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国笛子十大名曲有哪些
中国笛子十大名曲有:《姑苏行》、《春到湘江》、《小放牛》、《牧民新歌》、《五梆子》、《霓裳曲》、《黄莺亮翅》、《鹧鸪飞》、《牧笛》、《喜相逢》
1、《姑苏行》
谱曲:江先谓
《姑苏行》是笛子演奏家、作曲家江先谓于1962年创作的一首笛子曲,是一首由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受的竹笛经典名曲。
曲名为游览苏州(古称姑苏)之意,全曲表现了古城苏州的秀丽风光和人们游览时的愉悦心情。乐曲旋律优美亲切,风格典雅舒泰,节奏轻松明快,结构简练完整,是南派曲笛的代表性乐曲之一。
4、《牧民新歌》
作者:简广易
《牧民新歌》是简广易于1966年以内蒙古伊克昭盟民歌音调为素材创作的曲子。作品以浓郁清新的民族民间音乐风格,亲切感人的旋律,活泼跳动的节奏展现出内蒙古大草原的风光和牧场上一派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表现了新时期牧民的精神风貌。
5、《五梆子》
改编者:冯子存
五梆子是一首由冯子存根据华北地区传统民间乐曲改编的笛子独奏曲,是北方梆笛的代表曲目。
原曲优美明快,热情奔放,曲调优美健朗,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常用于戏曲过门,经冯子存整理加工后,赋予乐曲以粗犷豪爽、热情奔放的个性,梆笛特殊技法的安排和运用,使乐曲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广为大众所喜爱。
㈡ 当代中国竹笛名家有哪些
陆春龄
被誉为中国魔笛
陆春龄,笛子演奏家,作曲家,南方笛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上海人。他的音色淳厚圆润 纯净甜美,表演细腻,气息控制功力尤深。并能自如地运用颤音、震音、历音、打音等润饰曲调。曾任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上海江南丝竹学会会长。
俞逊发
是一名笛子演奏家
俞逊发,1946年1月8日出生,上海市人。上海民族乐团一级演奏员。生前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上海音乐家协会表演艺术理事,上海市政协委员,于2006年1月21日因病在上海逝世,享年61岁。世人皆赞“古有俞伯牙,今有俞逊发。”俞逊发先生的笛乐造诣高超。
冯子存
曾任中央歌舞团独奏演员
冯子存,笛子演奏家。1904出生于河北阳原县。冯子存是大家都熟悉的笛界壮派的代表人物和很有贡献的老前辈,无论他在笛子演奏还是笛曲创作方面,都具有高超的技艺和丰富的经验。
刘管乐
热爱民族音乐事业
刘管乐,笛子演奏家。 他的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独具特色、影响深远。生前曾系天津市政协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天津分会名誉理事、天津歌舞剧院一级演员。
刘森
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
刘森,生于一九三七年,曾任中央广播民族管弦乐团演奏员指挥、中国广播艺术合唱团指挥、总政歌剧团指挥、总政交响乐团指挥、中国电视爱乐乐团指挥。 刘森的笛子演奏以北派风格为基础,并广泛学习潮州音乐、广东音乐、舟山锣鼓以及二人台、河北梆子等民间音乐,取南北笛派之优点,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简广易
著名笛子演奏家
简广易,1944年生于四川重庆,原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及中国广播艺术团民乐团独奏演员。1992年5月在巴黎举办了个人独奏音乐会,在音乐会上演奏了笛、箫、埙、口笛、巴乌、葫芦丝等传统民族乐器,精湛的技艺、精彩的演出博得《欧洲时报》、《欧洲日报》等媒体给予的高度评价。
詹永明
被人们誉为神奇的魔笛
詹永明, 著名笛子演奏家、教育家,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理事,全总歌舞团副团长,现已移居新加坡。 国家一级演奏员。詹永明的笛子艺术在八十年代的全国民族器乐比赛中名列榜首。近十年来在国际国内的比赛中频频获奖,并多次赴世界二十多个国家演出,讲学。
李镇
蒙古笛王
李镇,1944生于山西省河曲县人,幼年时随家人迁居内蒙古,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历经数十年艺术生涯的磨练与演奏实践,李镇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优秀乐曲。代表作有笛演奏曲《鄂而多斯的春天》、《大青山下》、《浩特篝火》、《草原的思念》。
王次恒
首创卡腔新竹笛技巧
王次恒,1959年出生于浙江杭州。1984年自中央音乐学院毕业。进入中央民族乐团成为笛子独奏演员。王次恒的演奏醇厚圆润、典雅华丽、又高亢明亮、豪放热情、刚柔相济、极富个性。他先后参加了“振兴中华之声”、“振兴民族音乐”、“丝竹神韵”等重大音乐会的演出活动并担任独奏,受到音乐前辈吕骥、李焕之、时乐蒙等的赞赏。
迪
被誉为西部第一笛
马迪,笛子演奏家,1956年出生于陕西西安。马迪先生的“长安乐派”笛子演奏技法及其艺术风格,既有粗犷豪放激越之情,又不失温婉细腻典雅之韵,其精湛的笛艺及科学的教学方法,博得了民乐界广泛的好评,受到了专家和同行们的高度赞扬。
㈢ 好听的笛子纯音乐中国风的
雅尼的《夜莺》
很不错的,笛子+电声音乐,听起来很有中国风味
㈣ 中国谁吹的笛子好听
中国谁吹笛子好听:这个标题不好回答。
演奏水平各有所长,各有侧重。好听,还与个人喜好、欣赏水平等等有关。
近代笛子分南北二派,也各有所长,各有侧重。
1、南北二派:
北派多用吐音、花舌、滑音、剁音等技巧,南派则常用颤音、打音、叠音、振音等等技巧。
此外,经过几十年来大量演奏家的不断实践,创造出了诸如循环换气、循环吐音、揉音法、包吹法、吼音、打孔音、飞指、大七度揉音、口哨音等一系列特殊的技法。
北派笛子的风格刚劲粗犷,他们使用的笛子主要是梆笛。梆笛的管身较短较细,音色高亢明亮,它主要流行于中国北方地区。
南派笛子的风格典雅清丽,他们所使用的笛子主要是曲笛。曲笛的管身较长较粗,音色浑厚柔和,清亮圆润、悠扬委婉,主要流行于中国江南地区。
2、比较有名的演奏家:
近代著名的男笛子演奏家有:赵松庭、冯子存、陆春龄、刘森、刘管乐、俞逊发、蒋国基、伍国忠、简广易、李大同、江先渭、魏显忠、周林生、王铁锤、曾永清、缪宜民 (美国)、杜如松、张维良、张向华、詹永明、王次恒、戴亚、刘海成,陈涛、陈中申、马迪、孔庆宝、邓邦国、瞿同庆、高明、蔡敬民、刘凤山、郝益军、张延武、荣政、邬满栋、周波、向思义、孙晓东、易加义、郭新旺、谭炎健、刘宽忍、黄尚元、耿涛、曲祥、曲广义、李增光、李镇、许国屏、周可奇、吴良松、孔建华、梁培印、胡结续、戴树红、韩宝康、刘强、王彦、刘铁男、周丕君、刘含有、蔡拯、林斯昆、郑济民、陆金山、王键、元修和、何维清、张平、蒋宁、高纯华、鲍敖法、刘贞伶、林谷珍、李娟、赵也、曾明、杜冲等。
女笛子演奏家有:唐俊乔、曾格格、陈悦、刘贞伶、姜妍、蒋宁、蒋真、李霜壅、李娟、扬帆、郑盼、王莹莹、张莹莹、常筝、杨岚、孙楚泊、范临风、马云鹤、陈昀颖等。
3、比较优秀的演奏家介绍:
赵松庭,被称为“江南笛王”,(1924~2001年),东阳人,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教育家、竹笛作曲家、南派笛艺代表人物、浙派笛艺创始人。他先后出版了《笛艺春秋》、《笛子演奏基础教程》等著作,是我国第一位成功研制排笛、骨笛和铜管双笛的竹笛大师。曾创吹笛循环换气法。创作笛子独奏曲《早晨》、《三五七》、《婺江风光》等。
冯子存:绰号" 吹破天",1904出生于河北阳原县。是大家都熟悉的笛界北派的代表人物和很有贡献的老前辈,无论他在笛子演奏还是笛曲创作方面,都具有高超的技艺和丰富的经验。代表作《喜相逢》、《放风筝》、《五梆子》、《黄莺亮翅》、《挂红灯》、《万年红》.....。
陆春龄:1921年9月出生于上海。笛子演奏家,我国一代笛子宗师。曾任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上海江南丝竹学会会长,被誉为“神笛”、“魔笛”和“笛王”。创作的笛曲,以《今昔》、《喜报》和《江南春》更为脍炙人口。
刘管乐:1918年1月24日刘管乐出生于河北省安国县,其代表作《荫中鸟》和《卖菜》,不失为北派梆笛作品中的精品,为了进一步挖掘竹笛的表现潜力,刘先生对传统六孔笛进行了结构改良,先后开发出七孔、八孔、九孔竹笛,使竹笛在音域、调域等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扩展,从而加强了竹笛的表现力和艺术实践上的运用范围。
俞逊发自1971年至今曾先后创作、改编了近20余首笛子独奏曲。其中有《秋湖月夜》(俞逊发、彭正元作曲)于1984年获全国民族器乐作品一等奖,又于1993年获“二十世纪华人经典作品奖。《琅琊神韵》于1984年获上海音乐之春优秀创作奖;《赤日》于1986年分别获上海音乐之春创作、演奏二等奖(一等奖空缺)
蒋国基先生的演奏,立足南派,南北相融,兼容并蓄,形成极富江南水乡情调的艺术风格。代表作有《水乡船歌》、《采桑曲》、《雁荡秋色》、《忆江南》、《西子湖畔采茶忙》、《秦川抒怀》马迪于一九八○年所创作,取材于陕北地方戏曲音乐,激扬豪放抒发对欣欣向荣的秦川由衷地赞美之情。秦川泛指陕西、甘肃秦岭以北的平川地带。
4、比较经典的笛子歌曲:
《喜相逢》:原为内蒙古一首民间乐曲,后来流传到张家口一带,成为河北梆子和二人台等地方戏曲的过场音乐,常用于戏中角色入洞房、拂拭灰尘等动作的伴奏,经冯子存改编为笛子独奏曲。
《鹧鸪飞》:原是湖南民间乐曲,陆春龄。也用于箫独奏或丝竹乐合奏。后经笛子演奏家陆春龄改编,注入了江南丝竹的风格,使乐曲更加清丽动人。
《五梆子》:原为华北地区流行的一首器乐曲牌。曲调优美健朗,常用于戏曲过门。该曲牌经冯子存整理加工后,赋予乐曲以粗犷豪爽、热情奔放的个性,梆笛特殊技法的安排和运用,使乐曲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牧民新歌》:我国著名笛子演奏家简广易先生于1966年以内蒙古伊克昭盟民歌音调为素材创作的曲子。作品以浓郁清新的民族民间音乐风格,亲切感人的旋律、活泼跳动的节奏展现出内蒙古大草原的风光和牧场上一派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表现了新时期牧民的精神风貌。另有代表作《山村迎亲人》。
《帕米尔的春天》:竹笛考级常见曲目,但有不同版本,九级是刘富荣编曲,十级是李大同编曲,李大同先生编曲的笛子独奏曲《帕米尔的春天》采用了塔吉克族的典型节奏7/8拍子,以塔吉克族民歌为创作素材,吸取了塔吉克族民歌《美丽的塔什库尔干》主题旋律创作而成,乐曲欢快跳跃颇具歌唱性和舞蹈性。乐曲描绘了帕米尔高原壮丽的风光,表达了塔吉克族人民纯朴豪放的性格和热爱祖国、热爱生活和热爱劳动的情怀,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塔吉克族人民载歌载舞的欢乐情绪和生活在社会主义祖国怀抱中的无比幸福喜悦心情。
《春到湘江》:创作于1976年。作者宁保生,乐曲表现了湘江两岸生机勃发的春色美景和湘江两岸人民建设家园的火热干劲及对家乡明天激情满怀的美好憧憬。乐曲共分引子、如歌地行板、欢腾的快板、尾声等几部分。
《听泉》:詹永明曲,代表作品有《听泉》、《西湖春晓》、《婺江欢歌》、《断桥会》、《秋叙》、《长恨绵绵》、《春耕时节》、《兰花花》等。
《三五七》:原是浙江婺剧乱弹唱腔,以笛子为主要伴奏乐器,旋律流畅华丽。由赵松庭先生改编为同名笛子独奏曲。
《姑苏行》:采用昆曲音调,具有江南风味。乐曲典雅,表现了古城苏州(古称姑苏)的秀丽风光和人们游览时的愉悦心情。此曲的作者是著名笛子演奏家江先谓先生江南丝竹音乐演奏风格的掌握尤其地道。六十年代他采用江南民歌和昆曲音调为素材,还创作并演奏了《脚踏水车唱山歌》《水乡船歌》蒋国基作于1975年。乐曲原名《蚕乡船歌》,是以浙江民歌《柳元郎》的曲调为音乐素材而创作的,乐曲描绘了江南水乡碧波粼粼的秀丽风光和水乡人民喜庆丰收的欢悦情景以及蓬勃向上、充满生机的画面。
㈤ 求一首由笛子和鼓声组成的中国风纯音乐
亚特兰大深海之城(secret
garden)里有你提到的这些
㈥ 中国笛(竹笛)的特征及其重要性
特征:
笛子是中国广为流传的吹奏乐器,因为是用天然竹材制成,所以也称为"竹笛"。竹笛流传地域广大,品种繁多。使用最普遍的有曲笛、梆笛和定调笛。还有玉屏笛、七孔笛、短笛和顺笛等。
中国笛子具有强烈的华夏民族特色,发音动情、婉转。龙吟,古人谓"荡涤之声", 故笛子原名为"涤",日本至今还保留有"涤笛",后演变为如今的笛。笛子是中国民族乐队中重要的旋律乐器,多用于独奏,也可参与合奏。
重要性: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其中音乐文化在悠久的历史文化中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民族音乐发展有着相当久远的历史,可追溯到远古时期至今,笛文化的演变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民间音乐的蓬勃发展带动了中国民族器乐的迅速发展,而笛子作为中国传统民族器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深受各族人民喜爱的乐器,它也是传统民族乐器最具代表性的乐器之一。笛子在中国传统乐器中可以说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其特有的音色和极强的表现力,使笛子在中国传统乐器中拥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常居乐队的首位。我们的中华民族音乐文化源远流长,早在八千多年前就有了最早的乐器"骨笛",在河南省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墓葬中,出土了20多支骨笛。这些骨笛的形制精细、规范、统一。每只骨笛大概长20厘米,笛身有7个孔。在研究骨笛的过程中研究人员用其中一只最完整的做检测,发现这支骨笛可以很准确的吹出七声音阶,其中还有五支可以吹出五声音阶,它是新石器时代的遗产是中国发现距今为止有音乐文化最早的历史文物,他距今已有八千多年的历史。它是新石器时期珍贵的文物是中国历史音乐文明的见证。
笛子在经历了几千年漫长的历史演变之后,拥有了其独特的风韵及魅力,并且博得了历代诗人及历代的文人墨客的广大青睐,这些喜爱笛子艺术之人为笛子艺术编写下了众多令人赞不绝口的绝妙诗句并代代相传。 通过学习中国民间音乐,并进而深入理解与研究民间音乐,从中可以对民间音乐文化产生更深层次的了解,同时能够发现民间音乐对笛子艺术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进而加深我们对笛子艺术发展更进一步的认识。通过研究民间音乐对笛子艺术发展的影响,能更加深入的了解笛子艺术的发展过程与现状。通过深入探究民间音乐对笛子艺术发展的影响,详细说明笛子的形制、笛子的发展过程,笛子流派的形成过程,笛子的社会文化都有哪些深远的意义,从而更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更好的继承、发展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对中国民间音乐的认识和笛子演奏的深入理解与研究,对中国民间音乐文化产生了更深的认识,因为民间音乐对笛子艺术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从而对笛子艺术的发展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起源:
黄帝时期,即距今大约4000多年前,黄河流域生长着大量竹子,开始选竹为材料制笛,《史记》记载:"黄帝使伶伦伐竹于昆豀、斩而作笛,吹作凤鸣",以竹为材料是笛制的一大进步,一者竹比骨振动性好,发音清脆;二者竹便于加工。秦汉时期已有了七孔竹笛,并发明了两头笛,蔡邕、荀勖、梁武帝都曾制作十二律笛,即一笛一律。笛在古代称为"篴"。到了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有:"笛,七孔,竹筩也"的记载。
保养:
1、检验笛子的竹质。笛管要求竹质坚实(竹纹老)。竹纹细密。管身直而圆。笛身一般头部比尾部略粗,但相差不宜过大。笛管厚薄适中。笛管内壁平整光滑。全身无虫蛀、裂痕等现象。造型美观大方。这些要求,凭视觉便可以鉴定。
2、检验笛子的音准。方法是按照标准音笛或定音乐器(如笙、手风琴、风琴等)对照试吹。首先以笛子本调的主音和筒音与标准音笛或定音乐器的D音A音核对如笛音与标准音同高或形成八度关系,那么,这支笛子的调高是准确的,主音确定后,再按音程关系,对笛子的全部发音的准确性进行检验。还可以吹吹各个泛音,看是否容易出音、干净。检验泛音也是检验实音音准的好方法。
3、检验笛子的音量。一般来说,音量大者为好。音量大的笛子,共鸣大,振动力强。吹奏时手指上有时有一种发麻的感觉。
4、检验笛子的音色。对音色的一般要求是松、厚、圆、亮,这一方面取决于笛子本身的质量,另一方面与贴膜技术、演奏技巧也有密切的关系。
5、检验笛子的灵敏度。一般来讲,以气到音出、发音不迟钝为好,反应越快越好。
㈦ 中国七大音乐学院 哪个学校学笛子好些
有民乐器乐笛子专业系的笛子最好!
㈧ 笛子在中国的象征意义
-
文雅、尊贵、有教养的有钱人——
㈨ 中国萧,笛子,埙,音色有什么不同么有什么乐曲是这几种乐器演奏的
笛子音色根据不同的种类音色也是不同的,南方曲笛音色甜美 秀丽 悠扬 圆润,适专合演奏南方的丝属竹乐和昆曲音乐。北方的梆笛高亢 嘹亮 清脆 设和演奏北方的梆子戏和二人台的一些音乐。代表曲:曲笛《姑苏行》《欢乐歌》《鹧鸪飞》 梆笛《五梆子》《喜相逢》《扬鞭催马运粮忙》等
箫的音色一般给人的感觉是比较典雅 悠扬 低沉 含蓄 根据不同的特点可分为:洞箫,南箫,琴箫,尺八,玉屏箫等代表曲:《梅花三弄》《鬲溪梅令》《高山流水》等
埙的音色就不同了 他更加低沉 如泣如诉 深远 古朴 典雅 代表曲《楚歌》《沉香泪》《醉翁戏鸟》《月儿高》等
山东笛子网
㈩ 中国五大笛子演奏家是哪几位
伍国忠
中国萧笛演奏家。1976年毕业于广东人民艺术学院,现为广东音乐家协会会员,广东歌舞剧院民族乐团管乐声部长。曾获“全国首届广东音乐演奏邀请赛”一等奖;“省港澳首届广东音乐比赛”优秀奖和"第四届羊城音乐花会民族器乐比赛"表演奖。伍国忠的演奏音色甜美、细致感人、技巧娴熟、风格独特。曾出版了多张个人独奏专辑,曾随团出访葡萄牙,新加坡及港澳地区演出,受到高度好评。
竹笛名家俞逊发:
个人资料及相关简介
从民间走向学院是职业分工一个很难避免的过程,但我们也看到在这样“标准化”的过程中,培养出来的演奏演员越来越相像,越来越没有自己的特质,技术的掌握规范化、标准化后,生活的历练相对单纯,传统文化素养的贫乏,连艺术表现也显得“制式”,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迷思、危机与警讯。
赵松庭先生在《笛艺生涯五十春》一文中,曾经语重心长地强调,尽管年尽花甲,在演奏上深感力不从心,但是他仍然有志在竹笛的发展与人民思想情感及文化的关系,演奏技巧与风格的探索分析,竹笛的声学、律学与乐器改革,笛曲的创作与美学问题,乐器教学的科学与系统化等方面做一些切切实实的工作!从赵松庭先生在竹笛发展史上的成就,我们相信:唯有这样,才能较全面地掌握竹笛的音乐语言,较深刻地呈现竹笛的艺术价值。然而在追求速食文化的今天,我们看到老一辈演奏家对艺术的谦卑与坚持,与来自命深刻历练的累积,也在追求“效率”的同时,逐渐的式微与肤浅。传统的积累不够,让表现力变得狭隘,即便是所谓的“创新”,也常常为的是标新立异,并非经过深刻的酝酿;所谓的“创作”常被简化成作曲格式的堆砌,或凸显技巧的拼图。这样符合创作“公式”的作品,固然难以避免,也有其一定的存在价值,然而这种“意料之中,情理之外”的作品,要想经得起时间与听众的考验而流传久远,恐怕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笛箫专业导师谭炎健:
谭炎健,海南省琼海市人。著名笛箫专业导师,星海音乐学院民乐系副主任、讲师,中国音乐家协会民族管乐研究会会员、中国竹笛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广东音乐家协会会员。
1970年―1975年,谭炎健就读于星海音乐学院,师从著名笛子演奏家、教育家黄金成副教授。1975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留校任教。1980年,他考入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跟随我国笛子大师陆春龄教授和谭谓裕 先生学习,同时得到著名演奏家俞逊发先生的精心指导。
笛子大王”孙学建:
孙学建,1943年生于山东蓬莱,著名笛子演奏家、音乐教育家,青岛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理论教研室主任、副教授。中国音乐史学会会员、中国音协音教基本乐科学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中国埙文化学会艺术顾问。
孙学建自幼受父亲的影响,11岁开始习笛,20世纪60年代从山东艺术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其笛子师从曲广义,长笛师从辛春生。20世纪70年代,他在济南空军文工团任独奏演员兼创作员,期间他求学于笛子大师陆春龄。他曾先后多次应邀参加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和山东省春节晚会及八一慰问团演出,均任独奏。其演奏技艺精深,有“笛子大王”的美誉。
1984年,孙学建从部队文工团转业后调入青岛大学艺术学院。至今,他在笛子及长笛教学上集几十年舞台演奏经验和教学积累于一身,为文艺团体和高等艺术院校培养出许多优秀人才。1992年,他应邀参加全国第五界音乐教育改革研讨会,其著述《词谈“波式”呼吸法》和《民族管乐器运用循环呼吸法的原理及要领》有着很高的学术和应用价值。他的事迹被十几种辞书收录。
他先后出版发行了《孙学建演奏专辑》(笛子)、《东方笛韵――孙学建演奏专辑Ⅱ》、《东方笛韵――笛子》、《葫芦丝民歌联奏》、《东方笛韵――陶笛》等音乐专辑。
其笛子独奏代表作品主要有:《延水流长》、《金秋短笛》、《古刹啸月》等;笛子重奏代表作品主要有:《渔舟唱晚》、《梅花三弄》等;陶笛独奏代表作品主要有:《月明之夜》、《春游》、《渔夫曲》等。
《东方笛韵――陶笛》是我国陶笛音乐首张演奏专辑,也是他在陶笛音乐方面首先进行创作和演奏实践的结果,具有开拓性的意义。
一代笛子宗师陆春龄:
陆春龄,1921年9月出生于上海。笛子演奏家,我国一代笛子宗师。曾任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上海江南丝竹学会会长,被国内外听众誉之为“魔笛”。
陆春龄七岁操笛学艺,童年在一位善吹笛子的皮匠师傅启蒙下,对笛艺怀有浓烈的兴趣,发愤苦练,技艺飞进。因家境贫寒,初中未毕业就当了汽车司机,后又靠踏三轮车谋生,十几岁就参加了上海民间丝竹团体“紫韵国乐社”。
1940年,他与友人组织“中国国乐团”。五十年代,他参加了上海民族乐团的筹建工作,此后便成了上海民族乐团的独奏员,1976年调上海音乐学院任教。作为一名独奏家,自1954年起,陆春龄多次出访东南亚、欧洲、亚洲、美洲以及香港、台湾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演出及教学,赢得广泛称许。被誉为“神笛”、“魔笛”和“笛王”。
1981年,他应香港宏光国乐团邀请,在香港举行独奏音乐会,大获好评,报界赞颂他的演奏“艺冠群伦”、“神韵兼备”。1985年,他在北京举办了独奏音乐会,同年应香港音乐事务统筹处邀请举办青少年大师班。1986年,陆春龄在上海举办了从艺五十周年音乐会;同年10月,他代表上海音乐界在英国女王伊利莎白二世访沪时作御前演奏;不少国家的总统、总理均曾欣赏他美妙的笛艺。1987年及1988年,陆春龄分别于新加坡及英国伦敦等五大城市演出。1994年,他首次将江南丝竹介绍到台湾。
1999年,他专程赴美国达拉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举办专场独奏会;赴加拿大多伦多参加“陆春龄大师与敦煌国乐团”音乐会。1999年在上海国际旅游节举办陆春龄父子师生老中青少童千笛盛大演奏会。2000年,他分别应邀参加加拿大温哥华中华文化中心举办的“魔笛陆春龄与江南丝竹”音乐会、香港新生国乐团音乐会、日本京都江南丝竹会音乐专场、新加坡华乐团举办的“笛子世界”等各类音乐会。2000年12月底,他参加了为庆祝澳门回归祖国一周年举办的“长虹、新声、天河”音乐会。他在1992年受传大文化传播公司、1993年受台湾摇篮唱片公司、1994年受摇篮及中广国乐团、2002年6月受琴园国乐团邀请在台北最美丽豪华的音乐厅与胡结续专家举办“苍龙吟”等专场独奏会。2002年10月,他为香港宏光国乐团成立40周年庆祝音乐会创作了笛子与乐队大型协奏曲《普天同庆》以雪百年国耻,在庆香港回归百人大乐队中,他既指挥又独奏,耄耋老人精神技艺感人,受到空前欢迎。2003年4月,他又受香港龙音公司之邀,与林石城等四位专家举办专场独奏会。
陆春龄创作和改编了大量笛子独奏曲,出版了《陆春龄笛子曲集》、《江南丝竹八大名曲》及民乐CD、VCD等,其中不少乐曲已成为中国笛乐的经典曲目。他的演奏,音色纯净秀美、醇厚圆润,表演十分细腻;擅长运用赠音、打音、倚音、震音等指法润饰旋律;气息控制功力尤深。他演奏的《鹧鸪飞》、《小放牛》、《欢乐歌》、《梅花三弄》、《行街》、《喜报》等都无不由尽其妙,挥洒自如,如行云流水,松涛鹤唳,似貌传神,令人叹为观止。
笛子演奏家还有很多不再一一列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