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调性音乐与无调性音乐能不能介绍下详细点。
调性音乐,即有调性的音乐。调中各音对主音有倾向性,在调性音乐中总是存专在着一属个作为中心的音,和弦的构成和曲调的进行都围绕着这个中心进行。无调性音乐,就是没有调性的音乐。无调性音乐出现在20世纪初,它取消了各音之间的音级功能差别,它打破了传统大小调体系的束缚,八度中的十二个半音处于平等地位,既不与某个调性中心有关系,也不依附于某个主音,从而避免和否定了调中心的存在。用无调性写成的代表作有【钢琴曲三首】【五首管弦乐器】
『贰』 无调性音乐是怎么回事推荐一些这类作品
调式只规定了在某种音群组织中音与音之间的关系,并没有规定这些音的绝对高度。所以,可以在调式不变的前提下将主音移到任何一个音上。这样一来,虽然音与音之间的相对关系没有改变(假定旋律也没有改变),但每个音的音高都变了,所以音乐的“味道”也改变了。为了分别这种不同,我们使用一个新的概念—调性。
调性指的是在一定音高位置上的一定调式。形象地说就是“主音高度+调式=调性”。例如,主音为C,调式为大调,就合起来称为“C大调”;同样以C为主音,调式为小调,则称之为“c小调”。这里的“C大调”、“c小调”就是调性,这样的说法完整地说明了调的性质,所以音乐家不仅用它作为调的名称,还常常直接用它作为作品的名称,比如“C大调交响曲”、“e小调奏鸣曲”等等。
同样的调性可以“移植”到相隔一个八度或几个八度的地方而性质不变;换言之,如果主音的音名没有改变,只是向上或向下按纯八度的音程移动,调性就没有发生变化。
无调性音乐的结构被彻底破坏了,无所谓主音、属音,它们成了无君无臣的一群,可以自由自在地进行到任何一个。人们几乎没法子来哼唱、记忆这种旋律。
你所说是所谓“调式音乐,调性音乐”其实就是一样的,区别于无调性音乐。
无调性
atonality
现代主义音乐的创作手法之一。用以指音与音之间、
和弦与和弦之间无调性中心,没有功能联系,缺乏调性
感觉的创作手法与音乐类型。它产生于20世纪初期,由
19世纪后期音乐中变音体系的极度发展、调性的频繁变
化、和弦结构的复杂化以及功能联系的消失等因素而逐
步形成。它的特点为无中心音或中心和弦,无调号,无
调式特性,半音阶的各音均可自由应用,尽可能不采用
传统的和弦结构,避免能产生调性作用的和声进行。与
此有关的是旋律、和声、曲式、节奏与音乐构成方法均
与传统有极大的差异。由于无调性音乐乃逐步形成,因
此,调性模糊的音乐与无调性音乐之间,在感觉上常无
明确的界限。
无调性一词最初用以形容A.勋伯格作品中开始完全
脱离传统的作品(自作品10号《第二弦乐四重奏》的最
后乐章起至作品22号,均属这一类型)及其学生A.贝格、
A.von韦贝恩等同类作品的特性。现代一般通用的无调性
一词,并不局限于勋伯格等作品的特性,而是所有具备
无调性音乐特点的一种现代音乐类型的总称。
无调性音乐与勋伯格在1920年后开始应用的十二音
技法(亦称十二音序列音乐)不同,一般的无调性音乐
并不根据某种特定的音列构成。而十二音序列音乐则在
无调性音乐的基础上,进一步消除调性的残存影响和中
心音的作用,根据特定要求将半音阶的12个音,编排成
序列原型进行创作,是一种有特定含义的无调性音乐。
下面的谱例为勋伯格的作品11号《三首钢琴曲》之
第 3首结尾处。其中无任何传统意义的调中心存在,单
纯的音程与和弦和其他复杂的、不协和的音相结合,消
除了可能产生的中心音作用。其中也无特定的序列,故
属于一般的无调性音乐范畴。
『叁』 为什么无调性音乐令大多数人难以接受,而莫扎特这样的
你自己亲自听一下就明白为什么。这是因为,无调音乐没有主音,音乐的进内行并不围绕某个很容明确的中心,和声因而也就复杂得多,往往需要懂更深的理论才能理解。如果一个人没专门学过音乐或者学得并不深,他们就可能会认为无调音乐是噪音,因为旋律进行太纷杂。而莫扎特的音乐属于有调音乐,有调性和主音的概念,因此和声进行都是按照更浅显的章法围绕主音进行,乐曲也会结束在主和弦上。相比之下,无调音乐的旋律及和声进行在一般人听来更没有预期性,而有调音乐由于和声更经典于是旋律及和声进行更有倾向性和听觉上的预期性。当然,即使是有调音乐,很多很有深度的也不是谁都能听懂的,相当一部分仍然需要掌握一定的基本音乐知识才能理解,尤其是和声、曲式和对位方面的知识。也就是说,和现在的流行音乐比起来,莫扎特的音乐已经是复杂多了。
还有什么疑问可以追问我。
『肆』 德彪西与无调性音乐有什么关系吗
其实德彪西来根本就不自能用传统的功能和声来解释,因为他的作品没有调性,所以和声根本不在调性的范围内,也就是说他的和声就不能用主,属,下属这些功能来解释了。而德彪西的作品还是有签名式的和声印记,那就是所谓的 Mixturakkord ,这个词来自于管风琴,Mixtur是管风琴的一个功能,只要打开一个功能,弹一个音,这个音上面的纯五度和纯八度的音也会有共鸣,所以这中和弦就是平行进行的五八度和弦,这是很特别的一种音响,也是德彪西最具个性的和声用法。至于在调性方面,德彪西很少用功能上的大小调,相反的他倒是经常使用五声音阶,所以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听起来很亲切,甚至德彪西还运用过全音阶。其实德彪西的和声主要是创造新的音响和气氛,至于和声理论他根本就不关心,这种创作思维影响了整个20世纪的音乐。
『伍』 什么叫无调性有没有无调性的歌曲
如果用户已经能够根据自己的想法来自定义电影的话,那么塑造他们自己听到过的歌曲看起来就简单很多了。“n”是开一个音乐应用,乌拉圭的艺术家豪尔赫·德雷克斯(Jorge Drexler)参与制作,为那些特需要通过手机和平板电脑改编歌曲的用户而设计的。
目前,这款应用已经登录安卓、iOS平台和三星的App Store,德雷克斯的这款免费应用包含三首原创歌曲:n1、n2、n3。每一首歌都可以独立成为交互式音乐体验。而且这款应用的基本功能里还可以选择包含德雷克斯在内的10名世界级的歌手、弦乐器、完整的交响管弦乐团、男女声合唱团。就拿n1举个例子来说,n1也被叫做“Room 316”,它是一首探索诗歌的歌,用户可以通过随意调整歌词的位置演奏它。这首歌同时提供英语和西班牙语版本。
n2,或者叫做“Driftwood” 是苏格兰乐队Travis的单曲。点击“Play”之后,就可以通过不同的物理单元找到并打开所有不同的乐器对这首歌进行编辑。最后是n3,也可以叫做“Décima to the power of ten”,根据10位歌手各自声音的特点,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重新排列组合,创造出自己喜欢的效果。一旦将歌曲编辑完工,达到自己满意的效果之后,用户就可以创建文件,并导出,然后与别人共享生成的音频文件。
『陆』 无调性音乐有哪些作品
华沙幸存者 预兆 在恐怖片里应该大部分是用无调性音乐。还有
勋伯格 《管弦乐曲版五首》(Five Piece for Orchestra) Op.16 (1909)
韦伯恩 《大管弦乐队权乐曲六首》(Six Pieces for Large Orchestra) Op.6 (1910)
斯特拉文斯基 《春之祭》(The Rite of Spring) (1913)
贝尔格 《沃采克》(Wozzeck) (1920)
无调性是现代主义音乐创作手法之一,无调性音阶就是指音与音之间缺乏调性感,与传统的音乐有很大差异。用以指音与音之间、和弦与和弦之间无调性中心,没有功能联系,缺乏调性感觉的创作手法与音乐类型。
『柒』 无调性的由来
无调性一词最初用以形容A.勋伯格作品中开始完全脱离传统的作品(自作回品10号《第二弦乐四重奏》答的最后乐章起至作品22号,均属这一类型)及其学生A.贝格、A.von韦贝恩等同类作品的特性。现代一般通用的无调性一词,并不局限于勋伯格等作品的特性,而是所有具备无调性音乐特点的一种现代音乐类型的总称。
无调性音乐与勋伯格在1920年后开始应用的十二音技法(亦称十二音序列音乐)不同,一般的无调性音乐并不根据某种特定的音列构成。而十二音序列音乐则在无调性音乐的基础上,进一步消除调性的残存影响和中心音的作用,根据特定要求将半音阶的12个音,编排成序列原型进行创作,是一种有特定含义的无调性音乐。
『捌』 无调性音乐与调性音乐的区别
调式只规定了在某种音群组织中音与音之间的关系,并没有规定这些音的绝对高度。所以,可以在调式不变的前提下将主音移到任何一个音上。这样一来,虽然音与音之间的相对关系没有改变(假定旋律也没有改变),但每个音的音高都变了,所以音乐的“味道”也改变了。为了分别这种不同,我们使用一个新的概念——调性。
调性指的是在一定音高位置上的一定调式。形象地说就是“主音高度+调式=调性”。例如,主音为C,调式为大调,就合起来称为“C大调”;同样以C为主音,调式为小调,则称之为“c小调”。这里的“C大调”、“c小调”就是调性,这样的说法完整地说明了调的性质,所以音乐家不仅用它作为调的名称,还常常直接用它作为作品的名称,比如“C大调交响曲”、“e小调奏鸣曲”等等。
同样的调性可以“移植”到相隔一个八度或几个八度的地方而性质不变;换言之,如果主音的音名没有改变,只是向上或向下按纯八度的音程移动,调性就没有发生变化。
在无调性音乐中,这种结构被彻底破坏了,无所谓主音、属音,它们成了无君无臣的一群,可以自由自在地进行到任何一个。比如贝尔格的歌剧《露露》中的“露露之歌”,勋伯格的《五首管弦乐小曲》第五首。 再详细说一下无调性(atonality): 现代主义音乐的创作手法之一。用以指音与音之间、和弦与和弦之间无调性中心,没有功能联系,缺乏调性感觉的创作手法与音乐类型。它产生于20世纪初期,由19世纪后期音乐中变音体系的极度发展、调性的频繁变化、和弦结构的复杂化以及功能联系的消失等因素而逐步形成。它的特点为无中心音或中心和弦,无调号,无调式特性,半音阶的各音均可自由应用,尽可能不采用传统的和弦结构,避免能产生调性作用的和声进行。与此有关的是旋律、和声、曲式、节奏与音乐构成方法均与传统有极大的差异。由于无调性音乐乃逐步形成,因此,调性模糊的音乐与无调性音乐之间,在感觉上常无明确的界限。 无调性一词最初用以形容A.勋伯格作品中开始完全脱离传统的作品(自作品10号《第二弦乐四重奏》的最后乐章起至作品22号,均属这一类型)及其学生A.贝格、A.von韦贝恩等同类作品的特性。现代一般通用的无调性一词,并不局限于勋伯格等作品的特性,而是所有具备无调性音乐特点的一种现代音乐类型的总称。无调性音乐与勋伯格在1920年后开始应用的十二音技法(亦称十二音序列音乐)不同,一般的无调性音乐并不根据某种特定的音列构成。而十二音序列音乐则在无调性音乐的基础上,进一步消除调性的残存影响和中心音的作用,根据特定要求将半音阶的12个音,编排成序列原型进行创作,是一种有特定含义的无调性音乐。 举个例子:在勋伯格的作品11号《三首钢琴曲》之第 3首结尾处,其中无任何传统意义的调中心存在,单纯的音程与和弦和其他复杂的、不协和的音相结合,消除了可能产生的中心音作用。其中也无特定的序列,故属于一般的无调性音乐范畴。
『玖』 中国最早的无调性现代钢琴曲什么
1947 年在上海音专学习的青年作曲家桑桐创作出中国音乐史上最早的无调性现代钢琴曲《版在那遥远的地方》权,在中国原创钢琴曲创作的历程上具有革新的意义。
陆华柏在 1946 年创作了钢琴独奏曲《浔阳古调》,具有古朴的民间音韵,颇得好评;
于 1948 年又创作了《农作舞变奏曲》。
虽然当时还没有某个作曲家的钢琴作品足以举办一场个人演奏会,大多数艺术院校的教师作曲是为了“适应 20 世纪初国内钢琴初级教材的需要”( 崔锦兰 173) ,但不断涌现出的质量逐渐攀升的原创钢琴曲作,确实使中国的原创钢琴曲创作有了极为光明的前途。
『拾』 什么是无调性音乐
调式
只规定了在某种音群组织
中音
与音之间的关系,并没有规定这些音的绝对高度。所以,可以在调式不变的前提下将
主音
移到任何一个音上。这样一来,虽然音与音之间的相对关系没有改变(假定旋律也没有改变),但每个音的
音高
都变了,所以音乐的“味道”也改变了。为了分别这种不同,我们使用一个新的概念——调性。
调性指的是在一定音高位置上的一定调式。形象地说就是“主音高度+调式=调性”。例如,主音为C,调式为
大调
,就合起来称为“C大调”;同样以C为主音,调式为小调,则称之为“c小调”。这里的“C大调”、“c小调”就是调性,这样的说法完整地说明了调的性质,所以
音乐家
不仅用它作为调的名称,还常常直接用它作为作品的名称,比如“C大调交响曲”、“e小调奏鸣曲”等等。
同样的调性可以“移植”到相隔一个
八度
或几个八度的地方而性质不变;换言之,如果主音的
音名
没有改变,只是向上或向下按纯八度的
音程
移动,调性就没有发生变化。
在无调性音乐中,这种结构被彻底破坏了,无所谓主音、
属音
,它们成了
无君
无臣的一群,可以自由自在地进行到任何一个。比如
贝尔格
的
歌剧
《露露》中的“露露之歌”,勋伯格的《五首
管弦乐
小曲
》第五首。 所以,详细地说,无调性(atonality):
是现代主义音乐的创作
手法
之一。用以指音与音之间、
和弦
与和弦之间无调性中心,没有功能联系,缺乏调性感觉的创作手法
与音乐
类型
。它产生于20世纪初期,由19世纪后期音乐中变音体系的极度发展、调性的频繁变化、
和弦结构
的复杂化以及功能联系的消失等因素而逐步形成。它的特点为无中心音或中心和弦,无
调号
,无调式特性,
半音阶
的各音均可自由应用,尽可能不采用
传统
的和弦结构,避免能产生调性作用的
和声
进行。与此有关的是旋律、和声、
曲式
、
节奏
与音乐构成方法均与传统有极大的差异。由于无调性音乐乃逐步形成,因此,调性模糊的音乐与无调性音乐之间,在感觉上常无明确的
界限
。 无调性
一词
最初用以形容A.勋伯格作品中开始完全脱离传统的作品(自作品10号《第二
弦乐四重奏
》的最后
乐章
起至作品22号,均属这一类型)及其学生A.贝格、A.von
韦贝恩
等同类作品的特性。现代一般通用的无调性一词,并不局限于勋伯格等作品的特性,而是所有具备无调性音乐特点的一种
现代音乐
类型的总称。无调性音乐与勋伯格在1920年后开始应用的十二音技法(亦称十二音序列音乐)不同,一般的无调性音乐并不根据某种特定的
音列
构成。而十二音序列音乐则在无调性音乐的基础上,进一步消除调性的残存影响和中心音的作用,根据特定要求将半音阶的12个音,编排成序列原型进行创作,是一种有特定
含义
的无调性音乐。
举个例子:在勋伯格的作品11号《三首
钢琴曲
》之第
3首结尾处,其中无任何传统意义的调中心存在,单纯的
音程与和弦
和其他复杂的、不协和
的音
相结合,消除了可能产生的中心音作用。其中也无特定的序列,故属于一般的无调性音乐范畴。