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简述中国传统音乐的界定
“中国传统音乐”是近现代的概念,由于对音乐类别的划分存在着乐种与乐类之间的边版缘性和交叉性,因而致使长权期以来对“传统音乐”这一概念的界定存在着不确定性(即便这样,也并不影响我们对中国传统音乐的总体理解)。查阅《民族音乐概论》(中国音乐研究所编写)一书说“民族音乐在它的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传统音乐的五大类: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和器乐。”①这是个较为宽泛的界定,随着人们对传统音乐更深入地研究和认识上的进步,这种界定更加明确而细化。
B. 简谈中国传统音乐500字以上,高一的内容就可以,拜托了
“中国传统音乐
”是指中国人运用本民族固有方法、采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创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不仅包括在历史上产生、流传至今的古代作品,还包括当代作品。可见,传统音乐包括“国乐”但不包括“新音乐”,但它们都是“中国音乐”。 传统音乐是我国民族音乐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音乐与新音乐的区别并不在于创作时间的先后,而是在于其表现形式及风格特征。如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渔舟唱晚》虽是近代音乐作品,但其表演形式属中华民族所固有,所以也是传统音乐。相反,学堂乐歌、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等因其音乐形态特征借鉴了西方音乐,故不是传统音乐。 传统音乐的划分最早见于中国音乐研究所编写的《民族音乐概论》,分为五大类: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和器乐,但大多院校在教学中把歌舞音乐并入民歌,于是就变成四大类:民歌、民族器乐、曲艺(即“说唱”)音乐、戏曲音乐。 实际上,“民族音乐”、“传统音乐”和“民间音乐”又是三个不同的概念:“民族音乐”包括传统音乐和新音乐;而“民间音乐”只是传统音乐的一个类别。且我国的民族音乐是非常丰富的,除了民间音乐,还包括宫廷音乐、宗教音乐和文人音乐。 杜亚雄先生则将中国传统音乐分类如下: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宫廷音乐;其中民间音乐包括民间歌曲、民间器乐、民间歌舞、戏曲音乐和说唱音乐;文人音乐包括古琴音乐、诗词吟诵调、文人自度曲;宗教音乐包括佛教音乐、道教音乐、基督教音乐、伊期兰教音乐、萨满教及其它宗教音乐;宫廷音乐包括祭祀乐、朝会乐、导迎及巡幸乐、宴乐。
C. 中国传统音乐赏析
小调
(一)定义:
产生在群众生活种的休息、娱乐、集庆等场合中,流传最广泛、普遍、形式较规整、表现手法较多样,具有曲折、细致特点的民间歌曲。
(二)分类 吟唱调(儿歌 摇儿歌 叫卖歌 吟诵调) 摇曲 时调 舞曲
〈1〉吟唱调
定义:出于日常生活的实际需要而哼唱、实用性较强的民间小调。
特点:处于民歌的萌芽状态、尚不成熟。
1、儿歌
定义:儿童在游戏、生活中唱的歌调。
内容:关于儿童的游戏、逗趣和在成长中的收获体会等
特征:曲调音域较窄、乐汇较单一、结构不很严谨、手法不多、但形象生动活泼。
谱例:〈花蛤蟆〉
2、摇儿歌
定义:是大人摇哄婴儿入睡时哼唱的歌调。
特征:音乐材料比儿歌多,歌调大多即兴哼成,结构较散,唱词内容简单,形式自由,常用拖腔。
谱例:〈眠暖调〉上海松江
注:暖 别字 本意应该时小女孩的意思。
3、叫卖调
定义:大多流行城镇,商贩为招揽顾客,吸引人们注意而唱的歌。
特征:歌调响亮,远传,旋律上扬,句末自由延长。
谱例:〈卖菜〉湖南 〈卖茶叶鸡蛋〉 湖南
4、吟诵调
定义:是文人在念诵诗词、古文时用的歌词。
特点:形式多样,于方言语音音调结合紧密。
谱例:〈天净沙秋思〉四川
〈2〉摇曲
定义: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吟唱的小调民歌
特征:乐段结构完整,篇幅较小,音调节奏接近口语,音域一般不宽,节拍规范,形象表现较单纯真实,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分类:长工诉苦歌 女儿诉苦歌 情歌 生活歌曲 嬉游
谱例:〈长工苦〉上海 〈小白菜〉河北 〈青丝鸟〉浙江
〈绣荷包〉山东 〈打酸枣〉山西 〈懒婆娘骂鸡〉河南
〈3〉时调
定义:在民间休息娱乐时唱的小调民歌
特征:曲式结构规整严谨,功能清晰。逻辑性强,旋律音调和节奏变化形态较丰富,表现力强,常加用乐器伴奏。
典型曲调:孟江女调 鲜花调 剪定花调 对花调 无锡景调 绣荷包调
妈妈娘糊涂调
1、孟江女调:
其他称谓:“春调、梳妆台、十杯酒、尼姑思凡”
流行地域:全国各地
基本旋律形态:zi 调式:四句体乐段,各句篇幅整齐,匀称,落音分别谓商zi 羽 zi式典型的起承转合式乐段结构。(孟江女十二月花名)
变体:〈十杯酒〉〈梳妆台〉〈哭七七〉〈绣花灯〉
影响意义:宣传工具 成为戏曲、曲艺音乐中的曲牌。
2、鲜花调
又称:茉莉花调
流行地域:遍及南北
基本旋律形态为四句体乐段,落音分别为zi宫羽zi起承转合结构。
3、剪ding 花调
唱词:四句为一段,第三四句大多相叠,第二句间与第三句后常又衬词。
音乐:五句体。第一乐句常分为明显地两个相互对应的短句,第二句结构较宽,一般只唱一句唱词,第三四句唱词结构较紧,分别唱第二、三句词,最后十衬腔重复句,每句落音宫 zi zi 宫宫
谱例:〈打西瓜〉河北 〈姑苏。风光码头调〉江苏苏州
〈放风筝〉选段 河北 〈小看戏〉东北 〈丢戒指〉黑龙江
无锡景:〈无锡景〉江苏 〈探清水河〉河北
绣荷包调:〈绣荷包调〉辽宁海域 〈走西口〉河北
银扭丝调:〈探亲家〉河北 〈会亲家〉
妈妈娘糊涂调:〈妈妈娘糊涂调〉〈拉骆驼〉
〈4〉舞歌
谱例:〈龙船调〉湖北 〈黄杨扁担〉四川 〈铜钱歌〉
(三)小调的特征:
①小调的曲调具有流畅、婉柔、曲折、细腻的艺术特色。
②小调不受外在因素的影响,根据旋律进行本身的内在要求,追求词曲协调一致的均衡性和表现手段的灵活性。
③小调的结构大多以单曲体为基础,讲究结构内部的规整性和匀称性。
④小调中的衬词、衬腔定型化和规整化。
山歌(地区局限性大)
(一)定义:节奏自由、声调高亢、具有自由抒发感情特点的民歌
(二)一般山歌
1、信天游
谱例:〈蓝花花〉 〈横山里下来些游击队〉 〈脚夫调〉
2、爬山调 也称酸曲(内蒙西部 山西西北部 陕北北部)
谱例:〈阳婆里抱柴嘹哥哥〉内蒙
〈三天里路程两天到〉山西
〈想亲亲想在心眼上〉山西
〈毛葫芦眼眼该叫哥哥怎〉山西
3、花儿
4、浙江山歌 流行地域:苏南、浙江
谱例:〈对鸟〉浙江乐清
〈救命恩人共产党〉
5、西南地区山歌
谱例:〈槐花几时开〉四川
〈弥渡山歌〉云南
〈赶马调〉云南
〈小河淌水〉云南
6、〈1〉客家山歌
谱例:〈奥嗨〉广东梅县
〈新打梭镖〉福建
〈打只山歌过横排〉江西兴国山歌
〈2〉放牧山歌
1、呼牛调
谱例:〈放牛呼声〉浙江 〈江门牛歌〉广东
2、遥唱山歌
谱例:
〈放马山歌〉云南
〈太阳出来喜洋洋〉四川
〈牵牛歌〉浙江金华
3、对山歌
谱例:〈牛歌对唱〉安徽
4、田歌 谱例:〈赶牛〉上海
〈3〉田秧山歌
1、江浙田山歌
2、巢湖秧歌
(三)山歌的音乐特征:
1、坦率、直露的表现方法和热情奔放的音乐性格
2、自由悠长的节奏节拍
3、高亢的曲调
4、曲式结构单纯
D. 论述题,中国传统音乐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在劳动实践和社会生活的人的歌曲,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也直接反映了一方百姓的生活
E. 中国古代音乐史结业论文
有不止一篇,选择其一给您,大约5000字
不过,希望您主要是借鉴,通过自己的思考,融会贯通,加以修改,增加属于您自己的东西
=====================
关于中国古代音乐史学
“知识创新"的思考
中国古代音乐史学作为一门
人文学科,面对新世纪“知识创
新”的学术潮流,如何寻求它的时
代定位,已经成为每一位新世纪
古代音乐史学工作者深入思考的
时代课题。
中国古代音乐史学这一学科
的成熟与发展,是综合文学、史
学、音乐学学科知识而实现的。如
黄翔鹏先生提出的“曲调考证”方
法及其成果就是以历史学、文字
学、考古学、民族学、人类学和乐
器学、音乐形态学、古谱学、古音
韵学等多种知识资源的创造性运
用与整合为基础的,其所表现出
的“知识创新”意识不言而喻。
笔者以为,面向21世纪的中
国古代音乐史学的发展,在“知识
创新” 的潮流中可能会出现如下
一些趋势:
1.“知识更新周期”将会进
一步缩短。在21世纪人类文明的
发展进程中,历史节奏将表现出
较前代越来越迅疾的趋向,生产
发展越来越迅速,经济往来越来
越频繁,科学发明越来越密集,历
史节奏的这种急骤演进,是与知
识经济时代生产关系诸因素的推
动分不开的。在这样的社会背景
24 <音乐研究>季刊
中,新的音乐史学研究成果的生
产周期相应缩短,越来越多经历
过重构的知识成果呼唤着社会的
检验;新的音乐史实的发展演变
也迫切要求得到描述和展示。刘
再生先生在论述20世纪中国古
代音乐史研究时曾有统计:“自
1922年第一部叶伯和的《中国音
乐史》诞生至本世纪90年代,中
国音乐史著作总共出版了四、五
十种之多,平均每两年就有一部
著作问世。”①即使如此,目前我们
仍感到已出版的史著中所能囊括
的史学新成果还不敷应用之需
要。例如出版于1985年的《中国
音乐词典》至今未能得以修订,而
1992年出版的《中国音乐词典•续
编》中的许多人物词条,情况也已
经发生了许多变化,它们均已不
大适应当前的应用(近闻人民音
乐出版社已出资赞助该词典的修
订,我们期待新版《中国音乐词
典》的尽早面世)。此外,在经过
20多年的学科发展之后,音乐史
学界该当有普遍吸纳综合创新成
果的史著问世了。
2. 随着知识体系的立体化
发展,知识传播途径向着数字化、
网络化方面呈多元发展的趋势。
迅速发展的网络技术可以使我们
在研究中产生的古代音乐史学成
郭树群
果,立体化地快捷传遍千家万户。
所谓立体化,是指成果的图、文、
形、声融为一体的电子展示方式。
那些以音乐图像学、考古学、乐律
学、文献学、民俗学、民族学交叉
研究而产生的音乐史学成果,如
今可以很容易地在网络上融合为
一种面貌全新的音乐学知识载
体,供人们利用。据已发表的我国
数字化图书馆技术信息,北京数
字方舟技术有限公司推出的关于
信息源加工、存储、检索的产品,
每分钟可以全自动扫描录入图书
资料160页(双面),每天可处理
图文50万页,而且采用了国际通
用的先进图像压缩技术。这对于
我们所期待的音乐学知识电子
化、立体化前景的实现,无疑充满
了一种振奋的激情。在过去的日
子里,我们也注意到,中国古代音
乐史学领域已出现了一些很受欢
迎的电子读物。例如王子初、冯光
生、韩宝强主编的《曾侯乙编钟》
(光盘),修海林参与主编的《中国
古典音乐欣赏》(系列CD盘),方
建军研制开发的《金石之乐:中国
音乐考古资料计算机管理系统》
(D刘再生《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
各不同— —20世纪中国古代音乐史研究》,
《中国音乐学)1999年第4期。
数据库软件等。
3. 以文字为载体的文本教
材呈需求多样化的发展趋势。面
向21世纪的音乐教育将向着全
社会的终身教育方向发展。各级
各类人才对音乐学知识的需求更
多地来源于各种不同类型的教科
书。为此中国音乐史学教材文本
的多样化,将是音乐史学工作者
予以关注的。各种类型的音乐史
学课程教材,应当注意体现新的
特点。有人将其归纳为:(1)要体
现一种历史的兼容性(即应充分
体现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音乐史
学领域已经达到的认识成果);
(2)要体现一种时代的涵容性(即
应涵容中国古代音乐史学提出的
新问题和获得的新成果);(3)还
应体现逻辑的展开性(即应注意
以中国古代音乐史学概念发展的
逻辑体系实现历史与逻辑的统
一)。①
4.面对21世纪,“文化的整
合”、“知识的重构”恐怕是常议不
衰的话题。就中国古代音乐史学
来看,在这种观念的冲击下,我以
为加强基础理论研究仍然是应对
这种文化涌潮的重要方面。中国
古代音乐史学在我国人文学科的
大家庭中,无疑应属于“年轻的一
代”,其具有突破意义的发展,当
在2O世纪8O年代以后,即许多
史家所认可的近代音乐史学发展
的“第三阶段”。学科发展历史的
浅近,使其作为一门学科的稚嫩
仍在所难免。因此,对于基础理论
研究的深入拓展,就犹显必要。例
如就中国音乐文献学、“曲调考
证”一类研究而言,其创新和突破
都还存在着基础理论研究尚显薄
弱的问题。首先在中国古代音乐
文献学学科范畴,虽已取得了前
所未有的进展,但在中国传统文
献学的框架体系内,如何突出音
乐文献学的特点;在音乐文献学
的学科理论研究,音乐文献的编
纂、出版,音乐文献的目录、版本
研究等方面,都与中国传统文化
中的文献学研究存在着一定的差
距。就“曲调考证”的研究方法而
论,如果对于中国乐律学、中国古
代音乐、中国古代文化的基础研
究做的更系统一点,恐怕黄翔鹏
先生的研究也不会显得那样艰
难,以致发出愚公移山式的慨叹:
“反正先生做不完的,学生接着做
嘛,我做不完还有下一辈⋯ ⋯”②
鉴于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的这种实
际状况,在“知识创新”的新世纪
里,中国古代音乐史学基础理论
研究的拓展,恐怕还会出现蓄势
增强的状况。
面对21世纪中国古代音乐
史学的种种发展趋势,史学工作
者能否具有应对能力,这也不能
不是我们通过回顾和展望而予以
回答的。
首先,我们看到在过去的一
个世纪里,特别是在世纪末的近
3O个年头中,中国古代音乐史学
工作者在守护传统史学研究方法
的跋涉中,在新研究领域的开拓、
创新中,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以文献资料类著作言,冯文慈先
生点注的《律学新说》《律吕精
义》,丘琼荪先生的《历代乐志律
志校释》(第一、二分册)、萧炼子
的《宋书乐志校释》、王昆吾和任
半塘的《隋唐五代燕乐杂言歌词
集》、金千秋的《全宋词中的乐舞
资料》、吉联抗先生的《中国古代
音乐论著译著丛书》、修海林的
《中国古代音乐史料集》、中国艺
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资料室编的
《中国音乐书谱志》《中国音乐研
究所藏中国音乐音响目录》,郭树
群、陈其射、王子初、李成渝合编
的《中国乐律学百年论著综录》、
还有尚待出版的《历代乐志律志
校释》(第三、四、五分册)、《古乐
书钩沉》《汉文佛经中的音乐史
料》《乐府诗集笺校》等等,它们勾
勒出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研究的文
献学框架。以研究成果类的专著
而言,王子初的《苟勖笛律研究》、
崔宪的《曾侯乙编钟钟铭校释及
其律学研究》是直指中国古代音
乐史学重要难题的攻关之作;而
冯文慈的《中外音乐交流史》、陶
亚兵的《中西音乐交流史稿》、郑
祖襄的《中国古代音乐史学概
论》、修海林的《中国古代音乐教
育》则属于填补空白的开拓性学
术著作;此外具有开拓意义的学
术专著还有丘琼荪的遗著《燕乐
探微》、李纯一的《中国上古出土
乐器综论》、吴钊的《追寻逝去的
音乐踪迹— — 图说中国音乐史》
等。王子初等主编的《中国音乐文
物大系》多卷本,则以新的音乐史
料系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重要
支持。特别是新近出版的黄翔鹏
先生的《乐问》,更以时代的学术
创新风范为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的
“知识创新”提供了广阔天地。同
时,我们还不能忘记托起这些重
要专著的则是数以千计的具有创
新意义的学术论文。它们共同构
成了21世纪中国古代音乐史学
① 孙正聿《教材建设新理念》,《光明Et
报))2000年9月27 Et。
② 郑祖襄《把“没有音乐的音乐史”变为
有可听作品的音乐史》,《中国音乐学)1999
年第2期。
2001年3月第1期25
“知识创新”的基石。
就学术的发展来看,虽然交
叉学科的发展为中国古代音乐史
学学术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创新空
间,但作为一门学科的存在,却不
能被学术发展趋于综合的潮流所
替代或置换。近期,许多学者注意
到了这种倾向。郑祖襄先生谈到:
“中国古代历史及其文化的独特
性决定了中国古代音乐史学是一
门不可替代的独立学科。”① 修海
林先生谈到:“音乐史作为严格的
历时科学,其主要的任务,仍然是
在历时性的叙述中,依着纵向的
历史发展脉络,追溯古今,在久远
漫长的文化变迁中叙述音乐的发
展。”② 冯文慈先生则在提及了解
我国古代音乐文献时,要打开历
史的视野,“对音乐文化的观念持
有符合我国实际的辩证发展目
光,注意避免以现代的音乐文化
观念切割历史,特别是不能以现
代西方的音乐观念来圈套我国历
史。”固在这世纪之交的学术发展
中,这种学科的自主意识为中国
古代音乐史学的创新发展如何走
稳自己的路,起到了时代的定位
作用。修海林先生近期的文章《在
历时中展开共时— — 为中国音乐
史研究开拓新路径的感想》,使我
们对于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的“知
识创新”得到新的启示。它要求中
国古代音乐史学工作者“随时注
意到各个历史时期的诸多剖面”;
要注意“音乐与社会的政治、经
济、文化活动方面诸因素在共时
性文化空间中的相互影响和制
约”;而我们以往则“比较重视对
纵向发展的历时性描述,以及揭
示其中的某种规律,但是对于历
史上处于某一共同状态下音乐生
26 <音乐研究)季刊
活剖面的分析,对其中某一类音
乐文化模式的研究却用力不足。”④
显然,这一新途径具有以知识重
构为特点的创新意义。此外,项阳
先生近年的力作《中国弓弦乐器
史》,在文化人类学、文化地理学、
音乐考古学等不同层面上,营造
了中国弓弦乐器不同历史时段共
时性的文化发展空间,中国弓弦
乐器历时性发展的史实因此而更
为充实、丰富;洛秦先生主张音乐
史学与民族音乐学的沟通,为古
代音乐史学研究开拓了新的思
路;这些学者的努力都为中国古
代音乐史学的“知识创新”提出了
新的思考。
20世纪末叶,中国古代音乐
史学领域还经历着研究人才的新
老交替过程。作为中国音乐史学
第三发展阶段的见证人,我们看
到了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界前辈学
者杨荫浏以及吉联抗、蓝玉崧、夏
野、金文达先生以宏富的知识财
富,为学科的发展做出了全部的
贡献;我们也承受了黄翔鹏先生
闪烁着创新精神的学术甘露,并
令人震撼地目睹了他由于事业未
竟而难以泯灭的心灵之窗,也依
然在接受着尚健在的前辈师长惠
及后学的心灵滋润;当然,我们也
经历着新一代学术带头人崛起在
新的学术起点上的激动。如果说
中国古代音乐史学领域第一代学
人的学术起步还是空谷足音,那
么第二代学人的努力就使得学科
建设及其成果具备了相当的规
模,而第三代学人的成长,则已处
于规模初具完备的专业教育体系
之中。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已具备
博士学位学习资格的第三、四代
学人已基本走出了单一师承关系
的教育途径,相当一些人具有跨
学科研究的知识结构与能力,这
样他们在知识结构上明显地趋于
全面,在治学方法上则更为丰富。
特别是在经历了90年代初商品
经济大潮的冲击,这一代学者相
继寻找到自己恰当的社会定位,
他们的学术潜能正在良好的拓展
环境中孕育、催化。为此,我们有
理由相信,在新的世纪里,中国古
代音乐史学“知识创新”的良好前
景,正将由这一代学人描绘。正如
蓝玉崧先生数年前讲的“芳林新
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中
国古代音乐史学之林,将会在这
蔚为壮观的新老传承和交替中,
在群体的互为支持中,根深叶茂,
惠及人间。
(作者附言:本文不是中国古
代音乐史学研究成果的综述,所
涉人物及成果是依思路所至而提
及的、本人认为能够说明“知识创
新”论点的一些例证,偏颇或疏漏
在所难免,敬请学界同行指正。)
作者单位:天津音|乐学院
①郑祖襄著<中国古代音乐史学概论),
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年10月版。
(墓)( 修海林‘在历时中展开共时—— 为
中国音乐史研究开拓新路径的感想),<中国
音乐)2000年第2期。
③冯文慈《中国古代音乐文献目录概要
(上)》,‘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0年第3
期。
F. 中国传统音乐与中国传统音乐学的研究范畴有何不同
中国传统音乐简介:我们在许多民乐CD中都可看到“国乐”二字,这“国乐”指的是从古代流传下来,在近代又有所发展的属于“国粹”的音乐,可见“国乐”的创作时间指的是古代;
“新音乐”
”指的是那些学习过西方音乐的人所写的音乐,如学堂乐歌,可见新音乐的创作时间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
“中国音乐”
则不仅指古代传承下来的音乐,也指中国人按西方理论创作和改编的音乐。
“中国传统音乐
”是指中国人运用本民族固有方法、采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创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不仅包括在历史上产生、流传至今的古代作品,还包括当代作品。可见,传统音乐包括“国乐”但不包括“新音乐”,但它们都是“中国音乐”。
传统音乐是我国民族音乐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音乐与新音乐的区别并不在于创作时间的先后,而是在于其表现形式及风格特征。如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渔舟唱晚》虽是近代音乐作品,但其表演形式属中华民族所固有,所以也是传统音乐。相反,学堂乐歌、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等因其音乐形态特征借鉴了西方音乐,故不是传统音乐。
传统音乐的划分最早见于中国音乐研究所编写的《民族音乐概论》,分为五大类: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和器乐,但大多院校在教学中把歌舞音乐并入民歌,于是就变成四大类:民歌、民族器乐、曲艺(即“说唱”)音乐、戏曲音乐。
实际上,“民族音乐”、“传统音乐”和“民间音乐”又是三个不同的概念:“民族音乐”包括传统音乐和新音乐;而“民间音乐”只是传统音乐的一个类别。且我国的民族音乐是非常丰富的,除了民间音乐,还包括宫廷音乐、宗教音乐和文人音乐。
杜亚雄先生则将中国传统音乐分类如下: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宫廷音乐;其中民间音乐包括民间歌曲、民间器乐、民间歌舞、戏曲音乐和说唱音乐;文人音乐包括古琴音乐、诗词吟诵调、文人自度曲;宗教音乐包括佛教音乐、道教音乐、基督教音乐、伊期兰教音乐、萨满教及其它宗教音乐;宫廷音乐包括祭祀乐、朝会乐、导迎及巡幸乐、宴乐。
G. 1、什么是中国传统音乐中国传统音乐由哪些部分组成
“中国传统音乐”是指中国人运用本民族固有方法、采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创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
中国传统音乐由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宫廷音乐组成。
其中民间音乐包括民间歌曲、民间器乐、民间歌舞、戏曲音乐和说唱音乐;文人音乐包括古琴音乐、诗词吟诵调、文人自度曲;
宗教音乐包括佛教音乐、道教音乐、基督教音乐、伊斯兰教音乐、萨满教及其它宗教音乐;宫廷音乐包括祭祀乐、朝会乐、导迎及巡幸乐、宴乐。
(7)中国传统音乐学概论综述扩展阅读:
传统音乐的划分最早见于中国音乐研究所编写的《民族音乐概论》,分为五大类: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和器乐,但大多院校在教学中把歌舞音乐并入民歌,于是就变成四大类:民歌、民族器乐、曲艺(即“说唱”)音乐、戏曲音乐。
实际上,“民族音乐”、“传统音乐”和“民间音乐”又是三个不同的概念:“民族音乐”包括传统音乐和新音乐;而“民间音乐”只是传统音乐的一个类别。且我国的民族音乐是非常丰富的,除了民间音乐,还包括宫廷音乐、宗教音乐和文人音乐。
H. 中国传统音乐概论的思考题
:
附:一、本章学生参考书目
二、听辩与分析曲目
图片目录
本著作参考书目
后记(节选)
I. 音乐学概论心得1500字
首先,通过艺术概论课,我了解了很多艺术方面的知识,音乐的,绘画的,建筑的,舞蹈的……知道了像外国音乐有古典乐派、浪漫乐派、民族乐派、现代音乐等流派;中国画重写意,西方画重写实;希腊式建筑,罗马式建筑,哥特式建筑等风格上的不同……这些艺术常识。
我一直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博学的人,一个网络书式的人,这很难,所以才要更努力。多了解些知识总是好的,虽然这并不会在物质上带给我多大利益,但会让我在精神上收获颇丰。通过音乐,绘画,建筑,舞蹈都能看到一个人的小宇宙,看到芸芸众生的不同,或听或赏,便可在一个个艺术家的灵魂世界里徜徉。音乐,绘画……之所以能流传千百年,想来是真切的感动了太多人,这感动历久弥新,穿越国界,穿越种族,穿越时空,今时今日魅力依旧,并将被历史永远铭记。有时你看到一幅画,会有似曾相识的亲切,有时你听到一首歌,会有命中注定的惊叹,这就是艺术带给我们的感动。很难用言语去描述,你只是心里面无比清楚地知道就是它。我享受如此奇妙的际遇,不知道下一刻那一首歌,哪一幅画会把你的心击中,因为未知,才期待。
课堂上老师展示了很多作品的图片,我没有全部记住,但有实实在在地记住了几幅画,看到的第一眼会在心里感叹好美,就像雨后清晨的泥土芬芳,夜幕时分的灯火璀璨,这份美好千金不换。除此之外,很喜欢视频的形式,将聆听音乐和观赏建筑、名画结合起来,趣味加倍,我想这样更能调动起大家学习的积极性。
另外,更重要的是知道了应该保护古建,爱护文物,去游览观光时,作为游客不要在景点乱写乱画。把你的名字刻在建筑上,你也不会因为这样就能和它一起不朽。也真的希望各省市都能保护好当地的文化古迹。自然名胜,人文名胜都一样珍贵。现代化的快节奏追求利益的最大化,短期内来看拆了古建,建高楼大厦能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长远来看却是永久的损失。经济发展可以慢慢来,稳中求进,文化古迹没有保护好,想复原就太难了。不要让今天做的决定成为无法弥补的遗憾。我想我们能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礼物从来都不是金钱,金钱总会有花光的一天,文化才是要代代传承的。
其次,艺术,在我看来更多的是一种美的享受,美的体悟。也许你没有机会去听音乐会,去看艺术展……但一样可以追求生活细节的美,用爱美的心关照生活。木心先生曾写过一首小诗 《从前慢》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 是一句 /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 人家就懂了”。我喜欢的便是旧时人的这份诚诚恳恳,用心做事的生活艺术。时光是琥珀,耐心去打磨才能呈现它的光泽。
老师那天推荐的美术馆的陶器展览我去了,很巧做陶器的老先生也在。他坐在屋子的正中央,手边是一个茶壶,一边沏茶一边和桌子对面的学生聊些什么。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一个亲切随意的人,却又自成一世界,安安静静地享受和自然在一起的时光,然后用手中的泥土将内心感知到的事物从无形化为有形。而我通过他的作品感受到的是一种力,就是自然的手。最喜欢的是那组象征四季的陶器,春夏秋冬,周而复始,力的消长,浮沉。最强大的时候好像有东西会从陶罐里钻出来,迸发的生命力让人赞叹,如夏,最微弱的时候像退潮后的海滩,绝大多数贝壳,行人的足迹都被潮水带走了,但你知道它只是在酝酿下一次的爆发,似冬。我想画家在画画,音乐家在写词作曲,建筑家在雕刻,舞蹈家在编排舞蹈的时候,内心都是一样的吧,一半海水一半火焰,但一定足够静,总要沉下心来细细思量。
J. 试论中国传统音乐的主要类别及其基本特征
传统音乐的划分最早见于中国音乐研究所编写的《民族音乐概论专》,分为五大类:属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和器乐,但大多院校在教学中把歌舞音乐并入民歌,于是就变成四大类:民歌、民族器乐、曲艺(即“说唱”)音乐、戏曲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