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关于现在中国的动漫音乐好处
中国动漫发展比较少,动漫音乐是一条新的道路
⑵ 动漫音乐发展史
中国最初的动漫音乐可以追溯到年,那时虽然未有动漫音乐的概念,只有给动画配上的背景音乐。真正出现正式的动漫音乐是在1999年《宝莲灯》出现的时候,而期间出现的音乐我认为只能算是儿童歌曲,并没有体现到动漫音乐的特质。其实日本动漫并不比中国起步要早,甚至在很长的时间内中国动画都领先于日本,但是如同中国的文明发展史一样,国人对动漫的定位出现了保守的错误,定位于幼童的中国动漫经历了一时辉煌之后便停滞不前了。
而在我们停滞不前的时候日本的动漫却高速发展起来,伴随着这种状况,动漫音乐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如今的日本动漫音乐已经发展成一个专门的行业。1982年随着《超时空要塞》的出现,动漫音乐更加得到了动画制作人的重视,同时也发现动漫音乐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在发展视觉效果技术的同时,音乐制作这一方面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目前的状况看来,日本流行音乐远没有动漫音乐的制作水准高,相反就是中国大力发展流行音乐却忽视了动漫音乐的市场。
日本动漫音乐的大概现状
在日本,一部动画里的音乐包括:OP(opening,即片头曲)、ED(ending ,即片尾曲)、IN(插曲)、 IM(image,印象曲)、TM(THEME SONGS,主题曲)、BGM(background music,背景音乐)。围绕这部动画所发行的音乐专集分别有:OST(orignal sound track,原声碟)、chara CD(角色CD)、Drama(广播剧CD)、 single(单曲)。
一部动画里面有多少音乐要视制作所投入的资金而决定,拥有曲目的数量是相对而不是绝对,不像国内那样永远只有一首歌从开头唱到结尾。拿最常见的OP和ED来说,一部动画里到底能有多少OP和ED?这个问题基本上很难回答。1996年开始上演的《名侦探柯南》,每隔20集就会换一次OP和ED,目前已经上演了10年,加上10部剧场版的主题曲,自然能出一大堆不同版本的CD了。当然,《柯南》绝对是日本动漫史上的奇迹。日本的动漫比较像我们的网络小说,越多人看,出版商就越不让作者停笔。1995年《不思议游戏》中,渡濑悠宇本已经在13部单行本中已经终结了整个故事,但是由于热度不减被逼继续画了后面的14到18的单行本。几年后还得出其他番外。多亏了日本动漫有这个行规,《柯南》才得以创下了日本动漫史上播放最长动画的记录。因为《柯南》的主题曲数量之多,使得唱片公司每年都可以获得大量利润。唱片公司如果要力捧某个歌手,让她/他唱《柯南》里面的歌是最适合不过了。仓木麻衣、爱内里菜、Boyz、上户彩等都是靠《柯南》给捧红的。唱片公司只要巧立名目就可以赚到翻倍的钱,只要换汤不换药,改个包装,给唱片起个名字,如“珍藏版”,“限量版”等,就可以创造几倍的经济效益。
衡量一部动画是否成功,看她的主题曲数量的多少就知道了。对于日本动漫来说,主题曲是对一部动画最好的包装。《柯南》目前为止拥有17首OP,25首ED,剧场版主题曲10首,绝对是动漫音乐数量最多的动画了。
以上提到收视高的动漫通常会被制作单位决定加长,主题曲也是这个道理,要不要再在原来的基础上添加主题曲,也与收视率有明显的关系。有些动画本不是大制作,没想到播出后收视率出人意料的好,于是制作单位一般会重新制作出新的ED或者OP,2005年的《黑猫》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本来只是25集的小制作,但是《黑猫》在6集以后跳上了收视第五的位置。而在中国内地,《黑猫》也跃上了贪婪大陆下载榜的第六名。这个时候制作部门马上给黑猫换上了一个新OP的MV,然后配上一首全新的ED,所以在15回后,《黑猫》的包装完全焕然一新了!但是从里面反复出现的旧镜头还有音乐与MV间节奏的不配合,都表明这些都是匆忙完成的。反面的例子出现在2004年的连载《今天开始做魔王》。这部动画是绝对省钱的作品,但是居然可以连载到70多集。于是《魔王》的制作委员会就在70以后多配上一首主题曲,可惜换了主题曲以后《魔王》收视锐减(当时《高达SEED DESTINY》开始播放),虽然还能勉强撑下去,但是制作单位自此以后没有再制作更多的OP和ED。
而在中国内地,动漫音乐的分类就单一得多,并且无法像日本那样取得如此巨大得经济效益。首先可以看出的是国人对动漫的偏见和忽视,其次就是就是投入的不足,制作粗糙。制作者往往只随便找哪家的孩子从第一集唱到结局,而且唱的都是同一首歌。直到美式动画《宝莲灯》的出现,国人才开始在音乐方面认真起来了。
《宝》的动漫音乐制作并不模仿日本,更多的像是美国式的。1994年,受到《狮子王》触动,金国平回国之后开始筹划动画电影《宝莲灯》。1999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电影动画《宝莲灯》正式上画,在片中制作者真正开始注意到动漫音乐的重要性,不像以前那样随便找了几个小孩子说唱两句就算。《宝莲灯》受《狮子王》影响太大,几乎整部动画都是模仿作,连音乐的模式都一样。邀请大牌明星主唱,上演前先发行主题曲唱片并大肆宣传。《宝莲灯》共有两首主题曲,一首插曲,分别是李纹《想你的365天》,张信哲《爱就一个字》,刘欢《心中有天地》,并不是说这三首歌创作得特别好,但是就国内动漫史上说已经算是一个突破。在中国动漫的发展史上,她是第一部真正认真挑选过演唱者而不是找谁家的小孩说唱两句就算的动画,并且使用了两首主题曲和一首优秀的插曲,这表明内地动画制作终于摆脱了单一主题曲的模式。
然而《宝》的音乐只注意到了宣传和包装的作用,虽然已经算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但是整部动画看起来不勉有些华丽而空洞。主题曲无法让人看到主题的深化而且背景音乐做得也很不专业。金国平很想让这部动画成为《狮子王》那样的歌剧般的动画,可是怎么看这部动画的音乐都把《宝》变成了京剧式的动画。在动画音乐制作方面国内总是由外行人执行的多,专业人才的缺乏也是动漫音乐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
专业人才+独特风格=完美音乐
到目前为止,可以成为日本动漫音乐史上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电影动漫中当然就是宫崎骏系列,其中以《天空之城》和《风之谷》最为突出;另一部是代表TV版动画的《罗得岛战记》。
宫崎骏最经典的两部著作就数《天空之城》与《风之谷》。而这两部作品的音乐均出自久石让之手。华丽的管弦乐,极富张力的表现方法,水准之高足以使其成为动漫音乐界神一样的存在。而他在《天空之城》和《风之谷》中的完美演出,也使这两部作品成为了宫骑骏的经典之作。
久石让的音乐风格偏向于似乎已成为大多数动漫音乐家音乐风格的倾向的newage,强调多种配乐手法与主旋律的结合。在他的代表作《carrying you》(《天空之城》)中,充分结合了管弦乐抒情性强,富于表现力与电子乐节奏性强,富于动感的特点,将管弦乐的张力展现到了极至,显示了其把握音乐的深厚功力。而他为风之谷所配的曲,特别是那一首片尾曲——提琴中点缀着竖琴的音色,钢琴叠出的大段的和弦,简直就让人百听不厌。
不能不提的就是《罗得岛战记》。为什么这里要拿这部作品来举例分因为这部作品的音乐主要由两位大师所完成,其中有我最喜欢的菅野洋子,其次就是动漫音乐界另一位才女新居昭乃。
和久石让的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菅野洋子似乎从来都是用管弦乐队为其充满浓重电子风格的音乐配背景乐的。说到菅野洋子,我想她为大多数人所熟知是从游戏《信长之野望》开始的。而我觉得最能代表她风格的就是《Raxephon》里的所有音乐,特别是《the garden of everything》。另外就是《天空之艾斯嘉科尼》里的《指轮》,《狼雨》里的音乐也完美得无可挑剔。这些动画的音乐不但使演唱者坂本真绫成为动漫界最出色的歌手,在粉丝们心目中,菅野洋子与坂本真绫已经成为动漫史上最难得的黄金组合。洋子在《罗得岛战记》里创作了《奇迹之海》,此曲前头那段印度式的咏唱,和“sora”中虚无缥缈的清唱都体现了菅野洋子魔幻多变的曲风,及其擅长电子乐和民族音乐的特点。她在《cowboy bebop》,《gundam turn a》等动画配乐中的表现也都有口皆碑。
(《狼雨》已经被公认为动漫音乐最出色的作品之一)
网上曾出现“沟口肇(另一位风格与洋子相似的动漫作曲家)和菅野洋子是夫妇,他们的女儿是新居昭乃”的字眼,但是作为日本动漫音乐界中又一个大师级的人物,被说成是菅野洋子的女儿未免太委屈新居昭乃了。
新居昭乃是一个典型的才女,除了作曲还常包办其作品的作词和演唱。相似地她和洋子的曲都总是带上一种神秘色彩,但是洋子的是魔幻式的神秘,而她的曲风则是古朴式的神秘。她的曲风典雅,音乐节奏缓慢,舒展,古典味十足,与她诗一样的歌词和极有磁性的嗓音,常搭配出令人叫绝的音乐来。光她的那首脍炙人口的《炎と永远》就已经迷倒了一大排乐迷,在《macross plus》中与菅野洋子合作的《voice》更成为了经典中的经典,犹见其音乐功底之强。在她前段时间所出的CD《落下的白金》中,出现了大量新居昭乃以前从没用过的表现手法和曲调,说明她现在的风格正处在一个转变时期。
(永远的《罗德岛战记》)
?
事实上,动漫音乐都是在为动漫服务,以动漫为中心的,所以这些大师级人马要是没有遇上好的剧本,恐怕未必能写出如此经典的动漫音乐。华丽主义者久石让要是没有遇上《天空之城》而是遇上《名侦探柯南》,魔幻主义者菅野洋子和神秘主义者新居昭乃要是没遇上《罗得岛战记》而是遇上了《樱桃小丸子》,那么今天他们仍然是名不见经传的作曲家。作曲家的风格决定了他们只能为哪一类型的作品而写曲。一部动画它的音乐制作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是否适合为它配乐的作曲家而不是投入的资金。2004年的51集超级大制作《钢之炼金术士》,里面明星主唱的主题曲一堆,但是却无法让人留下深刻印象,仅仅只有一首《兄弟》是还算凑合的。《高达》系列的音乐虽然很多人冠上“经典”的字眼,但是成就始终都远不及《罗得岛战记》一部中篇动画,这就可以说经费和数量并非重点。
除了这些名家,日本还有很多优秀的动漫音乐作曲家及其代表作。是否国内就完全没有这样的人和作品呢?有的。但是不在内地,而在香港。
香港本土化,内地日本化
说到动漫音乐,一定要提到1997年徐克作品《小倩》。当国人正因为自己的动画而妄自菲薄的时候,《小倩》诞生了!这部作品的出现标志着香港动画终于摆脱了《老夫子》的阴影。根据电影《倩女幽魂》改篇的电影动画《小倩》完全改变了原故事的恐怖阴森,而变成了一个荒诞搞笑的爱情故事。虽然说这部动画以古代为体裁,但却大胆地加入了流行音乐的元素,著名作曲家雷颂德还在里面发扬他一贯的电子风格,创作了主题曲《亲亲桃花》,同时为黄沾所配音的角色燕赤霞创作了《天黑黑人神神》。混入电子音乐后的《小倩》更添加了一种现代气息,同时也很好的配合了影片的松散的节奏和荒诞的情节。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动漫音乐此时取得了一个飞跃式的突破,那就是角色歌的出现。什么是角色歌?就是每个重要的是代表某个角色的音乐。《小倩》的角色歌都是为每个角色度身定做的,例如姥姥的《姥姥之歌》,黑山老妖的《黑山老妖》等,要表现一个角色,除了台词还有其他方法,《小倩》就是借助角色歌把里面的角色的个性表现得淋漓尽致,使得人物形象丰满,有血有肉。
1997年《不思议游戏》开创了日本动漫音乐中角色歌的先河,先前虽然隐隐约约出现过类似的动漫音乐,但是最开始被定义为“角色歌”的就是由《不思议游戏》开始。同样是1997年的作品,《小倩》策划并制作了四年的杰作,而《不思议游戏》是1996年开始漫画连载,97年开始动画化的,所以徐克在注意到角色歌的时间绝对不比日本要晚,可以说是国人动漫史上值得骄傲的一件事情。
继《小倩》后,2001年的《麦兜故事》里更加注重角色歌的作用。对于《小倩》来说,《麦兜故事》里的角色歌又上了一个台阶。本土化语言与古典音乐就成为了香港特色的动漫音乐。在动画里,麦兜的角色歌《麦兜与鸡》就是采用了舒伯特的曲调,填上粤语俚语作为歌词。除了角色歌,里面所有音乐都是粤语版的古典音乐,换上了明快的节奏,填上了反映市民平时生活的粤语歌词,使人更感到亲切,并能与本土观众产生共鸣。当内地动漫拼命日化的时候,香港却因为“本土”化动漫音乐而获得了成功。
把目光收回内地,动漫的音乐日化现象越发严重,逐渐丧失本土气息。同样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的52集的国产卡通片《我为歌狂》则标志着TV动漫已经开始走日本路线。北京提威广告的徐乙元介绍,2002年底《我为歌狂》作为中国第一部校园音乐题材的卡通片,从华东风靡全国。原声唱片仅在华东地区便售出50万张,成为了市场的大热。用动漫来卖唱片,这不难找到《高达SEED》和《名侦探柯南》的影子。而到了2003年《隋唐英雄传》,则已经完全是日化的作品,虽然画工还差很远,但是音乐已经模仿了八成。《隋唐英雄传》把流行音乐完美融入到精彩的动画节目中,该片音乐制作方滚石国际唱片公司几乎动用了旗下所有当红歌手一齐上阵。
这种制作动漫音乐的手法,和日本模式只有一线之差:日本用专门的动漫音乐人才;国内用流行音乐的明星。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日本动漫的追捧越加狂热,内地的动漫音乐势必继续日化下去
⑶ 国内外动漫动画音乐的现状分析, 。。。。。。。。是 动漫 音乐 音乐!!!
你好!
说到动画音乐就要说到动画,动画简单来说是一种综合艺术,它集合了绘画、漫画、电影、数字媒体、摄影、音乐、文学等众多艺术门类于一身的艺术表现形式,其中音乐与动画更是骨肉相连。首先,动画是音画艺术,眼睛和耳朵两个器官是在第一时间接收信息的。人们坐在电视旁看动画的一大原因,就是想听声音刺激。动画能从无声发展到有声,这也正是人们对动效和声音的需求,期望能有除了摄影绘画之外的表达形式。其次,动画具备多种节奏功能,比如主观节奏、客观节奏、导演心理节奏和观众心理节奏等等。只有音乐这种形式和动画在节奏上是非常统一的,其它艺术形式就略差一些。音乐可以通过不同的音乐节奏和音乐语言,来表达这些节奏,迎合故事不同的风格、不同的场景。从某种程度上说,音乐对动画的作用是任何形式都不能替代的。
下面我就先来说说我国动画音乐现状。
其实我国这几年都有大力发展动漫产业,不仅在全国各处兴建了国家动画产业基地,而且每年还会举办些国际动漫节。虽然对于动漫本身的细节可谓是进行了无微不至的呵护、面面俱到的关怀,但对于动漫产业周边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音乐却并没有投入成比例的热情。当然这存在着众多主客观因素,我大致归纳以下两点:
1.目前国内动漫产业发展的布局尚不够合理与平衡,在一定程度上和中国音乐产业的不够成熟有关的。比如像我国的电影,如今的发展力度以及人才储备,早已在国际三大影展打开了一片天空,但即使如此,我国大片的配乐几乎全部都是邀请国际音乐人来打造,真正属于自己的很少。发展成熟的电影产业尚且如此,又怎能奢望未能进入主导地位的动漫产业音乐会十分优秀?
2.中国的动漫事业起步虽晚,但凭借着良好的群众基础,用了很短的时间,就已经在形象、情节上设计出了许多本土化的优秀动漫作品,可惜的是我国动画的音乐,基本上都有以下情形之一,一种就是延续五、六十年代的动画歌曲复古风格,把现代青年当作爸爸爷爷时代的青年来看,缺少必要的流行元素;而另一种就是将音乐制作工程包给一些能够受理任何行活的广告公司,但很多音乐人对待动画音乐,就像对待广告一样,充满一股广告的味道,并不能真正体现歌曲的价值。
下面我再来说说日本动画音乐现状。
这就不得不提日本动漫产业,作为日本经济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动漫也是该国最有价值的出口产品之一,在全世界拥有大批爱好者,据说全球播放的动画节目约有60%是日本制作的。因为这种前提,日本动漫市场越来越完善,而动画本身的播出市场并不能满足投资商要求,所以图书、音像制品市场与动漫衍生产品市场一般都是他们投入的重点,当然动画音乐就是重点之一。那日本动画音乐为什么先进呢?我也做了以下归纳:
1.日本动漫产业相当成熟,已经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推广度非常之大,而且日本动画本身早已不局限于单个年龄层,逐渐趋向于大众化,动画音乐自然也更接近于流行。所以,日本动画歌曲许许多多都是由日本国内的一线歌手演唱的,比如说滨崎步、仓木麻衣,当然也有一些歌手也依靠唱动画歌曲逐渐蹿红于日本娱乐圈,比如说坂本真绫、水树奈奈。
2.动画音乐的精髓在于能够完美融合到画面和剧情中,并使得三者交融更好地呈现给观众,这个特点与电影配乐有很大的共同点,而日本动画音乐相较与其他一点就是它融入了许多电影音乐的元素,例如OST、BGM等,也逐步形成了自身特点,例如DRAMA、IMAGE SONG等,这就要求更高的音质与更佳的效果。当然这与日本动漫产业链有关,对于投资商来说赚钱才是最终目的,所以也时常会出现卖音乐碟比卖作品本身好的情况。不过也正因为此,投资方更有热情投资制碟,用户为了高质量动画歌曲而买碟,产生一种良性循环。
3.日本音乐的创作氛围是非常好的,日本的音乐人并不拘泥于通俗,他们往往以更多的视角阐述音乐,他们可以融入浓烈鲜明的名族风情,也可以点缀明快活泼的西方色调,这使得音乐更加多元,令人觉得同一个音乐人的音乐可以这样不同。正是如此,日本的配乐在世界上展露锋芒。正因为菅野洋子、久石让这些配乐大师的手笔,日本动画音乐也上升了一个高度。
本文系原创,希望能给你帮助!
⑷ 中国动画发展的历史
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是诞生在1926年,1935年我国第一部有声动画《骆驼献舞》,都是万氏四兄弟的作品,不过,这些动画都没有引起大家注意,真正在亚洲甚至世界都产生了影响的,是1941年上映的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1953年,我们拍摄出了中国第一部彩色木偶片《小小英雄》,在1954年的木偶片《小梅的梦》里,真人和木偶第一次同时出现在了一部片子里。而1956年的木偶片《神笔》,在国际上获得了儿童娱乐片一等奖,这是中国美术片第一次在国际上获奖。到1955年,第一部彩色动画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问世,1958年,出现了我国第一部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这为我国的美术片增加了一个新的品种。之后,在1960年,令全世界惊叹的“水墨动画”横空出世啦。代表作品就是《小蝌蚪找妈妈》还有《牧笛》,然后是中国动画的巅峰之作——《大闹天宫》,另外,这个时期著名的动画还有《小鲤鱼跳龙门》,《骄傲的将军》,《渔童》、《孔雀公主》等等等等……但是,文革的十年动乱,使黄金时期的中国动画落进了低谷,虽然后期也出了几部作品,但题材比较受限制。而且,这段时期对中国动画造成的最大冲击,是对人才的摧残,这场劫难使中国动画在未来的发展,整整缺失了一代人……甚至可以推测,现在动画的低潮状态,除了受外来动画的影响,也有那个时候造成的人才缺失的原因。
文革之后,中国动画又迎来了一个复兴时期,被称为中国动画的白银时代。《哪吒闹海》就出现在这个时期除了它之外,像充满智慧的《阿凡提》,简洁幽默的《三个和尚》,还有水墨动画《鹿铃》,风格古雅的《南郭先生》,毛茸茸的剪纸片《猴子捞月》,水墨风格剪纸片《鹬蚌相争》,幽默有哲理的《崂山道士》,还有《孔雀的焰火》、《小熊猫学木匠》《假如我是武松》《天书奇谭》《除夕的故事》《水鹿》《女娲补天》,还有优美感人的《雪孩子》都是这个时期的作品。
1985年——1995年的中国动画
时光机进入了85年,在85年到95年这十年间,也是80后接触国产动画最多的时间,这十年,应该说是咱们中国动画的一个转折时期,可惜不是好的转折。这段时间呢,咱们的国产动画也出现了一些好作品,这里面,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一些动画系列片,比如《葫芦兄弟》,这部动画不论情节、色彩,还有明显的中国风格,都给80后这一代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啊。另外还有《邋遢大王奇遇记》、《舒克和贝塔》,到现在还是经典。这段时间的单集动画里值得一提的是《山水情》和《不射之射》,这些动画就不像刚才那些系列片普及面那么广了……这些非著名的优秀动画里,《山水情》在国内外获得了多项大奖,但是,它也被称为中国水墨动画的绝唱,因为这个时候,这种精工细作的电影动画已经开始走向衰落,慢慢地开始走向了后来的学院派,而产业化模式制作的外国动画片已经开始冲击国产动画市场。从85年开始,有很多中外合资的动画公司进入了中国,大批动画人才都被这些公司挖角了。而相对的,还有很多外国动画却在这个时候低价卖入了中国市场。《变形金刚》、《花仙子》、《OZ国历险记》《铁臂阿童木》,这些动画大多题材新颖,想象奇特,色彩鲜明,受到了中国观众的欢迎——
说起这95年以后的动画,唉,确实很难让人骄傲啊,这段时间里,国产动画开始有了粗制滥造,内容幼稚这些问题,而相比之下,进口动画可以说是势不可挡啊,什么圣斗士、忍者神龟、加上后来网络的发达,国外的动画几乎可以同步地进入国内。。
⑸ 动漫音乐的发展史
中国最初的动漫音乐可以追溯到1926年,那时虽然未有动漫音乐的概念,只有给动画配上的背景音乐。真正出现正式的动漫音乐是在1999年《宝莲灯》出现的时候,而期间出现的音乐我认为只能算是儿童歌曲,并没有体现到动漫音乐的特质。其实日本动漫并不比中国起步要早,甚至在很长的时间内中国动画都领先于日本,但是如同中国的文明发展史一样,国人对动漫的定位出现了保守的错误,定位于幼童的中国动漫经历了一时辉煌之后便停滞不前了。
而在我们停滞不前的时候日本的动漫却高速发展起来,伴随着这种状况,动漫音乐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如今的日本动漫音乐已经发展成一个专门的行业。1982年随着《超时空要塞》的出现,动漫音乐更加得到了动画制作人的重视,同时也发现动漫音乐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在发展视觉效果技术的同时,音乐制作这一方面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目前的状况看来,日本流行音乐远没有动漫音乐的制作水准高,相反就是中国大力发展流行音乐却忽视了动漫音乐的市场。
日本动漫音乐的大概现状
在日本,一部动画里的音乐包括:OP(opening,即片头曲)、ED(ending ,即片尾曲)、IN(插曲)、 IM(image,印象曲)、TM(THEME SONGS,主题曲)、BGM(background music,背景音乐)。围绕这部动画所发行的音乐专集分别有:OST(orignal sound track,原声碟)、chara CD(角色CD)、Drama(广播剧CD)、 single(单曲)。
一部动画里面有多少音乐要视制作所投入的资金而决定,拥有曲目的数量是相对而不是绝对,不像国内那样永远只有一首歌从开头唱到结尾。拿最常见的OP和ED来说,一部动画里到底能有多少OP和ED?这个问题基本上很难回答。1996年开始上演的《名侦探柯南》,每隔20集就会换一次OP和ED,目前已经上演了10年,加上10部剧场版的主题曲,自然能出一大堆不同版本的CD了。当然,《柯南》绝对是日本动漫史上的奇迹。日本的动漫比较像我们的网络小说,越多人看,出版商就越不让作者停笔。1995年《不思议游戏》中,渡濑悠宇本已经在13部单行本中已经终结了整个故事,但是由于热度不减被逼继续画了后面的14到18的单行本。几年后还得出其他番外。多亏了日本动漫有这个行规,《柯南》才得以创下了日本动漫史上播放最长动画的记录。因为《柯南》的主题曲数量之多,使得唱片公司每年都可以获得大量利润。唱片公司如果要力捧某个歌手,让她/他唱《柯南》里面的歌是最适合不过了。仓木麻衣、爱内里菜、Boyz、上户彩等都是靠《柯南》给捧红的。唱片公司只要巧立名目就可以赚到翻倍的钱,只要换汤不换药,改个包装,给唱片起个名字,如“珍藏版”,“限量版”等,就可以创造几倍的经济效益。
衡量一部动画是否成功,看她的主题曲数量的多少就知道了。对于日本动漫来说,主题曲是对一部动画最好的包装。《柯南》目前为止拥有17首OP,25首ED,剧场版主题曲10首,绝对是动漫音乐数量最多的动画了。
以上提到收视高的动漫通常会被制作单位决定加长,主题曲也是这个道理,要不要再在原来的基础上添加主题曲,也与收视率有明显的关系。有些动画本不是大制作,没想到播出后收视率出人意料的好,于是制作单位一般会重新制作出新的ED或者OP,2005年的《黑猫》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本来只是25集的小制作,但是《黑猫》在6集以后跳上了收视第五的位置。而在中国内地,《黑猫》也跃上了贪婪大陆下载榜的第六名。这个时候制作部门马上给黑猫换上了一个新OP的MV,然后配上一首全新的ED,所以在15回后,《黑猫》的包装完全焕然一新了!但是从里面反复出现的旧镜头还有音乐与MV间节奏的不配合,都表明这些都是匆忙完成的。反面的例子出现在2004年的连载《今天开始做魔王》。这部动画是绝对省钱的作品,但是居然可以连载到70多集。于是《魔王》的制作委员会就在70以后多配上一首主题曲,可惜换了主题曲以后《魔王》收视锐减(当时《高达SEED DESTINY》开始播放),虽然还能勉强撑下去,但是制作单位自此以后没有再制作更多的OP和ED。
而在中国内地,动漫音乐的分类就单一得多,并且无法像日本那样取得如此巨大得经济效益。首先可以看出的是国人对动漫的偏见和忽视,其次就是就是投入的不足,制作粗糙。制作者往往只随便找哪家的孩子从第一集唱到结局,而且唱的都是同一首歌。直到美式动画《宝莲灯》的出现,国人才开始在音乐方面认真起来了。
《宝》的动漫音乐制作并不模仿日本,更多的像是美国式的。1994年,受到《狮子王》触动,金国平回国之后开始筹划动画电影《宝莲灯》。1999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电影动画《宝莲灯》正式上画,在片中制作者真正开始注意到动漫音乐的重要性,不像以前那样随便找了几个小孩子说唱两句就算。《宝莲灯》受《狮子王》影响太大,几乎整部动画都是模仿作,连音乐的模式都一样。邀请大牌明星主唱,上演前先发行主题曲唱片并大肆宣传。《宝莲灯》共有两首主题曲,一首插曲,分别是李纹《想你的365天》,张信哲《爱就一个字》,刘欢《心中有天地》,并不是说这三首歌创作得特别好,但是就国内动漫史上说已经算是一个突破。在中国动漫的发展史上,她是第一部真正认真挑选过演唱者而不是找谁家的小孩说唱两句就算的动画,并且使用了两首主题曲和一首优秀的插曲,这表明内地动画制作终于摆脱了单一主题曲的模式。
然而《宝》的音乐只注意到了宣传和包装的作用,虽然已经算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但是整部动画看起来不勉有些华丽而空洞。主题曲无法让人看到主题的深化而且背景音乐做得也很不专业。金国平很想让这部动画成为《狮子王》那样的歌剧般的动画,可是怎么看这部动画的音乐都把《宝》变成了京剧式的动画。在动画音乐制作方面国内总是由外行人执行的多,专业人才的缺乏也是动漫音乐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
专业人才+独特风格=完美音乐
到目前为止,可以成为日本动漫音乐史上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电影动漫中当然就是宫崎骏系列,其中以《天空之城》和《风之谷》最为突出;另一部是代表TV版动画的《罗得岛战记》。
宫崎骏最经典的两部著作就数《天空之城》与《风之谷》。而这两部作品的音乐均出自久石让之手。华丽的管弦乐,极富张力的表现方法,水准之高足以使其成为动漫音乐界神一样的存在。而他在《天空之城》和《风之谷》中的完美演出,也使这两部作品成为了宫骑骏的经典之作。
久石让的音乐风格偏向于似乎已成为大多数动漫音乐家音乐风格的倾向的newage,强调多种配乐手法与主旋律的结合。在他的代表作《carrying you》(《天空之城》)中,充分结合了管弦乐抒情性强,富于表现力与电子乐节奏性强,富于动感的特点,将管弦乐的张力展现到了极至,显示了其把握音乐的深厚功力。而他为风之谷所配的曲,特别是那一首片尾曲——提琴中点缀着竖琴的音色,钢琴叠出的大段的和弦,简直就让人百听不厌。
不能不提的就是《罗得岛战记》。为什么这里要拿这部作品来举例分因为这部作品的音乐主要由两位大师所完成,其中有我最喜欢的菅野洋子,其次就是动漫音乐界另一位才女新居昭乃。
和久石让的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菅野洋子似乎从来都是用管弦乐队为其充满浓重电子风格的音乐配背景乐的。说到菅野洋子,我想她为大多数人所熟知是从游戏《信长之野望》开始的。而我觉得最能代表她风格的就是《Raxephon》里的所有音乐,特别是《the garden of everything》。另外就是《天空之艾斯嘉科尼》里的《指轮》,《狼雨》里的音乐也完美得无可挑剔。这些动画的音乐不但使演唱者坂本真绫成为动漫界最出色的歌手,在粉丝们心目中,菅野洋子与坂本真绫已经成为动漫史上最难得的黄金组合。洋子在《罗得岛战记》里创作了《奇迹之海》,此曲前头那段印度式的咏唱,和“sora”中虚无缥缈的清唱都体现了菅野洋子魔幻多变的曲风,及其擅长电子乐和民族音乐的特点。她在《cowboy bebop》,《gundam turn a》等动画配乐中的表现也都有口皆碑。
(《狼雨》已经被公认为动漫音乐最出色的作品之一)
网上曾出现“沟口肇(另一位风格与洋子相似的动漫作曲家)和菅野洋子是夫妇,他们的女儿是新居昭乃”的字眼,但是作为日本动漫音乐界中又一个大师级的人物,被说成是菅野洋子的女儿未免太委屈新居昭乃了。
新居昭乃是一个典型的才女,除了作曲还常包办其作品的作词和演唱。相似地她和洋子的曲都总是带上一种神秘色彩,但是洋子的是魔幻式的神秘,而她的曲风则是古朴式的神秘。她的曲风典雅,音乐节奏缓慢,舒展,古典味十足,与她诗一样的歌词和极有磁性的嗓音,常搭配出令人叫绝的音乐来。光她的那首脍炙人口的《炎と永远》就已经迷倒了一大排乐迷,在《macross plus》中与菅野洋子合作的《voice》更成为了经典中的经典,犹见其音乐功底之强。在她前段时间所出的CD《落下的白金》中,出现了大量新居昭乃以前从没用过的表现手法和曲调,说明她现在的风格正处在一个转变时期。
(永远的《罗德岛战记》)
?
事实上,动漫音乐都是在为动漫服务,以动漫为中心的,所以这些大师级人马要是没有遇上好的剧本,恐怕未必能写出如此经典的动漫音乐。华丽主义者久石让要是没有遇上《天空之城》而是遇上《名侦探柯南》,魔幻主义者菅野洋子和神秘主义者新居昭乃要是没遇上《罗得岛战记》而是遇上了《樱桃小丸子》,那么今天他们仍然是名不见经传的作曲家。作曲家的风格决定了他们只能为哪一类型的作品而写曲。一部动画它的音乐制作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是否适合为它配乐的作曲家而不是投入的资金。2004年的51集超级大制作《钢之炼金术士》,里面明星主唱的主题曲一堆,但是却无法让人留下深刻印象,仅仅只有一首《兄弟》是还算凑合的。《高达》系列的音乐虽然很多人冠上“经典”的字眼,但是成就始终都远不及《罗得岛战记》一部中篇动画,这就可以说经费和数量并非重点。
除了这些名家,日本还有很多优秀的动漫音乐作曲家及其代表作。是否国内就完全没有这样的人和作品呢?有的。但是不在内地,而在香港。
香港本土化,内地日本化
说到动漫音乐,一定要提到1997年徐克作品《小倩》。当国人正因为自己的动画而妄自菲薄的时候,《小倩》诞生了!这部作品的出现标志着香港动画终于摆脱了《老夫子》的阴影。根据电影《倩女幽魂》改篇的电影动画《小倩》完全改变了原故事的恐怖阴森,而变成了一个荒诞搞笑的爱情故事。虽然说这部动画以古代为体裁,但却大胆地加入了流行音乐的元素,著名作曲家雷颂德还在里面发扬他一贯的电子风格,创作了主题曲《亲亲桃花》,同时为黄霑所配音的角色燕赤霞创作了《天黑黑人神神》。混入电子音乐后的《小倩》更添加了一种现代气息,同时也很好的配合了影片的松散的节奏和荒诞的情节。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动漫音乐此时取得了一个飞跃式的突破,那就是角色歌的出现。什么是角色歌?就是每个重要的是代表某个角色的音乐。《小倩》的角色歌都是为每个角色度身定做的,例如姥姥的《姥姥之歌》,黑山老妖的《黑山老妖》等,要表现一个角色,除了台词还有其他方法,《小倩》就是借助角色歌把里面的角色的个性表现得淋漓尽致,使得人物形象丰满,有血有肉。
1997年《不思议游戏》开创了日本动漫音乐中角色歌的先河,先前虽然隐隐约约出现过类似的动漫音乐,但是最开始被定义为“角色歌”的就是由《不思议游戏》开始。同样是1997年的作品,《小倩》策划并制作了四年的杰作,而《不思议游戏》是1996年开始漫画连载,97年开始动画化的,所以徐克在注意到角色歌的时间绝对不比日本要晚,可以说是国人动漫史上值得骄傲的一件事情。
继《小倩》后,2001年的《麦兜故事》里更加注重角色歌的作用。对于《小倩》来说,《麦兜故事》里的角色歌又上了一个台阶。本土化语言与古典音乐就成为了香港特色的动漫音乐。在动画里,麦兜的角色歌《麦兜与鸡》就是采用了舒伯特的曲调,填上粤语俚语作为歌词。除了角色歌,里面所有音乐都是粤语版的古典音乐,换上了明快的节奏,填上了反映市民平时生活的粤语歌词,使人更感到亲切,并能与本土观众产生共鸣。当内地动漫拼命日化的时候,香港却因为“本土”化动漫音乐而获得了成功。
把目光收回内地,动漫的音乐日化现象越发严重,逐渐丧失本土气息。同样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的52集的国产卡通片《我为歌狂》则标志着TV动漫已经开始走日本路线。北京提威广告的徐乙元介绍,2002年底《我为歌狂》作为中国第一部校园音乐题材的卡通片,从华东风靡全国。原声唱片仅在华东地区便售出50万张,成为了市场的大热。用动漫来卖唱片,这不难找到《高达SEED》和《名侦探柯南》的影子。而到了2003年《隋唐英雄传》,则已经完全是日化的作品,虽然画工还差很远,但是音乐已经模仿了八成。《隋唐英雄传》把流行音乐完美融入到精彩的动画节目中,该片音乐制作方滚石国际唱片公司几乎动用了旗下所有当红歌手一齐上阵。
这种制作动漫音乐的手法,和日本模式只有一线之差:日本用专门的动漫音乐人才;国内用流行音乐的明星。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日本动漫的追捧越加狂热,内地的动漫音乐势必继续日化下去
⑹ 想了解一下最近几年中国动漫的发展状况
你看以翻阅一些“近代中国动漫发展史”,可以知道,曾经中国制作的动漫在世专界上都是属一流的,还获得过奥斯卡奖,连现在红透半边天的日本也来到中国学习借鉴。现在由于种种原因,落寞了。相信中国是有能力的,只要扎在中国的历史里(是文化的精粹,不单单是“历史”),去创新,一定会好起来的。更重要的是上级能像以前一样,多给这些新兴产业一点机会。一个曾经辉煌在动画产业的中国,现在,嗨。主要是制作者不要老是往3D方向发展,2d的基础打好,2d画出3d效果不是不可能的。老美3d已经非常好了,但中国3d还在雏形阶段,不要老是拿半成品来给观众消费。就《秦时明月》来说,转成2d会有更多人看,而一看到毛糙的3d,大部分人就走了。曾经的那个《大英雄狄青》,就大学生也有看,被称为中国动画的辉煌(到了高峰接下来回是什么...)中国动漫的发展方向:画质,内涵,音乐,三位一体。就现在还是有一定困难的。政府每年都是有优惠政策的,就是文广的把持就没人知道了,我小时的国产动画,随便一个,就甩现在的那些国产flash动画几条街,这是为什么呢?【写的有点多了】
⑺ 日本动漫音乐及中国动漫音乐的特点,发展趋势,有什么不同及相同
日本动漫音乐:抄本人认为,日本的动袭漫音乐,其实就是他们那里的流行音乐,相信你也知道,日本的动漫音乐很多都是由歌星等来演唱的。再加上不同类型的动漫,配上相配的音乐,以此来抒发他们的感情,他们的动漫产业是环环相扣的,一部动漫作品可以衍生出很多有价值的产品,以此来谋取利润,比如:dvd,cd,剧场版电影,周边产品等……商业价值非常可观,因此日本的动漫产业能够如此发达
中国动漫音乐:中国动漫行业确实相对落后很多,到现在为止都还停留在低龄化阶段,什么虹猫蓝兔七侠传呀,喜洋洋与灰太狼之类的,制作水平我们暂且不论,它们所针对的都是些小朋友,所以,理所当然的,中国的动漫音乐大部分就是低龄化的儿童音乐了,基本没几首适合我们青年人听的,如果这样发展下去,只能说,堪忧啊
共同点:我还真没看出有什么共同点
给分呀 我很认真的 自己打的 嘿嘿
⑻ 动画片音乐的发展史
国的动画史
在制作技术上,1960年问世的水墨动画片也是一个创新,突破了以往动画片采用单线平涂的制作手法,但是由于为了表现水墨的渗化效果要采用多层赛璐璐分别拍摄和重新合成的办法,所以制作成本高周期长,只是用在摄影部分的制作时间,就足以制作类似的四五部普通动画片,所以即使是后来初步掌握了这种技术的曰本人也没有轻易尝试,采用水墨动画片技术制作的作品有《牧童》和《小蝌蚪找妈妈》等,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牧童》插曲的来自于著名作曲吴应炬,而贯穿全片的笛声则来自有“魔笛”美誉的一代笛子宗师陆春龄,说明那时制作者是很认真的。
同一时代的作品其实还有很多,例如《骄傲的将军》《渔童》《没头脑和不高兴》等等,表现手法也还有折纸、木偶等等,由于资料不充足就不细说了,这个时期的作品比较重要的特点就是在动画表现中融合各种中国传统因素;在动画技术上尝试各种传统艺术形式;在动画内容里吸收了传说、神话、典故等多种内容;在动画制作上不管是画面、配音、配乐都一丝不苟,在动画受众方面属于老少咸宜的作品居多,所以说这是中国动画的黄金时代一点也不为过。
中国动漫发展史-白银时代(1976-1990) 经历了文革之后,动画行业自然也受到了很大冲击,而且上美影在1972-1976年间拍摄的17部动画片如《小号手》《小八路》《东海小哨兵》等给后来的动画创作理念投下了一个严重的阴影:写实主义和教育目的,这使动画片被定位为给小孩子看的充满教育意义的课外教材,这种思想不仅延续下来而且还在大部分人心里深深的扎根,也就是这个观念才造成了后来动画片的尴尬地位。
在改革开放之后,动画片制作走入繁荣时代,涌现的多家动画制作生产部门也改变了过去上美影一家独秀的局面,在1978年到1989年的十年间,这些制片单位就制作了219部动画片,例如《哪咤闹海》《金猴降妖》《天书奇谭》等优秀作品都是这个时段制作的,而且电视动画片也在这个时候有了《葫芦兄弟》《黑猫警长》《阿凡提的故事》等等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作品,从整体上来讲,这是个比较平均的时代,既有少量全年龄段艺术动画片,也有大量类似《黑猫警长》这样的纯粹给儿童看的主流式教育动画片,而且制作手法基本沿袭自上美影万氏兄弟开创的流派,没有太多创新也没去吸取外部世界的先进经验,而这一段的高产量恰恰造成了作品的制作不够精细,更由于制作出发点是给孩子看的,所以在配音配乐方面也明显不如以前用心,同一时间曰本正从给欧美动画做做简单来料加工的阶段稳步发展,并逐渐学习和吸收欧美经验创造出自己独有的风格。
⑼ 能问一下,动漫音乐的起源吗
在日本,一部动画里的音乐包括:OP、ED、IN、TM、BGM等,而围绕这部动画所发行的音乐专集可能包括:OST、角色歌、Drama、印象集等。
一部动画所使用的主题曲可能根据动画量身定做,也可能从已有的歌曲中(通常为JPOP)经过考量挑选出使用曲。一部作品中负责音乐的人可能根据主题和情节的需要,创作出一系列音乐,视情况使用,因此一些作品可能会出现"未使用曲",有些作品的未使用曲会单独收录于原声CD或附加音乐CD中,大部分情况中,我们只能听到动画中使用的乐曲,未使用曲则大多散佚了。一部动画的音乐质量和制作所投入的资金有重要的关系,曲目的数量没有绝对规定,收视率高的长篇作品可能会更换不同的OP/ED。有些动画本不是大制作,没想到播出后收视率出人意料的好,于是制作单位一般会重新制作出新的ED或者OP。事实上,动漫音乐都是在为动漫服务,以动漫为中心的,一部动画它的音乐制作是否成功,选择适合为它配乐的作曲家也很重要。
而在中国内地,动漫音乐的分类就单一得多,并且无法像日本那样取得如此巨大得经济效益。首先可以看出的是国人对动画的偏见和忽视,其次就是就是投入的不足,制作粗糙。制作者往往只随便找哪家的孩子从第一集唱到结局,而且唱的都是同一首歌。直到美式动画《宝莲灯》的出现,国人才开始在音乐方面认真起来了。
《宝》的动画音乐制作并不模仿日本,更多的像是美国式的。1994年,受到《狮子王》触动,金国平回国之后开始筹划动画电影《宝莲灯》。1999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电影动画《宝莲灯》正式上画,在片中制作者真正开始注意到动画音乐的重要性,不像以前那样随便找了几个小孩子说唱两句就算。《宝莲灯》受《狮子王》影响太大,几乎整部动画都是模仿作,连音乐的模式都一样。邀请大牌明星主唱,上演前先发行主题曲唱片并大肆宣传。《宝莲灯》共有两首主题曲,一首插曲,分别是李纹《想你的365天》,张信哲《爱就一个字》,刘欢《心中有天地》,并不是说这三首歌创作得特别好,但是就国内动画史上说已经算是一个突破。在中国动画的发展史上,她是第一部真正认真挑选过演唱者而不是找谁家的小孩说唱两句就算的动画,并且使用了两首主题曲和一首优秀的插曲,这表明内地动画制作终于摆脱了单一主题曲的模式。
然而《宝》的音乐只注意到了宣传和包装的作用,虽然已经算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但是整部动画看起来不勉有些华丽而空洞。主题曲无法让人看到主题的深化而且背景音乐做得也很不专业。金国平很想让这部动画成为《狮子王》那样的歌剧般的动画,可是怎么看这部动画的音乐都把《宝》变成了京剧式的动画。在动画音乐制作方面国内总是由外行人执行的多,专业人才的缺乏也是动画音乐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
香港本土化,内地日本化
说到动画音乐,一定要提到1997年徐克作品《小倩》。当国人正因为自己的动画而妄自菲薄的时候,《小倩》诞生了!这部作品的出现标志着香港动画终于摆脱了《老夫子》的阴影。根据电影《倩女幽魂》改篇的电影动画《小倩》完全改变了原故事的恐怖阴森,而变成了一个荒诞搞笑的爱情故事。虽然说这部动画以古代为体裁,但却大胆地加入了流行音乐的元素,著名作曲家雷颂德还在里面发扬他一贯的电子风格,创作了主题曲《亲亲桃花》,同时为黄沾所配音的角色燕赤霞创作了《天黑黑人神神》。混入电子音乐后的《小倩》更添加了一种现代气息,同时也很好的配合了影片的松散的节奏和荒诞的情节。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动画音乐此时取得了一个飞跃式的突破,那就是角色歌的出现。什么是角色歌?就是每个重要的是代表某个角色的音乐。《小倩》的角色歌都是为每个角色度身定做的,例如姥姥的《姥姥之歌》,黑山老妖的《黑山老妖》等,要表现一个角色,除了台词还有其他方法,《小倩》就是借助角色歌把里面的角色的个性表现得淋漓尽致,使得人物形象丰满,有血有肉。
1997年《不思议游戏》开创了日本动漫音乐中角色歌的先河,先前虽然隐隐约约出现过类似的动漫音乐,但是最开始被定义为"角色歌"的就是由《不思议游戏》开始。同样是1997年的作品,《小倩》策划并制作了四年的杰作,而《不思议游戏》是1992年开始漫画连载,97年开始动画化的,所以徐克在注意到角色歌的时间绝对不比日本要晚,可以说是国人动画史上值得骄傲的一件事情。
继《小倩》后,2001年的《麦兜故事》里更加注重角色歌的作用。对于《小倩》来说,《麦兜故事》里的角色歌又上了一个台阶。本土化语言与古典音乐就成为了香港特色的动画音乐。在动画里,麦兜的角色歌《麦兜与鸡》就是采用了舒伯特的曲调,填上粤语俚语作为歌词。除了角色歌,里面所有音乐都是粤语版的古典音乐,换上了明快的节奏,填上了反映市民平时生活的粤语歌词,使人更感到亲切,并能与本土观众产生共鸣。当内地动画拼命日化的时候,香港却因为"本土"化动画音乐而获得了成功。
把目光收回内地,动画的音乐日化现象越发严重,逐渐丧失本土气息。同样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的52集的国产卡通片《我为歌狂》则标志着TV动瓃已经开始走日本路线。北京提威广告的徐乙元介绍,2002年底《我为歌狂》作为中国第一部校园音乐题材的卡通片,从华东风靡全国。原声唱片仅在华东地区便售出50万张,成为了市场的大热。用动画来卖唱片,这不难找到《高达SEED》和《名侦探柯南》的影子。而到了2003年《隋唐英雄传》,则已经完全是日化的作品,虽然画工还差很远,但是音乐已经模仿了八成。《隋唐英雄传》把流行音乐完美融入到精彩的动画节目中,该片音乐制作方滚石国际唱片公司几乎动用了旗下所有当红歌手一齐上阵。
这种制作动画音乐的手法,和日本模式只有一线之差:日本用专门的动画音乐人才;国内用流行音乐的明星。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日本动漫的追捧越加狂热,内地的动画音乐势必继续日化下去。
⑽ 动漫音乐的发展现状
在日本,一部动画里的音乐包括:OP、ED、IN、TM、BGM等,而围绕这部动画所发行的音乐专集可能包括:OST、角色歌CD、Drama、印象集等。
一部动画所使用的主题曲可能根据动画量身定做,也可能从已有的歌曲中(通常为JPOP)经过考量挑选出使用曲。一部作品中负责音乐的人可能根据主题和情节的需要,创作出一系列音乐,视情况使用,因此一些作品可能会出现“未使用曲”,有些作品的未使用曲会单独收录于原声CD或附加音乐CD中,大部分情况中,我们只能听到动画中使用的乐曲,未使用曲则大多散佚了。一部动画的音乐质量和制作所投入的资金有重要的关系,曲目的数量没有绝对规定,收视率高的长篇作品可能会更换不同的OP/ED。有些动画本不是大制作,没想到播出后收视率出人意料的好,于是制作单位一般会重新制作出新的ED或者OP。事实上,动漫音乐都是在为动漫服务,以动漫为中心的,一部动画它的音乐制作是否成功,选择适合为它配乐的作曲家也很重要。
而在中国内地,动漫音乐的分类就单一得多,并且无法像日本那样取得如此巨大得经济效益。首先可以看出的是国人对动画的偏见和忽视,其次就是就是投入的不足,制作粗糙。制作者往往只随便找哪家的孩子从第一集唱到结局,而且唱的都是同一首歌。直到美式动画《宝莲灯》的出现,国人才开始在音乐方面认真起来了。
《宝》的动画音乐制作并不模仿日本,更多的像是美国式的。1994年,受到《狮子王》触动,金国平回国之后开始筹划动画电影《宝莲灯》。1999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电影动画《宝莲灯》正式上画,在片中制作者真正开始注意到动画音乐的重要性,不像以前那样随便找了几个小孩子说唱两句就算。《宝莲灯》受《狮子王》影响太大,几乎整部动画都是模仿作,连音乐的模式都一样。邀请大牌明星主唱,上演前先发行主题曲唱片并大肆宣传。《宝莲灯》共有两首主题曲,一首插曲,分别是李纹《想你的365天》,张信哲《爱就一个字》,刘欢《心中有天地》,并不是说这三首歌创作得特别好,但是就国内动画史上说已经算是一个突破。在中国动画的发展史上,她是第一部真正认真挑选过演唱者而不是找谁家的小孩说唱两句就算的动画,并且使用了两首主题曲和一首优秀的插曲,这表明内地动画制作终于摆脱了单一主题曲的模式。
然而《宝》的音乐只注意到了宣传和包装的作用,虽然已经算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但是整部动画看起来不勉有些华丽而空洞。主题曲无法让人看到主题的深化而且背景音乐做得也很不专业。金国平很想让这部动画成为《狮子王》那样的歌剧般的动画,可是怎么看这部动画的音乐都把《宝》变成了京剧式的动画。在动画音乐制作方面国内总是由外行人执行的多,专业人才的缺乏也是动画音乐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
香港本土化,内地日本化
说到动画音乐,一定要提到1997年徐克作品《小倩》。当国人正因为自己的动画而妄自菲薄的时候,《小倩》诞生了!这部作品的出现标志着香港动画终于摆脱了《老夫子》的阴影。根据电影《倩女幽魂》改篇的电影动画《小倩》完全改变了原故事的恐怖阴森,而变成了一个荒诞搞笑的爱情故事。虽然说这部动画以古代为体裁,但却大胆地加入了流行音乐的元素,著名作曲家雷颂德还在里面发扬他一贯的电子风格,创作了主题曲《亲亲桃花》,同时为黄沾所配音的角色燕赤霞创作了《天黑黑人神神》。混入电子音乐后的《小倩》更添加了一种现代气息,同时也很好的配合了影片的松散的节奏和荒诞的情节。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动画音乐此时取得了一个飞跃式的突破,那就是角色歌的出现。什么是角色歌?就是每个重要的是代表某个角色的音乐。《小倩》的角色歌都是为每个角色度身定做的,例如姥姥的《姥姥之歌》,黑山老妖的《黑山老妖》等,要表现一个角色,除了台词还有其他方法,《小倩》就是借助角色歌把里面的角色的个性表现得淋漓尽致,使得人物形象丰满,有血有肉。
1997年《不思议游戏》开创了日本动漫音乐中角色歌的先河,先前虽然隐隐约约出现过类似的动漫音乐,但是最开始被定义为“角色歌”的就是由《不思议游戏》开始。同样是1997年的作品,《小倩》策划并制作了四年的杰作,而《不思议游戏》是1992年开始漫画连载,97年开始动画化的,所以徐克在注意到角色歌的时间绝对不比日本要晚,可以说是国人动画史上值得骄傲的一件事情。
继《小倩》后,2001年的《麦兜故事》里更加注重角色歌的作用。对于《小倩》来说,《麦兜故事》里的角色歌又上了一个台阶。本土化语言与古典音乐就成为了香港特色的动画音乐。在动画里,麦兜的角色歌《麦兜与鸡》就是采用了舒伯特的曲调,填上粤语俚语作为歌词。除了角色歌,里面所有音乐都是粤语版的古典音乐,换上了明快的节奏,填上了反映市民平时生活的粤语歌词,使人更感到亲切,并能与本土观众产生共鸣。当内地动画拼命日化的时候,香港却因为“本土”化动画音乐而获得了成功。
把目光收回内地,动画的音乐日化现象越发严重,逐渐丧失本土气息。同样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的52集的国产卡通片《我为歌狂》则标志着TV动瓃已经开始走日本路线。北京提威广告的徐乙元介绍,2002年底《我为歌狂》作为中国第一部校园音乐题材的卡通片,从华东风靡全国。原声唱片仅在华东地区便售出50万张,成为了市场的大热。用动画来卖唱片,这不难找到《高达SEED》和《名侦探柯南》的影子。而到了2003年《隋唐英雄传》,则已经完全是日化的作品,虽然画工还差很远,但是音乐已经模仿了八成。《隋唐英雄传》把流行音乐完美融入到精彩的动画节目中,该片音乐制作方滚石国际唱片公司几乎动用了旗下所有当红歌手一齐上阵。
这种制作动画音乐的手法,和日本模式只有一线之差:日本用专门的动画音乐人才;国内用流行音乐的明星。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日本动漫的追捧越加狂热,内地的动画音乐势必继续日化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