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数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早已是人们的常识。古希腊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名人,往往本身就是数学家,最著名的如柏拉图和达·芬奇。而爱因斯坦、希尔伯特、罗素、冯·诺依曼等文化名人也都是20世纪数学文明的缔造者。因此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能充分地利用数学文化,让学生接受它的熏陶,体会它的丰富价值,这对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求知欲,培养独立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在当今的教育实践中,常常有“数学等于逻辑”的观念。数学教学过于关注知识、重结论,甚至有许多人认为数学是一门学习语言、图表、符号表示的学科,忽视了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部分学生在努力学习数学的同时,逐渐地厌烦、冷漠数学,而且随着数学知识的丰厚,厌倦的程度也在加剧……
数学文化应该走进小学数学课堂,渗入日常的数学教学,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真正受到文化感染,产生文化共鸣,体会数学的文化品位。那么如何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践行并彰显数学文化本性呢
一、充分发挥数学教材的文化特性
新教材注重体现数学文化的价值,从一年级开始就以生动有趣、易于阅读的形式,以“你知道吗”为题,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数学家的故事、数学趣闻、数学发现、数学史的知识等等,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内容的呈现,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产生与发展首先源于人类生活的需要,丰富学生对数学发展的整体认识,体会数学在人类发展历史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在三年级(上册),学习“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向学生介绍了“+”、“-”的由来,学 习“多位数乘一位数”时,向学生介绍了“×”的由来,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向学生介绍了“分数的表示法”等等,适时向学生介绍这些数学文化,可以丰富教学的内容,拓宽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兴趣。又如学习“四边形”时向学生介绍“七巧板”的有关史料,特别是古人给出的七巧板构图,使学生感受几何构图的优美和我们祖先的智慧。再如在学习“时、分、秒”时,教材呈现了古代的计时工具--刻漏,闪耀了我国古代科学家的智慧,学生知道了我们今天虽然是从钟表知道时间,但之前却经历了漫长的探索过程,体验探索的不易及先人的聪明才智,激励学生热爱祖国文化,向我们的祖先学习。
教学时如果能充分利用好数学新教材的文化特性,让学生切实领会到数学的文化价值,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从心里真正喜欢上数学。
二、提升教师的文化修养
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如果说学生需要“数学文化”,那么首先教师需要“文化”。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着眼于学生的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从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出发进行教学工作。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对数学的理解,对教学活动的组织都反映了教师的文化修养。“我一千次的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美的清泉,就不能有学生的全面智力的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语)。”这就昭示着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要有不满于“给予学生一杯水,老师须有一桶水”的现状,要有“自来水”的精神,不断地吸取“源头活水”,进行“过滤”后,源源不断地输送给学生。作为数学教师要站在时代的高度,抱着对下一代代负责的精神,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思想品位和文化素养,兼容并蓄、励学敦行。
如在听《对称图形》一课时,课至结尾,老师激情地说道:“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对称图形’的世界。其实,大自然对于对称的创造,还远远不止这些。仰望苍天,俯瞰大地,有生命的地方,何处没有对称的足迹看花丛中翩翩的蝴蝶、蜜蜂,那翱翔天际的大雁、白鸽,那横跨天空的彩虹、片片翻飞的落叶,以至于我们每一个人,每一张绽开的笑脸,你难道没有感受到对称的力量吗……”伴随着老师激情地描述,同时教室前面的屏幕上也展现了一幅幅大自然的杰作,学生沉浸在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中,相信他们的思维已经飞出了课堂,飞向了美妙的数学世界……
三、重视数学课堂的文化属性
多少年来,在学生的心目中,在数学课堂里,数学总是与符号、定理、法则、记忆、运算、冷峻、机械等联系在一起,难学难教、枯燥乏味一直成为阻碍学生学习数学的绊脚石。事实上,数学有着它自己的丰厚的文化渊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师一味注重数学知识的传递、数学技能的训练,漠视数学本身所蕴含的鲜活的文化背景,忽略了浸润在数学发展演变过程中的人类不断探索、不断发现的精神本质以及数学与生活千丝万缕的联系。数学课堂教学就是要挖掘蕴藏在数学之中的丰富的文化资源,实现其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和谐统一。
1、在构建数学知识的同时,应重视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的渗透。
课堂教学毋庸置疑,其重点应放在学生的知识构建中,作为数学教育它所反映的是对数学文化的传承。为避免枯燥乏味的学习,我们应用数学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来解决实际问题,从数学的结构中挖掘其美学意义,使学生学会欣赏数学、感受数学美带来的愉悦,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用数学的观念。
如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一课,快要结束下课时,老师作了如下安排:
师: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其实在我们人类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圆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成为美的使者和化身。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如下的画面一一展现在学生眼前:阳光下绽放的向日葵、生活中的圆形拱桥、中国著名的圆形景德镇瓷器、中国民间的圆形中国节、中国传统的圆形剪纸、世界著名的圆形建筑、奥运会的五环标志等等。)
师:感觉怎么样
生:我觉得圆真是太美了!
生:我无法想象生活中如果没有了圆,将会是什么样子。
丰富多彩的数学学习中,层层铺染,不断推进,努力使圆所具有的文化特性浸润于学生的心间,成为学生数学学习成长不竭的动力源泉,让数学课堂摆脱原有的习惯思维与阴影,真正地美丽、动人起来。
2、在构建数学知识的同时,注重人文精神的渗入。
在数学发展过程中,倾注了大量数学家和数学工作者的艰辛劳它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崇高境界。从事教学工作,不仅要有丰富的数学知识水平,更需要有一股持之以恒、敢于拼搏的精神。现代的学生,由于家庭条件的优越,有一部分同学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意志力薄弱,有些甚至是我行我素,缺乏群体意识,对其人格的熏陶、意志力的锻炼就迫在眉睫。教师在教学 过程中,应让学生体会数学工作的辛勤劳动,培养其吃苦耐劳精神,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挫折观,促进其人格发展。
如学习《圆的面积》一课,当有的学生提出让圆转化成长方形来试着计算圆的周长时,老师于是让学生分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操作。殊不知,一个学生举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圆是不可能转化成长方形的,因为它是曲线的图形,而长方形的边是直的。瞬时课堂里一片寂静,学生的眼睛齐齐地望着老师,等待老师裁决。老师徐徐地说道:“的的确确,表面上看,圆是不可能转化成长方形的。但是经过古代数学家们的不懈努力,却成功地转化了,同学们想不想知道” 学生齐答:“想!”,老师通过课件的模拟实验演示(如下图),再让同学们通过教具动手操作后,很顺利地得出了圆的面积公式。快要下课时,同学们都收获颇丰地回答说学得很轻松,这时老师意味深长地说:“当然很轻松啦,因为你们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但是在过去漫长的年代里,人们为了研究和解决这个问题,不知遇到了多少艰难和困苦,花费了多少精力和时间,凝聚了多少数学家的聪明才智。希望同学们也能像数学工作者们一样,能自主探究、勇于猜测、大胆实践,为数学做出自己的贡献……”教师在讲解这段话时,没有一个同学不在认真地倾听。
数学文化不应从数学之外去寻找。数学最内在的文化特性应该是数学本身,应该反映数学的个性,体现数学的思维魅力。如果数学课堂学生真正感受到了思维的快乐,并且因为思维品质的优化和思维能力的提升,学习个体的本质力量也得到了体现,那么,数学的文化张力也就真正得到了彰显。
3、在构建数学知识的同时,注重创新精神的培养。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其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造能力的培养。数学是一门创造性学科。文化型的数学教育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此,在构建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我们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四、注重数学活动的文化渗透
数学活动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渗透数学文化,对于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知识,增长才干,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发展数学才能,有着积极的作用。
数学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富有吸引力,要灵活多样,生动活泼,形式主要有游戏竞赛、动手操作、实践应用、讲述故事、智力活动等。
数学是一个开放的文化体系,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不只是知识和方法的简单汇聚。它在给予我们知识与方法的同时,更以一种文化的姿态改变人类的思考品质,拓展人类的视野,丰富人类的精神世界,增进人的本质力量。数学的文化特征不仅仅只在于数学的历史性和美学价值,凝聚在数学之中的美妙绝伦的数学思维方法、探索不止的数学精神、求真臻善达美的数学品格,对于一个人全面和谐的发展,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可以说,数学是“真”、“善”、“美”的完美集合!因而,我们在承认和弘扬数学工具价值的同时,更应该看到它的文化价值。
B. 如何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弘扬民族音乐文化
民族音乐教育的重要作用 我国的民族音乐有五千年的文化作为底蕴,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数年来受到世人的瞩目。民族音乐是民族音乐教育的载体,民族音乐通过教育的形式得以延续,使更多的人得以了解
C. 如何有效开展音乐课堂教学
如何有效开展音乐课堂教学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众多新观点、新方法推陈出新的今日教坛,学生是否得到发展是教学的最终目标,也已成为我们的普遍共识。近年来,江浙、上海等教育较发达地区的一些专家提出了有效教学理念,这个理念的落脚点也正应了促进学生发展这一目标。因此,我在音乐课堂上对如何实现有效教学作了一些肤浅的探讨。我认为:要达成教学的有效性必须从科学制定教学目标、合理的设计教学环节、积极的创设课堂情境、灵活的运用课堂语言、充分利用课堂评价等方面下功夫。
一、 科学的制定教学目标。音乐课堂教学是教与学双方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而进行知识信息的获取、加工、输出的流动过程。科学的制定教学目标是提高这一流动过程的有效度,获得课堂教学高效率的重要因素。实现教学目标的优化,可以分三个步骤进行:
1、根据新课程标准制定学期目标。为了更好的把握本学期的音乐教学方向,了解本册音乐教学的重点、难点,在开学之初,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制定了一份详细而清晰的学期总体教学目标。这将对每堂课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起到一个很好的导向作用。
2、根据学期目标制定课堂目标。每堂课应有科学而明确的指向性、能反映教材的本质内容,而这个方向和目标必须以总体目标为依据。如在制定花城版第四册第2课中《美丽的朝霞》的教学目标时,根据第2课歌颂清晨的美丽景色,启示学生对光阴的珍惜这一总体目标,我通过制定强弱处理、感受三拍子的动律让学生体会音乐美、朝景美;并通过歌曲创编与拓展让学生感受时间的珍贵。
3、根据课堂目标制定环节目标。抓住课堂目标的总体走向之后,细化每个教学目标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根本途径。在每堂音乐课中,课堂是靠环节目标去实现,环节目标靠课堂目标去统一,这是目标有效教学的原则。它们的关系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没有总体课堂目标,课堂教学组织就不明了,会显得乱。那光有课堂目标,没有环节目标,教学会显得空洞。所以有了课堂目标后,制定环节目标必须注意,环节目标有若干,都为实现课堂目标而服务,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坡度,让学生的思维经过“爬坡”的过程,不断激起学生“跳起来摘果子”的热情和欲望。
二、合理的设计教学环节。教学环节的合理性是实现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提。任何一堂成功的音乐课都有它吸引学生的教学环节。如在花城版第四册《有个洋娃娃》一课中,教师在处理歌曲环节中,让学生表演歌词“哎呀,哎呀,价钱太贵了”。同学们积极的分组讨论,大胆的上台表演,参与兴趣浓厚,课堂气氛也推向了高潮。这一环节不仅完成可歌曲处理这一目标,而且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合理的设计教学环节还包括教师能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合理的调整教学环节。由于音乐教师教授的班级比较多,针对不同班级学生接受能力和性格特点,音乐教师应具备灵活调整教学环节的良好素质。如在不同的几个班上花城版第四册《美丽的朝霞》一课时,教师就对每个班的教学环节和侧重点做了不同的调整。对乐感较好、表现力的较强的班加强了学生对歌曲情感的处理;对于好动、学习兴趣浓的班级增加了画旋律线的游戏环节;对于乐感稍弱、接受较慢的班级则采取了“三拍子组词”、“红星评比”等的游戏激励环节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音乐活动的主动性。总之,任何教学环节的设计都必须从学生出发,从教学目标入手,这样才能为实现音乐课堂的有效教学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
三、积极的创设课堂情境。全面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情境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在我校“有效教学”模式研讨活动的讨论中,我们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出不同的课堂引入形式——故事引入、游戏引入、 场景引入等。这些情景引入形式都将给我们的音乐课堂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设计花城版第二册《十个小印第安》这课时,教师以“十个小朋友”的游戏方式引入后又以故事情境的方式展开教学。教师带着学生“来到印第安部落”,接着课件中出现一所印第安房子,通过寻找“开门暗语”的方式使学生了解歌曲、感受歌曲,最终达到学习歌曲的目标。整堂课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学生玩的不亦乐乎、学的更是轻松惬意。课堂情境的创设还可以根据课堂的具体情况通过以下方面进行深入和发展:1、通过让学生观察生活、观察插图、观察荧屏自主深入课堂学习。2、让学生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欣赏音乐后说感受、给音乐取名,用自己的方式理解音乐。3、有效组织,高效参与,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可以结合表演创作、歌曲创作、节奏创作、绘画创作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方式表现音乐。
四、灵活的运用课堂语言。教学活动的灵魂就在于教学的语言技巧,教学语言技巧掌握得好,可以使课堂气氛生动活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度。音乐课堂因其艺术性和与生活的密切关系,需要更精妙的语言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如在上花城版第八册《牧场上的家》一课时,教师课堂语言运用的最多的是“老师听到几句唱得很不好”“还不太好”“你们想不想再唱一遍”,学生在这种语言的引导下变得有些失去信心,对一遍遍重复欣赏音乐产生了审美疲劳,最终导致的效果就是:一堂课下来,不仅歌曲没学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受到了打击。在运用教学语言的时候应该注意抓住学生特点,对待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应该运用不同的教学语言。记得刚踏上讲台的时候,我对着五年级的学生说:“小朋友们。。。”而对着二年级的学生我却生硬的讲着“切分节奏是。。。”结果可想而知,五年级的学生说我太幼稚,二年级的学生都听不懂我在说什么。而在上人教版第12册《三拍子舞曲》一课时,教师充分就了解六年级学生羞于表现却又渴望个性的特点,语言中带着对学生的尊重和挑战。教师通过“谁敢来试一试”、“老师想请一个舞伴”等各种引导和激励的语言,使学生一步步进入教师创设的课堂情境,最终,学生放下了羞涩跟着教师一起舞起了三拍子的华尔兹,学习欧洲宫廷中王子与公主的礼仪,感受不同三拍子舞曲的风格。整堂课教师与学生的全身心投入自然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充分的利用课堂评价。任何的评价都不是随意的,从课改之前的吝啬赞美到课改之后到处泛滥的“你真棒!”教师们对课堂评价产生了许多误区,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也发现课堂的评价体系也越来越完善了,教师对如何使用好课堂评价也有了自己的妙招。但其中都遵循着几点原则:1、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评价,根据学生的心理成长进行评价。如低年级的学生的自律性不太好,好奇心比较重,上课时容易做小动作或没跟上教师的课堂节奏,这时我们可以通过奖励其他表现好的同学来引导表现不好的同学,并通过游戏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高年级的学生虽然他们处于青春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但他们同样希望得到好的评价,善意的批评、用心的引导他们是能感受到的。 2、课堂评价是为了引导学生更准确的学到知识,更好的开展课堂教学工作,所以评价的前提是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怪异、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创新成果。3、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课堂评价有教师评价、师生评价和生生评价,而在以往的课堂中运用最多的是教师评价,压抑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体现,所以在还课堂给学生的同时也应该还评价权给学生,他们更了解课堂评价与学生之间的重要关系。通过在课堂上运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使学生更积极的投入课堂,参与课堂,更好的实现课堂的有效性。
音乐教育是全面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的艺术教育功能有自身的独特性,不是其他学科可以代替的,所以重视音乐课堂的有效教学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D. 如何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既注重文化性,又凸显音乐性请谈谈你的看法。
如果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集中式文化又显示音乐。
E. 怎样将音乐引入语文课堂教学
怎样将音乐引入语文课堂教学
语文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汉文及汉语工具。它既是语言文字规范的实用工具,又是文化艺术,同时也是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当代语文课程倡导的是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交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而音乐作品本身就是一门可听的艺术,优美的文字,动听的音乐,它带给人们的是一种美的享受,可以激发人们无穷的想象。因此,音乐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不容忽视。语文就如同一位温文尔雅的男士,音乐则如同一位多才多艺的女士,两者的联姻,势必会使语文课堂变成快乐的场所,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获得知识。
一.语文课堂教学引入音乐的根据
1.理论根据
诗歌是我国最古老的文学形式之一。中国最初的诗歌是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的,这在我国古籍中有明确的记载。《礼记.乐记》有云:“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毛诗序》有云:“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从这些地方可以发现,早在古代的时候,音乐与语言文学就是同出一源的,只不过表现形式不一样而已。从古至今,有许多的诗词都是可以和乐而唱的,只不过由于年代久远,那些乐谱已经散失掉了。但是,音乐与语言文学的紧密关系却是不争的事实,所以,将音乐引入语文课堂教学是可行的。
2.现实根据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影音课堂逐步普及,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中职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教师应当努力掌握并科学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教学设备,切实提高教学实效。密切联系现实社会生活和地方产业,注意开发和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这为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与音乐巧妙结合的舞台和契机。同时,通过长期观察,我发现音乐已经成为学生休闲、娱乐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想唱就唱,要唱得响亮”是当代学生的自我宣言。他们在记忆歌词方面所表现出来的非凡才能更是让我们叹为观止。我们正可以利用学生这一特点,将音乐引入语文课堂,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让他们在艺术的氛围里获得语文能力。
二.语文课堂教学引入音乐的具体做法
1.歌曲导入,创设情境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 “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起学生思想的浪花,或者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而用音乐导入课文,就可以起到渲染气氛,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能使学生迅速地进入到课文学习中。
比如,教学陶渊明的《归田园居》,可先让学生倾听刘天华的二胡曲《闲居吟》。乐曲以舒缓、悠闲的节奏、优美如歌的旋律,描述那闲庭信步、吟诗作赋的闲居生活。这首曲子和陶渊明所要表现的安祥宁静、悠然自得的心境一致,很容易把学生带入诗歌要展现的意境中去。教学《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可先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让学生在深沉、浑厚的音符中,感受到惊心动魄的战争氛围。
2.配乐朗诵,诗情画意
音乐是通过节奏、旋律、速度等手段来创造艺术形象,表达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表演艺术。而汉语讲究平仄,也是极富音乐感和节奏感的。因此配乐朗诵,课堂上就会充满美感,使课文内容的立体感增强,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文章中去,与作者一同潸然泪下,或喜笑颜开。这时,再通过分析让学生理解课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把握文章的主旨,就简单的多。
比如教学《再别康桥》时,可首先把《再别康桥》的配乐朗诵示范播放给学生听,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三美”和意境之美,然后对作者徐志摩的经历、思想和创作情况以及本诗的写作背景进行介绍,接着播放理查德.克莱德曼的《秋日私语》,让学生伴随乐曲自由诵读,在吟诵中体会这首诗章法整齐、韵律优美的艺术特点。在轻柔优美的乐曲声中,学生们进入到美妙的诗歌世界,这时再带领学生鉴赏诗歌就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又如在教学《荷塘月色》时,可精选古筝名曲《春江花月夜》作为背景,与学生一起反复诵读课文第4、5、6自然段。因为有音乐相伴,学生能很快进入到幽雅、静谧的意境里,更能体会文章所要表达出的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忧愁。
3.以乐促背,事半功倍
背诵是学生们最头痛的事情,但在中学语文中却有不少诗词散文是需要背诵的。那如何调动学生的背诵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背诵效率呢?笔者认为可以把已经谱成曲的课文作品引入教学中,使学生在欣赏歌曲的过程中体验作品的意境,提高背诵效果。
比如教学李清照的《一剪梅》,在鉴赏完作品后,可播放安雯的《月满西楼》,曲调缠缠绵绵,让人无端生出许多愁丝,倍感孤独寂寞。歌曲将这种抽象复杂、不易捉摸的内心感受,以平静而内涵丰富的旋律表现出具体可感、为人理解、耐人寻味的东西。借助感人的歌曲,学生就更能体会到李清照独处时的冷清寂寞,丈夫离家远行后的相思之情。因为《月满西楼》的歌词与《一剪梅》相同,所以,反复播放两遍,学生基本就能跟着和唱了。同样的例子还有林宥嘉演唱的《再别康桥》(徐志摩《再别康桥》)、王菲演唱的《明月几时有》(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罗文演唱的《满江红》(岳飞《满江红》),徐小凤演唱的《别亦难》(李商隐《无题》)、姜天阳演唱的《将进酒》(李白《将进酒》)、江涛演唱的《雨巷》(戴望舒《雨巷》)等等。
除了选用现成的音乐,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谱曲演唱或者用流行音乐的调子演唱。因为只有在了解了课文所蕴含的情感的基础上,学生们才能找到与之匹配的合适的旋律。这种选曲的过程,实际就是学生对文本的再阅读。比如《滕王阁序》有学生用《欢乐颂》唱前半段,欢快的旋律仿佛把学生带入洪州盛宴,置身于滕王阁及其四周山川秋景之中。当唱到“兴尽悲来”时,作者的情绪由喜转悲,有学生用《星语星愿》来谱唱后半段。这种用音乐来辅助背诵,会使学生们背诵得更牢,记得更快。
4.以乐做结,升华情感
俗话说趁热打铁,在课文学习结束时,也可以穿插相关歌曲,进一步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比如教学老舍《我的母亲》结束时,为了让学生说出自己对母亲的真情告白,可以播放《烛光里的妈妈》。跟随着歌曲的旋律,学生们的脑海中会一幕幕地浮现妈妈的身影。歌曲放完,学生们早已泪眼婆娑,情感得以升华。因此,用音乐结尾,能让学生透彻地理解课文内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语文课堂教学引入音乐的注意事项
1.研读课文,找准契合点
语文教师毕竟没有专业的音乐知识,所以在语文教学引入音乐时,必须认真研读课文,精心挑选歌曲,找到课文与音乐间的契合点,这才能将两者有机结合。也就是说乐曲释放的情感一定要和课文所要描述的情景和表达的意境一致,否则就会弄巧成拙。
2.分寸有度,不滥用音乐
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还是对文本的感悟理解,引入音乐也是为了让学生在音乐的渲染下更好地理解作品内容和作者情感。因此音乐在课堂上只能起辅助作用,而不是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它只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道具。否则把语文课上成音乐欣赏课,就会本末倒置。音乐只有用到了点子上,才能恰到好处,事半功倍。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我们应当抓住学生的兴趣,在语文课堂里打开音乐之窗,让学生在跳跃的音符中,放飞想象的翅膀,从而真正达到快乐学习,提高语文学习效果的目的。
F. 结合音乐教学实际 谈谈如何进行更加有效的课堂教学
结合音乐教学实际谈谈如何进行更加有效的课堂教学
作者:董琳
音乐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美的艺术教育,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鉴赏、表现
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进行审美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启迪学生智慧,陶冶
高尚情操,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地发展。音乐课是学生喜欢的课程之一如何
让学生真正喜欢音乐、喜欢音乐课首先要弄清楚的一个重要问题如何实现
课堂的“有效性”,因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密切相关。面对
新课标的特点怎样做才能更好地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首先我们先
要知道课堂教学有效性指什么怎样的课堂是有效的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征或表现可以列举很多但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
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组织音乐课堂教学,把对音乐悟
性不同的学生引进艺术殿堂,是搞好音乐教学的关键。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表现在
不同层次上但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指标。
按照这样的标准,我不断探索并尝试寻找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创造愉快的音乐课堂。反思日常教学中的一些现象如教师辛苦备课学生却
对内容不感兴趣不知道听什么也不知道怎么听教学内容随意性比较大
课堂教学目标难以顺利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很难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等等
面对这些常见问题该如何实现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
一、整合教材内容用好、用活教材
教材是构成教学的重要要素之一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是教学的基础和
主要对象。要想上好课就必须立足于教材研读教材做好对教材的二度开
发并适度整合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科学的增删、置换、重构、组合使教
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做教材的“奴隶”。上课并非是对教材内容的
简单复述和直接意义上的“教教材”相反要揣摩编者的意图并结合新教材的
要求和新课程的理念本着以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标灵活掌握教学目标
用教材来教而不是教教材即“用教材而非教教材”。
如《音乐鉴赏》它的单元教学内容比较丰满曲目涉及面广数量多在
中外结合、古今结合的同时还选择了一些现代气息较强的曲目。另外还有
意识地加强了广东地方音乐的曲目以突出地方性教学。那么在备课内容的选择
上就应该有所取舍不能贪多进行走马观花式的浏览性欣赏而应该分析编者意图选择最能体现编者意图的作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充分挖掘教材
对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进行有深度的鉴赏。
二、从学生角度出发利用学生好动、活泼、热情的特点构建师生双向
互动的课堂教学。
如果我们能够以平等的姿态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
及时捕捉学生对教学的反馈信息激发课堂的活力动态调整并完善教学进程
通过教学内容的游戏化和师生之间的互动来有效的达到教学目的充分的让学
生动起来通过打节奏、做游戏、律动、舞蹈、表演等多种形式和组织手段来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那么一个良性的师生“双向互动式”的课堂很自然的就呈现在眼前。因此多
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本着师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理念以师生互教互学创设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教学关系构建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
关系是实现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借鉴奥苏贝尔的认知结构理论——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将“学习”•按照其效果划分为“有意义
学习”与“机械学习”两种类型。根据奥苏贝尔提出的“有意义学习”带来的
启示在挖掘教材内容的同时充分了解和利用学生已经知道的知识作为所教
新内容与学生的切合点为新课做好铺垫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更好的拉近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关系。因为“课”是上给学生的只有让学生乐
意接受他们才会接受的好这犹如数学中的交集公共元素越多交集的范
围越大对于教学而言所教内容与学生最近发展区切合越多学生越易于接
受课堂的教学目标就越易于实现有效性也随之提高。
比如在《音乐鉴赏》第二单元说唱音乐中的曲艺篇如何帮助学生掌握、
体验曲艺作品是一个比较难的问题因为不止是学生连我本人对曲艺也不
是很熟悉那如何让没有什么音高概念的学生更容易掌握和了解呢光靠讲学
生是很难体会和感受的后来经过研读教材我发现教材作品《丑末寅初》的
旋律起伏与作品歌词的声调有着密切的关联。
这就好办了我先用“你去哪里”作例子让学生用夸张而清楚的发音
把这句话读出来然后再借助旋律线的形式把每一个字的声调起伏画出来接下来再进行一个大胆的尝试即把刚才的句子依据声调的起伏变化把它“唱”
出来这样一来学生觉得很有意思就来劲了经过几次举例练习我用
把《丑末寅初》作品中的歌词投影出来再让学生按照刚才的规律把它
唱出来然后我来唱旋律让同学来找两者之间的联系经过对比演唱和旋律
线的对比学生很容易就发现了其中的规律——旋律音的起伏是随着歌词声调
的变化基本是一致的接着我又趁热打铁让学生继续用上述方法把作品的
前四句尝试唱出来。这样借助学生对语言声调的掌握学生很容易就学会了作
品的前四句。比较容易的达到通过学唱作品感受京韵大鼓风格的教学目标。
四、教师——当好课堂的“导演”和课堂教学“生成性资源”的重组者
教学是实现教学效果的必要经过这犹如剧本的演出成功与否有一个好剧本外教案更重要的是导演以何种思路来更好地对剧本进行演绎教学过
程如何让演员以最佳的状态对剧本进行表演。教学也正是如此课堂是舞台
学生是演员教师是导演而一堂课能否实现好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
于这个“导演”能否以独特的角度、视野来演绎剧本、指导演员。
可如何当好这个“导演”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既需要在课前尽可能地对教学过程实施中学生可能出现的种种“可能”
加以猜想推测又要具备良好的教学敏感,敏捷地捕捉学生在课堂上稍纵即逝的
变化不断捕捉、判断、重组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见机而作适
时调整教学进程和教学内容形成新的教学步骤使课堂教学更贴近每个学生
的实际状态让学生思绪飞扬、兴趣盎然使师生积极互动涌现新的问题和
答案使教学过程呈现出动态生成的创生性质引领学生共同进入“发幽探微”
的教学境界。
作为教师要学会倾听来自学生心中的不同的声音、尊重来自学生内心的真
实的思考。相反如果教师强制粗暴地干预批评这些“不同的声音”必然造
成学生心灵的封闭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也就无法生成教学资源的重新生成
也就无法完成。因此要想当好课堂的“导演”和课堂教学“生成性资源”的
重组者,就要做好学生的朋友去关注学生了解学生。
五、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辅助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多媒体在现代教学中的应用是非常的普遍它一改以往知识只能在黑板上平面的展示给学生的历史让知识立体化、直观化的呈现在学生眼前充分利
用视觉冲击更好地辅助教师达到教学目标。尤其是互联网的运用更是给教
学如虎添翼的感觉在音乐课中更是如此。
比如《音乐鉴赏》一书第一单元第三节——生活之音中著名华裔音乐家
“谭盾”的作品《永恒的水》这是一部多媒体协奏曲课堂上如果学生单纯的
去听这部作品也就是感觉有不同类型的水声至于不同声音的水声是如何来
的学生很难猜测也不能直观的去感受——原来最普通的水也可以充当乐器
这样奇妙的事情那么我利用教室中的多媒体平台播放了作品的视频片断
一开始在“谭盾”有力的指挥下音乐给了一个强音一下在让学生振奋起来
而后面更多的著名打击乐家利用各种生活中的器物如长玻璃管、圆锥、单面
小鼓等等击水发出带着各种不同节奏和音色的水声让学生又惊奇、又赞叹。
最终没有做过多的引导学生体会到了章节开始的一段话——真正的艺术没有
任何例外它直接来自内心来自对生活的体验对生活的思考和实践。
所以在音乐课堂中合理利用多媒体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实现教学效果帮
助学生更直观、形象的感受音乐。但是在音乐课中多媒体的使用也要适可而止
合理使用不要喧宾夺主忽略了教师的主导地位毕竟它对教学的帮助是在
“辅助”层面上。
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才是最成功的教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在有
效的教学时间内体现出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教学要讲求效率教学方法要
讲求效果。面对新课改教师要尽最大可能采用效果最好、效率最高的教学方
法让课堂的每一分钟都体现出价值。这需要我们教师充分备好教材备好学
情完善教学的各个环节音乐课尤其如此在比较开放的课堂中实现教学效
率的最大化从而实践新课程理念。
G. 如何把流行音乐引入音乐课堂教学
将流行音乐带进中学音乐课堂,是中学音乐教育的迫切需要,也是中学音乐教学的必然趋势。音乐教师要正确指导学生欣赏和学唱流行歌曲。要发掘流行音乐中的古典元素,丰富音乐课堂教学,不断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