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国内有哪些比较有名的影视音乐制作人
吕易秋吧,创作了好多影视剧音乐
Ⅱ 中国电影音乐作曲家访谈录怎么样
郭文景访谈节选 问:您的成长经历对您日后的音乐创作风格有何影响? 答:这种影响当然是存在的,对每个人都是一样的。一个人的创作风格是和他的个性,气质以及生活的环境相联系的。一个人成长和生活的环境就是他的文化背景。对于我来说,我的成长经历可能是使我的音乐风格,显得不是那么轻松,愉快,娱乐,最大的影响是使我很难转入到商业化的创作方向。 问:在您刚开始寻找自己音乐创作道路的时候,您似乎一直想摆脱欧洲传统音乐创作技法的影响,寻找自己的方式。在当时看来,您的这种做法似乎是离经叛道的,那是什么样的驱动力让您坚持下去的? 答:在80年代初,我还是被认为有自己个性语言的一个创作者,比如说中国西部地区巴蜀文化是我的文化背景,音乐的那种粗犷,力度都是我的个人风格,但是除此之外,还是可以看出我受西方影响的成分,我们那一代人都带有这种痕迹,像我们班上80年代的同学,就说最有名的那几个,都受巴托克、斯特拉文斯基、肖斯塔科维奇、勋伯格这些人的影响。 到了90年代初,我就开始要摆脱这种影响,我发现当时中国的作曲家喜欢说:“我是把中国的艺术,东方的艺术和西方的结合。”我就在思考,我的作品要有时代感、现代性,就一定要和西方文化结合吗?我难道不能从中国的元素直接提炼出一种东西,这种东西本身就具有现代性吗?这种做法在当时看来肯定是离经叛道的。我创作的驱动力就是希望找到更纯粹的个人语言。但是事实上,这种想法只能是我的一种愿望,不管从逻辑的角度还是从音乐史的角度来说,这种想法都是有问题的,而且也是不可能做到的,也就是说,我要建“空中楼阁”。因为文化的过程是一个源和流的过程,它终究是一个传承的过程,一种文化之所以能够发展繁荣,这跟它吸收新的文化是分不开的。中国音乐不要说几十年,半个世纪甚至100年的历史,你就是追溯到唐代,它也在吸收外来文化。从美学、哲学的理论上我知道这种想法是有问题的,是“无水之源” 、“无根之木”,但我仍着迷于这种想法,痴迷于这种狂想,因为它是我创作的驱动力,驱使我去寻找,让我不满足于受到各种影响的束缚,这是一种很强大的探索的驱动力,让我去建造这种“空中楼阁”。 问:在您的音乐创作中是带着哲学性的思维吗? 答:我在音乐创作中倒不是带有很多的哲学性思维,但是我平时对很多问题喜欢用历史的哲学的思维去看待。中国很多的作曲家,有时候过于注重“形而下”的技术问题了,把过多的注意力都放在技术上,对“形而上”的问题考虑的较少。我觉得思索是一种享受,一种乐趣。我在音乐学院的具体工作是教技术的,是一位作曲系的老师,我觉得作为专业作曲家,技术固然是非常重要的,没有技术什么也谈不上。但是仅仅这样是不行的。 问:您觉得运用现代作曲技法的电影配乐会造成观众理解电影的困难吗? 答:我觉得现代音乐有一些先锋性实验性的成分,当它作为一个纯音乐作品面对观众的时候,可能会和观众有一定的距离,往往造成观众理解和接受的困难。但这并不等于说它就不能进入电影这种非常大众化的艺术形式里。恰恰相反,电影还有助于观众理解和接受先锋的实验的现代音乐,在电影特定的环境、气氛里,当现代音乐和画面水乳交融,音乐能非常好地烘托画面气氛的时候,观众接受起来却没有丝毫的难度。 我觉得通过电影向更大范围的人群传播更多样化的音乐,是一个非常好的手段。有时候一些人说他不喜欢民乐,觉得民乐比较土 ,可如果在一部电影里恰到好处的使用了民乐,就会使他们重新发现民乐的魅力。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电影对音乐的传播还是非常有好处的。 但是有一个问题,就是电影音乐创作者想不想的到,敢不敢将这种尽可能多样化的音乐运用到电影中,担心音乐写的有距离感,观众又可能接受不了。其实这种担心完全是没有必要的,只要音乐与影片结合的好,观众就能接受。 三宝访谈节选 问:曾经有一位作曲家这样形容他的创作感受,他说:旋律是最难创作的.听了您的一些作品之后,第一个感触就是您特别擅长写旋律,是什么激发了您的创作灵感? 答:写旋律的确不是很容易的.其实跟绘画一样,旋律相当于绘画里的线条,结构就是绘画里的框架、骨架,和声算是它的色彩吧。音乐创作很多都跟绘画是很相像的,每个人是不一样的,可能有的人画线条画的很好,有人对色彩特别敏感,看他偏重于哪一个。我觉得我写旋律好的原因,唯一一个让我自己可以解释的可能就是我从小是学小提琴出身的,因为小提琴基本上是个以旋律为主的乐器,这跟学钢琴的人不太相象,学钢琴的人大概对和声感触更深一些。我觉得一段旋律写好听了并不难,而是难在有特点,有特点并且悦耳就更难的。 问:您的母亲创作了交响史诗《噶达梅林》,她运用了民歌的旋律并将其丰富发展,您母亲对您的作曲有何影响呢? 答:《噶达梅林》的副部主题是我母亲创作的一个旋律,那个旋律也非常美,从主部主题延伸过来,虽然她运用的是那首民歌的旋律为主线,但是里面还有其他的旋律出现,并且还把这个旋律分解,用作曲的手法表现出来。我母亲从来没教过我作曲,我也从来没有跟我母亲谈论过作曲技法之类相关的问题,我想没有人能告诉你,旋律应该怎么写出来,不可能手把手的教你某个音的组合应该怎样怎样,只能是你写完之后,他给你提出一些意见。其实我觉得作曲还是很需要天赋,不只是是作曲,做音乐这个行当很多都是要靠天赋的。 问:您是从记录片《百年恩来》的主题音乐《你是这样的人》开始了您的影视剧音乐创作,之后就开始了您的“电影音乐时代”,那么请问您是因为这部记录片开始您的“触电”之旅的还是您本身对电影也情有独钟呢? 答:都有吧。因为我从小很喜欢电影,只要有机会就要看,看的也比较多,加上我从小学音乐,对我所有看过的电影,我对里面的音乐都很关注,小时候的兴趣对我的创作影响很大。只是一直没多少机会写电影音乐,因为没人找我去写,那个时候我20岁出头,基本上别人不太会信任我能写电影音乐,他们也不了解我,甚至在我写《你是这样的人》这首歌之前,有很多人都不知道我以前是学古典音乐的。其实在那之前我大部分写的都是一些流行歌,那些歌曲也不会让人去想是经过一个什么样的教育背景创作出来的。在创作这首歌以后,人们才知道我以前是音乐学院学指挥出身的,然后就开始有导演找到我写电影音乐。当然以前也有找我写过影视音乐的,但都不是特别受关注,或者说我也没有刻意的去运用一些古典音乐的表现方法去创作.只有那首歌才是。所以如果说这首歌再提前五年写,我也一样可以写出来的,只不过是有那么一个机会。 问:电影《嘎达梅林》是导演冯小宁继《红河谷》、《黄河绝恋》、《紫日》“战争三部曲”之后推出的“生命与环境”三部曲的第一部。影片浓郁的内蒙古地域色彩与音乐的渲染是分不开的,冯导在电影中重视音乐也是很出名的,你当时是怎样构思影片音乐的? 答:我为《嘎达梅林》这部电影配乐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是因为它是一部蒙古族的影片,第二它也和我们家有一定的渊源,我母亲是写这部交响音乐成名的,而且我的老家就是在那儿。为这部影片创作音乐最初,我想得最多的就是我与嘎达梅林的渊源,因为有我母亲的作品在先,如果没有她写的那部交响乐的话,我可能和平常的作曲家写英雄人物一样。正因为有了这层关系,我在写这部影片的音乐时就像写一个关系很近的人。 这部电影音乐的创作比较辛苦,因为音乐量非常大,一百分钟的电影中涵盖了近九十分钟的音乐,基本从头到尾都铺满了,我用了两个星期才把它完成。这部影片的音乐主题是人们熟悉的《嘎达梅林》民歌旋律,另外我又加了一个主题,表现嘎达梅林与牡丹的爱情,《嘎达梅林》的主题是一个英雄主题,而爱情主题则较为舒缓。在音乐上,我运用了管弦乐队,主要风格是比较古典的,但加入了大量的电子音乐。在影片中演唱的除了腾格尔还有两位当地的民歌手,女歌手演唱的是蒙族的长调,而男歌手则是男低音,歌手们都会唱那首《嘎达梅林》。 但其中的有些配乐还是被导演做了很大改动,有些段落音乐被重新剪了放在影片中,我觉得不是很好。因为音乐是有语汇的,它不是可以硬剪的,它有很多很多的逻辑顺序在里面,有情绪上的,还有一些技术上的,比如和声的关系,调性的关系,如果你生硬的将音乐剪断,就会破坏这些关系。影片的音乐尤其在后半段被剪的比较多, 音乐被剪的已经不是原来的面貌了.我后来看了完成片,不是很满意,所以我才出了一张这部电影的原声配乐唱片,这里面有些音乐段落是和影片里剪过的音乐是不太一样的。 叶小刚访谈节选 问:你在美国时,美国80年代的那些电影,威廉姆斯等电影音乐大师的音乐作品《大白鲨》等,都已经出来了,当时你对美国电影音乐的感受是什么? 答:我当时觉得美国的电影音乐做得是比较到位,怎么说呢,它有资金上的保证,作曲家、音乐家有充分的时间来完成它那个工作所需要的那些量。从我在中国电影工作的经验来说,一般电影音乐是不怎么受重视的。但美国电影不同,美国片子有时候片子很烂,但音乐很棒。说明它的技术层面、音响层面做得很到位。它把音乐不光是作为音乐来考虑,而是作为整体音响的设计之一来考虑。那么我想中国现在的电影音乐也越来越受这方面的影响,中国目前的电影音乐有好转的迹象。 问:能谈谈是怎么进入电影音乐创作这一个领域的? 答:倒不是我加入,是我被人邀请进来做,我也很愿意做,因为电影音乐的可塑性特别大,对你的要求特别高,对技术要求也很高,对体验生活的能力要求也很高。如果你没有感觉当时的情节、氛围就很难产生好的作品,对吧?(你的第一部电影音乐作品是?)我的第一部电影音乐是《情漫黄山》,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导演记不得了。《情漫黄山》、《金色的梦》、《湘女潇潇》、《望日莲》是1987年我去美国留学之前做的五部电影音乐。 问:您在专业音乐和电影音乐领域都有很显著的成就,你怎么看待两者之间创作的区别?就您个人来说,更喜欢那种创作? 答:区别在于电影音乐首先要服从导演的要求。你恐怕要更多的时间站在导演的立场来考虑音乐的问题,而不是从你个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出发点不一样,一个是从比较客观,站在观众的、主人公的角度、站在导演的角度,来考虑音乐的出发点。而且观众,受众面也不一样。因为专业音乐是以专业音乐工作者或音乐爱好者为主。而电影音乐是广大的老百姓,它的接受面更广,层次更加宽泛。所以你不得不考虑你的音乐手法为大多数人所能理解或接受,因此电影音乐更要大众化一些。这也是给了我一个机会使我的音乐走向更多人。所以一般只要有电影音乐的机会,只要不是太忙,我一般都是愿意参加的。 问:在您的音乐创作中,您喜欢去体验生活,这种创作方式是否比单单看样片更有灵感?和那些导演是这种创作方式?您认为电影音乐较理想的创作方式以及与导演的合作方式是怎样的? 答:一般我都会想到现场去,那样会给你一个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也是我扩大我自己生活圈的机会。《天上的恋人》是去广西,《湘女潇潇》是在王村,《惊涛骇浪》是在荆州大坝,那个抗洪的大坝。我全去了,有些片子没要求我去我都去了。比如说有的电影如《汉武大帝》最后我没有作曲,在横店,我都去了。 问:您的电影音乐一般什么阶段参与到电影创作来? 答:一般都是靠近后期了,演员也拍得差不多了,片子画面也出来了,我才会进去。因为一开始白纸黑字,什么都没有啊,一片空白好像我去意思也不是特别大。我跟导演合作一般是比较愉快的,没有碰到过什么问题。如果有什么不愉快,最后导演也还是听我的。不是我能够说服他,是我的音乐能够说服他。 赵季平访谈节选 问:您的音乐中运用了大量的戏曲元素,这可能与您对戏曲的深入研究很有关系。您觉得对您的创作影响最大的哪种地方戏曲? 答:秦腔。秦腔是陕西的一种地方戏曲。我在《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霸王别姬》、《秋菊打官司》中的音乐实际上都用了秦腔花脸的发声办法和那种行腔方式。而秦腔及别的地方戏曲都和地方方言有着极密切的联系,离开地方方言就没有地方戏。在研究秦腔的过程中,我发现秦腔实际上是一种很老的板腔体,程式化很强。我研究它的腔体、板路、节奏、调式、多声部,还要配和声,为我后来的创作准备了很多积累。与此同时我还发现:中国戏曲与戏曲之间关系又很密切。比如我为《往事如烟》作曲,要写京韵大鼓,在此之前我并不熟悉京韵大鼓,所以找资料,结果发现京韵大鼓的关键处就是一板之眼,这样我一看就清楚了。我写了一曲京韵大鼓《梦唱大西厢》用在电影中,同行还都认为很地道。后来研究京剧,我发现京剧实际也是在秦腔第三大声腔的基础上集几个声腔之大成形成的国剧,而晋南梆子、蒲剧也都是由秦腔发展来了。秦腔往东走、过了黄河还形成了晋南梆子。河南梆子也是板腔体,只是板路与秦腔不同而已。而京剧也都是源于板腔体,所以,研究这些戏曲对于音乐创作有很大的帮助。 除了秦腔,我小时候还特爱豫剧,所以常跟我父亲说要看戏,父亲让我去找范翠亭范伯伯。豫剧是河南戏,河南人叫樊戏,因为樊粹庭是将豫剧发扬光大的关键性人物,他是我父亲的好朋友。 说实话,你要想让你的音乐走向世界,不写出中国味不行。而要写出中国味,最佳途径便是从民间戏曲和音乐中吸取营养,创造不同的音乐风格。 问:《黄土地》是您第一部“触电”的作品,它几乎可以被称作是一部音乐片,音乐成为影片情节发展中最为必须的、最有机的组成部分,用陈凯歌导演的话来说,《黄土地》的音乐与其它部门的创作一起“形成了一个隆隆滚动的球体”,既“利于内”,又“不伤于外”。这部电影的成功也给您的创作带来很大的转折,当时是怎么开始的? 答:《黄土地》是我从事电影音乐创作的初恋。1983年底,凯歌、艺谋、何群三人一起到西安找我。那时我在音乐上的创作正处于上升时期。第一次见到艺谋时,他向我一一介绍陈凯歌和何群,给人的感觉像副导演,但我却觉得他就像我的老朋友一样。凯歌那次告诉我:他们想找一个在艺术感觉和情绪上能与他们沟通的作曲家。他们听了我的管弦乐《秦川抒怀》和管子与乐队《丝绸之路幻想组曲》,然后告诉我还要去听听其他作曲家的作品,我说:“很好!”同时向他们介绍了另外几位作曲家的音乐风格和长处。凯歌后来跟我说:“我们听完你的音乐,当下就定了你了。之所以说要去听别人的作品,只是想看看你的为人”。我当时的心态比较平和。 问:导演最初对《黄土地》的音乐创作有何要求? 答:凯歌要求音乐在构思、配器等方面“力求单纯”,在旋律上力求简练、上口,并在影片中反复出现,同时他希望通过音乐增强影片的抒情意味。 每当提起这部电影,我的脑中就会回响起翠巧、翠巧爹、憨憨所唱的“信天游”,还有农民吹鼓手的唢呐声和打击乐、顾青去采风时听到的歌声、腰鼓阵中的鼓声,还有农民求雨时的合唱声……那段合作对我来说也是终生难忘的,因为我和凯歌、艺谋一样,为《黄土地》投入了极大的热情。 问:在写《黄土地》之前您会关注当时中国电影音乐创作的状况吗? 答:谈不上关注,但确实很上心。我那时的音乐创作虽然和电影没关系,但几个同行朋友在一起,我们也经常谈论电影,我们虽然没有电影作曲经验,但凭直觉,我们自信会比别人写得好。所以当凯歌他们来找我,问我对中国电影音乐创作有何想法时,我说:“我觉得电影音乐既要有浓郁的民族气息,又要有现代意识。凯歌、艺谋听了点头说:“对!咱们的观点一样!”实际上我后来的电影音乐都比较注重民族性和现代感。 问:《黄土地》有很多插曲,象《女儿歌》、《尿床歌》等,具有浓郁的泥土味,与民风民俗一起构成了影片清新脱俗的风格。 答:它们来源于陕北的民间音乐,具体说是《信天游》。《信天游》曲调淳朴、高亢而且悠扬,节奏自由,我很喜欢。1984年元月2日,我和艺谋、凯歌、何群四人早八点出发,坐上由西影提供的一辆面包车,奔赴陕北去找感觉。我们徒步跋涉在陕北高原上,或走村串户,和老乡们在炕头聊天,看农民的绘画和剪纸。到达黄河边时,气温低到零下二十多度。在米脂大车店,床上爬满了虱子,我们不敢穿衣服睡觉,于是四人全裸。在安塞,我们最大的收获是发现了农民歌手贺玉堂,听他唱了整整一个下午和晚上。我们听得如醉如痴,并将他的歌声全部录了下来。贺玉堂一家几代都是出名的歌手,所以他的歌属于祖传艺术。用凯歌的话来说,他不是用技巧在演唱,而是在用心演唱,所以能感人肺腑。他的歌是原始的,却是最富生命力的呐喊。他的歌对我创作《黄土地》民歌和音乐带来了灵感和启发。
Ⅲ 谁给我中国几位最著名音乐制作人排行及详细资料
情进行到底”创作歌曲及音乐,该部电视剧以描写都市青年爱情生活为主线,其中穿插大量歌曲和音乐,由中国著名歌手陈明、谢雨欣演绎作品。同时自己演唱了《遥望》、《我还能做什么》两首歌曲,该两首作品在全国各地均列排行榜榜首,《等你爱我》被公众推选为北京音乐台“中国歌曲排行榜”1999年度优秀影视歌曲。《我还能做什么》、《等你爱我》荣获“中国歌曲排行榜”十大金曲演唱、词、曲创作共三项大奖。电视剧的原声音乐CD上市后在全国各地抢购一空,掀起中国音乐偶像剧浪潮。 * 涉足广告界,先后为中国银行、松下、海南航空、FM365网站等著名企业创作广告音乐。 * 首度与BMG公司合作,应邀担任该公司旗下香港歌手纪如景的制作人,录制专辑“值得一辈子去爱”,并为该专辑创作多首歌曲,其中主打歌曲“值得一辈子去爱的人”荣登香港、台湾、中国大陆等地排行榜的冠军。该专辑成为热销唱片。 * 为中国首席男模胡兵担任其首张专辑“真本色”的制作人,该张专辑成为2000年年初的热销唱片。 * 与EMI等国际唱片公司合作,为其在亚洲地区的歌手创作歌曲,包括林忆莲、萧亚轩、古巨基、候湘亭、莫文蔚等其中创作多首专辑主打歌曲,在香港、台湾、大陆等地获得骄人成绩,音乐风格被亚洲地区广为接受。 * 在中国湖南举办“爱的声音”——小柯作品演唱会,中国著名歌手老狼、李小龙、陈明等出席演唱会并演唱多首小柯作品,该作品演唱会由电视台转播向全国播放。 2000年 * 应邀为中国中央电视台2000年春节晚会创作序幕歌舞音乐“把春天迎进来”,由国际著名影星
Ⅳ 影视新锐音乐制作人原艺
原艺:
中央音乐学院才子 青年作曲家 先锋音乐制作人 YZ音乐团队总经理
世纪实音文化传媒音乐总监 天堂乐队键盘/制作人
中国电子音乐家协会会员
是目前制作音乐制作行业中受人瞩目的青年先锋人物,创作和制作国内外著名歌曲近万首,影视音乐近千部,晚会以及舞台音乐近百场。是国内青年音乐人中的佼佼者。
转载资料:
学习工作经历简单介绍:
1983年3月7日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音乐世家,3岁开始专业学习钢琴,7岁学习传统音乐作曲.
1994年以专业总分第一的成绩考入吉林省音乐学院附中作曲专业.
1995年开始接触流行音乐和MIDI电子音乐。同年组建自己的乐队以及工作室,成为当时吉林省最小原创音乐人。
1999年工作于天津武警总队政治部文工团创作室,担任电脑音乐作曲与制作。同时担任天津电视台与天津电台很多栏目的音乐策划与音乐总监。
2000年师从于中国现代电子音乐第一人张小夫教授学习电子音乐作曲。
2002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中国现代电子音乐中心本科学习电子音乐作曲专业。并荣获专业突出入学奖学金。
2002年加入中国资深摇滚乐队-天堂乐队。担任制作人与现场键盘。 2003年继续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中国现代电子音乐中心本科录音专业。
2003年成立组建——YZ音乐团队,吸收了大量的中央音乐学院专业突出人材,突出年轻一代的创新意识,短短几年时间在国内音乐制作行业得到了很高的评价。同时团队与众多媒体,国内外知名作曲家,音乐人以及歌手长期合作至今,被誉为“中国音乐领域最有创意和最有发展力的年轻一代。”
2003年-2008年多年连续参与——北京国际电子音乐节策划统筹工作,并且参与演出,作品曾多次在国际电子音乐节大赛中获奖.
2006年成立"YZ音乐团队工作室",保留了原YZ音乐团队的规模,同时又吸收了大批量以中央音乐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中国音乐学院,首都师范大学,天津音乐学院等专业院校为主体的高端年轻音乐制作人进入团队。以创新的理念与高端的音乐综合技术成为新一代制作人行列的领头团队。
原艺主要创作/制作作品列表:
2000年 天津电台《今古奇观》栏目全部音乐 作曲/音乐制作
2000年 天津《双拥晚会》系列 音乐制作
2000年 武警天津总队文工团《红色小提琴》系列 编曲制作
2000年 武警天津总队《军民共建晚会》全部音乐制作
2000年《武警系统全国会演》 音乐制作
2001年《中华儿童歌曲经典》CD 音乐制作
2000年 亚洲汽车拉力赛主题曲《飞翔》 编曲制作
2001年 天津《军民鱼水情晚会》全部音乐制作
2001年《天津武警指挥学院院歌》 编曲制作
2002年 北影公演影片《情感世界》 作曲/音乐制作
2002年 发烧CD《山水天籁》《迷雾》 音乐制作
2002年 CCTV挑战主持人年度总决赛多首歌曲 作曲/音乐制作
2002年《北京水利局局歌》作曲/编曲制作
2002年 电视剧《白鹭谣》 音乐制作
2002年《CCTV法制晚会》作曲/音乐制作
2002年《张光101企业歌曲》 编曲制作
2002年《CCTV公安表彰晚会》 作曲/音乐制作
2003年 冯小刚导演电影《手机》 音乐制作
2003年 数字电影《情暖童心》 音乐制作
2003年 全国武警系统文化宣传10张CD 音乐制作
2003年 创作实验电子音乐《裂变》——为纯粹电子音乐而作
2003年 CCTV《大风车周末现场》作曲/音乐制作
2003年 中国大型舞剧《红楼梦》音乐制作
2003年 邢爱娜导演电影《非典隔离日记》作曲/音乐制作
2003年 电视剧《无限兰香》音乐制作
2003年 北京舞蹈学院实验舞蹈《丝竹之巡》 作曲/音乐制作
2003年 CCTV《音画时尚现场晚会》音乐制作
2003年 公安部教育影片《紧急救援》作曲/音乐制作
2003年 CCTV《云南晚会》作曲/音乐制作
2004年 创作实验电子音乐《梦回那迦》——为人声与电子音乐而作
(收录在中国青年电子音乐作曲家《幻听》合缉中)
2004年 发烧CD《萨克斯旋律风》 音乐制作
2004年 北影公演影片《森林情话》作曲/音乐制作
2004年《迷雾》《水姻》《寂静山岭》等10张发烧天碟 音乐制作
2004年 CCTV《同一首歌》片花以及多段LOGO 作曲/音乐制作
2004年《北京回龙医院院歌》作曲/编曲制作
2004年 大型舞蹈史诗《梦舞红楼》音乐制作
2004年 为中央民族乐团改编器乐合奏《其实你不懂我的心》 音乐制作
2004年 CCTV《流金岁月》音乐制作
2004年 CCTV《浙江大型晚会》 音乐制作
2004年 CCTV《青海大型晚会》 音乐制作
2004年 候咏导演电影《茉莉花开》音乐制作
2004年 CCTV音乐频道全部片花与LOGO 作曲/音乐制作
2004年 刘浩导演电影《好大一对羊》音乐制作
2004年 中华少儿《经典曲库》CD系列 音乐制作
2005年 创作实验电子音乐《风声水韵》—为板胡中阮与电子音乐而作
2005年 新疆情歌王子克尔曼《人生之路》专辑 制作人/编曲制作
2005年 中国六大文化工程之《郑和下西洋》作曲/音乐制作
2005年 大型舞蹈史诗《敦煌诗篇》音乐制作
2005年 贵州模特大赛主题曲 编曲制作
2005年 天堂乐队《信念》专辑 编曲制作
2005年 青海《大型音乐交流晚会》 音乐制作
2005年 大型舞剧《新梁山伯与祝英台》音乐制作
2005年 中国信访办公室大型演出舞蹈音乐多首 音乐制作
2006年 CCTV《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部分选手音乐制作
2006年 CCTV《宁波先锋晚会》音乐制作
2006年 亚洲最完美女声黄绮珊演唱《东海企业歌曲》 编曲制作
2006年 大型歌舞剧《新延安颂》音乐制作
2006年 CCTV歌手大赛单曲《拿什么来爱你》 编曲制作
2006年 宁浩导演电影《疯狂的石头》作曲/音乐制作
2007年 姚树华导演电影《白银帝国》音乐制作
2007年 电视剧《爱的礼物》 音乐制作
2007年 天堂乐队《天堂》专辑 编曲制作
2007年 创作实验电子音乐《遁》——为多媒体与电子音乐而作
2007年 动画电影《南茜的早晨》作曲/音乐制作
2008年 黄绮珊单曲《大爱》 编曲制作
2008年 北京《西格玛企业歌曲》 作曲/音乐制作
2008年 CCTV《六一赈灾大型晚会》 音乐制作
2008年 李克隆导演电影《老五的奥斯卡》作曲/音乐制作
2008年 阿猛导演电影《完美新娘》作曲/音乐制作
2008年 重庆卫视《与爱同行》主题曲 编曲制作
2008年 创作大型NEA AGE电子音乐《炫风之舞》
2008年 中国《农运会》开幕式与闭幕式 音乐制作
2008年 电视剧《撞车》 音乐制作
2008年 电视剧《万卷楼》 音乐制作
2008年 动画电影《马小跳》 音乐制作
2008年 吉林《嵩天企业歌曲》 音乐制作
2008年 中国妇联抗震歌曲《我们在一起》 音乐制作
2008年 电视剧《胖嫂啤酒屋》 作曲/音乐制作
2008年 中国医药博览会开幕式《开幕曲》 作曲/音乐制作
2008年 黄绮珊单曲 《一起歌唱》 编曲制作
(奥运火炬传递重庆地区主题曲)
2009年 邢树民导演《居委会80后》 作曲/音乐制作
2009年 武警海南总队《海之语大型晚会》 作曲/音乐制作
2009年 中国石油全国会演舞蹈音乐 作曲/音乐制作
2009年 天堂乐队第六张专辑EP《皇城根》 编曲制作
2009年 中俄电视剧《勇士的最后秘密》 音乐制作
2009年 歌手郝郝单曲《夜半歌声》 音乐制作
2009年 KORG中国即兴键盘大赛总决赛评委
(并为大赛创作多台合成器与PROGRAM结合电子音乐《氢》)
2009年 电视剧《倾城之恋》 音乐制作
2009年 电视剧《派出所的故事》 音乐制作
2009年 山东日照《大型音乐交流晚会》 音乐制作
2009年 唐山《冀东公司企业歌曲》 作曲/编曲制作
2009年 电视剧《夫妻一场》 音乐制作
2009年 电视剧《人生》 音乐制作
2009年 电视剧《咱爸咱妈六十年》 音乐制作
2010年 电影《谍海风云》宣传片 作曲/音乐制作
2010年 电视剧 《雪豹》 音乐制作
2010年 电视剧《阳新鞋匠》 音乐制作
2010年 嘉兴《端午全市文化大巡游晚会系列》 作曲/音乐制作
2010年 嘉兴市市歌《红传向未来》系列 音乐制作
2010年 公益歌曲《爱的呼唤》 作曲/编曲制作
(中国第一首低碳环保公益歌曲)
Ⅳ (高人进)中国有哪些电影音乐的创作人中国电影音乐近几年发展前景如何
不大清楚。。。。
Ⅵ 中国大陆有哪些优秀的电影配乐人
赵季平,谭盾,邹野,林海,以上四位生於中国长在大陆的电影作曲家对我来说是神一样的存在,开创了一个时代又终结了一个时代,他们的作品有著那些岁月的烙印,有著国产电影还诚意满满的一瞬间,有著中国作曲家可以走向世界的资本,如今听不到这样的音乐也看不到那样的电影,新世纪的大门敞开了,更多的年轻作曲家崭露头角却又得不到更多表现的机会和施展的空间,不知道新的经典何时出现,不知道新的大神何时出现,这种无法继承发展的断代令人扼腕。
Ⅶ 中国内地为什么没有杰出的作曲家,电影配乐家
中国缺乏这类人生长的土壤。
1.国内无论是游戏还是电影,音乐往往都是被忽略的,人们不重视;
2.况且版权保护的缺乏,很多制片方直接拿来就用,这比请作曲家“省钱”多了
所以..
Ⅷ 中国的电影配乐大师
谭盾,作曲家,1958年出生,湖南人。1986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研究生院,同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博士。他是中央音乐学院“四大才子”之一,在校时创作的第一弦乐四重奏《风·雅·颂》运用民间曲调,中国宫廷音乐,庙堂赞歌等原始素材,给人清新、别致的感觉,获得了1983年德里斯顿·韦伯尔作曲比赛二等奖。被新闻界、艺术界称为“新潮音乐”、“先锋派音乐”、“崛起的一代”中的代表人物之一,到美国后,数家知名乐团聘他为乐团作曲,并出任BBC交响乐团(苏格兰)驻团作曲兼副指挥,1988年在美国举办了个人作品音乐会,这是中国音乐家在美国首次举办的音乐会。
1995年,吴子牛导演反映中国人民抗日的影片《南京大屠杀》,邀请谭盾为影片作曲。1997年,谭盾为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纪念活动所作的《天·地·人》再一次震动了中国乐坛,乐曲展示了中国历史悠久和领土的完整,表达了世界华人对统一的企盼。2000年,谭盾为李安电影《卧虎藏龙》配乐,拿下第七十三届奥斯卡最佳电影音乐、第二十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原创电影音乐、第二十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原创电影歌曲(月光爱人)、第五十四届英国学院奖最佳音乐、第二十六届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最佳音乐、第五十八届金球奖最佳电影音乐、第三十七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最佳原创电影音乐等无数奖项,也因此获得了世界性声誉。此后,大导演和大制作纷至沓来,谭盾的音乐才华也得以一次次地展现。2003年张艺谋的《英雄》虽然褒贬不一,但仍凭谭盾的音乐无可争议地夺得第二十二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佳原创电影音乐奖项。2006年,冯小刚的古装大戏再次邀请谭盾“坐镇”,经管影片本身难以讨好观众,但音乐却是一个亮点。事实再次证明了这个世界级电影配乐大师的功力。
Ⅸ 中国最厉害的十个音乐作词人是谁
以下我提名的人纯属作者本人的口味,所以千万不要来杠我,如果你杠我,那么你是对的。作词这东西就像口味冰淇淋一样,有人喜欢苦咖啡,有人喜欢小清新,大家各有千秋,保持尊重欣赏就好。
先列举几个国内公认的比较厉害的。
林夕的实力不用多说,你可以不了解他的人,但你一定听过他的经典代表作,太多了我就不一一列举了,反正华语乐坛里面的经典歌曲你注意一下歌词署名,他的出镜率你可以直观的感受到,拿其中两个进行比较,《难念的经》与《可惜没如果》,说起来你可能都不行,一个侠气荡气回肠,一个为爱悲伤彷徨,居然出自同一人之手!说好的荡气回肠的人不沾情情爱爱,你怎么能犯规呢。高晓松说他是个自傲的人,但是如果对方是林夕的话,那他也佩服不已,方文山更是说:他什么都能写,我最多算个写散文的。
对于90后来讲,大家心里自有定数,很多人都对新生代的人不够宽容,总觉得不能和老一辈的相比,上榜单就是一种侮辱,但要是真是这样,那未免也太过于刻薄,他们歌曲近年来传唱度很高,忠实粉也不少,都有各自符合时代的特点,总要给年轻的人一点出路,但凡听过他们歌曲的人,总有一首可以打动你。
Ⅹ 有名的电影配乐人
第一位:汉斯·季默 英文名:Hans Zimmer 出生年:1957年 生日:9月12日 国籍:德国 Hans Zimmer是近年来崛起速度十分惊人的电影配乐大师,在电子合成器和传统器乐的结合上,每每展现令人震撼的个人风格,也屡次缔造令人激赏的配乐成绩,特别是在动作电影配乐方面,他独特的音乐型式已经蔚为风尚,揉合了电子乐的炫丽紧凑,和交响乐的磅礴气魄,几乎是近年来,典型好莱坞英雄主义动作电影不可或缺的“标准配备”。 《THE ROCK》、《角斗士》、《加勒比海盗》、《珍珠港》、《黑鹰坠落》、《碟中谍II 》、《雨人》··· 将他称作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电影配乐大师也绝不为过! 第二位:范吉利斯 1943年3月29日出生于希腊,几乎没有受过任何音乐教育的他,4岁便能演奏钢琴,6岁举行个人作品发表会, 可谓真正的音乐天才。 1970年代的范吉利斯全心投入电子音乐创作,并转往伦敦为电影制作配乐,开启他辉煌的电影配乐时代,其中包括1981年荣获奥斯卡金像奖最佳配乐的「火战车」、1982年的「银翼杀手」、1983年的「南极物语」、1992年的「1492征服天堂」等重要作品。 喜欢他创作的音乐里那种空旷、挥洒的感觉。 第三位:约翰.威廉姆斯 1932年2月8日出生,美国人。 电影配乐大师约翰.威廉姆斯是电影配乐家中的佼佼者,他有好莱坞大片音乐教父之称。曾超过24次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配乐提名,并5次获奖。同时,他的配乐还15次获得格莱美奖(Grammy Award)。 说起他的作品,大家一定非常的熟悉,大部分斯皮尔伯格的电影都是他担任的配乐。其著名代表作有:《侏罗纪公园》、《拯救大兵瑞恩》、《星球大战》三部曲、《辛德勒名单》、《第三类接触》、《大白鲨》、《E.T.》等。近期的作品有《爱国者》,《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等。其气势磅礴的配乐,确实无可替代。 第四位:S.E.N.E 含义:Sound(声响)、Earth(大地)、Nature(自然)、Spirit(心灵) 乐队成员: 深浦昭彦(Akihiko Fukaura) 出生日期:1959年5月13日 毕业于:日本熊本 血型:B 爱好:钓鱼 乐曲,合成,计算机编程,合音 胜木由佳里(Yukari Katsuki) 出生日期:1956年4月1日 毕业于:日本福冈 血型:B 爱好:游日本温泉 乐曲,钢琴,歌唱,计算机编程 在中国,听过S.E.N.S.这个名字的人可能不多,但他们的音乐作品早已脍炙人口。众多的港台武侠剧及日剧的配乐便是出自他们之手.最有名的当属《故宫三部曲》、《爱情白皮书》、《雪山飞狐》、《射雕英雄传》等. 第五位:久石让 本名:藤泽守 身份:日本知名作曲家、歌手、钢琴家 生日:1950年12月6日 出生地:日本长野县中野市。 2008年4月13日,第2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典礼上,由久石让配乐的《姨妈的后现代生活》获得最佳原创电影音乐奖。 在日本,久石让早已是闻名遐迩的资深音乐人。除了令他闻名遐迩的电影配乐外,他还创作了不少现代风格的音乐专辑,有着旺盛的创作力,其个人专辑已有15张以上。近年来久石让除了配乐之外,更积极以钢琴独奏家身份参与正统演奏会形式,包括独奏、室内乐、协奏曲等各类型演出,获得乐界的一致好评。近些年来,久石让开始与中国、韩国等国导演合作。他曾为韩国电影《欢迎来到东莫村》配乐,获得了在韩国的MBC电影奖,也曾参与中国影片《情癫大圣》〔2005,刘镇伟〕,《士兵突击》,《姨妈的后现代生活》〔2006,许鞍华〕和《太阳照常升起》〔2007,姜文〕的音乐创作。 久石让与著名导演宫崎骏(1941年1月5日)合作长达十几年,宫崎骏电影中,1984年的《风之谷》、1986年《天空之城》、1988年《龙猫》、1989年《魔女宅急便》和《萤火虫之墓》、1992年的《红猪》、1997年的《幽灵公主》、2001年的《千与千寻》、2005年的《哈尔的移动城堡》等,其的曲折、诗意的故事画面与久石让的优美、富有张力的美妙旋律完美结合,打造出一部部不朽的传世之作。曾经在大街小巷广为流传的曲目《天空之城》,便是出自久石让大师之手. 第六位:詹姆斯.霍纳 James Horner生于1953年8月14日洛杉矶。 他是新一代的电影配乐大师,擅长于运用英格兰、苏格兰等欧洲民间音乐的素材来创作。 詹姆斯.霍纳的作品有我们所熟悉的,但他也为许多不知名的小电影做过配乐。 其代表作有:《特洛伊》《光荣》、《燃情岁月》(legends of the fall)、《勇敢的心》(Brave heart)、《阿波罗13号》(Apollo 13)、《泰坦尼克》、《蒙面佐罗》(The mask of Zorro)、《末日大撞击》、《美国鼠潭》等。 第七位:喜多郎 生于1953年2月4日,日本著名的新世纪音乐作曲家,音乐家。喜多郎的作品也同S.E.N.E一样,被诸多港台剧当作配乐,他最有名的作品是《丝绸之路》、《天与地》、《宋家王朝》等.《丝绸之路》系列的推出以及佳作《敦煌》的面世,都让中国的听众备感亲切。对中国题材音乐如此情有独钟,是因为喜多郎一直坚持“中国文化才是日本文化的根”。 第八位:姬神 原名:星吉昭 1946年3月16日生于日本宫城县若柳町。日本著名新世纪音乐作曲家,作品风格清醇,饱含着人类对神或者说自然的崇敬与爱,一方面融有深厚的民族性质,一方面采用大量电子音乐元素,hip-hop、house节奏等等现代的音乐表达方式(很典型的newage,星吉昭又原本就是电子琴高手)。这音乐是活的,因为渗透着真实的历史与人文风土,听的时候可以感觉到从遥远的奥羽山脉、北上高地所流泻飘散出的神风之清响,召唤着我们这些寄身于城市的人们,召唤着那些最亲近自然的人类祖先的灵魂。 他的不少作品也为诸多港台影视剧广为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