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主流音乐 > 钢琴幕间曲著名的有什么

钢琴幕间曲著名的有什么

发布时间:2021-02-26 08:52:53

『壹』 马克西姆(弹钢琴的那个)是哪国人法国吗

马克西姆maksim个人档案

马克西姆

又名: Maksim Mrvica

职业: 演奏

所属地区: 克罗地亚

出生地: 克罗地亚

生日: 1975年5月3日

马克西姆受过非常严格的钢琴训练。他出生于 1975年,家

乡是在亚德里亚海岸一个名叫希贝尼克的小镇。他9岁开始

练习钢琴(第一次公开表演也是在这年),仅仅三年后,

他就 和交响乐团一起合作表演海顿(奥地利作曲家)的

“c大调钢琴协奏曲”。1990年,战争爆发,在他居住的

小镇上,每天都有上千颗 手榴弹爆炸,但是他和他的

导师玛利亚.塞克索(marija sekso)都坚决的认为应该

继续进行音乐学习。在那样危险的环境中,支持马克西

姆的就是他的钢琴。尽管当时环境如此恶劣,他还 是在

萨格勒步(南斯拉夫西北部的一个城市)获得了生涯中

第一个比赛大奖,至今他都认为那是他最重要的一个奖

项,而且“那是我演奏 生涯中最美妙的时刻。”随后

他在瓦拉基米尔.卡潘教授(vladimir krpan,意大利

著名钢琴演奏家米凯兰杰里的弟子)的教导下在萨格勒

音乐学院度过5年时光,接着又在布达佩斯著名的李斯

特音 乐学院学习。这段时间(1999年)他获得鲁宾斯

坦国际钢琴大赛头奖。2000年他定居巴黎,受业于伊格.

拉斯科(igor lazko),2001年他赢得巴黎庞拓斯钢琴

大赛首奖。

他的生涯从此转变,等他回到克罗地亚后顿时成为

了媒体关注的焦点,有数不清的电视节目和访谈等着他。

然后他录制了开头我们提 到的那张专辑《gestures》。

他在萨格勒布市拥有2000个席位的利辛斯基音乐厅

(lisinski hall)举行的演奏会景况让人叹为观止,

舞台布景包括镭射灯,干冰和巨大的电视墙,而观众人数

中有一半都低于30岁。马克西姆 说:“我总是想尝试些

与众不同的表现方法。但是这只是为了营造出一个让人

激动的气氛,等我开始弹钢琴时,镭射灯就得停下来,

我不 想有任何东西干扰我的演奏,以及听我演奏的观

众。”演奏会后半段,他关掉了所有的镭射灯,电视墙

等花哨的东西,换上正装,然后演 奏俄罗斯鬼才拉赫

曼尼诺夫的第二号钢琴协奏曲。“我可不想给那些评论

家们逮着把柄来数落我!”说到这里,他哈哈大笑。

很快他受到了克罗地亚音乐才子tonci huljic(为古典

辣妹做过很多曲子)的注意,并将他介绍给音乐制作人

/经纪人梅尔.布什(mel bush,也是陈美的经纪人),

当时梅尔已经在开始寻找一个年轻有为的钢琴家,结果

马克西姆的才华让他赞叹不已,随即签约,并由 emi古

典部制作发行新专辑——我们现在所熟悉的《piano

player》(钢琴玩家)。

专辑介绍:

《钢琴玩家》

《piano player》专辑制作完成后,公司做宣传的方向

首先选在了市场潜力巨大的远东地区。他先后在 台湾,香

港,韩国,日本等地做宣传,后来又到内地,并作为嘉宾参

加了 cctv-mtv音乐盛典。这张专辑的影响好象旋风一般可

以说选择远东地区做为宣传头站是获得了成功。现在我好好

审视一下这 张融合了现代流行因素与古典音乐为一体的跨

界专辑。第一首,就是国内古典乐迷,甚至说即便是不常古

典的人都很熟悉的“野蜂飞舞”(flight of the bumble-

bee)。此曲原作者是俄罗斯著名音乐家里姆斯基·科萨科

夫,是他的歌剧《萨尔丹沙皇的故事》中的幕间曲,音乐描

写的是王子变成了一只野蜂,不停的飞舞,追叮他所厌恶

的人。这是首欢快,节奏简练的小品。看过电影《闪亮的风

采》(shine) 的人一定记得大卫叼着烟,手指飞快的演奏

这首曲目,震惊了当时酒馆里的每个人。即便是不爱听或者

没听过古典钢琴的人,也都很容易 从这首速度飞快的小品

中一窥古典音乐的魅力。专辑中该音乐做为第一首,无疑就

是先声夺人,给听众一个良好的开头印象。改编的“野 蜂

飞舞”配上了舞曲的节奏,感觉倒也不过不失,互相没什么

坏的影响,同时由于这是一首小品,时间不长,于是第一首

曲目中还混合了 整张专辑其他精彩的部分,最后再以“野

蜂飞舞”结束,做为介绍整张专辑,提起听众的欣赏欲望,

制作方倒是动了不少脑筋。 第二首,葛利格钢琴变奏曲

(grieg: piano concerto in a minor)是挪威著名音乐家

爱德华·哈格吕普·葛利格生前唯一完成的一部协奏曲,也

是他最著名的一部作品。此曲年代久远,是葛 利格早期最

重要的一系列作品之一,完成于1868年,随后这部作品成为

了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欧洲浪漫主义运动中,最常被演奏

的 协奏曲。该曲节奏明快,旋律优美和谐,充满了幻想色

彩。专辑中的这首曲子更加舞曲化,电子键盘的开头很有经

典舞曲的氛围,这里伴 奏交响乐团,电声乐器与马克西姆

的钢琴结合的很好,由于曲目本身旋律就非常好,节奏也很

轻快,整个过程非常轻松愉快。

第三首到了该专辑的主打曲, “出埃及记”

(exos)。关于原曲最熟悉的出处自然就是同名电影配乐

了,不过电影中“出埃及记”讲的可不是摩西带领犹太人

逃出埃及法老奴役的故事,但也和犹太人有关,是讲述以

色列建国的辛酸历史。本曲其实也不是就出自这个电影,原

本就是演奏曲,加了 词就做了电影主题歌 。该曲目气势宏

大,雄壮,很有悲壮的历史感,熟悉欧美老流行经典的乐迷

肯定不陌生。要说做为本专辑主打,该作真是足够气魄,只

是 改编曲给配上了典型的hip hop节奏,本来悲壮的氛围给

弄的淡化了不少,本人并不很欣赏这种改编风格,但是单就

动听,不考虑什么别的因素,倒也合格。

第四首“克劳汀幻想曲”(claudine)是tonci huljic

创作的曲目,是一首典型的浪漫钢琴作品,听上去好象跟理

查德.克莱德曼演奏的东西相差无几,既然是“钢琴家”,

那 么除了古典,也来点甜密的情歌不算什么坏事,流行乐

迷估计会很对胃口。第五首“wonderland”(新乐园)也是

tonci huljic的作品,风格变的大气了点,不过听起来好象

还是克莱德曼在演奏。

第五首,“亨德尔的萨拉班德”

(handel'ssarabande),这是出生于德国的英籍音乐家乔

治.弗雷德里西.亨德尔的一出歌剧《萨拉班德》的主题,同

时saraban de也是古典曲种之一,是一种交际场合的舞曲

,源于波斯,十六世纪末传入法国后演变为节奏缓慢庄重的

风格。本曲听起来一般,并没 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不过

段落的安排倒是不错,节奏依然为舞曲。

第六首是俄罗斯传奇音乐家拉赫曼尼诺夫的“帕格尼尼

主题狂想曲”(rhapsody on a theme of paganini )。

这是一首非常著名的曲目,钢琴部分的难度比较大。主题

采用了意大利伟大的音乐家,历史上最著名的小提琴演奏

家尼科洛.帕格尼 尼常采用的一些习惯,其中也有莫扎特

《安魂曲》的一些旋律。这个曲子讲述了许多帕格尼尼的

传奇,比如与恶魔交易,比如他爱的女人 ,比如他在教

堂碰到的麻烦,最后全被他克服掉。音乐时而优美,时而

热情,整体的效果非常吸引人。面对如此著名的曲目,专

辑中没有 做什么大的改编,基本沿袭原曲的变化,顶多就

是配了些流行节奏,甚至可以忽略不记,正好让听众专注

于本曲目的

精彩。

接下来的“汉娜的眼睛”(hana's eyes)又是tonci

huljic的作品,制作的非常动听,曲调带点幽幽的哀怨,

女声的和声烘托出了悠远的气氛,非常适合小女生来听,

也许以后会作为 浪漫经典被时常演奏。在淡淡的悲哀中,

下面紧跟着就是萧邦著名的“c大调革命练习曲”chopin's

‘revolutionary’ etude in c minor)。萧邦创作的一

系列练习曲都非常出色,而这首“革命”更是个中翘楚。

1830年11月,波兰爆发了震惊世界的华沙革 命,远在他乡

的萧邦因为不能回国一起与祖国人民战斗而感到激愤,十

个月后革命被沙俄军队血腥镇压,更使萧邦感到义愤填膺,

同时又 对自己不能出力而感到悔恨万分,于是他把全部的

感情都溶入了这首练习曲中。整个曲目都始终贯穿着愤怒

激越与悲痛欲绝的气氛,气势 逼人,由于作品的风格非

常强烈,所以改编也不大,除了鸡肋般的加上了舞曲节奏

的鼓点,主要的风格体现还都是在钢琴上面。这也是古典

作品的一大特色,尽管有时候很好与流行元素配合,但是

独特的个性依然无法被流行元素所掩盖。 下面两首又是

tonci huljic的作品。先是“古巴”(cubana),前一首

曲目的激情依然继续了下来,不过风格换成了拉丁派的热

情,原创曲目就 能更多的考虑和其他元素的配合,就不会

显得多余或者不合拍,幸好整张专辑除了“野蜂飞舞”我

认为编排的有点失败以外,其他都没出 现过头重脚轻的情

况。然后是“克罗地亚狂想曲”(croatian rhapsody),

是一首很有点气势的作品,tonci huljic做这种流行味道浓厚的曲目很拿手。

接下来的“男爵夫人之舞”(dance of the baroness)

则是出自另一位克罗地亚钢琴家弗拉诺.帕拉奇(frano

parac)之手,生于1948年,拿过很多奖项,78年起在萨格

勒布音乐学院带课。本人非常喜欢这首曲子,这也是专辑

中唯一一首纯钢琴演奏曲目,完全没有其他配器在里面,

可以彻底的享受一下钢琴的魅力。这首曲子贯穿着华丽与

莫明的悲哀,快结尾时的一段音 调听上去好象舞者轰然

倒地一样,整个曲子不长但是结构严谨,虽然变化不多,

但是营造出的氛围非常好。作为压轴曲目,本作大概纯粹

是为了展现马克西姆的演奏技巧罢了,不过这没有影响

到曲目的优秀。

最后的“古巴,古巴”(cubana,cubana)是作为附加曲

目出现的,是专辑中“古巴”的重新混音版。以上评论牵涉

到古典曲目做了比较大量的介绍,是为了给不熟悉古典的乐

迷增加更多欣赏的乐趣,带着这些有趣的背景来重新欣赏

马 克西姆的演奏,一定能有更多的感触。

传播古典音乐

专辑很快就要在欧洲地区上市,随后也肯定会往美国发

展。整张专辑中其实包容了很多流行风格,目的就是能达到

“跨界”的效果。当问到马克西姆对这张专辑的期望时,我

们以他的回答作为本文的结束:“首先这没有关于钱的问

题,我开古典演奏会以及巡演挣到的钱已经足够多了。这张

专辑所力图表现的就是关于突破与实验的问题。我总 是想

尝试些新的,不同的东西。我所衷心希望的就是能把古典音

乐传播给所以年龄段的,

更多的听众。这是我的梦想。”

<变奏曲>

在EMI Classics旗下发行了个人第二张作品,专辑名称为

‘变奏曲’,其中包括了古典与流行旋律的选曲,于英国

和克罗埃西亚两地、 与多位国际知名制作人与创作者共同

录制,其中包括:Youth、Tonji Huljic以及Tolga Kashif

等,且包含了这位年轻的克罗埃西亚钢琴家自己的创作,

他所创作的这首曲子,主要是以帕格尼尼的主题旋律作依

据,与其 他共同收录在这张专辑中的热门古典曲目相伴,

包括:李斯特的‘死之舞’、穆索斯基的‘展览会之画’、

以及史克里亚宾的‘升D 小调钢琴练习曲’等。

『贰』 小题琴之中的十大名曲是

1.纪念曲
德国小提琴家德尔德拉(Drolla)某日,因为访问友人,乘电车到维也纳郊区去,恰巧经过舒伯特之墓。他见了这位生前并无名气的歌曲之王之墓,油然在脑海中浮起了乐思,急于记载下来,写在电车票上。到了友人家中立即在钢琴上细心研究,完成了全曲。这首曲子追忆怀念之情尤深,大都理解为美女深情的回忆,或是幸福美好的纪念。作曲家未给予确切的说明,这就留给欣赏者来领悟吧。全曲由三部分组成,曲调鲜明简练,余音绕梁不绝。尤其是那优美柔丽的音色,也使听众引起深切的怀想。

2.圣母颂
这是一首由德国小提琴家维尔海姆(Wilhelmj)根据舒伯特同名的歌曲编成的小提琴独奏曲。在古典作品中,作曲家往往把最美好、最完善,最能给人以崇高意境的圣母形象化作庄重的乐思中,表现出自始自终的质朴高贵。曲调展现在人们面前的仿佛就是达芬奇的圣母肖像画。那曲调句句层次清楚,深邃而通畅,情感浓重,格律严谨,以虔诚和真挚深深感动人心。起始在G弦上浑厚多姿的歌唱,感人至深。当用八度双音演奏时,钢琴伴奏使用了大幅度波浪进行的琶音。在乐曲高潮中,涌现出圣洁的色彩。全曲在异常宁静中渐渐消失。

3.云雀
这是罗马尼亚作曲家旦尼库(Dinicu)独具特色的作品,在小提琴高音E弦上绝无仅有的颤音名曲。乐曲巧妙地运用了小提琴上下滑指的颤音技巧,以极为明快欢腾的旋律,简练而富于动感的钢琴伴奏,表现了山林中云雀争鸣、阳光明丽、风景如画的一幕。在小提琴E弦亮丽清悦透明的音色表现下,高超的颤音绝技一气呵成。

4.沉思
这是法国作曲家马斯涅(Massenet)为歌剧泰安司(Thais)所作的幕间曲。女主角Thais在沉沦的深渊中,渴望憧憬着清明湛蓝的天空。作为一首小提琴冥想曲,在表现深挚悠远的情思,在宁静起伏的旋律中,其典雅耐人寻味。

5.爱之喜悦
克莱斯勒(Fritz Kreisler)是二十世纪最富盛名的小提琴大师。这首小提琴曲是他最具代表性的名曲。全曲为三段式,充满喜悦欢乐浪漫的情调,极富沙龙风味。中段十分温厚亲切。本曲在运用三度双音上独具一格,把小提琴的华丽、灵秀表现得韵味深沉。

6.匈牙利狂欢节
匈牙利小提琴家、作曲家胡拜(Hubay)是二十世纪初世界最著名的小提琴大师之一,曾任布达佩斯音乐学院院长。这首小提琴曲可算他最优秀的代表作。本曲为多段式作品,既有深沉华丽的旋律,更有热烈狂欢的场景。在运用连续颤音方面,匠心独具,有着惊人辉煌的技巧和震撼人心的表现力。

7.门德尔松E小调协奏曲
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Mendelssohn)为出身名门贵族的典雅绅士。这首小提琴协奏曲是世界上登台演奏最多的协奏曲,一个多世纪以来久奏不衰。它有着高贵温柔的小调色彩,第二乐章是一副怡人的音诗音画。钢琴伴奏好似荡漾的水波。小提琴正如无歌词的船歌,弓弦之间缓缓倾注出柔丽抒情的旋律,显示出小提琴的纯洁、银色而崇高。曲调在进入复调后,其双音技巧得以充分展现,宛如两把小提琴合奏。这是小提琴协奏曲中最迷人的柔板乐章。

8.吉卜赛之歌(又名流浪者之歌)
西班牙小提琴大师萨拉萨特(Sarasate)是十九至二十世纪初世界最杰出的小提琴大师之一。他不但在小提琴技巧艺术表现上有惊人的成就,在作曲方面也居世界顶级。本曲运用吉卜赛人的音调风格写成,成为全世界小提琴爱好者最喜爱的一首名曲。乐曲起始于豪放而激动的散板音调,自由奔放,还有十分别致的技巧装饰,使之充满了激情和浪漫之感。乐曲之中段转入慢板,曲调缠绵动人、悲酸忧郁。结尾是极其精彩活泼的快板。这一突然转变把人们带进热闹欢腾的场面,流利的快弓拨弦十分引人入胜。在高潮迭起中结束全曲。

9.引子与幻想回旋曲
法国作曲家圣桑(Saint-Saens)是一位多才多艺、杰出的高产作曲家。他的每一首乐曲都新颖别致,有风格回异之感。这首回旋曲曲调节奏十分别致而富于弹性。引子部分是带有忧伤冥想的行板,进而音调像飘落的枫叶在天空中浮动,很有沙龙式的味道。中段的西班牙舞灵活流畅、妩媚动人,接着是豪华的琶音,之后是大段飞速奔驰的快弓乐段,使乐曲越往后越精彩、动人。在音乐上色彩缤纷、争奇斗艳,是最能体现小提琴技巧性的作品之一。

10. 《g小调小提琴奏鸣曲》( 魔鬼的颤音奏鸣曲)
意大利小提琴大师塔尔蒂尼(Tartini)是十八世纪最杰出的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这首奏鸣曲正是小提琴历史上古典的顶峰之作。《魔鬼的颤音》奏鸣曲(1713年)是使他的名声流传至今的不朽之作。据说塔尔蒂尼在睡梦中遇见了魔鬼,魔鬼传授给他奇怪的演奏方法,于是他才写成了这首乐曲。关于这首乐曲,法国著名的天文学家拉兰德在他的一篇《一个法国人在意大利的旅行》的文章中,以塔尔蒂尼本人的口述方式这样写道:“1713年的一天晚上,我梦见跟魔鬼签了一份合同。那个魔鬼答应当我的仆人,一切都按照我的意愿来办。就是说,不论我想到什么,他都要事先为我准备好,每件事都进行得很顺利……后来在我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为什么不把我的小提琴也交给那个魔鬼,看看他是不是一位音乐家,也能拉出点无论如何什么样的好听的音乐来呢?可是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他演奏得非常动人。那首美妙的奏鸣曲简直超出了人类的想象,包含一种至高无上的情调和意趣,使我永远依恋人世间的幸福,而忘记去寻找天堂。我陶醉、惊叹、心花怒放、欣喜若狂,兴奋得气都喘不过来了。这时候,我惊醒了,马上拿起小提琴,想追捕梦中的音乐,但是没能如愿。我继续冥思苦想着梦中的旋律和音乐的提示。这天晚上,终于写出了我认为是我一生中最好的作品,并给它起了个曲名,叫《g小调小提琴奏鸣曲》(魔鬼的颤音)。但是,我还是认为它比我在梦中听到的那支曲子差得很远很远。如果能让我再一次听到那奇妙的音乐,即使就一次,我也宁愿砸碎我的小提琴,并永远放弃音乐。”于是,《魔鬼的颤音》诞生了。后来,作品以其非凡的魔力征服了听众。它好似作曲家在梦中与魔鬼对话。它的抒情与庄重深沉在曲调中由难度极高的双弦颤音体现出来。那雄浑的气势和独到的旋律使魔鬼的颤音给人间留下了绝响。几个世纪过去了,再也没有哪位小提琴家做过同样的梦,记下那样惊世的曲调。

『叁』 钢琴 马克西姆

将古典与现代流行风格融合在一起而获得成功的艺人,我记忆里第一个冒出的的人就是陈美,不仅是她的曲目,她还将电子小提琴这个概念第一次送到我的脑海里。尽管很多古典发烧友对此嗤之以鼻,但是陈美在流行乐界获得的成功,以及带动古典音乐回归的功劳都是毋庸置疑的。随后又有一组“古典辣妹”出现,再次把小提琴的魅力展现给了流行音乐爱好者们。到了马克西姆(全名Maksim Mrvica),古典钢琴又一次和流行音乐嫁接在一起。

说到流行钢琴,很多人印象里第一个念头就是理查德.克莱德曼,他以浪漫钢琴王子的形象辉煌多年,然而他的钢琴技艺其实并非多么高明,事实是,正因为其钢琴技艺上的局限才使他走上了流行钢琴演奏者的道路——当然他是成功的。那么马克西姆呢?他绝对不是理查德.克莱德曼的翻版,如果要在乐界找一个相似的人,我选择肯尼基。

肯尼基是个有着非常高超的萨克斯演奏技巧,但是却致力于创作演奏流行乐曲的音乐家。即便如此,他演奏的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中,四处都暗藏着高深的演奏功力,他的现场表演更容易让人明白这点。马克西姆在钢琴上的造诣也许不如肯尼基之于萨克斯,但是他的技巧已经足够称的上为优秀的钢琴家——而不是退而求其次的浪漫钢琴王子。

从他的外表看,大概没人会相信这是一个古典钢琴演奏者,身高近2米,有着典型东欧男人魅力的俊秀脸旁,染发,一身休闲劲装,加上耳环项链,瞧上去倒象个偶像流行男歌手。但是他弹钢琴前要冥想很长时间,然后坐在钢琴前如行云流水般敲击琴键,直到这时,人们才能把对他的外观印象抛诸脑后——钢琴前的马克西姆是一个才华横溢的演奏家。

他……

来自克罗地亚的明星

当马克西姆出版了一张演奏克罗地亚当代古典钢琴曲目的专辑时,他并没料到以后的成功。他当时认为这张专辑大概只能卖上几张就呆在货架等着积满灰尘,就象其他不成功的专辑一样。结果是,这张CD成为了克罗地亚历史上卖的最畅销的古典音乐专辑之一,并让他获得四项Porin音乐奖(克罗地亚自己的格莱美),其中包括最佳古典专辑奖项。同时他也被邀请到颁奖典礼上表演——这是个很难得的荣耀,因为古典音乐家一般是不会被邀请到现场表演的,也许这该归功于他演奏的那首充满情感的“男爵夫人之舞”(The Dance of the Baroness)。

成功的原因是什么?马克西姆认为是他演奏时的热情,以及将古典音乐融合新的元素感染了年轻的乐迷。他穿着很时尚的,好象被切过好几刀的无袖衫,他既在正式的剧院演出,也在布置了大屏幕,打着激光灯的舞台弹奏。最重要的是,他坚信音乐本身的力量能够震撼到每个人。这个信念支持着他还默默无名时,在克罗地亚一个小镇上张贴自己演奏会的海报;这个信念支持着他当克罗地亚战争爆发,却依然在学校地下室练习钢琴——直到这个信念支持着他获得了如此的成功。

马克西姆受过非常严格的钢琴训练。他出生于1975年,家乡是在亚德里亚海岸一个名叫希贝尼克的小镇。他9岁开始练习钢琴(第一次公开表演也是在这年),仅仅三年后,他就和交响乐团一起合作表演海顿(奥地利作曲家)的“C大调钢琴协奏曲”。1990年,战争爆发,在他居住的小镇上,每天都有上千颗手榴弹爆炸,但是他和他的导师玛利亚.塞克索(Marija Sekso)都坚决的认为应该继续进行音乐学习。在那样危险的环境中,支持马克西姆的就是他的钢琴。尽管当时环境如此恶劣,他还是在萨格勒步(南斯拉夫西北部的一个城市)获得了生涯中第一个比赛大奖,至今他都认为那是他最重要的一个奖项,而且“那是我演奏生涯中最美妙的时刻。”

随后他在瓦拉基米尔.卡潘教授(Vladimir Krpan,意大利著名钢琴演奏家米凯兰杰里的弟子)的教导下在萨格勒步音乐学院度过5年时光,接着又在布达佩斯著名的李斯特音乐学院学习。这段时间(1999年)他获得鲁宾斯坦国际钢琴大赛头奖。2000年他定居巴黎,受业于伊格.拉斯科(Igor Lazko),2001年他赢得巴黎庞拓斯钢琴大赛首奖。

他的生涯从此转变,等他回到克罗地亚后顿时成为了媒体关注的焦点,有数不清的电视节目和访谈等着他。然后他录制了开头我们提到的那张专辑《Gestures》。他在萨格勒布市拥有2000个席位的利辛斯基音乐厅(Lisinski Hall)举行的演奏会景况让人叹为观止,舞台布景包括镭射灯,干冰和巨大的电视墙,而观众人数中有一半都低于30岁。马克西姆说:“我总是想尝试些与众不同的表现方法。但是这只是为了营造出一个让人激动的气氛,等我开始弹钢琴时,镭射灯就得停下来,我不想有任何东西干扰我的演奏,以及听我演奏的观众。”演奏会后半段,他关掉了所有的镭射灯,电视墙等花哨的东西,换上正装,然后演奏俄罗斯鬼才拉赫曼尼诺夫的第二号钢琴协奏曲。“我可不想给那些评论家们逮着把柄来数落我!”说到这里,他哈哈大笑。

很快他受到了克罗地亚音乐才子Tonci Huljic(为古典辣妹做过很多曲子)的注意,并将他介绍给音乐制作人/经纪人梅尔.布什(Mel Bush,也是陈美的经纪人),当时梅尔已经在开始寻找一个年轻有为的钢琴家,结果马克西姆的才华让他赞叹不已,随即签约,并由EMI古典部制作发行新专辑——我们现在所熟悉的《Piano Player》(钢琴玩家)。

《钢琴玩家》

《Piano Player》专辑制作完成后,公司做宣传的方向首先选在了市场潜力巨大的远东地区。他先后在台湾,香港,韩国,日本等地做宣传,后来又到内地,并作为嘉宾参加了CCTV-MTV音乐盛典。这张专辑的影响好象旋风一般,可以说选择远东地区做为宣传头站是获得了成功。现在我们好好审视一下这张融合了现代流行因素与古典音乐为一体的跨界专辑。

第一首,就是国内古典乐迷,甚至说即便是不常听古典的人都很熟悉的“野蜂飞舞”(Flight of the Bumble-Bee)。此曲原作者是俄罗斯著名音乐家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是他的歌剧《萨尔丹沙皇的故事》中的幕间曲,音乐描写的是王子变成了一只野蜂,不停的飞舞,追叮他所厌恶的人。这是首欢快,节奏简练的小品。看过电影《闪亮的风采》(Shine)的人一定记得大卫叼着烟,手指飞快的演奏这首曲目,震惊了当时酒馆里的每个人。即便是不爱听或者没听过古典钢琴的人,也都很容易从这首速度飞快的小品中一窥古典音乐的魅力。专辑中该音乐做为第一首,无疑就是先声夺人,给听众一个良好的开头印象。改编的“野蜂飞舞”配上了舞曲的节奏,感觉倒也不过不失,互相没什么坏的影响,同时由于这是一首小品,时间不长,于是第一首曲目中还混合了整张专辑其他精彩的部分,最后再以“野蜂飞舞”结束,做为介绍整张专辑,提起听众的欣赏欲望,制作方倒是动了不少脑筋。

第二首,葛利格钢琴变奏曲(Grieg: Piano Concerto In A minor)是挪威著名音乐家爱德华·哈格吕普·葛利格生前唯一完成的一部协奏曲,也是他最著名的一部作品。此曲年代久远,是葛利格早期最重要的一系列作品之一,完成于1868年,随后这部作品成为了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欧洲浪漫主义运动中,最常被演奏的协奏曲。该曲节奏明快,旋律优美和谐,充满了幻想色彩。专辑中的这首曲子更加舞曲化,电子键盘的开头很有经典舞曲的氛围,这里伴奏交响乐团,电声乐器与马克西姆的钢琴结合的很好,由于曲目本身旋律就非常好,节奏也很轻快,整个过程非常轻松愉快。

第三首到了该专辑的主打曲,“出埃及记”(Exos)。关于原曲最熟悉的出处自然就是同名电影配乐了,不过电影中“出埃及记”讲的可不是摩西带领犹太人逃出埃及法老奴役的故事,但也和犹太人有关,是讲述以色列建国的辛酸历史。本曲其实也不是就出自这个电影,原本就是演奏曲,加了词就做了电影主题歌。该曲目气势宏大,雄壮,很有悲壮的历史感,熟悉欧美老流行经典的乐迷肯定不陌生。要说做为本专辑主打,该作真是足够气魄,只是改编曲给配上了典型的Hip Hop节奏,本来悲壮的氛围给弄的淡化了不少,本人并不很欣赏这种改编风格,但是单就动听,不考虑什么别的因素,倒也合格。

第四首“克劳汀幻想曲”(Claudine)是Tonci Huljic创作的曲目,是一首典型的浪漫钢琴作品,听上去好象跟理查德.克莱德曼演奏的东西相差无几,既然是“钢琴玩家”,那么除了古典,也来点甜密的情歌不算什么坏事,流行乐迷估计会很对胃口。第五首“Wonderland”(新乐园)也是Tonci Huljic的作品,风格变的大气了点,不过听起来好象还是克莱德曼在演奏。

第五首,“亨德尔的萨拉班德”(Handel's Sarabande),这是出生于德国的英籍音乐家乔治.弗雷德里西.亨德尔的一出歌剧《萨拉班德》的主题,同时Sarabande也是古典曲种之一,是一种交际场合的舞曲,源于波斯,十六世纪末传入法国后演变为节奏缓慢庄重的风格。本曲听起来一般,并没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不过段落的安排倒是不错,节奏依然为舞曲。

第六首是俄罗斯传奇音乐家拉赫曼尼诺夫的“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Rhapsody on a Theme of Paganini )。这是一首非常著名的曲目,钢琴部分的难度比较大。主题采用了意大利伟大的音乐家,历史上最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尼科洛.帕格尼尼常采用的一些习惯,其中也有莫扎特《安魂曲》的一些旋律。这个曲子讲述了许多帕格尼尼的传奇,比如与恶魔交易,比如他爱的女人,比如他在教堂碰到的麻烦,最后全被他克服掉。音乐时而优美,时而热情,整体的效果非常吸引人。面对如此著名的曲目,专辑中没有做什么大的改编,基本沿袭原曲的变化,顶多就是配了些流行节奏,甚至可以忽略不记,正好让听众专注于本曲目的精彩。

接下来的“汉娜的眼睛”(Hana's Eyes)又是Tonci Huljic的作品,制作的非常动听,曲调带点幽幽的哀怨,女声的和声烘托出了悠远的气氛,非常适合小女生来听,也许以后会作为浪漫经典被时常演奏。

在淡淡的悲哀中,下面紧跟着就是萧邦著名的“C大调革命练习曲”(Chopin's ‘Revolutionary’ Etude in C minor)。萧邦创作的一系列练习曲都非常出色,而这首“革命”更是个中翘楚。1830年11月,波兰爆发了震惊世界的华沙革命,远在他乡的萧邦因为不能回国一起与祖国人民战斗而感到激愤,十个月后革命被沙俄军队血腥镇压,更使萧邦感到义愤填膺,同时又对自己不能出力而感到悔恨万分,于是他把全部的感情都溶入了这首练习曲中。整个曲目都始终贯穿着愤怒激越与悲痛欲绝的气氛,气势逼人,由于作品的风格非常强烈,所以改编也不大,除了鸡肋般的加上了舞曲节奏的鼓点,主要的风格体现还都是在钢琴上面。这也是古典作品的一大特色,尽管有时候很好与流行元素配合,但是独特的个性依然无法被流行元素所掩盖。

下面两首又是Tonci Huljic的作品。先是“古巴”(Cubana),前一首曲目的激情依然继续了下来,不过风格换成了拉丁派的热情,原创曲目就能更多的考虑和其他元素的配合,就不会显得多余或者不合拍,幸好整张专辑除了“野蜂飞舞”我认为编排的有点失败以外,其他都没出现过头重脚轻的情况。然后是“克罗地亚狂想曲”(Croatian Rhapsody),是一首很有点气势的作品,Tonci Huljic做这种流行味道浓厚的曲目很拿手。

接下来的“男爵夫人之舞”(Dance of the Baroness)则是出自另一位克罗地亚钢琴家弗拉诺.帕拉奇(Frano Parac)之手,生于1948年,拿过很多奖项,78年起在萨格勒布音乐学院带课。本人非常喜欢这首曲子,这也是专辑中唯一一首纯钢琴演奏曲目,完全没有其他配器在里面,可以彻底的享受一下钢琴的魅力。这首曲子贯穿着华丽与莫明的悲哀,快结尾时的一段音调听上去好象舞者轰然倒地一样,整个曲子不长但是结构严谨,虽然变化不多,但是营造出的氛围非常好。作为压轴曲目,本作大概纯粹是为了展现马克西姆的演奏技巧罢了,不过这没有影响到曲目的优秀。

最后的“古巴,古巴”(Cubana,Cubana)是作为附加曲目出现的,是专辑中“古巴”的重新混音版。

以上评论牵涉到古典曲目做了比较大量的介绍,是为了给不熟悉古典的乐迷增加更多欣赏的乐趣,带着这些有趣的背景来重新欣赏马克西姆的演奏,一定能有更多的感触。

传播古典音乐

专辑很快就要在欧洲地区上市,随后也肯定会往美国发展。整张专辑中其实包容了很多流行风格,目的就是能达到“跨界”的效果。当问到马克西姆对这张专辑的期望时,我们以他的回答作为本文的结束:

“首先这没有关于钱的问题,我开古典演奏会以及巡演挣到的钱已经足够多了。这张专辑所力图表现的就是关于突破与实验的问题。我总是想尝试些新的,不同的东西。我所衷心希望的就是能把古典音乐传播给所以年龄段的,更多的听众。这是我的梦想。”

http://ent.163.com/ent_2003/editor/music/musician/030927/030927_194438.html

MP3如下:

『肆』 钢琴玩家的专辑鉴赏

第一首,就是国内古典乐迷,甚至说即便是不常听古典的人都很熟悉的“野蜂飞舞”(flight of the bumble-bee)。此曲原作者是俄罗斯著名音乐家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是他的歌剧《萨尔丹沙皇的故事》中的幕间曲,音乐描写的是王子变成了一只野蜂,不停地飞舞,追叮他所厌恶的人。这是首欢快,节奏简练的小品。看过电影《闪亮的风采》(shine) 的人一定记得大卫叼着烟,手指飞快地演奏这首曲目,震惊了当时酒馆里的每个人。即便是不爱听或者没听过古典钢琴的人,也都很容易从这首速度飞快的小品中一窥古典音乐的魅力。专辑中该音乐作为第一首,无疑就是先声夺人,给听众一个良好的开头印象。改编的“野蜂飞舞”配上了舞曲的节奏,感觉倒也不过不失,互相没什么坏的影响;同时由于这是一首小品,时间不长,于是第一首曲目中还混合了整张专辑其他精彩的部分,最后再以“野蜂飞舞”结束。为介绍整张专辑,提起听众的欣赏欲望,制作方倒是动了不少脑筋。
第二首,葛利格钢琴变奏曲(grieg: piano concerto in a minor)是挪威著名音乐家爱德华·哈格吕普·葛利格生前唯一完成的一部协奏曲,也是他最著名的一部作品。此曲年代久远,是葛利格早期最重要的一系列作品之一,完成于1868年,随后这部作品成为了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欧洲浪漫主义运动中,最常被演奏的协奏曲。该曲节奏明快,旋律优美和谐,充满了幻想色彩。专辑中的这首曲子更加舞曲化,电子键盘的开头很有经典舞曲的氛围,由交响乐团伴奏,电声乐器与马克西姆的钢琴结合得很好,由于曲目本身旋律就非常好,节奏也很轻快,整个过程非常轻松愉快。
第三首到了该专辑的主打曲,《出埃及记》(《exos》)关于原曲最熟悉的出处自然就是同名电影配乐了,不过电影中“出埃及记”讲的可不是摩西带领犹太人逃出埃及法老奴役的故事,但也和犹太人有关,是讲述以色列建国的辛酸历史。本曲其实也不是出自这个电影,原本就是演奏曲,加上词就做了电影主题歌。该曲目气势宏大,雄壮,很有悲壮的历史感,熟悉欧美老流行经典的乐迷肯定不陌生。要说做为本专辑主打,该作真是足够气魄,只是改编曲给配上了典型的hip-hop节奏,本来悲壮的氛围给弄得淡化了不少。
第四首《克劳汀幻想曲》(claudine)是tonci huljic创作的曲目,是一首典型的浪漫钢琴作品,听上去好像跟理查德·克莱德曼演奏的相差无几。既然是“钢琴家”,那么除了古典乐,也来点甜蜜的情歌不算什么坏事,流行乐迷估计会很对胃口。
第五首《wonderland》(新乐园)也是tonci huljic的作品,风格变得大气了点,不过听起来好像还是克莱德曼在演奏。
第六首《亨德尔的萨拉班德》(handel'ssarabande),这是出生于德国的英籍音乐家乔治·弗雷德里西.亨德尔的一出歌剧《萨拉班德》的主题,同时saraban de也是古典曲种之一,是一种交际场合的舞曲,源于波斯,十六世纪末传入法国后演变为节奏缓慢庄重的风格。本曲听起来一般,并没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不过段落的安排倒是不错,节奏依然为舞曲。
第七首是俄罗斯传奇音乐家拉赫曼尼诺夫的“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rhapsody on a theme of paganini )。这是一首非常著名的曲目,钢琴部分的难度比较大。主题采用了意大利伟大的音乐家、历史上最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尼科洛·帕格尼常采用的一些习惯,其中也有莫扎特《安魂曲》的一些旋律。这个曲子讲述了许多帕格尼尼的传奇,比如与恶魔交易,比如他爱的女人 ,比如他在教堂碰到的麻烦,最后全被他克服掉。音乐时而优美,时而热情,整体的效果非常吸引人。面对如此著名的曲目,专辑中没有做什么大的改编,基本沿袭原曲的变化,顶多就是配了些流行节奏,甚至可以忽略不记,正好让听众专注于本曲目的精彩。
第八首《汉娜之眼》(hana's eyes)又是tonci huljic的作品,制作得非常动听,曲调带点幽幽的哀怨,女声的和声烘托出了悠远的气氛,非常适合小女生来听,也许以后会作为浪漫经典被时常演奏。
在淡淡的悲哀中,下面紧跟着就是肖邦著名的《c小调革命进行曲》(chopin's‘revolutionary’ etude in c minor)。肖邦创作的一系列进行曲都非常出色,而这首“革命”更是个中翘楚。1830年11月,波兰爆发了震惊世界的华沙革命,远在他乡的萧邦因为不能回国一起与祖国人民战斗而感到激愤,十个月后革命被沙俄军队血腥镇压,更使肖邦感到义愤填膺,同时又对自己不能出力而感到悔恨万分,于是他把全部的感情都融入了这首练习曲中。整个曲目都始终贯穿着愤怒激越与悲痛欲绝的气氛,气势逼人,由于作品的风格非常强烈,所以改编也不大,除了加上了舞曲节奏的鼓点,主要的风格体现还都是在钢琴上面。这也是古典作品的一大特色,尽管有时候很好与流行元素配合,但是独特的个性依然无法被流行元素所掩盖。
下面两首又是tonci huljic的作品。先是《古巴》(cubana),前一首曲目的激情依然继续了下来,不过风格换成了拉丁派的热情,原创曲目就能更多地考虑和其他元素的配合,就不会显得多余或者不合拍。
然后是《克罗地亚狂想曲》(croatian rhapsody),是一首很有点气势的作品,tonci huljic做这种流行味道浓厚的曲目很拿手。背景是饱受战争创伤的克罗地亚,想想灰烬中的残垣断壁,夕阳倒映在泪和血中,用明快的节奏描绘着悲惨的画面。乐曲建构在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和弦的三音主题上:在战火摧残后的断垣残壁中,开着一朵小白花、说不出名字的小白花,在风里微微地摇曳,它看着人们来来去去,看着战车,坦克威胁着要摧毁它的根与土,也看着鸟儿偶尔慌张驻足,想在人烟散尽的石缝中找寻一点面包屑……只有夜晚来时,它才看得到平静,在这块紧邻着亚得里亚海的土地上,这些年星光特别璀璨,想是霓虹、车水马龙已散去的缘故。这样的夜里,当然有一点点的悲伤,却是清静比悲伤多。曲子和弦美到了极至,每每用钢琴诠释时,心中总会泛起许许伤感或无奈。
接下来的《男爵夫人之舞》(dance of the baroness)则是出自另一位克罗地亚钢琴家弗拉诺·帕拉奇(frano parac,生于1948年,拿过很多奖项,1978年起在萨格勒布音乐学院任教)之手。这是专辑中唯一一首纯钢琴演奏曲目,里面完全没有其他配器,可以彻底地享受一下钢琴的魅力。这首曲子贯穿着华丽与莫名的悲哀,快结尾时的一段音调听上去好像舞者轰然倒地一样,整个曲子不长但是结构严谨,虽然变化不多,但是营造出的氛围非常好。作为压轴曲目,本作大概纯粹是为了展现马克西姆的演奏技巧,不过这没有影响到曲目的优秀。 最后的《古巴,古巴》(cubana,cubana)是作为附加曲目出现的,是专辑中《古巴》的重新混音版。
以上评论牵涉到古典曲目做了比较大量的介绍,是为了给不熟悉古典的乐迷增加更多欣赏的乐趣,带着这些有趣的背景来重新欣赏马克西姆的演奏,一定能有更多的感触。传播古典音乐专辑很快就要在欧洲地区上市,随后也肯定会往美国发展。整张专辑中其实包容了很多流行风格,目的就是能达到“跨界”的效果。当问到马克西姆对这张专辑的期望时,他说:“首先这没有关于钱的问题,我开古典演奏会以及巡演挣到的钱已经足够多了。这张专辑所力图表现的就是关于突破与实验的问题。我总是想尝试些新的, 不同的东西。我所衷心希望的就是能把古典音乐传播给所有年龄段的,更多的听众。这是我的梦想。”

『伍』 古典钢琴的音乐术语

中世纪时期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钢琴协奏曲第一号属于这一时期

『陆』 《间奏曲》选自下面哪一部歌剧

间奏曲(Intermezzo),一种音乐型态,原指16、17世纪在意大利正歌剧的两幕之间演出的轻松愉快的喜版剧表演,后发展为权意大利趣歌剧。历史上第 1部意大利趣歌剧《女仆夫人》(G.B.佩尔戈莱西作曲),原是他的正歌剧《傲慢的囚徒》中的幕间剧。后来“间奏曲”一词成为歌剧或其他戏剧中器乐插曲的专用语,如P.马斯卡尼的独幕歌剧《乡村骑士》中的间奏曲。R.舒曼和J.勃拉姆斯的间奏曲,则是独立的钢琴特性曲,意味着是在写大作品之间随兴写成的小作品。
18世纪时发展于意大利地区,出现于喜歌剧幕与幕之间、大型器乐曲作品乐章与乐章之间,乐曲较短。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歌剧间奏剧,发展于18世纪;一种是器乐曲间奏剧,发展于19世纪,音乐曲态多为变奏曲。有同名动画、电影。

『柒』 世界十大名曲是什么说全一些~我是自学电子琴的~

1.纪念曲
德国小提琴家德尔德拉(Drolla)某日,因为访问友人,乘电车到维也纳郊区去,恰巧经过舒伯特之墓。他见了这位生前并无名气的歌曲之王之墓,油然在脑海中浮起了乐思,急于记载下来,写在电车票上。到了友人家中立即在钢琴上细心研究,完成了全曲。这首曲子追忆怀念之情尤深,大都理解为美女深情的回忆,或是幸福美好的纪念。作曲家未给予确切的说明,这就留给欣赏者来领悟吧。全曲由三部分组成,曲调鲜明简练,余音绕梁不绝。尤其是那优美柔丽的音色,也使听众引起深切的怀想。

2.圣母颂
这是一首由德国小提琴家维尔海姆(Wilhelmj)根据舒伯特同名的歌曲编成的小提琴独奏曲。在古典作品中,作曲家往往把最美好、最完善,最能给人以崇高意境的圣母形象化作庄重的乐思中,表现出自始自终的质朴高贵。曲调展现在人们面前的仿佛就是达芬奇的圣母肖像画。那曲调句句层次清楚,深邃而通畅,情感浓重,格律严谨,以虔诚和真挚深深感动人心。起始在G弦上浑厚多姿的歌唱,感人至深。当用八度双音演奏时,钢琴伴奏使用了大幅度波浪进行的琶音。在乐曲高潮中,涌现出圣洁的色彩。全曲在异常宁静中渐渐消失。

3.云雀
这是罗马尼亚作曲家旦尼库(Dinicu)独具特色的作品,在小提琴高音E弦上绝无仅有的颤音名曲。乐曲巧妙地运用了小提琴上下滑指的颤音技巧,以极为明快欢腾的旋律,简练而富于动感的钢琴伴奏,表现了山林中云雀争鸣、阳光明丽、风景如画的一幕。在小提琴E弦亮丽清悦透明的音色表现下,高超的颤音绝技一气呵成。

4.沉思
这是法国作曲家马斯涅(Massenet)为歌剧泰安司(Thais)所作的幕间曲。女主角Thais在沉沦的深渊中,渴望憧憬着清明湛蓝的天空。作为一首小提琴冥想曲,在表现深挚悠远的情思,在宁静起伏的旋律中,其典雅耐人寻味。

5.爱之喜悦
克莱斯勒(Fritz Kreisler)是二十世纪最富盛名的小提琴大师。这首小提琴曲是他最具代表性的名曲。全曲为三段式,充满喜悦欢乐浪漫的情调,极富沙龙风味。中段十分温厚亲切。本曲在运用三度双音上独具一格,把小提琴的华丽、灵秀表现得韵味深沉。

6.匈牙利狂欢节
匈牙利小提琴家、作曲家胡拜(Hubay)是二十世纪初世界最著名的小提琴大师之一,曾任布达佩斯音乐学院院长。这首小提琴曲可算他最优秀的代表作。本曲为多段式作品,既有深沉华丽的旋律,更有热烈狂欢的场景。在运用连续颤音方面,匠心独具,有着惊人辉煌的技巧和震撼人心的表现力。

7.门德尔松E小调协奏曲
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Mendelssohn)为出身名门贵族的典雅绅士。这首小提琴协奏曲是世界上登台演奏最多的协奏曲,一个多世纪以来久奏不衰。它有着高贵温柔的小调色彩,第二乐章是一副怡人的音诗音画。钢琴伴奏好似荡漾的水波。小提琴正如无歌词的船歌,弓弦之间缓缓倾注出柔丽抒情的旋律,显示出小提琴的纯洁、银色而崇高。曲调在进入复调后,其双音技巧得以充分展现,宛如两把小提琴合奏。这是小提琴协奏曲中最迷人的柔板乐章。

8.吉卜赛之歌(又名流浪者之歌)
西班牙小提琴大师萨拉萨特(Sarasate)是十九至二十世纪初世界最杰出的小提琴大师之一。他不但在小提琴技巧艺术表现上有惊人的成就,在作曲方面也居世界顶级。本曲运用吉卜赛人的音调风格写成,成为全世界小提琴爱好者最喜爱的一首名曲。乐曲起始于豪放而激动的散板音调,自由奔放,还有十分别致的技巧装饰,使之充满了激情和浪漫之感。乐曲之中段转入慢板,曲调缠绵动人、悲酸忧郁。结尾是极其精彩活泼的快板。这一突然转变把人们带进热闹欢腾的场面,流利的快弓拨弦十分引人入胜。在高潮迭起中结束全曲。

9.引子与幻想回旋曲
法国作曲家圣桑(Saint-Saens)是一位多才多艺、杰出的高产作曲家。他的每一首乐曲都新颖别致,有风格回异之感。这首回旋曲曲调节奏十分别致而富于弹性。引子部分是带有忧伤冥想的行板,进而音调像飘落的枫叶在天空中浮动,很有沙龙式的味道。中段的西班牙舞灵活流畅、妩媚动人,接着是豪华的琶音,之后是大段飞速奔驰的快弓乐段,使乐曲越往后越精彩、动人。在音乐上色彩缤纷、争奇斗艳,是最能体现小提琴技巧性的作品之一。

10. 《g小调小提琴奏鸣曲》( 魔鬼的颤音奏鸣曲)
意大利小提琴大师塔尔蒂尼(Tartini)是十八世纪最杰出的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这首奏鸣曲正是小提琴历史上古典的顶峰之作。《魔鬼的颤音》奏鸣曲(1713年)是使他的名声流传至今的不朽之作。据说塔尔蒂尼在睡梦中遇见了魔鬼,魔鬼传授给他奇怪的演奏方法,于是他才写成了这首乐曲。关于这首乐曲,法国著名的天文学家拉兰德在他的一篇《一个法国人在意大利的旅行》的文章中,以塔尔蒂尼本人的口述方式这样写道:“1713年的一天晚上,我梦见跟魔鬼签了一份合同。那个魔鬼答应当我的仆人,一切都按照我的意愿来办。就是说,不论我想到什么,他都要事先为我准备好,每件事都进行得很顺利……后来在我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为什么不把我的小提琴也交给那个魔鬼,看看他是不是一位音乐家,也能拉出点无论如何什么样的好听的音乐来呢?可是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他演奏得非常动人。那首美妙的奏鸣曲简直超出了人类的想象,包含一种至高无上的情调和意趣,使我永远依恋人世间的幸福,而忘记去寻找天堂。我陶醉、惊叹、心花怒放、欣喜若狂,兴奋得气都喘不过来了。这时候,我惊醒了,马上拿起小提琴,想追捕梦中的音乐,但是没能如愿。我继续冥思苦想着梦中的旋律和音乐的提示。这天晚上,终于写出了我认为是我一生中最好的作品,并给它起了个曲名,叫《g小调小提琴奏鸣曲》(魔鬼的颤音)。但是,我还是认为它比我在梦中听到的那支曲子差得很远很远。如果能让我再一次听到那奇妙的音乐,即使就一次,我也宁愿砸碎我的小提琴,并永远放弃音乐。”于是,《魔鬼的颤音》诞生了。后来,作品以其非凡的魔力征服了听众。它好似作曲家在梦中与魔鬼对话。它的抒情与庄重深沉在曲调中由难度极高的双弦颤音体现出来。那雄浑的气势和独到的旋律使魔鬼的颤音给人间留下了绝响。几个世纪过去了,再也没有哪位小提琴家做过同样的梦,记下那样惊世的曲调

『捌』 求著名交响乐

去听贝多芬第九吧 会让你浑身震撼

极力推荐舒曼第四交响曲 尤其第二乐章

斯美塔那“我专的祖国” 很出色属的作品 很容易让人理解 旋律也耳熟能详

柏辽兹“幻想交响曲” 音乐性格分明 有喜有悲 有激昂有抒情 非常不错

当然还有比较压抑悲壮的柴可夫斯基第六交响曲--悲怆 坚定大气的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

最后推荐你一定要听的是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天方夜谭(又译为舍赫拉查德) 至于效果怎么样不用我说了 你自己听了就知道

『玖』 欧美钢琴歌手 比如DANIEL那种介绍一些!~

天才的钢琴圣手:马克西姆

将古典与现代流行风格融合在一起而获得成功的艺人,

我记忆里第一个冒出的的人就是陈美,

不仅是她的曲目,她还将电子小提琴这个概念第一次送到我的脑海里,

尽管很多古典发烧友对此嗤之以鼻,

但是陈美在流行乐界获得的成功,以及带动古典音乐回归的功劳都是毋庸置疑的,

随后又有一组【古典辣妹】出现,再次把小提琴的魅力展现给了流行音乐爱好者们,

到了马克西姆(全名 Maksim Mrvica),古典钢琴又一次和流行音乐嫁接在一起,

说到流行钢琴,很多人印象里第一个念头就是理查德·克莱德曼,

他以浪漫钢琴王子的形象辉煌多年,然而他的钢琴技艺其实并非多么高明,

事实是,正因为其钢琴技艺上的局限,才使他走上了流行钢琴演奏者的道路,

当然他是成功的,那么马克西姆呢?他绝对不是理查德.克莱德曼的翻版,

如果要在乐界找一个相似的人,我选择肯尼基。

肯尼基是个有着非常高超的萨克斯演奏技巧,但是却致力于创作演奏流行乐曲的音乐家,

即便如此,他演奏的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中,四处都暗藏着高深的演奏功力,

他的现场表演更容易让人明白这点,

马克西姆在钢琴上的造诣也许不如肯尼基之于萨克斯,

但是他的技巧已经足够称的上为优秀的钢琴家,而不是退而求其次的浪漫钢琴王子!

从他的外表看,大概没人会相信这是一个古典钢琴演奏者,

身高近 2 米,有着典型东欧男人魅力的俊秀脸旁,染发,一身休闲劲装,加上耳环项链,

瞧上去倒象个偶像流行男歌手,

但是他弹钢琴前,要冥想很长时间,然后坐在钢琴前如行云流水般敲击琴键,

直到这时,人们才能把对他的外观印象抛诸脑后,

钢琴前的马克西姆是一个才华横溢的演奏家!

他……

来自克罗地亚的明星

当马克西姆出版了一张演奏克罗地亚当代古典钢琴曲目的专辑时,他并没料到以后的成功,

他当时认为这张专辑大概只能卖上几张就呆在货架等着积满灰尘,就象其他不成功的专辑一样,

结果是,这张CD成为了克罗地亚历史上卖的最畅销的古典音乐专辑之一,

并让他获得四项 Porin 音乐奖(这个奖项便相当于克罗地亚自己的格莱美),其中包括最佳古典专辑奖项,

同时他也被邀请到颁奖典礼上表演,这是个很难得的荣耀,

因为古典音乐家一般是不会被邀请到现场表演的,

也许这该归功于他演奏的那首充满情感的【男爵夫人之舞】(The Dance of the Baroness)。

成功的原因是什么?马克西姆认为是他演奏时的热情,以及将古典音乐融合新的元素感染了年轻的乐迷,

他穿着很时尚的,好象被切过好几刀的无袖衫,

他既在正式的剧院演出,也在布置了大屏幕,打着激光灯的舞台弹奏,

最重要的是,他坚信音乐本身的力量能够震撼到每个人,

这个信念支持着他还默默无名时,在克罗地亚一个小镇上张贴自己演奏会的海报,

这个信念支持着他当克罗地亚战争爆发,却依然在学校地下室练习钢琴,

直到这个信念支持着他获得了如此的成功!

马克西姆受过非常严格的钢琴训练,

他出生于1975年,家乡是在亚德里亚海岸一个名叫希贝尼克的小镇,

他9岁开始练习钢琴,第一次公开表演也是在这年,

仅仅三年后,他就和交响乐团一起合作表演奥地利作曲家海顿的【C大调钢琴协奏曲】,

1990年,战争爆发,在他居住的小镇上,每天都有上千颗手榴弹爆炸,

但是他和他的导师玛利亚·塞克索(Marija Sekso)都坚决的认为应该继续进行音乐学习,

在那样危险的环境中,支持马克西姆的就是他的钢琴,

尽管当时环境如此恶劣,他还是在萨格勒步获得了生涯中第一个比赛大奖,

至今他都认为那是他最重要的一个奖项,而且【那是我演奏生涯中最美妙的时刻!】

随后他师从意大利著名钢琴演奏家米凯兰杰里的弟子瓦拉基米尔·卡潘教授,

在瓦拉基米尔·卡潘教授的教导下在萨格勒步音乐学院度过5年时光,

接着又在布达佩斯著名的李斯特音乐学院学习,

这段时间(1999年)他获得鲁宾斯坦国际钢琴大赛头奖,

2000年他定居巴黎,受业于伊格·拉斯科(Igor Lazko),

2001年他赢得巴黎庞拓斯钢琴大赛首奖!

他的生涯从此转变,等他回到克罗地亚后顿时成为了媒体关注的焦点,有数不清的电视节目和访谈等着他,

然后他录制了第一张专辑【Gestures】,

他在萨格勒布市拥有2000个席位的利辛斯基音乐厅(Lisinski Hall)举行的演奏会景况让人叹为观止,

很快他受到了为古典辣妹做过很多曲子的克罗地亚音乐才子 Tonci Huljic 的注意,

Tonci Huljic 将他介绍给音乐制作人兼经纪人梅尔·布什(Mel Bush),

这个梅尔·布什,也是陈美的经纪人,

当时梅尔已经在开始寻找一个年轻有为的钢琴家,

结果马克西姆的才华让他赞叹不已,随即签约,

并由EMI古典部制作发行新专辑:我们现在所熟悉的【Piano Player】(钢琴玩家)!

【Piano Player】专辑制作完成后,公司做宣传的方向首先选在了市场潜力巨大的远东地区,

他先后在台湾,香港,韩国,日本等地做宣传,后来又到内地,并作为嘉宾参加了CCTV-Mtv音乐盛典,

这张专辑的影响好象旋风一般,可以说选择远东地区做为宣传头站是获得了成功,

现在我们好好审视一下这张融合了现代流行因素与古典音乐为一体的跨界专辑,

第一首,就是国内古典乐迷,甚至说即便是不常听古典的人都很熟悉的【野蜂飞舞】(Flight of the Bumble-Bee),

这首曲的原作者是俄罗斯著名音乐家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是他的歌剧【萨尔丹沙皇的故事】中的幕间曲,

音乐描写的是王子变成了一只野蜂,不停的飞舞,追叮他所厌恶的人,这是首欢快,节奏简练的小品,

看过电影【闪亮的风采】(Shine)的人一定记得大卫叼着烟,手指飞快的演奏这首曲目,震惊了当时酒馆里的每个人,

即便是不爱听或者没听过古典钢琴的人,也都很容易从这首速度飞快的小品中一窥古典音乐的魅力,

专辑中该音乐做为第一首,无疑就是先声夺人,给听众一个良好的开头印象,

改编的【野蜂飞舞】配上了舞曲的节奏,感觉倒也不过不失,互相没什么坏的影响,

同时由于这是一首小品,时间不长,

于是第一首曲目中还混合了整张专辑其他精彩的部分,最后再以【野蜂飞舞】结束,

做为介绍整张专辑,提起听众的欣赏欲望,制作方倒是动了不少脑筋!

第二首,葛利格钢琴变奏曲(Grieg :Piano Concerto In A minor),

这首是挪威著名音乐家爱德华·哈格吕普·葛利格生前唯一完成的一部协奏曲,也是他最著名的一部作品,

这首曲年代久远,是葛利格早期最重要的一系列作品之一,完成于1868年,

随后这部作品成为了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欧洲浪漫主义运动中,最常被演奏的协奏曲,

该曲节奏明快,旋律优美和谐,充满了幻想色彩,

专辑中的这首曲子更加舞曲化,电子键盘的开头很有经典舞曲的氛围,

这里伴奏交响乐团,电声乐器与马克西姆的钢琴结合的很好,

由于曲目本身旋律就非常好,节奏也很轻快,整个过程非常轻松愉快!

第三首到了该专辑的主打曲,【出埃及记】(Exos),关于原曲最熟悉的出处自然就是同名电影配乐了,

不过电影中【出埃及记】讲的可不是摩西带领犹太人逃出埃及法老奴役的故事,

但也和犹太人有关,是讲述以色列建国的辛酸历史,

本曲其实也不是就出自这个电影,原本就是演奏曲,加了词就做了电影主题歌,

该曲目气势宏大,雄壮,很有悲壮的历史感,熟悉欧美老流行经典的乐迷肯定不陌生,

要说做为本专辑主打,该作真是足够气魄,

只是改编曲给配上了典型的Hip Hop节奏,本来悲壮的氛围给弄的淡化了不少,

本人并不很欣赏这种改编风格,但是单就动听,不考虑什么别的因素,倒也合格!

第四首,【克劳汀幻想曲】(Claudine)是 Tonci Huljic 创作的曲目,是一首典型的浪漫钢琴作品,

听上去好象跟理查德.克莱德曼演奏的东西相差无几,

既然是【钢琴玩家】,那么除了古典,也来点甜密的情歌不算什么坏事,流行乐迷估计会很对胃口!

第五首【Wonderland】(新乐园)也是Tonci Huljic 的作品,风格变的大气了点,

不过听起来好象还是克莱德曼在演奏!

第六首,【亨德尔的萨拉班德】(Handel's Sarabande),

这是出生于德国的英籍音乐家乔治·弗雷德里西·亨德尔的一出歌剧【萨拉班德】的主题,

同时 Sarabande 也是古典曲种之一,是一种交际场合的舞曲,源于波斯,

十六世纪末传入法国后演变为节奏缓慢庄重的风格,

本曲听起来一般,并没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不过段落的安排倒是不错,节奏依然为舞曲!

第六首是俄罗斯传奇音乐家拉赫曼尼诺夫的【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Rhapsody on a Theme of Paganini ),

这是一首非常著名的曲目,钢琴部分的难度比较大,

主题采用了意大利伟大的音乐家,历史上最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尼科洛.帕格尼尼常采用的一些习惯,

其中也有莫扎特【安魂曲】的一些旋律,

这个曲子讲述了许多帕格尼尼的传奇,

比如与恶魔交易,比如他爱的女人,比如他在教堂碰到的麻烦,最后全被他克服掉,

音乐时而优美,时而热情,整体的效果非常吸引人,

面对如此著名的曲目,专辑中没有做什么大的改编,

基本沿袭原曲的变化,顶多就是配了些流行节奏,甚至可以忽略不记,正好让听众专注于本曲目的精彩!

接下来的【汉娜的眼睛】(Hana's Eyes)又是 Tonci Huljic 的作品,

制作的非常动听,曲调带点幽幽的哀怨,女声的和声烘托出了悠远的气氛,非常适合小女生来听,

也许以后会作为浪漫经典被时常演奏!

在淡淡的悲哀中,下面紧跟着就是萧邦著名的【C大调革命练习曲】,

萧邦创作的一系列练习曲都非常出色,而这首【革命】更是个中翘楚,

1830年11月,波兰爆发了震惊世界的华沙革命,

远在他乡的萧邦因为不能回国一起与祖国人民战斗而感到激愤,

十个月后革命被沙俄军队血腥镇压,更使萧邦感到义愤填膺,同时又对自己不能出力而感到悔恨万分,

于是他把全部的感情都溶入了这首练习曲中,

整个曲目都始终贯穿着愤怒激越与悲痛欲绝的气氛,气势逼人,

由于作品的风格非常强烈,所以改编也不大,

除了鸡肋般的加上了舞曲节奏的鼓点,主要的风格体现还都是在钢琴上面,

这也是古典作品的一大特色,尽管有时候很好与流行元素配合,但是独特的个性依然无法被流行元素所掩盖!

下面两首又是 Tonci Huljic 的作品,

先是【古巴】(Cubana),前一首曲目的激情依然继续了下来,

不过风格换成了拉丁派的热情,原创曲目就能更多的考虑和其他元素的配合,就不会显得多余或者不合拍,

幸好整张专辑除了【野蜂飞舞】我认为编排的有点失败以外,其他都没出现过头重脚轻的情况,

然后是【克罗地亚狂想曲】(Croatian Rhapsody),是一首很有点气势的作品,

Tonci Huljic 做这种流行味道浓厚的曲目很拿手!

接下来的【男爵夫人之舞】(Dance of the Baroness),

出自另一位克罗地亚钢琴家弗拉诺·帕拉奇(Frano Parac)之手,

弗拉诺·帕拉奇生于1948年,拿过很多奖项,78年起在萨格勒布音乐学院带课,

本人非常喜欢这首曲子,这也是专辑中唯一一首纯钢琴演奏曲目,

完全没有其他配器在里面,可以彻底的享受一下钢琴的魅力,

这首曲子贯穿着华丽与莫明的悲哀,快结尾时的一段音调听上去好象舞者轰然倒地一样,

整个曲子不长但是结构严谨,虽然变化不多,但是营造出的氛围非常好,

作为压轴曲目,本作大概纯粹是为了展现马克西姆的演奏技巧罢了,不过这没有影响到曲目的优秀!

最后的【古巴,古巴】(Cubana,Cubana)是作为附加曲目出现的,是专辑中【古巴】的重新混音版!

以上评论牵涉到古典曲目做了比较大量的介绍,是为了给不熟悉古典的乐迷增加更多欣赏的乐趣,希望大家可以喜欢马克西姆

『拾』 野蜂飞舞的钢琴曲是谁谱的曲

此曲原作者是俄罗斯著名音乐家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是他的歌剧《萨尔丹沙皇的故事》中的幕间曲,音乐描写的是王子变成了一只野蜂,不停的飞舞,追叮他所厌恶的人。这是首欢快,节奏简练的小品。

阅读全文

与钢琴幕间曲著名的有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爱情围墙歌词 浏览:230
道奇酷威广告背景音乐 浏览:106
比喻轻音乐之美的文字 浏览:542
小号音乐下载 浏览:578
歌曲专辑图下载地址 浏览:867
财神驾到歌曲mp3下载 浏览:734
琴歌指弹海阔天空吉他谱 浏览:355
下载mp4格式的音乐 浏览:352
电脑听音乐用什么 浏览:512
最好酷狗音乐播放器 浏览:502
信乐团队的假如简谱 浏览:243
平安酷狗音乐 浏览:760
佳人轻抚桃花mp3下载 浏览:453
infinite网易云音乐 浏览:844
岁月赵忠祥背景音乐 浏览:980
如何将电脑的歌体添加到苹果音乐 浏览:672
fade钢琴mp3 浏览:86
奔跑吧兄弟宋仲基背景音乐 浏览:806
成都彩虹小学音乐老师 浏览:496
凤凰传奇星光歌曲点评 浏览: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