至4下。手上的功夫却各有所异,花鼓队领舞者(男性)双手分别执彩棍和白毛巾用大臂挥舞,妇女用小臂带动双手击鼓,同时甩动毛巾,动作整齐刚劲、清新活拨。兵器队则根据各自所执兵器而动作,同时脚、腰、头等部位大幅度摇摆晃动,动作干净利索,气势磅礴。总之整个表演比较认真严肃、节奏铿锵、舞姿优美、动作豪放,充分体现了彝族人民勇敢强悍、耿直爽朗的性格和气质。
花鼓舞自始至终用打击乐器大鼓、腰鼓、锣、铭、大钹、小镲伴奏。伴奏者在场边站成横队,队形及位置一般固定不变。要求伴奏声音清晰响亮,拍子均匀,速度的快、根据表演者的情绪、兴致而定,但多数庄重平稳,极少出现乱套现象。
据磨皮大寨的老艺人易正和、李开福介绍说“听老人讲,磨皮花鼓在120多年前就有了,流传到今天己有好几代人......为什么这朵彝族之花能永不凋零呢?因为它所表达的主题是彝家祖先热爱家乡、团结一致、勇猛杀敌的民族意志,它风格独具、内容健康、向上而极富有感染魅力,为大家所喜闻乐见。
特点
彝族花鼓舞由打击乐伴奏,乐器有大小钹、大小镲、大小锣。
花鼓呈椭圆形,一尺二寸长,红色鼓身,用绸带系鼓,斜挂于右肩。
花鼓的表演形式,是由一位师傅手持木制龙头,龙头上插有野鸡羽毛,并用红绸扎成绣球系在上面,作为指挥。另由四人背鼓,鼓横挂在腰的左侧,左手拿白毛巾,右手持槌打鼓。打鼓动作有一定程序,每套动作都有头步和收步,动作先后顺序及图形变化均有严格规定,由持龙头的师傅用手中道具指挥。
花鼓舞的风格矫健有力、开朗豪放、开奏鲜明。舞蹈在重拍时向上弹跳,一拍击鼓一下。动作特点是小腿灵活,有不少高难度技巧,如小腿在空中划圈等。
在表演花鼓舞时,因整个舞蹈都在弹跳中进行,舞者体力消耗大,故分段表演,每跳一段舞蹈先唱一段花鼓词。曲调分为玩场歌和送丧歌两种。
新平县的花鼓舞只保留在前进乡的磨皮大寨,故又称为“磨皮花鼓”。“磨皮花鼓”来源于庆贺战争的胜利,表演时至少要有十一人,手持雉翎的指挥者一人,耍大刀、二节棒、水火棍、三叉戟、双刀、双钩镰的各一人,腰系花鼓的四人。舞蹈充满战斗气氛,逐一持兵器表演武艺,在队形变化上也依照战士出征的排列,如跋山涉水、摆陈设仗、短兵格斗、凯旋而归等九段。舞蹈动作豪迈粗犷,古朴大方,场面颇为壮观。
艺术内涵
彝族花鼓舞在舞种中表现形式比较独特,并具有较高的艺术性、观赏性和文化性,民族特色浓郁,风格突出。是彝族文化中具有较好代表性的舞种。彝族传统的花鼓舞使用的表演道具一般为一龙头、四筒腰鼓、一面锣、一副大锣、一副小镲以及鼓锤和毛巾。表演时,伴奏者(一般3人)手持锣、钹、镲在场边站成横队,队形及位置一般不固定。他们在场外敲打伴奏,不参与舞蹈。其他五个“舞蹈”队员,则站在场中间,有一名叫“龙头”的师傅持龙头(也称菁鸡尾)领舞(菁鸡尾事实由一根木棒,在顶端雕上龙头,插上菁鸡尾巴,扎上各色彩带进行装饰,有的还在彩带上缀有几面小圆镜。)掌龙头者是鼓队的指挥,舞蹈场面及动作由“龙头”示意而变换。掌龙头者常左手持龙头,右手握毛巾,双手上下交替舞动,有时左手握龙头颈部做支点,右手握龙头尾部对着左侧上下舞动,很多时候是双手握住龙头尾部对着左侧上下舞动,很多时候是双手握住龙头中部,在身体两侧绕八字花。其他四人每人用红布系一花鼓于右肩垂至左腰际,胸前缀一面小圆镜,左手甩动一条毛巾,右手拿鼓槌敲,合着鼓钹身边敲边舞。从花鼓舞使用的道具和表演形式中,我们不难发现彝族人民特有的文化艺术特征和传统文化内涵。就拿“龙头”上刻有的龙头和插上的菁鸡毛以及每一位鼓手胸前及龙头上缀有的小圆镜来说,表面看来是一种装饰,是彝族人民热爱自然、热爱美、追求美的表现。然而,这一个个细微的饰物无不展现着彝族这个古老民族的文化信仰。“龙”是中华民族的化身,整个中华民族都比较崇敬“龙”。作为中华民族中的一员——彝族也毫不例外。不过,在彝族人民的传统文化中,龙具有更特殊的地位和含义。在彝族人民的观念里龙是一种神灵,是一种吉祥物,他能保佑和赐福人类,所以,彝族才会有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祭龙节。可见,在花鼓舞中领舞者手持“龙头”是有其特殊的文化内涵的。还有那小圆镜,彝族人民信仰宗教,相信鬼魂存在。在彝族人的传统观念里,明镜具有特殊作用——驱魔辟邪。据说彝族花鼓舞最初是用于祭祀和丧葬活动的,由此可见,鼓手胸前和“龙头”上缀有的小圆镜是有取特殊用意和内涵的。
整个彝族花鼓舞活动先用钹、锣,镲声作为前奏,用铿锵悦耳的伴奏乐烘托气氛,激发热情,振奋人心,继而鼓声频频,锣、钹、镲声阵阵。场上舞蹈队员们合着铿锵有力的节奏飘然起舞。舞蹈动作非常丰富,特别是脚部的动作变化万千,令人目不暇接。如:蹬、顿、甩收、跳、越;绕花、蹬转、崴脚等。再如吸脚空转、双脚纵步,空中崴脚等更是力度重、技巧高、难度大。令人叹为观止。同时腰、头等部位大幅度摇摆晃动,动作干净利落、粗矿豪放。充分体现了彝族人民特有的勇敢强悍、豪爽开朗、刚毅大方的性格和气质。
彝族花鼓舞的表现形式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歌”、“舞”结合。但与其他歌舞不同,其他歌舞是由乐器伴奏或者边唱边舞,而花鼓舞是唱一段停下来再舞,舞一段停下来再唱。唱时无伴奏,只是舞者用鼓槌在鼓边上敲着节拍。曲谱都是花灯调,唱词清晰。唱词内容是根据取表演场合即节日庆典、继嗣、丧葬等属性而定的,表演场合不同,唱词内容也就不同。当然,唱调也是有所不同的。花鼓舞的场次多数是表达舞者对邀请者的祝愿、赞美和感谢。这体现了彝族人民聪明,淳朴、善良的性格特点。如贺新房的唱词:“一进门来一见天,楚石栏杆排两边,三间正堂闪金光,堂窗天井四角方,五星高照大红帖,鲁班师傅来瞟梁,漆工画匠画彩图,八字粉墙加牌坊,里镶九面金银瓦,外加十道格子窗。”歌词整齐、顺口易记,生动感人。
所获荣誉
1953年,磨皮花鼓队代表新平的彝族歌舞到昆明参加演出,荣获红旗1面,并邀请他们上北京参与全国的民族民间歌舞汇演;1980年,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成立时,在盛大的演出中第I次上了电视,受到县委副书记方有接见,他说“你们的花鼓舞很有特色,演出很成功,县上要给予你们扶持......”;1982年,由易学昌带队,到玉溪灯光球场参加全区的民族民间文艺调演,为新平县争得了荣誉;1988年,县体委、县文化局、县民委3个部门各补助300元,增添了部分道具后,参加了玉溪地区少数民族运动会,到元江比赛,获3等奖,奖镜框I块,奖金270元;1990年,参与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成立10周年汇演获得奖金300元,且上了电视;1995年,到峨山县参加3县主办的神奇哀牢音乐会演出,县庆15周年和国庆50周年到县上汇演,也上了电视。 花鼓舞是玉溪市峨山彝族自治县流传最广和最主要的一种民间舞蹈,清末就在县内广泛传播,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花鼓舞过去主要是丧葬时跳的一种祭祀性歌舞,以歌为主,舞蹈为辅,后逐渐演变为以舞为主、歌为辅,成为逢年过节、拜年贺喜、联欢、开新街、庆典、丧事等活动场合必不可少的舞蹈。
整个舞蹈主要靠脚的动作和步法的变化来完成。彝族的“跳乐”动作被大量吸收在花鼓舞中,曲调多以汉族的花灯调为主,有35种表演套路,结构完整,内容形式丰富多样。有急鼓与板鼓之分,急鼓刚劲有力、热情奔放,催人奋进;板鼓缓沉柔软、柔中有刚。峨山彝族花鼓舞是彝族人民在社会生活、社会心理、思想文化等方面的综合表现,融入了彝族人民对生产生活、社会自然的理解与热爱,是表达民族内心情感的一种载体和表现形式,具有较强的民族感召力和凝聚力,具有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民族精神的作用
彝族花鼓舞在峨山已成为全民性舞蹈,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全县共有花鼓队594支,7251人,主要骨干774人,以中青年为主。曾多次参加全国、省、市、县文艺活动和比赛并获多项奖励,其中《龙鼓舞》获中国第三届艺术节开幕式大型文艺表演一等奖;百人花鼓队参加首都国庆50周年大型文艺联欢晚会,以其浓郁的民族色彩和艺术特色,向世人展现了彝山灿烂的民族文化和精神风貌,获得“五好表演单位”和“组织奖”;《彝山花鼓》获第二届昆明国际民族民间鼓舞大赛铜奖。花鼓舞表演队伍中少年儿童参与较少,出现人才青黄不接的苗头,同时花鼓舞队多为自发性民间组织,长期、稳定地开展活动有很大困难。 小尧苗寨是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一个比较偏僻的村寨,但是这里的苗族舞蹈花鼓舞却是非常有名。男的吹芦笙,女的敲花鼓,互相穿梭,配上节奏不时跳跃,让人有些眼花缭乱……
花鼓舞的女式装扮很是绚丽,底色是蓝色,五彩的绣花是村民们自己动手绣制的传统图案,头上还有一个头饰——“牌帕”,算是这舞蹈的一大特色吧。每当正月,村民们就跳起这个舞蹈,庆贺节日。而在苗家人“跳花场”的时候,村民们也会走出村寨,和附近的苗族同胞一起舞蹈。老人们说,“跳花场”是他们真正融入贵州的一个渠道。
村里67岁的杨绍全老人介绍,大约在300年前,这个村寨的祖先从云南迁来,村里的三大姓是陶、邓、杨,大家都是亲戚带亲戚,朋友带朋友,先后来到这里,并且建造了一个共同的家园。过去,村里人以狩猎为生,与当时周围的村寨来往很少。恰恰是苗家的“跳花场”,让小尧人走出大山。与其他苗族同胞一样,小尧的年轻人也借“跳花场”的机会,寻找意中人,通过与邻居们“以舞开亲”,增加了沟通与交流,逐渐在乌当扎下了根。
舞蹈本是村民们自己的娱乐,但是政府的重视给了这个舞蹈一个新的发展空间。杨绍全老人是村里的文艺爱好者,有什么文艺的事情,年轻人都爱把这“老文艺”请出来。他也见证了花鼓舞这几十年发展的全过程,1986年,区里的文化工作者挖掘出这个传统舞蹈。自此,花鼓舞开始从大山里的小村子走出来,不但参加区里、市里的演出,还去北京、南京等地演出,最威风的一次还远赴新加坡一展风采。村里的小孩子们也从那时候开始更加热衷于这个舞蹈,邓开平便是那拨孩子中的佼佼者,小小年纪便在当时的舞蹈圈里有了点小名气,如今已靠自己村里的传统舞蹈走南闯北,以表演苗族舞蹈为生。
花鼓舞原本是小尧人自己的娱乐,后来成了他们与邻居交流的“工具”,如今他们更是靠着这舞蹈开始闯世界。交流的范围不同了,舞蹈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与过去相比,男舞者的服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一般都是穿着苗族的简单服饰,而现在记者看到的却是黄色的服饰,上面还有红色的装饰,这是村里人自己的创意。邓开平解释:“我们女式服装已经很漂亮了,可是男式服装必须要有这样的改变。按照我演出的经验,服装不好看,确实不够吸引人。”而杨绍全老人却还是习惯玩一些老乐器,抱起一把只剩下一条弦的琵琶,拨弄起来:“这些东西还是比较珍贵的呢,前几年还有美国人专门来照过相……”
村里有“文艺大事”的时候,老人们都会出来坐镇,可真要走出山门,老人们却也相当尊重年轻人的意见,杨绍全老人说,“年轻人把这个舞蹈变得更好看了。”
迁徙的舞蹈
小尧花鼓舞是小尧寨苗家人代代相传的传统舞蹈。小尧寨苗家人最爱跳这个被称为“绑抓哽”的花鼓舞。关于“绑抓哽”,这里的苗家人中流传着这样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
相传在远古时代,小尧苗家人的祖先在长途迁徙中跨过一条巨浪滔天的大江时,江中有位名叫阿勇的苗族青年为救同胞父老姐妹,跳入江中与恶鱼死斗,苦斗了三天三夜,杀死恶鱼,救出鱼腹中人。大家将恶鱼拖上岸,风干后取下鱼皮,砍下一节鱼尾,送给阿勇,阿勇将一小节鱼皮挂在门后,风吹过,鱼鼓鸣鸣作响。他又将鱼皮放在一棵干枯大空树上,飞鸟投石抛到鱼皮上也咚咚作响。阿勇大受启发,他砍来竹子,照鱼尾做成“哽”,就是芦笙,又拿出祭祀牛皮蒙在空树上,做成“绑抓”就是鼓。后来,每逢节日,他领头教人吹“哽”,击“绑抓”。(胡卡妮 张兴涛) 山西“花鼓舞”以运城、临汾地区为盛。如万荣县十七个乡就有十三个乡有花鼓舞队。有的镇上每条街都有一垛花鼓,因而被称为“花鼓之乡”。

阅读全文

与mp3广场舞我家在苗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爱情围墙歌词 浏览:230
道奇酷威广告背景音乐 浏览:106
比喻轻音乐之美的文字 浏览:542
小号音乐下载 浏览:578
歌曲专辑图下载地址 浏览:867
财神驾到歌曲mp3下载 浏览:734
琴歌指弹海阔天空吉他谱 浏览:355
下载mp4格式的音乐 浏览:352
电脑听音乐用什么 浏览:512
最好酷狗音乐播放器 浏览:502
信乐团队的假如简谱 浏览:243
平安酷狗音乐 浏览:760
佳人轻抚桃花mp3下载 浏览:453
infinite网易云音乐 浏览:844
岁月赵忠祥背景音乐 浏览:980
如何将电脑的歌体添加到苹果音乐 浏览:672
fade钢琴mp3 浏览:86
奔跑吧兄弟宋仲基背景音乐 浏览:806
成都彩虹小学音乐老师 浏览:496
凤凰传奇星光歌曲点评 浏览: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